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岩石描述例范本
几大岩石的分类及描述
几大岩石的分类及描述岩石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在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下,由造岩矿物形成的矿物集合体。
岩石可以由一种矿物所组成,如石灰岩仅由方解石一种矿物所组成;也可由多种矿物所组成,如花岗岩则由石英、长石、云母等多种矿物集合而成。
按照形成的原因不同,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一、岩浆岩岩浆岩是地球内力作用而形成的,主要是由火山岩浆喷涌出来后冷却凝固结晶从而形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比较著名的岩浆岩代表是花岗岩、玄武岩。
岩浆岩中最主要的矿物成分是长石、石英、普通辉石和云母。
岩浆岩按生成环境,岩浆岩可以分为两大类。
岩浆侵入在地下一定深度内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它又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两个亚类;岩浆喷到地表冷凝结品而成的岩石则称为喷出岩,或叫火山岩。
岩浆岩通常具有粒状结构(侵入岩)、斑状结构(超浅成岩)以及各种流动构造和气孔构造(喷出岩)等结构形状。
二、变质岩变质岩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原先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新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的岩石。
典型的变质岩代表是大理岩。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相比沉积岩或岩浆岩更为复杂多样。
变质岩在继承原岩矿物成分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许多新生变质矿物、如硅灰石、符山石、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刚玉、堇青石、十字石、方柱石等等。
变质岩常具有特征的结构构造,如各种变余结构和变晶结构,以及变余构造和变成构造等。
三、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形成的一种地质体,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经过沉积与石化等作用而成的岩石。
叠层石、石灰岩、页岩等都属于沉积岩。
沉积岩主要由以下六类(种)矿物组成,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石英和玉髓、碳酸盐、云母和绿泥石、长石、高岭石等黏土矿物、氧化铁矿物。
沉积岩有两个典型的特征:一是沉积岩中常含有生物化石;二是常具有各种各样的成层构造和层面构造。
岩石描述——精选推荐
岩⽯描述按上格式的钻孔编录举例1、1.0-15.55m变薄层细砂岩岩层由灰⽩-灰⾊变薄层细砂岩(含量70-80%)和少量变余薄层⼆云母⽯英⽚岩(10%)组成。
它们具有细粒变晶结构,变余互层状构造。
它们之间互为整合接触。
还夹少量⽚⿇岩。
岩⽯蚀变较弱,局部见脉状和不规则脉状碳酸盐化和硅化,层⾯上见绿泥⽯化;见薄层状,沿层⾯和⽚理⾯分布的磁黄铁矿和黄铁矿⽯英绿泥⽯层,仅局部见穿切层⾯和⽚理的磁黄铁矿和黄铁矿脉。
中轴夹⾓45度。
DDH840-1-1 5.00-7.00m 1.90m 变细砂岩分析⾦DDH840-1-2……其它⽬的取样(略)(1)变薄层细砂岩:它是此岩层的主体(占总量70-80%),与⼆云母⽯英⽚岩组成变余互层状。
岩⽯灰⽩-灰⾊,变晶结构和变余砂状结构明显,变余薄层(层厚3-50mm)状构造。
岩⽯由变细粒⽯英(80%)、斜长⽯(10%)、铁质和碳质物(1-10%)组成,其它矿物很少。
岩⽯蚀变较弱,局部见脉状和不规则脉状碳酸盐化和硅化,层⾯上见绿泥⽯化;见薄层状,沿层⾯和⽚理⾯分布的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及⽯英绿泥⽯层,仅局部见穿切层⾯和⽚理的磁黄铁矿和黄铁矿脉。
(2)薄层状⼆云母⽯英⽚岩:灰⾊,鳞⽚变晶结构,变余薄层(层厚1-3mm)状和⽚状构造。
岩⽯主要由⿊云母(20-30%)、⽩云母(20-30%)及⽯英(20-30%)组成,另外有尘粒状分布在岩⽯间的碳质和铁质。
岩⽯蚀变较弱,局部见脉状和不规则脉状碳酸盐化和硅化,层⾯上见绿泥⽯化;见薄层状,沿层⾯⽚理⾯分布的磁黄铁矿和黄铁矿⽯英绿泥⽯层,仅局部见穿切层⾯和⽚理的磁黄铁矿和黄铁矿脉。
(3)⿊云阳起斜长⽚⿇岩:灰⽩⾊,鳞⽚花岗变晶结构,⽚⿇状构造(有时⽚⿇状构造不明显),岩⽯主要由粗粒,半⾃形板状及粒状中酸性斜长⽯(60%)组成,多呈变斑状。
⽽细粒⿊云母(5-10%)、阳起⽯(10-15%)、酸性斜长⽯、⽯英(15%) 组成⽯基。
另外有少量榍⽯和⾦属矿物。
三大类岩石的辨别和描述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三种常见的岩浆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钳及铭矿的惟一母岩,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又叫“水成岩”。
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
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
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
四种常见的沉积岩: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
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
是沉积岩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层理明显,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红色、灰色、黄色等。
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
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组成,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
石灰岩的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块状。
变质岩:地壳中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成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野外常见岩石描述
