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承后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 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 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 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自强不息、敬业乐群、 扶危济困、见义勇为、
孝老爱亲
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 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内容
注意:1.中华传统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 统文化的精华。(相关链接)
2.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历史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 期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
对点练习
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
(1)特点:
①源远流长(从 时间角度看,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 绵延不绝)
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 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 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 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 延续至今的文化。
②博大精深(从涵 盖内容角度看,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内 涵丰富)
补充: 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⑤具有包容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源远流长:纵向、动态、历史悠久
(从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文 学
艺 术
哲 学
医
科 技
药 学
博大精深:横向、静态、内涵丰富
(从涵盖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警惕哪两种错误思潮或倾向
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警惕哪两种错误思潮或倾向
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警惕哪两种错误思潮或倾向: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全部都是精髓的错误倾向,目前这种倾向很微弱;二是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全部或者绝大部分都是糟粕而主张学习西方一切的错误倾向,目前这种倾向占据绝对主流。
目前需要做的是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尤其是《论语》这种,对全盘恢复传统文化这种担忧是可笑且绝不可能的。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侗族的大歌、回族的花儿、壮族的山歌等几十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
③各民族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的特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千百年来,以黄河为代表的农业文明和以运河为代表的商业文明在L市
大地上相融共生,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在这里碰撞相融,哺育出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9.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式
产生于约公元前 3500年,先后希腊 化、罗马化、伊斯 兰化,现沉睡千年
产生于约公元前3500年,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孝老爱亲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社《会论和语谐》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向国上志向》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中华传统文化的局限性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经济、社会 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当时人们的认识水 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 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来的。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
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包容性)。
唐朝和尚玄奘,到天竺(印度)
≠ 全盘吸收
游学并从天竺带回诸多经书,为中 国的佛教发展做出贡献。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和谐相处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中华人文精神
向上向善
➢ 淄博烧烤“仁义”文化体现中华文化什么特点?中华文化为什么绵延至今从未中断?
3.特点——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 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对 点 练习
尽管经历了葡萄牙长期的殖民统治,中华文化仍然是澳门文化的根基。四百多年来,澳门与 中国内地的文化关联从未间断。从古老妈祖信仰、节庆民俗的传承,到如今与内地频繁的文 化交流,越来越多的澳门人透过文化增进了对祖国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的认同。20多年来, 澳门不仅实现了法理上的回归,更实现了人心的回归。这体现了( ) ① 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决定因素 ③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 中华文华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结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如何解决?
我国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 思想能提供有益借鉴。
对解决当代问题的意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 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 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
对 点 练习
选一选
1.“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 和左眼的朱彦夫,几十年奋斗不止带领老百姓蹚出脱贫新路;“小巷总理”武荷香,把社区 当成自己家,把社区居民当亲人……在这几位道德楷模的身上,人们能够( ) ①领略明理正直的德性纯真 ②看到他们命中注定的幸运 ③感受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 ④发现师夷长技的开放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选择题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选择题
1.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传统。
(√)
2.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是儒家思想,其他思想流派对中华传统
文化没有影响。
(×)
3.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与自然的共生
与保护。
(√)
4.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家庭价值观、孝道伦理等传统道德观念。
(√)
5.中华传统文化不重视个人自由和人权,强调个人的服从和责任。
(×)
6.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礼曲等艺术形式被称为四艺。
(×)
7.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
8.中华传统文化重视文人雅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全面发展。
(√)
9.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爱、和谐、礼乐、忠诚、
孝敬等。
(√)
10.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值
得传承和弘扬。
(×)。
青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青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种文化思想、价值观、道德规范、艺术形式、文学作品、哲学思想等的总和。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见认识:
1. 传承与弘扬:许多青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得到传承和弘扬。
他们对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感兴趣,并努力学习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2. 价值观与道德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仁爱、孝道、诚信、礼仪等,被一些青年认为是社会和谐与个人修养的重要基础。
他们认同这些价值观,并努力践行在日常生活中。
