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超精华)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概念:透镜是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并由此产生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二、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偏离主光轴,即通过凹透镜的光将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四、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叫实焦点 ,用“F”表示。
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一个凸透镜有 2 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凹透镜: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发散 ,且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所以叫做虚焦点,用F表示,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五、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Ⅰ凸透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课件 第五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重点 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温故知新
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A.凸透镜对光起_会__聚__作用;
B、凹透镜对光起_发__散__作用。
温故知新 2、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 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对着凹 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你知道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么? 投影仪
照相机
放大镜 显微镜
近视镜
望远镜
照相机的发展
立 便携相机 体 照 相 机
双镜头照相机
单镜头反光相机
数码相机
照相机的构造
主要构造 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 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 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 少;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 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④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投影仪成像特点
像是缩小/放大?像是正立/倒立? 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成像特点:1.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像。
2.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3.像距大于物距。
投影仪的使用
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怎么放? 投影片要倒放
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特点 投影仪的成像特点是什么? 要得到正立的像需要怎么做?
投影仪
幻灯机
投影仪
投影仪的原理 改变光路
投影仪原理图
幻灯机原理图
投影仪成像特点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 )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 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 图案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人教版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3.认识虚像与实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凸透镜成像时,简单比较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到透镜的距离。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1.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认识同一透镜在物距不同时成像不同。
2.认识虚实像的不同。
难点虚像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
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这就需要照相机,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了单反相机、DV等摄影用具,那么它们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它们的原理。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照相机大家想了解关于照相机的什么知识呢?照相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神秘的小盒子,里边到底有什么?照相机为什么能拍照?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拍出全景和不是全景的照片?为什么照片中景物比实物小?有时拍出的照片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大家收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收集到的资料。
教师适时的引导、评价。
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课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共18张PPT)
2、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倒立 缩小的实像
投影片离镜头较_近___,屏幕离镜头较 _远___,所成的 4、若想使投影出的像变大,应使幻灯片____凸
而且物像位于凸透镜的____侧。
像是:倒_立_____、放_大_____、实__像____。物和像位于凸透 投影片离镜头较____,屏幕离镜头较 ____,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
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内的存储器保存. 3、景物到镜头的距离______像到镜头的距离。
2.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像到镜头的距离_____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它的作用:记录_________。
数码相机用图象传感器替代胶片,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内的存储器保存. 2.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的_屏__幕__上__。 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它的作用:记录_________。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透镜,同时使幻灯机____光屏。
(2)成像的特点: 一、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例如:
小孔成像.
A
B
A’
B
’
照相机的像
B
‘
A AB
‘
投影仪的像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
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例如:
平面镜成像
“眼睛受骗” 放大镜的像
实像和虚像
(1)实像:实像是由 _实_际__光__线__ 会聚而成的像。_能___ 用光屏承接,眼睛_能___观察得到。而且物像位于凸透 镜的_两___侧。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精品教学课件
倒立放大的实像
A'
B'
凸透镜
B
A
物 体
离
凸
透
镜
投影仪
很 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使像呈现在屏幕上怎么办?
天花板 B'
改
变 光 的
屏 幕
传
播
方
A'
向
B
A
要使像看起来是正的怎么办?
