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稿一、说教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节内容,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本节作为全书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基本特征有个总体的了解,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
因此,在本节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把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能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定义的理解;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由于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说学过程:情景模拟,激情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的要素。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李艺教授主编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内涵的过程中,通过自学、交流、游戏等形式,让他们了解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拓宽学生对信息文化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讨信息的基本特征。
本节内容是本书的开篇,是在初中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同时又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对象分析刚刚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有待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
他们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水平差异明显,对信息技术学科有浓厚兴趣,但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定义及应用并不明确。
本节课的“信息”理解应从大量的现象入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及游戏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学习,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掌握信息概念,进一步提取信息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对信息的定义能够有基本的认识。
(2)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3)能够通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分析、归纳、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及其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信息的含义(2)掌握信息的特征2、教学难点:信息基本特征的理解五、教学策略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快速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
课堂小结
传播要素
基本特征
信息来源 信息载体 传播途径 接收方式
传递性 共享性 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价值相对性 时效性 真伪性
欢迎指正、赐教!
谢谢!
然后分析本节课的最终目标,通过示范法、归纳法找出信息 的一两个特征,以此为例,提出完成目标需要的任务,要求学生 自己探究出信息的其他特征。
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及时调控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 始终保持和谐良好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三 学法分析
1.自主探究
创设一些体现同学友情的温馨氛围,激发学习对友情的珍惜 之情,构成情感和任务的“双驱动”模式,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以 及结合生活进行自主探究。由古人的“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的一种自主性选择学习方法的转变。
2.协作互助
在本节课中,我引入争当“高效的学习小组”评比,将每一 纵列分为一个小组,小组可以讨论并积极代表小组发言,以提出 小组认为的信息的特征。通过这种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完成任务 的决心。
四 教学手段分析
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利用一些生活资料开展自主学习。
五 教学过程分析
(一)情境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复习
一 教材分析
(四)教学重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对信息特征的探究。
(五)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难点是对信息的筛选、加工、处理和利用。
二 教法分析
采用:
情境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示范法、归纳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作为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实际动力, 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本节课是新课,我首先采用情境导入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 的问题背景,并以此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沈阳师范大学乔敏基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一章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说课分为七部分,首先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一章第一课。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内容,是在初中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
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2、课程标准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于信息及其特征的内容标准是:“理解信息的含义,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知识结构联系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和“信息的基本特征”,前者作为铺垫性内容,后者是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本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内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做好开篇课,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用途。
所以本节课教学着重让学生了解信息在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拓宽学生对信息文化的形态和特征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教材的内容,需要加工的地方:去掉刘翔的例子,因为刘翔的例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过时的消息。
而且由于那时高一的学生年纪尚小。
所以印象并不深刻。
其二,由于本节课理论性强,讲述信息的传播时,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1、学习者认知发展特征个体自觉性高,独立性显著增长,洞察力也有很大提升。
2、学习者起点水平(1)预备技能:和计算机频繁接触,大多是在游戏、网购、社交等方面,脑海中存在大量信息。
(2)目标技能:学习与信息相关的知识和技术(3)学习态度:好奇、乐学、比较积极,但对高考会考不重视3、学习者风格分析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设计意图高一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脑海中存在大量信息,但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很模糊。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内容尚欠系统的提练、重组和内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提炼其中的方法和思想。
由于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待培养,看待信息的深度不够,需要教师做足够的引导,才能产生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2)通过布置课后的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信息技术这们课程,激发和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并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法、学法1、教法:《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
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和游戏,综合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举例法,比喻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展开合理地想象、热烈地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掌握什么是信息2、掌握信息的特征教学难点1、理解信息基本的含义。
2、分析信息的基本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这,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及特征一、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1.1节内容,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会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地位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
教师讲解分析理论的同时,要想做到不枯燥空洞,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应该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形式的丰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讨,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二、学情分析: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
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把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和归纳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成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情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信息的定义;难点:1、信息定义的理解;2、正确理解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理解信息的含义以及特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问题,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三、如何学?
2、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1:阅读P3,完成学案中的任务一。
人物
香 农 (信息学的奠基人) 维 纳 (控制论奠基人)
“信息”是什么?
