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2.3.1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索及应用。

【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证明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人字型屋顶的图片(55页),提问:屋顶被设计成了哪种几何图形?2.小学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等腰三角形,这节课我们来具体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二、操作探究1.动手操作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征?学生课前动手操作,剪出图形,课上从剪出的图形观察△ABC的特点,可以发现AB=AC。

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作腰,另一边叫作底边,两腰的夹角叫作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作底角。

找出手中图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ABC中,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是腰、BC是底边、∠A是顶角,∠B和∠C是底角。

)2.探究问题(1)刚才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学生思考、回顾剪纸过程,动手把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容易回答出⊿ABC是轴对称图形,折痕AD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把剪出的△ABC沿折痕AD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入下表: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3)从上表中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学生经过观察,独立完成上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从表中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归纳: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1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问题1利用长方形纸片和剪刀,你能按照教材75页的方式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仔细观察剪出的等腰三角形纸片,你能发现这个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设计意图:1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究作准备2让学生从一个等腰三角形开始研究,发现其特殊性问题2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是否都具有上述所概况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感谢材料,让学生体会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有特殊到一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问题3你能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我们利用实验操作发现并概括出的性质1吗?(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设计意图:让学生逐步实现由实验几何到论证的过渡问题4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性质1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运用不同的方法证明性质1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提高添加辅助线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问题5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并体会它在探索和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的作用。

问题6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结论中,你有何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意义——它既是全等知识的运用和延续,又是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线段垂直关系的更为简捷的途径和方法。

启发学生在对比中建立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2 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教科书77页练习题1,2题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性质23 例题教材76页设计意图:通过逻辑推理和方程思想求出等腰三角形中的角的度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4 课堂小结让几名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和研究方法,把握本节课的核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体会轴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5 当堂达标(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2)等腰三角形的的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旨在教授学生关于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相关计算方法。

以下是针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

学科目标:1.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并能正确辨认等腰三角形;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包括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等;3. 能够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4.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2. 底角相等的证明;3. 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引入一个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场景,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旗子。

我会请学生观察旗子,引导他们发现旗子上的两边是相等的,并与他们讨论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第二步:定义和特点在这一步中,我将给学生提供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并讲解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如两边相等、底角相等。

我会使用图示和实例来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第三步:底角相等的证明在这一步中,我将教授学生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我将提供一个证明的示例,解释每一步的推理和推论。

然后,我会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底角相等的证明,并与他们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第四步:边长计算方法在这一步中,我将教授学生如何计算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我会提供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方法。

然后,我会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在这一步中,我将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他们对等腰三角形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我会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完成练习,并在完成后进行答案讲解和解析。

第六步:归纳总结在本课结束前,我将引导学生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我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并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问。

作业:作业是巩固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我将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下节课前提交。

评估: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 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运用;3. 问题解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回答问题,检查他们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举例说明等腰三角形在建筑设计、工艺品制作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3.结合课本例题,讲解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如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角度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课本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等腰三角形在平面几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几何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实物图片,如埃及金字塔、三角形警告标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些图形都是由两条相等的线段和两个相等的角组成,从而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4.强化练习,巩固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
5.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与其他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
-探讨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联想和迁移能力。
3.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的基本概念,那么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学生讨论问题(2) 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依 据自己发现的结论进行 大胆猜想,重点关注学 生能否从轴对称图形的 概念出发折纸判断,关 注学生能否用规范清晰 的数学语言说出自己的 猜想,关注学生在活动 中的参与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 教 师的引导, 归纳出等腰 三角形的两条性质, 形 成感性认识, 重视知识 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思考, 设 置悬念, 激活学习所必 需的先前经验, 唤起学 生的学习需要, 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为下面 教学活动拉开序幕。
问题 教师发出指令引导 学生操作。学生动手操 14.3-1),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 作,观察。 么图形? 并剪下阴影部分(如教科书图 给学生提供参与 学生讨论问题(2) 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 2、上述过程中得到的△ABC 时,教师通过画图介绍 间,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 有什么特点? 腰、底、顶角、底角。 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同 时为学生观察等腰三 角形性质创设探索的 学生回答问题(3) 情境。 3、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怎样 时,教师让学生各抒己 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见的基础上介绍自己的 想法(例如把长方形的 长与宽折叠,沿折痕剪 开) 。 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
3、相互交流,你和别人的结论 是否一致?你能猜猜等腰三角形 有什么性质吗?说说你的猜想. 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把性 边对等角)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用 质 1 转换成数学符号语 有助于规范学生 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吗? 言. 对性质的符号表述, 使 学生能更好的把握重 点, 更轻易地把性质运 2、证明两个角相等有什么方 教 师 启 发 学 生 利 用 用于解题过程中。 同时 法?如何构造全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添 为下面的性质运用做 加辅助线,并且鼓励学 好准备。 3、类比性质 1 的证明过程,你 生使用不同的辅助线完 成证明. 可以证明性质 2 吗? 1、 你可以根据猜想的性质 1 等 (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陈颂华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的性质。

