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讲稳态分析1
第2章-1-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PPT课件
i
i1
i2
试求总电流i=?
解1:用解析式
由KCL得
i i 1 i 2 1 s0 t i 4 n 0 6 5 st 0 i 3 n 0
iImsi nt (i)
23
因此经过三角变换得到
i 1s 2 it9 n 1 2 0 8 A
解2:用波形图
14
三、 初相位
1. 相位:描述正弦函数随时间t变化的进程。
设:i1 Imsin(t A),i2Imsi nt (()A)
i1
i2
i10 0
i20
ωt
ψ0
ωt
称正弦函数的幅角为瞬时相角简称相位角或
相位。
15
2. 初相位 ψ
表示初始时刻,即t=0时正弦量的相位。简称初相
ψ (是一角度,可正、可负)。
E Em 2
12
例1:已知 :u31s0i3n1t 4
求:ω、f、T、Um、U。
解: ω =314(rad/s) f = 50Hz T = 0.02s Um= 310V U Um 220V 2
13
例2:已知 : isint (A)
求:Im、I、ω
解:
Im=1A
ω=1(rad/s)
I Im 1 (A) 22
一、 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用来描述正弦量变化快慢的参数。
1. 周期T:波形在相同时间间隔重复出现的量 (如电压、电流)称为周期量。而这一时 间间隔就称为周期。单位:秒(s)。
周期函数: f(t)f(tT)
6
2. 频率f:每秒钟内周期量重复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频率与周期的关系:
3. 角频率ω
稳态分析1
I PE ( I 'CB I 'CC ) 3CU Be j 30
正 常 运 行 时 每 相 对 地容 电 流 : 电 I CO CU
接地故障电流绝对值: I PE 3CU 3 I CO
-UA UC’
UB’
-UA
U U A ( U A ) 0 A U B U B ( U A ) U BA U C U C ( U A ) U CA
1-4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 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
接地 ?
为了保证电力网或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人为地使电力网及其某个设备的某一特定地点通过导体与大地作良 好的连接。
接地分类:
工作接地: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或发生故障情况下可靠 地工作而采取的接地。 保护接地:将一切正常工作时不带电而在绝缘损坏时可能带 电的金属部分接地,以保证工作人员接触时的安全。 (接 地保护) 保护接零: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把电气设备 的外壳与接地中性线(也称零线)直接连接,以实现对人 身安全的保护作用。 防雷接地:为消除大气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的威胁,而对过电 压保护装置采取的接地措施。 防静电接地:对生产过程中有可能积蓄电荷的设备所采取的 接地。
安装在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与大地之间的具有气隙铁芯的电cb14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三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c相发生接地时中性点电压变为u在消弧线圈作用下产生电感电流滞后90其数消弧线圈的作用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相与消弧线圈构成了另一个回路接地故障相接地电流中增加了一个感性电流它和装设消弧线圈前的容性电流的方向刚好相反相互补偿减少了接地故障点的故障电流使电弧易于自行熄灭从而避免了由此引起的各种危害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件
电力系统是线性的 电力系统是平衡的 电力系统是稳定的 电力系统是连续的
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预测和预防电力系统的故障和异常 为电力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潮流分析法的定义:通过分析电力系 统中各节点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 数,来研究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状态。
潮流分析法的步骤:首先建立电力 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求解该模型, 最后分析求解结果。
与注入电流的 与支路阻抗的 与节点电压的
关系
关系
关系
网络方程:描 述网络中各节 点电压和支路
电流的关系
潮流方程:描 述网络中各节 点电压和支路 电流的相位关
系
阻抗矩阵:描 述网络中各节 点电压和支路 电流的阻抗关
系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的模型主要包括: 直流模型、交流模 型、混合模型等。
直流模型:主要用 于分析电力系统的 稳态特性,如电压、 电流、功率等。
国际标准:IEC 61850标准 国内标准:GB/T 13730标准 标准化发展:提高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发展: 描述变压器的 电压变换和功
率传输特性
线路模型:描 述线路的阻抗 和功率损耗特
性
负荷模型:描 述负荷的功率 需求和运行状
态
控制设备模型: 保护设备模型:
描述控制设备 描述保护设备
的控制策略和 的保护策略和
运行状态
运行状态
节点电压方程: 支路电流方程: 节点功率方程:
描述节点电压 描述支路电流 描述节点功率
交流模型:主要用 于分析电力系统的 动态特性,如频率 、相位、阻抗等。
混合模型:结合直流 模型和交流模型,可 以更全面地分析电力 系统的稳态和动态特 性。
目标函数:最小化 系统运行成本或最 大化系统运行效益
对稳态的认识教案
对稳态的认识教案教案标题:对稳态的认识教学阶段:高中目标学生:高中生教学目标:1. 了解稳态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稳态与非稳态的区别。
3. 能够举例说明稳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稳态的定义和特征。
2. 稳态与非稳态的区别。
教学难点:1. 稳态与非稳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 稳态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多媒体设备。
2.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
