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维修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制度
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民用航空业的迅速发展,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良好的维修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航空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行效率,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本文将就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二、概述1. 目的民用航空器维修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航空器的适航性,保障飞行安全,并最大限度减少飞行所需的维修和停场时间。
2. 适用范围本维修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工作,包括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以及其他相关设备。
三、制度设计1. 维修计划1.1 定期维修计划定期维修计划是指按照航空器制造商的要求和国家相关法规,对航空器进行定期维修和检查,以确保航空器的适航性。
定期维修周期可以根据航空器的使用情况和制造商的指导意见来确定,并应在维修计划中明确列出。
1.2 非定期维修计划非定期维修计划是指在航空器出现故障、事故、意外情况或达到一定飞行小时数后进行的维修工作。
非定期维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并根据航空器制造商的维修手册和技术公告进行操作。
2. 维修记录维修记录是指对航空器维修工作进行详细记录的文件。
维修记录应包括维修日期、维修项目、维修人员、所用工具和材料、维修结果等内容。
维修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维修工作的追溯和监管。
3. 原材料和设备管理为了确保维修质量和航空器适航性,对使用的原材料和设备应进行严格管理。
原材料和设备的选用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同时应有明确的入库、出库和使用记录。
4. 维修人员培训航空器维修涉及复杂的技术操作和严格的安全要求,在维修管理制度中必须包括对维修人员的培训计划。
维修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通过相应的技能考核,以确保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制度实施1. 领导责任航空公司的领导层应认识到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领导层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并通过内部审核和监督评估来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2. 内部审核航空公司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对维修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审核。
军用航空零部件制造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一)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及行业主要法规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
军用航空零部件制造的主管部门是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和装备发展部(原总装备部);民用航空零部件制造的主管部门是工信部和民航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规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军用航空零部件制造业务所涉及的主要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采购条例》、《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协作配套管理办法》等,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企业的保密资质管理、行业准入、军品质量管理、国防科研管理、军品采购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要求。
民用航空零部件制造业务所涉及的主要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和《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合格审定规定》(CCAR-21-R3)等,其对民用航空产品和零部件的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和适航合格审定,及相关证件的申请、颁发和管理做了相关规定,并重点明确了民用航空产品的质量控制系统要求,材料、零部件等的设计和生产的批准以及对相关证件持有人的管理。
(2)行业主要政策
为规范和推动航空零部件制造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与航空零部件相关的行业政策,主要涉及军用航空、民用航空和航空零部件制造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图表:军用航空领域的主要行业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图表:民用航空领域的主要行业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民用航空器维修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维修过程的顺利、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维修安全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 设立维修安全管理制度维修单位应该设立一套完备的维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度、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培训制度、安全评价制度和安全检查制度等。
这套制度应该明确维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和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技能和意识。
2. 严格的人员资质管理对于从事民用航空器维修的人员,必须按照民用航空法规的要求具备相应的资质,例如机电、电子等专业技能资质,以及相关的安全、管理等资质。
维修单位应该建立规范的人员资质管理制度,确保每位维修人员的资质及时更新,严格遵守资格认证程序。
3. 定期的安全培训维修单位应该定期组织专业的安全培训活动,包括安全规章制度的培训、技术和设备的培训、安全意识和危险预防的培训等。
培训内容应该根据不同的人员和专业需求进行量身定制,确保培训效果。
4. 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维修单位应该确立完善的工作流程,明确各种工作的标准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
维修流程应该按照问题发现、评估、方案制定、实施维修和验证的流程进行,同时应该确保满足航空器制造商的标准。
维修单位需要定期对维修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维修过程进行评估,包括质量控制、安全技术控制、材料控制和维修记录控制等。
