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

合集下载

人生感悟之中国高铁发展的名片

人生感悟之中国高铁发展的名片

中国高铁发展的名片最近,由《人民铁道》报江西记者站站长、作家陈南辉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名片—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一经出版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还被列为“2017年北京图书订货会”的重点推荐图书。

近年来,有关高铁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已出现过一些,这些作品内容或侧重于高速动力组的发展,或侧重于高铁线路发展的描述,或侧重于中国高铁发展的幕后故事。

陈南辉的《国家名片》将中国高铁发展历史的纵深与时代的前沿融为一体,全面展示了中国高铁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它既可以作为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的史料来阅读,又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

身为一名长期在铁路运输生产一线的资深铁路新闻工作者,陈南辉对创作时机和题材的选择有着特殊的敏感。

他在对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的历史回顾中,书写了一个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化的高速时代,让读者在走近高铁后更加深刻地理解高铁的发展,认识了另一个层面上的“中国速度”。

陈南辉作为《人民铁道》报江西记者站站长,对中国铁路尤其是中国高铁有着独特的情怀,正是这份情怀使他积极主动地走入中国高铁,历时两年半时间,进行深入采写,采访的足迹更是遍布高铁的设计施工、车辆研发制造等单位。

通过大量的实地采访和现场体验,他掌握了丰富的材料,并且深入挖掘了隐藏在高铁背后的动人故事。

通过这部作品,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具有较强的驾驭重大题材的能力和文学的自觉性。

这部纪实性文学作品共分为七章,全书以中国高速铁路网“四纵”之中第一纵的京沪高速铁路为主线—作为工程量最大以及全世界一次性建成的最大规模的高铁线路,京沪高铁的非凡性可想而知。

所以,陈南辉先生在多方意见的指导下,敏锐地选择了京沪高速铁路作为叙事主线。

全书在最后三章里,将叙述角度重点放在高铁技术创新,以及高铁给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老百姓出行,甚至给世界高铁发展格局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上。

在叙事方式上,作者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对高铁技术进行客观陈述和列举事例,而是跳出这类题材作品的狭隘趋向,把笔触放在科技创新与高铁建设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和价值方面,从而避开了工业题材中容易走向技术罗列的通病,融入了自己的认识与判断,冲淡了工业题材作品易有的枯燥和乏味。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引领着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潮流。

这一典型的国家成就,内蕴着特殊的交通科技史价值,也孕育着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

此前,新中国成立后的近60年间,中国铁路长期在低速中徘徊。

铁路发展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2004年起,长足发展。

到2017年3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也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中国高铁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积累、引进和自主创新,从国内走向国外,都堪称世界奇迹。

高铁史的光辉,烛照着交通科技的未来。

以技术路线、技术系统和技术来源的选择以及在这些选择下设计生产的相应产品为标记,将迄今为止的中国高速列车创新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经了技术储备期(2004年之前),技术引进期(2004年~2008年)和自主创新期(2009年至今)。

三个时段,对应着中国高铁坚持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全面自主创新三阶段。

1.技术积累期(2004年以前)中国高铁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固然得益于2004年实施的技术引进,但更离不开此前的技术积累。

路风对中国高铁列车技术来源的分析证明,中国高铁技术存在着引进之外的来源,即中国高铁装备工业能够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基础,及其此前已经掌握的核心技术。

如果不具备创新能力,引进技术只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中国高铁跳出这个怪圈,在夯实技术理论基础、积累试验运营经验和探索国产高铁研制等三个方面开展了扎实的奠基工作。

1.1技术研究基础中国对高速铁路的研究,实际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铁路主管部门在1990年的《铁路“八五”科技发展设想——先行计划》中提出,要重点组织“高速铁路成套技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论证,并于1991年经国家批准列入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国高铁启动了科研攻关;1990年,铁路主管部门正式立项,下达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模式和规划的研究”科研课题,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具体负责实施。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这是中国人创造的“等式”:5年=40年;3小时=11小时;1种=4种……5年,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3小时,跑完武广间曾需要11个小时的路途;集世界最先进的4种技术,中国人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高铁品牌。

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运营,到京沪高铁即将开通,中国迅疾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

惊诧于中国速度,各国舆论疑惑:中国高铁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世人关注的领跑者。

感慨于中国高铁,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国情咨文中急切地表示:“我们没有理由让欧洲和中国拥有最快的铁路。

