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列宁在一个落后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尝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我们在 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表现 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 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 纲理却被任务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全集33-P39,40)
三、列宁尝试在落后国家建立无 产阶级的阶级统治
列宁认为,在十月革命后,共产党在俄国应当实施 国家资本主义政策,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政策。因为 国家资本主义对于俄罗斯当时的经济基础,是唯一 现实的,本身“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
列宁后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了许多很坦率、 很中肯的自我批评:
列宁说:十月革命后,我们为热情的浪潮所激动, “我们曾打算用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 及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我们原打算(或 许更确切些说,我们党没有充分根据地假定)直接 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的国家理按共 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 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根 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学说,全面规划了未来 社会的政治蓝图。
列宁认为,由于还面临着要同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 ,要保卫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的平等和产品分配 的平等,要监督和计算等等问题,获胜的无产阶级 还要有国家。但是,这个国家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 国家。它是真正民主的国家。社会主义“使大多数 居民无一例外地人人都来执行国家职能”。
列宁反驳说:“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 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 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 ,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达个一 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 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你们说,为了建立社会主义 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 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 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 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 这类改变的呢?”
列宁曾形象地把俄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比喻攀登一 座还没有探测过的非常险峻的高山:“在这里既没 有车辆,也没有道路,什么也没有,根本没有什么 预先适用的东西!”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可以分成两个时期, 1918年初到1921年春为革命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通 过直接过渡的方法走向社会主义。1921年春到列宁逝 世为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用迂回的方法,
列宁甚至把世界革命提高到关系到苏俄生死 存亡的高度,他说,“或者是其他资本主义 比较发达的国家立刻或甚至很快爆发革命, 或者是与此相反,我们非失败不可。”
如何看俄国的十月革命?
第一,十月革命再次表明战争与革命的密切关系。
第二,由于俄国阶级关系不成熟(脆弱的资产阶级和 摇摆不定的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氛围中,最激进 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成了唯一的领导者
新经济政策的方法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准备基础。
列宁直接过渡的思想和在俄国的实 践中的后果(1918-1921)
所谓“直接过渡”,其内容主要是: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后,直接凭借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按共产主 义原则组织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也就是说,不通过 市场和贸易,取消商品和货币,直接由国家调节生 产和分配。
《列宁全集》第22卷,第254页。
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在这种经济基础上不可 能发育出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因此,作为俄罗 斯共产党创始人的普烈汉诺夫认为,俄国首先应当 搞资本主义,而不是建设社会主义,应等待资本主 义经济成熟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2月以前,列宁本来一直也是持有这种观点的。列宁在 1914年时曾说,“一切幻想绕过民主革命而直接搞社会主义的 人”,都只能是“梦呓之谈”。未来的俄国革命“不仅不会摧 毁资本主义,不仅不会摧毁资本主义的统治,反而会第一次为 资本主义的广阔、迅速的发展,即欧洲式的而不是亚洲式的发 展,真正扫清基地,第一次使资产阶级这个阶级的统治成为可 能”。因为只有通过这一革命才能产生“商品生产”和同“文 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交换关系的社会”。
“战时共产主义”是直接过渡思想在战争条件下的 一次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 第一,用强制手段征集农民的余粮,甚至是口粮。 第二,实行彻底的国有化措施。
第三,在商业和金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取消商品 精神的激进措施。
苏维埃严禁任何自由贸易,建立消费公社或消费合 作社,按证分配口粮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在金融方 面,通货迅速膨胀,货币急剧贬值。当时布尔什维 克党人认为,人为地制造通货膨胀,加速货币贬值 ,是取消货币的有效手段。
第三,布尔什维克正确定行动纲领和旗帜(和平、 土地、面包)最大限度团结了革命群众。
第四,十月革命是一场流血极少的革命,也命,即先进行政治 革命,后进行经济、文化革命。而这种颠倒的革命 ,又是把俄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是列宁领导 十月各革命的主要依据,认为,世界革命的很快发 生。
《列宁选集》第4卷第571-572页。
1922年12月11日,列宁在久病之后对共产国际(第4 次大会)作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具有惊人的历史先 见之明和洞察力的报告。
列宁在这个报告中明确指出,当时的苏维埃国家虽 然名称叫“社会主义”,但其经济机体的实质却是 半封建农奴制的小农经济和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因 此,国家的发展方向不应当是建造社会主义,却应 当是转向“国家资本主义”。
1921年3月1日,以格琅施塔得的水兵和驻军的叛乱为 标志,爆发了全国范围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农 民暴动遍及30多个省。列宁十分坦率地承认:“我 们遭到了苏维埃俄国内部巨大的,我认为是最大的 政治危机。这个危机不仅引起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民 的不满而且引起工人的不满。”(全集30-380)
新经济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
1919年5月,政府取消了限制货币发行的规定,财政 人民委员会被授权大量印发钞票。滥发纸币的结果
,使币值一落千丈。1918年7月1日货币流通总额为 430余亿卢布,1921年则为11,680多亿卢布,4年之 间增长20倍以上。消费品价格则上涨2万多倍!
