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PPT课件(1)
法家思想认为历史向前发展,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 治变革,不必拘泥于传统,这种思想有利于在经济上势力越来 越大的新兴地主阶级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 法家主张 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地主阶级国家政权的统一和巩 固,其法治思想有利于地主阶级的专政。因此,法家思想受到 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也最有用。
(2)诸侯在争霸中对智能的需要为士人提供了出路,促 进“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私学的出现,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资源。 (4)“百家争鸣”是历史变革在认识上的反映 (社会变革 为“百家争鸣”提供社会需求和现实内容)。
(5)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术继承上的差异,诸 子百家在学派内容和风格上各具鲜明的个性和特征。 (微观)
(2)影响:
韩非的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 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其思想主张后被秦始皇采 纳,成为秦朝治国的主导思想。
【例题5】你认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封建 统治者最有用的学派是哪一家?理由是什么?
法家。 理由:
战国时期处于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 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当时正处于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度形成的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新兴地 主阶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他们要求通过改革建立地主阶级专 政,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国家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地主 阶级需要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以法治国。韩非的思想集中 反映了上述要求和社会现。
④儒家教育思想,如“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 对我国古代和现代教育、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⑤儒家思想渗透到我国文学、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 对我国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诸侯在争霸中对智能的需要为士人提供了出路,促 进“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私学的出现,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资源。 (4)“百家争鸣”是历史变革在认识上的反映 (社会变革 为“百家争鸣”提供社会需求和现实内容)。
(5)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术继承上的差异,诸 子百家在学派内容和风格上各具鲜明的个性和特征。 (微观)
(2)影响:
韩非的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 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其思想主张后被秦始皇采 纳,成为秦朝治国的主导思想。
【例题5】你认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封建 统治者最有用的学派是哪一家?理由是什么?
法家。 理由:
战国时期处于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 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当时正处于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度形成的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新兴地 主阶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他们要求通过改革建立地主阶级专 政,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国家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地主 阶级需要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以法治国。韩非的思想集中 反映了上述要求和社会现。
④儒家教育思想,如“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等, 对我国古代和现代教育、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
⑤儒家思想渗透到我国文学、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 对我国文明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课件
范蠡
了解范蠡作为外交家的才能和对国家外交政 策的影响。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齐桓公
探索齐桓公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才能和对 齐国的贡献。
楚庄王
了解楚庄王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才能和对 楚国的贡献。
燕昭王
介绍燕昭王的军事才能和对燕国的发展。
晋惠公
介绍晋惠公作为晋国的重要君主和在战争中 的功绩。
魏文侯
探讨魏文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略思想和对 魏国的改革。
《春秋战国》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带你回到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探索这个充 满战争、政治变革和文化繁荣的时代。
一、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概述
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 包括重要事件和社会变化。
周王朝衰落
探讨周王朝的衰落原因和 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
东周时期的政治变革
介绍东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变革和对后世的影响。
越国
介绍越国在战国时期的独 特文化和对周边国家的影 响。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孔子
介绍孔子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思想家和教 育家的贡献。
孟轲
探索孟轲的思想与文化观念了解墨子的儒墨之争和其代表性的思想体系。
屈原
介绍屈原作为诗人和政治家的重要地位和影 响。
吕不韦
探讨吕不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地位和对 国家发展的贡献。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
齐国
了解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 的地位、政治和文化特点。
晋国
探索晋国在春秋战国时期 的政治格局和国力发展。
魏国
探讨魏国在春秋战国时期 的政治演变和文化面貌。
燕国
了解燕国的地缘政治和其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历 程。
其他少数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PPT课件
返回
4、(02苏粤1)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5. (02天津1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 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3.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现代价值. (1)春秋创立-孔子提出仁,礼,主张以德治国,主张逐步改良. (2)战国发展-孟子仁政,重民,反对苛政,保证农时,宽刑薄税. (3)秦朝摧残-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4)西汉独尊-董仲舒改造,吸收法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 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 (5)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 去活力. (6)明清受批-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 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 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革新. (7)近代崩溃-在戊戌变法后开始受到批判,新学的传播,科举的结束 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中被彻底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 地位;1949年后受极左思潮影响,儒家当作封建糟粕被完全否定. (8)新的曙光- 新时期以来,儒学对东南亚,东亚等国经济发展,社会 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0)现代价值:和谐论;统一观;重视德化;重视家庭人伦;民本思想。
返回
2.封建社会初期治国思想的演变和终结.
