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干旱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干旱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干旱的概况

干旱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干旱问题十分复杂,涉及的面也特别广,可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以及经济社会干旱等。干旱作为一种由气象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干旱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不但会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是一个旱灾频繁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干旱灾害较其他自然灾害妨碍范围广、历时长,对农业生产妨碍也最大。严峻的旱灾还妨碍工业生产、城乡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经常受旱的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形势日益严峻,并已成为制约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旱在我国是妨碍区域最广、发生最频繁的气象灾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旱灾虽有一定操纵,但仍不断发生。1951~1990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7.5次,受旱农田面积约2000万公顷,成灾面积670万公顷,近30年因旱灾损失粮食占全国粮食损失总量的50%。1959~1961年三年连旱,累计受灾农田面积达1.1亿公顷,共减产粮食6115万吨。1997年全国受旱农作物3351万公顷,相当全国耕地面积的63%。

干旱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但不同地区受旱程度不一。1951~1990年我国有四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部、广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其次为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南部、湘赣南部。

目前,内蒙古中东部、东北西部和北部、江南和华南大部旱情持续进展。干旱对东北地区作物产量造成的妨碍后期无法弥补,受旱地区粮食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牧草生长也受到不利妨碍;江南、华南部分地区晚稻缺水移栽,旱地作物生长和水果品质受到妨碍。

【二】干旱对我国农作物的妨碍

〔一〕东北、江南华南旱情持续进展对农业生产的妨碍

6月以来,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西部和北部降水量持续偏少。7月份,黑龙江中部和西北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同时气温偏高,上述区域旱情持续进展,重旱区要紧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黑河、松嫩平原东部。7月28日土壤水分监测结果说明:内蒙古中东部和东北地区中北部旱情持续加重〔图1〕,大部地区干土层厚度达5~25厘米。东北地区秋收作物均处于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水稻、玉米抽穗受到妨碍,结实率下降;大豆植株矮小,幼荚脱落、秕粒秕荚增多,同时干旱使大豆蚜虫严峻发生。干旱对作物产量形成造成的妨碍后期无法弥补,受旱地区粮食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局部地区绝产;牧草生长也受到不利妨碍。

6月下旬以来,江南大部和华南中东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达12~38天,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达38~40℃,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湘、赣、浙、闽四省出现伏旱并迅速蔓延,部分大中型水库蓄水严峻不足。旱区晚稻移栽和返青受到妨碍;部分地区甘薯、蔬菜、玉米等旱地作物出现凋萎;正当成熟季节的桃、梨和葡萄等水果提早成熟,品质偏

差,且易腐烂变质。目前4省作物耕地受旱面积2411万亩,其中644万亩水田无水栽插,江西、湖南两省旱情更为严峻,分别有320万亩和310万亩晚稻无水栽插。

〔二〕对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建议

1、受旱地区应及时启动干旱预警应急方案,因地制宜开展抗旱工作,科学调度利用好水资源,减少非生产性用水,优先保证人、畜和农业抗旱用水。气象部门应紧密监视天气变化,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2、东北地区出现降水过程后,要加强田间治理,及时施肥,提高秋收作物结实率和粒重,绝收的地区做好恢复性生产工作,可补种蔬菜,尽量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

3、江南、华南各地应注意计划用水,合理灌溉,力争晚稻适时插秧;对已移栽的晚稻加强田间治理,注意以水调温,灌水护苗,防止高温危害。

4、干旱天气有利于部分地区虫害的发生进展,各地应注意虫害的监测防治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