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我省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有关建议

合集下载

长江上游地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长江上游地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长江上游地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

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交通和生态资源,长江流域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长江上游地区,一些问题和不足导致了该地区的发展受限。

本文将分析并探讨长江上游地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生态环境压力加大长江上游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在自然条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人口增加等因素,该地区面临着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

首先,水资源短缺是长江上游地区一个突出的问题。

这个地区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且受到气候变化影响较大。

在一些时段和干旱年份中,干旱情况会进一步恶化,给当地农业、工业用水带来困扰。

其次,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农业现代化推进,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一些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此外,长江上游地区还存在土壤侵蚀、草场退化等问题,这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破坏。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水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

同时也要加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科学耕地规划以及森林覆盖率的提高。

二、交通运输不便长江上游地区山川起伏,交通运输困难已经成为发展该地区经济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阻碍。

首先,道路狭窄且数量不足。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长江上游地区的道路建设相对滞后。

在某些偏远山区乡村内部仍然存在交通不便的情况。

其次,铁路和航运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虽然一些城市已经修建了铁路并纳入全国高铁网,但是多数县级旅游景点、乡村社区仍然缺乏有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大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加快公路网络建设,修建更多的高速公路和桥梁,提高地区内部道路的通达性。

同时,扩展铁路和航运网络,增加铁路线路覆盖范围,修建港口以促进水上货物运输。

三、经济结构不够多元化长江上游地区一直以来依靠农业为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结构单一的问题。

这使得该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力较弱。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存在问题:①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敏感区众多,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局部水环境质量降低、水生态系统受损、水土流失加剧、重要湿地萎缩等问题日益凸显。

②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推进,废污水排放负荷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水污染威胁呈加重趋势。

③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的建设,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的江湖关系发生变化,特别是水库群汛后蓄水加快了两湖出流,两湖枯水期提前、延长成为常态,影响水生态环境。

④沿江工业园区密集,危化品吞吐量大,加之中上游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重化工企业增加,潜在水污染风险源众多。

对策与建议:对于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应按照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生态环境容量和主体功能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将其建设为绿色生态走廊。

①切实保护和利用好长江水资源。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

建设沿江、沿河、环湖水资源保护带、生态隔离带,增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

②严格控制和治理长江水污染。

加大沿江排污行业集中治理力度,强化水上危险品运输安全环保监管、船舶溢油风险防范和船舶污水排放控制。

③妥善处理江河湖泊关系。

综合考虑防洪、生态、供水、航运和发电等需求,进一步开展以三峡水库为核心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研究与实践。

完善防洪保障体系,尽快完成长江流域山洪灾害防治,推进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建设及中小河流治理。

④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主要大气污染物综合防治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行业整治,改善沿江城市空气质量。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和循环化改造。

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⑤强化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

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作者:来源:《新经济导刊》2017年第02期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思想共识。

但如何把思想共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特别是落实到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具体发展实践中,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问题,急需在改革中加以推进解决。

一、困难问题(一)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矛盾尖锐在生态建设方面,上游生态建设重点区与贫困地区高度契合,除了高原、干热干旱“硬骨头”地区之外,面临无地绿化的尴尬;中下游地区水体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水污染的治理、水生态的修复、水资源的保护形势极其严峻。

在经济发展方面,全域存在产业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各地市纷纷整航道修锚地建港口,搞园区引企业办工厂,圈地皮大拆建造城镇……一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饥不择食拉项目,高污染的矿产、钢铁、水泥、化工企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部分企业无视长江水环境,污水直排、偷排问题突出,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水质不断恶化,长江生态系统不时敲响警钟。

“黄金水道”作用的发挥与生态保护的巨大压力并存,怎样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同质竞争与松散合作之间博弈凸显沿江开发往往都是地方政府主导,基本上以省甚至是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行政色彩浓厚。

沿江各地仍然存在着追求GDP的倾向,加上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诸侯经济”十分明显。

目前各省市出台的有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来看,更强调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给本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更强调如何以此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各省市往往共识多、协同少,商议多、行动少。

加上现有协调机制缺乏相应激励约束机制,往往协调多、落实少。

长江经济调研报告

长江经济调研报告

长江经济调研报告长江经济调研报告一、背景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涵盖11个省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经济发展状况1. GDP增速: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GDP保持着稳定增长,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是沿江地区如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经济增长较快,对整个经济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 产业结构:长江经济带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和农业也占有一定比重。

