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就业工作制度完善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就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为此,本文从就业政策、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完善就业工作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就业政策体系1. 优化财政政策支持。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支持力度,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吸纳就业能力。
对就业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等给予税收减免、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
2. 实施积极的就业导向政策。
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对吸纳就业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
加强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就业的重点项目的支持。
3. 加强区域就业政策协同。
推动各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岗位多元化。
加大对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就业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这些地区劳动者就业能力。
二、提升就业服务质量1.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2. 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引导劳动者合理流动和就业。
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投入,培育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3. 强化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
加大对职业介绍所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覆盖面。
加强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1.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企业、院校、社会力量等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支持,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2. 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培训。
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能力。
3. 促进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引导,使其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提高劳动者就业率和满意度。
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1. 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
加大对创新创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人社部 三定方案
人社部三定方案一、背景介绍人社部三定方案是指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就业、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就业稳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并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二、就业稳定方案2.1 就业形势分析根据最新的就业数据,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包括就业人数、就业结构、就业压力等。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就业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就业稳定。
2.2 就业创业政策制定鼓励创业的政策,包括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减免创业税费、支持创业培训等措施,激发创业热情,促进就业增长。
2.3 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就业服务,包括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帮助求职者更好地就业。
2.4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失业保险金的覆盖面和发放标准,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加强对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帮扶。
三、社会保障方案3.1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的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2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延长退休年龄,逐步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保险体系,确保老年人的养老金能够与物价水平相匹配。
3.3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降低医疗费用负担,推动医疗服务的优质化和普惠化,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3.4 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改革社会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标准,健全救助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四、人力资源管理方案4.1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4.2 人才引进政策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来华工作和创业,促进人才的流动和交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方案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职业培训越来越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职业培训以促进就业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议题。
在这一背景下,各级政府、社会组织、教育机构和企业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实施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将针对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一、职业培训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针对从事特定职业岗位的学生、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等的学习和培训。
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教育,应当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职业技能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职业教育更加强调实践性和专业性,培养专业人才,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有能力的人力资源。
但是,仅有职业教育是不够的。
从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不同。
职业培训是一种更为实用的教育形式,是对于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针对性培训。
它提供了一个平台,让那些在职场上实习或工作、或是想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的人,能够在保持自己工作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技能。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职业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找到工作,提高就业率,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加强职业培训的实施方案1.政府的角色政府应该承担重要的角色,作为职业培训的倡导者和实施者。
政府需要通过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训练等多种方式来加强职业培训的推广和实施。
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经费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费投入,确保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职业培训的需求,政府应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职业培训的规划、组织和实施。
(2)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政策制度,如社会保障、就业补贴、税收优惠等,以帮助职业培训机构更好地开展工作。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为员工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并通过补贴等方式支持个人的职业技能培训。
(3)强化监管体系:政府应该建立职业培训监管体系,对职业培训机构和师资进行资质认证、督促检查、追究责任。
就业服务体系现状及改善
就业服务体系现状及改善当前的就业服务体系在服务质量、信息共享、就业指导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改善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完善服务机构的职能、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加就业创业能力培训等。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对就业服务体系的管理和规范。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责和管理权限。
加强对服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服务机构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就业需求。
第三,提高就业服务专业人员的素质。
现有的就业服务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加强专业培训、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等,可以提高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能力。
同时,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专业人员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就业服务行业,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第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共享效率。
当前,就业信息的获取和传递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不及时。
可以通过加强就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提供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
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协同,使就业服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求职者和用人单位。
最后,加大对就业创业能力培训的投入。
