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推荐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第1篇】
书戴嵩画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熟读课文,能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及获得的启示。

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想想细节,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难点:
能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图画,导入课题。

2、齐读课题。

3、理解课题意思,了解什么是题跋?(即写在字画、书籍、碑帖前后有关品评、鉴赏、记事、考订等的文字,本文即属于这一文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注音和注释,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用“/”画出长句子的停顿。

把课文读通。

(2)同桌互相听读,讨论、修正读的不准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把有疑问的地方圈起。

2、指名读,正音。

3、听录音范读课文。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4、生熟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请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词句,并尝试表演。

2、杜处士对《牛》图“尤所爱”,请你想象一下他的表现,试着描述一下。

(1)他可能这样夸赞这幅画......
(2)他可能这样爱惜这幅画......
(3)他还可能......
3、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子的?试着演一演,边读边表现出牧童的动作和神态。

4、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

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描
述一下杜处士的表现和话语。

四、选择一个角色,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任选一个角色,发挥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①我姓杜,人称杜处士。

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②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
③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2、检查讲故事情况,指名讲故事,交流评价。

五、再读文本思启示
1、作者在讲完故事后,引用了一句古语,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谁能说说苏轼这两句话的意思?
试着补充填空: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画牛当问()。

()当问()。

2、延伸思考:会“问”就够了吗?从这个故事和苏轼的评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六、课后拓展
1、阅读其他的题跋作品,和同学分享你的体会。

2、查找后人对戴嵩画做的评价,和同学交流。

七、板书设计:
杜处士曝笑牧童想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第2篇】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艺术之旅”,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这篇课文应当将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故事、能合理想象,讲故事、深刻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作为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疏通字词,读出节奏、韵味。

结合注释、插图理解文本意思,把故事讲完整。

2.发挥想象,补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

3.讲出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疏通字词,读出节奏、韵味。

结合注释、插图理解文本意思,把故事讲完整。

2.发挥想象,补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围绕观点展开思辨,讲出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谈话简介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哲理性的文言文。

2.引出课题《书戴嵩画牛》,师生齐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导入,既让学生知道了本节课的内容体裁,又让学生知道了本文的基本结构特点。

齐书写、齐读课题为接下来的学习预热。


二、走进人物
1.指名生说说你了解的苏轼;
2.师补充关于苏轼的介绍评论,认识不一样的苏轼:他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一个求真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会配药的郎中,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师......
3.师:听完老师的介绍,你们一定对苏轼有了新的认识,你觉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博学多才、不所不能、多才多艺……)
4.师简介戴嵩及其《斗牛图》。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朝代的苏轼和戴嵩,由《斗牛图》引出本文的
来历,将本文和画相联系,旨在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三、解课题,知体裁,认识题跋
1.生再次齐读课题,师提问:为什么要在“书”字后面停顿?生回答,师补充,理解课题中“书”的意思;(“书”是动词,记录。


2.引出题跋,认识题跋:题跋,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文字,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题跋”这一文学体裁,通过了解其特点加之对题目意思的了解,对文章的来历以及大概内容有了初步认知】
四、悟读文本
1.指名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

2. 师强调四个多音字“处、好、数、曝”的读音。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

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五、想象细节讲故事
1.疏通字词,结合注释、插图理解文本意思;
(1)整体感知第一段,并体会杜处士的形象特点;(两个“轴”的理解、杜处士的“才高志雅”)
(2)整体感知第二段:
①体会牧童天真勇敢的形象特点,并化长句为短句,更好地理解主要
内容;(因为____________,所以谬矣;反之,____________,才是对矣。


②指名生说“耕当有奴,织当问婢”的道理,体会苏轼以文说理的用意。

2.扣人物,讲完整;
3.发挥想象,补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
①补场景,扣“常以自随”,丰富“喜爱”;(走亲访友,常以自随;________,常以自随)
②补动作,扣“拊掌大笑”,丰富“自信”;(有一牧童________地走过来,________ 脸上________,顿时,拊掌大笑)
③补心理,扣“笑而然之”,丰富人物。

(杜处士听了牧童的一番话,陷入了沉思,他心想________,遂笑而然之)
【设计意图:讲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表现,在这一过程加之合理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动饱满,学生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锻炼。


六、再读文本获启示
1.聚焦”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引发质疑;
2.根据道理,推及填空:疾当问(),()当问师,养花当问(),打鱼当问(),()当问(),()当问()……
3.补充材料,丰富思考,学习辨证。

①观看斗牛视频;
②师:在我们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仅凭“问”可以得到最正确
的答案吗?
③指名生谈启发。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文中道理,联系生活,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


七、小结及作业
1.回顾课堂,小结方法:讲完整,讲生动,讲出哲理,讲出变化;
2.变换角色,变换角度讲故事。

【板书】
22.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牧童苏轼
才高志雅天真勇敢以事说理
心胸宽广
完整→生动→哲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读通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苏轼,导入新课
1.介绍苏轼
①(配乐出示苏轼的三幅画像。

)画面上的三幅画都是同一个人,猜猜他是谁?
②师生一起说学过的苏轼的诗词。

③但今天,我们不学习苏轼的诗词,也不学他的文赋,而来学习苏轼写的另一种题材——(齐读:题跋。


2.学习“题跋”。

①指名同学读什么叫“题跋”?
②通过红色强调“题跋”的部首,再次理解题跋的意思。

③认识以前学过的苏轼写的题跋《惠崇春江晚景》,指名同学读出画
面上的诗。

3.今天我们学习苏轼写的这篇题跋,题目是什么?(生读课题)
①你们为什么在书后停顿?(“书”在这里表示“书写、记录”。


②那你们为什么在画后停顿?(这里指戴嵩的画作。

)(A板贴《斗牛图》)
③师在题目中画节奏线,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师生复习学文言文的几个最基本的方法:(课件出示:读准、读通、读懂……)
2.同桌同学合作,借助拼音自由读准字音,读通文章!时间大概2分钟。