斜长浅粒岩,风化色与新鲜面均为灰白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石榴石构成。
其中斜长石(65%±)灰白色,半自形板状-他形粒状,略显定向分布,约0.5mm;石英(30%±)烟灰色,他形粒状充填,约0.5mm;黑云母少量,黑褐色片状,被绿泥石交代;石榴石少量,他形粒状,约为0.5mm,被绿泥石交代。
橄榄方解石大理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成分为大理岩(55%),白云岩(35%),橄榄石(10%)。
英云闪长岩,风化色为淡黄色,新鲜面为灰白色。
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组成,其中,斜长石近半自形板状-它形粒状,含量约为60%。
石英它形粒状,含量约为25%,零散定向分布。
黑云母片状,含量为约10%,局部绿泥石化。
石英闪长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黑色,粗-中粒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构成。
其中斜长石近半自形板状-他形粒状,略显定向分布,具绢云母化,含量75%。
石英他形粒状,含量15%。
黑云母鳞片-叶片状,零散略显定向分布,含量10%。
闪长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黑色。
岩石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组成。
其中斜长石(70%±),近半自形板状-它形粒状,略显定向分布,绢云母化明显;角闪石(15%±),它形柱、粒状,与黑云母、石英等混杂定向分布。
黑云母(10%±),片状,主与角闪石混杂相对显条纹状定向分布;石英(5%±),石英它形粒状,零散或集合体呈似条纹状等定向分布。
板岩,风化色及新鲜面均为灰白色,变余粉晶结构,似板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生物碎屑组成。
其中方解石(90%±),它形粒状,杂乱分布;白云石(5%±),它形粒状;生物碎屑(5%±),主为棘皮类,零星分布。
灰黑色细砂板岩,风化色为黑色,新鲜面为灰黑色,变余粉砂状结构,似板状构造。
三大岩石描述范本【范本模板】
目录1、沉积岩 (2)1.1沉积岩总体描述顺序: (2)1.2陆源碎屑岩的成分 (2)(一)碎屑成分 (2)(二)填隙物成分 (3)1.3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3)1。
4陆源碎屑岩的构造 (3)1。
5 陆源碎屑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4)1。
5。
1 粗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实例 (4)1。
5。
2 砂岩的观察描述要求及描述实例 (6)1.5.3 粉砂岩的观察描述要求及描述实例 (7)1。
6 泥质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8)1。
7 碳酸盐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9)1.8 火山碎屑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11)1。
9 自生沉积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13)1.9.1 硅质岩 (13)1.9。
1 磷质岩 (13)2、变质岩 (16)2。
1 变质岩的成分 (16)2.2 变质岩的结构 (17)2.3 变质岩的构造 (19)2。
3 变质岩的观察描述内容(即格式要求) (21)2.4变质岩中常见18类变质岩基本名称的主要特征 (22)2。
5 变质岩的分类 (25)3、岩浆岩 (26)3.1 岩浆岩的分类 (26)1、沉积岩1。
1沉积岩总体描述顺序:1.颜色;2.结构特征;3.构造特征;4.碎屑成分、特征及含量;5.填隙物类型、成分、特征及含量;包括杂基和胶结物6.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7,定名;由于不同类别沉积岩粒度,成分等不同,因此描述不同沉积岩时,亦有不同之处,现分别详述。
陆源碎屑岩:碎屑成分主要是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沉积岩泥岩碳酸盐岩自生沉积岩(硅质岩,磷质岩等)1。
2陆源碎屑岩的成分陆源碎屑岩主要由碎屑和填隙物组成。
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一)碎屑成分碎屑成分主要是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它包括了火成岩、变质岩及早先形成的沉积岩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
矿物稳定性由高到低顺序:石英〉白云母>钾长石〉中酸性斜长石>黑云母〉拉倍长石>角闪石〉辉石〉钙长石〉橄榄石最常见的碎屑物质有:1.石英碎屑:石英是碎屑岩中出现最多的矿物,且多集中于砂岩和粉砂岩中。
模板岩性描述
....1、板岩:黄褐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方解石、炭质等,结晶程度差,尚保存较多泥质成分,具变余泥质构造,板状构造,多呈薄层状,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脆;锈染较严重,强风化;2、千枚岩:银灰色,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含少量长石及碳质、铁质等物质,细粒鳞片变晶构造,千枚状构造,在片理面上有小皱纹构造,呈薄层至中厚层状,质地较硬,节理裂隙较发育,中等风化;3、砂岩:棕、黄色,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等,砂状构造,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胶结物为硅质,质地较坚硬,锤击声较清脆,弱风化;4、灰岩:灰色、灰白色,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其它矿物成分有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等,碎屑构造〔晶粒构造〕,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可见方解石脉;弱风化,锤击声脆,岩质较硬,未见有溶蚀现象;5、片岩:灰白-灰-灰黑色,矿物成分主要有绿泥石、石英、方解石、白云母等,鳞片变晶构造、纤状变晶构造和斑状变晶构造,薄层状〔层厚3-50mm〕构造,岩石蚀变较弱,局部见脉状和不规那么脉状碳酸盐化和硅化;质地较硬,弱风化;6、白云岩:灰白色,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细粒或中粒构造,块状、角砾状、砾状构造,性脆,硬度小,用铁器可划出擦