当前,求职者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要求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也越来越高。
因此,应当加大对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力度,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提高就业成功率。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高求职者的职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要改善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完善服务机构的职能、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加就业创业能力培训等。
通过综合的和措施,可以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促进社会的就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推进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就业工作实施方案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推进就业工作,促进更多人就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推进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一、加强就业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如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就业。
二、优化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通过建设更加便捷的就业服务平台,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精准的匹配服务,促进供需双方更好地对接。
同时,加强对就业服务机构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就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职业培训。
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质量。
通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投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四、促进灵活就业。
鼓励发展灵活就业形式,如自由职业、远程办公等。
通过政策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吸引更多人参与灵活就业,满足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
同时,建立健全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
五、加强就业信息公开。
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发布就业市场信息和用人需求信息。
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岗位。
同时,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人才信息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招聘人才。
六、加强就业管理。
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就业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就业秩序。
综上所述,推进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将通过加强政策支持、优化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促进灵活就业、加强信息公开和加强就业管理等措施,推动就业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这些方案,共同努力,为实现全面就业目标贡献力量。
新形势下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分析
新形势下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分析新形势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就业需求多样化、人口老龄化等新形势,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指的是围绕就业政策和服务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包括信息发布、招聘匹配、职业规划、培训服务、创业支持、就业补贴等方面的服务,旨在为各类人群提供全面、多元化、个性化的公共就业服务,提高就业质量和效率。
首先,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需要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流畅。
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支撑,建立起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破除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准确等障碍,促进信息共享和流通。
同时,要加强对各类人群的人才需求分析,贴近实际需求开展精准匹配。
其次,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强职业规划、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
通过制定和实施职业发展规划,引导求职者正确选择职业方向和发展路径;通过举办各类培训,提高求职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才培训服务;通过建立起完善的职业技能认证机制,提高求职者的就业竞争力。
第三,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大创业创新支持力度。
为创业者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包括企业创立、法律咨询、商业计划书的编写,以及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以助力创业和促进创新的发展。
最后,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强化精准扶贫和就业补贴政策。
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加大扶贫的力度,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提供就业扶持措施。
此外,对于就业困难群体,如残障人士和退役军人等,应该提供合适的工作机会和支持措施。
因此,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既要满足人员的多元化需求,又要将就业服务模式不断升级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环境。
只有在不断拓展就业服务领域的同时,才能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优化就业服务质量。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0.10.20•【文号】国发[2010]36号•【施行日期】2010.10.2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对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职业培训工作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需要,职业培训的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
为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就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手段。
(二)明确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纷纷投入力量建设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本文将就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各方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目前,中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目前主要的就业指导服务形式包括学术教育、就业指导、就业信息发布、创业支持以及校企合作等。
首先,学术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核心。
高校应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丰富多样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就业指导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包括职业规划、求职技巧、面试辅导等。
同时,高校还应积极开展就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加就业经验。
第三,就业信息发布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学生提供就业市场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
此外,创业支持也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应积极组织创业培训和创业讲座,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主创业。
最后,校企合作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
高校应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开展职业培训、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合作项目,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和岗位需求的对接。
二、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挑战在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与专业支持。
高校往往缺乏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规划,导致各种就业服务活动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同时,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缺乏专业化的指导人员,很多学校的就业指导师资力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新形势下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分析
新形势下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就业政策的不断优化,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了推动就业的重要保障。
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地分析和思考如何构建和完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就业服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形势下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分析。
一、就业观念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就业观念也在不断转变。
传统上,人们更注重通过教育等途径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方式。
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需要与时俱进,不仅提供传统的就业岗位信息,还要加大对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支持力度,为不同求职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二、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新形势下,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更加注重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在线就业服务平台、智能求职助手等方式,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就业服务。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为求职者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三、服务内容的丰富化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要提供岗位信息和招聘服务,还要着力完善一系列就业辅助服务,如职业培训、职业规划、职业咨询等,帮助求职者提高就业竞争力。