天花板 A'
屏 幕
B'
A
B 物体倒放
3.投影仪成像特点
问题: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与物体 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迁移训练 2
5.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及成像原理图。
B
(1) 其 中 A 是 ___凸__透__镜_____ , 光 线 经 过 它 会 发 生
_折___射;B是___平__面___镜___,光线经过它发生_反___
A
射。
(2)投影片离镜头较近,屏幕上成的像与投影片上的
物体相比是__放__大____、_倒__立____的,平面镜的作用 是_ 改_变光的传播方_向____ ___。
______。
凸透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考点一:照相机
典型例题 1 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凸__透_镜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 形成一个____缩__小___(放大、缩小)的像。实际拍摄时,为使远近物体都能成 清晰的像,应调节照相机的___镜_头____到胶片的距离。
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及答案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2倍焦距时,成 、的 像,根据这个道理制成了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 的位置,在相当于 的胶片上得到 的 的像.3、如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 A 是,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 播方向;B 是,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 。
4、如图4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5、如图为国际空间站中宇航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图中水珠相当于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写出一种即可)。
6、如图所示,放映幻灯时,为了使屏幕上所成的像缩小一些,应使幻灯机的镜头离幻灯片 或“近”)一些,并 (选填“增大”或“减小”)幻灯机与屏幕间的距离.7、晓彤用两个可以套在一起拉动的硬纸筒,自制了一个简易照相机,外筒上装有凸透镜,内筒的一端蒙块半透明纸,如图所示。
晓彤用它观察远处的物体时,在半透明纸上可以到 的像。
若晓彤拿他 向远处物体走近一段距离后,需要将内筒向 (选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保持原,镜,生活中与该水珠这一成(选填“远”位置”)方向移动,才能在半透明纸上看到清晰的像。
八造赣明刈明总8、小明透过装有水的矿泉水瓶观察距离很近的树叶发现叶脉会变大,而且很清晰,这是因为此时水瓶相当于镜,此时观察到的叶脉是(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像(选填“虚”或“实”),所以在森林中旅行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对太阳光有作用,容易引起火灾.9、清晨,我们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所示。
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镜,通过图中的水珠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早710、淮北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提升城市市容市貌的工作,其中为市民在交通上提供优质服务的中北巴士为了保证人们从公共汽车后门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图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于。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课堂检测
5.2 生活中的透镜/
基础巩固题
3. 图甲、乙是相同焦距拍摄的同一小孩的照片,则拍摄时,物距、 像距的比较情况是 ( C ) A.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大 B.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小 C.甲的物距比乙大,甲的像距比乙小 D.甲的物距比乙小,甲的像距比乙大
课堂检测
5.2 生活中的透镜/
基础巩固题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区分照相机、投 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经过制作简易模型照相机 的过程,初步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探究新知
点 击 图 片 演 示 照 相 机
5.2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 1 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 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 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会聚在 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 实像。且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大于 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眼睛可以对着A端也可以向着B端向筒内观察景物成的像
探究新知
知知识识点点 22
5.2 生活中的透镜/
投影仪
探究实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 取下,投影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 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 上图案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 正倒。
探究新知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5.2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的调节
探究新知
5.2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的调节
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都能形成清晰的像,需要旋转 镜头上的“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拍摄近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拍摄远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是: B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平面镜
3.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人参酒”在酒瓶中浸着
一支人参,你所看到人参应该是: C
A.人参的实物 B.等大的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4、从圆形装水的鱼缸侧面看缸中游动的鱼,
所看到的像是 (A )
A.鱼的放大的虚像 B.鱼的等大的虚像 C.鱼的缩小的实像 D.实际的鱼
放大的(填“放大”或“缩小”),然 后用放大镜观察窗外的树,可以看到树 的 缩小 的像。
课堂作业:
1、在照相机的底片上成 、 的 像。
2、在幻灯机的银幕上成 、 的 像。
3、一瓶杨梅罐头从侧面看上去,每个杨梅 都变大了,我们看到的是 、 的 像, 圆形的罐头和水共同组成了 镜。
小结: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 成倒立、缩小的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 成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 像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
•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 能在光屏承接 •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异侧
虚像:
• 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得 • 不能在光屏承接 •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同侧
再见
平面镜成像
“眼睛受骗”
放大镜的像
实像: 真实光线会聚的像.
F
F
物距(u)
像距(v)
物体和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物像异侧)
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又可用眼睛观察
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一侧,所成的像是虚 象.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看.