痕,岩石外表可见刀砍状痕迹,节理裂隙发育,锈染较严重,弱风化;7、辉绿岩:深灰、灰黑、灰绿色,由辉石、基性长石组成,辉绿构造或次辉绿构造,粒度较小,节理裂隙发育,有石英岩脉填充,呈碎块状,弱风化;8、花岗岩:黄色带粉红、灰白色,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半自形粒状构造或似斑状构造、块状构造,质地坚硬致密,节理裂隙较发育,弱风化9、泥岩:棕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如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其次为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重结晶不明显;构造极细粒,肉眼无法识别颗粒,层理不如页岩发育,节理裂隙发育10、砾岩:红褐色,30%以上由直径大于2mm的颗粒碎屑组成,碎屑组分主要为岩屑,有少量矿物碎屑,填隙物为砂、粉砂、粘土物质等,粒径2~10mm,泥钙质胶结,圆棱-浑圆状,磨圆度较差11、凝灰岩:颜色以灰白色为主,凝灰构造,块状构造。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主要物质组成部分之一,其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三大类岩石为火山岩、沉积岩和岩浆岩。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这些岩石时,需要注意其外貌特征、颜色、质地、结晶程度、矿物组成等方面,以便准确鉴定其种类。
以下分别介绍如何进行这三类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一、火山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火山岩是由火山活动产生的岩石,分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多种类型。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玄武岩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1. 外貌特征:玄武岩色泽深浅不一,大多呈黑灰色或暗绿色。
质地致密坚硬,有时呈毛细结构,切割面有光泽。
2. 结晶程度:玄武岩为深成岩,具有颗粒状的结晶,但结晶程度一般较低。
3. 矿物组成:玄武岩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辉长岩、磁铁矿等矿物组成,这些矿物一般肉眼可见。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安山岩时,也可从上述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
安山岩形成于中酸性岩浆,与玄武岩相比,其颜色较浅,通常为灰色或棕灰色。
其质地也比玄武岩稍微细腻,有时呈流纹状结构。
安山岩的矿物组成较为复杂,主要有镁铁质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
1. 外貌特征:流纹岩表面常有米粒状或半球形凸起,由于形状类似牛乳突起而得名。
颜色一般呈浅灰色或黄灰色,质地坚硬。
2. 结晶程度:流纹岩的晶体一般很小,肉眼很难看到。
其基质由细小的熔岩组成,直径约为0.1毫米至3毫米,成团状的熔岩通常有多种颜色和形态。
沉积岩是由地层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类型有砂岩、泥岩、灰岩等。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这些岩石时,需要注意其颜色、粒度、质地、厚度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
1. 砂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砂岩由石英砂颗粒累积而成,颜色和质地均较不均匀。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砂岩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a. 粒度大小:砂岩的砂粒大小差异较大,范围从0.063毫米到2毫米不等。
b. 粒度成分:由于砂岩主要由石英砂组成,因此其质地较细,切割面常有光泽。
三大岩类岩性描述
三大岩类野外工作描述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
岩石描述
粘土岩由于粘土矿物非常细小,故要在手标本中肉眼鉴定其成分是困难的。
主要观察描写粘土岩的颜色和物理性质。
(l)颜色:一般的粘土岩往往为浅色,混入有机质则显黑色,混入氧化铁呈褐色,含绿泥石、海绿石等为绿色。
(2)物理性质:观察岩面断口、硬度、可塑性,在水中可否被泡软,吸水性强弱等。
(3)构造:观察岩石中有无层理、泥裂等。
(4)其它:如是否含有生物化石等。
粘土岩几乎不用描述,颗粒细小野外只能看到颜色。
碎屑岩类砾岩粒径大于2mm的碎屑占50%以上,具砾状结构,层理发育差.砾石一般为圆或次圆状者称砾岩,呈棱角和次棱角状者称角砾岩。
单成分砾岩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好。
如石英砾岩。
复成分砾岩一般分选不好,圆度变化也大。
砾岩的胶结物中,硅质、钙质、铁质和泥质均有。
一般描述为颜色,构造,结构及成分见图1图1 砾岩描述(春哥你仅仅描述颜色,构造,结构及成分即可)砂岩粒径介于2~0.05mm之间的砂粒占50%以上,各类层理均可发育。
按砂粒大小可进一步分为粗砂岩(粒径2~0.5mm)、中砂岩(粒径0.5~0.25 mm)和细砂岩(粒径0.25~0.05mm)。
石英砂岩中石英含量占75%以上,甚至95%以上,一般磨圆度高,分选好,颜色浅。
长石砂岩中石英含量<75%,长石含量>25%.浅红色到浅灰色。
圆度较差,分选中等或差。
岩屑砂岩中石英含量<75%,岩屑含量>25%,颜色深,圆度和分选都很差.砂岩一般就两种,一种石英砂岩,一种普通砂岩。
图2 石英砂岩描述(描述名称、结构、成分,胶结物)图3 砂岩描述粉砂岩粒径介于0.05~0.005mm的碎屑颗粒占50%以上,多呈阶薄层状,平行或微波状层理。
颗粒细小,肉眼难以辨认;放大镜下可识别石英颗粒或有少量白云母.岩石断面粗糙,无滑感,可以此与粘土岩区别。
图4 粉砂岩描述碳酸盐岩灰岩(颜色,结构(内碎屑结构一般))1)颜色:灰—灰白色居多,但往往随混入物而变化。
(2)构造:应注意有无微细层理和层面构造,有无化石等。
岩石描述
岩石描述
一·灰岩:
青红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肉眼较难辨别,岩石较之密,局部裂隙发育。
见少量石英及分解石脉充填。
二·磁铁石英岩:
灰黑色,变晶结构,块装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位石英,磁铁矿(含约40%长石含约10%)其它暗色矿物含约(10%)断面多呈丝绢光泽。
见少量乳白色石英细脉沿裂隙充填宽约0.5-1cm.
