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学案【课程标准】2.4考察中外历史和现实中的实例,说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引用古代文明衰落、中断、湮灭的史实,展现文化与文明的了解与区别。
◆体现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如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
2.5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和不同样式;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着眼于中华文化的总体特质,如语言、文字、风俗等;说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以港澳台或各民族地区为例,表现不同文化样式的历史、地缘因素;同时从文化心理、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认同,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教材结构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整个框题共分为三目,第一目是古代辉煌的历程,主要是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目以汉字和史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第三目,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
整个教学内容与第二框有机了解,共同展示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识记: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要求。
理解: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内涵;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的意义。
运用:了解中华文化发展的实际,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了解实际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历史责任感。
2019-2020年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儒家思想正式形成
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我国儒学宗师孔子的生平,主要评析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要影响。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
发展时期
殷周
时期
春秋战
国时期
秦
汉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活动背景背景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亿万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的必然要求。
背景二: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为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解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总体上处于弱势的国家如何维护自己国家的文化独立于文化安全,进而维护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中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有利于将中华民族精神熔铸于青少年的精神和品格之中,抵御外来文化的侵略,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
从国内形势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进程中,迫切需要用伟大的民族精神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增强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增强青少年对祖国、对民族的热爱;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自觉把自己的成长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背景三:当前后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引导广大青少年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懂得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自觉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立足学习,努力践行,在实践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发扬革命传统,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出贡献。
2、了解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宝贵遗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弘扬和继承民族精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实践意识,在实践中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分析】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自主学习▲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1、古代中华文化独特的辉煌历程殷周时期: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思想的雏形秦国时期: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朝时期: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隋唐时期:中华文化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明清时期: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面临冲击。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①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①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③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二:博大精深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文学艺术①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特点: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③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①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导学案【复习重难点】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开展历程,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知识梳理】表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在中华文化开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秦朝,它统一了多民族文化,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1〕汉字①功能:是文化的载体,记载了文化开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见证②意义:文字的创造,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特点①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历史经验,保存历史资料,并设有史官②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③意义: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1〕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有独特的作用。
〔2〕特点: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辉煌、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3〕地位: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展现,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p68材料〔1〕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年〕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意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表达。
〔表达中华文化的力量〕博大精深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华文化〔1〕原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开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中华文化异彩纷呈:〔1〕石窟文化〔2〕优秀的民族文学〔3〕民族舞蹈2、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1〕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人教版高二政治教案(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学生课前准备1、由学科课代表组织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2、教师提前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特征有哪些;3、自习时间,结合预习案预习本框知识。
二、教学过程【复习提问】采取学生互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提问下列问题。
(1)传统文化的特点?(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情景导入】由视频《舌尖上的中国》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预习情况反馈】对自习预习情况进行反馈,已达到表扬先进,激励落后的效果。
【学习目标展示】学生代表领学本框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知道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材料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族人民的努力,一定能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探究活动】学生结合探究一归纳:中华文化的特征有哪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自主学习】1、巩固、完善预习案,思考课堂探究案。
2、梳理自己疑问,准备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时间:5——8分钟教师展示探究活动的内容与展示点评要求,学习按要求做好讨论。
内容:活动一: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活动二:(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题所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展示点评要求:(见课件)教师归纳点拨知识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从时间纬度或纵向看)(1)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从内涵角度或横向看)(1)独特性(从不同文化形式上看)①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二政事教案)_高二政事教案.doc
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二政治教案)_高二政治教案:2007-2-2521:01:39【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三、文化与民族精神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讲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演示:一些古代文明的相继衰落、中断、湮灭;海外华人的民族情结的资料等。
¨考察或参观:以体现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为题,如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演示:语言、文字、风俗等资料。
必修3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二政治教案)_高二政治教案:2007-2-2521:01:39【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三、文化与民族精神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讲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演示:一些古代文明的相继衰落、中断、湮灭;海外华人的民族情结的资料等。
¨考察或参观:以体现民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文化为题,如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演示:语言、文字、风俗等资料。
必修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高二政治教案)_高二政治教案:2007-2-2521:03:05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3)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5)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能力目标(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2)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3)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4)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2)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3)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顾全大局的情感,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4)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坚信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5)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二、教学重难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学生活动:投影展示一组反映民族精神的图片和鲁迅先生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脊梁”体现在哪些方面的精神?(载人航天、都灵冬奥会带伤比赛、)。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教案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概述一、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是第一、二单元的逻辑延伸。
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知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特性,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体会熔铸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中华文化之中的伟大民族精神,更深刻地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独特的精神力量,更好地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正因为如此,本单元是全书的核心所在。
同时,作为全书整个链条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第三单元又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
