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试卷汇总}2018年常州市某达标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A.风雨送春归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D.犹有花枝俏
【答案】C
【详解】A、风雨送春归,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飞雪迎春到,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已是悬崖万丈冰,冰是水变成的,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该选项符合题意;
D、犹有花枝俏,花开香飘万里,属于分子运动现象,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A.冬季的黄河冰封了
B.夏季水稻田干旱得开裂了
C.小草上凝结了露水
D.打到云层的干冰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A
【详解】A.黄河冰封,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
B.稻田干旱,是由于水蒸发形成的,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水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所以打到云层的干冰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两束光通过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虚线框内放置凹透镜的是()
A.B.
C.D.
【答案】D
【详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经过透镜折射后,远离主光轴,为发散,靠近主光轴为会聚;ABC三
图中,虚线框内的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图中虚线框内的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选D。
4.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广式腊味吸引着众多食客的关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不会扩散
B.蒸腊肉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灌制好腊肠后,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防止水份蒸发
D.往煲仔饭里加入腊肠,腊肠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答案】D
【详解】A.在腌制腊肉时,要把盐涂抹均匀,是因为盐扩散慢,而不是不会扩散,故A错误;
B.蒸腊肉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温度低时,分子也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灌制好香肠后,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故C错误;
D.往煲仔饭里加入腊肠,腊肠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5.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
A.嫦娥四号B.月球表面
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
【答案】B
【详解】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以嫦娥四号、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为参照物,嫦娥四号与它们之间均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对于月球表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月球表面.
6.人观察水中的筷子,会感觉筷子似乎断了,关于此现象发生的原因,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发生了反射
B.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发生了折射
C.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D.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答案】D
【详解】插入水中的筷子,它反射的光从水中向空气中传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变高了,故选D。
7.下列数值最接近生活实际情况的是()
A.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m/s
B.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t
C.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d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45g 【答案】D
【详解】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1
3.6
4km/h4m/s 1.1m/s
=⨯≈左右;故A项不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0.05t左右;故B项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1.8dm 左右;故C项不符合题意;
D.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8.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①探究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②探究电流时,用电流比作水流
③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④探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答案】D
【详解】①探究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②探究电流时,用电流比作水流用的研究方法是类比法;③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用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④探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D。
9.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人类用语言表达信息、情感、并进行交流,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B.乙图中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C.丙图中利用声呐确定鱼群的位置,说明超声波可以在水中传播
D.丁图中在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说明在声源处可以减弱噪声
【答案】D
【分析】(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3)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详解】A.甲图中人类用语言表达信息、情感、并进行交流,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利用声呐确定鱼群的位置,说明超声波可以在水中传播,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在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说明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减弱噪声,故D不正确,D符合题意。
故选D。
10.春节小刚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刚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在此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有()
A.液化、汽化B.升华、汽化C.凝华、升华D.液化、升华
【答案】A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详解】在冬天,车玻璃的温度较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玻璃上的小水滴会汽化为水蒸气.
故选A.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是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
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
实验操作中,要先后将小瓶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并注意观察_____,这个自制温度计是根据_____来测量温度的。
【答案】水柱的位置液体热胀冷缩
【详解】[1][2]如果将瓶内装满水,把瓶子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瓶内水的体积也会由于热胀冷缩而相应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玻璃管内的水柱高度发生变化,其工作原理和液体温度计相同,即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12.如图所示,是一条鱼跃出水面,咬食荷花的画面,鱼在水中看到荷花,此时光从空气中斜射入____中,鱼要准确的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____位置(下方/上方/本身)。
【答案】水下方
【详解】[1][2]荷花反射的光线由空气中进入水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鱼的眼睛,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荷花变高了。
鱼要准确的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所在的下方位置。
13.一块金属的体积是1.5m3,质量是1.335×107g,则它的密度是______,这种金属可能是______;若将
金属块截去2
3
,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
【答案】8.9×103kg/m3铜8.9×103kg/m3【详解】[1][2]金属块的质量:
m=1.335×107g=1.335×104kg,
这种金属的密度:
ρ=m
V
=
4
3
1.33510kg
1.5m
=8.9×103kg/m3,
查密度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铜;
[3]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所以如果将它截去2
3
,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
仍为8.9×103kg/m3。
14.周末小明在家练习钢笔书法,他抽完钢笔水,在用钢笔书写的过程中,笔内钢笔水的质量将____,笔内钢笔水的密度将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小不变
【详解】[1]质量是物质的多少,在用钢笔书写的过程中,笔内钢笔水不断减少,即质量减少;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书写过程笔内钢笔水的密度将不变。
15.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_______的缘故.【答案】漫直线传播
【详解】[1]光照到黑板上时,发生漫反射,黑板反射的光向不同方向传播,所以同学们在教室的每个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2]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沿同一直线传播,黑板上的一些字反射的光被同学挡住了,光线进不了人眼,所以就看不到黑板上对应的字.
