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日出》说课稿[合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海日出》说课稿[合集]
第一篇:《云海日出》说课稿
《云海日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云海日出》。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与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五个步骤来说一说这篇课文。
一、说教材分析
《云海日出》是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八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课文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现了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云海日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凝练,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读记有关生词,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4、感悟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通过默读,自读自悟或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叙述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这也是我今天说课的重点,这一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趣导入,图片感知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我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优势,通过生动而精美的画面,使学生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同时通过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部分图片的解说,这样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激发了学生急于了解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象的学习欲望。
(二)整体感知
精心利用教材,这是阅读教学的软肋。
教师应将全盘讲授变为相机诱导,指点门径,拨正迷津。
点拨要点在要害,这要害就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不要全盘托出,要引导学生自求得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我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带着“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黄山远海日出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去朗读课文,同时出示要求:
1、标出自然段;
2、认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4、同桌分段轮读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来写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云海和日出的不同景象,从而理清文章层次。
(三)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往往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只有发现才能读进去,品出味;只有发现才能读得深、读得透。
所以,我在这一环节中是这样进行的。
第一、小组合作探究文中描写云海日出美的语句以及自己的感悟。
第二、交流、品读、感悟景物的特点。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后明白了:作者描绘远海日出的语句实在是太美了,观察和描写很有
顺序,同时动态和静态描写相结合,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等都是文章的写作亮点。
因此突破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了一些重点句子。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指导,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
所以在学生交流感悟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感受到作者对云海日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美,积累了语言。
(四)积累好词佳句,练写片断
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
”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积累了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一个段落写一处景物。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有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五、最后,我来说一说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
教学中,我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感悟到了语言美。
读贯穿了全文的始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同时,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直观地将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为学生很好地领悟文章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真实些、朴实些、扎实些,我切实感到自己教学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还留下了些遗憾,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二篇:云海日出教学设计
《云海日出》第二课时教案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感情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如动静结合)。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朗读,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一定会被它迷人、秀美的景象所陶醉。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黄山“云海日出”的美景吧。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0课(板书:云海日出)。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
1990年12月被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主峰莲花峰海拨1864.8米。
黄山常年雨量充沛、林木茂盛、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
黄山可以说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
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后来也有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来高度赞美它。
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方瑞华的笔触,走进黄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两个问题:(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2)、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色?
(三)分析课文,真切感悟
(1)课文从大体上看,可以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云海的,而哪些自然段又是写日出的呢?
(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2 学习“云海”
(1)云海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读第3、4自然段。
(评价)(2)根据刚才我们同学所读的内容,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它们分别说出了云海的哪些特点?
a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空谷中的亮闪闪的大镜子,又如无边无涯的白茫茫的水面。
那就是云海。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b师拿镜子演示,与图片对比,说说共同特点?(平、静、大)
c这就是作者对云海日出的静态描写,突出云海的静态美(师板书静态描写:平稳光洁、漫无边际)。
d老师在这就中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词,谁发现了?(明晃晃、光闪闪、亮闪闪、白茫茫),指导朗读这一句。
(3)“山峰时隐时现,变幻无穷,云朗上下翻滚着,一会儿像万马奔腾,一会儿又似帆樯林立,光怪陆离,景象万千,把黄山点染得有几分仙气。
”
a 云海的景象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b请生回答(云由静态变得动起来了)。
c这一句出现了哪种修辞(比喻)师问:在这里作者把云海的景象比喻成棉絮、轻纱,万马奔腾、帆樯林立,这些又表现了云海的哪些特点呢?(质地轻盈、光怪陆离、景象万千)这样的美景让我们看得出了神,忽然……梦幻之中。
”(置身梦幻)
(4)刚刚欣赏完云海,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美丽、神奇等)4学习“日出”
(1)师读第5自然段。
(2)叠音词的家族可真多,在这里我们又和它们碰面了,是哪些词呢?(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3)等着等着,一会儿,朝霞出来了,呈现在人们眼前是她的新装:“橙红艳丽,缤纷灿烂,像一幅悬挂在天边的织锦。
”(4)同学们,如果此时,一轮红日冲出云雾,霞光瑞气照彻天际,那又将是一番怎样奇异的景象呢?齐读第7自然段。
这一段,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日出的变化的?