”瞩目于中国模式,一些国家在探究中国创新之谜,以中国高铁为目标展开新一轮追赶。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中国高铁的速度,升腾于中国人对“速度”情有独钟、矢志不渝的梦想;中国高铁的道路,记录了中国人奋力创新、勇超世界一流的心路历程;中国高铁的模式,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凝聚的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强大力量;中国高铁的精神,演绎着铁路人报效祖国、忠诚无悔的信念追求。

怀揣与风竞速的梦想,中国以豪迈气魄发展高速铁路,涌动着赶超世界一流的雄心壮志。

2008年6月24日,北京南站。

“呜……”随着一声汽笛长鸣,8时54分,一列“和谐号”动车组瞬间提速,风一样驶离北京,奔向天津。

车头明亮的驾驶室内,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总规划师郑健、安全总监耿志修、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副总工程师安国栋……这些中国高铁的领军人物和他们的部长一起,凝神屏息,眼睛一刻不眨地盯着操作电脑显示屏幕。

他们的心跳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加速。

219、278、300……数字不断跳动,车速急速提升。

15分钟后,屏幕上跳出394.3的数字。

与风竞速,陆地飞行。

犹如一道白色闪电,奔驰在莽莽原野上的“和谐号”动车组,划出一道梦幻般的轨迹。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在我们自主设计建造的线路和国产动车组上,中国轨道交通时速最高纪录诞生了!多少铁路人期待已久的梦想化作触手可及的现实。

中国高速铁路的成就

中国高速铁路的成就

中国高速铁路的成就中国高速铁路的成就中国高速铁路是中国快速交通发展的象征之一,它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项成果。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高速铁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些现代化城市到偏远地区都可以乘坐高速列车,这对于人们的出行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意义。

最近,中国高速铁路也成为了全球高速铁路的领导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国高速铁路的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高速铁路的成就自2008年第一条高速铁路线路启用以来,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就一直保持着惊人的速度。

这些线路不仅连接了首都北京和各大城市,也将城市和偏远山区、内陆地区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目前的高速铁路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最多的城市,并且不断扩展。

截止到2021年,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达到了38,000公里,成为了全球最长的高速铁路网络。

中国高速铁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目前的最高时速达到了350公里。

与此同时,高速铁路旅客量也逐年增长,以2019年为例,高速铁路的旅客量已经突破了30亿人次,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些数字都说明了中国高速铁路的成就。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非常明显。

连接城市和县域经济区的高速铁路,为沿线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高速铁路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高速铁路缩短了西部和东部的距离,各地区能够更多地互相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转移。

高速铁路还促进了人口流动,使劳动力更容易到达经济发达地区。

总之,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中国的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发展的机会在未来,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有很大的机会。

中国高速铁路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增加战略位置的优势。

在高速铁路国际化方面,中国已经建立了连接东南亚及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通道,并开始考虑到跟更远的非洲和欧洲的联系,这在未来可以做到更加完善。

超越梦想

超越梦想

超越梦想——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奋战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纪实本报记者许霞特约通讯员范钢军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烟波浩渺的淮河悠悠东流,流淌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

作为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淮河途纳百川,以丰富的支流水系,像一把扇子,铺满了大地。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高铁横贯。

如今,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速铁路,正为这条文明之河流经的皖中大地带来另一条大动脉。

在淮河北岸,一只拥有着铁道兵光荣传统的铁路建设大军——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承担起了京沪高铁土建四标段淮河特大桥50.48公里桥梁施工任务和标段内157.52公里铺轨任务,工程总投资约37亿元。

这支铁路建设劲旅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厚重的使命感和永无止境的创新与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建设着这条举世瞩目的世纪性工程,擎起了属于中国人的高铁之梦。

责任意识:加快工程进度“中铁十五局集团京沪高铁项目部的主要工程量包括桩基13029根,承台1562个,墩身1562个,制、架梁1688榀,无砟轨道铺设50.48公里,长轨无缝线路铺设157.52公里。

其中,磨盘张梁场是全线第一大制梁场,也是亚洲最大的梁场,承担着1091片900吨箱梁预制任务。

另外,管段为全线先行开通的先导试验段,担负着为全线按期、高速开通提供各种技术参数的重任,工期十分紧张。

”中铁十五局集团副总经理兼京沪高铁项目经理习仲伟介绍说,“这也是中铁十五局集团当时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