3. 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一些引人入胜的图像或实例,激发学生对稳态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稳态?为什么稳态重要?知识讲解:1. 通过 PPT 或白板向学生介绍稳态的定义和特征。
2. 解释稳态与非稳态的区别,包括时间、能量和系统响应等方面的差异。
3. 结合具体实例,说明稳态在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应用,例如物理学、工程、生态学等。
4.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对稳态有清晰的认识。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稳态与非稳态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可以结合已学知识,阐述案例中稳态的原因和影响。
巩固练习: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稳态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查找和分享关于稳态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案例。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稳态的原理改进或解决问题?总结回顾:1.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稳态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
2. 解答学生遗留的问题,确保学生对稳态的认识达到预期目标。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总结稳态的概念和特征,并阐述稳态在一个具体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学评估:1. 监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馈回答。
2. 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
3. 通过课堂练习的表现来检验学生对稳态的理解程度。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可以适当做出调整和改进。
电路稳态分析
RC电路的能量平衡关系
wC
1 2
CU
2 s
wR
i2Rdt
0
(Us
e
t RC
2
)
Rdt
0R
1 2
CU
2 s
二. 一阶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 t0 R
+
2
US
-
iL
+ L uL
-
iL
(0
)
iL
(0
)
Us R
uL (0 ) iL (0 )R
L
R
iL
U (1 et / )
uR (t) U uC (t) Ue t /
i(t) uR (t) U et / RR
二、一阶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K
uR
U
t=0 R
U
uL
iL
L
uL
L diL dt
U R
0
uR iL uL
t
iL (0 ) iL (0 ) 0
•全响应=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叠加
一、RC电路的全响应
+ US
-
1 t0 R
2
+ uR -
C
i t 0, uC uC (0 ) 0全响应
+
uC
-
RC
duC dt
uC
us
uC
uC
uC t
(uC
RC duC dt
uC
0)
uC uC Ae
2
1
稳态法的原理
稳态法的原理
稳态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动态系统稳定状态的方法。
它基于平衡原理,通过系统输入、输出和内在能量以及物质交换的平衡条件来研究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稳态法的基本原理是建立一个稳态方程组,其中包括系统中涉及的各种输入、输出和内部转换过程的代数表达式。
这些方程描述了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平衡关系。
通过求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可以确定系统的稳定状态。
在使用稳态法进行分析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可能包括外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如材料的供应和能量的输入。
输出可能包括产品的产出以及废物和副产物的产生。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系统内部可能存在的转换过程,如化学反应、能量转换等。
接下来,我们利用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来建立系统的稳态方程组。
这些方程可以反映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平衡关系。
通过对这些方程进行求解,可以得到系统稳定状态下各个物质和能量的浓度、温度、压力等特性。
稳态法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于优化系统运行条件。
通过分析系统的稳态行为,我们可以确定使系统达到最佳性能的操作条件。
例如,在化工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稳态法来确定最佳的反应温度、压力等条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稳态法通过建立系统的稳态方程组,利用物质和能量的
平衡原理来分析系统的稳定状态。
它是研究动态系统行为和优化运行条件的重要工具。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教学资料02例课件
Pkund软件还提供了多种输出和可视化选项,帮助用 户直观地了解仿真结果和分析数据,为电力系统的规 划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涉及知识点: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的建立、参数分析方法等。
案例二:某发电厂的稳态分析
发电厂运行状态评估
该案例以某发电厂的运行数据为基础,通过稳态分析方法,评估发电厂的运行状态,包括 各机组的出力、效率、污染物排放等。
涉及知识点: 发电厂运行管理、机组性能测试、污染物排放控制等。
案例三:某城市电网的稳态分析
REPORT
CATALMMARY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教 学资料02例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概述 • 电力系统元件模型与参数 • 电力系统稳态计算方法 •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案例 •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软件介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稳态分
