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西全部人教版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山西全部人教版中考专题生物中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
如图是某同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
B: 从②→①的过程中,视野变亮了
C: 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
D: 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答案】A
【解答】A、使用显微镜,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③对光、④视野不理想、②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①换高倍镜、⑤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A正确;
B、②到①,细胞变大,视野变暗了,B错误;
C、显微镜呈倒像,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C错误;
D、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可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D错误;
第2题.
下图是细胞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
B: 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
C: 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
D: 过程③表示细胞癌变
【答案】D
【解答】解:A.经过过程①,细胞体积有适度的增长,故①表示细胞生长,A正确。
B.经过过程②,细胞的数目由一个变为两个,故②表示细胞分裂,B正确。
CD.经过过程③,形成了各种组织,故③表示细胞分化,C正确、D错误。
故选:D。
第3题.
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如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图1中的A、D是本条食物链的终极消费者
B: 图1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通过A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
C: 如果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则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图2中的乙D: 根据图2中甲、乙、丙的数量关系,推测甲、乙、丙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关系
【答案】A
【解答】解
第4题.
下列疾病与激素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A: 侏儒症
B: 佝偻病
C: 糖尿病
D: 巨人症
【答案】B
【解答】
第5题.
受非洲猪瘟疫情等综合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居高不下。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下列关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B: 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 遗传物质在细胞核里
D: 非洲猪瘟病毒可以独立生活
【答案】B
【解答】AC、病毒无细胞结构,AC错误;
B、病毒的个体非常小,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B正确;
D、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第6题.
衡量一个人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准是()
A: 脉搏快慢
B: 心输出量多少
C: 血压高低
D: 心跳快慢
【答案】B
【解答】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收缩时,将心室内的血液射入动脉;心脏舒张时,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房;心脏收缩时向动脉输出血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
因为心输出量大的人可以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第7题.
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层次,高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A: 植物体→组织→器官→细胞
B: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答案】B
【解答】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
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
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8题.
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因为由于植物充分利用了()A: 太阳光能
B: 土壤中的水分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 土壤中的无机盐
【答案】A
【解答】解: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
合理密植,有利于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
故选:A。
第9题.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为120
B: 煤气会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
C: 阿莫西林胶囊属于非处方药
D: 装修材料中的甲醛有害人体健康
【答案】C
【解答】 A 、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为120是正确的;
B、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且结合能力很强,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
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大大降低了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
故B正确。
C 、阿莫西林胶囊属于处方药,故C错误。
D、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能够破坏人体的蛋白质,有害人体健康,故D正确。
2.解答题
第10题.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如果该系统中喷洒了含有有机汞的农药,体内残留有机汞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2)若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必不可缺少的成分还有非生物部分和________。
(3)图中有多条食物链,其中含生物种类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态系统中鹰和蛇之间既是________关系,又是________关系。
【答案】'
(1)草', '鹰
(2)分解者
(3)草→鼠→蛇→鹰
(4)捕食', '竞争'
【解答】解:
(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数量最多的生物应是生产者,因此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
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在图中食物网中,鹰和狐都是最高级消费者,但在食物链:草→鼠→蛇→鹰这条以鹰为最高级消费者的食物链中,鹰处在第四营养级即三级消费者;而在以狐为最高级消费者的食物链中,狐处在第三营养级即二级消费者,故有机汞在鹰的体内积累最多。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又包括生产者
(植物)、消费者
(动物)和分解者
(细菌、真菌),图中生物成分具有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只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其中含生物种类最多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4)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
在此食物网中鹰以蛇为食,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蛇和鹰都以鼠为食,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
第11题.
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A、a控制。
甲、乙两组亲本杂交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表,分析回答:
组别父本母本后代
甲长翅残翅有长翅,也有残翅
乙长翅长翅有长翅,也有残翅
(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
(2)下图是甲组的遗传示意图。
则乙组父本和母本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
(3)下图表示乙组子代果蝇的性状及数量相对值,则乙组杂交后代中残翅果蝇占
________%,表现为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4)基因组成为AA或aa的个体叫纯合子。
甲组杂交后代再进行自由交配,产生的长翅后代中,________(有/没有)纯合子。
【答案】'
(1)长翅
(2)Aa、aa
(3)25', 'AA或Aa
(4)aa'
【解答】解:
(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图中的2组数据中乙组数据中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这个新出现的性状残翅就是隐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就是隐性基因aa,所以果蝇翅型显性性状为长翅,是根据第乙组翅型的遗传过程判断出来的。
(2)根据果蝇的长翅和残翅中,显性性状是长翅,结合图1,可以判断甲组的遗传示意图。
父本的基因组成是Aa,母本的基因aa。
(3)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因此残翅的基因组成是aa,这一对基因由亲代双方个提供一个,即亲代的基因组成中除含有一个控制长翅的显性基因A外,都含有一个控制残翅的隐性基因a,即亲代的长翅的基因组成都是Aa,子代残翅的基因组成是aa。
遗传图解如图:从图解中看出子代果蝇中,长翅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残翅果蝇占子代果蝇的比例是25%。
(4)甲组长翅Aa与残翅aa杂交后有Aa长翅和aa残翅,aa是纯合子。
3.实验探究题
第12题.
萌萌在学习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后,在妈妈的指导下做了以下实验。
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实验一:将温水倒入碗内,加入酵母和细砂糖搅拌至酵母溶化,静置1分钟;将静置好的液体及适量的清水倒入面粉内,并和成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在室温下发酵;案板上撒干面粉,将面团揉至光滑,再做成馒头坯;锅内加入清水,放上馒头坯饧15分钟,然后开大火蒸15到20分钟即可
(1)在温水中加入酵母、少许细砂糖并搅拌的目的是给酵母菌提供快速繁殖所需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
(2)制成馒头坯后放入锅内饧15分钟可以让酵母菌进行二次发酵,进一步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酒精和________。
实验二:萌萌继续以馒头为实验材料,探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对食品保存的影响。
实验材料:馒头、冰箱、温度计、烘干器、喷壶、清水、保鲜袋若干。
(3)下面是她设计的几组实验。
请你帮她将实验补充完整。
组别温度情况湿度情况
3天后馒头情
况
A 适宜温度,如
25℃
馒头放入保鲜袋中,敞开口,每日往
袋
内喷少量水,保持湿润
霉变
B
————馒头放入保鲜袋中,敞开口,每日往
袋
内喷少量水,保持湿润
无明显变化
C 适宜温度,如
25℃————
无明显变化
(4)请你根据实验结果说出有利于食品保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
【答案】'
(1)适宜的温度', '有机物
(2)二氧化碳
(3)放入冰箱内', '馒头烘干后放入保鲜袋中,敞开口,不往袋内喷水,保持干燥(4)低温、干燥'
【解答】解:
(1)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在温水中加入酵母、少许细砂糖并搅拌,目的是给酵母菌提供快速繁殖所需的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2)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因此,制成馒头坯后放入锅内15分钟,让酵母菌进行二次发酵,进一步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A组和B组湿度条件相同,为了设置对照,变量应该是温度,因此,B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低温或放入冰箱内。
A组和C组温度条件相同,为了设置对照,变量应该是湿度,因此,C组应该把馒头烘干后放入保鲜袋中,敞开口,不往袋内喷水,保持干燥。
(4)由A组的馒头霉变,B组的馒头无明显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低温有利于保存食品。
由A组的馒头霉变,C组的馒头无明显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干燥有利于保存食品。
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有利于食品保存的环境条件是低温、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