制造业集聚度较高,特别是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为经济带的增长贡献了很大力量。

三、面临的问题1. 环境保护: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工业发展和污染排放,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水质、空气质量等都需要加强治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2.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地域辽阔,发展水平不平衡。

沿江地区较为发达,沿岸地区相对滞后。

需要加大对沿岸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产业升级: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占比较高,但高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应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引入高新技术产业,为经济带注入新的动力。

四、发展对策1.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力度治理长江流域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经济区。

2. 优化布局:加大对沿江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拓展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3. 推动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4. 强化规划和政策支持: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为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强化规划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江苏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定位及对策建议

江苏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定位及对策建议

江苏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定位及对策建议2019-07-27⼀、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的理论意义和规划愿景经济发展在空间上不平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某些地⽅之所以发展势头良好,是因为它们普遍遵循了符合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和内涵,通过提⾼密度、缩短距离、减少分割促进了地理结构的变迁。

近年来我国在重塑经济地理格局⽅⾯就明显带有“沿海化、城市化、集群化”的典型化倾向。

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通过城市群和城市⼀体化即同城化,使得单⼀的城市发展逐渐演变为区域性的城市群⼀体化发展,通过打破城市间的⾏政壁垒,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错位发展、基础设施共享、要素市场共建,谋求各具特⾊的城市群联动创新发展道路。

在国家发展战略层⾯,⼀些对国家发展具有重⼤战略意义的区域发展规划已陆续上升为国家战略,并通过国家层⾯的发展战略规划引导要素和资源的合理流向。

⼀⽅⾯,通过政府掌握的要素流⼊和国家计划安排的重⼤项⽬,使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等重⼤项⽬⼯程建设服从国家整体战略的需要;另⼀⽅⾯,以国家开发战略为导向实⾏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吸引国际⾼端要素的流⼊,能够快速获取通过国家整合资源、引导资源流⼊的区域开发能⼒。

2014年以来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区、东北-蒙东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为主体内容的“⼀路⼆带三区”战略性区域规划的轮廓开始逐渐清晰起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彰显的是国家海洋新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提升中国与欧盟的经贸联系,长江流域经济带旨在强化中国沿海与腹地的经济联系,三⼤经济区则是架接⾸都经济与沿边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这其中2014年9⽉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依托黄⾦⽔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的四⼤功能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的内河经济带;⼆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是沿海沿江沿边全⾯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是⽣态⽂明建设的先⾏⽰范带。

《指导意见》还明确要求,要依托四⼤功能定位,升级、再造长江经济⽀撑带,拓展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空间:⼀是依托长三⾓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做⼤上海、武汉、重庆三⼤航运中⼼;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廊。

长江经济带调研汇报

长江经济带调研汇报

长江经济带调研汇报长江经济带调研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按照会议要求,现就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发展、当好先行汇报几点想法和建议,不当之处请徐主任和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长江经济带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概况: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东、中、西部3大区域,西起昆明东至上海,跨越8省2市,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是沿海和沿江两个一级发展轴的主体组成部分,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经济带处于我国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结合部,其交通基础设施除拥有我国最重要的水运交通干线――长江黄金水运航道外,流域内东西南北30多条铁路和众多公路相交,加上民航交通,构成连通大江南北、沟通海上陆地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成为我国接南济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交通大通道。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长江经济带8省2市共有营运铁路线路接近3万公里,占全国线路总长的约29%。

由于长江经济带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又承担着大量的过境运输,铁路运输能力明显不足。

本区铁路干线的利用率大多接近饱和,特别是京沪、京广、京九、沪昆、宝成干线在区内成为“卡脖子”区段,铁路交通运输落后于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

突出表现在:一是铁路建设滞后、运输能力不足。

长江流域的交通基础设施已初步形成了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但尚未形成综合大交通体系,运输设施尤其是铁路运输设施相对落后。

铁路干线以纵向通过型为主,缺少横向铁路干、支线通道。

二是路网布局仍不完善,东西向交通较薄弱。

目前长江经济带东西向运输主要依靠长江内河航运,而长江航运能力不足,联接长江上、中、下游的东西陆上综合运输大通道正在建设,尚未完全形成。

三是经济带内交通设施建设还存在着不协调之处。

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一方面建设资金紧张,另一方面重复建设的问题也还存在;南北向与东西向交通也存在着一些矛盾。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对策建议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对策建议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对策建议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带之一。

