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并领略《古诗三首》的含义和作者背景。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能够正确地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古诗三首》中每首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解读《古诗三首》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能够真情实感地朗读《古诗三首》中的每一首诗,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古诗三首》课件4.学生课前准备的朗读稿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古诗三首》。

2.让学生展示他们准备的朗读稿,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二步:分析诗歌内容1.逐首介绍《古诗三首》,让学生理解每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表达的主题。

第三步:朗读学习1.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包括语调、情感表达等要点。

2.让学生跟读,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情感体验1.分角色让学生再次朗读,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让诗歌在学生心中生动起来。

第五步:展示成果1.小组内互相展示朗读成果,提供互动和反馈。

2.整个班级集体朗读,展示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充满情感和意境的韵文。

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这份热情和用心,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朞学生们认真学习,享受古诗带来的美好体验。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古诗三首的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 古诗三首的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一、课文概述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包含了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稚子弄冰》和《村晚》。

这三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美好,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二、知识点总结作者及其背景《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作者范成大,南宋诗人。

此诗为《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中的一首,该组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稚子弄冰》: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

这首诗写儿童晨起玩冰的情景,表现了儿童天真、顽皮的性格特点。

《村晚》:作者雷震,南宋诗人。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的景象。

诗句解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描绘了梅子成熟时节的晴朗天气和诗人山行溪游的情景。

其中,“梅子黄时”点明季节,“日日晴”写出了黄梅时节的天气特征。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通过对比来时路和归时路的景色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黄鹂的鸣声更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描述儿童早晨起来,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线穿起来当钲的情景。

通过“脱”、“穿”等动词,生动展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写儿童敲击冰块发出的声音,以及冰块落地摔碎后的声响,表现了儿童顽皮的性格特点。

《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用“满”字和“衔”字,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农村晚景图,池塘里水满了,草也长满了,远山衔着落日,倒映在水中。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描写了牧童骑着牛回家的情景,以及他随意吹笛的悠闲自得。

艺术手法意象运用:三首诗均大量运用自然意象,如梅子、黄鹂、稚子、冰块、池塘、落日、牧童等,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使诗歌呈现出生动的画面感。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讲解课文朗读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课文知识点汇总一(附例题解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课文知识点汇总一(附例题解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课文知识点汇总一(附例题解析)第一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1.重点解释:“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解”的意思:理解,懂得。

“供”的意思:从事。

“儿女各当家”的意思是:村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担当起家庭的生产劳动任务。

2.这首诗描写乡村中的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3.诗意是: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4.描绘了农忙时节男女老少一起忙碌的景象的诗句是:昼出耘田夜继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两句诗中的“学”字使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不但描写了孩子们模仿大人种瓜的情景,而且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可爱、勤劳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美。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农村人们生活情景。

《稚子弄冰》1.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童趣。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儿童玩冰的情景。

其中“玻璃”指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3.诗意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儿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

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村晚》1.《村晚》是一首描写了宁静的山村晚景的诗。

古诗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

2.诗中表现儿童调皮、可爱的诗句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诗意是: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

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

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

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

灵活运用:儿童是那样的天真可爱,“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反应”写出了儿童学种瓜时的情景;“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描绘了小孩“脱冰做戏”,以冰为钲的情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描写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处在地吹笛的情景。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生字讲解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生字讲解课件

一致,长短要协调。
笔顺:
平舌音

sānɡ 部首:又 结构:上下

组词:桑叶 桑树

形近字:搡晓Leabharlann 字义:落叶乔木,开黄绿色小
上下等长。下部横
长托上,撇捺伸展。
花,叶子可以喂蚕。
笔顺:
昼 耘 桑 晓
笔顺:
xiǎo 部首:日 结构:左右
组词:晓得 拂晓
形近字:浇
右部上斜下正, 字义:①天刚亮的时候。
“兀”的撇向左下伸。 ②使人知道。
1 古诗三首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昼耘桑晓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翘舌音

zhòu 部首:一 结构:上下

组词:昼夜 白昼

形近字:居

字义:白天(跟“夜”相对)。
“尺”的撇和捺宜长,
包住下部。
笔顺:

yún 部首:耒 结构:左右

组词:耕耘 耘锄

形近字:耕

字义:在田里除草。
“耒”横多,间距要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这一课包括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登高》、《闲居》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登高》诗的作者是杜甫,诗中表达了登高望远、仰观天地的豁达心情。

这首诗中用到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笑看风云衣露谷,银烛秋光坐石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登高时的景象。

同时,也通过诗中对草木、山川、天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崇高、豁达的情操和高尚品德。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比喻和象征的相关知识,并且体悟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可以通过艺术表达方式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闲居》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诗中表达了诗人清静自得、恬淡平和的生活态度。