战争胜利了,但直接过渡确失败了。战时共产主义 ,作为一种直接过渡的社会主义政策,给苏维埃国 家的政治、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
第五,十月革命第一次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虽然这个社会主义离他的本质要求相距甚远。它 开辟了一条落后国家走向强盛的新道路、新模式, 对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列宁尝试在一个落后国家建 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十月革命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的课题:即 像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很不发达的国家如何走向 社会主义的问题?
列宁在1921-1922年经过痛苦的反思,决定作出 重大的重新抉择,这就是:必须否定和摆脱这种 “共产主义”的(“战时共产主义”)的新制度 ,同时实施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转轨。
他说:“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要经过多年的准备 工作),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一系列 过渡阶段。不是直接依靠热情,而是借助于伟大革 命所产生的热情,依靠个人兴趣、依靠从个人利益 上的关心、依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 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 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向共产主义。”
第二讲 列宁在一个落后国家里 建设社会主义的尝试
一、列宁为什么在落后的俄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 二、列宁尝试在一个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 三、列宁尝试在落后国家建立无产阶级的阶级统治 四、列宁的最后岁月和政治遗嘱
一、列宁为什么在落后的俄国领 导社会主义革命
列宁十月革命前夜的1915年曾这样描述当时俄罗斯的 现状:“在俄国占优势的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沙皇制度具有军事封建性质”。《列宁全集》第 21卷,第285页;第392页。列宁认为,俄罗斯是比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加野蛮的、中世纪的、经济 落后的、军事官僚式的帝国”
列宁说:“我们的欧洲庸人们做梦也没有想 到,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 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 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
列宁尖锐地批评了那些“庸人”们对十月革 命道路选择的非议。列宁认为,十月革命的 道路是正确的,十月革命的选择是合理的。 人类历史决定了社会主义事业必然取得伟大 的胜利。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从理论所规 定的那一端开始的,而是从历史条件所提供 的现实那一端开始的。
《列宁选集》第1卷,第522、539、540页。
那么,为什么还要搞十月革命呢?列宁认为:
1、帝国主义已使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群众 已把革命当作自我解放的主要手段
1914-1916年俄国出现了具备革命形势的严重社会危 机。列宁深刻分析了蒙受了一系列战争失败而千疮 百孔的俄国,认为俄国由于战争的影响,发生了“ 异常独特点转变”,出现了夺取政权的“千载难逢 ”的革命时机。他认为,共产党应当不失时机地准 备立即发动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列宁批判 “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 主义的高度”说法,说:“他们根本不相信任何这 样的看法: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 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 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问一问自己:面对第一次帝 国主义大战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的人民,在毫 无出路的处境逼迫下,难道他们就不能奋起斗争 ,以求至少获得某种机会去为自己争得进一步发 展文明的并不十分寻常的条件吗?”
正因为如此,俄国有条件打破历史常规,首先发动 社会主义革命。列宁说,“这对渐进主义是不可思 议的奇迹”。
十月革命的发展完全证实了列宁队判断:
第一,二月革命后出现代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说 明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统治;
第二,临时政府成立后的一系列错误(继续进行战 争的政策和6月战争的失败)把政权拱手相让;
以上看法,符合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也 是列宁长期坚持的。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论证未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 特征时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国家调节国民经济的 整个生产过程;二是用产品生产代替商品生产,消 灭商品经济。列宁曾说:“社会主义要求消灭货币 的权力,资本主义的权力,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 制,消灭商品经济”(全集9-443)列宁认为,“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 那谈什么社会主义是可笑的”(全集15-112)
第三,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来看,引导革命的不是 共产主义,而是民主主义。因此,十月革命可以看 做是共产主义者领导的最激进的民主革命。
第四,领导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党宣布实施社会主义 但是,考虑到当时俄罗斯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基础, 其真实历史内容是将落后的俄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 化国家。无论是从领导革命的口号,还是从直接过 渡失败后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以及斯大林 完成的历史任务,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可以说, 它是以社会主义的名义,完成了资本主义的特定发 展阶段。
列宁还把俄国革命的希望寄托在世界革命上。
列宁对革命的进程持相当乐观的态度。他在1918年说 ,“我们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接近世界革命”,“ 革命不是一天比一天地,而是一小时比一小时地接 近了。”他在1919年说,“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 已为期不远。”“再过几个月我们就会在全世界取 得胜利。”他在1920年说,“资产阶级的欧洲就要 在风暴中崩溃。”
这种千载难逢表现在:
第一,战争封建的统治阶级受到极大削弱,他们已 经无法继续统治下去;
第二,俄国资产阶级由于长期遭到压制还没有成为 一个比较成熟的阶级,沙皇的倒台必然会出现权力 真空;
第三,俄国独特点阶级结构,使占人口80%以上的下 层群众有强烈的革命情绪,群众把革命当作自我解 放的手段。虽然工人阶级占极少数(2%),但“有 可能工农联盟专政”,这种专政虽然与社会主义有 距离,但可以看作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