然而,长江经济带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环境污染问题长江经济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人口密集地区,产业集聚和大规模工业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

对策建议如下:1. 加强环保监管:政府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环保监管体系,对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企业合规运营,减少环境污染。

2. 推进绿色发展:鼓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加大环保投入:政府应增加环保投入,用于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并加大对环境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支持,推动环境治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二、产业结构问题长江经济带地区在过去的发展中重点发展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导致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和重复,缺乏创新和竞争优势。

对策建议如下:1. 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应引导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促进创新创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产生和应用。

3. 打造产业集群:鼓励企业进行合作和协同创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整体产业链的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三、生态破坏问题长江经济带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

对策建议如下:1. 加强生态保护:政府要加大生态保护投入,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

2. 推进生态补偿: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对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补偿。

3.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力。

长江经济带发展对策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阐明了长江流域所孕育的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流域协调发展问题,分析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指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应采用建设长江防护林带、强化环境管理和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流域直辖市管理机构等对策。

关键词: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长江经济带近年来,众多学者从地域的角度,或者地域与产业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可持续发展,其中大多数是从行政地域的角度进行研究,而把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

我们应该重视流域(尤其是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究其原因,一是大河流域(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往往孕育了重要的经济带,这些经济带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大河流域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相当强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三是可以克服单纯从行政地域上研究的缺陷。

在流域整体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区域经济可以有效避免流域内部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地区封锁与诸侯经济等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大河流域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显然不是一个行政区域所能妥善解决的。

如果各地仅从各自局部利益出发,追求自身狭隘的可持续发展,其结果不难想象。

本文试图以长江流域为例,在系统分析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长江流域孕育着重要的长江经济带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九省二市,干流全长6300km,流域面积18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

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支流湖泊众多。

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建设,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涉及沿江九省市(青、藏除外,下文同)的43个地市。

咨政报告格式

咨政报告格式

我省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有关建议近期,省委党校省领导圈定课题组就安徽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如何转型升级,赴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调研。

调研显示,皖江四市已行动起来,积极谋划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格局。

马鞍山推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芜湖建设全省外贸中心港城;铜陵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安庆拉开框架建设大宜城。

调研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以下是对问题的思量及对策思路。

一、皖江四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存在的问题1、发展规划缺乏统筹协调。

在皖江四市的规划中,大多自我为中心、立足本地优势来谋划城市发展布局,缺乏合作意识与统筹协调。

各市的功能定位趋同,存在新一轮同质化竞争与重复建设倾向,港口建设和跨江发展各自为战,不顾市场需求,不考虑资金能力,片面追求港口多、规模大,争抢加快发展的土地、岸线、人口、产业等资源。

2、两大集中区建设缺乏要素支撑。

江北集中区有芜湖支撑建设稍好一些,江南集中区放在池州则没有这个支撑能力,大企业入驻不理想,真正投产不多,产业集中度不高,转型升级缓慢。

除体制机制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缺乏经营方式创新和高铁等轨道交通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和人口转移。

3、跨江发展缺乏配套措施。

跨江发展中,马鞍山遇到的问题是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过江成本高以及江西片区对资金、人材等要素吸引力有限;芜湖遇到的问题是在争取江北打造国家级新区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铜陵遇到的问题是区划调整不到位,发展空间和人口有限;安庆遇到的问题是中心城区带动辐射能力不足。

4、联动发展缺乏保障机制。

“芜马同城化”和“铜池一体化”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体制机制保障和具体措施,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处于停顿状态。

“芜马同城化”曾经有个框架协议,但未实施到位。

“铜池一体化”原来牌子挂在市发改委,现在也没了。

皖江城市与皖北城市共建产业园区也存在着类似实施不到位问题。

5.跨区合作缺乏深入研究。

目前,芜湖港与上港集团已开展了战略合作,安庆正在谋划与中部四省交汇处的咸宁、岳阳、九江“小三角”联动发展,铜陵正在申请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并与长江中游城市合作谋划“中四角”,马鞍山提出加强与上海港、南京港、芜湖港、合肥港等港口的合作。

长江上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长江上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长江上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引言中国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之一。

然而,长江上游地区却存在着各种问题,威胁着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本文将详细阐述长江上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二、水污染1. 问题描述:由于工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长江上游地区日益面临水污染带来的挑战。

