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调查法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调查法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调查已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调查方法。

与传统的调查法相比,具有诸多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随着网络调查法的不断运用,也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阐述了网络调查法的优越性和现状,详细地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网络调查法能更好的在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网络调查法;优越性;现状;问题;对策
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商务方式。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统计调查工作已成为日益热门的研究话题。

网络调查是指将网络技术和传统调查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良好的交互界面和信息反馈速度快等优点而出现的一种现代调查技术。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8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6.2%。

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为网络调查提供了数量基础,同时统计信息工程的实施为网络调查提供了技术与设施基础,成为网络调查法可行性的有力保征。

鉴于网络调查法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网络调查目前在我国的现状进行探讨,旨为网络调查在我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网络调查法的优越性
网络调查作为伴随互联网、电子邮件技术兴起的新兴调查方法,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其独有的优越性,国内外的很多研究网络调查的学者对此都有很多的相关论述。

综合起来,主要优越性包括如下几点:
1、网络调查的时效性。

网络上的信息传输速度非常快,一份调查问卷通过互联网可以立即传送到世界各地,在短短时间之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并且能马上通过统计分析产生结果,这就保证了调查机构调查信息的时效性,这是传统调查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2、网络调查的可靠性。

与传统调查方式相比,一方面,网站访问者一般都是对网络调查有一定兴趣,对调查内容作了认真思考之后进行回复,他们又无须面对调查者,可在一种轻松而从容的气氛中回答问题,不受调查人员或其它外在因素的干预或误导,这很大程度上就保证了网络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另一方面网络调查省去了传统调查的数据录入环节,从而减少了数据录入过程中易产生遗漏、编误等问题。

在自动统计软件配合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标准化的统计分析工作,保证了网络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3、网络调查的低成本性。

在网上进行调查,无论是调查者还是被调查者,只需拥有一台计算机,一个调制解调器,一部电话就可以进行网络沟通交流。

调查者在网站上发出电子调查问卷,提供相关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对访问者反馈回来的信息迅速整理和分析,是十分便捷的。

其次,网络调查又不受天气、距离
限制,不需印刷调查问卷,调查过程中最繁重、最关键的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分布到众多网络用户的终端上完成,可以无人执守和不间断地接受调查表,这大大地减少调查机构的人力、物力的耗费;并且,通过网络进行的信息交换,节省了传统调查如邮寄、面谈等耗费的大量时间,一般完成相同数量的信息量的收集,在网络条件下比传统条件下要花费更少时间。

4、网络调查的广泛性。

网络调查借助网络优势,广泛联系各网站联合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填答可以在任何有电脑连接网络的场所填答问卷,不仅增加资讯传播的效率,也提高了调查问卷的效率。

5、网络调查的即时管理性。

调查问卷一旦完成,调查者将问卷输入网络,问卷的网络管理即时开始,调查者可以随时地了解到网络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情况,发现问题,随时修改问卷。

6、网络调查相对保密性。

网络调查中,填答者是在独立条件下通过网络进行回答问题,不仅不用面对调查员,而且可以不提供本人资料,这相对提高对被调查者资料的保密性,从而相对比传统调查方式容易获得某些敏感的信息。

7、网络调查的趣味性。

在设计网络调查问卷上可附加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背景资料,图文音像并茂,趣味效果倍增。

这是网络调查独一无二的优点,是传统调查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网络调查法的现状
鉴于上述优点,网络调查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取代传统调查方法而成为一种主流调查方法的趋势。

美国的网络调查应用居领先地位,主要应用于医药卫生、教育、商业、政府机构等领域。

一份研究报告(Ray et al.2001)发现,在美国,市场营销人员(70%)和信息系统人员(27%)是使用网络调查最多的人员。

美国近年较为典型的网络调查应用是:美国AMD公司进行网络调查评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成就(AMD,2003);日本通过网络调查了解到其国民有5%患有强迫症(中国青年报,2004);耶鲁大学把网络调查应用到调查竞选的商业活动中(天极网,2006)。

而我国网络调查的主要应用领域:(1)网上市场调查——通过网络调查了解产品和市场信息;(2)网上民意调查——对一些热点、重点专题进行调查;(3)网上敏感性问题调查——如调查的内容涉及私人隐私,或不愿或不便公开表态或陈述的问题;(4)网络基础数据调查——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对上网计算机数、用户人数、分布、信息流量分布等网络基础数据进行的调查。