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可以帮助维修单位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安全问题。
总之,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从制度、人员、培训、工作流程和检查评估等方面全面建设,确保维修安全。
航空维修管理措施
航空维修管理措施航空维修管理措施一、维修管理概述航空维修管理是航空公司维持飞机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之一。
合理的维修管理措施能够确保飞机在运营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飞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航空维修管理的主要措施和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有效、高效的方法来管理航空维修。
二、维修计划制定在航空维修管理中,制定维修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维修计划需要考虑到飞机的使用情况、技术要求、航空公司的运营策略等因素,合理分配维修资源,确保飞机按时进行维修,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飞机停场时间。
维修计划的制定应该由维修管理团队负责,并与飞行运营部门、供应商等相关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三、维修设施和设备管理为了有效地执行维修计划,航空公司需要建立和管理适当的维修设施和设备。
这些设施和设备包括维修工具、设备、机械和测试设备等。
航空公司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施和设备,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航空公司还应确保维修人员熟悉和掌握使用这些设施和设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维修记录管理维修记录是维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飞机的安全运营和维修工作的监控至关重要。
航空公司应建立健全的维修记录管理系统,完善维修记录的录入、储存和查询功能。
维修记录应包括飞机的维修历史、维修工作的具体内容、维修人员的姓名和执照号码等信息。
这些记录能够对维修工作进行跟踪和分析,提供对飞机维修状况的全面了解,并为后续的维修决策提供参考。
五、维修人员培训和管理维修人员是航空维修管理中的核心力量。
航空公司应建立维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体系,确保维修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各类维修工作。
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关维修规范和手册的学习、维修技术的培训、安全操作的培训等。
同时,航空公司还应制定维修人员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权益,激励维修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六、维修质量管理维修质量管理是确保维修工作符合航空公司要求的重要环节。
民用航空器维护管理制度
民用航空器维护管理制度民用航空器维护管理制度是确保民用航空器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和飞机数量的增多,对于民用航空器的维护管理更加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从民用航空器维护管理的意义、组织与执行、监督和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首先,民用航空器维护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乘客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民航业务的快速发展,民用航空器的使用频率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一台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机械故障、零部件损坏等。
只有通过严格的维护管理制度,及时检修和更换出现问题的零部件,才能保证飞机的安全性。
其次,民用航空器维护管理制度需要由专业的组织进行执行。
在民航业中,航空器的维护保养由专门的航空维修企业负责。
这些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和技术水平,能够进行航空器的技术维修、部件更换等工作。
同时,航空维修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三,民用航空器维护管理制度需要进行监督和质量控制。
监督机构需要对航空维修企业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民航行业的要求和标准。
同时,航空维修企业也需要建立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维修过程进行监控和自查。
只有在严格的监督和质量控制下,民用航空器的维护管理才能得到保证。
此外,民用航空器维护管理制度还需要与相关立法和标准相结合。
航空器维护管理需要遵守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维修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还需要与其他相关行业的管理制度相衔接,形成完整的运行体系。
最后,民用航空器维护管理制度的完善还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航业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国际化和互联互通的行业。
各个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做法,提升自身的维护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民用航空器维护管理制度是保障民航安全的重要保证。
通过合理的组织与执行、监督和质量控制等措施,可以确保民用航空器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相结合,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维护管理水平。
浅析航空机务维修质量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浅析航空机务维修质量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摘要:机务维修作为航空公司一项重要的运营开支,其控制与管理已成为航空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的一项重点工作。
为从根源上对机务维修成本进行管理,本文对当前航空机务维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不断提高机务维修工作质量,节约航空运营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关键词:航空机务;维修质量;管理现状;应对措施引言我国航空事业飞速发展,在航线、机型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改变,因此给机务维修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航空公司对运营成本管理工作的加强,如何提高机务维修质量、节约维修成本成为相关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