废水直排、工业排放物质以及农业非点源污染等现象普遍存在。

2. 解决措施:加强监管力度,推行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建立健全废水处理设施;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三、洪涝灾害1. 问题描述:长江上游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中心高原背景下,在夏季容易发生强降雨天气并造成洪涝灾害。

这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2. 解决措施:全面加强抗洪减灾体系建设,包括完善防洪工程、加大水土保持力度、改善山区排水条件等。

同时,提升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和人民避险意识。

四、生态环境破坏1. 问题描述: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存在多种压力,如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严重以及物种多样性减少等。

这主要源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和资源利用模式。

2. 解决措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保护与恢复;加大植树造林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法规,并确保有效执行。

五、经济发展不平衡1. 问题描述: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特别是贫困地区人口较多。

经济结构单一、产业转型难度大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2. 解决措施:制定差异化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投资,并促进本地产业升级转型;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积极推广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1. 问题描述:长江上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不完善。

交通、通信等方面的落差使得该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

2. 解决措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铁路、公路和通讯网络等重要交通及信息化项目;优化规划设计,确保项目可持续利用和拓展。

调研报告:沿江各省市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举措和启示

调研报告:沿江各省市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举措和启示

调研报告:沿江各省市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举措和启示《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沿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主动适应新要求,围绕“一道两廊三群”建设,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相关城市的做法和举措值得宁波学习借鉴。

一、沿江各省市做法与举措1.强力推进沿江生态保护和治理,建设绿色生态廊道。

2016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以实施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大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水质断面考核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位置,相继启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

云南省启动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实施了“森林云南”建设、牛栏山—滇池补水工程,推进省内重点跨界水域水质补偿试点。

贵州省强化政策规划引领,印发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意见》。

四川省基本建立断面水质超标扣缴制度,启动实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

湖南省启动“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

湖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征集生态环境类项目252项。

成立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出台《关于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长江母亲河,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江西省出台了《江西省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在全国率先实施覆盖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

上海市全面启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提前一年完成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与各区县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环境治理领导责任制。

江苏省深入开展太湖、长江、淮河以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限期治理水质不达标国家考核断面。

各地还全面展开大气污染防控治理、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城市和乡村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市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表现,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协调黄金水道和综合交通建设,协调区域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整合和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对策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政策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长江跨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和国家梯级发展战略的综合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1。

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和战略意义(1)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

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一种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可分为流域经济、机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渠道经济等)。

根据运输方式)。

它既具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又具有“水资源”的特殊属性。

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一个“带”,具有不同于“圈”、“群”等其他空间形态的经济特征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

(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大腹地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优化长江沿线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布局,形成上下游互补合作互动格局,建设陆海对外开放新走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两大战略: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一个强调“经济圈”,另一个强调“经济带”这两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个大城市圈和世界级城市群。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思想共识。

但如何把思想共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特别是落实到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的具体发展实践中,任务十分艰巨。

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问题,急需在改革中加以推进解决。

一、困难问题(一)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矛盾尖锐在生态建设方面,上游生态建设重点区与贫困地区高度契合,除了高原、干热干旱“硬骨头”地区之外,面临无地绿化的尴尬;中下游地区水体污染严重,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水污染的治理、水生态的修复、水资源的保护形势极其严峻。

在经济发展方面,全域存在产业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各地市纷纷整航道修锚地建港口,搞园区引企业办工厂,圈地皮大拆建造城镇……一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饥不择食拉项目,高污染的矿产、钢铁、水泥、化工企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部分企业无视长江水环境,污水直排、偷排问题突出,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水质不断恶化,长江生态系统不时敲响警钟。

“黄金水道”作用的发挥与生态保护的巨大压力并存,怎样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同质竞争与松散合作之间博弈凸显沿江开发往往都是地方政府主导,基本上以省甚至是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行政色彩浓厚。

沿江各地仍然存在着追求GDP 的倾向,加上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诸侯经济”十分明显。

目前各省市出台的有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来看,更强调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给本地区发展带来的机遇,更强调如何以此为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各省市往往共识多、协同少,商议多、行动少。

加上现有协调机制缺乏相应激励约束机制,往往协调多、落实少。

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资源同争市场同抢,狭路相逢互不相让,部分地市甚至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搞政策洼地,进行恶性竞争。

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问题及政策研究

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问题及政策研究

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问题及政策研究第一章:背景介绍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地带之一,其紧贴中国长江流域,包括11个省份和直辖市,总面积达2.0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29亿。

长江经济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以及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背景之一。

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问题和政策研究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增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整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议题。