在这首诗中,刘禹锡运用了叠句和对仗的手法,把“竹扉何处琴初至,花径还通蝶未归”、“翠阁峰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等经典语句通过对比和呼应的方式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学生通过诗歌中对自然风景和人文情感的描绘,能深挖出团结协调、恬淡平和等珍贵品质,了解诗歌的美学价值。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是诗中著名的七言绝句。

通过描写离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和被送别者的深情厚谊和惜别之情。

学生能够通过这首古诗,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爱与敬”理念,学习如何理解和体味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除了对七言绝句的认识,学生还能在理解诗歌表达深情大爱的同时,逐渐树立起自己的敬爱和感恩的观念。

总体而言,《古诗三首》这一课主要通过展现传统古诗中如何运用比喻、象征、对仗等技巧让诗歌表达更加深刻、生动的情感或思想。

并且,在学习中,学生还能发现诗歌表达的智慧和美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自己的成长启发更多思考和想象。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古诗体裁、丰富多彩的文学思想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学习古诗,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古诗三首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课堂笔记如下:第一首:《登鹳雀楼》1. 作者:唐代诗人王之涣2. 诗歌描写的是作者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色,景物包括群山、滔滔黄河水和县城的建筑等。

3. 诗歌尾声表达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感。

第二首:《静夜思》1. 作者:唐代诗人李白2. 诗歌描写了作者在深夜时对故乡的思念。

3. 诗歌末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深切而长久。

第三首:《悯农》1. 作者:唐代著名历史人物李绅2. 诗歌描写的是农民在辛苦劳作中的艰难困苦和富贵人们的冷漠。

3. 诗歌末句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命的尊重和对农业的重视。

以上是古诗三首的简介和主要内容,老师还对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法进行了详细解析。

登鹳雀楼的描写堪称雄奇壮丽,将大自然的伟大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使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其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描写,不仅表现了黄河的辽阔和城市的孤独,还反映了作者心灵的孤独和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感触。

静夜思是一首极具个人色彩的抒情诗,表达了作者远离故乡怀念家乡的情感。

李白通过连续并列的景物,如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营造出静谧、感性的意境,使读者深入感受到作者孤独、思乡的情感,引起读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悯农诗歌通过描写农民艰辛的劳动和富贵人物的冷漠,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不公与残酷。

最后一句“谁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蕴含深刻的道理,表明农民作为社会基础和中坚力量的尊严和价值,在社会生产和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

古诗三首为我们展现了唐代的诗歌艺术和思想境界,具有很高的文学和价值意义。

读完这三首诗歌,我们更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思想的深刻。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重视文学艺术的修养,铭记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最新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1

最新部编人教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1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课文知识点一我会写、我会认昼(zhòu)昼夜白昼极昼耘(yún):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sāng):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晓(xiǎo):拂晓破晓报晓知晓供(gòng):上供、口供稚(zhì):幼稚、稚气磬(qìng):石磬、编磬陂(bēi):陂塘漪(yī):涟漪、清漪二、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 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三、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四、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五、古诗赏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译文: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

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五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与知识点总结归纳古诗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作者:范成大,南宋诗人。

内容解析:诗意: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农村四季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其中,“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通过色彩对比,生动地勾勒出了初夏时节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而“日长篱落无人问,惟有蜻蜓蛱蝶飞”则通过动态描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词汇积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蜻蜓蛱蝶等。

知识点总结:诗歌风格:范成大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意象运用: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梅子金黄”、“麦花雪白”等,营造出鲜明生动的画面感。

情感表达: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古诗二:《宿新市徐公店》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

内容解析:诗意: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风光图。

诗人通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的描写,展现了农村春天的景象;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则通过儿童的嬉戏场景,为春天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词汇积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等。

知识点总结:观察细致: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十分细致,如“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篱落疏疏”,表现了农村的朴素与宁静。

情感饱满:通过描写儿童的嬉戏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描写手法:诗人运用白描手法,简洁明了地勾勒出春日田园的美景,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古诗三:《清平乐·村居》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

内容解析:词意:这首词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画卷。

词人通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环境的清幽与宁静;而“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则通过对话场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

词汇积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等。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预习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预习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预习
一、古诗三首
1、《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古诗分析
1、《相思》
《相思》是作者张籍的一首经典古诗,歌颂了一种深沉的感情。

用修辞“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比喻情感因一往情深而缠绵柔华,表达了相思的主题。

诗中反复出现“相思”二字,表达了作者内心强烈、不抑制的情感。

此诗亦可作为一种见证,深刻体现出两情相悦的勃发过程。

2、《清明》
《清明》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是一首豪放的抒情
诗,叙述的是清明之夜,主人公李白独自在夜色中思念家乡的故人,走过青柳路。