为不断提高我国机务维修质量管理水平,有必要对其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当前航空机务维修工作存在的质量管理缺陷首先,机务维修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及监管机制也尚未全面地落实到实际的维修过程中,导致航空机务维修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比较高,飞机飞行的安全就无法切实地得到保障。
在航空的机务维修的过程中,缺少一套健全、完善的航空维修法规体系、技术层面的指导以及约束也不完善,内部人员在做维修工作的时候受到的约束较少,不能切实保障机务的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
可以说,在机务维修的过程中,尚未谱写专业的维修章程和行为规范,缺少专业文件的指导,使得维修人员在进行工作检查的时候缺少可以参照的内容,也没有可以标准的参照依据,最终会在维修的过程中频繁出现错误。
其次,行业发展使得很多航空公司的飞行设备都得到了更新换代,随着新飞行器科技含量、技术含量的提升,精密、智能设备逐渐增多,原有的航空维修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维修工作的需要,例如仍被广泛使用的直流检验工艺。
此外,维修检测设备老旧也是目前航空维修质量管理中的一大问题。
航空公司初建时期的技术水平远不及当前,沿用的维修设备过于陈旧,缺少较为精密的维修设备和现代化技术,使得机务维修工作效率低下。
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概要
一、中国民用航空局 1、航空安全办公室 航空安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全行业航空安全。 2、飞行标准司 飞行标准司主要负责对民用航空器安全运行状态的审定和持 续监督,制定民用航空器维修以及与航空器运营相关的各类 人员的额管理规章、标准和程序,并根据这些程序对其进行 持续性的管理和监督。 3、航空器适航审定司 航空器适航审定司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民用航空器、发动机、 螺旋桨及其零部件、机载设备的适航审定规章、标准,并根 据相应的规章标准对航空产品进行适航性的审定,保证民用 航空产品符合相关的适航标准,从而达到保证航空产品安全 性的根本目的。
飞行事故征候 飞行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凡构成下面所列任何一条,即 为飞行事故征候。 1. 航空器机翼(旋翼)、尾翼(尾桨)、螺旋桨或操纵面及 其活动关节带有冰、雪、霜起飞;机型手册另有规定的,超 过该手册规定的标准、航空器起飞。 2. 航空器加注规格错误的燃油、滑油起飞。 3. 发动机滑油量低于规定的最少量,航空器起飞。 4. 未按规定数量加注燃油,导致航空器超过该次允许的最大 重量限制或少于规定的备用油量起飞。 5. 航空器货舱的货物、集装箱、集装板未按规定固定,导致 飞机重心改变,造成航空器操纵困难或损坏舱壁、设备。
*
我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采用的是:“两级政 府、三级管理”。 “两级政府”指的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和中国民 用航空地区管理局; “三级管理”指的是: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局 地区管理局及地区管理局的派出所机构安全监督 管理局。 政府:立法决策、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宏观管 理; 民用航空企业: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执行操作 等微观管理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是指该航空器各部件及子系统的整体性 能和操纵特性在预期运行环境和使用限制下安全性和物理完 整性的一种品质。
航空维修行业分析(10-1-21)
我国民用航空维修业行业研究第一章民用航空维修的概念和特点一、民用航空维修(MRO)的定义和分类民用航空维修(MRO)即飞机维修与翻修(Maintenance, Repair and Overhaul),中国民航总局于2005年颁布实施的《民用航空的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CCAR-145R3部第3条将民用航空维修解释为:对民用航空器或者民用航空部件所进行的任何检测、修理、排故、定期检修、翻修和改装工作。
民航维修部门是民航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单位,负责保持飞机处于适航和可用状态并保证航空器能够安全运行。
根据C CA R-145R3部18条民用航空维修按维修工作分为如下类别:检测(Check)、修理一(Repair)、改装(Modification)、翻修(O verhaul) 、航线维修(LineM aintenance)、定期维修(HeavyMaintenance)。
检侧: 指不分解航空器部件,根据适航性资料,通过离位的实验或功能测试来确定航空器部件的可用性。
修理: 根据适航性资料,通过各种手段使偏离可用状态的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恢复到可用状态。
翻修: 根据适航性资料,通过对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进行分解、清洗、检查、必要的修理或者换件、重新组装和测试来恢复航空器或者航空器部件的使用寿命或者适航性状态。
改装: 根据民航总局批准或认可的适航性资料进行的一般性改装、结构修改、达到FAA等飞行标准的改装等。
航线维修(维护):指按照航空营运人提供的工作单对航空器进行的例行检查和按照相应飞机、发动机维护手册等在航线进行的故障和缺陷处理,包括换件和按照航空营运人机型最低设备清单、外形缺损清单保留故障和缺陷。
航线维修分为:航行前维护:每天执行飞行任务前的维护工作;过站(短停)维护:每次执行完一个飞行任务后,并准备再次投入下一个飞行任务前,在机场短暂停留期间进行的维护工作;过站维护主要是检查飞机外观和飞机的技术状态,调节有关参数,排除故障,添加各类工作介质(如润滑油、轮胎充气等),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前提下,适当保留无法排除并对安全不够成影响的故障,确保飞机执行下一个飞行任务。
民用航空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4.承担民航空防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民航安全保卫的监督管理,承担处置劫机、炸机及其他非法干扰民航事件相关工作,负责民航安全检查、机场公安及消防救援的监督管理。
5.拟订民用航空器事故及事故征候标准,按规定调查处理民用航空器事故。组织协调民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织协调重大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任务,承担国防动员有关工作。
8.拟订民航行业价格、收费政策并监督实施,提出民航行业财税等政策建议。按规定权限负责民航建设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审核(审批)购租民用航空器的申请。监测民航行业经济效益和运行情况,负责民航行业统计工作。
9.组织民航重大科技项目开发与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指导民航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科技、教育培训和节能减排工作。
4.按授权负责对辖区内民用航空器及其部件的适航审定,对辖区内民用航空器及其部件的设计、制造实施监督检查,发布民用航空器适航指令;按授权审查批准或报批辖区内民用航空器适航证、特许飞行证并实施监督管理。