第二章: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问题1、协同发展不够长江经济带覆盖的区域较广,涉及到许多省份和城市,但长期以来协调发展的机制还没有形成,造成了各地区之间合作不够紧密,宏观调控水平亟待提高。

尤其是在跨省跨市发展重点产业、拓展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协同发展的进程还不够明显。

2、环境污染较严重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较大矛盾。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环保问题,导致了该地区的水、空气、土壤等多方面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治理成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3、人口迁移问题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尤其是大城市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人口规模的增加确立了该经济带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实力基础,但也面临人口过度集中导致的交通、环保、医疗等资源矛盾问题。

第三章:政策研究1、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全方位、多维度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并明确区域协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规划中要注重开展产业优化升级、环境治理、交通网络完善、公共设施建设等多项工作,提高长江经济带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协调机制要建立多级政府间、省省间、市市间的协调发展机制,并明确各省市在协同发展方面的角色与任务。

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统一管理、协调推进的机制,形成协同发展和共赢发展的格局,提升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背景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涉及多个省份和城市,区域面积广阔。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影响着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环境、战略等方面探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二、技术问题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长期的高强度经济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

虽然一些新兴技术得到应用,但这些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水资源问题。

过度的水资源利用使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解决长江经济带的技术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重点关注环保技术、节能技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技术等领域,使技术更加可持续。

三、环境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解决。

解决长江经济带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种整体性的策略,从水、空气、土地等各个方面入手,倡导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治理等措施,并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对环境的伤害。

四、战略问题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规划与战略,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面临的挑战需要统筹考虑。

战略问题包括制定经济发展计划、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协调发展等。

政府应该加强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规划,选择合适的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区域布局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发展整体水平。

五、发展机遇尽管长江经济带面临着各种过渡的问题,但是也有诸多机遇。

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是众多企业投资发展的重要地带。

同时,长江经济带区域各省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在逐年提升。

因此,政府应该秉持发展的思路,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先进科技支持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论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整合。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长江经济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两个方面,探讨长江经济带的现状和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长江经济带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水质严重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长江流域的水质已经严重污染。

长江流域在2009年的第一次全国水资源普查中,有1/5的水质不达标,其中,重污染水体高达20%以上。

二、湿地退化湿地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在长江经济带,湿地退化的现象十分严重。

由于重利益的驱动,湿地被开垦和破坏,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崩溃。

三、土地沙化随着人口和经济压力的增加,长江经济带的土地沙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土地沙化不仅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还会引发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水资源管理在保护长江的水资源方面,首要任务是治理污染,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的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分配。

二、加强湿地保护湿地对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护湿地,防止湿地的破坏和开垦是重要的任务。

为了实现湿地的保护,需要培养湿地保护意识,加大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法规。

三、进行土地治理土地沙化的治理,需要采用科学技术和合理规划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需要建立土地沙化的数据库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治理土地沙化现象。

同时,还应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治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

在治理方面,长江经济带存在以下问题:一、环境基础设施薄弱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治理基础薄弱。

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管理系统,提高环境监测和预警的能力,加强环境资讯的公开。

咨政报告格式

咨政报告格式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省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有关建议近期,省委党校省领导圈定课题组就安徽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如何转型升级,赴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调研。

调研显示,皖江四市已行动起来,积极谋划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格局。

马鞍山推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芜湖建设全省外贸中心港城;铜陵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安庆拉开框架建设大宜城。

调研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以下是对问题的思考及对策思路。

一、皖江四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存在的问题1、发展规划缺乏统筹协调。

在皖江四市的规划中,大多自我为中心、立足本地优势来谋划城市发展布局,缺乏合作意识与统筹协调。

各市的功能定位趋同,存在新一轮同质化竞争与重复建设倾向,港口建设和跨江发展各自为战,不顾市场需求,不考虑资金能力,片面追求港口多、规模大,争抢加快发展的土地、岸线、人口、产业等资源。

2、两大集中区建设缺乏要素支撑。

江北集中区有芜湖支撑建设稍好一些,江南集中区放在池州则没有这个支撑能力,大企业入驻不理想,真正投产不多,产业集中度不高,转型升级缓慢。

除体制机制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缺乏经营方式创新和高铁等轨道交通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和人口转移。

