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冰”“水”是同一种物质在“雪山”“冰川”“河 流”三种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形态,单用其中任何一种均不能 完成对丽江全景的游历,而写“雪”在玉龙雪山顶上变成 “冰”,变成“冰川”的一部分,再融化为“水”流过丽江 古城,流过黑龙潭,流入金沙江,可以写出丽江漫长的历史 以及古城的变迁,更符合实际情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一滴水”来到四方街,进入古城,看到的丽江古 城是怎样的?
◎经过了银器小店、玉器店、一座院子、字画店、 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看到了演奏古代音乐的白须垂胸的老者们、纳西 族的东巴象形文字、闲适的游客、悠然的主人。 ◎看到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驿道( yì ) 矗立( chù) 远眺( tiào ) 闸口( zhá) 苍劲( jìng ) 翡翠( fěi ) 砚池( yàn ) 擦拭( shì) 蘸到( zhàn ) 蜿蜒( yán ) 草甸( diàn )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认真阅读课文,勾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记录 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 于研读课文时解决。
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事物,请品析下 面句子的妙处。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依止”写出了古城 的建筑倚靠自然而建、 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特 点。
“美丽”形容词用作 动词,写出了因古建 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使自然更美丽的特点。
品读课文,析作品语言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 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 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 形文字的字画店。
•品读品读课文,析作品语言
作者在文中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还综合运用描写、 叙述、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介绍风景。尤其是在处理 一些知识性、背景性的内容时,作者往往不单纯使用 说明性的介绍,而是将其转化为叙事性的讲述甚至适 当的描写。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妙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教学目标
• 1.理清文中“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把握文章内容, 感受丽江的美丽、淳朴、厚重、和谐的自然风景与人文 风情。
•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品 味优美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 3.体会并感受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大 自然的美好情感。
作者以“一滴水”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与空间两条线索结 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②“一滴水”使写作获得了自由的视角,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 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匆匆一 瞥,能全面而灵动地展示观察对象的特点。
③“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 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情感表达更加 真挚。
丽江不但风景美、建筑美,而且民俗美。为了很好地表现丽江的美, 作者匠心独运,将自己比作一滴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这滴水在 丽江的旅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将自己比作一滴水,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艺术魅力, 更易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 以亲身阅历者的身份去观察并叙述,不仅使读者产生身临 其境的感受,而且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增加 了作品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滴水经过丽江/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 对于丽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旅游胜地,历史悠 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国家园林城市; 她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 形地貌多样,风景如画。
•今天,让我们跟随阿来,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 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第7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第3段徐霞客“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 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延续 发展
照应 铺垫
第10段“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 丽了自然”的评述做铺垫。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一滴水在进入四方街以前看到了哪些景象?
◎看到了古城。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和视角欣赏了风景如画的 丽江,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体会了丰富多彩的 民风民俗,表现了一滴水的满足感,表达出作者对 丽江古城的眷恋之情。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第16段强调“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而开头说“我是一片雪”,第2段写“我”“变成了坚硬的冰”, 为什么?
•选读课文,探究文章写法


----一滴水经过丽江/
作者笔下的丽江古城,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你认为这幅画卷美 在哪里?
风景美
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以玉龙雪山为背景, 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 加运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 远到近,景致分明。
作者笔下的丽江古城,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你认为这幅画卷美 在哪里?
品读课文,析作品语言
例如第14段作者从多个感官角度进行描写, “五 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从视觉角度来描 绘丽江古城的繁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欢笑 与歌唱”从听觉角度描绘了人们的闲适与怡然自乐; “夜凉如水”从触觉角度写出了夜的凉等,表达了 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品读课文,析作品语言
一滴水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滴水”有哪些经历?画出它的游历踪迹。
驿道
草甸
四方街
玉龙雪山
纳西族村庄
黑龙潭 落水洞
纳西人院子
金沙江 果园和田地
店铺
小桥
•精读课文,品味内容