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四有”新人,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熏陶。
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也只有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不断发展,才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成为中流砥柱。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共设两课,即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和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我们的中华文化”是本单元的第1课,也就是第六课。
第六课引导学生一同感受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特点及其生生不息的内在品格;引导学生感受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艺术、凝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和非凡创造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装扮中华文化百花园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会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从而更自觉地肩负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历史使命。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就是本单元的第2课。
结合中华民族数千年绵绵不绝、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启发学生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认识到这一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维系各民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不竭力量之源;结合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也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
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树立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2. 掌握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了解和探索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4. 发现现实中中华文化的问题和挑战,思考应对之策。
【教学重点】1. 理解中华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了解文物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问题。
3. 分析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 探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1. 思考中华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2. 探究中华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3. 思考如何通过个人努力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学方法】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2. 利用多种资源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3. 分组研究、讨论与汇报,培养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手段】1. 幻灯片展示、图片解说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2. 活动设计:文化讲解、文物展示、茶道表演、中国结制作等。
3. 课堂游戏:文化知识竞赛、答题闯关、口语对话等。
【教学内容】第一课文化丰厚的中华民族【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观。
2. 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元素,掌握基本的文化常识和史实。
3. 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强化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中华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中国历史文化的概述,了解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作用。
3. 基本的文化常识和史实,如国家的名称、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华文化的代表性建筑等。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2. 如何在简洁明了的讲解中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准备好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并检查课堂辅助工具的演示效果。
Part 1 导入环节1. 教师通过自我介绍和询问方式引导学生自我介绍,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2. 通过回顾历史和文化,启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请学生自行或分组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以下事实:-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历史。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汉字;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近代中华文化走过了衰微的过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 不同区域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过程与方法• 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 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文化走向新的辉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感悟中华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是教学重点•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教学难点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辉煌的历程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殷周→春秋→秦→汉→隋唐→宋元明→明清【探究交流】课本第62页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探究交流】课本第63页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辉煌的未来。
〞你能为这个结论作出进一步论证吗?〔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2〕史书典籍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1〕含义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高中政治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政治教学案
课题第六课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理解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教学重、难点: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教学方法:阅读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基础知识(抓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文学艺术①作用:②风格:③地位:2.科学技术①地位:②特点:③意义:1、阅读P66-68,思考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请举例说明。
2、举例(或是从所给出的作品中选择一个)各国的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及其反映的时代精神生活。
3、从科技的角度举例分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成因:2.关系:3.表现:4、选择一个具体的文化形式举例分析其地域差异,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5、阅读P68-69的材料,比较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①雕刻建筑艺术:②民族文学:2.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①关系(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②地位:③关系(民族文化之间):④意义:6、“忆一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的是什么?其本质上有怎样的特点?7、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优秀者给大家介绍民族文化的特色。
知识测评】一、最佳选择题:1.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 D )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D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我国的“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3.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 A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4.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政治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本课信息量比较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后记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一次我们来听听胡主席是怎么说的。“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亲仁善邻,讲求和睦相处。……中国人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
你还能举出说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例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中华文化》,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源远流长、一个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我们首先讲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微到今天我们要再创辉煌。然后讲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的传载、史书典籍的存传和包容性。要注意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也是博大精深的原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主要从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要记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它的包容性。最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这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道理的。不同的文化只有交流、借鉴,相互吸收,才会有发展,才会丰富多彩。
3、从民族性看
我们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那么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对我们国家的史书典籍有多了解。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要求]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理解: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知识梳理]1、中华文化具有、基本特征。
作为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和。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
2、包容性即和。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对外域文化的。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在:和。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和特点。
4、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
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
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和,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和。
[重难点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包容性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易错点分析]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
(注意: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注意: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相关知识】:
(1)回顾以前历史课中所学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部分内容。
(2)回顾地理课本中我国不同民族和区域的特点。
五、【方法点津】:
(1)举办讲座或演示一些古代文明的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和我园汉字字体演变过程的资料,来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征。
(2)考察或参观有关的生产工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建筑工程等,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搜集或演示各民族的不同语言、文字、风俗等资料,深入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反映着各自的历史、地缘因素,深入理解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种文化心理、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的认识,姓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4)撰文:“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或“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六、【课文导语】: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
中华各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七:【新课教学】:
◇本课小结:
1.本课宏观把握捷径:本课主要讲解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首先分析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具体原因、表现;然后分析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如古代的文学艺术、科技和不同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从而深层次地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全貌。
2.把握本课主干知识,构建知识大树,系统掌握全课内容,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