面对京沪高铁技术之新、标准之高、工期之紧,中铁十五局集团倍感使命艰巨,责任重大。

”作为兵改工中的一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铁道兵重要力量,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铁十五局集团一直以其工程品质优良的形象而被镌刻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

在军队时期,这支队伍南征北战,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谱写了灿烂的历史篇章。

兵改工后,他们又先后参加了20多条国铁干线和200多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在面对“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这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铁路时,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意识自然倍增。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中国高铁发展简史1.高铁的出现及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自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运营以来,经过40余年发展,世界高速铁路形成了以日本新干线N700系与E5系、法国TGV和德国ICE为代表的列车技术系统。

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的发展历程。

2.我国高铁的发展开端我国建设高速铁路方案于1990年进入决策层视野,到90年代末付诸实施。

1990年,在邓小平乘坐新干线22年后,铁道部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

1997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4年,2007年,中国铁路完成了六次大提速。

1999年8月16日,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秦皇岛-沈阳)开工建设。

20 03年10月12日,秦沈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设计时速200公里,并预留250公里的提速空间,山海关至绥中北区间可进行时速300公里试验。

该线是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在这条铁路上,众多国内学者多年研究的高速铁路技术第一次获得了应用。

3.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布后,中国开始进入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时期。

也有很多人称其为“高铁大跃进”。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不仅如此, 我国还自行设计制造了“中华之星”高速列车, 而其以每小时2 5 0 公里的试验速度更是迈出了中国高铁建设的重要一步, 奏响了我国高铁建设和运营的凯歌, 揭开了我国高铁发展的序幕。

2008年6月24日,北京南站。

一列“和谐号”动车组瞬间提速,风一样驶离北京,奔向天津。

15分钟后,屏幕上跳出394.3的数字。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在我们自主设计建造的线路和国产动车组上,中国轨道交通时速最高纪录诞生了!我国的高铁建设进入飞速发展时期4.现状我国高速铁路网分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公里的北京经沈阳、大连到哈尔滨的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全长约1 600公里的杭州经宁波、福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2010年12月03日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CRH380高速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试验运行最高时速达486.1公里.这是中国铁路创造的世界纪录,更是世界铁路发展史上值得书写的重要章节,因为,高速铁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有力支撑.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了运营持续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如今,中国铁路每天开行"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列车1000多列,发送旅客近百万人。

而且高速铁路开通后,既有铁路通道的货运能力得到了巨大释放,为实现货运增量、丰富货运产品体系、提升货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在建设和发展高速铁路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营业里程上不断快速扩展,而且锤炼了"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精神,形成了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速铁路文化体系。

作为带动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铁路不仅大大加快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助推器。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起点在中国,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发展相对滞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十分突出,铁路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范围看,速度作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交通工具的兴衰。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简史1990年至1991年期间,中国开始高铁技术攻关和试验实践规划 [10],提出分期分段兴建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流的建设理念 [11],以广深铁路为准高速化改造试点线路,并优先选择在京沪线京津段和沪宁段设计高速铁路 [12]。

中国专家还提出“高中混跑”“货中有客”观点,建设可供临时快运货物列车行驶的高速铁路,既有线仍保留客运 [11]。

1991年,《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发布,设计“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独立研发中国高速铁路关键技术 [10]。

12月28日,广深铁路启动准高速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工程 [13]。

同一时期,原中国铁道部组织专家完成《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 [14]。

1994年,中国科学界、工程学术界对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兴建高速新线”“改造提速旧线”两种方案产生分歧,致使该项目被搁置 [14]。

12月22日,广深铁路完成准高速化改造,列车最高运营速度达160千米/小时。

这一时期,中国春运问题日趋突出,加速中国国内发展高速铁路的需求 [13]。

1996年,中国与韩国共同研制高速列车,并在广深铁路上进行试验 [15]。

1998年8月28日,广深铁路营运列车最高行驶速度20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第一条达到高速指标的铁路 [16]。

12月,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出现“传统轮轨技术”“磁悬浮轨道技术”两种互斥争议方案,导致该项目长期搁置,同时也一度左右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方向 [17]。

1999年4月23日,广深铁路200千米/小时电气化新技术通过原中国铁道部鉴定 [18]。

8月16日,秦沈客运专线开工建设,作为中国第一条轮轨高速动车组的试验线路 [19]。

2001年3月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开工建设,作为中国高速铁路磁悬浮技术线路的试验性工程 [20]。