难点:通过操作,如何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在讨论三角形分类的时候知道了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出一类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呢?让我们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一番探讨吧。

二、新课1、问题猜想:问题1:过去我们在竖木质电线杆的时候,常常会这样做来使得电线杆垂直于地面:从电线杆顶部引两条相等长的拉丝,系在地面上离电线杆两侧等距离的地方,这样就可以保证电线杆与地面垂直了。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保证电线杆垂直于地面了呢?,你能不能发现其中包含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抽象到数学问题: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为什么AD⊥BC呢?想一想:当AB=AC时,△ABC是什么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除了出现在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中,它还在哪些地方被应用到了呢?让我们2、生活实例:一起来寻找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图片1——6)3、定义分析及性质讨论:观察了那么多有关等腰三角形的事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吧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如:△ABC中,AB=AC,那么△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BC叫等腰三角形的底边∠A叫等腰三角形的顶角,∠B和∠C叫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为了解决问题1,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吧。

让我们自己动手来试一试,看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利用给出的直尺,量角器来进行度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你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优秀教案

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优秀教案

《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75 )13.3.1等腰三角形二、教材教学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去探究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后面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的图形问题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是在学习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去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先发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引导他们找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结合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去探究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完成性质的推理过程。

但是一部分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的几何语言表示可能会存在困难,特别是“三线合一”的理解,以及两个性质的应用也会存在困难,所以理解和应用两个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目标:1.掌握和理解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2.懂得应用这两个性质解决图形问题中与角、线段相关的简单问题;3.在探究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用类比方法去探究解决问题。

五、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与证明。

六、教学难点:理解“三线合一”。

七、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八、教学课时: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复习轴对象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什么叫等腰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3.课本P75“探究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 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特点,以便后面容易找出性质)(二)合作探究1.课本P75“探究二”: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

由这些重合的线段和角,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它剪下来,请你试着折一折。

你的猜想仍然成立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共同合作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理解“三线合一”,突破难点)(1)把等腰△ABC沿折痕对折,找出重合的线腰和角,也就是说哪些线段相等?哪此角相等?(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得出:AB=AC, ∠B=∠C,BD=CD,∠BAD=∠CAD,∠ADB=∠ADC=90°)(2)由①中重合的线段和角,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由教师引导学生从等腰三角形的边、角、以及角平线、高、中线分类归纳总结得出等腰三角开的性质,体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团体精神。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定义等腰三角形,并能确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和计算,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2. 难点:通过观察和计算,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拿起一把剪刀,将纸张剪成一个三角形,然后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可以回答出各种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然后教师指出三角形的两条边是否相等,学生发现其中两条边相等,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 概念解释教师向学生解释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然后,教师再次展示剪纸做出的等腰三角形,引导学生回答:哪两边是相等的?学生可以指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相等的。

3. 性质探究教师将多个三角形的图形投影或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和研究这些三角形。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这些三角形中哪些是等腰三角形?为什么?- 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个三角形两边相等时,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边相等,那么他们对应的两个角也相等。

4. 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例如:- 观察三角形ABC,AB = AC,∠A = 60°,请判断三角形ABC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 观察三角形XYZ,XY = XZ,∠X = ∠Y = 45°,请判断三角形XYZ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5. 拓展与延伸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