析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协调能源发展和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本方法
潮流分析
负荷建模
通过潮流分析可以求解出电力系统中 各节点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了解系统中各元件的运行特性和电力 电量平衡情况。
负荷建模是建立电力系统负荷的数学 模型的过程,通过对负荷特性的准确 描述,为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仿真提 供基础数据。
详细描述
变压器模型通常采用理想变压器模型,忽略励磁电流和磁滞效应。参数包括额定容量、额定电压比、短路阻抗和 效率等。这些参数用于描述变压器的电气特性,以及在稳态分析中计算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和电压调节。
2011 第02讲 稳态极化类型.ppt
的串联。对于可逆电极,即i0远大于(id)O和(id)R时,Rη 对于可逆电极, 对于可逆电极
RT 1 ⋅ nF i 0
,
RT 1 ⋅ nF (id )O
,
决定于后两项稳态浓差极化电阻;只有在不可逆的情况下,才 只有在不可逆的情况下, 只有在不可逆的情况下 可以略去后两项。 可以略去后两项。
(2-7)
cOs和cOs校正因子可分别由(2-3)式和(2-4)式算得。于是,(2-7)式变 为 (2-8) (2-8)式是同时包括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的 关系式 , 既适用于 式是同时包括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的i~η关系式 式是同时包括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的 关系式, 不可逆电极,也适用于可逆电极,对各种程度的极化(从平衡电位 不可逆电极 , 也适用于可逆电极 , 对各种程度的极化 从平衡电位 →弱极化 强极化 极限电流 均适用 弱极化→强极化 极限电流)均适用 弱极化 强极化→极限电流 均适用。
dcO i = nFDO dx x=0
对稳态系统,是常数, 无关, 对稳态系统,是常数,与x无关,所以上式极化电流可以写成: 无关 所以上式极化电流可以写成:
0 s ∆cO cO − cO i = nFDO = nFD ∆x δ
(2-1)
CO0: 本体浓度
2.1.2 稳态过程的特点
ν
ν
→
:还原速度 :氧化速度 :还原电流 :氧化电流
←
→
i
←
i
kf:还原反应速度常数 kb:氧化反应速度常数
2.2.1 各种类型的极化和过电位
(2-6)式只考虑电化学极化而尚未考虑浓差极化,考虑浓差极化时, 应该分别乘上校正因子cOs/cO0和cRs/cR0,于是,(2-6)式变为
稳态分析第2章
Pk ( 2−3) = Pk′( 2−3) (
SN )2 min{S 2 N , S3 N }
6
合肥工业大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二、三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三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电阻、 电阻、电抗、 电抗、导纳) 导纳)
三绕组变压器的励磁导纳的计算方法与双绕组变压器相同。 三绕组变压器的励磁导纳的计算方法与双绕组变压器相同。 我国目前生产的变压器三个绕组的容量比, 我国目前生产的变压器三个绕组的容量比,按高、 按高、中、低压绕组的顺序 有100/100/100、100/50/100、100/100/50三种。 三种。 1、电阻
2 PkU N RT = 2 ×103 (Ω) SN
2、电抗XT
3I N Z T 3I N X T −3 Uk % = ×100 ×10 ≈ ×100 ×10 −3 UN UN
2 Uk % U N U % U XT = × × 103 = k × N ×103 (Ω) 100 100 S N 3I N
′ 2 + jX T ′2 RT
RT + jX T
RT + jX T
Rm + jX m
GT − jBT
∆P0 + j∆Q0
变压器的常用参数: 变压器的常用参数:电阻RT、电抗XT、电导GT、电纳BT、变比KT 制造厂家给出变压器电气特性的四个参数: 制造厂家给出变压器电气特性的四个参数:短路损耗、 短路损耗、短路电压百分值、 短路电压百分值、 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百分值。 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百分值。
1 (U k (1− 2 ) % + U k (1− 3 ) % − U k ( 2 − 3 ) %) 2 1 U k 2 % = (U k (1− 2 ) % + U k ( 2 − 3 ) % − U k (1− 3 ) %) 2 1 U k 3 % = (U k (1− 3 ) % + U k ( 2 − 3 ) % − U k (1− 2 ) %) 2 U k1 %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1)信息的种类(根据生态系统中传递信息的载体不同分)①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动植物的形态、体色等。
来源:无机环境或生物本身联系生活:短日照植物黄麻(开花需要短日照),黄麻是为了收获茎秆剥取纤维用于纺织麻袋,若将黄麻北移到山东种植,开花会推迟或不开花,产量提高。
(我国位于北半球,越往北每天日照时间越长)②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动植物体内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具有挥发性)——信息素,如植物有机酸、生物碱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性外激素等。
注意:无机环境可发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如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如臭味吸引蜣螂)③行为信息:动物通过特殊表现或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体现为行为信息。
如蜜蜂跳舞、鸟类的“求偶炫耀”、乌贼喷墨等。