三·石英岩:
灰白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约10%。
矿物含约10%,岩石交破碎,局部被第四系覆盖。
四·石英岩:(褐铁矿化)
灰褐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约80%,长石含约10%其它暗色矿物含约(10%),岩石蚀变有褐铁矿化,岩石局部较破碎。
五·千枚岩:
黄褐色,变晶结构,千枚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含约20%,长石含约30%,其它暗色矿物约10%,蚀变有褐铁矿化,硅化局部或挠曲状,见乳白色石英脉充填,宽1-5cm。
六·花岗斑岩:
红褐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斑晶与基质组成,
斑晶:斜长石,乳白色,长条石,自形-半自形,大约1-2cm。
含量约
10%,钾长石,肉红色,长条状,自形-半自形大,大小约1-2cm。
含约25%。
石英:无色透明,粒状,它形,大小约1-3cm。
含约20%。
黑云母:黑色,片状,它形,大小约1-3cm。
含约15%。
三大岩类岩的观察与描述及构造
三大岩类岩的观察与描述及构造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们是由矿物质和其他岩石的化学和物理结合而成。
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可以将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大类岩石进行观察与描述。
第一类是火成岩,它是由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
火成岩根据成岩环境和矿物质组成可以再细分为侵入岩和喷发岩。
侵入岩是指岩浆通过裂隙或断层进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喷发岩是指岩浆喷发到地表或者喷发过程中形成的岩浆碎屑沉积而成的岩石。
侵入岩主要包括花岗岩、闪长岩和二长岩等。
花岗岩呈灰白色或粉红色,质地坚硬,晶粒较大,常含石英、正长石和角闪石等矿物。
闪长岩的颜色较深,常含正长石和闪长石等矿物。
二长岩的颜色较浅,质地细腻,主要由正长石和斜长石组成。
这些火成岩在构造上表现为呈点状或片状分布。
喷发岩主要包括安山岩和玄武岩等。
安山岩呈暗色,质地细腻,含有较多的玄武质矿物,如辉石和斜长石。
玄武岩呈暗绿色或黑色,质地坚硬,主要由斜长石和角闪石组成。
这些岩石常呈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堆积体,构造上呈块状或流状分布。
第二类是沉积岩,它是由岩石碎屑经风化、运移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又可细分为碎屑岩和化学沉积岩。
碎屑岩是指由岩屑、砂粒或者石块等碎屑物质积聚而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和砾岩等。
化学沉积岩是指通过溶解物质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和盐岩等。
砂岩是由砂粒堆积而成的,质地坚硬,颗粒骨架明显可见。
泥岩是由颗粒较细的泥质物质沉积而成的,质地较软,不易断裂。
砾岩是由较大的岩石碎屑积聚而成的,颗粒之间由砂粒或黏土粘合,形成石块。
石灰岩是由含钙物质的沉积作用形成的,通常呈白色或灰色,可见到钟乳石等各种溶蚀构造。
盐岩是由含盐物质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呈白色或黄色,可见到结晶体。
第三类是变质岩,它是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原有岩石经过改造后形成的。
变质岩主要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绿岩等。
片麻岩呈斑状或层状分布,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呈花岗石质地。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天然物质,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固态物质,广泛存在于地壳中。
岩石的观察与描述是一种对岩石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和描述的过程,以了解岩石的成分、结构、形态、纹理等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和命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岩石以及它们的观察与描述。
一、火山岩火山岩是由于火山活动所形成的岩石,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等。
观察火山岩时,首先可以看到它们具有明显的斑点状、片状结构,呈现出分层状的特征。
火山岩的颜色常常是黑色或暗灰色,由于其物质成分主要由铁镁质矿物组成。
其次,火山岩的表面通常具有颗粒状的凹凸纹理,这是由于岩浆喷发时的迅速冷却造成的。
例如,玄武岩上常见的小晶体称为斑岩,它们是火山岩中的迷微晶组成的。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物质沉积、堆积而成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泥岩等。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最明显的特点是它们的层理结构,表现为平行的层、线或片状结构。
此外,沉积岩常常具有明显的控制面、岩层交错和水平裂缝等特征。
例如,砂岩通常由粗砂粒、细砂粒和细粒质物质组成,观察砂岩时可以看到其中含有的沙粒是由扇状河流、海滩或沙丘等地质环境形成的。
三、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包括片岩、石英岩、云母片岩等。
变质岩的观察与描述中,可以看到岩石中晶粒的颗粒状或板状结构,典型的片岩就是以平行排列的片状麦饭石晶粒为特征。
此外,变质岩在观察时还可以根据矿物质成分的变化来判断其形成的深度和变质程度。
例如,石英岩中富含二氧化硅石英,通常呈现出灰白色或粉红色,晶粒细腻且质地坚硬。
四、岩浆岩岩浆岩是由火山喷发或者地壳深层的岩浆结晶而成的岩石,包括花岗岩、辉绿岩等。
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中,可以看到岩石中大颗粒的结构特点,由于岩浆的冷却速度较慢,导致其中的矿物质有足够的时间形成较大的晶粒。
例如,花岗岩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其中晶粒粗大、斑状矿物颗粒可见,而辉绿岩则具有绿色的背景色,其中富含的辉石和斜长石形成了较大的晶粒。