例如:- 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相等时,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 如果一个三角形两个边相等,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正确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课题:§12.3.1.1 等腰三角形(一)新授课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2.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教学过程Ⅰ.复习导入,创设情境1. 先导入三角形图片,激起学生的兴趣2. 引入复习题,复习前面的内容,为学等腰三角形做铺垫(1)等腰三角形一腰为3cm,底为4cm,则它的周长(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4cm,则它的周长是(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则另两边为(4)等腰三角形底边BC=8,且| AC-BC |=2,求腰长AC.Ⅱ.导入新课[师]大家把做的等腰三角形拿出来,观察一下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还有什么特点?如何证明?[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 ,,,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SAS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 [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其实还可以作底边的高线来证明(HL ),大家下来自己证明一下∴得出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几何语言:∵在△ABC 中,AB=AC∴∠B=∠C下面我们来看例题.[例]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例]因为AB=AC ,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则∠BDC=∠A+∠ABD=2x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在△ABC 中,∠A=36°,∠ABC=∠C=72°.由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高线是一条线,所以得出结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D CA B D C A B补充:几何语言:性质 2 ( 1 ) ∵ AB=AC,AD是角平分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 AB=AC ,AD是中线,∴ ______ ⊥______ ,∠ ______ = ∠______;( 3 ) ∵ AB=AC ,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1、能力训练△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DF⊥AC于F DE ⊥ AB 于E .求证:DE=DF。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与轴对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后面研究等边三角形等内容的预备知识,同时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垂直的重用依据。

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性目标: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探索归纳出它们的证明方法,并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性目标: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解决——收获”的学习过程,从中感悟证明结论的方法和乐趣,培养“转化”及“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及勇于探索的的品质。

3.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感悟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归纳总结其证明。

(2)难点:等腰三角形常用辅助线的作法。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互动互助基础,但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面还缺乏经验。

其次,学生学力水平参差不齐。

再次,学生的思维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

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与学手段分析。

“教”围绕学生的“学”而设计。

在“教”上主要体现为:设置悬念——引导操作——组织探索——指导应用。

在“学”上主要体现为:动手实践——观察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本节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性质定理的来龙去脉、推导过程外,最主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使用几何语言,把文字表述与几何语言联系起来,数形结合地理解等腰三角形,把“转化”及“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长方形纸片、剪刀、实验单等。

五、教学流程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美妙的音乐中展示金字塔、长江大桥、房屋等生活景观。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等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广西苍梧县沙头镇第二初级中学吴进浪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两个性质。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它的性质定理不仅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而且也是后继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梯形的预备知识。

同时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垂直的重用手段.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及应用3.教学难点:添加辅助线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4.教学目标(1)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和计算。

(2)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5.学情分析: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及轴对称,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两腰相等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大胆猜想,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6.教学教法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的设计思想和策略:(1)、采用探索发现法完成本节的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体现一些灵活性。

(3)、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习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4.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发现和应用.
5.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教学环节、内容
动手操作 1. 把 一 张 长 方 形 的 纸
片对折,并剪下阴影部分 (教科书图 12.3-1),再把 它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 形?
2. 上 述 过 程 中 得 到 的 △ABC 有什么特点?
3.除了以上方法,还可
小结作业 1.小结
(1)在本节课的学习
共同回顾性质,归纳
常用辅助线添加方
法。
共同回顾
中,你有哪些收获和我们共
享?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
的地方,需要老师或同学帮
助? 2.作业
布置作业。
课本 P.56 习题 1,3,4
总结回顾,培养 学生的知识整 理能力与语言
利用白板的自动存储 功能,重现白板记录下的 师生活动细节,方便快速
表达能力,这种 的回顾所有内容。也方便
发自内心的问 题,帮助学生归
教师对部分内容进行调
纳和反思自我, 整或修改。
通过课后独立
思考,自我评价
学习效果。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实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 。
练习题。用白板笔直接填 空或修改。
及时巩固所学
知识,了解学生
学习效果,增强
学生应用知识
的能力,培养学
生分类讨论的
思想。
3
(1)猜想一下:点 D 到两 腰的距离 DE 与 DF 相等吗? (2)如果 DE、DF 分别是 AB、AC 上的中线或∠ADB、 ∠ADC 的平分线,它们还相 等吗? (3)如果将点 D 沿 AD 由 D 向 A 运动到 D′那么点 D′ 到两腰的距离还相等吗? 试说明理由.