【重在行为、较特殊】(2)信息的来源:生物或无机环境(3)信息的方向: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也有单向,并且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4)信息的范围: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种群和种群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即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区别:生存斗争类型→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类型→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注意:多细胞生物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信息传递】归纳:信息可在哪些层次进行传递?细胞内部各部分之间、个体的细胞与细胞、种群内的个体与个体、不同种群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延伸:①生态系统中各种信息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②所有的信息最终都是经由基因和酶的作用,并以激素和神经系统为中介在生物中体现出来的③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递)→信宿(信息接收),阻碍其中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传递④判断生态系统信息类型的方法(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的感觉器官,如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受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高中生物稳态讲解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稳态讲解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稳态教学目标:1. 了解稳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
3. 能够解释生物体如何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稳态的概念、稳态维持机制。
难点:稳态维持机制的具体细节。
教学资源:教学PPT、实验设备、生物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什么是稳态?为什么生物体需要维持稳态?2. 列举一些常见的稳态例子,如人体的体温、血糖水平等。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指生物体在变化的外部环境中能够保持内部环境相对恒定的状态。
2. 分析稳态的重要性:稳态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有助于保持体内各种代谢活动的平衡。
3. 探讨稳态维持机制:介绍负反馈调节机制、神经内分泌调节等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方式。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生物体维持稳态的过程。
2. 观察实验结果,让学生体会生物体内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性和机制。
2.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稳态在维持生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关于稳态的实验,并写出实验步骤与预期结果。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下节课复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稳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并能够解释生物体如何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实验演示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生物体内部环境的动态平衡,提高他们对稳态的理解。
在讨论与总结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得到拓展,课堂氛围活跃。
在设计作业时,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稳态的探究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讲解第二章
§2.3 电力线路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多股线绞合—J
排列:1、6、12、18 普通型:LGJ 铝/钢 比5.6—6.0 加强型:LGJJ 铝/钢 比4.3—4.4 轻 型:LGJQ 铝/钢 比8.0—8.1 LGJ-400/50—数字表示截面积 扩大直径,不增加截面积LGJK300相当于LGJQ-400 和普通钢芯相区别,支撑层6股
容量:100/100/100、100/50/100、100/100/50
3.三绕组变压器 接线:Y/Y/△,稳定绕组,改善波形
自耦:体积小,损耗小,110kV以上用 结构 升压:铁芯-中压-低压-高压
降压:铁芯-低压-中压-高压 原副边额定电压相等,变比相等 接线组别对应一致 额定短路电压相等
4.并列运行
A B
C
§2.3 电力线路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2.3 电力线路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2.3 电力线路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3.绝缘子和金具
§2.2 变压器的数学模型
补充:
变压器型号举例说明 1:SJL-1000/10,为三相 油浸自冷式铝线、双线圈 电力变压器,额定容量为 1000千伏安、高压侧额定 电压为10千伏 电力变压器的型号表示方 法:基本型号+设计序号-额定容量(KVA)/高压侧电 压 2:S7-315/10变压器 即三相(S)铜芯10KV变压 器,容量315KVA,设计序号7 为节能型. 3:SFPZ9-120000/110 指的是三相(双绕组变压 器省略绕组数,如果是三 绕则前面还有个S)双绕组 强迫油循环风冷有载调压 ,设计序号为9,容量为 120000KVA,高压侧额定电 压为110KV的变压器。
意
短路试验求RT、XT
条件:令一个绕组开路,一个绕组短路,而在余下的一个 绕组施加电压,依此得的数据(两两短路试验)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教学资料01例课件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优化与改进
提高计算速度的方法
算法优化: 采用更高效 的算法,减 少计算过程 中的冗余和 复杂度
并行计算: 利用多核处 理器或分布 式计算资源, 实现并行计 算,提高计 算速度
内存优化: 合理利用内 存,避免内 存泄漏和不 必要的内存 占用
代码优化: 对代码进行 优化,减少 不必要的循 环和嵌套, 提高代码执 行效率
调压计算的实际 案例分析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实例