生:从颜色和形状来描写太阳的变化。
生:形状的变化:红色光点---圆弧---半圆-----大半圆——一轮玛瑙盘;颜色变化:红色---胭脂色---鲜红欲滴——金碧辉煌。
师:真是美丽壮观啊。
那么日出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生:速度快,我是从“蓦地、一瞬间、很快、一眨眼。
”看出来的。
师:颜色形状变化的快,让人眼花缭乱。
师:由此看出作者为我们描摹了日出时的瞬息万变。
(5)看到太阳后,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组云海日出图,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六、板书设计:
30云海日出
云海: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日出:光点→圆弧→半圆→大半圆→玛瑙盘
教学反思:
1、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年级是中年级,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空谷中的亮闪闪的大镜子”这一句,特地带了一面镜子让学生直观感受,但评委认为这有点多此一举,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就看到过。
2、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
教学中,我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感悟到了语言美。
读贯穿了全文的始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同时,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直观地将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为学生很好地领悟文章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合理设计几个关键提问,组织好提问语言。
关键的提问抓到位了,课文的中心就能抓住。
我这一次教学最大的失误就是提问太散,提问语言也不干脆利落,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自己都不熟悉教材,也
不知道如何正确把握。
提问不到位,也会影响到教学环节。
一个完美的课堂应该是环环相扣的。
我这次就是一个提问没提好,直接导致自己不该如何衔接下去。
没有引导好,学生不知道你到底在问什么,我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无法很自然地过渡。
第三篇:日出教案说课稿
日出
刘白羽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想感情脉络。
2、理解作者怎样将自己的情思与日出景象相融合,从而形成壮丽的意境的。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寓情于景的手法
三、教学方法:学生体会、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作者
刘白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大家。
(二)、正文
1、梳理脉络(学生讲述)
(1)第1、2节:向往——无缘
(2)第3、4节:书上——海涅,屠格涅夫(3)第5、6、7节:擦肩而过(4)第8节:如愿以偿
2、线索
在这里贯穿全篇的始终是作者渴望、钟情于日出的思想感情。
3、作者为什么这样渴望去看日出(第二节解答)?他是怎么样来表达自己的这份感情的?
分析: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不记日出,反而写日落,用古诗句对落日的描写,引出“萧瑟之感”,用日落反衬日出,在还没亲眼看到日出景象前,凭着作者的热情,对日出作了一番想像和概括。
日落
日出
萧瑟
火、热、生命、光明一起来到人间
4、由于这种向往的强烈,而又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只能先退而求其次,从书本上得到暂时的满足。
(读海涅、屠格涅夫描写日出的语句)
5、后来为了看日出还费尽周折,曾经专程去胜地科摩林海角,专程登黄山看日出,但结果均未能如愿,倒是最后在不经意中,在万仞高空看到了日出(读语句)。
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想像力,身处印度南端的科摩林海角,所想像的日出很是鲜明“那雄浑的天穹……壮观”;在黄山狮子林着重写“峰顶高峻”处看日出的优胜地势,本来可以说是满心期待的,已经调动了读者的想像热情,但两次都急转直下,满心期待已经到了最高点,但最终落空了。
6、最后“峰回路转”千呼万唤总算出来了(读刘白羽笔下的日出景象体会,作比较)赏析:这一部分作者实写日出,是全文的主体,作者先是总写“我却看到了依次最雄壮……我的眼前了”,接着具体描述,写壮美奇伟的日出之“境”,写观日出而产生的高兴喜悦之意,写象征祖国勃勃向上的赞美祝愿之情,构成了壮美的意境,作者按时间顺序采取了独特的视角——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居高临下地看日出。
根据视角的上下移动,写天空和大地的不同景象和日出过程“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微明”“你乍看上去……光芒”。
用黑夜淡出的环境来烘托日出的无比光焰。
日出过程:(板书)一线微明——扩大成红云红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矗起——如沸腾的溶液抛线——直向上冲我,迸射,冲破,飞跃——太阳出来了,云层滚滚流开,整个世界大放光明。
以上的描写反映了日出时的动感,光和太阳的和谐感以及日光和云彩的流动感和距离感,渲染了一个气象万千的生命与光明在火与热中诞生的伟大景色。
7、日出本是一个很普遍的自然现象,刘白羽为什么会以饱蘸欣喜和赞美的笔触描写这个自然现象的?
