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 () 2、做泥塑或面塑属于是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 √ 3、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就就尝到了甜味。() × √ 4、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5、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 6、房屋和马路是不变的物质。() √ 7、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8、物理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 9、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不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 × 10、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 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 共20分) 1、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 A 是()。 A、形态发生了改变 B、产生新的物质C、没有什么变化 2、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B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不能防止和减缓铁 C 生锈。 A、刷油漆B、抹油C、放入盐水中。 C 4、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A、黑色B、紫红色C、(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 物质 ),整个世界都是由( 物质 )构成的。 2、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 变化 ),只 是有的快,有的慢。 物理变化 3、物质有变化可以分为( )和(化学变化 ),它 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 生成新物质 )。 4、物质的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改变颜色、(产生气体 )、 发光发热 产生沉淀物)等现象的产生。 ( )、( 物理变化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等,没有产生,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

2、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状态和大小等,没有产生_______,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_____。

3、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种种现象,归纳起来大致有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

4、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______,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5、我们将米饭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饭上出现了______,说明米饭和碘酒发生了______。

6、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7、铁生锈是一种常见现象,和的共同作用,会使铁生锈。

8、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变化。

9、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10、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生沉淀物。

二、判断1、嚼米饭会感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本身就是甜的。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3、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而有些则始终不会变化。

( )4、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 )5、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看到铁钉变绿了。

()6、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多的物理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会伴随有颜色或气味的改变。

()8、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9、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10、汽车表面不同颜色的喷漆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可以防锈。

()三、选择1、用蜡烛加热白糖时,蜡烛发生了(),白糖发生了()。

A、只有物理变化B、只有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2、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科学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14 分)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向白纸喷洒__________。

3.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或馒头上滴上几滴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就证明这种物质存在。

4.铁锈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0分)1.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 )。

A.沙子变小,黄豆没有变B.沙子和黄豆有了明显的变化C.沙子和黄豆都没有明显变化2.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B.点燃的蜡烛只发生化学变化C.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的液体还是原来的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物3.下列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陶瓷容器B.铁制容器C.玻璃容器4.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不容易生锈?( )。

A.干燥的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潮湿的沿海地区5.烧开水时有白色雾产生,这是( )。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6.引起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 ) 。

A.与氧气接触B.与水接触C.与潮湿的空气接触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B.氢气燃烧C.煤燃烧8.下列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瓷碗破碎,干冰升华B.煤气燃烧,胆矾研碎C.氢气燃烧,菜刀生锈9.下列与其他两种变化不同的变化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0.5*30=15分)1.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时关键是看这种变化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等属于化学变化。

这两个空是有好多可以填,比如燃烧、爆炸、食物腐败、光合作用……3.如果要确认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加入碘酒,碘酒本身的颜色是红棕色,但遇到淀粉就会变成蓝色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慢。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产生气体、发光发热和产生沉淀物。

6.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红色的物质。

过更长时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绿色,杯底产生红色的沉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两种现象,分别是改变颜色和产生沉淀。

7.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即水和空气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8.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是物理变化,液体蜡烛油燃烧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二、判断题。

(1*12=12分)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 4.在真空的环境中铁钉不会生锈。

( √ ) 5.调味品和蔬菜混合后,蔬菜形态和之前不一样了,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 7.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比如蜡烛燃烧、加热白糖等。

(√)8.白糖吃起来是甜的,所以白糖也一定含有淀粉。

(×)9.先倒白醋再加入适量的小苏打和先放入小苏打再倒入白醋,这两种方法产生的现象是不一样的。

(×)10.铁锈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观察到。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科学(物质的变化)学校:班级:姓名:一、我会填。

(每题2分,共40分)1.世界是()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o3.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产生了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o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5.二氧化碳具有()、()、()的特点。

6.铁生锈是一种()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7.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特点。

8.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倍。

9.用镜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这种变化属于()o10.把铁与()、()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二、选择题。

(每题3分,共15分)1.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一般要用()来观察。

A.肉眼B.放大镜C.光学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2.加热白糖发生的变化是()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先是物理变化,随后是化学变化D.先是化学变化,随后是物理变化3.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常用方法是()A.放在嘴里品尝B.加热C.加入白醋D.加入碘酒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加热变成了水蒸气升入空中B,小女孩几年后变成了个大姑娘C.米磨成了粉D.烟花爆炸,在空中成了五颜六色的焰火5.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没有什么变化B.会熄灭C.燃烧的更旺D.会爆炸三、我会判断。

(每题3分,共30分)1.放大镜的倍数是与其凸起的程度和面积的大小有关。

(完整版)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完整版)小学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A、食物腐烂变质B、水蒸发C、酒精燃烧6、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7、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B、玻璃破碎C、火柴梗被折断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B、铁制容器C、铜制容器9、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B、空气中的一半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无法确定三、判断题。

(把你认为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小题1分,共10分)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 )2、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4、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5、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有的物质变化很快。

(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7、铁锈很脆,一砸就碎。

()8、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种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t i me an dAl l th i ng si nt he i 9、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10、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四、连线题。

