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431的短路保护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431的短路保护方案
基于431的低成本短路保护电路
一.概述
开关电源的负载发生短路时候,一般开关电源都有一个保护电路,即保护开关电源自身不会因为负输出功率过大而损坏,当输出短路故障消除后,开关电源自己自动恢复工作。
二.原理
以3844为例,PWM形式工作的开关电源输出短路保护电路有很多。
而我们需要的是最简单、可靠、实用、经济的!例如利用3844本身的电流采样电路,如下图:
当发生短路时候,误差放大器输出一个较高电压,经分压被1V稳压管嵌位到1V,此时输出最大占空比,电感电流近似线性慢慢上升,采样电阻R3上的电压线性慢慢上升,当3844的3脚电压到达1V时候,触发锁存器“复位”,3844的6脚输出变为低,输出中止。
这种保护实质上是限功率保护,当变压器T1的初级电感量,采样电阻R3的值,输入电压值一定的时候,输出最大功率也就确定了。
当设计合适时候,开关电源一最大功率输出,不会损坏开关电源,输出短路故障去除后,开关电源恢复正常工作。
这种方法最经济直接,但对负载大小,输入电压范围都要求比较严格。
如果设计的变压器T1的初级电感量太大,或者采样电阻太小都可能导致3844的3脚电压不能到达1V关闭驱动输出,结果会损坏开关电源。
这种保护方法一般都只适用较短时间(几秒)内的短路。
另外一中比较常用的利用变压器自供电的打嗝式保护,是当前最流行和最实用的短路保护方式,如下图:
利用变压器的辅助绕组给3844供电,但输出发生短路时候,变压器全部能量被加在短路的那组输出,使辅助的自供电绕组没有输出,3844的7脚迅速降到阈值10V以下,使输出驱动关闭,进入打嗝形式工作,此时输出功率小,当短路故障去除后,开关电源恢复正常工作。
这种保护方法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辅助绕偶合的好坏。
当变压器偶合的不好的时候,或者因为驱动功率比较大而必须选取比较小的启动电阻的时候,或者需要考虑比较短的启动时间和较宽的输入电压的时候,当输入电压高输出发生短路后3844的7脚不能迅速降低到阈值10V 以下,开关电源就会工作在限功率模式下,即驱动一直是最大占空比。
实质上,自供电绕组的使用只是为了解决在高电压输入时候给3844供电的问题,不是专门的短路保护电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引入专门的短路保护电路。
如下图:
当短路发生时候,光耦不导通,3844的1脚补偿端电压迅速上升,经过R2,R3的分压,431的参考R到达2.5V,431的K脚电位被拉低,由于3844的7脚电源端通过R1和431的K脚相连接,所以3844的7脚也被迅速拉低至阈值电压10V以下,3844的6脚驱动输出关闭。
3844电源掉电后,1脚电压下降为0V,431的参考R降到2.5V以下,等待启动电阻对7脚充电到3844的启动阈值电压16V,
如果输出短路故障还存在,则重复上述过程,进入打嗝状态;若故障清除,则恢复正常工作。
本电路关键在于参数设置,R1,R2,R3,C1的值都要非常合适。
短路时,R2和R3的分压要比431触发电平2.5V 高,一般高出2.5V 一点点即可;R2和C1的值也要选择比较合适,如果设置不当,则有可能导致低输入电压满负载情况下,启动不了,出现打嗝。
因为,在电源启动的时候,输出电压为0V,相当于输出短路,此保护电路也工作。
所以R2对C1充电到431触发电平2.5V的时间要非常合适,如果太短,则有可能导致低输入电压满负载情况下,电源启动不了,出现打嗝几次再正常工作,或一直打嗝,电源不能正常工作。