演变: 法家独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形成了多种学派,其中法家主 张改革,法治和中央集权,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被秦国利 用来作为治国的主要依据,建立了统一的集权国家秦朝,但法 家失于暴政,秦朝二世而亡. 汉初崇道-秦朝亡于暴政,汉初天下凋敝,西汉采用了黄老无为 思想,恢复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但道家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 出现了王国问题,威胁西汉统治. 汉武尊儒-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 法家和道家,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汉武帝采纳改造后的儒 学为治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为主(表),法 家为辅(里),佐之以道的治国思想形成. 认识:中国治国思想由儒法道佛组成.儒家有利缓和矛盾维护 统治,法家有利加强专制集权,道家恢复经济,佛道麻醉人民.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ppt 通用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 私田出现
一些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封建方式)
地主、农民产生(封建阶级产生)
春秋时期各国改革开始承认土地私有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奴 隶 社 会 瓦 解
封建制 度确立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新兴地主力量进一步壮大 诸侯国变法(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1.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性质的区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2024年高考一轮精品课件(统编版)
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
之士”
打击旧贵族势力, 改革侧重军事
知识点: 02 战 国 变 法 运 动 : 商 鞅 变 法 最 为 彻 底
时间
公元前356年
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
内容 特点
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政治: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 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影响 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 02 战 国 变 法 运 动
唯物史观——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的必然性 (1)生产力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推动了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2)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 一步解放生产力,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 (3)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 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知识点:
05 法 律 : (1)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在春秋时期。郑国子产的铸刑书,把刑法浇筑 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 场辩论。邻国一位名叫叔向的官员写信为子产,反对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 罚适用于乱世,公布邢书会使得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这是 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2)《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封建性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ppt课件
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 ——《汉书》卷30
《艺文志》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
精选课件ppt
33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四节 军事和法律制度
二、法律制度——1. 法规 郑国子产:前536年 铸刑鼎;邓析《竹刑》 晋国:铸刑鼎——范宣子-《刑书》
法家——无上下贵贱皆从法的精神。 魏国 -李悝编《法经》: 盗、贼、囚、捕、杂、具法。 秦国-商鞅后颁行-《秦律》:盗、贼、囚、捕、
权:“权者,君之所独裁也。”—权力
势:“势者,王之神。” 指决定君主能否充分 支配权力的客观条件。
法:公布于全国的普遍准则。阶级统治
术:“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 也”—策略手段—治国用人必不可少的法宝
权术、势术、法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精选课件ppt
18
六柄:生之、杀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 四位:文、武、威、德 七术:众端参观、必罚明威、欣赏尽能等等 择将之术、进良之术、兼人之术、天下之行术 两手:刑与法 “杀戮谓之刑、庆赏谓之德” –
学校类型:大学-经籍、 小学-书计
天子学-“辟雍”、诸侯学-“泮宫”
羲和——掌天地四精选时课件p—pt —历法官
6
思考题
1. 简述夏商周政体变化过程。 2. 简述中国宗法制度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名词解释:青铜器、分封制、宗法制