三种岩石的常见例子
三种岩石的常见例子《谈谈三种岩石的常见例子》嘿,大家好啊!今天咱就来说说这三种岩石,那可都是咱生活中常见的“老家伙”呢。
先来说说火成岩吧,这就像是岩石中的“热血青年”。
花岗岩就是它的代表例子,那家伙可硬实了,在建筑界那可是大名鼎鼎。
你看看那些高端大气的大楼、豪华的纪念碑,很多都是花岗岩打造的。
它就像是个坚强的卫士,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城市。
小区里的花坛边缘、公园里的石板路,说不定都有它的身影。
而且啊,花岗岩还挺耐磨的,风吹日晒都不怕,简直就是岩石中的“小强”。
再讲讲沉积岩,它就像个“收藏家”。
砂岩就是常见的沉积岩代表。
砂岩那可是到处都有,河边啦、山上啦。
它就像是岁月的记录者,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你想想看,那些古老的城堡、奇特的洞穴,说不定就是砂岩在默默见证着时间的流逝。
沉积岩还有个特点,就是有时候会夹杂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化石什么的,这就像是它收藏的宝贝一样。
要是你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在砂岩里找到一块古老的化石,那可就赚大了。
最后说说变质岩,它像是个“变形金刚”。
大理石就是典型的变质岩了。
大家都知道大理石漂亮吧,那纹理,那光泽,简直就是艺术品。
家里装修用大理石的可不少,高档、大气、上档次。
但你可别小看它,它之前说不定就是一块普通的石灰岩呢,经过一番“修炼”,华丽变身成了漂亮的大理石。
而且大理石还很坚硬,有时候地板用它都没问题。
这三种岩石啊,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用处。
它们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伙伴,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
下次当你走在路上,看到那些石头的时候,不妨想想它们到底是哪种岩石,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呢!或者当你看到一座漂亮的建筑,一块奇特的石头时,也可以试着去分析分析它们的来历。
总之,这三种岩石虽然看似普通,但它们的故事和魅力可不容小觑呀!让我们一起多留意身边的这些“老家伙”吧,说不定它们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欢乐呢!。
野外地质工作岩石描述大全
精心整理安山玄武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紫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
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宽板状,大小多在1-5mm ,含量%,辉石斑晶,粒状,大小1-5mm ,含量%,颜色为色。
,橄榄石,粒状,大小多在1-5mm ,含量%,还可见少安山质火山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绿色,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构造或块状构造。
火山角砾成分为安山岩,多棱角状、次棱角状,碎屑粒度变化大,在2-64mm 之间,分选性差,含量>50%;填隙物为小于角砾的凝灰质,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
安山质集块熔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绿色,集块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
火山碎屑以集块及少量角砾为主,总计含量10-75%。
集块成分及角砾%;胶结物为,。
%;安山质角砾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绿色,角砾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
火山碎屑以角砾及少量凝灰质为主,总计含量10-75%。
角砾成分为安山岩,多次棱角状,大小在2-64mm ,含量%,凝灰质以岩屑及晶屑等为主,约精心整理占%;胶结物为安山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
安山质凝灰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凝灰熔岩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
凝灰物质主要由小于2mm 的安山质熔结集块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绿色,熔结集块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
火山碎屑物含量>75%,主要为安山质的塑性岩屑及少量刚性岩屑,多次棱角状-次圆状,大小在64-mm ,含量>50%;填隙物为不同粒级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
安山质熔结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绿色,熔结角砾结构,假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
火山碎屑物含量2mm 的%,晶屑约占%,岩屑约占%;填隙物为火山灰,还可见少量火山角砾,含量约%,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
各类常见岩石描述
各类常见岩⽯描述1、凝灰岩凝灰岩是⽕⼭喷出地表,颗粒⽐较细(可以随风漂移,可距离⽕⼭⼝较远)下落地表的⽕⼭灰,堆积固结成岩的产物,主要以中酸性为主,⼤部分出露于晚侏罗系。
在福建“南园”地区出露最完整,所以命名为南园组。
在江西,上饶鹅湖岭附近出露最完整,故命名为鹅湖岭组。
主要为⼀套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安⼭岩、粗⾯岩的⽕⼭岩系地层。
承德避暑⼭庄我没有去过,所以,不知道⽯刻凝灰岩的成分,但凝灰岩(酸性的)不外乎以下这⼏种特征(描述⼏种常见的):1.晶屑玻屑凝灰岩:颜⾊以灰⽩⾊为主,凝灰结构,块状构造。
晶屑玻屑含量⼩于10%,晶屑以⽯英、长⽯及少量暗⾊矿物组成。
玻屑含量3-10%,玻璃质。
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岩⽯坚硬,厚层-巨厚层状。
产于距离⽕⼭⼝较远地带。
2.凝灰岩:灰⽩⾊为主,晶屑特征同上,只是晶屑含量10-30%。
凝灰结果,块状构造。
产于距离⽕⼭⼝较远地带。