课堂练习
1.下列不是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D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的描述》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体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位移、路程等。
但他们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2.掌握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展示物体运动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3.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PPT。
3.实例和图片。
4.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体的运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你们可以看到这些物体的运动吗?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呢?”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介绍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基本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定义和公式。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
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 第2节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及其成像特点.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知识点一照相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4-95,完成以下问题: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合作探究】探究一照相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神秘的小盒子,里边到底有什么?照相机为什么能拍照?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拍出全景和不是全景的照片?为什么照片中景物比实物小?像是怎么落在胶片上的?有时拍出的照片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答: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收集的资料知,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像落在胶片上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照片.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把人拍大点离人近点.光线强拍出的照片发白,光线弱拍出的照片暗.探究二请同学们相互合作,完成课本P94“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的像是什么样的?答:倒立、缩小的实像.2.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答:凸透镜.3.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答:需要.【教师点拨】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3.在对物体进行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改变,那么胶卷到镜头的距离也要随之改变,这样胶卷上的像才清晰.【跟进训练】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知识点二投影仪【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5,完成以下问题: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2.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合作探究】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将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正放),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再把反光镜安上,把图案打到屏幕上.如图所示.1.天花板上的像与投影片相比较,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是正立还是倒立的?所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答:天花板上的像与投影片相比较是放大、倒立的实像.2.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有何关系?答: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3.要使天花板上的像变得更大些,应怎样操作?答:应该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天花板.【教师点拨】1.要想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则物体在放置的时候应该倒放.2.投影仪成倒立的像,不仅物像之间上下是相对颠倒的,左右也是相对颠倒的.3.投影仪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近些,像离凸透镜远些.【跟进训练】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灯泡的作用是:充当光源.(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适当高速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知识点三放大镜【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5,完成以下问题:1.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2.物体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合作探究】探究三请同学们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观察有什么现象?甲乙答:将放大镜逐渐远离书上的字,发现当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书上的字成正立时,放大镜越远,字的像越大;再继续移动放大镜,不能看到字放大的正立像.【教师点拨】1.放大镜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应在物体的另一侧观察.2.除了常见玻璃制的凸透镜之外,水透镜等其他一些透明材料做的透镜均可以制成放大镜.如将一滴水滴在胶尺上,再来观察书上的字,同样可以起到放大的效果.3.投影仪和放大镜成的像都是放大像,但是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跟进训练】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放大(选填“放大”或“缩小”)的虚(选填“实”或“虚”)像.知识点四实像和虚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6,完成以下问题:1.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2.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合作探究】探究四观察图甲和图乙总结实像和虚像的特征.甲乙1.实像和虚像是否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答: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是由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2.实像和虚像能否用光屏承接?答: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3.实像和虚像能否用眼睛看到?答:实像和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到.4.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答:实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异侧,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侧.【教师点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定义,我们可以依据凸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确定物点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或虚像.(1)实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像点.而数学知识告诉我们,两条直线即可确定一个交点.因此在寻找物点的像点时,我们只需要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如过光心的光线、过焦点的光线),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交点,即像点.(2)虚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虚像点.因此我们同样可以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像点.【跟进训练】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实像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则不是B.虚像是由平面镜所成的,所以虚像一定由光的反射而形成C.实像可以有放大的,也可以有缩小的;而虚像只有放大的D.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则不能1.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投影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知识点 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第一节透镜1、透镜分类:2、透镜对光的作用:光经过透镜后总是向较厚的一侧偏折(类比三棱镜折射图)(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折射光线会偏向主光轴;(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原来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
日常生活中,盛水的透明瓶子,注满水的灯泡,以及叶片或玻璃板上水珠都可以等效为凸透镜,它们对光有会聚作用。