实例一:简单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
电力系统组成及运行方式 * 电源、输电线路、变压器、负荷等组成部分 * 正常运行时的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平衡 * 电源、输电线路、变压器、负荷等组成部分 * 正常运行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平衡
简单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方法 * 潮流计算:确定各节点电压和功率分布 * 短路计算:确 定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电流分布和设备承受的电压 * 潮流计算:确定各节点电压和功率分布 * 短路计算:确定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电流分布和设备承受的电压
实例二:复杂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
复杂电力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稳态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实例的具体分析和计算过程 稳态分析结果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实例三:考虑新能源的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
新能源概述:介绍新能源的定义、种类和特点,以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定义、目的和主要内 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将更加注重实时性和准确性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将更加注重与电力系统其他领 域的协同发展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深入研究 新型电力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应对新能源并网带来的挑战
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课件)
02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正弦交流电的定义
正弦交流电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正弦函数周期性 变化的电流。
通过交流发电机产生,当磁场和导体 线圈发生相对运动时,导体线圈中就 会产生正弦交流电。
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
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呈现正弦函数的 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流值在正 弦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变化。
线性时不变正弦交流电路具有 叠加性、比例性和线性特性。
相量法分析正弦交流电路
相量法是一种分析正弦交流电 路的方法,通过引入复数和相 量,将时域的电压和电流表示
为复数形式的相量。
相量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将正 弦交流电路中的复杂数学问 题简化为复数代数问题,从
而方便求解。
通过相量法,可以得出正弦交 流电路的阻抗、功率和相位等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研究方向一
研究方向二
针对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深入 研究不同元件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分析 精度。
结合新型材料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应用, 研究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探索新型材料 在优化电路性能方面的潜力。
研究方向三
研究方向四
结合现代计算技术和仿真软件,开发高效 、精确的正弦交流电路稳态分析方法和工 具。
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课件)
• 引言 •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 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 实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正弦交流电路
正弦交流电路是指电流和电压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路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许多电源和负荷都是以正弦交 流电的形式存在。
稳态分析
稳态分析是电路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研究电路在稳定 状态下各元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对于正弦交流电 路,稳态分析涉及对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傅里叶 变换,以得到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
第二章 稳态导热问题的分析解
− λ dT dx
(−λddTx)x+dx
(−λddTx)x
0
x
x+dx x
图 2—1 无限大平板
取 dx
微元段,在 x
处的温度变化率为 ( dT dx
) x ,导
热的热流密度为 (−λ
dT dx
)x
,在
x
+
dx
处的温度变化率
为 ( dT dx
) x + dx
,导热的热流密度为
(−λ
dT dx
=
C1 x
+
C
2
,
C
、
1
C2
由边界条件式(2—6)、(2—7)确定,但在确定的
过程中需对边界条件也应作相应的变化,即把关于温度场的边界条件变换为关于物性场的表
达式,求出物性场λ(x),然后在代入(2—26)中,求得最后的温度场。
下面讨论两种极端情况。
①若平板内的导热热阻远大于边界的对流换热热阻,即
Bi
下面对于不同的物理条件、边界条件及内热源形式分别进行讨论。 1、平板内无内热源、导热系数是常数
此时 qv = 0 ,导热微分方程即成为
d 2T dx 2
=0
这是一个二阶齐次常微分方程,其一般解为
T = C1x + C2
(2—4) (2—5)
说明在无内热源、常物性的无限大平板中温度沿着厚度方向呈线性分布,式(2—5)中的 C 1 、
) x+dx
。这样,
流 入 dx 微 元 段 的 净 热 流 密 度 为
(−λ
dT dx
)x
−
(−λ
dT dx
) x+dx
