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阳镇小学

“2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儿童是互动的,教育过程既是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学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指导儿童知识建构的教的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2.全面发展教育论。全面发展教育论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它要求我们必须确立“主动发展观”,以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发展为宗旨,构建呼唤主体精神,塑造健全人格,开发人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

二、模式界定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冲破旧的教学观念、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现代的教学理论应用的新的教学模式。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包含有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与教学环境间的互动等要素构成的,且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流程。与传统的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师生之间双向的合作与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激

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由此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三、基本涵

互动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互动就是相互作用,根据教育系统论,可以把教学视作一个系统,组成系统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不是让它们相互孤立,也不能过于强调一种要素的作用而偏废其它要素。坚持互课堂理念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坚持从教育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教育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等关系中考察、研究系统,以求得问题的最优化处理。

互动课堂是一种目标。这就是实现教学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师生与媒体的相互作用和共同的完善。互动课堂是多种要素和谐互动的一个过程。从本质上讲,互动课堂是新型的课程建构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的知识,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孕育创新思维。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动态性,它研究的是“用什么方式促进教学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它要求因学科性质、教科书容、教师个性、学生差异不同而不同,要求在动态中寻求最优。但总体而言,能从学情出发、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出有针对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整合各种媒体的功能是共同的要求。

三、实施目标

1.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师教学方式向启发诱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转变,教学目标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重转变。

2.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变以前的教师运用不当的接受式教学的“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等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霸权行为。

3.构建“235”互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符合课改理念与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评价体系,首先要促成课堂教学评价五转变:要由评教师的讲为主转变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思维量为主;要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转变为以教于学过程主导与主体结合的有机性为主;要由评教师对教材分析与处理的合理性为主转变为以教师点拨的针对性、拓展性、适时度、深刻度为主;要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转变为以评全体学生深入学习的状态程度为主;要由评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为主。

四、基本教学流程及实施策略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只有建构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实践。在这一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轻松活泼,积极主动,能逐步形成较好的学习方法。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服务于学生、教法服务于学法,学与教相辅相成,一明一暗,两条主线脉络分明,同寓于探索知识的活动之中,概括为“2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流程图如下:

“235”互动课堂模式的操作:

(一)2——双主线

1.操作步骤

以“教师组织设计学习活动,指导学法,鼓励发现”为主线;以“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主动创新”为主线。

2.目的意义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自觉的、主动的进行问题的探究、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式上,由学生自主控制完成。

(二)3——三阶段

1.操作步骤

(1)激发参与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课堂上大约用时3-5分钟。

这个阶段主要采取三个策略:一是基于问题研究的情境性策略。即将学习目标,研究问题,以情境方式呈现给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二是贴近儿童生活的趣味性策略。即以儿童熟悉的、学生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主动创新): 教师 (设计活动、指导学法、鼓励发现): 问 (自)探 (独)创

(共)研

(择)练

问 (引)导 (开)放 (明)帮

(暗)扶

生疑 探疑 议疑 解疑 疑疑

激发参与阶段 引导探究阶段 拓展创新阶段

感兴趣的事例、人物、故事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参与。三是设置教学悬念的启发性策略。即采用挑战性较强,富有悬念的问题情境启发、激发学生大胆猜测从而满足学生好奇心、挑战性和冒险精神,为学生大胆实践提供可能性,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与愿望。

(2)引导探究阶段

这个阶段包括学生探疑、议疑和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自探问题、小组共研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练习。它可以小循环使用,即研中探、练中探,鼓励学生试探、实探、再探,促使思维不断攀升。课堂上大约用时20-25分钟。

这个阶段主要采取两个策略:一是活动参与策略。即教师将数学学习容,转化成数学活动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亲身实践活动中了解和理解数学的价值,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见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自主选择策略。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并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寻求适合自己的方法与途径,提高学习方法的针对性。这一策略明显的指向学生个性的培养。

(3)拓展创新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教师设置拓展性知识,开展延展思维活动,促使学生提出新问题。它可以大循环使用,即探中问、研中问、练中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