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合集下载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解读及其启示共5页word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解读及其启示共5页word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解读及其启示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及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的阐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从经济学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这一现象。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并以此分析了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私有制。从而指出,只有扬弃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才可以实现“人的真正的复归”。与马克思思想比较,其前的哲学家们也提出过关于人的异化的各种观点,从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再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甚至联想到具体的人的劳动与异化会有怎样的关系。马克思也正是从这一基本角度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异化的劳动。

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首先,马克思指出了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他首先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由于不考察工人(劳动)同产品的直接关系而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 “他把应当加以说明的东西假定为一种具有历史形式的事实” [1],并指出当时的事实就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2]马克思用这样的逻辑得出的一个结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者相对立。” [3] 然而,产品是劳动的结果,是异化的一个方面,那作为生产产品的劳动(生产行为)本身必然也是异化了的。

其次,马克思阐述了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劳动活动应该是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重点资料整理

劳动经济学复习整理

1劳动力市场:这种市场上买方是雇主,卖方则是劳动者,劳动力交易并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场所。

2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力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是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即经济活动人口】

公式:劳动力年龄人口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力年龄人口 x 100%[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要求参加或参加工作的人]

作用意义: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了解不同类别群体行为,可以制定就业政策,制定社会保障制度和财务计划也有意义。

3 就业率:就业者人数÷劳动年龄人口数×100%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人口数×100%

4经济活动人口:

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也就是说是劳动力。

5工资率与工资性报酬关系,总报酬与收入关系:

工资率【单位时间工资】×工作时间【数量】=工资性报酬

+员工福利【实物和延期福利】=总薪酬+非劳动收入【利息红利政府转移支付】=收入

6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第一,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具有不同的性质,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

第二,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于生产者,满足利润需求,所以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

需求中派生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7企业在对劳动力需求做决策时的原则:

实现利润最大化:短期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企业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追求者,所以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用公式表示为:VMP=MP.P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图表分析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图表分析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

源于三个理论前提:一员工追求效用最大化,不是追求收入最大化 二员工了解对她们十分重要的工作信息,

三是员工的流动性,集员工可以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

1拥挤效应

• 图(a )非拥挤部门的雇佣人数:由于劳动力供给比劳动力需求相对而言要少一些,因而工资率(WH )相对较高。

• 图(b )拥挤部门的雇佣人数:由于市场过于拥挤,结果导致与劳动力需求相对应的劳动力供给过多,从而使得工资率(WL )相对较低。例如女性占主导地位的职业,工资率低。 • 经济学家对拥挤效应的一些解释:

把某些工作鉴定为“男性工作”而把另外一些工作 鉴定为“女性工作”的过程是通过社会习俗完成的;

男性和女性之间要么是存在先天能力上的差异;要么是存在后天能力上的差异; 男性和女性对买方垄断雇主的供给曲线有所不同。

2双重劳动力市场:将劳动力市场看成是被分割开的两大非竞争性部门:主要部

门和从属部门。

主要部门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为稳定的就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发展

机会。

从属部门则只提供较低的工资率、不稳定的就业以及较差的工作条件并且根本

没有职业发展的机会。大部分弱势就业群体成员都是在从属部门中就业的,而

这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

经济学家对双重劳动力市场的解释:

资本家将劳动者分离开来,以防止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或者由于对不同类型的工人进行监督时需要付出的成本有所差别而造成的。

3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

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模型将厂商行为中的买方独家垄断模型,和歧视现象结合在一起。

(完整word版)经济学答案

(完整word版)经济学答案

1.

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结合的两种商品是:

A、互不相关

B、互补的

C、完全替代

D、可以替代的

C。对于完全替代商品而言,其无差异曲线是直线。

2. 关于无差异曲线,不正确的是:

A、曲线上每个组合的带来的效用相同

B、是序数效用论的重要分析工具

C、无差异曲线不可能是直线

D、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C。对于完全替代商品而言,其无差异曲线是直线。

3.

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一组商品或服务是互补关系?

A、平信与特快专递

B、出租车与公交车

C、windows98操作系统与探索者网络浏览器

D、算盘与计算器

C。互补关系指的是功能互补,两者(或者更多)结合起来,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欲望。

4.