2002年12月3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建成,设计速度430千米/小时,为中国首条高速轨道系统 [21]。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高速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1999年8月16日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开工,2003年10月12日秦沈客专正式建成通车。

截至2019年12月总里程突破3.5万千米,其中运营时速可达300千米的线路总里程超1万千米,占世界2/3以上,有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的31个省级行政区开通高铁。

另外,目前京沪高速铁路及京津城际铁路达到350km/h的全球最快运营速度;中国大陆的高铁路线仍持续兴建中,预计在2025年将建成约38,000千米的高速铁路网。

中国大陆人口众多和流动频繁,对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高速铁路需求巨大。

而中国大陆各地气候和地形不一,也为高铁建设带来挑战。

因此,中国大陆将特有的线路建设、运营调度系统、通信和网络系统、机械、材料进行相互配合,建成了针对不同气候、不同地形的高铁,例如经过零下40度高寒地带的哈大高铁、全球第一条环岛高铁和最南端的高铁——穿越热带地区和台风频发环境的海南环岛高铁、经过大风区和戈壁沙漠的兰新高铁和隧道长度超过总长度一半的贵广高铁。

中国大陆高铁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沿路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使得中国大陆进一步迈向“高铁社会”,使相邻省份成为一日生活圈。

目前无运营时速200千米以上的铁路运营的区域仅剩暂无高铁计划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西藏自治区。

而目前利用建设经验所新研制的技术并能开始进军海外,参与输出高铁的承建竞争,例如土耳其高速列车、印尼高铁、美国西部快线等,但也有部分项目被搁置。

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铁路上的高速列车;至此,高速铁路正式进入中国大众视野。

20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面临运输能力不足困境,列车行驶速度低于120千米/小时,客货混跑矛盾增加。

经原中国铁道部研究院相关专家分析:受限于当时经济科技以及市场环境,中国发展高速铁路需分阶段进行,先完成常速范围内的列车提速和扩编组,直至21世纪初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有可能新建高速客运专线铁路。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崛起的发展历程由于高铁装备在技术等方面的外溢效应,带动了城市轨道交通、普铁等行业发展,使我国企业不仅在国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占据绝对份额,更在国际市场有所斩获,提升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目前,我国成为全球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2015年底,我国高铁装备产值达4000亿元左右,高铁总里程达到1.9万公里左右,是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总和的近2倍。

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实现了高铁列车自主设计、制造、调试的完整链条,在线路工程、列控系统、牵引供电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也已达到世界领先。

在品牌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享誉全球,其中CRH380A型动车组保持着486.1公里/小时的世界高铁运行试验速度纪录,其脱轨系数、轮轴横向力和轮重减载率等高速列车的三项最重要安全指标,全部优于国际标准,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高铁列车之一。

在人才方面,培养了一批高精尖人才和团队,成为未来二三十年引领我国乃至世界高铁装备发展的核心智力资源。

在产业链方面,形成了涉及机械、冶金、电子、化工等多个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条,如一辆高铁动车组上的4万个零件通过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600多家企业供应。

在市场方面,世界轨道交通领域巨头——中国中车已经将国内市场完全占领并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

在标准方面,2014年我国颁布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城际铁路设计规范》等55项铁路技术标准,主持了10项国际铁路联盟、9项国际电工委员会铁路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已成为国际高铁行业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

此外,由于高铁装备在技术等方面的外溢效应,带动了城市轨道交通、普铁等行业发展,使我国企业不仅在国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占据绝对份额,更在国际市场有所斩获,提升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2003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要不要建设高速铁路、如何建设高速铁路、以什么样的标准建设高速铁路等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并于1990年底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开启了建设京沪高铁的预研。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摘自《中国历史网》中国高铁发展历史介绍编辑:梓岚中国高铁的发展历史分为:预备阶段,过度阶段,快速铁路阶段中国高铁预备阶段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

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开端。

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预备型高速铁路机车。

中国高铁过渡阶段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

在2003年刘志军上台之后,为了提升中国铁路在世界的竞争力以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大刀阔斧的开展了“铁路跨越式发展”,并要求新建高速铁路的设计时速为350公里(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日内瓦签署的国际铁路干线协议规定:新建客货运列车混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250公里,新建客运列车专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350公里以上),刘志军的功劳将载入中国铁路史册。