5.审查批准或报批辖区内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民用部分,下同)的总体规划、使用许可证和军民合用机场对民用航空器开放使用的申请,以及飞行程序、运行最低标准、低能见度运行程序等各类程序;对辖区内民用机场的安全运行、环境保护、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6.研究拟定辖区内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审核报批辖区内新建民用机场的场址预选报告;负责辖区内民用机场专业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对辖区内航油企业的安全运行及市场准入规则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管理辖区内民用航空行业标准计量工作;负责辖区内行业统计和信息化工作。
7.指导和监督辖区内民用航空空防安全工作和民用机场的安检、消防、治安工作;审查辖区内民用机场、航空运输企业的安全保卫方案和预防、处置劫机炸机或其他突发事件的预案;组织协调相关刑事、治安案件的侦破;督查辖区内专机警卫任务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对辖区内民用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实施监督管理。
航空维修管理制度内容
航空维修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航空维修工作,确保航空器安全飞行,保障航空器维修质量,提高航空器维修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民用航空器维修领域,适用于航空器维修单位和维修人员。
第三条航空维修管理制度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坚持以安全为中心,保障飞行安全。
第四条所有航空器维修工作都应当按照本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不得擅自修改、违反。
第二章维修管理人员第五条维修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格和经验,持有相关的执照和证书,具备较强的维修管理能力和专业素质。
第六条维修管理人员应当熟悉航空器维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全面了解航空器维修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第七条维修管理人员应当积极配合航空器维修单位的管理要求,认真组织和监督维修工作,确保维修质量和安全。
第八条维修管理人员应当及时掌握维修工作进展情况,做好信息传递和沟通工作,确保维修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九条维修管理人员应当不定期进行维修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保障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维修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维修管理水平,持续学习和进修,提高维修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三章维修工作流程第十一条航空器维修工作应当按照预定的维修计划和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维修质量和飞行安全。
第十二条维修工作应当选择具备相应资质和实力的航空器维修单位进行,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实施工作。
第十三条维修工作应当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保证维修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维修工作应当按照维修计划的要求,及时交付维修报告和维修记录,确保维修工作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第十五条维修工作应当配备符合要求的维修设备和工具,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保证。
第十六条维修工作应当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维修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和完整。
第四章维修质量控制第十七条维修质量控制是航空器维修工作的关键环节,是保障飞行安全和维修负责的重要保障。
2024年飞机维修一般安全规定
____年飞机维修一般安全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定是为了保障飞机维修安全,提高维修质量,保障航空安全。
根据《民用航空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在我国领域内从事飞机维修工作的相关人员,包括航空公司、维修企业及其员工、机务工程师等。
第三条:飞机维修工作应以安全为第一要务,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和要求进行。
第四条:飞机维修工作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组织,全面管理,做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第二章:维修资质第五条:从事飞机维修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取得相应的维修资质,按规定进行注册和备案。
第六条:飞机维修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维修资格和执业许可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备案和审批。
第七条:飞机维修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维修人员培训机构,负责培训和考核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
第八条:飞机维修企业应建立维修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确保维修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第三章:维修设备和工具第九条:飞机维修企业应配备完善的维修设备和工具,确保能够满足各类维修任务的需求。
第十条:维修设备和工具应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十一条:维修设备和工具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并经过认可和检验合格,保证安全可靠。
第十二条:维修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应的技能和操作能力。
第四章:维修作业规范第十三条:飞机维修作业应按照相应的维修手册和工作程序进行,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维修工作。
第十四条:飞机维修作业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修人员进行,确保维修质量和安全。
第十五条:飞机维修作业应具备专门的作业场所,保障作业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第十六条:飞机维修作业应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和整改发现的问题。
第十七条:飞机维修作业应记录和报告维修过程和结果,做到事后可以查证。
第五章:维修质量控制第十八条:飞机维修作业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和要求。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
