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文言文复习(人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广东省中考课内文言文考题。
2.了解近几年广东省中考课内文言文的考查情况。
3.掌握一些课内言文的答题技巧并预测今年的考向。
重难点1.明确考点,把握近几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的考题形式。
2.用掌握的文言知识准确答题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近几年广东省中考课内文言文的考纲与考题。
(一)考纲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能力层级:理解)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理解)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能力层级:理解)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
(能力层级:理解)1.(二)近几年广东省中考课内文言文的考题。
2017年《出师表》2016年《桃花源记》2015年《小石潭记》2014年《邹忌讽刘王纳谏》思考:1.近几年广东省中考课内文言文共几分?有几道题?2.题型结构怎么样?3.对于6、7两道题要怎么应付?1.表中哪些未考过的并要今年引起重视的:2.按近几年广东省考查的情况预测今年要重视哪一年级的:3.今年要注意哪几篇,说说你的理由:三、练习(一)6.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云归而岩穴暝()(3)杂然而前陈者()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乐”为主线,主要写了山水(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是核心内容。
B.本文和《岳阳楼记》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借游玩山水排遣内心郁闷的人生态度。
D.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2012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优秀PPT教学课件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 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 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 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 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 , 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朝著名文学家。 《狼》选自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写狐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竞技场】校文学社要进行诗歌创作大赛,要求仿照下面这节诗, 以“爱心”、“关怀”、“诚信”、“奋斗”等为话题,试写 一节诗。(3分)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 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关注加星号的16篇课内文言文
文言文的复习要细致地理解与有效地梳 理,注意文言实词、虚词中自己的知识盲点, 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等文言现象的归类。同时还要透彻地理解 文句、感悟文章的思想。
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4.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
么启示?
1.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智子疑邻》
子 (智)
墙坏
“有盗”
被盗
(疑) 邻
寓意: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不要看是谁提出 的,对人不能有偏见,应客观公正。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 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 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一、考纲要求:
考查要点可细化为5个考点:
(1)朗读节奏的划分
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义,再按意义划分。
一般主语谓语要分开,较长的修饰限制语要划开。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主语+谓语+宾语),又如今齐地/方千里”等。
(2)解释实词的含义,区别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课下注释中的单个词为主,多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如果有本义和句中义的,尽量答全,尤其不能丢掉句中意思,即这里指的内容。
【整合】人教版语文中考第二轮复习教案之《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中考文言文的考点和题型,整体把握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复习2、知道并掌握解答文言文各类题型的技巧方法教学重难点: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复习方向。
课程设置:2课时教学过程:一、分析题型,明确考点归纳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类型:四类题型:(1)词语理解辨析(2)翻译句子(3)文意分析(4)开放题型二、找准方向把握技巧1、针对四种题型提出相应的复习方向、复习策略或答题技巧。
(此过程重在学生自主尝试、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归纳总结。
(一)词语理解辨析1、实词解释方法(1)联系课内积累推断如: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
获止不去。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会匈奴大入塞。
2、根据字形推断如:⑴目似瞑,意暇甚。
⑵云归而岩穴暝。
⑶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3、参照现代意义推断如:⑴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⑵参(曾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4、整体语境推断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事理推断词义如: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
此处的“过”,不能理解成“经过”,“路过”。
而应该解释成“拜访”。
(二)翻译句子:原则:信——忠于原文达——语意流畅雅——文辞优美方法:文言翻译的方法1.增“增”,就是增补。
文言文中经常见到句子成分省略的情况,在翻译时对省略的成分应增补出来,这样表意才明确,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
如:《桃花源记》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留“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著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必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3、扩“扩”,就是扩充。
文言文中的词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翻译时要把单音节词扩充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
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4、调“调”,就是调整。
