沐川县竹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沐川县竹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要结合川南沐川县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限制竹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提高生产经营技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竹产业发展的对策,以为川南沐川县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竹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四川沐川
川南地处长江干流四川段及金沙江、岷江、大渡河、沱江下游的丘陵、宽谷、低中山地区,包括乐山、宜宾、泸州等(市、区)。
地貌主要为丘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
丘陵地区为紫色土,低山黄壤居多,多呈酸性或中性。
川南地区大型竹种多,为四川省典型的丛生竹和散生竹混合竹林区,该区具有竹资源多、宜竹地资源多、竹加工企业多、竹旅游资源丰富、竹业产值大等优势。
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川南地区竹林面积47.50万hm2,占全省竹林面积的45.27%。
但是,资源优势并未转化成经济优势,川南竹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现以川南沐川县为例就竹产业发展进行探讨。
1 竹林资源状况
沐川县林地面积10.73万hm2,森林覆盖率77.34%,是中国竹子之乡、全省现代林业产业深化提升县,有竹林面积5.33万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50%,主要竹种为慈竹和绵竹,面积达4.53万hm2,大径竹毛竹、金竹等1 333.33 hm2,笋用竹6 666.67 hm2。
全县现年产竹材42万t、大径竹100万根、鲜笋产量5 000 t。
全县制浆造纸产能达到40万t,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县。
2 竹产业发展现状
2.1 竹浆纸生产
全县已形成以永丰纸业为主的浆纸工业园区1个,形成了原竹—竹浆—竹纤维浆—文化用纸—生活用纸—竹型材—竹家具—竹建筑模板—竹编—竹食品产业链,年制浆造纸能力达40万t,年加工原竹能力达到100万t以上。
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永丰公司主导产品包括高档竹浆板、文化纸、生活用纸等。
据统计,静电复印纸占西部市场份额的60%,生活用纸占四川市场份额的近20%[1-3]。
2.2 竹板材加工
为延长竹产业链,积极培育金石竹型材公司。
金石竹型材公司占地6.67 hm2以上,员工200余人,以“公司+农户”的集约经营模式,专业生产以竹材为原料的高性能竹型材,提供高档建筑、室内外装修、高档家具、集装箱地板、火车箱地板、室内外地板等众多领域使用的新型材料,是全国规模最大、年产2万m3的竹型材生产基地,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年利税2 500万元,带动农户3.15
万户,每户年均增加收入1 000元,解决就业400余人。
2.3 竹笋产业
沐川县现年产鲜竹笋达5 000 t以上,林农经营竹笋年收入在3万元/hm2以上,主要以销售鲜笋或简易粗加工为主。
有竹笋罐头加工作坊数十家,规模小、技术与设备落后,目前仅沐川云雾食品有限公司稍具规模。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乡里莱公司正在建设1万t苦竹鲜笋冷链库。
3 竹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3.1 竹林经营成本提高,竹农收益下降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浆板价格一直下滑,导致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林农种竹、伐竹、售竹的积极性。
加之运输竹材的直接成本较高,经营竹林的比较效益低,特别是运距达到1 km以上的竹林,即使是绵竹和吊丝球竹能产30~45 t/hm2,竹农扣除采伐运输成本,也几乎没有收益[4-5]。
3.2 低效竹林面积大,单位产值低
沐川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7%,竹类品种多、面积大,竹材加工经营企业经常由于没有充足的原料供应而使产能达不到饱和,这与竹农丰产栽培和经营管理能力差、竹林生产力低下有直接关系。
沐川县本地慈竹平均每年产量仅10.5 t/hm2左右,按现价600元/t计算,纯收益不足4 500元/hm2。
因此林农新发展竹林积极性不高,有部分竹农已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将慈竹林更替改造为红椿或桤木等或其他收益相对较高的木质林。
3.3 竹板材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技术落后
竹产业的发展情况、生产管理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等环节的能力需要提高;生产流程从原竹开始,经过破竹、拉丝、蒸煮、碳化、胶合、热压等多道工序,生产流程过长,造成内部管理成本高,生产的产品因价格偏高导致竞争力下降,销售量受到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困难。
3.4 竹浆纸产业生存艰难
一是原料不足。
主要表现在竹基地单位面积产量与收益相对较低,林农经营林地面积规模小、管护质量差。
二是浆纸生产企业税费负担较重,没有享受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如在税费、土地和电费、气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目前育林费未取消,仍按5%~10%征收育林费。
三是浆纸市场不稳定。
浆纸生产企业总体布局不合理,导致原料价格恶性竞争和浆板倾销;产品相似度高,产品附加值不够,而且受国际市场影响。
4 促进竹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转变经营管理观念
