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一、微小世界1、通过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鲮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2、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它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7、微生物是1632年出生在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8、球形透明体放大的倍数不是很大。

2、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3、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4、霍乱、肺结石、伤寒等可怕的疾病并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5、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6、玻璃不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7、在放大镜下的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8、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会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跟它脚的结构有关。

9、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变绿。

11、如果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0×、6×,那么物体的图像将被放大160倍。

12、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3、载玻片移动的方向跟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不是一致的。

14、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15、我们可以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1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是无限的。

17、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18、培根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19、光学显微镜的镜片两块都是凸透镜20、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知识点六年级下册科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门科学课程,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本文将全面介绍六年级下册科学的所有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复习和总结所学内容。

1. 植物生长和繁殖- 植物结构:根、茎、叶- 植物繁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幼苗、成熟植株2. 动物结构和功能- 动物类群: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 动物特征:触角、羽毛、鳞片等- 动物运动和呼吸机制3. 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混合和纯净- 物质的变化:熔化、沸腾、溶解等4. 物体的运动和力- 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 力的作用和效果:推力、拉力、支持力等- 重力对物体的影响5. 物理现象和科学实验- 自然界的物理现象:电流、声音、光线等- 科学实验的方法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 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6. 气候和气象- 气象仪器:温度计、气压计、风向标等-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季节、气候带、气候图谱等- 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的防御7. 健康与环境- 身体健康:饮食营养、运动锻炼、个人卫生等- 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生态平衡等- 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8.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科学家和发明家: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托马斯·爱迪生等- 科技创新和对社会的影响以上就是六年级下册科学的所有知识点。

同学们在复习和总结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章节和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和思维导图,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祝同学们在科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小学科学】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含答案)

【小学科学】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含答案)

【小学科学】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含答案)
【小学科学】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资料(完整版含答案)
一、动物类
1. 哺乳动物
- 哺乳动物的特征:胎生、哺乳、四肢。

- 哺乳动物的分类:食草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2. 鸟类
- 鸟类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冷血动物。

- 鸟类的分类:鸣禽、啄木鸟、长尾鸟。

二、植物类
1. 花的结构
- 花的组成部分:花瓣、花萼、雄蕊、雌蕊。

- 花的授粉方式:风媒、昆虫媒、自媒。

2. 植物的繁殖方式
- 有性繁殖:结实、结籽、结块。

- 无性繁殖:分株、扦插、嫁接。

三、物质类
1. 物体的热传递方式
-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的接触部分传递。

- 导热材料:金属、玻璃等。

2. 物质的沉浮性
- 密度:总体积中的质量比。

- 比重:物体与同体积水的比值。

四、自然灾害类
1. 地震
- 地震的产生原因:地壳运动、地震波。

- 防震措施:房屋加固、避开危险区域。

2. 暴雨
- 暴雨的影响:水灾、山体滑坡。

- 预防措施:合理排水、加固山体。

五、健康类
1. 饮食均衡
- 健康饮食的特点:多样化、合理搭配。

- 营养素的分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2. 疾病防治
- 个人卫生惯:勤洗手、保持清洁。

-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预防疾病传播。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的完整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请教。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精心整理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精心整理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

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

1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草蛉吸食蚜虫的体液。

12、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总复习资料(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总复习资料(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总复习资料(五四制)第一单元:地球与宇宙1.1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 地球的两极略微扁平,赤道略微鼓起。

1.2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一天。

*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一个公转周期为一年。

1.3 太阳系* 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有地球、火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太阳系还包括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卫星和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特征* 生物需要营养。

* 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 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 生物的分类*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会逐渐适应所处的环境。

* 环境影响生物: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所处的环境,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影响大气的氧气含量。

第三单元:物质与能量3.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 物质具有不同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3.2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形状、密度、硬度、导电性等。

* 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3.3 能量的转化* 能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和光能等。

*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电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等。

第四单元:制作与设计4.1 制作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制作与设计需要考虑实用性、美观性和创新性。