精选课件ppt
7
五帝三代时期大战
黄帝炎帝之战——阪泉之战 黄帝蚩尤之战——涿鹿之战
26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四节 军事和法律制度
3. 军事行政和管理 调动部署权在君主- 战役指挥权在将领 符节玺印制度:行文命令+兵符(虎符) 军事行政管理人员 军事刑罚制度、肉刑以下将领可施刑 战败、逃跑、叛变、降敌课就地处置。
《艺文志》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
精选课件ppt
33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四节 军事和法律制度
二、法律制度——1. 法规 郑国子产:前536年 铸刑鼎;邓析《竹刑》 晋国:铸刑鼎——范宣子-《刑书》
法家——无上下贵贱皆从法的精神。 魏国 -李悝编《法经》: 盗、贼、囚、捕、杂、具法。 秦国-商鞅后颁行-《秦律》:盗、贼、囚、捕、
权:“权者,君之所独裁也。”—权力
势:“势者,王之神。” 指决定君主能否充分 支配权力的客观条件。
法:公布于全国的普遍准则。阶级统治
术:“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 也”—策略手段—治国用人必不可少的法宝
权术、势术、法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精选课件ppt
18
六柄:生之、杀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 四位:文、武、威、德 七术:众端参观、必罚明威、欣赏尽能等等 择将之术、进良之术、兼人之术、天下之行术 两手:刑与法 “杀戮谓之刑、庆赏谓之德” –
学校类型:大学-经籍、 小学-书计
天子学-“辟雍”、诸侯学-“泮宫”
羲和——掌天地四精选时课件p—pt —历法官
6
思考题
1. 简述夏商周政体变化过程。 2. 简述中国宗法制度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名词解释:青铜器、分封制、宗法制
精选课件ppt
7
五帝三代时期大战
黄帝炎帝之战——阪泉之战 黄帝蚩尤之战——涿鹿之战
26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四节 军事和法律制度
3. 军事行政和管理 调动部署权在君主- 战役指挥权在将领 符节玺印制度:行文命令+兵符(虎符) 军事行政管理人员 军事刑罚制度、肉刑以下将领可施刑 战败、逃跑、叛变、降敌课就地处置。
《战国时期》课件
派思想形成。
分裂割据的局面。
等成为后代军事武器的重要组
成部分。
结论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先进文化和血腥战争并行不悖的一个时期。它的
历史意义深远,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珍惜文化遗产。
《战国时期》PPT课件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背景
战国时期起始于公元前 475 年左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延续。大国之间的战争和内部的斗争导致了社会的动
荡不安。
地图
战国时期的国家地图。
战国时期的起因与发展
1
分裂
在春秋时期后期,諸侯國分裂,小国纷争不断。
货币系统
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铜钱,推进了货币的使用。
文化繁荣
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的繁荣时期,儒家、道家、兵家、法家等思想产生。
科技进步
战争促进了科技发展,战争兵器的使用逐渐进步。
战国时期的军事发展和战争
战象
弩
投石车
战象是古代中国威力巨大的战争
在战国时期,弩成为中国军事中
投石车能够在战争中起到非常强
武器之一,被智取的故事广为流
重要的武器,在漫长的战争中发
的攻击作用,是战国时期不可或
传。
挥了重要作用。
缺的武器。
战国时期的影响与遗产
战国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中原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政治地位和文化格局。
哲学思想
中央集权
军事武器
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等流
中央集权制度结束了春秋时期
战争中使用的弩、战车、战象
2
夷灭
夷灭政策导致了大规模的战争。
3
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ppt1 人教版
·
历 史
强 化
这一历史发展的主线。
作
(2) 结 果 : 三 种 发 展 趋 势 互 相 交 织 在 一 起 , 相 互 促
业 进,互相影响。其发展的影响是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资 料 卡 片
的(第一种趋势)多民族的(第二种趋势)封建(第三种趋势) 国家——秦朝。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1单元
复
习
定 位
【例1】 (2009·郑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的原因
化 作
3.先秦时期的文化
3.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
业 (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 术及科技成就;分析百家争鸣
资 (3)文学和艺术;(4)天文和物理 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诸子百家的
料 卡
;(5)扁鹊
思想
片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1单元
复 习 定 位
考
点
梳
理
《
走
热
向
点
高
展 望
高 考
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
考 》
时代 革时期,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频繁,民族不
高 考
特征 断融合。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总 复
演 练
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
习 历
课
史
后 强
纷争
春秋诸侯争霸
战国兼并战争
化
作 业
资
目的
取得更多土地和人民、掠夺财富、争夺对其 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料
卡