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区别于物质和能量以外的 第三类资源 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描述角度
信息作用 信息本质 信息内容
钟义信 (我国的信息论家)
三、如何学?
2、教学过程
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展示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分析,师生互动
自主探究,
2、教学过程--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展示“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 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 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 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 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 几小时后„„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 师问:猜测结果如何? 生答:„„
结论:信息的依附性和传递性
三、如何学?
2、教学过程--案例分析,师生互动
案例2.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 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 个思想,甚至更多。” 教师点拨:信息交流和实物交流有本质的区别,实物 交流,一方有所得,另一方必有所失,而信息不会因 共享而消失。
信息及其特征
一、为什么学? 二、学什么? 三、如何学? 四、教学反思
信息及其 特征
一、为什么学?
1、教材分析—本节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是全书的基 础,内容包含两部分:信息和信息的特征。通过本课的学 习,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 信息意识。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一、说教材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教材的开卷篇。
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㈢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1、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都不尽相同。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2、教法:针对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的特点,我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讲授法、小组探究法、亲身实验法、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3、学法: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于是本节课中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并结合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的形式,让他们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过程㈠、情景模拟,引入概念:(5分钟)[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揭开信息的面纱——信息及其特征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揭开信息的面纱——信息及其特征》,内容选自于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堂课是该节的第一堂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我要说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教材分析;(2)教学方法;(3)教学过程;(4)教学小结;下面我就从上述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堂课的设计。
模块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一章《1.1信息及其特征》,相对于其他章节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同时本知识单元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开篇之课,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起着“开门见山”的作用。
主要学习信息的相关论述、信息的传播过程及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分为3部分。
第1部分是信息的相关论述。
通过我们的“情景案例”,由此引出对信息的描述的学习。
不确定的信息定义可以留给学生自主的去阅读理解,这部分我觉得可以着重让学生学会信息的描述,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第2部分是信息的传播过程。
主要是了解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包括信息的发出方、信息是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的接收方、信息的接收效果及作用。
第3部分是信息的基本特征。
要掌握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并且能针对实例进行分析出典型的特征。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同学,他们是一群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很强的孩子优点是:对知识的获取已经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事物有自主的见解和认识,喜欢通过自己亲自体验分析来认识和理解新鲜事物。
但是分析问题缺乏深度,面对问题存在依赖性和惰性,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而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所以本堂课的难点会在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信息的特征不仅局限于表面化,而课堂设计从活动安排到样例选取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我都希望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能从兴趣出发通过体验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精选5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精选5篇)《信息及其特征》篇1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地位十分重要。
本节课主要是知识和概念的介绍,理论性较强,无动手技能方面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创设和学习形式的丰富多样,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趋于严密,在初中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对新课程的要求和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含义,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理解信息几个特征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及特征;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的理解,和信息实例的应用。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所以我将结合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力图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六、教学资源与媒体Ppt课件,多媒体计算机。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Ppt播放四张图片:教师:与学生互动,从同学们熟悉感兴趣的微信QQ表情入手,提问能看到什么内容。
图1:QQ表情,擦汗无语;图2:QQ表情,我走了;图3:交通标识,禁止行人通行;图4:天气预报短信;我们能够从图中看到很多内容,这些内容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信息。
我们能够明白这是信息,但是信息的定义是什么呢?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导入信息的含义,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信息讲授新课1.信息的定义(1)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香农)。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优秀3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优秀3篇《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三、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明确信息的多种表达形式和信息的多种载体。
四、教学重点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布置任务1.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份简介自己的材料。
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等等方面,在规定的2分钟之内,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示。
因为新学校,新同学之间多数彼此不熟悉,学生之间正好通过此次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