稳态名词解释
稳态名词解释简介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稳态是一个常用的概念,用于描述系统或过程在长时间内的平衡状态。
稳态是指当系统或过程的各种参数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很小的状态。
稳态是对系统或过程的动态行为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
稳态定义稳态是指系统或过程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各种特性参数保持不变或波动很小的状态。
稳态是系统或过程达到的一种平衡状态,其中各种特性参数的值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稳态下,系统或过程的输入与输出之间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使得系统的行为可预测且可控。
稳态特征稳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稳定性稳态是系统或过程的一种稳定状态,当系统或过程处于稳态时,其特性参数的变化较小,不会随时间发生明显的波动。
稳态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以保持一段时间而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2. 均匀性稳态还具有均匀性的特征,即系统或过程的各个部分在稳态下具有相似的性质和特性参数。
这意味着在稳态下,系统或过程的各个部分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其行为和特性保持一致。
3. 可预测性稳态下的系统或过程具有较高的可预测性,因为其特性参数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可以通过对已知特性参数的观察和分析,推测未来的行为和变化趋势。
这使得稳态成为系统或过程设计和控制的基础。
4. 可控性稳态还具有可控性的特征,即在稳态下,系统或过程的行为和特性参数可以通过控制因素和调节措施来达到所期望的状态。
通过对稳态的分析和调节,可以实现系统或过程的优化和性能提升。
稳态与瞬态稳态和瞬态是动态系统分析中常用的两个概念。
瞬态是指系统或过程在初始时刻或在经历外部扰动后的短时间内的行为。
与稳态不同,瞬态是系统或过程在动态变化阶段的行为,其特性参数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稳态和瞬态之间存在一种转换关系,当系统或过程的输入和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将从瞬态过程中逐渐转入稳态。
稳态可以看作是瞬态过程的终态,一旦系统进入稳态,其行为将保持相对稳定,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总结稳态是指系统或过程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其特性参数保持不变或波动很小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闭环系统电动机转速 与负载电流(或转矩)的稳态关系。它实际上 是由许多开环机械特性上的不同运行点集合而 成的,它代表闭环调节作用的结果。
(用图并结合负载突变时系统的调节过程说明闭环 系统静特性和开环机械特性的关系)
n
开环机械特性 闭环静特性
A
B A′
C
D
Ud4 Ud3 Ud2 Ud1
图中箭头表示α增大的效果。
V-M系统开环机械特性
机械特性线性化处理方法
若主电路电感足够大,则用连续段特性及 其延长线(图中虚线表示)作为系统的特 性。 若断续特性的非线性程度较显著,则可以 改用另一段较陡的直线来逼近断续段特性, 如下图所示。
问题1:
n n
0 断 续段 断 续段 特性 的 近似 直线 连 续段
U IR n (1)调节电枢供电电压 U调速 K eΦ
工作条件: 保持励磁 = N ; 保持电阻 R = Ra 调节过程: 改变电压 UN U U n , n0 调速特性: 转速下降,机械特性 曲线平行下移。
n n0 nN n1 n2 n3 O IL
调压调速特性曲线
* n
闭环系统静特性和开环机械特性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两个稳态性能指标(调速范围,
静差率)的含义及其关系; 2、单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 理; 重点与难点:如何结合负载突变的动 态调节过程分析系统开环机特与闭环 静特性的关系。
性的硬度
相同,即
n0b
nNb
额定速降
n0c
nNc
nN 一定。
0
IN
Id
不同转速下的静差率
结论:
D与S不能相互孤立,要同时提
才有意义。一个调速系统的调 速范围是指在最低速时满足静 差率要求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 最大转速可调范围。
D与S的关系如下
由 nmin =n0min-△nN
2 .调速系统的两个稳态指标
(1)调速范围( D
)
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提供的最高 转速nmax和最低转速nmin之比叫调速范 围,用字母D表示,即
D
n n
ma x mi n
其中nmax和nmin一般指电动机额定 负载时系统的最高和最低转速,对于 少数负载很轻的机械,如精密磨床等, 也可用实际负载时的转速。设计调速 系统时,通常将nmax 视为电动机的额 定转速nN。
+
-
U*n ∆Un A Uc
-
UPE
-
M
-
Un n
+
+ -
+
n
Utg tg
TG
-
带转速负反馈的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框图
采用比例调节器的系统原理图
R1
* Un
R p1
R0 R0
Uc
+
Ud
-
M
R'
Un
Rp 2
TG
带转速负反馈的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框图
2、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静特性概念
改变转速给定电压的大小,就可改变电动 机的转速,实现平滑调速。
= △nN /s- △nN =(1-s)△nN/s
可得
D
n n
max min
n n
N
min
(1 s ) n N
n
N
s
其中s为在额定负载下最低速时的静差率, nN为电动机的额定转速,△nN 为额定转速 降。
三.转速负反馈单闭环有静差调速
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
1.系统组成
+ +
~
+
Id Id Ud d
(2)静差率(s)
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系统由
理想空载过渡到额定负载时所对应的 稳态转速降落△nN与理想空载转速no 之比,称为静差率s,即
s nN / n0
(3)D 与 s 的作用
用来衡量调速系统稳态性能的好
坏,它们也是设计调速系统的重要 依据。而且静差率是用来衡量调速 系统在负载变化下转速的稳定度的。 因此,它们既被称为调速指标又被 称为稳态性能指标。
V-M系统 的开环机 械特性与 与电动机 的机械特 性有何不 同?