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安全管理是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飞行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必须严格要求。
为了确保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完善的管理体系、严格的操作规程、高素质的维修人员和先进的设备设施等。
本文将从管理体系、操作规程、维修人员和设备设施四个方面探讨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的管理体系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维修管理制度、建立维修管理部门以及建立维修安全管理手册等。
维修管理制度是航空公司维修安全管理的基础,它规定了维修管理的各项制度和程序,包括维修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决策程序、维修管理的标准和规范、维修管理的监督和评价等内容。
建立维修管理部门是保障维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维修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飞机维修工作,并及时处理各类维修管理事故。
维修安全管理手册是对维修管理工作的具体规范和要求的集中体现,它规定了维修管理的各项规程和操作规范,包括维修作业的程序和要求、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规定、维修记录的管理要求等。
二、严格的操作规程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第二步是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包括维修作业程序规定、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规定、维修记录的管理要求等。
维修作业程序规定是维修作业的具体操作规范,它规定了各种维修作业的操作程序和要求,包括维修工作的准备工作、维修工作的操作过程、维修工作的验收程序和维修工作的记录要求等。
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规定是对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包括维修工具和设备的选用要求、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要求、维修工具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求等。
维修记录的管理要求是对维修记录的管理和使用的具体规定,包括维修记录的填写要求、维修记录的保存要求、维修记录的查验要求等。
三、高素质的维修人员民用航空器维修安全管理的第三步是培养高素质的维修人员,包括维修技术人员和维修管理人员。
机场航空器维修业务现状及发展建议
机场航空器维修业务现状及发展建议机场航空器维修(以下简称机务维修)与航空运营人机务维修业务服务对象和保障范围的不同,在保障方式和维修深度上存在差异。
但是机场机务维修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基础,也是机场保障的重要环节,对于机场航线开发、地面保障、服务品质提升等具有重要意义,是机场综合保障能力的重要体现,为机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随着民航维修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和机场管理机构自身的转型发展需要,机场机务维修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当前机场机务维修发展的现状和存在不足进行分析,就机场机务维修业务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一、机场机务维修现状机场作为独立的民航运输服务和保障单位长期存在,因为各航空运营人航线网络局限,催生了机场地面代理机构,机场机务作为机场地面代理维修部门,主要以承接各航空运营人航空器航线维修(航前、航后、短停)和一般勤务(含除防冰)为主要业务,部分机场机务部门同时承担着桥载设备和特种车辆(主要是电、气源车)的保障任务。
根据《航空器航线维修》(AC-145-FS-006 R3)要求目前已经取消了所有非航空运营人的航线维修单位资质,即所有机场将不再是航线维修单位,只能通过使用航空运营人的维修许可证以雇佣形式开展航线维修保障工作,这将影响着机场机务维修管理能力、维修保障水平和人员维修技能的提升,进而会直接影响着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和水平。
因此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顺应改革变化,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和寻求一条既有利用机场运营发展又符合局方政策导向的道路,为机场机务维修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机场机务维修存在的困难近年,民航局对航空器维修行业的管理和监管方式上有了重大变革,对目前机场机务维修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之机场机务维修自身维修业务单一、维修深度不足等因素,使得机场机务维修业务发展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务维修资质方面2019年民航局颁发了《航空器航线维修》(AC-145-FS-006 R3),通告明确规定非航空运营人的维修单位将不再为航线维修单位,如无A检及以上的定检能力,将会取消维修单位资质,绝大多数机场因无驻场航司,并且工具、设备、人员等基础存在短板,无法取得航空器定检资质,进而退出维修单位队伍,只能通过使用航空运营人的维修许可将航线维修能力延伸至本场,只能以雇佣机场机务维修人员的形式开展航线维修工作。
2014年航空维修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航空维修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11月目录一、航空维修市场概况 (4)1、市场容量 (4)2、行业利润 (6)3、行业竞争格局 (6)(1)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2)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9)(3)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10)(4)武汉航达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0)二、行业与上下游的关系 (11)三、行业竞争壁垒 (11)1、资质壁垒 (11)2、技术壁垒 (12)3、资本壁垒 (12)4、市场壁垒 (12)5、人才壁垒 (13)四、行业发展趋势 (13)1、维修技术精细化、纵深化、专业化发展 (13)2、航材保障综合服务 (13)3、竞争更加激烈,行业整合将至 (14)五、行业监管体制和相关政策 (14)1、行业主管部门 (1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标准 (15)(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16)(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 (16)(3)《民用航空器运行适航管理规定》 (17)(4)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51号《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 (17)(5)《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 (17)(6)《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 (18)(7)《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 (18)(8)《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 (18)(9)《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 (19)(10)民航“十二五”规划 (19)(11)民用航空维修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 (19)(12)民用航空器维修行业标准体系表 (19)六、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0)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0)(1)国家政策支持 (20)(2)下游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21)(3)国内维修技术的积累、进步 (21)(4)国内人力成本优势明显 (21)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22)(1)国内航空维修技术开发相对滞后 (22)(2)航空器材的采购受国际影响 (22)(3)航空维修专业技术高级人才的缺乏 (23)(4)高速铁路建设对民航业的冲击 (23)七、行业主要风险 (23)1、民航行业发展受到冲击带来的行业风险 (23)2、航材采购风险 (24)航空维修业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的更加专业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隶属于航空运输业的一个子行业一、航空维修市场概况航空维修,也叫航空器维修,是指对飞机及其上的技术装备进行维护和修理,从而确保飞机和旅客的安全。
民航机场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国务院关于省(区、市)民航机场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国函〔2003〕97号民航总局:你局《关于报请批准<省(区、市)民航机场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请示》(民航总局〔2003〕95号)收悉,现批复如下:原则同意你局上报的《省(区、市)民航机场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和部署,明确有关各方责任,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在确保飞行安全的同时,稳步实施民航机场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附件:省(区、市)民航机场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二○○三年九月四日附件省(区、市)民航机场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积极稳妥推进省(区、市)民航机场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民航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民用航空地区行政机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2〕63号)精神,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原则和目标省(区、市)民航机场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在确保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保持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稳步实施。
通过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机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建立机场自主经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机制。
设立精干高效的民航行业管理机构,依法对民用航空业进行监管。
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作用,促进机场建设和民航事业发展的机场管理体制。
二、机场移交范围(一)现政企合一的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云南、贵州、重庆、甘肃、宁夏、青海等17个民航省(区、市)局和民航乌鲁木齐管理局与其管理的机场实行政企分开,机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现由民航总局或民航地区管理局管理的广东、四川、陕西、辽宁等4个省的机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已与民航省局分离的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海南等5个省内民航地区管理局和省局管理的机场或在机场持有的股份,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飞机维修产业 政策
飞机维修产业政策
飞机维修产业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许可证和认证:飞机维修企业需要获得相应的许可证和认证,以证明其有能力进行飞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这些许可证和认证通常由民航当局或者国际航空监管机构颁发。
2. 维修标准和技术规范:飞机维修企业需要遵循一定的维修标准和技术规范,以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这些标准和技术规范通常由民航当局或者国际航空监管机构制定。
3. 质量管理体系:飞机维修企业需要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这些质量管理体系通常需要符合ISO 9001等国际标准。
4. 环保和安全管理:飞机维修企业需要遵循环保和安全管理规定,以确保维修工作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5. 培训和教育:飞机维修企业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6. 市场竞争政策: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对飞机维修产业实行市场竞争政策,如开放市场、限制进入等。
以上政策旨在确保飞机维修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安全、高质量的维修服务,同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中国航空装备制造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中国航空装备制造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航空装备制造行业属于“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年修订),航空装备制造行业属于“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C3744航空相关设备制造”。
1、行业主管部门显示,航空装备制造行业由制造业的管理部门发改委和工信部,以及军品业务的监管部门工信部下属的国防科工局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主管。