如果商品价格变化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上倾斜

B、该商品是低档商品

C、该商品是正常商品

D、该商品既可能是低档商品,也可能是正常商品

C。只有正常商品,在价格变化时,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符号相同;低档品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符号相反。

.

人们在边际上进行决策意味着他们:

A、等到最后一秒再做决策

B、评价小的变化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

C、等到最后一秒再做决策

D、在决策时要经常面临重大选择

B。人们在边际上决策是说人们总是权衡变化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6.

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的变化,是因为:

A、替代效应的作用

B、收入效应的作用

C、上述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

D、以上均不正确

C。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符号相同,相互增强;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符号相反,如果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价格和需求呈现反方向变化。

完整word版,工程经济学6套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工程经济学6套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程经济学6套试题及答案,推荐⽂档

⼯程经济学试题(⼀)

⼀、填空题(本⼤题包括10道⼩题,20个空格,每空格1分,计20分)

1. ⽅案⽐较是⼯程经济学中⼗分重要的内容,其中涉及时间因素的可⽐条件时应满⾜:①相同,②考虑,③考虑整体效益。2.衡量资⾦时间价值⼤⼩有两个尺度,即和。

3.建设项⽬经济评价指标按性质可分为时间性指标、指标和指标。

4.投资收益率是衡量投资⽅案获利⽔平的静态评价指标,它是投资⽅案达到设计⽣产能⼒后⼀个正常年份的与⽅案的的⽐率。

5.对于⼀类效益相同或者⽆法⽤货币衡量的寿命期相同的多⽅案⽐选,通常不再⽐较各⽅案的效益⽽只⽐较其费⽤⼤⼩,常⽤的⽐较⽅法主要有法或法。6.建设项⽬财务评价包括融资前评价和融资后评价,其中融资前评价以分析为主、

分析为辅。

7.在进⾏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时,⾸先是要确定分析指标。如果主要分析⽅案状态和参数变化对⽅案投资回收快慢的影响,则可以选⽤作为分析指标;如果主要分析产品价格波动对⽅案超额净收益的影响,则可以选⽤作为分析指标。8.国民经济评价的内容之⼀,就是要分析项⽬的与现⾦流量存在的差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提出相关的政策调整建议。

9.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设备从投⼊使⽤开始,到因继续使⽤经济上不合理⽽被更新所经历的时间,它是由的提⾼和的降低⽽决定的。

10.价值⼯程的⽬标,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使产品具备它所必须具备的功能,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是由成本和成本组成。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道⼩题,每⼩题2分,计20分)

1.⼯程经济分析的⼀般过程是()。

(完整word版)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基础

(完整word版)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基础

劳动力流动的理论

在理论的层次上,迁移研究己经扩展到那些既影响劳动力地域供给决策又受后者影响的变量的范畴,它强调社会实体本身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迁移行为的影响……它加深了我们

对经济改良和发展过程的认识。

[德]欧迪德·斯达克(Stark, 1991)

劳动力迁移和流动的理论解释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可以一直上溯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统计学家拉文斯坦提出的著名的“迁移法则”( Ravenstein,,1885)。不同的分析方法会从不同的方面来解释流动行为。

人口学者和社会学者首先关注的是差别迁移,即迁移者不是均匀地分布在人群中,不同的动机对应着不同的迁移群体,如迁移在性别、年龄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此外,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种族等因素也对迁移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地理学者则强调人口的空间分布,将迁移视为一系列结构参数的函数,如距离、迁移方向、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人口规模等,其典型的模型就是重力模型(model of gravity)及其扩展。

经济学家同样也为人口迁移的研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经济学框架中,从宏观方面来说,迁移被视为劳动力在地区间和产业间的流动;从微观方面来说,迁移被视为迁移者个人(或其家庭)对较好机会的一种回应.一般来说,迁移能够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益和参与者的个人收益.经济学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迁出(迁入)对迁出地(迁入地)社会、经济调整的作用;(2)迁移作为一种劳动力平衡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潜在的迁移者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变化的回应;( 4)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迁移给个人及家庭带来的成本和收益;(5)迁移和其他经济现象或活动(如贸易、工业集聚、城市化等)的关系。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名词解释:

1、派生需求: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

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1.短期:在短期内可变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技术和资本都是不变生产要素。

2.长期:在长期内,劳动力和技术是可变生产要素,只有资本是不变生产要素。

3.卖方垄断企业:指企业在产品市场上市垄断者,但在劳动市场上市完全竞争。

4.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5.替代效应: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6.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