下列变化与变化种类和伴随的现象连起来?(每线1分,共4分)在米饭上滴碘酒 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发生颜色变化物理变化铁钉放到硫酸铜溶液中 生成气体 水变成水蒸气五、读图题:(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如图所示,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白醋不会迸溅到蜡烛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答:6、简答题。

(每题3分,第一问1分,第2问2分,共6分)1.小明看到电视里的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小明认为坚硬的钻石是世界上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含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教科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一、选择题。

(40分)1.下列植物中,属于草质茎植物的是( )。

A.桂花B.玫瑰C.松树D.狗尾草2.在校园大搜索中,通常不会见到( ) 。

A.袋鼠B.樟树C.蚂蚁D.茶树3.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苍蝇B.蜘蛛C.蟑螂D.蚊子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校园生物大搜索的活动中,不可以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B.把观察到的小动物都带回家C.我们可以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D.把停留在校园树上的小鸟也记录下来5.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变异的是( )。

A.黑狗和白猫的体色有差异B.变色蜥蜴在草地上呈绿色C.毛毛虫和蝴蝶,其形态结构不同D.小狗的毛色与狗妈妈的毛色不一样6.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这就有利于青蛙( )。

A.繁殖后代B.捕捉食物,不利于躲避敌害C.躲避天敌,利于捕捉食物D.躲避天敌,不利于捕食7.下列生物特性是自然进化的是( )。

A.马很温顺B.长颈鹿的脖子很长C.鸭子个体肥大,不善于飞行D.金鱼的颜色多样8.在校园生物大搜索中,对于不认识的动物,应( )。

A.只观察不记录B.及时拍照记录下来C.赶紧离开,找认识的去记录D.把它抓回来研究9.下列植物的叶属于平行脉的是( )。

A.狗尾草B.蒲公英C.桂花D.柳树10.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下面()不属于哺乳动物。

A.山羊B.鲸C.金鱼D.猫11.飞飞和轩轩在校园里发现了许多熟悉的植物,两人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凤仙花、牛筋草、葱兰、荷花;另一类是海桐、白玉兰、勒杜鹃。

两人的分类标准是( )。

A.草质茎植物和木质茎植物 B.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C.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D.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12.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
备注:以下答案仅供参考,有“/”的表示答案并列,可任选其一。

第一部分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
答案A B C B A B B A C
题号101112131415
答案C B A C C B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共70分)
16.校园生物大搜索(每空2分,共12分)
(1)B
(2)C
(3)④③①②
(4)小铲子放大镜
(5)略(意思合理即可)
17.研究植物(每空2分,共22分)
(1)
(2)草质
(3)C
(4)花的颜色/花瓣的数量/叶的颜色/叶的大小与形状/等(写出两个即可)
(5)A
18.多种多样的动物(除标明分值外,其余每空2分,共16分)
(1)右左白色左侧小狗的毛色可能遗传了狗爸爸的毛色(2)遗传变异
(3)
类别昆虫类鱼类哺乳类鸟类
序号①③⑦④⑥②⑤⑧
19.相貌各异的我们的研究(每空2分,共8分)
(1)眼皮/发际/脸型/下颚等
(2)遗传
(3)基因突变
20.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每空2分,共12分)
(1)化石
(2)昆明鱼
(3)①橡皮泥
②压平印迹晾干。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1、根据的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写出两种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

2、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

4、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

5、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

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产生。

7、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8、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这样的变化属于。

二、选择1、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B、空气C、细菌2、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的是( )。

A、白萝卜B、番薯C、肥肉3、下列物质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大米和面粉B、木屑和铁钉C、糖、水、柠檬酸和小苏打4、铁钉放在()里,生锈的速度最快。

A、食用油盘子B、干燥的空盘子C、水盘子D、盐水盘子5、对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小苏打是蓝色的粉末B、白醋是白色的液体C、白醋是无色的液体6、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熔化成蜡烛油,这种变化属于()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7、下列哪种环境下铁容易生锈()A、缺水的沙漠B、潮湿的森林C、干燥的高原8、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的生锈速度A、刷油漆B、抹油C、放入盐水中三、判断1、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二氧化碳气体能帮助蜡烛燃烧,使蜡烛的火焰越烧越旺。

( )3、生产水泥的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4、有些物质会变化,而且变化速度也有快有慢,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5、物质一旦发生颜色的变化说明它发生了化学变化。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班级姓名等级时间:60分钟满分:10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世界是由________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__。

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________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又如空气中________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可以用________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

6.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________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________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7.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________,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8.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________。

9.铁生锈与水和________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________的多少关系很大。

10.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________物质,溶液颜色变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色。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1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

()12.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13.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4.在实验中,观察到“明显变化”比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更重要。

()15.胡萝卜、白萝卜、南瓜、菠菜、番茄,都是不含淀粉的食物。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考试测试卷及部分答案 共七套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考试测试卷及部分答案 共七套

①有空隙 ②光滑 ③能导电 ④粗糙 ⑤比较韧 ⑥比较脆 ⑦褐红色 ⑧银白色
A、①②③⑥⑧
B、②③⑤⑧
C、②③④⑤⑧
5、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 )。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B、点燃的蜡烛在发生物理变化。 C、铁生锈是物理变化。
6、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作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c ) A、前者没有产生了新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物质。 B、前者发生了物理变化,后者发生了化学变化。 C、前者发生了化学变化,后者发生了物理变化。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

