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宁夏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宁夏高三高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下图中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④①③②2.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3.明朝王守仁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指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该言论A.认为人心存在善良的本性B.强调学习贵在能够致良知C.认为学习贵在能格物致知D.主张学习贵在能经世致用4.下图体现了敦煌壁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中外文化的交融性5.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B.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D.近代美国在华投资份额不断增长6.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
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中,最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事件是A.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B.发起参与亚太经合组织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D.加入世贸组织7.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表明中共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D.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8.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
宁夏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B卷
宁夏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1916年1月《农商公报》记载,“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
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
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致电大阪询问行情者。
”这反映出A . 中国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B . 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C . 中国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专门化趋势日益明显D . 中国政权和海关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2. (2分)汉武帝的“推恩令”在解决了诸侯王问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因为A . 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B . 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度C . 彻底铲除了异姓王侯D . 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3. (2分) (2018高三上·呼兰月考)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 .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B . 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C . 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 . 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4. (2分) (2017高二上·深圳期中) 下图是1916年李大钊赠友人的一副对联,它典型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力图()A . 承担起维护道义与唤醒民众的使命B . 把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政治相结合C . 启蒙工农阶层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D . 承担起社会改造与文化重建的使命5. (2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这一说法意在强调冷战结束后()A .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B .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C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 . 各种国际力量分散独立地发展6. (2分) (2018高一上·慈溪月考) 秦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仅仅有15个年头,但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
2021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
第I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1. 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2.“(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之宗家祁俱孙,叔向子,相恶于君。
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
晋益弱,六卿皆大。
”“(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
”以上材料表明:()A.秦统一中国以前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B.秦之前郡县制已经在全国普遍实行C.政治和血缘纽带日益加强 D.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斗争激烈3. 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 A.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B. 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4.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西汉政府并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政府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③西汉初期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④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流亡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5.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的局面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6.曾朴的《孽海花》描写一位叫做米筱亭的新进士,原是监生出身,因为娶了前科状元的女儿,颇有惧内之名。
宁夏2021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一模)试卷A卷
宁夏2021年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一模)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世界农业发展进程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主要阶段。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综合发展的结果。
我国原始农业()A . 由“刀耕火种”发展到铁器牛耕B . 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物质基础C . 采用育秧移栽方式种植水稻D . 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和城市出现2. (2分) (2020高三上·承德月考) 史书记载,秦汉时期“至秦任文法而贵吏,始有为小吏而入仕,计功次而进官者矣”“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
可见,秦汉时期()A . 以军功作为选官标准B . 官吏选拔程序十分严格C . 官和吏有一定的差别D . 世官制的影响依然存在3. (2分)(2019·武汉模拟) 《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
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
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
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A . 证明王权的合法性B . 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C . 宣扬天人合一思想D . 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4. (2分)(2020·模拟)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道教修行方式包括:大量抄写经文,积累修为;想象自己仙境遨游,并把这些经历用“一笔疾书”的方式记录下来。
这在当时有利于()A . 印刷术的普及B . 市民文化的兴起C . 道教的正统化D . 书法艺术的发展5. (2分) (2019高二下·金山期中) 唐代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
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称为“公称”。
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 . 选官方式有察举的痕迹B . 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C . 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D . 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6. (2分) (2019高三上·诸暨月考) 《中国文物报》写道,“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纸的实物竟会出现在西汉初年的墓葬中,不禁令人联想起学术界多年来有关西汉是否有纸的争论可以到此休矣”。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第I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甲,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
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中先秦时期的说法不符,故A 项错误;关于赋税制度的改革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指的是井田制下的农民的地位,秦汉时期到宋元的“佃”体现的是小农经济下的土地私有制,因此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土地制度的变化,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演变25.《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
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在此荀子主张()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长是政治的根本。
没有天地,怎么生存?没有祖先,种族从哪里产生?没有君长,怎么能使天下太平?这三样即使部分缺失,也不会有安宁的人民。
所以,上事奉天,下事奉地,尊重祖先而推崇君长,这是礼的三个根本。
可见,荀子认为:要以礼治天下,让所有人都知礼守礼,就会天下大治。
D 项与题意相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6.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所有回答必须按规定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概无效。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并留下了足够的答题空间,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错位。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该答案的选项字母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没有分数。
)1.上博收藏的战国楚竹书《容成氏》载:尧的前任是有虞迵。
据此,可以佐证 A.尧舜禹的存在B.夏朝历史的可信C.战国时已有尧的传说D.尧舜禹传说源于中国南方2.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主张恢复等级秩序和社会规范的是A.周公B.孔子C.董仲舒D.朱熹3.观察右图,图中“?”应填A.秦朝B.汉朝C.唐朝D.清朝4.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作为重要的执政理念和手段,应首推A.孔子B.孟子①东C.荀子D.朱熹周5.右表是小明同学以王朝相似点归纳的专题。
它们的相似点是②曹A.都城B.疆域魏C.开国者身份D.治国思想③东6.欧洲人翻译中国文献渐具规模,尤其是儒家经典,主要得益于汉A.西方传教士B.阿拉伯商人C.拜占庭学者④北D.中亚粟特人魏7.下列著作最可能为多数专制君主青睐和推崇的是A.《史记》B.《资治通鉴》C.《天演论》D.《百科全书》8.观察右图,图中的传播路线应属于A.儒学B.佛学C.基督教D.伊斯兰教9.下列政权若按照建立的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东周——北周——后周B.西周——北周——东周C.后周——西周——北周D.北周——后周——西周10.右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发行的特种纪念币。
币面中的人们劳作的目的是为了A.抗击秦国B.抵御匈奴C.遏制鲜卑D.反击突厥11.抛开中国政府,首开由列强自行组织的“市政机关”管理的地区是A.广州“十三行”B.上海英租界C.北京东郊民巷D.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12.近代上海公共照明,率先使用的能源是A.蒸汽B.煤气C.电力D.天然气13.伏尔泰非常推崇“在(中国)帝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B。 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C。 自强的尝试宣告失败