(生自由读,师巡视)
3.指名读易混难读的字词,检查学生的理解。

(课件出示)曝(pù):②拊(fǔ)掌:③搐(chù):④掉尾:⑤谬(miù):⑥笑而然之:
①接龙读字词。

及时正音。

②指名说意思。

③男女生对问字词意思。

三、多样读文,读通文意
过渡:这几个词的意思你们都懂了。

下面我们来点难的,把这几个词的意思放进文言文里,进行有趣的对答:
1.生生对答。

①(课件出示句子:一日曝(pù)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fǔ)掌
大笑,曰:)
A.指名生读句子。

B.生指名另一学生说句子意思及理解方法。

(借助文中注释)C.全班齐读这个句子。

②(课件出示意思,指名生读。

)“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

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收缩在两个后腿中间才对。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尾巴都是竖着的,摇着尾巴在斗,错了错了!”
A.这么多人会,举手的同学站起来回答句子。

B.指导朗读句子“此画斗牛也。

”(指名二生读肯定加“啊”的语气)(还可以这样读:文中虽然没有问号,但这里我们可以用反问的语气强调牧童肯定的意思。


C.指导朗读句子“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要读出小牧童非常肯定的语气,有力量,重读“谬矣”。


③现在,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A.(课件出示:出示两幅斗牛图理解“掉尾而斗”和“尾搐入两股间”。

)B.全班齐读长句子:“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

2.师生对答。

过渡:真不错,这么长的句子,你们都能读懂了,我相信你们都能读懂整篇了,不信,我来问,你们来回答:
①古时候人们常说,耕地的要去问耕地的农民,织布的要问织布的女工,自古以来不可以改变的。

(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整篇)“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这句变红。

②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指名生说意思,再把这句文言文再读一读,强调三个红色的多音字“处、好、数”。

③杜处士藏了这么多宝贝,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尤其珍爱。

他还用锦缎做画囊,用玉做画轴,并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举手的同学一起读“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④师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根本没有按原文的顺序逐字逐句地理解读,有的是拿出里面的一个字,有的是里面的一个短语,有的是读出文言文里的语气。

⑤(课件出示《画家与牧童》)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一起,把古文和今文互对起来读。

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篇幅长短,意思相同,白话文,文言文)
⑥小结学习苏轼题跋的方法,它分两部分,前5句讲的是题跋的意思,最后一句讲的就是道理。

(全班齐读道理)
四、朗读悟“笑”,感受人物
1.我们弄明白了怎么读苏轼的题跋,那同学们把刚才的理解融进文言文里,读出你们的理解来吧!
2.苏轼为了揭示后面的这个道理,他在前边的故事里创编了两个人物。

一个是杜处士,一个是小牧童(B板贴他们的头像)
3.在文中,他们俩有个共同的表情,那就是笑,小牧童是(板书:拊掌大笑),杜处士是(板书:笑而然之)。

4.牧童的“拊掌大笑”是一种怎样的笑?(指名同学读“笑”)太平静了,动作、表情都没有。

小牧童童言无忌,他此时可能站在牛旁边,有可能拿着牛鞭子,你们说他会怎么做?怎么说?
5.面对这么可爱的小牧童,请同学们来创造一下,杜处士会怎么笑着对他说?我看哪个同学会把那个“之”变成创造性的理解。

“之”在这里是个代词,他会笑着对牧童说什么?(古语有云:耕当…不可改也。


6.谁再来表演读一下,杜处士会怎么笑?(微笑,或者拱手,恍然大悟地笑)
7.师生合作表演读全文。

请两位同学来表演读杜处士和小牧童说的话,其他同学读旁白,师读课题。

合作读全文。

五、拓展品读,深入探究
1.在这个小故事苏轼就凭借一小一老两个人物,给我们提示了一个古代最朴素的道理?(C板贴:耕当…,织当…)
A这里的“问”究竟是什么意思?(请教)
2.同学们,考验你们的时刻到了,接下来看看哪个同学不仅读懂了,还能读活了,读出停顿,读出你们刚才要表现的味道
(课件出示:整篇没标点的让学生读。


3.全班同学可以根据刚才的理解加上动作表情,可以像古人那样,
或者用摇头来表示停顿或用手势作标点符号。

(指名生读)
4、课件出示整篇标点有节奏线的让全班学生读。

5.了解乾隆在戴嵩画的《斗牛图》上写的两篇题跋。

6.课件出示:东汉画像石斗牛图、《斗牛图》李可染(近代)、张录成(当代)画的《斗牛图》、红牛广告图里的牛尾巴让学生质疑。

7.是啊,“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那我们这些问题该去问谁呢?(课件出示: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今人有云:放牛当问(),画画当问(),题跋当问(),()当问()……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不可改也。

8.学生结合课下注释12,谈谈自己的观点。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也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

(1)“我”是杜处士:我姓杜,人称杜处士。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书画……
(2)“我”是牧童:我是牧童,今天放牛回来,发现村里的杜处士正在晒他的书画宝贝……
(3)“我”是苏轼:我是苏轼,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四川有个杜处士,特别喜爱书画……
2.查找资料,完成学生质疑的问题。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拊掌大笑笑而然之
杜处士————斗牛图———牧童“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