也需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帮助其解决用工难题,促进稳定的就业环境。
四、政策法规的支持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就业服务体系的投入,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明确各方责任,引导和规范就业服务市场。
还应加大对就业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五、资源整合与共享全方面公共就业服务涉及各类机构和资源,而这些机构和资源往往分散而且信息不对称。
建设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需要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整合各类就业服务机构、用人单位、相关高校等资源,形成合力,更充分地发挥各自优势,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促就业年度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工作概述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疫情带来的挑战,我单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就业、保民生”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促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加强就业政策宣传一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二是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招聘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平台,促进供需对接。
2.优化就业服务一是深入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信息共享;二是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助力就业创业;三是开展就业指导,帮助求职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成功率。
3.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引导企业扩大招聘规模,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二是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激发就业活力;三是加强与扶贫、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服务,助力他们实现就业。
4.提升就业质量一是加强就业监测,及时掌握就业形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开展就业质量调查,了解劳动者就业满意度,推动就业质量提升;三是加强劳动关系协调,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就业岗位减少,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部分行业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较大,而部分劳动者技能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部分劳动者对国家和地方的就业政策了解不深,导致政策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继续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让更多劳动者受益。
2.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助力就业创业。
3.拓宽就业渠道,引导企业扩大招聘规模,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4.加强就业监测,及时掌握就业形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5.完善就业服务平台,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助力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
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加强职业培训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稳定扩大就业、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是培养技能人才、打造人才高地的重要任务。
为整合全市技工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和职教中心资源,打响“盐城职教”品牌,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1〕1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新时期全市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创业就业、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实效,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
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企业职工都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训,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和“创业一人带动一批”的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5万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0万人,创业培训40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名,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技能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初、中、高之比为25:45:30,基本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
二、大力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三)健全职业培训制度。
适应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需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加快实现培训对象的全覆盖。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重点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职业院校学生,重点开展“学历+技能”、“外语+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职业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职业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满足劳动市场的需求,促进就业增长及质量的提升。
然而,现有的职业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体系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首先,职业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紧密合作。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脱离了实际生产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
因此,建立起职业教育培训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的机制,可以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这需要建立行业导向的课程设置机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培训项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以培养就业能力。
其次,职业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强化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
学生在选择职业和规划自己的未来时,常常面临困惑和迷茫。
因此,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引导他们进行职业选择,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同时,要加强职业技能认证和职业培训证书的发放,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第三,职业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加强信息公开和分享。
信息是促进就业匹配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且信息不对称常常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平衡。
因此,职业教育培训就业服务机构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就业市场信息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提高其就业机会。
此外,还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对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要求,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
最后,职业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加强评估和监督机制。
评估和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促使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改进和创新。
要建立与职业教育培训就业服务相关的考核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政策调整和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24.01.03•【文号】人社部发〔2024〕5号•【施行日期】2024.01.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能力建设正文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2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巩固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专项整治工作成果,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促进劳动者技能就业,经商财政部同意,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强化就业导向建好“两目录一系统”(一)聚焦重点产业和急需紧缺职业(工种)设置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
各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强化培训促就业导向,商同级财政部门指导各市县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发布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明确急需紧缺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可包括培训类型、职业(工种)名称、补贴标准等内容,及时公开并动态调整。
优先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地方支柱特色产业、劳务品牌等急需紧缺职业(工种)。
培训课时可参考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培训计划等,结合区域产业发展、企业岗位需求等情况确定。