3. 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对一些青年产生了吸引力。
他们对这些思想进行研究和思考,从中寻找人生的指引和智慧。
4. 文化自信:一些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有自信和自豪的态度。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身份的体现,是与世界其他文化交流的桥梁。
5. 创新与融合:一些青年主张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融合。
他们尝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艺术等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和作品。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7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讲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其中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走进社会, 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文化产品日益多样, 文化生活精彩纷呈。
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合理内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 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文化X信, 促进文化发展。
第六课分三框题, 本框是第二框, 主要讲解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教学, 让学生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特点、价值, 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 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3.1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 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材分析本框主要讲述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 从而引起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特点及当代价值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两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 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2.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相信学习本课关于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 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文化X信。
必修4 第24课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二十四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时1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考点一文化的内涵与功能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文化的内涵(2)特点核心考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是什么(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什么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宁波象山竹根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竹根雕充分发挥竹根天然生成的艺术元素,运用写意的创作理念,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返璞归真”之情趣,让竹根“化腐朽为神奇”。
这体现了()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竹根的自然之美也是一种文化③竹根雕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通过2 600余幅图片、3 500多件(套)文物实物的展示,使参观者对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有了深刻的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这表明()①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②文化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推动社会发展③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④革命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可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2022年7月,第十届两岸公益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
来自两岸的爱心企业家、青年代表和专家学者就两岸社会企业与公益事业进行深入交流,用暖心的公益故事架起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融合之桥。
这表明()A.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连续性B.当代中国,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推动发展的功能D.现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4.2022年10月1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幕。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高中政治新课标课件(统编版必修4)
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 向上向善
12
以下校训直接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是 B
A.中国石油大学:厚积薄发开物成务 B.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C.广州大学: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D.中国农业大学: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13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从纵向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20
1.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 先进文化的过程。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 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2
区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古为今用
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
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
将传统文化与
内涵
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
区
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新文化
实践相结合
别
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发挥传统文化
15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2)体现: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百折不损、 光而不滑,宜书宜画,不腐不蠹,一纸长寿千年,文 书典籍、讲道经文、书画精品,大多赖此千古传存。 这就是得名于唐,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今, 传承千年从未间断的中国一绝——宣纸。一张宣纸从 投料到成纸,需要一百多道工序。时代变迁,生产技 艺不断改进、规模不断扩大,但手工造纸的传统却始 终没有改变。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宣纸,凝结着一代代 宣纸人的专注与磨砺,而正是因为对技艺的严苛要求, 才让宣纸具备了易保存、不褪色的特点,也被冠以 “国之瑰宝、纸寿千年”的美誉。
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慧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能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五千年泱泱大国孕育出的传统文化,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
但如同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的两重性一样,中国传统文化同样是精华与糟粕并存。
正因为如此,它对于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是双重的,既具积极效应,也有消极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要从这一特点出发。
一、传统文化的积极效应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宝藏,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时代发展的要求,从中发现新的意义,作出新的解释,添加新的成分。
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
