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5可直接打印

合集下载

2019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

2019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

2019 高考语文试卷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项【一】【新课标I 卷】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15 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品德,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庄严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愉悦心情。

B、第三句要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勇往直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德是选送的首要依照。

D、朝廷对考生寄托了殷切的希望,期望他们可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认可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赖其余考官来达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代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参照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更加见出考场的威严沉寂;③增强作者充满期望的愉悦之情。

【分析】14、试题剖析: B项说法错误。

E 项全诗流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诚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15、试题剖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成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论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 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荒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假定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进出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朝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以后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能否?”李揆怕被拘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朝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正确贴切,由于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特别相像。

(完整版)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3可直接打印

(完整版)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3可直接打印

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31.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2.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

今夜秦城满楼月③,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

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

③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青翠欲滴的山色。

E.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完整版)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5可直接打印

(完整版)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5可直接打印

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51.[送别怀人诗]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2.[羁旅思乡诗]临江仙·暮春赵长卿①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

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是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精品文档】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项训练·古诗鉴赏全国Ⅰ(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全国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完整版)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1可直接打印

(完整版)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1可直接打印

2019 届古诗鉴赏选择题训练11.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⑴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⑵,莺为故国声。

赖⑶多山川趣,稍解分别情。

说明:⑴树杪:树梢。

⑵殊方语:异乡语言。

⑶赖:多亏。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合适的两项是()()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明亮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井有条,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莺为故国声”借鸟雀之声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莺。

”所表达的感情相同。

E.诗人在暮春之际抵达巴峡,山川之趣宽心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畏人①·杜甫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三年斜阳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门径从榛草,没心走马蹄。

【注】①本诗创作于作者漂泊蜀中的第三年(公元762 年)。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异方”是指异地异乡,作者指出自己漂泊异地异乡也能看到美丽动人的早春之景,内心十分欢乐。

B.颔联以时空对举的方式,指出清江万里远离国都长安,而自己走开国都又已经多年,在这种阔大辽远的境地之中愈发地显出作者的孤单细小。

C.《畏人》在前两联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此后两联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

D.五言律诗《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出是作者青年时积极进步的人生态度,风格遒劲峻洁、气派雄放,而本诗的感情与风格却与之截然相反。

E.尾联的“从”能够理解为“纵”,任凭的意思;“榛草”即杂草。

3.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商酌之。

农务各自归,空闲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

②纪:经营。

对这首诗的理解,合适的两项是()()A.全诗生动地描述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况。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00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释)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00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释)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100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释)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①,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②静滩声转,白马江③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

②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③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当时是人寓居于此。

10. 简要分析颈联的艺术技巧。

11. 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0. 请简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1.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满眼愁”的内容。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在爷爷八十寿宴上,李明起身给爷爷祝酒:“‘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祝您老人家幸福快乐,健康长寿!”B.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C. 看着满池残荷擎叶,黄鑫感慨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荷花的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真令人感动。

”D. 那些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每每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让人仰慕、追思,但毕竟“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2019年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2019年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2019年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始闻秋风①【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

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

③眄,斜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 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尾联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5.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纸鸢王令①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②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注释】①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但一生壮志未酬,贫病交加而死。

②偶能终日,意指纸鸢之线易断,偶尔能在一天里始终飞于高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揣测放风筝的人放风筝以增添空中壮观景象的原因,是嫌弃飞鸟花样不够多。

B.三、四句写风筝挣脱线高飞,便有“愚儿仰面看”,诗人借此暗讽世俗之人的势利。

C.碧霄难至,风筝偶尔飞向高处便“遂为安”,好比暂居高位的小人志得意满的嘴脸。

D.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风筝的形状和色彩,以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现风筝的飞升。

15.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与庄子《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2019届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及答案

2019届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及答案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深情。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人借思妇委婉地流露出自己的忧国之思。
19.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B. “篱花犹及重阳发”写出了虽然故人不在,但是篱下的菊花仍然在重阳时节绽放,寄寓着友人高洁的情操。
C. “邻笛那堪落日听”用向秀《思旧赋》之典,写诗人徘徊在故人旧居庭院里,正当落日时分,听到邻家传来笛声,更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 “秋来芳草自为萤”句中“萤”指萤火虫,多于夏季就水草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化为虫,古人因此误认为萤是由腐草化来的,故在写到幽冷凄清的氛围时常写到“萤”这一意象,用以烘托诗人孤寂凄苦的感受。
15. 简析“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案】14. B 15. ①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友人身后家属无处可归的怜悯之情。②诗人不知友人葬于何处,无法亲自到坟前拜祭;只知友人离世之后,众多家人生活困窘、漂泊流离,犹如那水上无根的浮萍。
【解析】
【14题详解】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梦
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人教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统训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旅居安南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1. 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