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宾语前置时,应把它们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导学案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朝人,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文章思想内容文章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博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千里马”指_____________;“伯乐”指_____________;“食马者”指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1.找出下面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食之不能尽其材(2).才美不外见(3).其真无马邪2.翻译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中考复习教案]文言文复习教案[下学期] 新人教版
.. ... .. .. 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文言文复习(一)教学类型:复习课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引语: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
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
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共同感受这份独特的美吧。
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
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本节课,我们就前两项内容做一次复习。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实词。
第一课时一、文言实词辨析 (板书)1.通假字辨析。
(板书)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
还如:A.甚矣,汝之不惠B.河曲智叟亡以应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A项中的“惠”通“慧”,B项中的“亡”通“无”,C项中的“畔”通“叛”。
复习通假字时的一个重点就是对它的解释。
通假字的解释有一定的格式。
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把这种格式说出来呢?学生答(略)教师总结……很好,下面请大家根据这种格式来分析几道题,分析出来的请直接起立回答。
(出示题目)【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一厝朔东③ 百废具兴 ④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⑤将军身被坚执锐 ⑥为天下唱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师:除了以上所举的几个例子之外,哪位同学能再列举出几个你所熟悉的通假字?请举手。
(教师提问)…… 教师点拨:【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解释,复习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分册集中整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句读停顿内容概括》学案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句读停顿内容概括》学案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句读停顿内容概括》学案含答案文言文,作为语文考试中的难点之一,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而对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句读停顿和内容概括是很重要的考察点。
在这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文言文阅读之句读停顿内容概括》。
一、句读停顿句读停顿是指在文言文中,读到句子的分句或短语时,根据句子的语言意义,代入自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决定停顿的位置和时长,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避免口语化的痕迹。
句读停顿的位置和时长对于理解句子的语意和把握文言文的基本特征都非常重要。
如下面的文言文段落:“有扈常父者,为申生训,谓之曰:先生昔之三连也,为人所降,久不归也,吾闻之,少子不可失教,今子久远客寄,岂无此义?”在朗读这一段文言文时,我们应该在“久不归”、“失教”、“久远客寄”等地方适当停顿,表现出前后递进的逻辑关系和强烈的认同感。
二、内容概括内容概括是指在理解文言文时,把握句子或段落的主旨内容,准确表述出来。
在面对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词,理解文章的逻辑脉络和句子之间的联系,将其转化为现代语言,深刻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涵。
如下文言文段落:“栾次公亦以兵戎名,时人惧之。
周孔子使书,栾公曰:「吾子能言而不能行,来则我及为之,去则我必追焉。
」在理解完这一段文言文后,我们应该总结出栾公因为孔子不能行,故而拒绝了孔子的邀请这一主旨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到“兵戎名”、“惧之”、“能言而不能行”等关键词。
三、答案解析1.文言文阅读有哪些基本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点有:全文阅读,精读句子,读懂句读停顿,掌握文言文短语,能够识别生僻字,做好详略得当的阅读处理。
2.句子的停顿有什么作用?句子的停顿可以使文言文读起来更加准确、流畅,同时有助于突出句子的主旨内容。
3.内容概括主要有哪些方法?内容概括的主要方法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词,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的逻辑脉络和句子之间的联系,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语言,深刻理解其思想内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版
基本流程
复习目标(1分钟)—考点解说(2分钟)—知识梳理(20分钟)—真题回放(5分钟)—方法总结(1分钟)—练习检测(10分钟)—布置作业(1分钟)
教
学
内
容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投放目标
1、了解考点,复习巩固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的字词注释。
2、正确理解记忆常见的古汉语字词意思。
3、总结答题的方法和规律。
4、通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推测文章意思方法的讲解、练习,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学生明确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思维,(1分钟)
考点解说
1、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文言文学习方面的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教
学
内
容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投放目标
1、复习巩固九年级上册课本注释中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能够翻译课文中重要的句子,关键字词,特殊句式,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感情。
3、通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推测文章意思方法的讲解、练习,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实验班/励志班
教师
课题
初中六册的文言文复习
6课时
第4课时
课型
复习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文言文学习方面的要求及中考考点。
2、复习巩固八年级下册课本注释中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复习内容本课所学的《文言文阅读二》指的是对文言句式和翻译的学习,重点是能掌握五中特殊句式、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和技巧完成课内外对比阅读。
本课计划7课时,其中新课5课时,练习讲解2课时二、复习目标及其分析复习目标:1、掌握、巩固文言现象,疏通文意。
2、学习特殊文言句式及其翻译。
3、归纳文言文翻译技巧。
4、总结文言文对比阅读的做题技巧。
三、问题诊断及其分析复习难点:1、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要结合语法知识重新巩固。