三、网络调查法存在的问题
网络调查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优越性,并且在对一些较为敏感或有争议问题的调查中,网络调查法更为有效,结果更真实。

但随着网络调查的广泛运用,由于其发展尚未成熟,在不断地实践中凸显出不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样本偏误造成的覆盖误差问题
覆盖误差指的是个体被抽样框所忽略的情况。

覆盖误差通常被视作网络调查的最大误差源,指的是目标总体与抽样框之间的差距。

据CNNIC的调查,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调查4.2亿人,但是中国13亿人口,虽然网民人数所占比例飞速增长.但是毕竟也只有32.3%。

对于全国的样本来说,32.3%的网民比例,还是很影响抽样误差的。

不仅如此,中国的网民在地域、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的分布也极不平衡。

这种不均衡状态,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网络调查的抽样框的随机性、全强趣味的效果。

从而影响互联网联机调查资料的全面性及可靠络。

(二)调查结果的系统偏差和选择性偏差
1、严重选择性偏差
由于网络调查必须以网络为载体,因此网络调查的对象只能是网民,网络的普及率将决定网络凋查结果的可靠性与客观性。

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我国网民数量增长迅速,但是网民总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是偏低的,互联网普及率36.2%还未过半。

另外,我国的互联网比较集中在城市中的某些部门,如银行、大中专院校、电信、政府机关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调查的范围和可信度。

如果调查的目标总体不局限于网民,调查就会产生严重的抽样框误差。

2、系统偏差
如果某项调查的调查对象就是全体网民,假定抽样框和目标总体一致,但是,由于网民的自发性回应,样本仍然是有偏的,调查结果仍会产生系统偏差。

自发性回应产生的样本往往是有偏的。

因为自发性回应样本吸引到的通常是对调查中的问题有强烈感受或有兴趣的人,这种强烈感受往往是比较偏激的,而对某个问题特别感兴趣的可能是总体中的某一部分特定群体,这些样本不能很公平地代表一般人的意见,总体缺乏代表性,使调查结果产生系统偏差。

(三)调查结果缺乏真实性
网络统计调查虽然由于被调查者的匿名性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敏感性问题回答的真实性;但另一方而,又会由于这种“匿名”性而缺乏对被调查者回答行为的规范,从而可能影响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网上调查的被调查者,由于自知对方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又不在调查者的“监视”之下。

被调查者行为的任意性相对减弱.自我控制水平降低,可能会违反调查的“规范”,不如实或不完善回答、随意回答,而且不排除一部分人出于各种目的重复回答、恶意乱答等等。

这是网上调查一个很难克服的缺陷。

(四)网络调查的安全性问题及隐私权保护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严峻,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调查也不例外。

《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达到2.17亿,比例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21亿人,占24.9%,较2010年增加3.1个百分点。

网络上存在众多的危及网络调查信息安全的因素,作为电子邮件发送的调查问卷,可能由于被调查者对垃圾文件的厌恶和对病毒文件的恐惧,看也不看就从被调查者的电子信箱中被“永久删除”,使调
查问卷的回收率达不到设计要求。

随着网络调查的发展,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也凸现出来。

网络隐私权是指个人对其在网上活动、储存、传递的个人资料所具有的支配权,这种权利是应该受到保护的。

(五)缺乏规范化的网络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在保障网络安全,促进网络技术应用方面,已经形成了包含一般法律规定和专门法律规定网络法律体系。

但我国没有系统的网络法来调解网络违法行为,这正是目前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网络法律体系缺乏系统性、可持续性、国际性、可执行性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得网络调查的安全性、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秘密等难以实现。

四、网络调查的六大对策
尽管网络调查还存在着如上诸多缺陷,但从我国网络整体发展而言,网络调查本身特有的优势使得网络调查大有可为,因此应采取对策措施使之规范和完善,从而提高网络调查的质量。

个人认为,大致从一下几方面努力:
(一)正确界定目标总体
作为统计总体,需要满足同质性、大量性和差异性三个基本特征,因此在设计网络调查方案时,要考虑根据不同的调查要求正确地界定目标总体,来保证调查对象的代表性。

此外,可以先利用网络调查得出一个结果,然后再利用传统的调查方法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抽查,对网络调查结果进行补充和修正。