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年级八年级课题13.3.1等腰三角形(1)课型新授课教学媒体希沃白板5课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2. 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3. 归纳证明两个角相等的常用方法.过程方法1. 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推理能力。

2. 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任意剪出一个直角边在折线上的直角三角形,把它展开,得到三角形是什么特殊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呢?这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探究:把得到三角形,记为ABC∆,并将折线的另一端点记为D,如图所示.将等腰ABC∆沿AD对折再展开,重复几次,观察图形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有哪些相等的线段?2.等腰ABC∆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什么?3.等腰ABC∆除两腰相等外,它的角有什么性质?用语言描述等腰三角形的这条性质并给与证明。

4.等腰ABC∆中,AD有几种角色?各是什么?用语言描述等腰三角形的这条性质并给与证明。

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 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即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教师演示折纸、叠纸的过程,学生观察所得三角形的形状,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重复演示等腰三角形对折的过程,并在黑板上画相应等腰三角形。

学生观察图形,用语言描述性质,并给予证明。

教师给出性质的准确描述,并板书性质。

通过情境引入本节课课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描述、证明,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大胆尝试。

人教版八上数学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上数学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边对等角”定理,能够运用“等边对等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并掌握“三线合一”定理,能够运用“三线合一”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定理的探究过程难点“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一情景引入活动二复习回顾活动三互动探究活动四猜想论证活动五总结归纳活动六典例解析活动七拓展提升活动八小结梳理由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复习等腰三角形及其相关概念,温故而知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活动发现性质,并进行理性思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归纳提炼性质定理,让学生熟悉“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应用性质解决问题,尝试“用方程计算角度”的思想方法尝试应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了解学生的学情,让学生逐步养成总结的好习惯.课前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1、多媒体演示文稿.2、直角三角尺、圆规.自制纸质等腰三角形剪刀、直角三角尺实践作业、课后阅读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情景引入出示一组含有等腰三角形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感知图片主要部分形状的共同点,引入课题。

从学生感兴趣,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二】复习回顾学生回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定义,进一步提出:“人们在生活中如此的喜欢等腰三角形,它到底还具有那些性质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三】互动探究1.如图13-3-14,把一张长方形纸沿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铺平,得到的三角形是什么特殊三角形?它具有哪些性质?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图13-3-142.请同学们拿出剪好的等腰三角形,动手折一折,通过刚才的对折过程,你发现∠B 和∠C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由此你发现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说说你的猜想.1.借助动手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图形性质的基本能力,发展学生合情猜想的数学素养,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同时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2.通过观察、思考、描述、证明,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养成自觉探索几何命题的良好习惯.【活动四】猜想论证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提问:这是文字语言给出是命题,我们需要先把它转化成数学语言,写出已知、求证,画出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画等腰三角形、会通过剪纸得等腰三角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教学工具】长方形的纸片、三角板、圆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同学们会画等腰三角形吗(学生操着,教师查看。

)2、找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可能有:①先画两条相等的边,再画另一条边。

②先画一边,再用圆规画出另外两条相等的边。

)3、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用两种方法画出等腰三角形。

顺便复习:腰、底边、顶角、底角。

4、剪纸得等腰三角形(教师带学生一起操着)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二、引导观察,猜想性质提问1:活动中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提问2:对称轴在哪里沿着对称轴对折有哪些重合的线段和角提问3:从上表中你能猜想等腰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吗(引导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2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提问4:等边三角形什么性质(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3: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每个内角等于600.三、引导推理,论证性质1、提问:据我们一直来的方法,先观察,猜想性质,然后用几何知识论证性质,那么要证明一个命题的第一步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性质(1)的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2、提问:证明两个角相等,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折纸添加辅助线,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D CB A3、分析三种辅助线作法,让三位学生上黑板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ABC 中,AB=AC 。

求证:∠B =∠C ;证明:① 作BC 上的中线AD ,②作AD ⊥BC ,垂足为D ③作∠A 的角平分线AD ∴BD=CD ∴∠ADB =∠ADC =90° ∴∠BAD =∠CAD ,.在△ABD 和△ACD 中 在△ABD 和△ACD 中 在△ABD 和△ACD 中⎪⎩⎪⎨⎧===CD BD AD AD AC AB ⎪⎩⎪⎨⎧==AD AD AC AB ⎪⎩⎪⎨⎧=∠=∠=AD AD CAD BAD AC AB ∴△ABD ≌△ACD (SSS ),∴△ABD ≌△ACD (HL ),∴△ABD ≌△ACD (SAS ) ∴∠B=∠C , ∴∠B=∠C , ∴∠B=∠C4、以上证明论证了性质1,并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描述在△ABC 中 AB=AC∴∠B=∠C ,(强调:证明两个角相等又多了一种方法)5、提问由△ABD 与△ACD 全等还可得出哪些相等的角和边由证明①得∠BAD =∠CAD ,∠ADB =∠ADC =90°验证了等腰三角形的中线平分顶角并且平分底边。