2. 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中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异同。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 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1. 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

2. 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3.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周朴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 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题。

点绛唇·丙寅① 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张元幹②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③ 。

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还知否。

燕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

【注】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幹已去官多年。

②张元幹,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

③“暝鸦接翅啼榕树”,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

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5可直接打印(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5可直接打印(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 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5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1.[送别怀人诗]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2.[羁旅思乡诗]临江仙·暮春赵长卿①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

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是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

2019高考诗歌鉴赏题

2019高考诗歌鉴赏题

•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 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 【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 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 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 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 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 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 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 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 显突兀。
• 【参考答案】21.(3分)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 奠定感情基调。
• 22.(4分)
•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 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 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 【补充注释】
• ①画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 成,也有铜制的。因外加彩绘,故名。②“青冢黄昏路”, 化用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 昏”。
横风吹雨入楼斜,
•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 □□□□,《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 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 【作者简介】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05 诗歌鉴赏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05 诗歌鉴赏

专题 05 诗歌鉴赏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2019届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专题05 边塞诗(含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专题05 边塞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5 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边塞诗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54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54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 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解析:选CD C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错误,应是“小船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

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自己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

(1分)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

(2分)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

(3分)(如答“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也可酌情给分) [多学一点·丰厚储备]蝉之意象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吟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

完整word版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4可直接打印

完整word版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4可直接打印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4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①②。

,七叶珥汉貂金张藉旧业③【注】,白首不见招。

冯公岂不伟11.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张: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

金:指汉代金日,【注】峒崔①七叶:②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冯公:③插。

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七代。

珥汉貂: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珥,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指汉代冯唐,他直到年老还在做中郎署长的小官。

))(5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诗歌前两句是说松树高大却长在低处,小草低矮却长在高山上。

A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注】.诗歌通过“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引出了对人世间的不公的B ”闲官。

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5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描写。

.诗人认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没法改变,体现了诗人消极的思想。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C、张汤、冯唐的典故,照应了题目“咏史”。

D.诗歌中引用了金日逍遥自在的生活。

.诗人认为冯唐是很有才能的,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未能做高官。

E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大遂平生之愿。

.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C野人送朱樱13.甫杜描写。

.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D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①数回细写们的雅洁。

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②.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E ,早朝擎出大明宫。

门下省忆昨赐霑③。

法收到。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即霑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2019届高三诗歌鉴赏近五年高考真题集萃(刘)

2019届高三诗歌鉴赏近五年高考真题集萃(刘)

2021/5/27
6
2018高考课标全国卷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 观达点的一:,同你意。是①否这同两句意诗这是种精卫解坚读韧不?拔请、结前赴合后诗继奋句斗说精明神的你自的我抒理发; 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由能完。成(移6山分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
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2诗021/的5/2最7 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1本2 。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 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A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51.[送别怀人诗]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2.[羁旅思乡诗]临江仙·暮春赵长卿①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

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

别来此处最萦牵。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注】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过尽征鸿”一句表达了词人思念故园的情感,词人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漂泊异乡的旅客,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期盼和失望之情。

B.“一春”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达了词人惆怅自怜的感情。

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竟然没有理解他的人。

C.“怀家”两句是一实一虚,“夜”字境界阔大,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构成一个艺术整体。

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表现得迷离动人。

D.上阕说“故园消息茫然”,是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下阕则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

江水殷勤有情,正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

E.“别来”一句,写词人乘春浪即将告别临安,却又舍不得离开的矛盾心态。

全词情感起伏有致,语言自然流畅,明快简洁,富有韵味。

3.[山水田园诗][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小令中的渔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与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

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夫形象。

E.“点秋江白鹭沙鸥”用“秋”修饰“江”,既点明了季节是秋季,也写出了江面上点点鸥鹭飞翔的凄凉肃杀的景色。

4.[边塞征战诗]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五)岑参1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其六)岑参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从“蕃军遥见汉家营”,可以看出战前呈两军对垒的形势。