对不符合区域产业发展、企业岗位需求或劳动者培训就业意愿的低效无效培训项目,要及时移出目录。
(二)及时公开和动态调整培训机构目录。
结合实际对开展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其他学校或者教育机构以及企业、社会组织梳理汇总,形成培训机构目录,及时公开并动态调整。
目录应包括机构名称、地址、办学性质及可开展的培训项目等内容。
培训机构应具有独立开展培训的师资、场地、设施设备以及课程体系、培训教学资源等,符合消防、卫生、安全、防疫等要求。
(三)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加强青年就业的建议
加强青年就业的建议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而青年人力资源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然而,实际情况却显示青年就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青年就业的努力,为青年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
以下是我对加强青年就业的建议:一、加强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是提高青年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设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
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将职业培训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推动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推动就业的重要力量。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青年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资金、税收减免等支持措施。
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创业。
三、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劳动力市场信息对于青年就业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加大对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设更加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
企业可以发布招聘信息,青年可以及时了解就业机会。
同时,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的分析研究,及时调整就业政策,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
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的合作是促进青年就业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对接,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提供相关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
同时,鼓励企业为青年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积累工作经验。
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青年就业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失业保险金的支付水平,扩大保障范围,研究建立灵活适应青年就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
同时,加强就业服务,帮助青年了解就业相关法律和政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区域均衡发展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长远之计。
政府可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通过发展工业、农业等产业,为贫困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劳动部工作计划
劳动部工作计划劳动部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和目标规划1.1 目标:促进就业和职业发展,切实保护职工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目标规划:1)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和就业质量。
2)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3)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和争议调解,加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二、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2.1 工作任务:1)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全生命周期就业服务网络,提供量身定制服务。
2)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雇佣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落实企业的法律责任。
4)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和争议调解,加强双方沟通和协商。
2.2 时间安排:1)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和网络建设:2022年上半年完成。
2)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每年定期安排。
3)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2022年全面落实。
4)劳动关系协调和争议调解:每月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三、资源调配和预算计划3.1 资源调配:1)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数量。
2)与各级人社部门、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和合作。
3)加强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建设,提高数据智能分析能力。
3.2 预算计划:1)年度预算:总经费3000万。
2)实行分包管理制度,重点支持重点项目和任务。
四、项目风险评估和管理4.1 评估内容:1)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和挑战。
2)未来环境变化、政策调整和市场偏离等因素可能对工作计划的影响。
4.2 风险管理:1)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2)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和市场波动,预测未来趋势和走向。
五、工作绩效管理5.1 监督和评估成果:1)制定绩效评估标准和方法,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绩效评估。
2)对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5.2 绩效奖惩机制:1)对绩效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模范示范、创新创效。
提出建议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率
提出建议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职业技能培训日益被重视。
职业技能的提升不仅能够增强个人竞争力,还能够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技能培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就业率提升不够明显。
因此,为了更好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率,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要提高就业率,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当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众多,但质量良莠不齐。
为了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应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认证和监管,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
同时,还应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推动培训与就业市场的紧密对接。
二、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培训需求,我们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培训,还应推广线上培训和远程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都能够接受到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此外,还应注重培训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各类培训机构间的合作,提高培训的效益和覆盖面。
三、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企业作为劳动力需求方,应当主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既可以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也可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为了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提供培训补贴或减免企业税收等。
同时,还可以建立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的长期合作机制,开展定制化培训,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四、加强就业服务与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只是提升就业率的一部分,还需要加强就业服务和指导。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力度,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就业指导,帮助劳动者了解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同时,还应加强与用人单位间的对接,及时了解用人需求,为劳动者提供有效的就业机会。
总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当前,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鼓励企业参与培训,并加强就业服务与指导。
新形势下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分析
新形势下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分析在新形势下,建设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就业稳定和提高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就业信息服务方面。
应该建立起全面、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向就业者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包括各个行业和地区的就业机会、职位需求、薪酬待遇等信息。
还应该提供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就业者了解自己的优势、目标和发展方向,提高就业匹配度和就业满意度。
其次是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方面。
建设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必须重视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机会和资源,帮助就业者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职业培训课程、提供在线学习平台、组织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为就业者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促进其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第三是创业就业支持方面。