由证明②得∠BAD =∠CAD ,BD=CD 验证了等腰三角形的高平分顶角并且平分底边。

由证明③得∠ADB =∠ADC =90BD=CD 验证了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底边。

D CB由以上三个结论论证了性质2。

6、如何论证:性质3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并教学口头表达)(说明:性质3是性质1的推论;强调:它是证明角相等、600的又一个依据)四、运用性质,解决问题1、口答题:(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36°,它的底角是多少(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120°,它的底角是多少2、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BAC=1200,点D 、E 是底边B C 上两点,且BD=AD ,CE=AE,求∠DAE 的度数.(引导学生分析图形中的关于边的相等关系、角的相等关系、角的数量关系)3、变式练习:(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36°,它的另外两个角是多少度(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120°,它的另外两个角是多少度4、课本P128页练习1、2五、课堂小结,知识梳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等腰三角形的什么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有哪些方法在证明等腰三角形时,我们一般添咖什么样的辅助线请同学们谈谈上这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1.必做题:课本P129页练习3、42必做题:P131页习题第3题七、板书设计A B D E C八、教学反思:《等腰三角形》教学反思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

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的边角关系,并且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

并且在以后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及推论,使学生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或计算,逐步渗透几何证题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本课的重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是本课的难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作等腰三角形、剪切等腰三角形、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等)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我通过作等腰三角形、剪切等腰三角形、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等,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

从而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既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适用于生活。

紧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剪纸,找出相等的线段与角,然后让学生猜测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以外它还具有哪些性质猜想形成不成熟的结论:猜想1、2,接着提问:等边三角形呢进一步得猜想3.猜想不一定正确,那么,我们如何来证明呢为学生提供可探索性的问题,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创造出良好的问题情境,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索,使学生感到自己就像数学家那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去发现规律,证实结论。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容易想到可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来加以证明。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也使本节课的难点得以突破,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证明过程,定理得证。

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性质得出后再引导学生观察。

既然△ABC≌△ACD,那么∠BAD、∠CAD,BD 与CD、AD与BC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联想,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到两个定理的内容,可以使他们比较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再论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

学完定理,我出示了一组练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了突出重点,我设计了具有变式性的练习,通过口答、抡答形式来完成,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接着介绍了例1,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一是注重引入激发兴趣,二是注重教学过程,重视方法,三是注重概括总结,首先我让学业生总结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哪些解题方法、学习方法,然后教师对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让学生带着成功感走出课堂。

作业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本知识的巩固,选做题面向学有余力的同学,培养他们产生学好数学的长久愿望。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课上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手段,始终注重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

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的。

几点反思:对教材的处理上我作了很大的调整,比如增添了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和剪切一个等腰三角形,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时,淡化了教材叠合法的说理过程,为了突破难点把一个问题分成三个知识点来学降低难度,在学生画等腰三角形是否让学生留一点时间讨论交流对猜测是否有更多的交流学生的小结是否先让他们交流后再说或许学生会有更多的体会是否得归纳一下研究一个图形的基本方法应从图形的角、边几个元素着手,养成学习几何的基本方法,方便以后的学习。

令人遗憾的是本节课教材安排一课时完成,内容太多,性质的应用是不是放在第二课时完成较好,教材的编写是否得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吹尽黄沙始现金,我们只有以“没有最好,力求更好”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

五、课堂小结,知识梳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等腰三角形的什么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有哪些方法在证明等腰三角形时,我们一般添咖什么样的辅助线请同学们谈谈上这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1.必做题:课本P129页练习3、42必做题:P131页习题第3题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等腰三角形》教学反思奉城二中李爱贤 2007-5-12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

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的边角关系,并且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

并且在以后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2及推论,使学生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或计算,逐步渗透几何证题的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是本课的重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是本课的难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作等腰三角形、剪切等腰三角形、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等)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