3、跨江发展缺乏配套措施。

跨江发展中,马鞍山遇到的问题是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过江成本高以及江西片区对资金、人才等要素吸引力有限;芜湖遇到的问题是在争取江北打造国家级新区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铜陵遇到的问题是区划调整不到位,发展空间和人口有限;安庆遇到的问题是中心城区带动辐射能力不足。

4、联动发展缺乏保障机制。

“芜马同城化”和“铜池一体化”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体制机制保障和具体措施,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处于停顿状态。

“芜马同城化”曾有个框架协议,但未实施到位。

“铜池一体化”原来牌子挂在市发改委,现在也没了。

皖江城市与皖北城市共建产业园区也存在着类似实施不到位问题。

5.跨区合作缺乏深入研究。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

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若干问题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带,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

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存在的若干问题。

水污染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首要问题。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供给区域之一,这里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对区域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经济带的工业、农业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的排放,致使水质严重恶化。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出现了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等问题,这给水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湿地退化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重要问题之一。

长江经济带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这些湿地对于维持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长江经济带的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了湿地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湿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是湿地的过度开发、农业活动和水污染等。

湿地退化不仅影响了区域的生态系统和景观,还会导致洪水的加剧和生态链的断裂。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重要问题。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承载区,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面临着供应不足、水质恶化和分配不均等问题。

长江上游的大坝建设和水电站的运行也给长江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可逆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长江经济带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亟待改善。

还有,土地的过度开发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突出问题之一。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土地资源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

长江经济带的土地过度开发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农业化学品的过度使用和乱排放也造成了农田的环境污染。

土地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区域的生态平衡和景观,还对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气候变化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一大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省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有关建议
近期,省委党校省领导圈定课题组就XX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如何转型升级,赴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调研。

调研显示,XX四市已行动起来,积极谋划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格局。

马鞍山推进一江两岸协调发展;芜湖建设全省外贸中心港城;铜陵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安庆拉开框架建设大宜城。

调研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以下是对问题的思考及对策思路。

一、XX四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发展规划缺乏统筹协调。

在XX四市的规划中,大多自我为中心、立足本地优势来谋划城市发展布局,缺乏合作意识与统筹协调。

各市的功能定位趋同,存在新一轮同质化竞争与重复建设倾向,港口建设和跨江发展各自为战,不顾市场需求,不考虑资金能力,片面追求港口多、规模大,争抢加快发展的土地、岸线、人口、产业等资源。

2、两大集中区建设缺乏要素支撑。

江北集中区有芜湖支撑建设稍好一些,江南集中区放在池州则没有这个支撑能力,大企业入驻不理想,真正投产不多,产业集中度不高,转型升级缓慢。

除体制机制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缺乏经营方式创新和高铁等轨道交通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和人口转移。

3、跨江发展缺乏配套措施。

跨江发展中,马鞍山遇到的问题是两岸经济发展不平衡,过江成本高以及江西片区对资金、人才等要素吸引力有限;芜湖遇到的问题是在争取江北打造国家级新区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铜陵遇到的问题是区划调整不到位,发展空间和人口有限;安庆遇到的问题是中心城区带动辐射能力不足。

4、联动发展缺乏保障机制。

“芜马同城化”和“铜池一体化”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体制机制保障和具体措施,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处于停顿状态。

“芜马同城化”曾有个框架协议,但未实施到位。

“铜池一体化”原来牌子挂在市发改委,现在也没了。

XX城市与皖北城市共建产业园区也存在着类似实施不到位问题。

5.跨区合作缺乏深入研究。

目前,芜湖港与上港集团已开展了战略合作,安庆正在谋划与中部四省交汇处的咸宁、岳阳、九江“小三角”联动发展,铜陵正在申请加
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并与长江中游城市合作谋划“中四角”,马鞍山提出加强与上海港、南京港、芜湖港、合肥港等港口的合作。

总体看,处在区域合作起步阶段,对整个长江流域以及对外开放的区域合作缺乏研究。

对如何推进我省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合作,由省下属的各市及省直管县来研究此问题(见皖发改外资函[2013]83号)难度较大。

二、关于XX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顶层科学设计,成立长江经济带建设研究院。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长期发展战略,XX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应成立专门研究机构,进行持续跟踪研究。

一是加强对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整体布局与政策走向以及我省在其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二是分析预测沿江各省市发展态势,找准对接结合点,以XX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按照打造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新优势的要求,编制XX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整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三是对规划的实施进行跟踪研究,及时发现问题作出调整;四是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与俄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合作领域和项目、存在困难与问题、具体对策与措施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