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套试卷〗2020学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调研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O2→H2CO3B.Fe→Fe(OH)3C.H2O2 →O2D.CO2→CO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固体药品B.读取液体体积
C.倾倒液休药品D.稀释浓硫酸
3.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H2前一定要验纯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4.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有明显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D.将空气进行加压液化﹣﹣分子的体积变小
5.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钢是一种复合材料B.塑料是一类有机高分子材料
C.不锈钢是一种金属材料D.玻璃是一种纯净物
6.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
C.甲和丙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均相等D.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7.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操作
A 制备FeSO4溶液将Fe2O3与适量的H2SO4溶液混合
B 除去CO2中的少量CO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粉末
C 证明BaCO3中混有BaSO4取样,加入适量的稀H2SO4观察是否有固体剩余
D 分离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8.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分子质量变大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碘分子体积变小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收集氢气B.氧气验满
C.倾倒液体D.过滤浑浊液
10.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作用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11.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
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
C.用FeSO4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12.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稀释浓硫酸 C.读取
液体体积D.称量氯化钠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化学源于生活。

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其中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请问:
柴:有的家庭厨房中的柴已被天然气所替代,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_____;米: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_____;油:餐具上的油污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更易洗掉,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盐:食盐的品种很多,有碘盐、钙盐、锌盐等,其中碘、钙、锌是指_____ (选填“单质”“原子”或“元素”);糖:小红在家做糖块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①糖块怎么不见了_____;
②液面为何降低了_____。

14.航天飞船是用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的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如下:
2NH4ClO4=N2↑+4H2O+X+2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

铁制品易生锈,写出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5.果糖(C6H12O6)大量存在于水果中。

每个C6H12O6是由________个原子构成。

它在体内代谢的化学
方程式为:C6H12O6+6O2酶
6X+6H2O,该反应生成物X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

1mol 果糖分子中碳原子的
质量与______________g 蔗糖(C12H22O11)中碳原子质量相同。

1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________℃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溶质质量分数不改变的是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物质的溶液,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3)30℃时,将80g甲物质(甲物质不含结晶水)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的是甲物质的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温度升至5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择图中______(填仪器或装置的标号),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还需要增加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8.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试看图回答问题:
资料卡片:①红磷的着火点为250℃;②饱和NaHCO3溶液可用于吸收HCl气体;③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反应开始后,B中充满氧气,但红磷仍未燃烧,原因是_____。

(2)写出装置A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欲从装置A中回收二氧化锰,现有以下步骤:①蒸发结晶②过滤③洗涤、烘干④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选填序号)。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装置G中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湿的pH试纸显示pH约为5,干的pH试纸显示pH为7,同学们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

(5)若装置H中溶液为饱和状态,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某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图2该同学能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该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测得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数据如下:
Na2CO3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淀质量/g 0 1 n 3 4 5 m
则m=__________。

加入10gNa2CO3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图2中画出向废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的曲线。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B、铁不能与碱溶液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2.C
【解析】
【详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不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故B不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不正确。

故选C。

3.C
【解析】A、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只说明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错误;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组成的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错误;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H2前一定要验纯,正确;D、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错误。

故选C。

4.D
【解析】
【详解】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不符合题意;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不符合题意;
C、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不符合题意;
D、将空气进行加压液化,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5.D
【解析】
【详解】
A. 玻璃钢由玻璃纤维材料复合而成,是一种复合材料,此选项正确;
B. 塑料是一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此选项正确;
C.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单质以及它们的合金,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是一种金属材料,此选项正确;
D. 玻璃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故选D。

6.C
【解析】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说法正确;
B、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个数没有发生变化,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和丙中与同种元素的原子结合的原子的数目不同,该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相等,故C说法不正确。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7.B
【解析】
【详解】
A、氧化铁和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不会生成硫酸亚铁,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除去CO2中的少量CO气体,可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粉末,故B正确;
C、碳酸钡会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会与硫酸反应,无论是否存在BaSO4,取样,加入
适量的稀H2SO4后都有固体剩余,故C错误;
D、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所以分离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过滤后,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加入试剂除杂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主要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B
【解析】
物质由固态→液体→气态,分子间隔在变大,但分子的大小不变。

本题中由于受热,因此内能增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剧
9.C
【解析】
【详解】
A.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收集氢气应短管进,长管出,选项错误;
B. 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经集满氧气,选项错误;
C. 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选项正确;
D. 过滤时,漏斗管末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滤液飞溅,选项错误。

故选C。

10.C
【解析】
【详解】
A. 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充分,此选项此错误;
B. 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燃烧放出的热量能使火柴梗的温度升高至着火点以上,此选项错误;
C. 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此选项正确;
D. 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的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在铁桶中配制波尔多液,故A错误;
B、由于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所以,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故B正确;
C、由于Cu和Ag都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只能得出铁比铜、银活泼,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强弱,故C错误;
D、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2O3,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重要知识,
12.D
【解析】
A、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集气瓶中的水,可以防止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注意: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否则会有危险,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D、为防止药品污染和腐蚀托盘,两边托盘都应加垫纸片,错误。

故选D。

点睛:浓硫酸的稀释时,如果将水加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可以简记为:“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CH4糖类乳化作用元素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析】
【分析】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碘盐、钙盐、锌盐中的碘、钙、锌通常是指元素;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之间有间隔。

【详解】
CH。

(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4
(2)淀粉属于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

(3)餐具上的油污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更易洗掉,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4)食盐的品种很多,有碘盐、钙盐、锌盐等,其中碘、钙、锌是指元素。

(5)①糖块不见了的原因是: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②液面降低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

14.Cl2+7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
【详解】
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如下:2NH 4ClO 4=N 2↑+4H 2O+X+2O 2↑,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比反应后多2个氯原子,则X 的化学式为Cl 2;
设: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则(+1)+x +(-2)×4=+7,则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铁制品易生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与氧化铁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Fe 2O 3+6HCl=2FeCl 3+3H 2O 。

15.24 二氧化碳(CO 2) 171
【解析】
【详解】
每个 C 6H 12O 6 是由6+12+6=24个原子构成的;
果糖在体内代谢的化学方程式为:C 6H 12O 6+6O 2 酶6X+6H 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有6个C 原子,
12个H 原子和18个O 原子,反应后有12个H 原子和6个O 原子和6X ,故6X 中含有6个C 原子和12个O 原子,故一个X 中含有1个C 原子和2个O 原子,故X 表示CO 2;
1mol 果糖分子中含有6molC 原子,1mol 蔗糖(C 12H 22O 11)分子中含有12molC 原子,故1mol 中C 原子的质量与0.5mol 蔗糖中C 原子质量相同,故蔗糖的质量为0.5mol ×(12×12g/mol+22×1 g/mol +11×16 g/mol)=171g 。

16.10 丙 甲=乙>丙 饱和 37.5%
【解析】
【分析】
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由图像可知P 点表示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由图像可知甲、乙、丙中当温度降低时只有丙的溶解度变大,但溶质并不会增多,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溶质质量分数不改变的是丙物质的溶液,50℃丙的溶解度最小,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也最小,降温到10℃时,甲、乙溶解度相同,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故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3)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故30℃时,将80g 甲物质(甲物质不含结晶水)加入到100g 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得到的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50℃时其溶解度为60g ,则此时溶液质量为160g ,溶质质量为60g ,故将温度升至5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ABCEG ;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 酒精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