3.熔结凝灰岩:晶屑特征同(1),灰-深灰⾊,熔岩结构,块状构造,胶结物为熔岩胶结,岩⽯致密坚硬。
4.流纹质凝灰岩:晶屑特征同(1),灰-深灰⾊,流纹条带(⿊⽩相间)清晰,流纹结构,块状构造,熔岩质胶结,产于距离⽕⼭⼝较近地带,岩⽯致密坚硬。
2、辉绿岩⼀种基性浅成侵⼊岩。
深灰、灰⿊⾊。
主要由辉⽯和基性长⽯(与辉长岩成分相当的浅成岩类)组成,含少量橄榄⽯、⿊云母、⽯英、磷灰⽯、磁铁矿、钛铁矿等。
基性斜长⽯常蚀变为钠长⽯、黝帘⽯、绿帘⽯和⾼岭⽯;辉⽯常蚀变为绿泥⽯、⾓闪⽯和碳酸盐类矿物。
因绿泥⽯的颜⾊⽽整体常呈灰绿⾊。
辉绿岩为深源⽞武质岩浆向地壳浅部侵⼊结晶形成,常呈岩脉、岩墙、岩床或充填于⽞武岩⽕⼭⼝中的岩株状产出。
按次要矿物的不同,可分为橄榄辉绿岩、⽯英辉绿岩等。
可做建筑⽯材或⼯艺⽯料,是铸⽯原料。
质地均匀、⽆裂纹者可做⽯材原料,细粒者尤佳。
如贵州的“罗甸绿”、浙江临海的“孔雀绿”、河南的“五龙青”、“菊花青”均属此类矿床。
3、花岗岩花岗岩是⼀种⽕⼭爆发的熔岩且受到相当的压⼒在熔融状态下隆起⾄地壳表层之构造岩。
三大岩主要类型岩石描述
淡灰褐色,具微晶结构和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含有有孔虫。
泥质条带灰岩
深灰色,灰岩呈极薄层状,厚1~2厘米,泥质条带0.5~1厘米。灰岩层有时为透镜状,反映了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的沉积特点。
叠层石灰岩
浅灰色,具交代残余结构和叠层构造,主要成分为交代硅质叠层填隙物,方解石质叠。
球藻灰岩
浅灰色,具豆状结构和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质豆粒,方解石胶结物。
辉绿岩
呈辉绿结构,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岩石常因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而呈暗绿色。
辉绿玢岩
与辉绿岩近似,斑状结构,和辉绿岩的区别是:岩石中有明显的斜长石斑晶,基质多为隐晶质—玻璃质。
玄武岩
呈现灰黑色。常为细粒至隐晶结构,也可有玻璃质结构和斑状结构,致密块状,多具气孔和杏仁构造。成分主要辉石、斜长石
杏仁状玄武岩
石英斑岩
斑晶几乎全部为石英的花岗斑岩变种,基质为隐晶质
珍珠岩
是具有珍球状裂隙的玻璃质岩。玻璃质喷出岩多产于火山口附近或火山颈中
松脂岩
具松脂光泽,呈黑色、红色、褐色、浅黄绿色等,由酸性火山玻璃组成,含水量高,约8%。
黑曜岩
是灰黑、黑色玻璃质岩石,贝壳状断口,玻璃光泽,有时含少量石英和透长石斑晶。岩石含水量小于1%。
黑云母片岩
原岩成分、结构、构造都同于白云母片岩,其中黑云母含量占云母总含量大于75%。
绿泥角闪片岩
墨绿色,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和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绿泥石、角闪石。
斜长角闪片岩
灰色,粒状柱状变晶结构和片状构造,成分为角闪石、斜长石,少量石英、云母等。
兰晶石片岩
粒状鳞片变晶结构和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蓝晶石、云母、角闪石等。
石榴石夕卡岩
岩石描述样板
---------岩矿鉴定报告
野外定名:花岗闪长岩型硫化铜矿石鉴定要求:详细鉴定
岩石结构:变余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岩石构造:块状构造
室内定名:蚀变花岗闪长岩
一、主要矿物种类及大致体积百分含量:
1、原岩矿物种类及大致体积百分含量:
石英:20%±
矿物组分:99%±斜长石:53%±
钾长石:21%±
捕掳晶:主要为橄榄石假象及个别石英斑晶。因为该样品中的橄榄石蚀变强烈(碳酸盐化、绿泥石化)而呈假象,比周围矿物蚀变程度明显高,应为岩浆从深部携带上来的捕掳晶;部分石英斑晶呈崩裂状,也可能为岩浆捕获的捕掳晶。
2、蚀变矿物由多到少大致排列为:绢云母、碳酸盐、绿泥石、石英。
3、关于定名的讨论:该样品采自深部岩浆侵入花岗闪长岩体形成的岩脉中。斑晶及基质中的板条状长石经镜下测定均为钠长石,而基质中与石英形成隐文像体的长石为钾长石。石英含量在5%~20%,而钾长石属于碱性长石,钠长石也为偏碱性长石,所以岩石定名为石英碱长正长斑岩,但根据该岩石中钠长石占主要含量,岩石可以定名为石英正长钠长斑岩。
岩石结构:斑状结构,基质具变余鳞片粒状结构
岩石构造:块状构造
室内定名:蚀变花岗斑岩
一、主要矿物种类及百分含量:
石英:10%±
斑晶:40%±长石假象:26%±
黑云母假象:4%±
石英:34%±
基质:57%±绢云母:22%±
白云母:﹤1%
金属矿物:黄铁矿3%±
副矿物:磷灰石、磁铁矿、锆石
蚀变矿物:绢云母、次生石英、绿泥石、碳酸盐、金红石、白钛石
岩石结构:斑状结构,基质为变余显微文象结构
岩石构造:块状构造
室内定名:绢英岩化英安岩(绢英岩化斜长霏细斑岩)
(整理)岩石描述1.
安山玄武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紫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
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宽板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辉石斑晶,粒状,大小1-5mm,含量%,颜色为色。
,橄榄石,粒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角闪石斑晶,大小1-3mm,含量%。
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微晶和玻璃质组成,呈玻基交织结构或隐晶质结构。
安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绿色、紫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或流动构造。
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宽板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角闪石,长柱状,大小多在1-5mm,含量%,还可见少量辉石斑晶,大小1-5mm,含量%,颜色为色。
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微晶和玻璃质组成,呈玻基交织结构或隐晶质结构。
安山质火山角砾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绿色,火山角砾结构,斑杂构造或块状构造。
火山角砾成分为安山岩,多棱角状、次棱角状,碎屑粒度变化大,在2-64mm之间,分选性差,含量>50%;填隙物为小于角砾的凝灰质,其中岩屑约占%,晶屑约占%,玻屑及火山灰等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