凭着似深入感情,无论是晴雨,都能唤起主人公思乡之情,唤起读者铭记家乡之情。

全诗反复出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句,以一种深沉的情感,热烈地表现了思乡之情的强烈和浓郁,勾起了读者的情感联结。

3、《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是创作于唐代的杜甫的一首诗,是一首写景诗,叙述了宁静的秋景,全诗浓淡有分,结构宏伟壮观,句句展现出清丽的景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杜甫用一番夸张叙述,把弱小无能的自身放在伟大而宏伟的山川景观中,唤起一种微观和宏观的矛盾感,以及一种深沉多思的情绪感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练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生字扩词(建议抄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建议背诵):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的古诗句):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晓:拂晓破晓知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被大人们的勤劳耳濡目染,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唉,太令人失望了!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生字预习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生字预习

2020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
字词预习
1、会写生字
昼zhòu 组词:白昼。

形近字:尺(尺子)旦(元旦)
耘yún 组词:耕耘。

形近字:耕(耕耘)
桑sāng 组词:桑树。

形近字:嗓(嗓子)
晓xīao 组词:知晓晓得破晓形近字:烧(烧水)浇(浇花)
稚zhì幼稚
磬qìng 玉磬
陂bēi 满陂
漪yī涟漪
(以上生字多写几遍)
2、多音字
gòng供认供桌
gōng提供供求
3、理解词语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注释的意思多抄几遍,理解透彻,达到能口头翻译故事的程度)
(这几个词语可以让家长听写一下)。

五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南宋名臣、文学家。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创作背景范成大早年游宦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度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在这段时间,他写下《四时田园杂兴》,这是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日”“冬日”五组。

《稚子弄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右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著有《诚斋集》等传世。

《村晚》雷震,南宋,生平不详。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二、多音字供ɡōnɡ(供给)(供应)ɡònɡ(供词)(供品)三、教材解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着种瓜。

1.读前两句诗,说说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场面?描写了农家夏日忙碌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

2.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他们的辛苦呢?(1)时间:“昼夜”忙个不停;(2)内容:既要“耘田”,又要“绩麻”;(3)劳动者,村庄儿女,各忙其事。

3.如何理解“学种瓜”中的“学”呢?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梳理听写生字:白昼.耘.田桑.树春晓.(书写提示:“昼”的下半部分是“旦”,不要多加一横写成“互”,“晓”的右上角不要多加一点。

)默写古诗:略☆《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zhòu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gòng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稚zhì子弄冰》 [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

敲成玉磬璃碎地声。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磐}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村晚》 [宋]雷震口吹。

①[陂]池岸。

②[漪]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 [归去]回去。

[信口]随口。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代诗人,通过对农村生活中大人耘田、绩麻,孩子学种瓜场面的描写,反映出农村的紧张劳动气氛和富有情趣的生活,表现出农村孩子的勤劳纯朴、天真烂漫。

②“四时田园杂兴”中“杂兴”的意思是,没有固定的题材。

题目告诉我们,这些诗写的是诗人在居住时春夏秋冬四季的所见所感。

(随兴而写田园)③《稚子弄冰》作者是代诗人通过对稚子脱冰、穿线,敲击,冰块破裂等情景的描写,表现出孩童生活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孩童的尊重与喜爱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一、我会写:
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
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
二、多音字:
解:jiě解释 jiè押解 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 gōng提供
三、形近字:
昼(昼夜)耘(耕耘)晓(报晓)
尽(尽头)耕(耕地)浇(浇水)
四、问题归纳:
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
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
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
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
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五、课外积累:
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六、课后习题答案: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唉,太令人失望了!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横”坐不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表现了牧童的天真顽皮之态。

如改为“骑”则没有这种效果。

场景: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慢悠悠地走着;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有模有样地吹着自己编的小曲,虽不成调但那头老牛似乎听懂了小主人吹奏的曲子,“哞哞”地叫着。

从中体会到孩子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

七、其他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录》等。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乡村农人耘田绩麻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闹的劳动场面,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译文: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

注解:
①昼(zhòu):白天②耘(yú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ò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鉴赏:
①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②诗的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扬之情。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主题:《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贪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做戏”的场景,表现了儿童调皮、可爱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译文: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注解:
①稚(zhì)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取: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④钲(zhēng):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⑤馨(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⑥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鉴赏:
①前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

“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②后两句写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冰块落到地上,发出如玻璃碎裂的声音。

“忽作玻璃碎地声”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诗中从三个方面上描写稚子弄冰的情:形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 ;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

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作者介绍: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主题:《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注解: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

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鉴赏:
①前两句写景。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两个“满”字,写出了仲夏时节的景物特点,描绘了景色的生机勃勃;“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来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将山写活了;一个“漫”字,写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动形象。

②后两句写人。

与前两句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生动活泼“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