秦沈客运专线尽管没有被列入“高铁”之列,它依然和中国的其他提速线路有着很大的工程设计优势,包括改造后的京广线京武段、沪昆线沪长段、京哈铁路等线路,这要得益于它的线下工程的高标准设计和过硬的工程质量,自2007年CRH动车组被引进中国第六次大提速后,秦沈客运专线可以允许动车组全路以时速250公里甚至270公里的速度持续高速运行,相比于此,其余的提速既有线虽然也可以达到时速200公里/时,但是由于早期基础设计标准较低,提速改造工程施工难度过大,使得运营速度能真正实现高于200公里/时的线路长度比例严重受限,从而对列车的行车表定速度也会有影响。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西南交通大学唐曼孙红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引领着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潮流。

这一典型的国家成就,内蕴着特殊的交通科技史价值,也孕育着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

此前,新中国成立后的近60年间,中国铁路长期在低速中徘徊。

铁路发展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2004年起,长足发展。

到2017年3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也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中国高铁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积累、引进和自主创新,从国内走向国外,都堪称世界奇迹。

高铁史的光辉,烛照着交通科技的未来。

以技术路线、技术系统和技术来源的选择以及在这些选择下设计生产的相应产品为标记,将迄今为止的中国高速列车创新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经了技术储备期(2004年之前),技术引进期(2004年~2008年)和自主创新期(2009年至今)。

三个时段,对应着中国高铁坚持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全面自主创新三阶段。

1.技术积累期(2004年以前)中国高铁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固然得益于2004年实施的技术引进,但更离不开此前的技术积累。

路风对中国高铁列车技术来源的分析证明,中国高铁技术存在着引进之外的来源,即中国高铁装备工业能够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基础,及其此前已经掌握的核心技术。

如果不具备创新能力,引进技术只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中国高铁跳出这个怪圈,在夯实技术理论基础、积累试验运营经验和探索国产高铁研制等三个方面开展了扎实的奠基工作。

1.1技术研究基础中国对高速铁路的研究,实际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铁路主管部门在1990年的《铁路“八五”科技发展设想——先行计划》中提出,要重点组织“高速铁路成套技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论证,并于1991年经国家批准列入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国高铁启动了科研攻关;1990年,铁路主管部门正式立项,下达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模式和规划的研究”科研课题,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具体负责实施。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网络不断完善,高速铁路已经成为中国交通运输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截至2021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超过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政策支持中国高速铁路的起步,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2004年,中国政府开始实行“铁路随购即建”政策,即根据市场需求在短时间内建设高速铁路线路。

政府还实行了“债务换股”、“铁路债券”等融资方式,为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一定资金来源。

此外,政府还推动了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规划,以及高速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

这为高速铁路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技术创新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创新,也是其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高速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已经达到了350公里每小时以上,它的提高得益于多项技术创新。

例如,中国高速列车采用了轻量化的车辆结构和高效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通过减少风阻和重量,提升了列车速度。

此外,中国高速列车还采用了“复合轮毂”技术,通过车轮和制动片的复合设计,有效降低了制动噪音和磨损,延长了车轮使用寿命。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同时也保证了高速铁路的运营成本。

三、区域发展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也顺应了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趋势。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优先考虑了大城市和经济发展区域之间的联系。

例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都是高速铁路的重要节点。

此外,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也优先考虑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交通需求。

通过高速铁路的联通,西部地区的人员流动和产业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也促进了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

四、产业链思维中国高速铁路建设,采取了产业链思维,把建设高速铁路视为整个产业链的衔接。

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各环节之间密切协作,优化了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更好地控制了高速铁路的质量和运营成本。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简介500字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简介500字

我国高铁发展历程简介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铁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下我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1988-2008)1. 1988年:我国率先在京沪线上运行了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标志着我国高铁的起步阶段。

2. 1997年:我国开始自主研发高速动车组列车,并于2004年研制成功时速达到200公里的“和谐号”列车。

3. 2007年:我国宣布启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建设规划,标志着我国高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8)1. 2008年:我国上海世博会上展出了时速达到350公里的“和谐号”CRH380A列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 2009年:我国率先投入运营了时速达到350公里的“复兴号”CRH380BL列车,成为全球运营时速最快的高铁。

3. 2011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铁网基本建成,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8000公里。

4. 2014年:我国开通了世界上首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商业运营高铁线路——京沪高铁。

5. 2018年:我国高铁里程突破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两千分之一,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三、未来展望(2019-)1. 我国“四纵四横”高铁网将进一步完善,高铁运营里程将持续增加。

