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注】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

②仆:指驾车的人。

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指晋侯。

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失也失:耽误B. 其将来辞辞:陈说C. 吾子之讨讨:处罚D. 子无重寡人之过重:看重(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见于司寇A.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B.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C.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D.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B. 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 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 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

(4)将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

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③鲁公治国________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 汝心之固公善之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连月不开________②朝晖夕阴________③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④日星隐曜________⑤樯倾楫摧________⑥把酒临风________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⑧去国怀乡________(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B. 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 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D. 不以物喜/以君之力(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1)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2)A(3)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

开:今义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放晴”;晖:翻译为“日光”;或:该词含义比较多,在这里翻译为“有时”;曜: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光芒”;倾:翻译为“倒下”;把:翻译为“持、执”;求:今义多翻译为“请求、寻求”,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探求”;国:今义多指国家,古义在这里翻译为“国都”。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余,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上自劳军________②天子且至________③囊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②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3)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主要记叙汉文帝细柳营劳军的故事,重点勾画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B. 细柳营常备不懈、严阵以待,文帝处处被要求遵循军令,足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C. 写皇帝和群臣从细柳营军门出来后的反应,从正面表现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特点。

D. 本文情节回环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示了周亚夫的才华与个性。

【答案】(1)慰问或犒劳;将要;先前(2)①任命河内郡的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

②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军中官兵都穿戴盛甲。

(3)C【解析】【分析】⑴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③连月不开________④春和景明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 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 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 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 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 故/ 人/名为谏果。

⑵ 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 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原因。

C好像。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时时:不时。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2)D(3)虽/名医/不迨也(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

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①泉香而酒洌_______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③伛偻提携(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

C. “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D.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答案】(1)清;离开;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2)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前两段流露出作者“悲”和“喜”两种不同的感情。

B. 写“春和景明”之景是为了反衬“喜洋洋”的心情。

C. 作者以“古仁人”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准则。

D.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的便是“迁客骚人”。

【答案】(1)范仲淹;滕子京(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3)C【解析】【分析】(1)《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2)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以:因为。

(3)A. 前两段流露的是“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B. 写“春和景明”之景是借景抒情,是为了直接抒发“喜洋洋”的心情。

并非衬托。

D. “斯人”指的是“古仁人”。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嘻!微斯人,吾谁与归?【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

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

③敖仓:粮仓。

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B. 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C. 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D. 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和“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微斯人________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___④有粮者亦食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吃(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分析】⑴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

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

① 求:动词,探求;② 微:表假设,如果没有;③ 使:动词,派,让;④ 食:动词,吃,给……吃。

⑵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⑵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⑴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⑵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阅读韦庄的《早发》,回答问题。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①。

【注】①珪:一种玉器。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四联分别是如何体现“早”字的。

(2)请选择合适的角度,简析尾联运用的手法和蕴含在尾联中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第二联用“鸡未唱,马频嘶”强调客人起得早,第三联“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2)示例1: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一种玉器(珪),突出了早行时月光的皎洁;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示例2:运用衬托,用行了“三十里”后月亮依然高挂,来突出出发之早;尾联蕴含(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寂寞之感。

【解析】【分析】(1)首联用“早雾”直接点题,颔联用“鸡未唱”强调客人起得早;颈联用“树色遥,泉声暗”突出了时间之早;尾联写诗人行“三十里”后,“城月尚如珪”,叙写月亮依然高挂,可见诗人出发之早。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又何间焉/间不容发B.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C. 公将鼓之/锣鼓喧天D. 小信未孚/信手拈来(3)对“齐师伐我”一事,曹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4)阅读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5)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答案】(1)一鼓作气(2)B(3)“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4)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

(5)①“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②善于抓住战机;③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成语的积累答题即可,如:一鼓作气、辙乱旗靡等。

(2)A参与;空隙。

B倒下。

C动词,击鼓;名词,一种打击乐器。

D信用;随手。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在“齐师伐我,公将战”时,曹刿立即就要见鲁庄公,要看鲁庄公何以战以及如何战,这说明曹刿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而对此时,他的乡邻却说那是当大官的人谋划的事,和我们老百姓没有关系,由此可知,“乡人”是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

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

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

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

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

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我愿汝曹⑪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⑫,一月之内,必加温习。

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⑬,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

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⑭。

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⑮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

二者其去⑯枵腹⑰无异。

汝辈于此,极⑱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注】①迥异:相差根远。

②开:开导,启发。

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

④倍蓰(xǐ):数倍。

⑤影响:影子和回声。

指不切实际、不持久。

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科学应试之文。

⑦华:花。

⑧诡辩:荒谬邪僻。

⑨《左》《国》:《左传》《国语》。

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

⑪曹:辈。

⑫拱璧:大壁,泛指珍宝。

⑬义蕴:内在的意义。

⑭发越:散播。

⑮举:举出。

⑯去:距。

⑰枵腹:腹中空虚。

⑱极:通“亟”,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时文固不可不读________②若朝华夕落________③古人之书,安可尽读________④然后思通其义蕴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②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3)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4)从选文画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本来;像;全、都;通晓、理解(2)①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巩性孝友…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有删改)(注释)①行义:行为道义。

(1)解释下列划线词①少与王安石游________ ②以吝故不及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________等,而缺点在于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A. 嫉恶如仇B. 左右逢源C. 春风化雨D. 客观理性【答案】(1)年轻;比得上(2)王安石为人怎样?(3)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4)D【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

如“少”不是少年的意思,这里解释为年轻。

(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何如(怎么样)”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这是考查文言文文意的理解能力,和翻译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括能力。

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敢于有所作为;而缺点在于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互相借用;包括同音通假,;双声通假,迭韵通假。

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

⑶本题考查积累成语。

答题时应注意,汉语成语的来源,有的是古书中词句的摘引或改写,人们喜欢用古典作品中的某些语句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思想,长期习用,便变成了成语。

根据文章内容作答。

【附参考译文】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此一飞在六个月后方才停歇下来。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

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无边无际的吗?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微斯人________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___④有粮者亦食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吃(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分析】⑴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

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

① 求:动词,探求;② 微:表假设,如果没有;③ 使:动词,派,让;④ 食:动词,吃,给……吃。

⑵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

以,因为。

② 斯:这。

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功业。

句意是: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⑶甲文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

⑷文中赵威后认发展壮大国家,要做到“ 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归纳为: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故答案为:⑴① 探求;② 如果没有;③ 派,让;④ 吃,给……吃。

⑵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⑶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⑷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反问句等。

⑶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准确理解句意,判断属于那种表达方式。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乙】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

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

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3.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________)②觥筹交错(________)③山岳潜形(________)(2)下列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C.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D. 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小石潭记》)【答案】(1)①取名;②酒杯;③潜藏(2)B【解析】【分析】(1)①名之者谁:命名它的人是谁?“名”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取名。

②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交错。

觥,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这里翻译成酒杯。

③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是一词多义:隐藏;隐居;专心。

(2)A. 好像/好像。

B. 因为/用来。

C. 归家/归家。

D. 离开/离开。

故选B。

故答案为:⑴①取名;②酒杯;③潜藏;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

贾:gǔ做买卖。

穷困:困厄,窘迫。

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

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

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②三战三走 ________(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答案】(1)是;跑(2)C(3)愚;怯;无耻(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