片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1单元
复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文化
(二)改革:由奴隶制到封建制 改革:
1、春秋时期的改革 、 (1)背景:铁器、牛耕 )背景:铁器、 (2)代表 ) 私田 新的剥削方式产生 新的阶级出现: 新的阶级出现: 封建地主和农民
齐:“相地而衰征” 相地而衰征” 实质: 实质:承认土地私有 初税亩“ 鲁:”初税亩“
2、战国时期的改革 、 (1)背景: 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 )背景: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 连坐法 (2)性质: )性质: 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重农抑商 第一次 (3)代表 魏:李悝变法 ) 军功受爵 燔诗书, 楚:吴起变法 燔诗书,明法令 内容 统一度量衡 秦:商鞅变法 废分封, 第二次 废分封,行县制 更深刻) 废井田, (更深刻) 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作用: 作用: (4)结果: 封建制度确立 )结果: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 奴隶主贵族特权 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 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 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 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 经济:
铁农具的使用
(一)农业
牛耕的推广 水利事业的发展 冶铸业
(二)手工业
漆工艺 纺织业 煮盐业 酿酒业 手工业专著
(三)商业和城市
三、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 民族关系:
1、方式: 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 、方式: 2、作用: 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作用:
一农业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水利事业的发展二手工业纺织业漆工艺酿酒业煮盐业冶铸业手工业专著三商业和城市三民族关系
第二课时
一、政治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文化 春秋战国的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商鞅变法
A、时间、人物(前356、商鞅) B、内容:
废井田、准买卖 废特权、奖耕战 废分封、建县制
C、作用:实力大增、为统一中国奠定了 基础
D、变法成功的原因: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合国情、顺民意、 秦孝公信任并重用商鞅
4、战国时期的经济
1、农业: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2、水利:四川都江堰和河南郑国渠 3、手工业:冶铁业、煮盐业、工艺品 4、商业:
法家:韩非子及思想 兵家:《孙膑兵法》(战国)
《孙子兵法》(春秋)
二、 自然科学
1、天文历法
(春秋)33次日食、测定冬至夏至、 哈雷慧星最早
《甘石星经》(800恒星、5大行星) 8个节气测定
2、医学
分科治病(医疗学) 扁鹊四诊法 --望闻问切(诊断学) 《皇帝内经》(病理学)
3、建筑——鲁班
种类繁多、 封建城市兴起(政治型)
第四章 春秋战国文化
一、社会科学
(一)春秋时期
1、道家——老子和《老子》(《道德经》) 消极:无为 积极:辨证思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潜在的宇宙法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
无为而无不为 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 大方无隅 大智若 愚)
2、儒家——孔子
思想家:“仁”(博爱为仁)
教育家:实践
理论
古籍整理专家:《六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兵家 ——孙武、《孙子兵法》
(二) 百家争鸣
1、出现原因
时代巨变 思想多元 各抒己见 成“诸子百家” 宣传批评 百家争鸣 各国发展 急需人才
2、主要流派
墨家:墨子及主要思想 儒家:孟子(仁政)、荀子(唯物主义) 道家:庄子及思想
4、文学
《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 屈原《离骚》、爱国典范
5、艺术
青铜艺术—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音乐——随县编钟
一、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
1、春秋五霸
A、东周的分期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B、春秋五霸
争霸原因
五霸的两种说法
C、评价
灾难深重
民族融合(正义进步标准)
2、齐桓公称霸 A、齐桓公改革
前提 富庶大国 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
内容 改革军制 “尊王攘夷” 召侯会盟
B、葵丘会盟
3、晋楚争霸
晋文公改革 城濮之战
4、吴越争霸
吴败越 越败吴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5、生产力的发展
A、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上的使用 B、耕作技术的提高
6、私田的出现
A、公田和私田的概念 B、私田增加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C、鲁国初税亩——承认土地的私有权
7、井田制的瓦解
A、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 B、井田制逐步瓦解(经济基础崩溃)
二、战国时封建制的确立
1、战国七雄
A、战国时限(前475——前221) B、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封建制的确立
A、私有制代替国有制(经济基础) B、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C、各国的变法运动(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