我们知道,人类总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创造文化,因而人类创造的文化都是有价值的。
所谓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是指传统文化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属性。
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生存智慧、文学艺术、绘画音乐、风俗习惯等,能满足我们的不同生活需求,为我们提供生活养料,增添生活情趣,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比如,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春节最为隆重。
放鞭炮,贴春联,吃年饭,家人团圆,亲友互贺,这些习俗带给我们欢乐气氛、愉快心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期盼和喜悦。
传统文化的方法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在探讨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问题时,提出了一些富有方法意义的思想,这些思想能教会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可称之为传统文化的方法价值。
比如“中庸”,要求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过”与“不及”都应避免。
“中庸”显然是以方法见长的传统文化。
又如“天人合一”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状况直接与自然状况有关。
因此,人应像爱惜自身一样善待自然,不能破坏自然,人应与自然保持一种协调关系。
无疑,“天人合一”也是一种以方法价值作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总议题: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分议题:1、中华文化如何形成?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3、新时代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如何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正确面对中华传统文化。
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付出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2.科学精神:能够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原则,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认识,分析,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公共参与: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教学难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当代价值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议题式教学教学流程:导入:中医抗役佑我华夏千百年环节二:讲授新课镜头一,通过讲述中医佑我华夏千百年历史,并结合中医在今年抗击新冠状病毒中的突出贡献,引导学生进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在了解中医智慧对我们抗役的启示,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结合教材知识,完成下列任务:针对秋冬季,呼吸疾病高发阶段,古人给我们哪些应对的智慧启迪。
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
(时间2分钟)师生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汲取古人的智慧,更好的打好今年秋冬抗役战争活动二:在初步学习眼睛保健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穴位按摩,完成下列任务: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他领域的辉煌成就首先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第一:阐述核心思想理念的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上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解析版)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一、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在讲到“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时,使用了典故“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决定国家兴衰和命运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前提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③:“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说明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①③正确。
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影响而不是决定国家兴衰和命运,②错误。
④:要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核心思想理念②中华人文精神③中华传统道德④中华传统思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华传统道德则不是,③错误。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心思想理念,而不是中华传统思想,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2000多年,中国先后发生过300多次瘟疫流行。
千年磨砺中,中医学积累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
据临床疗效观察显示,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
从中获得的启示是()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医药自信②固守传统中医资源,保持民族特色③立足抗“疫”实践需求,汲取传统智慧④将中医药融入西医,使其弘扬光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中医药在抗疫的作用启示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医药自信,立足抗“疫”实践需求,汲取传统智慧,①③正确切题。
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1.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
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
我们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像智、信、忠、孝、礼、义、廉、耻都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身为青少年,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并继承其优良传统。
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
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3.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 创造得 来的。 (2)中华文化是我国 各民族 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 展起来的,也是在与 世界各国文化 的交流、碰撞、交锋中 发展起来的。 ①各民族文化 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 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 吸 收和 借鉴 外来 文 化的 有益成果 , 不 断增 强 其 包容性 ,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 批判 地予以继承。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 ①不忘 本来 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 的 根本 。 ③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中 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能够激发民族 自信心 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 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
(2)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 供 有益借鉴 。
(3)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 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 【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 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 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 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 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 治理观。
答案:B