新形势下,创业就业成为就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应该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为有创业意愿的人群提供相关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开展创业活动。
还应该建设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孵化器,提供场地、设备和资源支持,为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环境。
最后是就业政策和法律服务方面。
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还应该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帮助就业者了解和适应相关的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过提供政策解读和咨询、法律援助和纠纷调解等服务,维护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就业活动的规范进行。
建设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当前和未来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
通过加强就业信息服务、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创业就业支持、就业政策和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帮助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提高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工作实施意见2篇
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工作实施意见 (2)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工作实施意见 (2)精选2篇(一)根据国家劳动保障政策和就业促进政策,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工作应该实施以下意见:1. 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创业支持等多元化的就业服务,满足不同群体就业需求。
2. 加强职业培训:加大职业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针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3. 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
4. 加大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力度: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就业安置,及时提供失业救济金和培训补贴,帮助其重新就业。
5. 加强劳动权益保障:严格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违法用工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6. 支持创业就业:提供创业咨询、政策扶持、贷款担保等服务,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多样化的创业机会。
7. 促进就业公平:倡导性别平等就业,推动包容性就业,降低就业歧视,促进劳动市场的公平竞争。
8.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督:加强对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工作的统筹和协调,加强对就业机构和用人单位的监督,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就业率,促进劳动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
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工作实施意见 (2)精选2篇(二)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工作是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之一。
以下是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工作的一些实施意见:1. 加强就业市场信息服务。
建立健全就业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体系,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市场信息,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好的配对服务。
2. 推动灵活就业。
支持和促进自主创业、个体经营和共享经济等新兴就业形式的发展,提供相关服务和政策支持,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好的就业保障。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11•【字号】浦府[2012]174号•【施行日期】2012.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浦府〔2012〕174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公司,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川沙新镇、祝桥镇:现将《浦东新区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Ο一二年七月十一日浦东新区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1〕54号),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现就加强本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技能成才、技能就业、技能强区为目标,以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主线,针对本区不同劳动者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区二次创业提供基本人力支撑。
“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
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1万名,到2015年,力争使本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达到30%。
二、大力开展面向不同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一)健全职业培训体系,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各类社会化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培训体系,以政府补贴培训方式引导劳动者学习技能、提升素质,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
就业和再就业管理办法
就业和再就业管理办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为了保障广大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就业和再就业管理办法》。
本文将从办法的背景、作用、内容、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一、背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了世界多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其中也包括中国。
随着危机的加剧,导致了中国许多企业的倒闭和削减就业岗位。
此时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就业和再就业管理办法》,为促进就业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积极扫除障碍。
二、作用1、提高就业保障水平。
办法规定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培训水平等,以保障就业者的就业权益。
2、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办法规定了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要求用人单位加强就业管理、提高岗位质量、保障员工权益等,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
办法要求各级政府加强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再就业机会。
三、主要内容1、就业服务。
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包括就业援助、职业指导、信息咨询、技能培训、再就业服务等方面。
2、岗位质量。
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岗位管理,提高岗位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员工的劳动权益,防止出现拖欠工资、违法开除等问题。
3、劳动合同。
规定劳动合同应当明确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报酬、社会保险等方面,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雇劳动者,违反规定将受到法律制裁。
4、失业保险。
规定职工失业后可以享受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失业保险制度的实施将为失业者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5、再就业培训。
规定失业者应当参加再就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四、执行情况《就业和再就业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于推进就业创业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企改制,产业结构升级,企业优胜劣汰,农业分流人员从农村转入城市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使我国目前就业领域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
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经济行为主体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它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我们不能为了减少失业而推迟国企改革,停止结构调整,阻止企业的优胜劣汰,更不能为了减少城镇的失业而将农民禁锢在土地上。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国家稳定大局,要扩大就业,减少失业,必须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扫除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障碍,最大限度的减少失业。
一、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一)坚持六个面向,搞好六个服务一是面向就业工作,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服务。
影响再就业的原因之一就是技能单一、知识老化。
因此,加强再就业培训就成为职业培训工作的必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新职业的产生和旧职业的消亡,再就业培训将是一项长期工作。
二是面向新型工业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大批有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面向原有的初、中级工群体,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通过一定期限的培训和考核,使他们掌握更高的技能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是面向城市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服务。
“三农”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领域。
要实行城镇化,解决农业人口长期大量过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职业培训。