o
Id
二.调速系统的两个稳态指标
1.调速系统的转速控制要求
调速——在一定的最高转速nmax和最低转速nmin范 围内分档(有级)或平滑地(无级)调节转速。 稳速——以一定的精度稳定在所需转速上运行, 尽量不受负载变化,电源电压变化等各种因素的 干扰。 加减速控制——频繁起制动的生产机械要求尽量 缩短起制动时间以提高生产率;不宜经受剧烈速 度变化的生产机械则要求起制动越平稳越好。
(4)D与s的关系(用图说明并推导关系式)
静差率与机械特性的硬度有关,特性越
硬,静差率越小,稳速精度越高。然而, 静差率与机械特性的硬度又是有区别的。 同样硬度的机械特性,理想空载转速越 低,静差率S越大,转速的相对稳定性越 差。
调速系统的两个稳态指标
右图中三
条机械特
n n0a
nNa
nN
一、V-M系统的开环机械特性
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V-M系统)原理图
(1)电流连续时的开环机械特性
从主电路电压方程推出开环机械特性表达式。
(2)电流断续时的开环机械特性
针对不同的控制角有不同机特表达式。 画图说明其特点
特点:
当电流连续时, 机械特性为直 线,且较硬; 当电流断续时, 特性很软,且 呈显著的非线 性,理想空载 转速翘得较高。
N 1 2 3
O
TL
调磁调速特性曲线
Te
三种调速方法的性能与比较 对于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平滑调速 的系统来说,以调节电枢供电电压的方式 为最好。改变电阻只能有级调速;减弱磁 通虽然能够平滑调速,但调速范围不大, 往往只是配合调压方案,在基速(额定转 速)以上作小范围的弱磁升速。
因此,自动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往往以调压调速为主。
UN
U1 பைடு நூலகம்2 U3
I
(2)改变电枢回路电阻 R调速
工作条件: 保持励磁 = N ; 保持电压 U =UN ; 调节过程: 增加电阻 Ra R R n ,n0不变; 调速特性: 转速下降,机械特性 曲线变软。
U IR n K eΦ
n n0
nN n1 n2 n3
Ra R1 R2 R3
O
IL
调阻调速特性曲线
I
(3)调节励磁磁通 调速
工作条件: 保持电压 U =UN ; 保持电阻 R = R a ; 调节过程: 减小励磁 N n , n0 调速特性: 转速上升,机械特性 曲线变软。
U IR n K eΦ
n n0 n3 n2 n1 nN
掌握如何结合负载突变的动态调节过
程分析系统开环机特与闭环静特性的 关系。
直流调速方法
直流电动机转速方程
U IR n K eΦ
式中 n U I R — 转速(r/min); — 电枢电压(V); — 电枢电流(A); — 电枢回路总电阻(); — 励磁磁通(Wb); Ke — 由电机结构决定的电动势常数。 (1-1)
第 二 讲
单闭环 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
(1)
第一章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1.1
一.
系统的稳态分析
V-M系统的开环机械特性 二. 调速系统的两个稳态指标 三. 转速负反馈单闭环有静差调 速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静特性
要
求
理解闭环系统静特性的概念及其与系统开 环机械特性的关系 理解系统两个稳态性能指标的含义及其关 系
O 0
Id1
Id2
Id3
Id4
Id
闭环系统静特性和开环机械特性的关系
闭环系统能减小稳态速降的实质
在于它的自动调节作用,在于它 能随着负载的变化而相应地改变整流 电压。
问题:当电动机轴上的负载转矩TL突增 时,系统如何进行自动调节?
TL n E I d I d R n U n U n ( U U n ) U c U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