安山质集块熔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绿色,集块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
火山碎屑以集块及少量角砾为主,总计含量10-75%。
集块成分及角砾为安山岩,多次棱角状,其中集块大小在64-mm,含量%,角砾含量%;胶结物为安山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或块状构造,总计占25-90%。
安山质集块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色或灰绿色,火山集块结构,块状构造或斑杂构造。
火山碎屑物主要为安山质岩屑,多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在64-mm,含量>50%;填隙物为较集块小的岩屑、玻屑、晶屑及火山灰等,其中角砾级碎屑约占%,凝灰级碎屑约占%;火山碎屑物分选性差。
安山质角砾熔岩: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灰绿色,角砾熔岩结构,流动构造或块状构造。
火山碎屑以角砾及少量凝灰质为主,总计含量10-75%。
角砾成分为安山岩,多次棱角状,大小在2-64mm,含量%,凝灰质以岩屑及晶屑等为主,约占%;胶结物为安山质熔岩,隐晶质结构(或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总计占25-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沉积岩 (2)1.1沉积岩总体描述顺序: (2)1.2陆源碎屑岩的成分 (2)(一)碎屑成分 (2)(二)填隙物成分 (3)1.3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 (3)1.4陆源碎屑岩的构造 (3)1.5 陆源碎屑岩的观察描述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4)1.5.1 粗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实例 (4)1.5.2 砂岩的观察描述要求及描述实例 (6)1.5.3 粉砂岩的观察描述要求及描述实例 (7)1.6 泥质岩的观察描述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8)1.7 碳酸盐岩的观察描述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10)1.8 火山碎屑岩的观察描述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12)1.9 自生沉积岩的观察描述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 (13)1.9.1 硅质岩 (13)1.9.1 磷质岩 (14)2、变质岩 (16)2.1 变质岩的成分 (16)2.2 变质岩的结构 (17)2.3 变质岩的构造 (19)2.3 变质岩的观察描述容(即格式要求) (21)2.4变质岩中常见18类变质岩基本名称的主要特征 (22)2.5 变质岩的分类 (25)3、岩浆岩 (26)3.1 岩浆岩的分类 (26)1、沉积岩1.1沉积岩总体描述顺序:1.颜色;2.结构特征;3.构造特征;4.碎屑成分、特征及含量;5.填隙物类型、成分、特征及含量;包括杂基和胶结物6.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7,定名;由于不同类别沉积岩粒度,成分等不同,因此描述不同沉积岩时,亦有不同之处,现分别详述。
陆源碎屑岩:碎屑成分主要是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沉积岩泥岩碳酸盐岩自生沉积岩(硅质岩,磷质岩等)1.2陆源碎屑岩的成分陆源碎屑岩主要由碎屑和填隙物组成。
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
(一)碎屑成分碎屑成分主要是来源于陆源区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它包括了火成岩、变质岩及早先形成的沉积岩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
矿物稳定性由高到低顺序:石英>白云母>钾长石>中酸性斜长石>黑云母>拉倍长石>角闪石>辉石>钙长石>橄榄石最常见的碎屑物质有:1.石英碎屑:石英是碎屑岩中出现最多的矿物,且多集中于砂岩和粉砂岩中。
2.长石碎屑:是碎屑岩中含量仅次于石英的另一重要组分,长石碎屑中常见的是钾长石,尤其是微斜长石更为多见,其次是酸性斜长石,而中基性斜长石则较少。
3.云母碎岩:碎屑岩中常见的有白云母和黑云母碎屑,以白云母居多,且多分布于细砂岩、粉砂岩的层面上。
4.重矿物碎屑:是碎屑岩的次要组分,其含量一般不超过1%,多分布于较细的砂岩中。
5.岩石碎屑:简称岩屑,是碎屑岩的重要组分,它是由母岩机械破碎形成的岩石碎屑(块)。
(二)填隙物成分填隙物包括杂基、胶结物和自生矿物。
1.杂基:是指与碎屑同时沉积起填隙作用的粘土、细粉砂或泥级颗粒等。
2.胶结物:是指存在于碎屑颗粒间孔隙,从粒间水溶液中沉淀出来的,对分立颗粒起焊接作用的化学沉淀物。
胶结物成分较复杂,主要包括硅质(硬度>小刀5.5),铁质(红色、棕褐色),泥质(疏松,可染手),钙质(加盐酸起泡)等。
3.自生矿物:在沉积期后新生成的矿物。
如石英、长石、粘土、海绿石、黄铁矿……等。
1.3 陆源碎屑岩的结构1、粒度陆源碎屑岩按其碎屑颗粒直径大小可分为: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2mm中碎屑岩(砂岩)2—0.05mm细碎屑岩(粉砂岩)0.05—0.005mm2、分选性:碎屑岩中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称分选性或分选程度。
分选程度可粗略分为三级。
分选好:碎屑中主要粒级成分的含量>75%;分选中等:碎屑中主要粒成的含量为75—50%;分选差:碎屑中各粒级的含量均<50%,或颗粒大小相差悬殊3、磨圆指碎屑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
一般分为五级:即棱角状态,次棱角状,次圆状及圆状,极圆状。
对圆度的判别最好只使用单晶石英颗粒,当石英含量很少时,才考虑使用单晶长石或岩屑4、形态颗粒的形状可以有四种,即:圆球体、扁圆体、椭球体、长扁圆体。
1.4陆源碎屑岩的构造主要分为物理成因,化学成因及生物成因的构造三类。
1、物理成因的构造1)层理水平层理:纹层面呈平面状,相互平行叠置且与层面平行,厚度多在1mm以下,常产于泥质岩,粉砂岩及粒度相当的其他岩层。
平行层理:与水平层理相似,也由平面状纹层平行层面叠置而成,不同的是纹层厚度较大,构成粒度较粗,纹理常不如水平层理清晰。
常产于粗砂岩,砾岩及粒度相当的其他岩层。
交错层理:纹层与层面呈交错关系。