16.生活离不开声音,人们通过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声音的特性。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_____大,“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推断说话者的。
【答案】响度音色
【详解】[1]生活离不开声音,人们通过响度、音调和音色来描述声音的特性,“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高;
[2]“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推断说话者的。
17.容积为250ml 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则容器的质量为______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是250g ,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g/cm 3。
若将该液体倒出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kg/m 3。
【答案】50 0.8 0.8×103
【详解】[1]250mL 水的质量为:
m V V ρρ==水水水水容=1g/3cm ⨯250g 3cm =250g ,
该容器的质量为:
m 容=300g-250g=50g ;
[2]该容器装满另一种液体后,另一种液体的质量为:
m 液='
m m -总容=250g-50g=200g ,
这种液体的密度为: ρ=m V =3200g
250cm
=0.8g/3cm , [3]因为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将该液体倒出一半后,剩余液体的密度不变仍是:
0.8g/333cm 0.810kg /m =⨯。
18. “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就______成蒸气,并______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又______成液体,并______热量.这样就把受热那一端的热量迅速传递到另一端.
【答案】汽化 吸收 液化 放出
【详解】“热管”里面的液体会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而汽化;
当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一端时遇冷从气态变成液态而液化,而且会放出热量.
19.在“中国好声音”的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震动,其目的是为了在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音调 声源处
【详解】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振动频率,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三、作图题
20.如图所示,悬挂着的小球受到的重力为8牛,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G 。
(____)
【答案】
【详解】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下,选取一段表示2N力的线段,然后过球心做竖直向下,大小为8N的重力,如下图:
21.如图所示,小明在房间的A点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客厅沙发上B点的爸爸,请画出此现象的光路图。
【答案】
【详解】由题知,小明的眼睛在A点,爸爸在B点,小明在A点通过平面镜看到了B点的爸爸,因此作B 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即为像点,连接像点B′和A点,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题 22.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温度/℃ 59 55
52 49 48 48 48 48 47 45 43 42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1min 时是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2)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固态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
【答案】液 晶体 48
【详解】(1)[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1min 时处于凝固之前的降温阶段,所以是液态。
(2)[2]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凝固点。
熔化是凝固的逆过程,该物质的固态熔化时必然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
(3)[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该物质降温到48℃时温度不再下降,直至凝固完成,所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8℃。
23.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矿石的密度:
(1)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侧调;
(2)放上矿石再次将天平调平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_____g ;
(3)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是_____cm³;
(4)通过计算得到矿石的密度是_____kg/m³;如果矿石表面存在孔隙,吸收了少量的水,此时矿石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右 175.6 20 338.7810kg/m 偏大
【详解】(1)[1]天平向左倾斜,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2]砝码总质量为175g ,游码所指刻度0.6g ,则矿石的质量为175.6g 。
(3)[3]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20mL ,浸入矿石后液体的体积为40mL ,所以矿石的体积为二者之差为20mL ,即20cm 3。
(4)[4]矿石的密度为
3333175.6g ==8.78g/cm =8.7810kg/m 20cm
m V ρ=⨯ [5]矿石吸水后,会导致体积的测量值偏小,从而使密度计算结果偏大。
五、计算题
24.【答案】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 s 和2 s ,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 m 远的A 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 .关卡4
B .关卡3
C .关卡2
D .关卡1
【答案】B
【详解】由题知,关卡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 和2s ,小强正通过A 处时,关卡刚好放行,由s v t
=可得,小强到达关卡1时所用的时间:
119m = 4.5s 5s 2m /s
S t v =
=<, 所以关卡1不会挡住他;每两个关卡间距离8m ,所以小强通过相邻两关卡所用的时间
8m 4s 2m /s
S t v '===
小强到达关卡2的时间: t 2=t 1+t=4.5s+4s=8.5s 5s+2s <t 2<5s+2s+5s
所以关卡2不会挡住他;小强到达关卡3的时间: t 3=t 2+t=8.5s+4s=12.5s 5s+2s+5s <t 3<5s+2s+5s+2s
所以关卡3会最先挡住他;选项B 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 .如果将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 的像会变大
C .移去蜡烛B ,并在原蜡烛B 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 的像
D .保持A 、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 始终能与蜡烛A 的像重合 【答案】A
【详解】A .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
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正确;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B错误;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C错误.
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D错误.