2、要及时归纳总结,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多媒体课件,教辅书,真题练习五、教学过程第1、2课时第一部分自学1、复习导入: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初中阶段在我们的教材中共有34课是文言。
在这些篇目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
每一课都令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
今天着眼于中考,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
2、复习目标:1.了解中考题型2.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3.明确文言文复习思路23、自学同步P102-104完成下列题目。
(1)词类活用的分类?(2)特殊文言句式有哪五类?第二部分互学、导学二、问题与例题问题一:明确考点【设计意图】明白了中考中文言考什么出什么题,下一步我们就要有的放矢,逐个击破。
明确自己该怎么答题!今天,我们进行文言文复习的第一个专题:文言文的翻译。
说到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程序,这三年来同学们一直都在不知觉的运用着,只是没有把它系统归纳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这项工作。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8~12题。
(12分)【甲】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负,前者呼,后者负,负负提负,往负而不负者,滁人游也。
负溪3而负,溪深而负肥,负泉负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负然而前负者,太守宴也。
语文九年级下人教新课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整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通过分析归纳一定的记忆方法。
2、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二、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发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也会有不同。
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根据中考的要求,老师课前已经请同学们整理了五、六两册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那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些记忆的方法?2、交流学生整理的“一词多义”。
(实物投影)(二)大家在整理时是否发现,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动动脑,找些方法来记忆,那不就省许多力?今天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巧记一词多义。
1、教师以“信”为例,进行示范。
(幻灯片出示)(1)师:我们归纳出“信”在课文中主要有三种含义:①言语真实,不虚伪(本义)②信用③相信那我们怎么记住呢?可以造一句有意义的句子来记。
(2)出示“信”的例句:自古以来,“言语真实,不虚伪”是一种美德,所以做人要有“信用”,只有讲信用,别人才会“相信、信任”你。
(3)成语巩固:请说出下列成语中“信”的含义:①信口开河②信口雌黄③信手拈来④信以为真⑤背信弃义⑥言而无信(学生在解释时补出“随意”的含义)2、学生以“故”为例,进行练习。
(1)、归纳出“故”的几种含义:①缘故,原因(本义)②旧的③故意④所以(2)学生造句,实物投影学生的材料,分析评价。
(3)出示教师例句:因为两人是“老朋友”的“缘故”,“所以”碰在一起时,不需要“特意”找话题,也能谈得不亦乐乎。
(4)成语巩固:说出下列成语”故”的含义。
①一见如故②明知故犯③故弄玄虚④革故鼎新⑤欲擒故纵⑥非亲非故⑦平白无故⑧不经世故3、师:其实,除了刚才的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关键是同学们要开动脑筋。
出示例子:改编课文助记:齐师伐鲁,公将战。
曹刿不受故人阻。
朝入朝见庄公,曰:“战则请从。
”双方战于长勺。
齐一鼓时,刿故不鼓,俟齐三鼓时,鲁方一鼓。
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引导学生回顾并概括记叙文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确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能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3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4积累并欣赏名言警句。
5拓展延伸相关的名人,故事,名言,俗语,成语。
6能根据现实生活对各篇文章提出并表述中肯的见解看法。
复习重点1能对人物形象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评价。
2能总结作家作品风格及写作手法。
复习课时:二课时复习步骤第一课时复习内容:《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复习方法1、学生自主复习,学生质疑2、教师检查复习质量强调课文重点一、复习《公输》:1了解墨子及《墨子》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
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二、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本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
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
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2012中考文言文复习学案
2012中考文言文复习(学案)一、《论语十则》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 [时习] 时,(又:按一定时间)。
习,。
[朋] [亦] [自][(不)知] [愠(yùn)] [君子][三省(xǐng)] 。
三,。
省,。
[为(wèi)] [谋] [忠][交] [信] [传][故] [罔(wǎng)] [殆(dài)][诲(huì)] [知(之)] [是][贤] [齐] [内[善者] [从] [士][弘(hóng)毅] [任] [重。
[已] [岁寒[凋(diāo)[其] [恕(shù)] [欲] [勿(wù)] 。
(二)通假字、古今字1. 通假字:[女]同,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 ]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 ] 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 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1. 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乐趣:。
③为人态度:。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2. 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3. 第三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4. 第四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阐述了的辩证关系。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篇1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复习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复习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解答近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近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习重点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
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在预习中,我们利用调考、中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
文言文阅读复习学案
文言文阅读复习学案一、激活思维同学们,我们已经进入了中考前的最后备战阶段,在这重要一役中文言文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天我们将针对中考的文言文阅读部分,进行有效的知识梳理和方法总结。