(二)建立健全抽样数据库并提高网上数据识别技术
通过建立和健全抽样数据库使抽样框尽可能与目标总体相接近,从而减少抽样框误差中的不能涵盖目标总体单元和抽样框老化的问题。

对所取的样本,可以从电子邮件供应商和网站供应商处采集,也可建立志愿者数据库,但必须对其进行仔细审核并动态更新。

在进行某项网络调查时,根据数据库中的某项特征值来抽样,分发问卷到各个被调查者手中。

通过提高网上数据识别技术来解决抽样框误差中的复合连接和包含非目标总体单元的问题。

例如网上用户身份数据识别技术,在采集调查信息时,为了尽可能消除因同一个被调查者多次填写问卷,我们可以利用“IP+若干特征标志”的办法作为判断被调查者填表次数唯一性的检验条件。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所有可以肯定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都应充分利用,并被列入调查质量检验程序,以实现网上用户身份的唯一性,排除干扰。

也可以利用E-mail + Web识别技术,在采用电子邮件邀请和在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时,调查者给被调查者提供一个含有密码的链接,每一个被调查者的密码都不一样,而且只能使用一次。

当被调查者点击链接时,程序会读取密码并与数据库核对,这样可避免不合乎标准的人填写问卷,防止被调查者的多次填写。

(三)激发被调查者的兴趣
为降低拒答现象的出现,还应该坚持遵循网络行为规范和文化准则、尊重个人隐私、不利用垃圾邮件等网络调查方法扰民、选择能引起高度兴趣的话题、设计合理问卷长度、问卷逻辑设计合理、采取奖励措施、采用多媒体和时间限制等原则。

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反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减少调查结果的偏差。

(四)科学合理地设计网络调查问卷
一个成功的网络调查问卷应具备两个功能:一是能将所调查问题明确地传达给访问者;二是设法取得对方合作,使访问者能真实、准确的回复。

因此实际问卷设计中,应遵循:(1)目的性,即调查主题与问题相关,重点突出;(2)可接受性,即易于被调查者接受,避免不愿回复或敏感,甚至反感的问题的出现;(3)简明性,即简明扼要,易懂易读;(4)可操作性,即回复的问题便于检查、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同时,在问卷设计上,要注意网络调查与各种传统调查方式的不同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调查的交互性和自适应性,实现多元化的调查设计。

(五)完善网络法律体系
我们要尽快改变目前我国网络方面立法的滞后与不足,完善网络调查法律体系,使之成为多层次、有体系、可持续性、有国际性、可执行性的法律体系。

同时能够使这个网络调查法律体系能与传统的法律体系互相兼容互相借鉴,避免两者间冲突的地方,保证法律体系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网络调查的顺利进行。

(六)加强网络调研人员的继续教育
要加强网络调查人员的理论与实务知识培训,一般要掌握统计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理论,擅长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数据库及网络系统进行较好的管理,熟悉与调查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知识,要知识结构多元化。

具体包括网络抽样技术、网络调查方法、网络调查技术、网络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处理、网络心理和网络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五、结语
目前,网络调查毕竟是一种新兴调查方法,尤其在我国网络调查中尚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调查在我国真正成为调查方式的主流,还需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应用和人们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网络调查将以其不可阻挡的步伐前进。

正如搜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所说:“不管网上调查现在在中国有什么不足,但前景是确定的:它必将成为国内下一时代最主要的调查途径之一”。

互联网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快捷的信息流通渠道和方便的信息反馈渠道,而这些正是网上调查的优势所在。

为此,我们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好充分的研究和准备,使网络调查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和
完善。

参考文献:
[1]《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水廷凯.《社会调查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庞东,王革.对我国网络调查热的冷思考[J]. 统计与决策,2004(2)
[4]刘建平,罗薇.信息时代的调查方式一网络调查[J]. 统计与决策,2005(3)
[5]李锐,宋铁英.国内网络调查研究分析[J]. 情报科学,2005(6)
[6]杜婷.发展我国网络调查的对策[J]. 统计与决策,2007(13)
[7]李霞.我国网络调查问题探讨[J]. 科技信息,2009(5)
[8]赵智锋.我国网络调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论坛,2009(6)
[9]李龙江,党存红.我国网络市场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5)
[10]廖彬杉.网络调查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致富时代,20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