四是面向大专院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动手能力差,缺乏职业能力和职业经历。
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培训工作,要根据用人企业需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技能培训,对授课模式和内容做适当调整,加强实际操作训练,为大学生到中职学校补课服务。
五是面向中学生,为中学生第二课堂服务。
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学生第二课堂除了开展音、体、美等活动外,还应当通过生产实习学习一些生产知识和技能。
广泛开展中学生第二课堂培训,是劳动预备的延伸,事实上也拓宽了中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
六是面向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服务。
创业培训是促进社区服务业和小企业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部分失业人员通过创业培训开办个体企业,在解决创业者本人就业问题的同时,能吸纳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实现就业倍增效应。
职业培训机构要组织有创业愿望和相应创业条件的人员,进行开办小企业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学习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和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创业信心,提高创业能力,指导他们结合市场需求和个人实际,选准创业项目,完善创业计划,实现成功创业。
七是面向国际劳务市场,为出国务工交流人员培训服务。
(二)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职业培训要根据市场需要,变单一技能培养为全方位、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但要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而且要注意提供更多条件,使学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均得到锻炼和发展。
与此相适应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都要随之变化。
学校应尝试开发以培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工作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接受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能接受创新、组织等方面的专门训练。
再就业培训和普通职业技能培训相比,由于培训对象不同,被培训者对培训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根据这一特点,在制定培训方案、实施培训计划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一是专业设置多样化。
通过广泛收集县内外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同时开设多个培训专业,供下岗、失业职工选择。
二是培训课时弹性化。
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有不少人为养家糊口,在四处打短工。
也有不少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务活较多。
因此,对这些人员进行全日制教学,显然是有困难的。
而有的下岗、失业职工,由于空闲时间较多,希望早日学好技术,早日实现就业。
因而他们又希望全日制教学。
针对培训人员的不同需求,在办学形式上实行弹性化教学,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全日制、半日制与业余弹性时间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三是培训内容科学化。
在实施再就业培训时,注重培训内容的科学化,突出针对性教学。
比如,对年龄偏大、家庭条件差的学员,他们的就业愿望比较迫切,而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又差,对他们开展短、平、快的培训方式,在教学中突出技能培训,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凭借实用的技术技能尽快实现就业。
而对年龄小、刚失业的培训者,则对他们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式的技能教育,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全体性。
(二)加大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政府要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就业工作的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将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全面推行面向社会各类人员的就业培训,鼓励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未能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接受技能培训。
扩大技能扶贫实施范围,使更多城乡困难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进一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国家规定必须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实行就业准入管理。
各地要积极探索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要通过资质认定,确定一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的培训机构作为定点培训机构。
(三)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创新急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探索实践中,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合作形式:1、订单式。
学校采取下订单的方式开展职业培训,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给出所需人才的订单,改变以往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不培养,学校培养的人才企业又不需要的现象。
2、委培式。
企业将在岗职工或者新招收的人员,出资送到学校进行专业培训,学校为其量体裁衣,课程安排充分考虑到用人单位的特殊需要,使毕(结)业生以最短时间进入岗位,并胜工作。
3、投资式。
企业以出资金、出设备、出师资、出技术、出材料等形式对学校进行投资。
学校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5、奖学金式。
企业通过设立奖学金,作为一种吸引优秀人才的手段,吸引优秀学生的就业方向。
对学校来说,拥有多项企业奖学金,意味着专业实力强和稳定就业率高,学校也提高了的知名度。
三、齐抓共管,协调配合,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就业服务体系,有效推进就业与再就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就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全社会的统力协作和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一)切实完善领导管理体系1、推进目标管理,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要把实施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调、联动,定期部门联席会议,认真分析和妥善解决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财政部门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再就业资金投入。
工商、税务、城建、卫生等职能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要积极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群团优势,广泛开展扶贫帮困、巾帼建功、青工创业等专题活动。
2、强化工作督查,健全监督评估体系。
成立由地区主要领导参加的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展就业工作全面督查。
对各职能部门实行不定期专项督查。
对督查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及时纠正,对违规行为要坚决曝光,对有关责任人要坚决处理,确保良好的就业保障环境。
(二)切实完善就业政策体系1、广开就业门路。
要结合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商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
充分运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鼓励国有企业挖潜分流安置富余人员。
社区、街道要积极引导劳动者自主或合伙创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社区服务业、加工业等。
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重点抓好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
2、落实就业与再就业优惠政策。
如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经营资金不足的向金融机构申请小额信用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全额贴息。
全面落实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收费减免政策,对涉及的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项行政性收费,实行减免;服务性收费一律按最低标准收取。
要积极支持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安置富余人员。
符合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条件的企业,可申请减免有关税收。
凡由各级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适合岗位要求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
(三)切实完善就业中介体系1、完善职业介绍服务体系。
一是现有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开展职业介绍,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
二是规范民办职业介绍组织中介行为,对违法、违章经营的职业介绍中介机构坚决取缔。
三是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市场供求信息的发布渠道。
开设信息发布平台,逐步实现就业服务信息化,为各类求职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2、整合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资源。
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
依托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培训工作。
注重再就业培训,建立能突出专业特色,覆盖面广的培训网络,满足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对技能学习更多的选择。
大力开展创业培训,成立创业专家指导小组及创业指导中心,征集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启发引导创业。
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劳动法规培训和技能培训,适时开展送技能下乡的“大蓬车”培训活动。
逐步建立一批有专业特色的培训基地,为农民工就地转移、异地转移和回乡自主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财政应加大对社区居民技能培训的投入,开展全民性技能培训,树立终生学习意识,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新闻单位要继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就业形势宣传、就业先进典型宣传、落实扶持政策经验宣传,引导广大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营造全社会支持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