具体主管部门及职能如下:2、行业监管体制国家对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许可目录由国防科工局会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和军工电子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并适时调整。
航空装备制造行业涉及到的主要认证管理如下:(1)科研生产许可备案证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应当依照本办法申请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未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不得从事许可目录所列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
(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和有关保密规定,对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实行保密资格审查认证制度。
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应当取得相应保密资格。
(3)军工质量体系认证根据军工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军工产品通用零部件、元器件及原材料产品应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从事有关产品的科研生产需要通过相关主管机构的军工质量体系认证。
3、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法律法规(2)行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飞机维修计划与控制
飞机维修计划与控制行业动态@翼知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民航运输业发展迅猛。
各航空公司的飞机数量也快速增张,这样就极大地刺激了飞机维修市场,给飞机维修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也带来诸多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飞机维修需求增加,使得机务维修人员、机库机坪、工具航材等维修资源突然变得紧缺,成为制约民航飞机维修乃至全民航发展的瓶颈;航空公司机队规模扩大,带来许多管理问题。
传统的维修生产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发展需要,而先进的维修生产管理理念更多地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应用相对较少;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手工操作或者简单计算机辅助维修生产管理模式,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
也无法满足资源共享、快速响应、无纸化办公等要求,极大地制约了飞机维修能力的建设。
飞机维修计划与控制是航空公司飞机维修生产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飞机维修计划与控制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飞机的持续适航、航班正点、可用率;还关系到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并影响其长一、飞机维修计划与控制(一)飞机维修计划与控制概述早期飞机维修计划与控制,来源于传统制造行业的生产实践。
后来逐步引入到民航飞机维修行业,用于指导飞机维修单位维修生产管理工作。
飞机维修计划与控制的内容非常丰富。
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不论是各级民航组织、飞机制造厂家;还是遍布世界各地的飞机维修单位,都在不断的研究、归纳和总结。
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非常完善的飞机维修计划与控制理论。
航空公司飞机维修计划与控制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根据航空公司机队发展规划和维修需求,结合飞机持续适航维修方案(CMP)的要求。
预测未来不同时期阶段的飞机维修工作总量及特点,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并对相关维修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平衡维修工作量与维修能力。
依据规定的维修工作方法和标准进行维修生产控制,确保其不偏离目标。
以及对已执行的维修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改进的全过程。
完整的飞机维修生产全过程管理应该包括六个方面:1.维修任务(维修方案及维修规划);2. 生产预测;3.生产计划;4. 生产安排与控制;5.生产反馈与分析;6.方法和标准。
飞机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细则
飞机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细则近年来,航空业发展迅猛,飞机作为航空运输的主要工具,其性能、安全性以及维护保养工作的管理效率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这个动态时代,建立健全飞机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细则对于航空公司提高运行效率、保障飞机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机维修保养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和复杂程序的工作,需要精确的计划和严格的执行标准。
制定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细则是为了保证飞机维修保养工作的有序开展,提高工作质量,并降低事故风险。
细则的首要目标是确保飞机在安全的条件下运营,并延长其寿命。
一、飞机维修保养管理组织结构为了有效地管理飞机维修保养工作,航空公司应建立稳定的组织结构。
首先,需要设立维修保养管理部门,并指定专门的主管负责该部门的工作。
此外,还应设立维修保养责任人,负责各项维修保养任务的批准和安排。
此外,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支持部门,协助维修保养工作的开展。
二、飞机维修保养计划制定与执行飞机维修保养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是维护飞机性能和确保航空安全的重要环节。
航空公司应依据飞机类型、飞行次数和飞行小时数等因素,制定维护保养计划。
并且制定维护保养执行标准,确保维修保养工作的按时、按需进行。
在制定计划时,应充分考虑飞机运营的需求和经济效益,并确保维护保养计划与飞机运营计划相协调。
三、维修保养人员资质和培训要求飞机维修保养工作需要经验丰富且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操作。
维修保养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质,并经过相关培训,熟悉飞机维修保养的工作流程和安全要求。
航空公司应建立统一的培训标准和认证机构,对维修保养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四、飞机维修保养材料管理飞机维修保养的材料管理是确保维修保养工作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航空公司应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包括材料采购、验收、储存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采购部门需要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