二、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力量 (1)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中华文化的力量深 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①生命力: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 的古老文明。 ②创造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是民族生命力的体现,又是 民族创造力的体现。 ③凝聚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 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课件2: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
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习近平
求同存异
包容性 兼收并蓄
能与其他民族 文化和睦相处增强吸收借鉴其他 民族文化的 积极成分
在21世纪,中国经济将创造奇迹,“中国精神”和“中 国文化”也将担当起在后西方时代提升人类文明的伟大 责任。中国并不排斥学习西方,相反还要加大学习西方 的力度,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的成果,努力革除弊政, 修正本身文化中不符合现代化的因素,同时在博大精深 的中华文明中不断发掘、研究、建构、阐释和再阐释中 华文明中能够提升当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因子。一个文明 高阶段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复古主义,更不是盲目崇拜古 代的一切,而是在一种人类文明更高阶段结合现代因素 的文明复兴运动。因此中华文明必定是要联结现代性的 因素才能在更高的阶段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世界大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甘一, 下半年是八、甘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 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 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 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 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 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 一带的农事活动。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怎么看待传统文化(怎么看待传统文化热)
怎么看待传统文化(怎么看待传统文化热)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怎么看待传统文化,以及怎么看待传统文化热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2、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3、怎样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4、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5、如何看待传统文化6、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2、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3、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4、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要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扩展资料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
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财富。
我们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创造、生产生活,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对传统文学艺术的扶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中华文化绽放时代风采。
——新时代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后练习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近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余姚施岳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
这5项成果,展现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不同阶段新石器文化起源、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些考古成果()A.展示了各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B.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C.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2.敬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美德。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广大老年人美好生活的需要,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的要求,推动了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①积极应对变化,传承发扬中国传统“孝'’文化②勇担社会责任,着力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③汲取群众智慧,积极制定保障人民利益的法律④倾听人民呼声,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奋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纪录片《本草中华》将传统素材引入现代生活场景,使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以独特视角讲述了人与自然相互守望的新故事,收获无数点赞。
该纪录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②体现文化是民族的,彰显中华文化包容与开放③实现了综合创新,颠覆传统文化内涵④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的饮食器物,筷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垂垂水线白封青,一箸能生两眼明。
”一饮一啄,一杯一箸间折射礼仪,展现文化。
这说明(A.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B.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器物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本身5.2021年,三星堆祭祀区6座祭祀坑的发掘全年持续引来巨大关注。
铜尊、铜II、玉璋等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青铜大面具让人领略了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更感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生命的真正意义、最终目标及最高价值是相同的,就是完善生命。
生命完善了,生命的真正意义才能完全实现,生命的最终目标才能彻底达到,生命的最高价值也才能充分体现。
要完善生命必须不断地改善生命,要改善生命必须首先正确地认识生命。
正确地认识生命,才能够准确地把握生命的发展规律而不断地去改善生命,进而才有可能最终完善生命。
在中国文化中,把认识、改善并最终完善生命的过程称为道,正确地认识生命叫悟道,改善生命叫修道,完善生命叫得道。
生命的最终追求目标就是通过悟道、修道而得道。
中国正统的民族文化包括儒道佛三家,它们分别把得道者称为圣人、真人、佛陀。
中国文化中,至高无上的大道就是达到圣人、真人、佛陀的境界,这才算做到了对生命的完善,人生价值也因此而得到充分体现。
三家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形式和层次上有一定的差别。
儒家重在追求悟道即认识生命,道家重在追求修道即改善生命,只有佛家真正达到了彻底完善生命而得道的圆满境界,成就了圆满的智慧和德行。
儒家重人道,道家重越凡脱俗的天道,佛家则重在追求超越时空、超越世间、至善圆满的无上大道。
古人所说的道就是指真理,人类最终所追求的至高无上的大道即至善圆满的绝对真理就是完善生命。
认识、改善、完善生命的过程就是发现、落实、实现真理的过程。
圣人、真人、佛陀就是掌握了至高无上的绝对真理并把它真正落实到了自己的生活当中的得道者,他们达到了生命的最终目标、体现了生命的最高价值、实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和崇拜的偶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以这些具备圆满智慧和完善人格的人为榜样,人生的路才不会偏颇,才能够最终成就自己。
一、生命的真相生命的完善需要一个不断改善的过程,生命要不断地通过正确的行为去改善,才有可能最终达到完善的程度。
一个人的行为有偏差,生命就会有损失、有缺限、有遗憾。
正确认识生命才能保证行为的正确,所以完善生命的关键就是正确地认识生命,即认识生命的真相。
关于生命的真相有几个要点:1、人性本善。
儒家文化讲道:“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本来就是完善的,人的本来面目就是完美的,人人平等。
佛家文化讲得更深广:“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一切生命都具有和佛一样圆满的智慧德能,一切生命本来都是一切具足的,具足真善美,纯洁天真,幸福美满,喜悦充实,众生平等。
但是“性相近,习相远”,“唯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人们由于受名利色等各种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迷惑颠倒不识本性,偏离正道,妄想分别执著,形成了错误的思想、语言和行为,胡思乱想,胡作非为,造做无边的业障,产生无量无边的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象灰尘一样污染了生命的本性,把生命的本能障碍住了,导致本有的智慧德能起不了作用,使这个生命变得越来越复杂、虚伪、恶劣、丑陋、愚痴。