学生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形式整理这份材料:①纯书面文字材料;②书面文字辅以简单图片材料;③口头文字说明等。
2.教师课前准备简介自己的材料。
事先用word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档,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一组幻灯片,或者用flash制作一段动画,或者录制一段视频。
(二)学生进行小组活动1.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位小组成员在其小组内进行自我简介,2.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自我简介,3.教师对每个小组代表的自我简介进行适当的评价,4.教师在全班播放简介自己的幻灯片、word文档或者动画材料或者已经编辑录制好的视频材料。
信息及其特征 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一章第3节《信息及其特征》的内容。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既是初中阶段知识的延伸,又是高中阶段信息学习的开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信息的定义与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信息的含义,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普遍性、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时效性、真伪性、价值相对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信息的传播过程。
3.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逐步让学生热爱信息技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信息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难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四、教法学法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学习比较乏味,为避免这个问题,我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实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游戏互动、讲授法等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五、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引入本节课关键词“信息”,通过案例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逐步讲授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
将讨论和游戏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第一环节:野外生存训练案例展示。
教师展示野外生存训练案例。
学生思考后,进行分享,讨论最优方案,引出本课新知识。
第二环节:感受信息重要性。
展示案例感觉剥夺实验。
让学生感悟信息的重要性。
第三环节:游戏互动——感受信息传播过程。
通过你来比划我来猜小游戏,让学生感知信息传播过程,加深对信息传过的理解。
第四环节:信息的特征讲授。
依次通过生活案例展示,对信息的特征进行逐一解释。
第五环节:课堂练习通过习题,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这是高中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的起始课。
内容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理解并能辨别信息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接观察、案例分析讨论,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感受信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求知欲;树立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教材分析: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篇,教材重点讲解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一般特征”。
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研究的对象之一“信息”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学科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性格渐趋稳重,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对信息已经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但对相关概念缺乏系统的提炼和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我认为本节课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并提炼其中与信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深入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及信息的一般特征的目的。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信息的基本含义四、教学策略1.通过“撕纸”游戏,引入信息概念。
2.通过师生讨论、分析、归纳,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
3.通过新鲜、精彩的案例,结合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轻松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4.采用分别学习、分类研究、分组讨论、分享成果的“四分”学习法,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采用自然评价(掌声)、自由评价(网站实时投票)、自我评价(网站评测系统)“三自”评价法,对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
五、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好!从今天踏进校门的第一步,我就感受到空气的清新,树木的繁茂,以及整洁的教室,还有你们的笑脸……信息如此平凡,信息如此奇妙。
信息是什么?信息“长”啥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信息及其特征)师:先让我们做个游戏。
规则,游戏开始后闭上眼睛;听老师指令,进行操作;不许说话,不许提问。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优秀3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优秀3篇《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教学环境]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室[教学策略]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一、引言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之一,自从信息技术的出现,信息爆炸式地增长。
在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围绕信息及其特征进行讲解。
二、信息定义信息是指那些可以传输、处理和利用的特定类型的数据。
具备下列特征:1.数据必须是特定的意义,必须有目的。
2.数据必须有传输的载体,即有形的物体或无形的能量。
3.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人或者机器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够有效地理解信息。
4.信息是可以被复制,传输,存储和处理的。
三、信息的特征3.1 信息量信息量是指一个信息所包含的信息多少。
也就是说,信息量越大,所包含的信息就越多,这需要用信息熵来度量。
信息熵是用来度量信息量的,其单位为比特(bit)。
信息熵越小,信息量就越大。
3.2 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完整性指的是信息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它是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一种保障措施。
如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那么接收者得到的就不是原来的信息了,这就会导致信息的失真和错误。
3.3 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的可靠性指的是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程度,或者说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通常采用各种错误检测和纠错技术。
3.4 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指的是信息的处理和传输的速度,以及信息的使用期限。
信息时效性的高低取决于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存储介质的容量,以及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处理能力。
3.5 信息的保密性信息的保密性指的是信息的机密程度,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保密措施和信息存储的安全措施。
保密性的目的是防止未授权者获取敏感信息,或者保护个人隐私。
四、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得到有用的数据和信息的过程。