----一滴水经过丽江/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第1段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点出“我是一片雪”。采用第一人称 “我”的叙述角度,运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一滴水 的前生,点明所在的位置——玉龙雪山顶上,达到 从峰顶俯瞰的效果。同时,富有童真童趣,奠定了 文章的感情基调。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2.根据第一部分内容,“我”这“一滴水”是怎样 形成的?
“我”是一片雪,然后变成了坚硬的冰,成为玉 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后来被阳光融化成一滴水。 而在成为雾气化为雪之前,“我”是一滴水。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我”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
◎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开满鲜花的树。 ◎马帮来往的驿道。 ◎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
建筑美
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 烂的名城。这里的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 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 显。这里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这里的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作者笔下的丽江古城,是一幅优美的画卷,你认为这幅画卷美 在哪里?
民俗美
建筑、放牧、经商、拉琴、浇花、 闲聊、畅游、聚集、唱歌等构成 了丽江民俗画。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文中写明朝时期的四方街的建造和徐霞客的到来有何 作用?
体现了丽江古城的美 丽,古城历史悠久, 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第6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我又睡去了”
承上 启下
“我”再次醒来的所见所闻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2.第6段写“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有什 么作用?“我”再次醒来,丽江发生了什么变化?
开门见山点明“我”沉睡时间之长,暗示丽江将会 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 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 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一滴水”从黑龙潭出来后看见了哪些景象?
◎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 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 ◎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 ◎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 ◎看见了潭水映照雪山。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5)以水滴“自叙往事”的方式,
第一部分 叙写自己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见
证丽江古城历史的故事。
第二部分
(6-16)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 叙写自己现在经历许多波折,流过丽 江古城,见证丽江古城当下的美景的 故事。
作为一篇游记散文,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主次分明,行 文灵活而不紊乱。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文章先从玉龙雪山的冰川写起,交代丽江的起源;接着写“我”奔 流到丽江沿途的所见所闻,其中既有山峦、瀑布、树木、鲜花,更 有千百年来建设美丽丽江的纳西族人,由“丽江坝”到“丽江城” 称谓的变化,则反映出丽江由封闭的古老城镇变为开放的旅游城市 这一历史变迁;最后作者抓住重点,对丽江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四方 街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那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挂着水 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售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演奏古代 音乐的白须垂胸的老者们……无不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向人们诉说 着丽江古城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叙写自己由雪变成冰川,
滴 自述往事 再变成一滴水见证丽江

古城历史的故事
风景美 热
经 过
建筑美
爱 向
丽 江
叙写自己见证丽江古 旅途记事
城当下美景的故事
民俗美


谢 观

马 致 远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题目《一滴水经过丽江》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一滴水”指文中的“我”;“经过”,是文中 的主要内容,包含时空的含义。“丽江”是文 章描写的对象。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 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以“一滴水 经过丽江”为题,新颖巧妙。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 阿来,生于1959年,藏族诗人、作家。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 五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作品《蘑菇 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他的散文以其清澈和纯净,洗涤着人类 疲惫的灵魂,带给人们非同寻常的审美 感受。
排比
极力渲染一滴水所经之处的繁华景象, 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 情。
品读课文,析作品语言
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 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 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拟人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一滴 水”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巴东文字的 喜爱与赞美,希望古老的文化遗产能够保 存下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滴水被带进纳西族人的院子,通过所见所闻,你
觉得纳西族人有哪些特点?
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 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浇花时平 和、悠然
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 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闲话中恬 静、和谐
交谈中热 情、融洽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四方街,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
因为四方街“名扬世界”,可以作为丽江当地文化 的代表。它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 周围小巷通幽,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具 有独特的艺术美和地域特色。
精读课文,品读内容
“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 江”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读课文,析作品语言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 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比喻
云南各民族都有使用银饰的习惯,把薄云 掠过月亮比作银匠擦拭银盘,突出了月亮 的圆与明亮,画面感强,富有地方特色, 极具民族风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课文主旨
本文描写玉龙雪山顶上的一片雪,经过漫长的岁月, 终于融化成水后,欣赏了以四方街为主的丽江古城的 地理环境、自然风景、文物古迹、民风民俗、时代风 貌等,最终汇入金沙江的经过,写活了丽江的生命和 生命的丽江,赞美了丽江优美、绿色的自然风光和沉 静、开放、和谐的社会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