3、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因为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也叫实焦点,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一个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任何一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3)利用太阳光测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取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纸片放在另一侧,来回移动纸片可以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4)凸透镜焦距长短反映了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弱,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凹透镜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相同口径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说明了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使光线偏折的越多,会聚作用越强,焦距越短.4、三条特殊光路图: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物距大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适用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2、投影仪①光源:增加投影片亮度,使投影更清晰②凹面镜:利用其会聚作用反射聚光后射向螺纹镜③螺纹透镜:利用其对光的会聚作用将影片各部分均匀照亮;④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物距小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第五章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的基本观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差别,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透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透镜的基本观点,识别生活中的透镜。
2. 教学难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差别。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透镜的实物、图片或模型;2. 准备实验器械,进行简单的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3. 课前安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做好记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如放大镜、望遥镜、近视镜、相机镜头等,让学生识别这些物品中的透镜,并扣问它们各自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透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探究活动一:凸透镜的会聚作用a. 准备一些相同的纸条,并在凸透镜的一侧保持一定距离,让学生观察纸条被聚拢的情况。
b. 让学生尝试应用近视镜片(凹透镜)进行实验,观察现象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并进一步理解近视镜的作用。
3. 探究活动二:照相机的原理a. 展示照相机模型,并讲解其基本构造。
b. 介绍照相机的原理,即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c.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镜头的作用以及成像的基本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镜头的作用,进一步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 作业安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的相机镜头,并尝试用凸透镜改变它所成的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教室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透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光学方面的应用。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6. 课后延伸:安置一些与透镜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讨论题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透镜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透镜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基础知识练习1. 要求学生回顾课本,梳理透镜的定义、种类、成像原理等基本知识,完成相关的填空、选择题目练习,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实验操作与实践应用1. 设计透镜实验报告单,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准备实验器材(如透镜、光源、光屏等),进行简单的透镜成像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
2.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透镜知识,设计并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应用实例,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照相机的镜头等,并尝试绘制简单的透镜成像示意图。
三、探究性学习1. 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查找关于透镜的最新科技应用或研究动态,如光学望远镜、隐形眼镜的原理与技术等,形成简短的探究报告。
2. 设计一份透镜相关知识的小问卷,让学生通过向家人、朋友等非专业人士提问和收集答案,了解他们对透镜的认识程度,并加以分析。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知识练习部分需认真完成,不遗漏任何题目。
2. 实验操作与实践应用部分需注重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及结果的准确性,报告单需详细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
3. 探究性学习部分需结合所查资料及个人理解形成完整的报告或分析,鼓励创新思考。
4.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四、作业评价1. 基础练习部分将根据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
2. 实验操作部分将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及学生的实验态度进行评价。
3. 探究性学习部分将根据学生查找资料的广泛性、分析的深度及报告的逻辑性进行评价。
4. 综合以上各项作业将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学习态度。
五、作业反馈1. 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将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对优秀的作业给予表扬和鼓励。
2.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作业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课件
照相机主要构造
知1-讲
知1-讲
1.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 胶片:相当于光屏。 3. 调节控制系统。 ①取景窗:视察所拍景物; 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知1-讲
同学们,通过自制照相机的成像视察实验,以及你们 的生活经验。照相机的成像有什么特点?
知4-讲
【例2】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 像时的情景。请分别指出其特点。 (1)凸透镜成实像时,光屏__能__承__接__到__所__成__的__像__, 物和实像在凸透镜_异__侧___。 (2)凸透镜成虚像时,光屏 不_能__承__接__到__所__成__的__像__, 物和虚像在凸透镜___同__侧___。
的后面。
总结
知1-讲
•用照相机拍照时,比较人到镜头的距离和像到镜头 •的距离及比较像与人的大小关系,用比较法。 •在第(2)小题的解答中可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因为实 •际使用中会有这样的直观感觉,人若离照相机越远 , •在底片上所成的像越小。
知1-练
1 如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
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电子监控器。
知2-讲
请学生视察投影仪的构造,并视察其成像有什么特点 ?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 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成像特点: •1. 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像。 •2. 像距大于物距。 •3. 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知2-练
1 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与图 中的甲类似,则幻灯片上的旗应是图乙中的( B )
知识点 4 实像和虚像
知4-讲
定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A.平板玻璃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面镜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C.人透过水球成的像D.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3.如图所示,为小赵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一种成像情况,下列哪种光学器件成像原理与它相同()A.投影仪B.照相机C.电影放映机D.放大镜4.如图是小明拍摄“东方明珠”时的情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明在地上的影子形成的原理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B.用照相机拍照时,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C.数码相机屏幕的彩色画面,由红、黄、蓝三种色光组成D.水中建筑物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5.2021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演出后迅速火遍全国。