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脉状层理:沉积物以砂为主,断面上,泥质成起伏脉状或飘带状夹在砂中。
透镜状层理:沉积物以泥为主,断面上,砂质成起伏脉状或飘带状夹在砂中。
粒序层理:正粒序和反粒序。
块状层理:构造,结构,或颜色都是均一的。
2)冲刷构造:是一种发育在不同粒度岩层分界面上的凹凸状构造,是由较高流速度的流体在下伏沉积物顶面冲刷出的一些下凹的坑槽,而后又被上覆沉积物覆盖形成并保存下来的。
3)泥裂、雨痕、雹痕2、化学成因的构造1)晶痕:矿物晶体选择性被溶解(只溶解某个或某种)后,留在两岩层接触面上的与晶体大小和形态完全一致的空洞。
假晶:晶痕被充填或原晶体直接被别的矿物交代就形成了假晶。
2)鸟眼构造:碳酸盐岩层常成群出现,被较粗的方解石(偶尔是石膏)晶体填充的一种空洞式构造。
3)结核:成分、颜色和结构构造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区别的非层状单元的自生矿物集合体。
3、生物成因的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叠层构造:叠层石1.5 陆源碎屑岩的观察描述容(即描述的格式要求)1.5.1 粗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实例1)颜色:应尽可能指出总的颜色、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新鲜面的颜色。
新鲜面的颜色是岩石成分和其形成环境的反映。
2)结构:是粗碎屑岩重点描述的容之一。
描述时应先指出岩石的总体结构,区分出是砾状结构,角砾状结构,砂状结构,还是粉砂状结构,泥状结构。
然后再进一步描述其结构特征。
重点描述碎屑颗粒,填隙物视情况而定。
包括以下几点:①粒度:砾石的大小,最大的、最小的,一般的大小,并估计各种大小砾石的含量。
说明其分选性。
②分选:好、中、差③磨圆:砾石的圆度,说明其磨圆的好坏(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极圆状);球度及形状(扁圆体、圆球体、椭球体…等)。
注:球度可忽略。
○4砾石的表面特征(光滑度、光泽、刻痕、压抗等)。
3)构造:注意砾石有无定向排列,有无层理构造。
如有则加以描述。
4)成分及含量:○1粒屑:成分及含量○2填隙物:包括杂基和胶结物;指出杂基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性质(胶结物成分(硅质,钙质,泥质,铁质等)。
6)支撑类型和胶结类型(岩石学P203):支撑类型有杂基支撑和颗粒支撑,过渡支撑,确定支撑类型主要是观察碎屑颗粒是否彼此接触,若碎屑颗粒彼此接触则为颗粒支撑,胶结类型为基底式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悬挂胶结、镶嵌胶结。
7)命名:根据教材对砾岩和角砾岩分类确定基本名称。
再根据颜色、填隙物成分、粒度等综合命名。
即:颜色+填隙物+粒度+基本名称(砾岩)描述实例手标本描述淡黄绿色,风化面为黄褐色。
具砾状结构,砾石约占70%,充填物及胶结物占30%。
砾石大小不一,最大的为65×45mm,在测定200个砾石中,2—10mm者最多占68%,其次是10—30mm者约占26%,>30mm者约占6%,(以上均为砾石个数百分含量)统计结果表明砾石分选较差。
砾石圆度属次圆状(平均圆度0.68)。
砾石形状多为近圆球体或近椭球体,少数扁圆体。
砾石成分:以石英岩、石英砂岩、脉石英、燧石为主,其次有粉砂岩、板岩、泥质岩等,量极少。
其中:石英岩砾石多为灰白色,风化面呈黄褐色,断面上观察由石英砂粒组成,具油脂光泽。
石英砂岩砾石为灰白色,具砂状结构,孔隙胶结,胶结物为泥质。
脉石英砾石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较透明,断口见粗大晶体呈镶嵌状,并可见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
燧石岩砾石多为黑色致密状隐晶结构,具微波状层理,表面光滑。
粉砂岩砾石多为黄绿色,表面光滑,断口具粉砂状结构,砾石圆度高。
胶结物:为钙质(方解石),滴盐酸起泡。
机械充填物较多,均为砂粒,成分有石英碎屑及暗色岩屑、白云母等。
胶结类型,基底—孔隙式胶结。
胶结紧密,为块状构造,砾石大小分布不均,杂乱排列。
部分砾岩因处于风化带,钙质被淋滤,而为铁质充填,使岩石呈黄褐色。
镜下观察见其充填物为0.1—0.5mm的砂粒,其成分为石英,暗色岩屑及白云母等。
命名:黄褐色钙质石英岩质砾岩。
1.5.2 砂岩的观察描述要求及描述实例1)颜色:新鲜面及风化面的颜色。
对有意义的次生色也应描述。
2)结构:粒度,分选,磨圆首先总体描述结构,砂岩具砂状结构。
应尽量估计砂粒的大小,如:粗粒、中粒、细粒或不等粒砂状结构;估计其相应的百分含量,确定其分选好坏。
用放大镜观察确定碎屑的磨圆情况,描述其磨圆度。
磨圆程度一般分为极圆,圆状,次圆、次棱角、棱角五个等级。
3)构造:主要在野外观察,标本上能见到的构造应加以描述,如小型交错层理构造,平行层理构造等。
4)碎屑成分及含量:要求首先大致估计出碎屑在整个岩石中的含量(%),然后再按由多到少的顺序分别描述各碎屑成分的特征及其在碎屑中的含量。
砂级碎屑颗粒较小,要在标本上鉴定其成分确有一定困难。
但只要掌握几点具鉴定意义的特征是可能初步定出来的。
常见碎屑特征如下。
石英:浅色,一般为灰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因磨蚀而呈毛玻璃状,具贝壳状断口和油脂光泽,无解理,硬度大。
长石:肉红色或灰白色,新鲜者可见闪光的解理面,具玻璃光泽,硬度小于小刀。
经风化蚀变的长石碎屑光泽暗淡,形似粘土,但仍具碎屑轮廓,以此可与粘土杂基区别。
具解理和玻璃光泽可与石英区别。
云母:片状,白云珍珠光泽为白云母,黑云母则为黑绿色或褐色片状。
岩屑:多为暗色颗粒。
肉眼难以定出具体成分。
5)填隙物成分及含量:要求区别杂基和胶结物。
杂基在标本上一般为浅色,疏松无一定形态,充填于粒间孔隙。
其含量要认真估计,当杂基含量>15%时则属杂砂岩。
胶结物:应定出胶结物的成分及相应的含量。
常见的胶结物有碳酸盐质、硅质、铁质及磷质等。
碳酸盐质:白色或乳白色,硬度低,加稀盐酸(5%)起泡者为方解石,加稀盐酸不起泡,加浓盐酸起泡者为白云石。
硅质:浅色,岩石致密坚硬。
小刀刻划不动。
铁质:暗红色、褐色、断口致密。
磷质:暗褐色、灰黑色,断口致密。
加浓硝酸后再加钼酸铵出现黄色沉淀物。
泥质:可染手。
除胶结物外,对一些特殊的自生矿物如海绿石、黄铁矿等也应描述。
6)胶结类型:基底式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悬挂胶结、镶嵌胶结。
7)命名:根据碎屑成分及其含量在砂岩三角分类图中投点、确定其岩石的基本名称,然后再根据填隙物成分或特殊的自生矿物、颜色、结构等进行综合命名。
即:颜色+结构(粒度)+填隙物(特殊自生矿物)+基本名称如:暗红色中粒铁质石英砂岩;绿色细粒海绿石石英砂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