2. 我国高铁技术将不断创新,推出更加节能环保、舒适便捷的新型高铁列车。

3. 我国高铁将继续走出国门,参与全球高铁建设和运营,为世界交通运输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总结:我国高铁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现在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我国高铁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交通运输效率,也为世界高铁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铁必将成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继续为世界的高铁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中国高速铁路(China High-speed Railway),简称中国高铁,是指中国境内建成使用的高速铁路,为当代中国重要的一类交通基础设施。

根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中国高速铁路是设计速度每小时250千米(含预留)以上、列车初期运营速度每小时200千米以上的客运专线铁路。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中国高速铁路网由所有设计速度每小时250千米以上新线和部分经改造后设计速度达标每小时200千米以上的既有线铁路共同组成。

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居世界第一。

建设背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以1964年日本新干线铁路建成使用为标志,全球开始发展商业运营高速铁路。

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铁路上的高速列车,高速铁路因此正式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

20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面临运输能力不足困境,列车行驶速度低于120千米/小时,客货混跑矛盾增加。

经原中国铁道部研究院相关专家分析:受限于当时经济科技以及市场环境,中国发展高速铁路需分阶段进行,先完成常速范围内的列车提速和扩编组,直至21世纪初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有可能新建高速客运专线铁路。

同一时期,广九铁路广深段启动电气化改造工程,计划引进摆式动车组列车,提速至16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发展准高速铁路的择优试验线路。

截至1990年,世界高速铁路行车速度目标从原160千米/小时提高到200千米/小时以上,部分国家高速铁路上列车试验速度已超过400千米/小时。

同一时期,中国人口总数量已达11亿人,仅有5300多千米铁路承担全国70%以上货物周转量和50%以上旅客周转量。

其中,中东部地区铁路6条干线铁路承担全国铁路80%客运量,日均使用能力缺口50多万人次、缺少旅客列车220余对,部分列车超员100%以上。

全国客运列车平均旅行速度40千米/小时以内,客货运输能力互相制约矛盾严重。

旧文新读:穿越梦幻的时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之一

旧文新读:穿越梦幻的时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之一

穿越梦幻的时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新华社北京2010年2月28日电(记者赵承、张旭东、齐中熙、林红梅)这是中国人创造的“等式”:5年=40年;3小时=11小时;1种=4种;…………5年,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3小时,跑完武广间曾需要11个小时的路途;集世界最先进的4种技术,中国人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高铁品牌。

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运营,到京沪高铁即将开通,中国迅疾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惊诧于中国速度,各国舆论疑惑:中国高铁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世人关注的领跑者。

感慨于中国高铁,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国情咨文中急切地表示:“我们没有理由让欧洲和中国拥有最快的铁路。

”瞩目于中国模式,一些国家在探究中国创新之谜,以中国高铁为目标展开新一轮追赶。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中国高铁的速度,升腾于中国人对“速度”情有独钟、矢志不渝的梦想;中国高铁的道路,记录了中国人奋力创新、勇超世界一流的心路历程;中国高铁的模式,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凝聚的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强大力量;中国高铁的精神,演绎着铁路人报效祖国、忠诚无悔的信念追求。

追梦——中国梦想,中国速度,穿越时空,日夜兼程,书写奔向民族复兴的光辉篇章。

寻梦——怀揣与风竞速的梦想,中国以豪迈气魄发展高速铁路,涌动着赶超世界一流的雄心壮志2008年8月1日,北京至天津的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是由北京开往天津的首趟城际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出。

5年,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3小时,跑完武广间曾需要11个小时的路途;集世界最先进的4种技术,中国人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高铁品牌。

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运营,到京沪高铁即将开通,中国迅疾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新华社记者公磊摄2008年6月24日,北京南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越梦幻的时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题:穿越梦幻的时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纪实新华社记者赵承、张旭东、齐中熙、林红梅这是中国人创造的“等式”:5年=40年;3小时=11小时;1种=4种;…………5年,走完国际上40年高速铁路发展历程;3小时,跑完武广间曾需要11个小时的路途;集世界最先进的4种技术,中国人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高铁品牌。

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运营,到京沪高铁即将开通,中国迅疾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惊诧于中国速度,各国舆论疑惑:中国高铁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世人关注的领跑者。

感慨于中国高铁,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国情咨文中急切地表示:“我们没有理由让欧洲和中国拥有最快的铁路。