同时,库房管理人员应负责材料的储存和保管,确保材料的完整和可用性。
五、维修保养质量管理维修保养质量是直接关系到飞机安全和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于应用于我国国防军事领域的机载产品,行业主管部门为军委装备发展部及工业与信息化部下属的国防科工局。军委装备发展部全面负责全军武器装备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全国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监督管理,武器装备的生产企业需要取得其核发的《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国防科工局主要负责国防科技工业计划、政策、标准及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的监督。由于军工行业的特殊性,国防科工局对行业内企业采取严格的行政许可制度,主要体现在军工科研生产的准入许可及军品出口管理等方面,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必须获得其核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对我国民用航空器登记、航空器权利、适航管理,航空人员、民用机场、空中管制、公共航空运输企业、通用航空等方面的管理做了相关规定。该法律已于2015年4月24日修订,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
2010年8月19日,中央军委、国体思路。
2012年11月20日,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颁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原则和领域;允许民营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
2010年10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军工开放,引导社会资源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深化军工企业改革,除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少数企业外,要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通过资产重组、上市、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推进股份制改造,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2011年5月9日,CAAC飞行标准司发布《民用航空维修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了我国民航维修行业的发展目标与宏观管理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培养主流发动机型号的深度维修能力,并继续加强通用航空器、关键机载设备的维修能力建设。
2011年6月1日,CAAC颁布的《民航适航管理条例》中,对航空器的设计、生产、使用、维修、进出口单位或个人所需资质及要求作出相关规定。承担在中国注册登记的民用航空器的维修业务的任何境内/境外维修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向民航局申请维修许可证,经民航局对其维修设施、技术人员、质量管理系统审查合格,并颁发维修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维修业务活动。
目前,中国民航局对全国民用航空维修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下设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新疆等7个地区管理局,地区管理局根据民航局的授权,监督管理各该地区的民航维修活动;地区管理局所辖各省市分别设立监督管理局,从而实行“民航局—民航地区管理局—民航省(区、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的三级监管体系。
2013年1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精神,为实现我国民航业总体发展目标,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大力发展通用航空、积极支持国产民机制造等十六项措施。
1
航空维修行业的主管部门是民航局,自律性组织为民航维修协会。军品配套业务的行业主管部门为国防科工局和军委装备发展部。
(
民航局的主要职责包括:起草民航运输相关法律法规草案、规章草案、政策和标准,推进民航行业体制改革工作;负责民航飞行安全和地面安全监管;负责民用航空器运营人、航空人员训练机构、民用航空产品及维修单位的审定和监督检查;负责民航机场建设和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负责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市场监管;负责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等。
(
民航维修协会的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宣传贯彻航空维修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依据政府授权,组织行业技术资格和相关资质评审,制订和修订本行业标准和规范,并推动贯彻实施;制定行业自律规定,规范和协调会员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提倡公平竞争;负责国内外行业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估,研究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
2012年7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我国民航业总体发展目标:到2020年初步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具体包括:航空运输规模不断扩大,年运输总周转量达到17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2.2%,全国人均乘机次数达到0.5次;通用航空实现规模化发展,飞行总量达200万小时,年均增长19%;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显著,航空服务覆盖全国89%的人口等。积极支持国产民机制造:引导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等国产化,形成与我国民航业发展相适应的国产民航产品制造体系,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和运行支持技术体系。
2
伴随着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航空维修产业相关的配套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目前出台的主要政策法规如下:1987年5月4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对航空器的设计、生产、使用、维修、进出口单位或个人所需资质及要求作出相关规定。承担在中国注册登记的民用航空器的维修业务的任何境内外维修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向民航局申请维修许可证,经民航局对其维修设施、技术人员、质量管理系统审查合格,并颁发维修许可证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维修业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