二、活动任务1.梳理文言文中考考点。
2.归纳文言文解题技巧。
三、活动过程(一)、请根据《说明指导》176页古诗文阅读(二)——2012年济宁地区中考题,总结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二)、以《桃花源记》为例归纳文言文答题技巧1.检查背诵默写①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②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③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④能充分体现桃花源中老有所养、幼有所长和乐情景的语句是:2.请同学们在复习《桃花源记》文意的基础上,试总结考点并归纳答题技巧。
△.解释字词中考重点考查的实词有哪几类:△.翻译句子中考重点考查的句子有哪几类:复习方法:3.比较阅读【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①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②皆有所养,男有分③,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④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注释】①与:通“举”,选举。
②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③分(fèn):职分,指职业。
④谋闭:奸邪之谋。
△.比较阅读中“文意理解”题常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客串命题人:假如你是命题人,根据中考考点从这几个对比角度,你会就“文意理解”题设计哪些问题?△.文意理解题的答题技巧:△.拓展运用题的答题技巧:4.自主拟题:请就刚才的对比文段,仿造中考题型中的“解释词语、翻译句子和拓展运用”题,各出一道题,使之与已完成的“文意理解”题成为一套完整的中考仿真题。
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篇一】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梳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语法现象;掌握停顿、短句的方法和规律学会翻译,把握文意。
教学类型:复习课教学时数:两课时开篇词: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南通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外。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
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本节课,我们就文言文句式、文言文断句、停顿内容做一次复习。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理解一、导入语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二、课前热身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菊,花之隐逸者也B.士卒多为用者C.甚矣,汝之不惠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问:怎么做出来的:这道题考查辨析文言句式。
其中A项是判断句,C项是谓语前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B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
教师总结做题方法:①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
②积累时,要记例句,不能脱离语境孤立记忆。
三、知识梳理根据已学知识回顾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句式特点,并各找一例子。
(学生交流,归纳)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等形式。
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④菊,花之隐逸者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 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 非死,则徙尔。
⑥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3)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此人力士。
2.被动句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2012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优秀PPT教学课件
门前小土坡在夜色下显得有些陌生而拘谨,似乎把我当成远方客人。得知我要回来,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口快步走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进屋。 “快坐下,坐车很难受吧?”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便坐在沙发上。
“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对我说:“我给你端来,你别起来。”不等我回话,转身到院子里了。 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捞面。记得初中时候一天上午放学,由于母亲忙农活做饭晚了,我一生气准备不吃饭就上学去。母亲也是这样让我坐着,转身小跑到厨房为我做捞面。
如: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其一犬坐于前。
课外:附加题。
能力要求: 1、词语解释。(以填空或选择题形式
出现) 2、断句。(以填空或选择题形式出现) 3、理解并归纳概括文章内容。 4、评价文中事件或人物。
2010年中考附加题。
[中考复习教案]文言文复习教案[下学期]新人教版doc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教案]文言文复习教案[下学期]新人教版doc初中语文教学类型:复习课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具预备:多媒体引语:同学们,大伙儿明白,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
那儿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寂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
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共同感受这份专门的美吧。
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样取材于课内,专门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差不多篇目。
考查内容要紧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明白得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
考查的形式一样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本节课,我们就前两项内容做一次复习。
第一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实词。
第一课时一、文言实词辨析〔板书〕1.通假字辨析。
〔板书〕通假字一样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的〝止〞通〝只〞,〝学而时习之,不亦讲乎〞中的〝讲〞通〝悦〞。
还如:A.甚矣,汝之不惠B.河曲智叟亡以应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A项中的〝惠〞通〝慧〞,B项中的〝亡〞通〝无〞,C项中的〝畔〞通〝叛〞。
复习通假字时的一个重点确实是对它的讲明。
通假字的讲明有一定的格式。
哪位同学情愿关心老师把这种格式讲出来呢?学生答〔略〕教师总结……专门好,下面请大伙儿依照这种格式来分析几道题,分析出来的请直截了当起立回答。
〔出示题目〕【练习】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讲明。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一厝朔东③百废具兴④小惠未偏,民弗从也⑤将军身被坚执锐⑥为天下唱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舞。
师:除了以上所举的几个例子之外,哪位同学能再列举出几个你所熟悉的通假字?请举手。