”瞩目于中国模式,一些国家在探究中国创新之谜,以中国高铁为目标展开新一轮追赶。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中国高铁的速度,升腾于中国人对“速度”情有独钟、矢志不渝的梦想;中国高铁的道路,记录了中国人奋力创新、勇超世界一流的心路历程;中国高铁的模式,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凝聚的团结协作、联合攻关的强大力量;中国高铁的精神,演绎着铁路人报效祖国、忠诚无悔的信念追求。

追梦——中国梦想,中国速度,穿越时空,日夜兼程,书写奔向民族复兴的光辉篇章。

寻梦——怀揣与风竞速的梦想,中国以豪迈气魄发展高速铁路,涌动着赶超世界一流的雄心壮志2008年6月24日,北京南站。

“呜……”随着一声汽笛长鸣,8时54分,一列“和谐号”动车组瞬间提速,风一样驶离北京,奔向天津。

车头明亮的驾驶室内,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总规划师郑健、安全总监耿志修、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副总工程师安国栋……这些中国高铁的领军人物和他们的部长一起,凝神屏息,眼睛一刻不眨地盯着操作电脑显示屏幕。

他们的心跳随着车速的提高而加速。

219、278、300……数字不断跳动,车速急速提升。

15分钟后,屏幕上跳出394.3的数字。

与风竞速,陆地飞行。

犹如一道白色闪电,奔驰在莽莽原野上的“和谐号”动车组,划出一道梦幻般的轨迹。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在我们自主设计建造的线路和国产动车组上,中国轨道交通时速最高纪录诞生了!多少铁路人期待已久的梦想化作触手可及的现实。

此时,这些平日里不苟言笑的铁路硬汉们欢呼雀跃,热泪盈眶……沿着历史轨道,回溯艰辛历程,一段逐梦之旅令人难以忘怀。

何时能在中国大地上跑出风一样的速度,这在当时中国铁路人心中,是一个美好而遥远的梦幻。

何华武,四川资阳人。

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线就从他家乡门前穿过。

听着成渝铁路汽笛声长大的他,和很多高铁人一样,心中很早就埋藏着高速铁路的峥嵘之梦。

1979年,何华武考入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图书馆里,一份介绍日本新干线的资料让他震撼:时速210公里。

他第一次得知世界上还有如此之快的车速。

中国将来能做到吗?“那个梦啊,只敢想,不敢说呀!当时中国铁路时速只有几十公里。

”回忆起学生时代,他感慨万千。

也就在那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吹拂。

之后20年,公路、水运、民航快速崛起,而在综合交通运输中占骨干地位的中国铁路,却一直低位徘徊。

列车平均时速仅为62公里,人均铁路只有5.5厘米。

5.5厘米,那还不足一根香烟长呀!一边是铁路运速慢,常亏损,一边是百姓买票难,运货难。

中国铁路究竟如何发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中国铁路人开始反思,开始奋起,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

1991年的一天,一列高速列车从法国巴黎站开出,目的地里昂。

一路风驰电掣,时速200公里。

疾行列车中,几位学者模样的东方人在兴奋地谈论。

他们是来自中国铁道部的工程师,此行目的是考察法国东南线改造情况,何华武就在其中。

12年前在资料上了解到的“新干线”速度,这一次,他亲身感受到了。

同时感受到的还有外国同行傲慢的目光,这让他们受到深深刺激:“凭什么中国铁路就干不上去,我们要争一口气,用劲追呀!”那个时期,德国、法国、日本等国高速铁路已日臻成熟,中国也开始了对高速铁路的艰辛探索,但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高铁为何物。

建设中国高铁之路充满着疑惑、不解和争论。

1990年,当京沪高速铁路构想浮出水面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围绕“中国要不要建设高速铁路”和“用什么技术修建高速铁路”,唇枪舌剑,持续10年。

10年中,不管经济技术底子如何薄弱,高铁建设争论多么激烈,铁路人始终以特有的顽强和执著,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梦想。

1994年,沈大铁路提速列车的一声汽笛,为铁路六次大提速,鸣响了进军的号角。

这是追求梦想的冲击,这是迎着希望的奔跑,一次次地加速,一次次地跨越,中国人在奋力拉近与高铁的距离。

2007年4月17日,杭州火车站,8060次列车工作人员在发车前将车牌拆下。

这天,8060次杭州至嘉兴硬座普客列车迎来最后一班旅程。

次日凌晨,全国铁路将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与前几次不同,这次大提速使中国铁路既有线路速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