如果时间太,则保护效果差,充电时间太长,就基本失去保护作用;R1的值一般比较小,短路时候承受一定的功率,也要选择合适,太小也将导致低输入电压满负载情况下,启动不了。
取值太大,则保护效果差。
总之,参数的选取和整个电源的本身特性有关,例如输入电压范围、负载大小、3844的启动电阻、开关频率、驱动能力、自供电绕组、变压器匝数比、环路响应速度等等。
三.实际应用
在原来3844的传统辅助绕组自供电开关电源电路上,加上如上图的短路保护电路,电路简单,仅仅包含一个431、三个电阻和1个电容,占用PCB空间非常小,成本低廉。
如果不想要这部分电路,可以直接去掉,不影响原来电路的正常工作。
431为三端电压调整器,等效原理图如下图:
开关电源正常工作时候,3844的1脚的电压比被反馈光耦拉低为一个稳定的值,此时经R2、R3分压到431的R端的电压也比较低,低于2.5V,所以431的输出呈高阻,即开路状态,431的输出两端KA 之间不导通,R1上没有电流,不会对3844的供电造成影响。
当输出短路发生时候,反馈光耦不导通,3844内部误差放大器输出达到最大值,即1脚
电压迅速上升到一个较高值。
没有电容C 的话,R2、R3分压到431的R 端的电压将在2.5V 以上,由于电容C 的存在,则有R2对电容C 进行充电的过程。
一定的时间后,电容两端的电压达到2.5V ,触发431的输出电平变为低,即431的输出两端KA 之间导通,通过R1把3844的供电端7脚的电压迅速的拉低到阈值电压10V 以下,使3844的驱动输出关闭,达到保护作用。
如下图:
1 在0T 时刻:
发生短路,3844的1脚电压迅速上升到最大(本例6V 左右)。
3844的供电7脚电压开始下降。
431的输出K 端电压开始下降。
431的R 端电压开始上升。
2 在0T 和1T 之间:
3844的1脚电压还保持在最高位,此时3844的6脚驱动在满占空比输出。
3844的供电7脚电压由于驱动的输出而慢慢降低,还在阈值电压10V 以上。
431的输出K 端为开路,输出高阻,电压随3844的供电7脚变化。
431的R 端电压即电容C 两端电压慢慢上升,这段时间的长短主要由充电电阻R2和电容C 的大小确定。
充电时间可以由下式确定:
)1(32320323t C R R R R c e V R R R V +--+=
其中:C V 为电容两端电压,即431的R 端电压;0V 为3844的1脚在短路时候的电压;计算过程见附录,把0V 近视成稳定的直流电压,忽略431的基准端R 对充电时间的影响。
3 在1T 时刻:431的R 端电压充电到2.5V 左右,431的输出K 变为低电平。
由于R1的存在,3844的7脚电压下降斜率开始变陡,出现拐点。
3844的1脚电压还保持在最高位,此时3844的6脚驱动在满占空比输出。
④在1T 和2T 之间:
431的R端电压保持2.5V,431的输出K端保持低电平。
3844的7脚电压以较陡的斜率继续下降,这个斜率大小取决与R1值的大小,R1越小,斜率越大,曲线越陡。
3844的1脚电压
还保持在最高位,此时3844的6脚驱动在满占空比输出。
⑤在
T时刻:
2
3844的7脚电压下降到关闭阈值电压10V,3844停止工作,3844的6脚驱动关闭。
3844的1脚电压消失,431的R端随着下降到2.5V以下,431的输出K变为高阻、开路。
T时刻
2
后,3844的7脚电压,由启动电阻慢慢充电到开通阈值电压16V,如果短路存在,又将进入
T时刻,开始循环。
此短路保护电路,主要的作用是改变原来3844的7脚电压的下降斜率,使之变的更陡,让3844的7脚电压更快的下降到关闭阈值电压以下,来关闭输出驱动。
即短路时候,电源工作在满功率(限功率)输出的时间变短;或者说在短路时候,让3844有驱动输出的时间在一个短路保护周期里面的比例变小;从而达到保护电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