D. 生产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可知张之洞要创办生产民间日用之物的民用企业,所以A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4。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
A. 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 重要依据
【答案】D
【解析】
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B项历史记载秉承还原历史真相为原则所以存在纯粹客观性,C项与事实不符,D项最贴近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选修六:史学素养
2.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C。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读材料,可知材料主旨体现了《辛丑条约》中的内容,即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的组织。这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C。其他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
宁夏海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宁夏海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5.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
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26.“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27.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
这一决定旨在()A.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2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精品解析: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海原一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测试卷一、选择题1. 春秋初期,各诸侯国一直沿用西周的法律。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这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
公元前513年,晋国将范宣子所制刑书“铸之于鼎”,正式公布晋国的成文法。
之后各诸侯国纷纷颁布本国法律。
这一现象反映出A. 各诸侯国间争霸战争频繁B. 各诸侯国中央集权的加强C. 周天子的权威得到了巩固D. 西周的礼法制度遭到破坏2. 12—16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
这一热潮的出现A. 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B. 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C. 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D. 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具有平等原则3.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A.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D.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4. 恩格斯指出:“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其中“这些机构”是A. 内阁B. 联邦议会C. 帝国议会D. 巴黎公社委员会5.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A. 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B. 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C. 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D. 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6. 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3年高一上册期末考试历史题同步训练免费试卷
选择题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汉字占有很大比重。
与其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B【解析】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汉字,反映了分封制的影响,故选B;禅让制指统治者生前活着的时候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与题意无关,排除A;郡县、行省不是“封地、封国”,排除CD。
选择题按照古代宗法制的基本原则,诸候爵位的继承人是( )A.天子B.士C.嫡长子D.卿大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简单的迁移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核心关系血缘关系,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故选C。
选择题省是我国的一级地方行政组织。
行省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答案】C【解析】试题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简单迁移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A项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主要实行郡县制;B项唐朝在地方行政体制上主要是路、州、县;D项明朝主要承接元朝的制度。
故选C。
选择题有学者对某史实是这样描述的:“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
”他描述的史实应是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长歌涌入金陵”“人间小天堂”“天京陷落”等信息可以判断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故选B;《南京条约》的签订与“建造人间小天堂”无关,排除A;义和团运动活动范围在京津、山东、河北一带,不符合“长歌涌入金陵”,排除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建造人间小天堂”无关,排除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原一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春秋初期,各诸侯国一直沿用西周的法律。
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这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
公元前513年,晋国将范宣子所制刑书“铸之于鼎”,正式公布晋国的成文法。
之后各诸侯国纷纷颁布本国法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各诸侯国间争霸战争频繁B.各诸侯国中央集权的加强C.周天子的权威得到了巩固D.西周的礼法制度遭到破坏25.12-16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
这一热潮的出现()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B.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C.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D.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具有平等原则26.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A.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C.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27.恩格斯指出:“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其中“这些机构”是()A.内阁B.联邦议会C.帝国议会D.巴黎公社委员会28.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A.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B.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C.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D.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29.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
下列项中不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A.环境污染B.民族文化C.能源危机D.粮食短缺30.如表是我国在1993-2000 年间,私营企业主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和中共党员的数据统计表(%),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政府重视和培养私营企业主的经营水平B.改革开放后私营企业得到宽松的发展空间C.社会主义初级险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31.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A.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B.土地完全集中在地主手中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产品32.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
”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A.废除罗马教会B.信仰即可得救C.王权高于教权D.简化宗教仪式33.甲骨文的笔尖较为简单,入刀出刀处常见锋迹,笔画转折处多方折。
刻者的用刀都是一刀顺下,不加修饰,线条显得流畅、自然、质朴,虽然刀有钝有锐,骨有细硬有疏松,刻出的笔画有粗有细,但整体以瘦硬为主。
这反映出甲骨文()A.与占卜活动有关B.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C.带有图形的特征D.已经是较成熟的文字34.《剑桥插图古希腊史》记载:“到公元前5世纪末,‘智者’这一词在人们心目中失去了最初的尊严。
”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城邦范围不断拓展B.城邦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C.智者说教引发反感D.苏格拉底对其学说深刻批判35.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
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宇宙便是吾心”C.“天下为主,君为客”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5分)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
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
”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
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10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
(6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9分)42.(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1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本题15分)近代化常被用来描述近代以来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步入近代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变。
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有其不同的道路。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该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映”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
只是到了19世纪、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大同书”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据,这种回应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
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
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
(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演变,说明“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7分)历史参考答案24-35: D、B、A、CA、B、D、AB、B、C、C41.(1)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2)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出现了近代商品市场。
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走向经济的近代化)。
(3)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因:第一次: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
;42.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题干要求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材料反映的是玄奘和鉴真的历史事迹,通过分析,可以的得出一个主题“中国文化与对外交往”。
可提炼出一个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可围绕着中国文化的贡献,或者中国与外国的往来以及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展开。
只要符合材料所叙述的基本内容,符合基本含义即可。
45.【答案】:4(1).西方发展模式:思想(精神)--政治(制度)--经济(器物)。
中国发展模式:器物(经济)--制度(政治)--思想(精神)。
相同点:①本质: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科学化、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