地方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竹加工企业、竹业合作社、竹农应积极了解、掌握和运用竹产业发展政策、竹产业发展趋势及相关产品生产技术、竹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检验和金融信贷政策等,安排与组织相关单位业务骨干赴江浙竹加工利用水平较高的地区学习考察,切实转变广大林业干部、林农和企业的思想观念,让企业、林农了解竹产业发展环境与发展前景[6-7]。
4.2 提高生产经营技术
通过培训与宣传使广大林业干部职工、林农和业主掌握基本的竹林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对使用优良竹品种造林、开展低产低效竹林更替改造等方面有进一步认识,让企业及时掌握节能减排、剩余物利用技术[8-9]。
4.2.1 强化技术支撑,实现科技兴竹。
推动竹产业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提倡科技兴林,促进科技和生产相结合、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开发与市场相结合。
利用现有竹子科研成果,加快成果产业化,加大竹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先采用良种造林,以往林农造林种苗往往采用自家林下苗,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应积极培训广大林农、组织参观和学习交流,新造林积极使用优良品种的合格苗。
沐川县应重点推广沐川慈竹1号和沐绵1号良种。
县林业局应不断开展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工作,切实提高竹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
4.2.2 加速低产低效林改造,尽快实现提质增效。
沐川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7%,用于新造林的坡耕地不多,只能在现有林地上发展,以提高林地产出为基础、增加林农收益为目标,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
目前,全县绵竹面积已达到1万hm2,绵竹单位面积产量是慈竹的2~3倍,年产竹材30 t/hm2以上,是慈竹单产的2~3倍,年产值达19 500元/hm2以上,经营较好的可达到45 t/hm2左右。
现在每年必须以1 333.33 hm2的速度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特别是采用绵竹对低产慈竹林进行更替改造。
4.2.3 提升竹加工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
要对加工企业在技术培训、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废物利用和提高环保能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支撑,切实提高企业运营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2.4 延伸竹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由于沐川县经济欠发达,再加之竹产业起步较晚,大多数竹加工企业更多地从事资源开发消耗、劳动密集的经济活动,其技术含量、资金含量相对较低,附加价值率也相对较低,缺少从事深加工、精加工和精细加工经济活动。
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
应当尽快建成半成品加工点竹加工企业,应将生产流程前端的半成品加工交给合作社或林农来完成,这样既提高了合作社成员和林农的收入,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让企业专注于核心环节的生产管理,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3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在税收等方面对低污染、低排放的竹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相应的支持;针对许多竹生产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的情况,可提供财政、信贷方面的资金支持;针对竹生产加工业较密集的区域,可在土地使用、拆迁安置、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通过建立产业园区、集中发展区等,促进区域内竹产业的发展。
5 参考文献
[1] 杨冬生.论加快四川竹产业的发展[J].四川林业科技,2004,25(3):1-7.
[2] 王江,先开炳,沈淑红.四川竹产业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9,30(5):79-81.
[3] 梁灏.四川竹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2(11):42-44.
[4] 郭亨孝.四川竹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路——在全省竹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J].四川林业科技,2004,25(2):1-4.
[5] 郭亨孝,孟宏伟,吴宝珍,等.集约经营综合利用提升效益——进一步推进四川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四川林业科技,2006,27(2):1-4.
[6] 徐小林,江心,杨冬生.慈竹生态环境及培育技术初步研究(Ⅱ)培育技术[J].四川林业科技,1990(4):15-20.
[7] 王光剑,李朝德,马光良.梁山慈竹播种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发,2009(4):98-101.
[8] 易同培.四川竹林自然分区[J].竹子研究汇刊,1997(3):6-22.
[9] 熊壮,扶志宏,鄢武先,等.四川梁山慈竹纸浆林生产现状及培育技术初步研究[J].世界竹藤研究,2012,1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