)、(
)、(
)和(
)等。
10、火柴燃烧是(
)变化,小苏打与醋混合是(
)变化,切开的
苹 果放置一会儿是(
)变化。
二、选择题(将你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1、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蜡烛熔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9、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 )
A、产生大量的气体 B、溶液颜色变浅 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10、利用金属匙加热白糖的实验,我们看到白糖的形态和颜色都发生了明显的变
化, 还闻到刺鼻的气味。据此分析,这个现象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D、两种
变化都不是
A、水
B、空气
C、细菌
7、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摸烧杯外壁有些凉,此现象说明( )。
A、烧杯吸热
B、二氧化碳吸热
C、此反应吸热
8、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
A、没有什么变化
B、会熄灭

6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自主检测卷含答案(教科版)

6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自主检测卷含答案(教科版)

第二单元自主检测卷(一)卷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在校园中搜索生物时,发现有的小动物个体很小,不易观察,我们可以借助___________来观察。

2.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

3.在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有的地点生物种类太多写不下,我们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标注。

4.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就是看动物的身体内有没有___________。

5.根据植物茎的特点,可以把植物分成___________植物和___________植物。

6.像蚂蚁这样胸部有3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而蝙蝠属于___________(填“鸟类”或“哺乳类”)。

7.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与我们息息相关,可以说生物的___________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图是荷花玉兰(又称广玉兰,种大树)、葱兰和悬铃木(又称法国梧桐,一种大树)三种植物的图片。

有同学把荷花玉兰和悬铃木分为一类,把葱兰分为另一类。

按照这样的分类方法,可以把荷花玉兰和悬铃木统称为()。

A.开花植物B.草本植物C.木本植物2.下列植物中,属于开花植物的是()。

A.樟树B.苔藓C.海带3.校园中有许多的植物,我们常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这个方法也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A.调查B.研究C.分类4.下图是狗、蝙蝠和鸽子三种动物的图片,有同学把狗和蝙蝠分为一类,把鸽子分为另一类。

这是因为狗和蝙蝠都属于()。

A.脊椎动物B.哺乳动物C.野生动物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开花植物中的蕨类和开花植物样,也是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B.蚕蛾会飞,所以蚕蛾属于鸟类C.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6.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2019年3月
一、填空题。

(把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1分,共13分)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 ,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和,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

3、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和。

这些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

4、打开电灯开关,电灯就会发光发热是变化。

5、木炭燃烧时会发光发热是变化。

6、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填快或慢)
二、选择题。

(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铁生锈是一种( )变化。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和化学变化
2、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烛油。

这种变化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 )。

A、白色
B、无色
C、蓝色
4、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6、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7、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三、判断题。

(把你认为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每小题1分,共
10分)
1、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
2、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
4、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
5、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有的物质变化很快。

()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
7、铁锈很脆,一砸就碎。

()
8、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种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
9、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10、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四、连线题。

下列变化与变化种类和伴随的现象连起来?(每线1分,共4分)
在米饭上滴碘酒
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颜色变化
物理变化铁钉放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气体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如图所示,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
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白醋不会迸溅到蜡烛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
六、简答题。

(每题3分,第一问1分,第2问2分,共6分)
1.小明看到电视里的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小明认为坚硬的钻石是世界上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你认为小明的观点科学吗?请说
明理由。

答:
2.某科技活动小组搞军事通讯游戏。

“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上“偷袭阵地”
几个字。

米汤干了以后,字就看不见了。

“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
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

(1)这种液体可能是什么?
答:
(2)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答:
七、实验探究题。

(每空1分,共4分)。

某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这样一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甲试管:将铁钉放人一团湿的棉花球中,不封口;
乙试管:将铁钉放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并快速冷却,
再在水面加一层植物油的水中;
丙试管:将铁钉放入一团带干燥剂的干棉花中,用橡皮塞塞紧管口。

(1)这个实验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2)甲试管中的铁钉能够和水、空气充分接触;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和水接触,因为
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地防()溶解到水中。

(3)一个星期后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比较严重,而乙试管和丙试管中的
铁钉基本上看不出生锈,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 )。

(4)通过上述对铁钉生锈原因的探究,生活中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止铁制品
生锈呢?(写出2种方法)
答: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物质物质
2、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4、物理变化
5、化学变化
6、慢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B
3、C
4、A
5、B
6、C
7、A
8、B
9、C 10、A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每线1分,共4分)
在米饭上滴碘酒发生颜色变化
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物理变化铁钉放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气体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答:现象:蜡烛会熄灭。

因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会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六、简答题。

(每题3分,共6分)
1、小明的观点不科学,因为世界上没有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2、(1)碘酒
(2)“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字,米汤中含有淀粉,“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说明他用的是碘酒,因为碘酒遇到淀粉会生成蓝色的物质。

七、实验探究题。

(每空1分,共4分)。

(1)铁钉生锈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空气
(3)铁钉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4)电镀或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