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劳动数量的下降,图中变现为从B点到C点的移动,劳动数量随之下降。

7.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

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8.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

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9.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a)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b)公式:ed =-(△L/L)/(△W/W)=-(△L/△W)/(W/L)

1.ed为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L和△W分别是劳动需求数量L和工资率W的变动量。

(完整word版)广东海洋大学-(微经)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过版)

(完整word版)广东海洋大学-(微经)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过版)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注:最佳复习方法是对照考题啃书,熟悉相关知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只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即机会成本)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看不见的手)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但是,还有另一种回答。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术语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curve ),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

常见的有用的经济学术语解释word资料34页

常见的有用的经济学术语解释word资料34页

常见的有用的经济学术语解释

1、什么是CPI、通货膨胀、PPI和GNP缩减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主要价格指数有三个: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roducer’s Price Index),GNP缩减指数(GNP Deflator)。

三种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基本一样,即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均。不过,每一种价格指数计算中选择的商品篮子不一样。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时,商品篮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费篮子。所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也被称为生活成本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时,选取的商品篮子中包含的是生产资源。GNP 缩减指数则是一个更具综合性的指数,其计算中选取的商品篮子既包含消费品,也包含生产资源。

可以这样说,CPI是一个同步经济指标,PPI是一个先行经济指标。一般来说生产者价格指数领先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消费者滞后于经济3个月到半年。CPI可以显示目前经济状况,而PPI可以显示未来经济状况。PPI计算的是厂商出售的价格,而CPI计算的是消费者购买的价格。

2、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额÷消费支出总额)×100%

(完整word版)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6.理性人:能系统而由母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

7.编辑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1.市场势力:单个人或者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12.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动数量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毛衣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

要点

1.循环流向图,见书20。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觉得这,家庭和企业组成,

2.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

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标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出。大炮与

黄油

4.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影响

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5章 生产与增长)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5章  生产与增长)

第9篇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第25章生产与增长

25.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生产率

(1)定义

生产率指用以衡量每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量的指标。如一个工人单位小时工作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2)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①人均物质资本。物质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

②人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③人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有两种形式: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

④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指的是自适应的、可在公众间传递的信息与技巧。

2.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1)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有两层含义:①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经济总产量的增长;②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即人均产量的增长。

经济增长的源泉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是广义概念,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等)。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1.简述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2. 简述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其特点

3.从形成的原因来看,工资差别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4.如何理解充分就业。

二、选择题

1.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可以表述为( D )

A.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单位劳动资料投入所增加的产品价值

C.平均每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品收益

D.劳动的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

2.在市场工资率一定的条件下,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则劳动力参与率( B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3.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B )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

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相当或稳定的状态

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

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

4.实行计时工资制度,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 A )承担。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社会

5.收入分配完全不均等时,基尼系数等于( B )。

A.0

B.1

C.-1

D.2

6.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为了提高就业水平,应该发展就业弹性( A )的产业。

A.较高

B.较低

C.为零

D.为1

7.劳动就业中的歧视主要表现为( B )。

A.性别歧视和晋升歧视

B.工资歧视和职业歧视

C.工资歧视和福利歧视

D.文化歧视和种族歧视

8.效率合约是指( A )

A.工会效率最大化B.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

C.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

D.工人效率最大化

9.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D )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

教案:选修2 经济学常识 Word含解析

 教案:选修2 经济学常识 Word含解析

选修2

经济学常识

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一、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收入分配的理论

1.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

(1)内容:斯密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他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2)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科学性局限性

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

值的认识

第一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与

交换价值的概念;科学地认识

到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其

使用价值决定的

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

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

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认

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

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所决定的

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

2.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

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真实经济关系。

二、斯密关于市场作用与自由放任的基本观点

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

(1)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首先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这是因为:第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第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第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2)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因此,他的观点认识到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但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

(完整word版)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04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三、练习题

(一)填空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的消费中,对于这一规律可以用和两个理由来解释。

答案: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2.顾客买一件衣服,愿意购买原价180元的款式,但是付款时发现商家做活动打折优惠至160元,那么我们把那20元称作。答案:消费者剩余

提示:消费者心理宁愿付出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

3.效用是人们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一般来讲效用具有

和的特征。答案:满足感相对性主观性

提示:效用是人主观上对某种物品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4.消费者的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答案:偏好

提示:偏好是人们在购买一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对商品或服务的排序选择。5.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 .