〔教师提咨询〕……教师点拨:【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课下注释中有讲明,复习的时候同学们能够分册集中整理,在明白得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中考文言文复习(学案)一、《论语十则》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 [时习] 时,(又:按一定时间)。
习,。
[朋] [亦] [自][(不)知] [愠(yùn)] [君子][三省(xǐng)] 。
三,。
省,。
[为(wèi)] [谋] [忠][交] [信] [传][故] [罔(wǎng)] [殆(dài)][诲(huì)] [知(之)] [是][贤] [齐] [内[善者] [从] [士][弘(hóng)毅] [任] [重。
[已] [岁寒[凋(diāo)[其] [恕(shù)] [欲] [勿(wù)] 。
(二)通假字、古今字1. 通假字:[女]同,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 ]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 ]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 ] 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 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形容谦虚好学。
二、文学常识1.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阅读探究1. 第一则:(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乐趣:。
③为人态度:。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2. 第二则: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3. 第三则:(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4. 第四则:(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阐述了的辩证关系。
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5.第六则: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2)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首先,谦虚是一种美德。
其次,只有谦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6. 第六则、第七则:(1)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 。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7. 第八则:(1)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2)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8. 第九则: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孔子借“”比喻社会现象,以“”比喻君子。
只有在险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
9. 第十则:(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是对“”的诠释。
(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四、总结迁移1. 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品德修养:2.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4.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5.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早就有了精辟的论述:6.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7.《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话作答?8.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9.在学习中,你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本文中所谈的某一种学习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10.《论语》一书记录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读了这八则以后,你一定收获不小吧!怎么样,也试着编一则吧!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修身做人均可,但尽量要经典些。
我说:11.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作为学生,2 《桃花源记》(陶渊明)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3、甚异之。
异:对……感到诧异。
4、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
5、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
8、问所从来,具答之。
具:详尽。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0、处处志之。
志:作标记。
11、寻向所志。
寻:寻找。
向:先前(的)。
志:标记。
12、闻之,欣然规往。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13、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随即,不久。
津:渡口。
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翻译: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 翻译: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12、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几个句子。
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4、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8、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9、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诣太守,说如此。
11、说桃花源人来桃花源的原因句子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目的是什么?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河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皆叹惋”的内容是①世界变化大。
②时间过得快。
③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
④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
15、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6、作者为什么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存在,隐含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7、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答案: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
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18、你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久的,应该起来抗争。
(谈自己的想法即可)19、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民风淳朴,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
20、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明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落英缤纷: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21、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