3.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答案】D
【详解】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需要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量杯质量为40g 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该液体密度为2g/cm3D.该液体密度为1g/cm3
【答案】D
【详解】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m总1=m1+m杯=40g,
则由m=ρV可得:
ρ×20cm3+m杯=40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m总2=m2+m杯=100g,
可得:
ρ×80cm3+m杯=100g,---②
联立①②解得液体的密度:
ρ=1g/cm3;
将ρ=1g/cm3代入①解得:
m杯=20g。
故选D。
5.人们在欣赏器乐曲时能分辨出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B.频率C.音色D.音调
【答案】C
【解析】不同的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即便演秦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故选C.
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对一些生活中的科学量的估测,比较接近事实的是()
A.食用油的密度0.9kg/m3B.人步行的速度约5m/s
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是37℃D.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50克
【答案】D
【详解】A.食用油的密度一般为0.9×103kg/m3,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5m/s是自行车的大约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一般为26℃,故C不符合题意;
D.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50cm3,而矿泉水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所以一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50g,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7.2019年l1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罕见的“水星凌日”现象震撼上演,在地球上部分地区可以观察到。
如图所示,“水星凌日”是指当水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时,在某些特殊时刻,地球、水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水星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下列现象中与“水星凌日”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湖边的树在湖水中的“倒影”
B.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D.“海市蜃楼”现象
【答案】B
【详解】“水星凌日”现象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湖边的树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原理;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由于有障碍物就会形成影子;雨后天空出现彩虹,这是由于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形成的;“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选B。
8.隔水炖就是把食物放在小炖盅里,再把小炖盅放在大锅里,大锅里放水,通过水蒸气的温度和压力缓慢而均匀地将热量渗入到小炖盅内,保持炖品营养可口,原汁原味!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炖盅内的水同时沸腾
B.炖盅内的水温比锅内的水温低
C.炖盅内的水不会沸腾,汤的温度只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D.炖盅内的水温比锅内的水温高,会先于锅内水沸腾
【答案】C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同时要知道要发生热传递,两个物体之间必须存在温度差.
【详解】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即:碗中的水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液体沸腾的条件,一定要知道液体要沸腾,不但要达到沸点,而且要不断吸热.
9.实验室常用的两个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电路接线,开关闭合后L1比L2亮,电流表A的示数是0.2A,电压表V的示数3V,则()
A.流过L1的电流大于L2的电流
B.流过L1的电流小于0.2A
C.电源电压等于6V
D.L2两端电压小于3V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两个灯泡串联,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由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知流过L1的电流等于L2的电流,故A不符合题意;
B.电流表A的示数是0.2A,流过L1的电流等于0.2A,故B不符合题意;
CD.开关闭合后L1比L2亮,L1的实际功率大于L2的实际功率,即
P1>P2
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
I1=I2
由P=I2R可知
R1>R2
由U=IR可知
U1>U2
电压表V的示数3V,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U1=3V,所以
U2<3V
L2两端的电压小于3V,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电源电压
U=U1+U2<6V
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不变时,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有的热量一定越多
D.内能小的物体也有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答案】D
【详解】A.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
B .物体温度不变时,物体的内能可能会改变,如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是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B 错误;
C .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C 错误;
D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高,故也有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D 正确。
故选D 。
二、填空题
11.在大自然的水循环中,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_______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落下,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后两空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吸收 汽化 液化
【详解】[1][2]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气态,汽化变成水蒸气; [3]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有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12.某工厂生主酒精,要求含水量(按质量计算)不超过10%,他们用抽测密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查,则合格酒精的密度应该在__________3kg/m 至__________3kg/m 范围内.(不考虑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变
化,酒精的密度为33
0.810kg/m ⨯)
【答案】0.8×103 0.82×103
【分析】酒精内含水时,设含水酒精总体积为V ,则水的体积不能超过10%V 即0.1V ,酒精体积至少为0.9V ,那么m m m =+酒水 ,再利用m
V
ρ=
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酒精内含水时,设含水酒精总体积为V ,则水的体积不能超过10%即0.1V ,酒精体积至少为0.9V , 根据m m m =+酒水 ,由m
V
ρ=
可得:0.10.9m V V ρρ=⨯+⨯酒水 , 3333330.10.9110kg/m 0.10.810kg/m 0.90.8210kg/m V V m V V
ρρρ⨯+⨯=
==⨯⨯+⨯⨯=⨯酒水 所以合格酒精的密度应在3
3
330.810kg/m 0.8210kg/m ρ⨯<⨯ 范围内.
故答案为0.8×103;0.82×103.
13.我们看到红玫瑰的花瓣呈红色,是因为红玫瑰花瓣___________红光;在夜晚用蓝光照射一朵白玫瑰,我们看到它的花瓣是___________色;若夜晚用蓝光照射红玫瑰我们看到它的花瓣是___________色。
【答案】反射 蓝 黑
【详解】[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光线的颜色决定的,所以,红玫瑰的花瓣呈红色,是因为红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