如同乌云阻挡了阳光的照射,使大地一片黑暗,太阳和光明并没有丝毫的减少。
如“鱼在水中而不知有水”,结果是“人在道中而不知有道”。
悟道、修道、成道难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迷得太深了,而且是执迷不悟,迷上加迷,错上加错。
(见十法界图)2、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人人能行。
真理至显,人人能明。
“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简捷。
”所谓完善生命、至高无上的大道、绝对真理,就是恢复生命的本性,显现生命的本来面目,这是人人本来都具备的。
只要我们的思想观念正确、行为正确,我们的生命就会得到改善。
正如孟子所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儒学中讲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就是开启智慧,智慧本有,如太阳一样,并不会因乌云的存在而消失,所以称“明德”。
“明明德”就是开启本有的智慧,本有的智慧不能发挥作用,是由于受到烦恼的障碍,烦恼消除,智慧自然显现。
如乌云散去,光明自显。
“亲民”就是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修福积德。
最终使智慧福德达到至善圆满。
具体做法就是“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核心是“修身”,以修身为本。
“格物至知诚意正心”是内在的改善,是“明明德”,淡化欲望修正思想纠正意识摆正心态,开启智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在的改善,是“亲民”,遵循伦常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搞好人际关系,修福积德。
通过内外两方面的改善,最终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得到修正和完善,即修身。
所谓修福积德开智慧,并不是福德智慧能够增减,而是随着自身思想行为的不断改善,烦恼障碍越来越少,心性中本有的至善圆满的福德智慧逐渐显露。
如乌云越来越淡,本有的太阳就显得越来越光明。
孔子总结自己的人生过程:“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才成就了人生大道,成就圣人的事业。
佛学则讲“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贪嗔痴慢疑五种习气是烦恼的根本来源,要通过戒定慧三种力量首先断除。
最基本的戒主要是指十善业:“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二、不偷盗而义利节用。
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
四、不妄语而诚实无欺。
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
六、不恶口而出言慈和。
七、不绮语而言说有礼。
八、不悭贪而慈心舍施。
九、不嗔恚而慈忍积福。
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
”这十善业是内外双修,自利利他,即包括“明明德”,又包括“亲民”。
因戒生定,定是指禅定,主要包括四禅八定,超越四禅八定以后还要达到九次递定。
慧主要是转八识成四智,生命本性中本来就具有认识的能力,意识是被动、客观的认识,智慧是主动、主观的认识,转识成智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变客观为主观。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必须借助行善修福积德所获得的功德助力才能最终成就。
真理就是对宇宙和生命的正确认识,绝对真理是全面、彻底的认识。
而这种正确的认识只能依靠智慧才能获得,智慧在每个人的心中,所以真理只有在改善生命、开启智慧的过程中逐渐被发现。
对于至高无上的绝对真理只有在生命完善、智慧圆满的条件下才能够被发现。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真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生命的改善也可以说就是道德的提升,实质上就是思想行为的不断修正。
“道”是指对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的正确思想和认识,;“德”是指德行,行道所得,包括智慧的不断增长和德行的不断完善。
儒学文化的定义是:道是指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指顺从大自然运行法则,不逾越地做人。
五伦十善就是道,把五伦十善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做到了就是德。
3、真相无相。
佛学中称得道为明心见性,但是心性是无形无相的,智慧德能也是无形无相的。
道学讲“道可道非常道”,大道无形所以无法言表。
佛学讲生命的真相是“非语言能诠,非意识能缘”、“不可思议”的,对生命的认识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生命的真相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也无法用思想意识进行想象,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去领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体会和证实。
所以,认识生命重在开启自己本有的智慧,通过智慧去引导自己的行为。
但是智慧的开启是在伴随福德增长的过程中同步进行、逐渐实现的,所以认识、改善和完善生命的过程也是同步进行、同时完成的。
如同树根、树干、枝叶的生长过程一样,同时进行。
所以,为了保证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我们离不开充满智慧的文化的指导作用。
完善的生命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图形表示:完善生命的过程:首先要正确认识生命,把正确的“种子”种到心性这个“田地”中,慢慢开启智慧,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地进一步修福积德,最终功德圆满,生命才得以完善。
具备圆满的智慧才有可能获得圆满的福德。
二、文化认识生命和改善生命过程是同步的,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生命才能有效地改善生命,也只有在不断改善的过程中才能够使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得到逐渐的深入。
为了避免走弯路和错路,在改善生命之前,我们必须依靠文化对生命进行比较系统的感性认识。
我们要开启智慧,首先就要纠正错误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消灭污染源,使心性逐惭恢复本来的清净,本具的智慧德能也就慢慢显露出来。
正确的思想、语言和行为要通过明白人的指导(得道的人就是真正的明白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逐渐修正。
文化就是得道者对真理的描述,对“道”的描述,也就是对宇宙和生命的正确见解,是我们认识生命的重要指导工具。
但是由于“真相无相”,文化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正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文化就如同别人给我们选择加工出来的食物精华,无论如何精美,都必须吃下去经过消化吸收转化成自己身体组成部分以后才能释放出它们的能量,文化是充满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精心整理并保留传播下来的最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也必须经过学习消化以后转化成自己的思想行为,才能最终引导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去正确地认识宇宙和生命,进而去改善、完善生命。
所以说承先才能启后,继往才能开来,博古才能通今。
“学习”两个字古代也是分开的,表示两个含义,“学”是学习,“习”是实践。
文化告诉我们正确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学习文化的目的是照着去做,从思想、语言和行为等各方面去改善自己。
论语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说通过文化的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得到不断改善,心灵上越来越充实,身体生理上越来越健康,因此感到越来越快乐。
同时,烦恼越来越少,心灵得到净化,生命的本性越来越得以恢复,智慧渐渐开启,福德也通过正确的行为得到不断的积累,我们能感受到前途的希望和光明。
学了以后一定要做到,学习文化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改善生命的过程,就是悟道和修道的过程,最终必将因具备了圆满的智慧和福德而使生命得以完善。
所以,文化就是讲道的,讲真理的,讲如何完善生命的。
正确的文化是那些完善了生命、领悟了真理的得道者对宇宙和生命的正确认识。
文化的根本作用就是开启人的智慧,使人明白道理,使人心明眼亮,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从而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得到纠正。
也可以说,文化就是给人们指出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指出了正确的生命观和宇宙观,为我们正确认识生命及其生存环境建立一个完善的基础。
所以只有真正获得绝对真理的得道者才有能力开创文化大业,只有完善了生命的圣人、真人、佛陀才有资格做文化的创始人。
文化不是学说、知识、技能,也不是一种行业,但是文化是一切行业的灵魂,是一切人类文明的根本。
文化与不同的社会行业之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科学证道(证明真理,求生命之真)文化讲道(讲真理)艺术示道(表现真理,求生命之美)(重行为,通过不同行为悟道) (具足真善美,重教育)宗教行道(实行真理。
求生命之善)(通过教育使人悟道明理)经济:人管物(重管理,助人行道,护人行道)政治:人管事文化是得道者对宇宙和生命最正确、最完善、最圆满的说明,具足真善美,是指导人们悟道明理、改善生命的理论和方法,是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用来开启智慧的钥匙,因此是真正的智慧之学。
科学是证道的,科学家往往都是比较聪明、掌握一定技术的人,他们最正当的行为是用自己手中的技术证实真理,证实文化的真实性,重在追求并弘扬真理(生命、道)的真(真实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