信息处理的目的是使得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信息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1.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2.数据的分类和分析3.数据的挖掘和建模4.数据的可视化和展示五、总结信息的产生、传输和处理是社会发展的延伸和推进。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及其特征》,它是广东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教材的开卷篇,其后的章节都是围绕信息的加工、表达、管理、安全展开的,所以说教材的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信息进行扩展的,所以这章节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特征。
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前者作为铺垫性内容,后者是重点内容。
因为是高一信息技术第一章节,老师与学生并不怎么了解对方,所以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都有开启含义。
实验教科书与以往传统课本相比,更注重学生能力额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信息的含义(2)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3)掌握信息的一般特征:传递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并能举例说明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及其特征(2)给出例子,培养学生从例子中发现或归纳出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信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说学情学习本节内容的是刚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在她们的印象中,信息技术课可能就是具体的操作课,上机课,很少有理论的概念,对理论不感兴趣,对信息也只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所以这节课,通过对生活中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例子入手,适度播放视频和设置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讨论与团队学习。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难点】信息事例所反映的信息特征(五)说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内容都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如果由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所以,本节课,我打算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法,给出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例子分析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活跃课堂,同时让学生与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发现身边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①丰富多彩的信息;②信息的一般特征。 所作的调节:将香农给出的信息的定义“信息是
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放在本节课的开 始,以游戏的方式引出,一方面让学生在游戏 中体验什么是信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本节 课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 息的丰富多彩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 一般特征。
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 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如:明日黄花、事过境迁等。
共享性
萧伯纳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 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 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 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 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交通标志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三、教学过程
能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归纳出信息特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强烈的求知欲,养 成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的 态度
二、教学目标
重点:信息的一般特征。 难点: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本课采用角色感受的教学手段突破 难点,再以学生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信 息实例来巩固知识点,并学以致用。
三、教学过程
巧
◆萧伯纳名言 (共享性)
练习
举例表述信息的特征。 百 炼 成 钢
◎课本第 5页实践题为作业。
(阅读两则资料,并回答后面的问 题。)
环节一
环节三
10分钟
创设情景,导
20分钟
学习探究、认识
入新课(通过 信息的基本特征
游戏导入新课, (通过角色扮演,
在观看电影剪 举例,提问,名
辑的过程中体 言引入的方式让
会什么是信息) 学生理解信息的
一般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0分钟
巩固练习(通 过头脑风暴、 集体抢答两个 环节的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 的过程中加深
三、教学过程
环节二:学习探究、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20 分钟)
本环节采用“举例—提问—回答—总结—再 举例”的方式阐述信息的一般特征。采用举例 、发现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归纳出信息 特征。
信息的一般特征
载体依附性:
要期中考试了,班主任要发布一些关于暑假安 全的事宜,如果你是班主任,将采用什么办法发布 安全事宜?
口、黑板、纸 关于暑假安全的事宜
1.交通信息:信号灯、交警的手势 2.文字:书本、计算机、投影仪
价值性
人们常说,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 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价值性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精神领域的需求;
如:
第二,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如:
时效性
未来三天,我国将有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 新疆、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西部、华北等 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内蒙古河套地区、 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东南部、河北西南部等 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雪或暴雪;黄淮、江淮、江 汉、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南地区东部 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
说教材分析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地位
教科版高一《信息 技术基础》第一章 第一节。其价值是 使学生对信息有个 宏观的把握,并形
成整体认识。
联系
主要知识点是信息及其特 征,作为本课的第一节课 其内容相对于其他章节而 言有一定的独立性,理论 性比较强,为后续章节的 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
一、教材分析
三、教学过程
★任务二:播放电影剪辑《千与千寻》。引导学生
描述电影中的画面,获取电影中的信息。引出书本中 描述的:
凡是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等感觉器 官感受到的事物及其变化,不管是来自人自身还是自 然界,都是信息。
设计意图:选择被学生所熟知的电影《千 与千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电影“ 声、光、影”的效果和故事情节中,让学生体 验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
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0分钟) ★任务一: 游戏“我说你做”:体验香农对 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 西”。 提问:1.两次游戏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2.信息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游戏的不同,让学生体 验信息的作用是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加深香 农对信息定义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头脑风暴:分别列举出关于信息的载体依 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的实例。看 谁举例最多。 2.集体抢答:幻灯片展示两个练习,让学生 以抢答的方式为各自小组加分。
练习
以下描述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熟
能
◆文字印刷在书本上 (载体依附性) ◆天气预报 (时效性)
生
◆ GPS的准确定位 (价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