答案:上升达到最大下降

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先越来越慢地递增后递减。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 . 答案:满足感的增量

提示:这种增量可以是正数也可以为负数。

7.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答案:消费者剩余

8.在劳动供给决策中,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

答案:增加减少

提示: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收入效应是指收入的增加引起人们对劳动闲暇的增加,从而引起劳动供给的减少。

浙江省2008年7月自考试题劳动经济学

浙江省2008年7月自考试题劳动经济学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8年7月自考试题劳动经济学

课程代码:00164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2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07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理论不是评价劳动投入经济效益标准的是()

A.经济效益理论

B.外在化效应理论

C.经济波动理论

D.补偿理论

2.中西方文化,在对人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前提假设上是()

A.迥异的

B.共同的

C.有时相同有时不同的

D.无可比性的

3.以下不属于劳动力生产部门的是()

A.教育部门

B.家庭

C.物价部门

D.卫生部门

4.人口总量减少,则劳动力资源()

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5.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对单个企业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水平的

B.垂直的

C.凹向原点的曲线

D.斜率为负的直线

6.在单一市场上,以下可能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的因素是()

1

A.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多

B.劳动力资源变得丰富

C.家庭其他成员的收入增多

D.失业救济金数量增多

7.下列各种经济增长的因素中,不属于资本在数量上的增加的是()

A.资源配置的改善

B.规模经济

C.知识的进展

D.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8.以下关于劳动力的流动趋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劳动力往往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B.专业技术性劳动力往往流向较高层次产业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

1.劳动力: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产生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资源: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的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

3.劳动力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4.长期与短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指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无论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

短期:指资本存量不变,唯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入量,即把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称为短期需求。 5.劳动力需求、供给曲线(图1-1)

图1-1

劳动力需求曲线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π=R-C=QP-(Lw+Kr) 7.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图4-2):在短期定义中,

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都先增后减/AP 与MP 的交点是AP 的最大

值/MP=0,总产量最大)

8.假设企业的产量X 增加,价格P 不变(完全竞争),

S

D

总收入与总成本曲线(盈亏平衡点)

9.单个企业的产量决定:当边际收入MR=MC边际成本时,产量X*,获得最大利润

10.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边际收入=产品的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

11.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工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单选题

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D )

A. 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 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 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2. 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B )

A. 客观事实

B. 价值判断

C. 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

D. 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

3. 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C )

A. 研究对象或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B. 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

C .研究对象或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D. 研究如何规范的问题

4.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D)

A. 相对稀缺性

B. 绝对稀缺性

C. 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5.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经济学将此种力量定义为( B )

A. 需求弹性

B. 资源的稀缺性

C. 机会成本

D. 边际生产力

6.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B )

A. 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B.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C. 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D.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7. 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C )

A. 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

B. 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

C. 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

D. 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

8. 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

A. 就业率

B.失业率

C. 劳动力供给弹性

D.劳动力参与率

9. 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

A.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B.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

D.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10.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A )

A. 劳动者家庭或个人

B. 政府或公共部门

C. 行业工会

D. 企业或雇主

11. 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

A.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

B. 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 .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

D .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

12. 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

B.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

C.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

D. 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

13. 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 )

A.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 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 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

D. 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

14. 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 D )

A. 中国具有13 亿以上人口

B. 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 人

C. 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

D. 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

15.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 )

A.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B.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

C.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

D.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

16. 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D )

A. 劳动投入的数量

B. 资本投入的数量

C.科技投入的数量

D.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

17. 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 B )

A. 缺乏弹性

B. 无弹性

C. 为单位弹性

D. 富有弹性

18. 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I,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C )

A. 无弹性

B. 无限弹性

C. 富有弹性

D. 缺乏弹性

19.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 )

A. 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

B. 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

C.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

D.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

20. 企业经营中的“长期”的含义是( D )

A. 仅资本投入可变

B. 劳动投入可变,资本投入不可变

C. 其他因素不变仅有劳动投入可变

D. 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21. 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 C )

A. 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

B. 自身需求弹性为正值

C. 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

D. 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

22. 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 B )

A.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