如图所示为固定摄像机拍摄演员表演时的情景。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机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B.演员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演员位于摄像机镜头二倍焦距之外D.演员靠近摄像机时,感光元件上的像变小6.下列所成的像为实像的是()A.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B.山在水中的倒影C.邮票经放大镜成的正立放大的像D.太阳经过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圆形光斑7.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放大镜成像B.水中的倒影C.水面“断筷”D.手影的形成8.在玻璃杯(其厚度不计)的杯底放一枚硬币。
装满水后将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
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不同的“两枚硬币”。
关于这个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水中的“小硬币”,是光从空气射向水时发生了折射B.“小硬币”是物体成的实像C.“大、小硬币”都是虚像D.看到的“大硬币”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放大实像二、填空题9.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 或“发散”),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选填“反射”或“折射”)。
《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差异,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透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识别,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对光线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透镜样品、实验器材、白板等。
2. 制作课程素材:收集生活中的透镜图片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 安排教学活动:设计互动实验、讨论环节,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
按照教学计划和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地点和人员,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4. 资源准备:根据课程需要,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教材、课件、案例分析等,以确保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5. 教学质量监控:通过观察、评价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6. 互动交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7. 评估与反馈:根据教学评估标准,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便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
总之,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安排好教学活动、准备教学资源、监控教学质量、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评估反馈等。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性质,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实物,如相机镜头、放大镜、老花镜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和用途。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工作原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授:(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解释这些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达标题A
1、电路的组成
①由 、用电器、 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②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 ;导线: ; 用电器: ;开关: 。
2、干电池的锌筒是____极,碳棒是______极。
3、如图所示,在小灯泡和开关之间连着金属夹A 和B ,当开关闭合后,在金属夹A 和B 之间分别接入铅笔芯和木尺。
小灯泡发光时接入的是_________,这是因为它是__________;接入_________时,小灯泡不发光,因为它是_________。
4、避雷针工作时,尖端不断向空中释放电子,那么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是( )
A.从尖端流向地面
B.从地面流向尖端
C.没有电流
D.是任意的,没有规定
5、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正确的电路图是( )
6、 如图所示,有一个小电动机模型和一盏电灯,当开关S 闭合后,
则( )
A .电动机转动,灯不亮
B .电动机转动,灯也亮
C .电动机不转动,灯亮
D .电动机不转,灯也不亮
7、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发生的现象是( )
⑴灯正常发光 ⑵灯不亮 ⑶电源会被烧坏 ⑷灯会被烧坏
A .⑴
B .⑵
C .⑶和⑷
D .⑵和⑶
参考答案:
1、①电源 开关 ②略
2、负 正
3、铅笔芯、导体、木尺、绝缘体
4、A
5、C
6、
C 7、D
第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达标题B
1.电流通过半导体二极管时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_________流动,电流流过时能发光的二极管叫_________,可用来做指示灯。
2.在使用电源时,不允许将电源的_________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否则将出现事故。
3.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路中有电源就一定会产生电流
B .电路是通路就一定会有电流
C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中一定就有电源
D .电路中电灯发光,电路不一定是通路
4、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闭合S 2,断开S 1S 3时,电路是断路
B .闭合S 1S 2、S 3时,电路是通路
C .闭合S 1S 2,断开S 3时,电路是短路
D .闭合S 1S 3,断开S 2时,L l 发光而L 2不发光
5、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 能同时控制电灯和电铃的正确电路是( )
6、如图所示电路中,下列关于开关对电路控制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开关连在靠近电源正极一端,才能起控制作用
B.开关连在靠近电源负极一端,因为开关无论闭合还是断开,灯泡都带电,都发光,所以开关没起控制作用
C.开关连在灯泡L1与L2之间,开关断开时,L2中有电,只有L2发光,开关只控制L2 D.在这个电路中,开关无论连在何位置,起相同的控制作用
7.在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两灯均不亮,某同学用一根
导线去查找电路的故障.他的方法及看到的现象是:将导线跨
接在L1两端,L2不亮;将导钱跨接在L2两端,L1发.根据以
上实验现象,我们就可以判定( )
A.L1短路B.L1断路C.L2短路D.L2断路
参考答案:
1、反向发光二极管
2、两极
3、C
4、C
5、B
6、D
7、C
第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达标题C
1.闭合手电筒的开关,小灯泡发光,则电路中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极流出经小灯泡回到电源的极.
2.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电路图是用_________代表实物画出来的电路
3.关于电流的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带电微粒的运动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B.金属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C.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规定的电流方向相反
D.科学上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4.电路中能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A.电路中有用电器B.电路中有电源
C.电路中有开关D.电路中有电源,还要形成通路
5.关于电源和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是由大量电荷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B.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C.在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会有电流
D.电流的方向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6.电路中的电流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它的许多特点和水流、车流类似,人们在研究电流特点时,多用水流来相比,这种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叫做()
A.控制变量法B.模型法C.类比法D.归纳法
7.连接电路时要避免发生短路,是因为()
A.短路时电源正常工作,但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B.短路时电源中有很大的电流通过,容易被烧坏
C.短路时用电器中有很大的电流通过,容易被烧坏
D.短路时电源中没有电流通过
8.如图所示的各电路图,当S1和S2都闭合时,两个灯泡都能发光的是( )
参考答案:
1、正 负
2、电源 用电器 开关 导线 略
3、B
4、D
5、B
6、B
7、C
8、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