从“暮雨旌旗湿未干”,则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

B.“满谷连山遍哭声”是夜袭时的实况,但诗人没有完全按实况的顺序安排,而是将这遍地哭声安排描写在两军对垒句前,这就产生了一种先夺其志(斗志)的效果。

C.“万箭千刀一夜杀”展现夜袭的激烈战斗场面,字里行间充满刀光剑影;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

D.结合第二首诗来看,“平明流血浸空城”表现战血和泪水相掺和,红成一片。

在前句杀声哭声震天的描写后,出现这个红色恐怖画面,又产生了死一般沉寂的效果。

E.两首诗都突出了战争的情形,“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5.[咏史怀古诗]再过金陵①[唐]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金陵和石头城都指南京,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六朝古都。

吴、西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都定都南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

B.《再过金陵》是包佶重过六朝古都金陵时写下的吊古之作。

作者“再过金陵”时生发了“江山不管兴亡事”的惆怅,大概是因为那时国家的局势已不容乐观了。

C.台城曾经是六朝统治者追欢逐乐的场所,后来成了诗人凭吊、寄寓伤今之情的触发点。

这一类的触发点还有隋宫、乌衣巷、大运河等。

D.这两首诗都是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都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诗人对某历史人或物的看法,这两首诗也不例外。

E.包诗《再过金陵》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的情感;刘诗《石头城》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6.[咏物言志诗]摊破浣溪沙·咏桂花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②大:一作“太”。

(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如抖开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那黄金揉破后化成的万点黄花,那碧玉剪出重重叠叠的千层翠叶,生动形象地写出桂花的娇小无比以及金玉之质。

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之桂子,还是高风亮节的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

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情”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

D.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进一步写出桂花的高雅,重在随感,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E.这是一首咏花词,咏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态、花性以挥发开去,抒引出词人胸中的万千感慨。

27.[即事(景)抒怀诗]虞美人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阕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落”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阕主写景,下阕主言情,用语朴素自然,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E.本词表达了词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8.[即事(景)抒怀诗]好事近·悼春李清照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①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②。

【注】①缸(gāng):灯。

②(jué):即鹈。

所指何物,说法不一,一指杜鹃,一指伯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住即断定“帘外”定然是落花遍地,红白堆积,表现了词人的敏感。

B.李清照对“落花”给予极大关注,在其潜意识中,多少带有以之自况的成分。

首二句虽为状物,但乐观之情已隐然可感。

C.“长记海棠开后”二句,词人的回忆闸门被打开,但对往事的具体内容却避而不谈,只是说此时海棠花落之时,亦是自己伤春时节。

D.词人在诸多花卉中,对海棠情有独钟,这或许是因为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称,以及如霞似雪般的秾丽娇娆,尤其是其高贵优雅之美,与词人个性颇为近似。

E.“魂梦不堪幽怨”句,写词人白日借酒浇愁,夜晚则惜花伤时。

梦中的情景已使梦魂幽怨哀愁,醒后“啼”声更增添了悲怆的情感。

1.解析D项,“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错,这里表达的应该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感到孤独寂寞。

E项,激励“自己还要发奋努力”理解错误,“犹恐”二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世事茫茫难卜的感叹。

答案DE2.解析C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

E项,“明快简洁”错误,应是“含蓄隽永”。

答案CE3.解析C项,“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准确理解应是:渔夫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

E项,“凄凉肃杀的景色”错,结合小令意境理解,应该是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美妙的情景。

答案CE4.解析B项,“在两军对垒句前”错误,应是“在两军厮杀句前”。

D项,“和泪水相掺和”错误,应是“和雨水相掺和”。

答案BD5.解析A项,“西晋”错,应为“东晋”;D项,刘诗《石头城》没有运用议论。

答案AD6.解析C项,“三字暗含了作者对桂花的抱怨和不满情绪”不恰当,没能从全词来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牵强附会。

通读全词可知,“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却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D项,“拟人手法”有误,词的下阕主要以梅花的“俗”和丁香的“粗”来反衬桂花的高雅。

答案CD7.解析C项,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

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词人心境。

D项,“朴素自然”不正确,应为“清婉雅丽”。

答案CD8.解析B项,“乐观之情”错误,应是“伤感”。

E项,应为“白日惜花伤时,夜晚则借酒浇愁”。

答案BE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