分析:刘白羽是一个经受过战争锻炼的作家,他善于摄取能振奋人心的素材,他目睹旧中国的崩溃,新中国的诞生,这犹如从“黑暗”而“黎明”再“日升”,作者将社会的进程和自然现象联系起来,萦绕着庄严的崇高的战斗情丝,赋予了深刻的这里思索,提炼了一个深邃的主题,将祖国在火与热中获得生命和光明和自然界的日出景象化为一体。
在气势磅礴的场景中融汇了作者自己的主观色彩,内情与外景相呼应,以象征的手法写出了“这晨光与黑夜相交替的时刻……时刻”“……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一刹那”“醒来时……航行”这些句子所表达的象征意义就是散文最后一句所表达的:万仞高空所见日出的瑰丽景象就是新中国欣欣向荣、勃勃向上的写照,我们新中国正处于晨光与黑夜交替完毕时刻的东升旭日,光照世界。
8、小结:作者的富有哲理的议论正是建立在这内情与外景融汇的基础之上的,使深刻的哲理赋予磅礴景色中,与作者汹涌的激情融合在一起,使作品充满了高昂激越的时代气息,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心力——挖掘主题的笔力——奇特的想像力——细致的观察,使作品具有深远的意境。
五:教学后记:
第四篇:海上日出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09级小学教育的——。
我说课的题目是《海上日出》。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课文,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共计两个课时,本次说课内容是第二课时。
《海上日出》记叙了巴金在旅法途中于船上看日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光明的追求。
这篇文章笔触清新,编排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既注意了与中年级的衔接,又结合了高年级的学习特点,加强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对语言文字训练的典范,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的范本。
说教学目标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简单的语文学习能力,但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是要持之以恒进行的根据新课标对阅读习作要求和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第三自然段日出过程中的动作以及色彩变化的词语,体会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
2、通过对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按时间的顺序观察事物的变化。
3、学生通过第二课时的学习感受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海上日出》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课文,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想想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拟人的写作手法。
而难点在于使学生理解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通过颜色变化动作变化等重点词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海上日出这节课上我将用讲授法向学生讲授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情景。
2.教材说明中明确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以理解。
”所以我采用朗读法,使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3.海上日出的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等词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专心听讲,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决定以谈话法为主要方法,同时设置讨论以及同桌互相指导朗读,几种方式交替使用。
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后四个自然段,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计划分为导入新课、重点分析、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布置作业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新课。
通过点名让学生朗读一、二自然段导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读第一自然段是为了让学生记起作者看日出的时间以及地点,而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日出前天空颜色的变化,营造出期待的心理氛围,并在学生有了这样的心理之后再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正式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第二个环节是着力分析展示晴天时日出的第三自然段。
本段三句话内容衔接紧密,次序上前后承接,措辞贴切精准,因此我打算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分析。
首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并理出本段的大意,我先指导学生找出语句中关于颜色与动态变化的重点词语,然后通过总结进入第一句话的学习。
第一句话我准备让学生齐读,目的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每个人都参与到下面的环节中。
在指出“果然”一词的承上启下作用后,我会称赞学生用心读了课文,使他们能更有信心的参与下去。
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这句话是本段的重点句子,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太阳奋力上升的不易,我打算让学生进行同桌之间相互指导阅读,活跃课堂氛围,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学生在读完之后我会慢慢引导学生答出作者运用的是拟人的写作手法,并举出儿歌中的例子让学生们发散思维。
然后请学生用春天造个拟人的句子,并进行即时提问,检测学生掌握情况以布置课下作业。
在对第三句话的学习中,我的目的是从这句话引出一个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并依此让学生联系在以前的课程中学过内容,并举出类似的成语,以此作到举一反三,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的平行迁移。
第三个环节在学习第三段的基础上,学生对作者描写的日出动态描写过程及拟人的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因此在对第四自然段中,
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进行默读,在学生默读结束之后我会提问作者的写作顺序,之后引出按时间顺序写作的好处,深化学生对于日出过程的的理解和感悟。
用唐僧的事例侧面指出,日出过程虽然短暂但也要冲破黑暗。
之后请一位同学读第五自然段,并让学生思考有时是不是一种经常的现象。
以这个问题为线索引出有云时和无云时的两种壮丽奇观。
第四个环节
通过前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在学生对海上日出的全貌了解的基础上,就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打算以第五自然段描写的情景引出第六段。
引导学生分析海上日出的伟大之处,并仔细体会这种奇观,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美的熏陶。
第五个环节
为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内外融合,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拟人写作技巧。
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
观察日落的气情景,按照时间顺序并运用一些拟人的修辞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板书
《海上日出》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日出景观,内容紧凑,衔接紧密,我设计的板书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个方面,结合颜色、动态来表现,通过“伟大奇观”这个词进行总结。
这样的板书设计用较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景色的壮丽。
第五篇:海上日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语文组十二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上日出》。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这篇课文选自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是描写大自然的各种自然景观,那么《海上日出》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我们主要是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与写作方法。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虽然对课文中的字、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