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六次大提速,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期盼:铁路还有没有新的提速?铁路提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高速铁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铁路发展。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战略决策。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希望铁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清使命,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开拓进取,为加快我国铁路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考察的路途中,在行进的列车上,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抽出时间,听取铁道部的工作汇报。

他还主持会议专题研究高速铁路建设和铁路发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发展高铁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多次对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指出铁路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必须加快路网建设,着力提高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铁路运输能力、质量和效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国外经验,高速列车的研制一般需要花费20年左右的时间。

在我国铁路现有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如果完全依靠自主研发,要系统掌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至少需要10至15年,系统掌握时速300公里动车组技术还要更长的时间。

中国铁路发展等不起!经济社会发展等不起!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积极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道路,用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实现中国高铁之梦,最终成为中国铁路人的睿智选择。

铁道部党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经过十余年的酝酿,根据几次提速所积累的经验,以破解运量和运力这个最主要矛盾为突破口,在2003年郑重地提出了跨越式发展的构想。

让路网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快速延伸,让列车在万里铁道线上加速奔跑!梦境太美了,决不能让它破灭!梦的情结太深了,决不能将它丢弃!一次次大讨论,撞击着心灵,开启着视野,也更坚定着铁路人的信念。

2004年初的北京街头,樱花含苞,玉兰绽放。

中国高速铁路规划,就在那一个早来的春天应运而生了。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3个月后,国务院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问题,明确提出“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方针,确定了引进少量原装、国内散件组装和国内生产的项目运作模式。

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幸福,就必须尽快建成一个发达完善的铁路网。

这是几代中国铁路人孜孜以求的夙愿,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当代铁路人的神圣使命。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这样诉说当时的梦想:“要干,就要占领世界高铁技术的制高点;要干,就要引领世界未来铁路发展趋势;要干,就要干出百年不朽之作,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要干,就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变成现实。

”那就是像风一样跑呀!中国铁路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中国高铁驶上了开向春天的希望轨道。

从那时起,梦想起航了!追梦——集全球最先进技术,创中国独有品牌,以速度拧干时间水分,实现令人瞠目的中国高铁“三级跳”要想知道高速铁路怎么回事,只需在北京与天津之间往返体验一下就知道了。

你可以先在北京站坐上北京至松原的2589次普通快车,这趟车是11时36分发车,到达天津是13时27分,耗时1小时51分。

13时50分再乘京津城际高铁C2042次列车返回,30分钟后就到达北京南站。

81分钟的时差,200多公里的速度差,让一个普通人对高铁有一个最直观的感性认识。

这样一个速度差和时间差,要用多少年才能补上?对此,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看法并不相同。

2004年,在中国引进高速列车技术时,日本川崎重工总裁大桥忠晴曾这样耐心劝告中方技术人员:不要操之过急,先用8年时间掌握时速200公里的技术,再用8年时间掌握时速350公里的技术。

在大桥忠晴看来,这已经够快了。

毕竟,新干线从时速210公里提升至300公里,日本人用了近30年的时间。

但是,中国人可等不起!从车辆到线路,再到通信信号技术,一边引进消化吸收一边自主创新,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跑”了起来。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动车组是尖端技术的高度集成,涉及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等9大关键技术以及10项配套技术,涉及5万个零部件,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如此纷繁复杂的技术,谈何容易!张曙光受命组建动车组项目创新团队。

“我宣誓,我所从事的事业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团队的成员们仍清晰记得当年在香山的一个宾馆里发出的誓言。

宣誓时,每个人的眼眸里闪着泪光。

这是团队的力量,这是铁路人的志向。

汇集了国内铁路装备设计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的精英人才,怀揣着梦想,涌动着赶超一流的激情,在誓言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部件,每一项细微的技术,都凝聚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艰辛与付出。

动车组的乘客大多不会注意,两节车厢连接处外端有一对长条橡胶风挡,看上去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在2005年双方联合设计阶段,一些外方技术人员为这个跟我们捉起了“迷藏”。

“请问,这个橡胶长条是干什么用的?”“哦,没什么大用,只是为防止乘客从站台上掉下来。

”然而,这一轻描淡写的解释却令青岛四方公司的技术人员疑云丛生。

“不会这么简单吧?风挡的橡胶标准要求这么高,难道只为防止乘客从站台上掉下?”“哦,这个……应该还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