* 制作与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环境的影响。

4.2 常见的制作与设计方法* 切割:使用刀具将材料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大小。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三态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其中,固态物质分子间距离近,只能做微小振动,保持形状和体积不变;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大,可以流动,保持体积不变,形状随容器变化;气态物质分子间距离很远,自由运动,可以流动,可以压缩和膨胀,形状和体积随容器变化。

2. 物质的溶解物质在液体中溶解的程度,取决于物质的相互作用力和温度。

物质间相互吸引力大的溶解度小,相互吸引力小的溶解度大。

温度升高,物质分子运动剧烈,溶解度增加,反之溶解度减小。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物质熔化时,外界向物质提供热量,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运动加快,使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体积不变。

凝固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运动减缓,固定在某个位置上,并释放出热量。

4. 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升华和凝华都需要吸收或释放大量的热量。

二、机械与力学1. 物体运动物体的运动需要有力量作用,一般可以用平衡、摩擦力、重力、弹力、浮力等来描述。

其中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万有引力。

2.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动力大小,可以用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来表示。

动量守恒原理指当物体间发生碰撞或爆炸的时候,动量守恒,合成动量等于分裂物品的动量之和。

3. 能量能量是指物体所拥有的做功的能力。

机械能定义为位置能和动能的总和。

重力势能是指物体在高处,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势能。

动能则是由物体的动力产生的。

4. 机械简机简机是指乘积力的一种工具,可以用于力的扩大和变向。

常见的简机有轮轴、滑轮、杠杆等。

三、生物和生命过程1. 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具有吸收、分解物质、转化为能量,以及制造生物分子等功能。

2. 动物和植物动物是指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的营养物质,需要从其他来源获取营养的生物。

而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的营养物质。

3. 生命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包括代谢、繁殖、自我调节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在六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复习这些内容,我整理了一份科学总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的分子紧密排列,形状固定;液体的分子间距较大,形状不固定;气体的分子间距最大,形状不固定。

2. 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是物质的相变过程。

熔化是固体变为液体,凝固是液体变为固体;汽化是液体变为气体,凝华是气体直接变为固体。

3.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溶解是指固体在液体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物质的物质。

4. 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发生了新的物质的生成,如燃烧、腐蚀等;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如溶解、相变等。

二、生物的分类和特征1.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和空生生物;按照营养方式可以分为植物和动物等。

2. 动物的特征:动物是多细胞的有机体,具有呼吸、运动、感觉和繁殖等特征。

动物可以按照骨骼的类型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 植物的特征:植物是多细胞的有机体,具有光合作用、细胞壁和根、茎、叶等器官。

植物可以按照种子的类型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固态的地壳、流动的地幔和固态的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陆地和海洋,地壳上的地理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喷发等。

2. 宇宙的组成:宇宙是由星系、星系团、星云和恒星等组成的。

恒星是宇宙中的光源,其中太阳是地球的近邻恒星。

3. 星座和星象:星座是人们根据星星的分布形成的一些图案,用来观测和导航。

星象是人们观测星星时形成的形状和位置。

四、能源与环境保护1. 能源的分类:能源可以分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传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范围称为视野。

第一课放大镜1、什么是放大镜?特点是什么?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即中间凸起)、透明。

2、放大镜的构造包括:透镜、镜柄、镜框。

放大镜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原理,所以能放大、聚光、成像。

3、放大镜的作用:放大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

4、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常用在公安、科技、教学、医院、农业、精密仪器维修等方面。

5、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有两种:①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上下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②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至图像大而清楚。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系,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则越小。

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最大。

7、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物体都有放大的作用,如水滴、老花镜、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的功能。

8、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

9、用放大镜看物体有什么不同?用放大镜看物体,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而且发现物体的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

如用放大镜看书报的字、图是由小点组成的;用放大镜看电视和计算机的屏幕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的小点组成的,看不到图像只能看到平行和垂直的亮条纹。

10、最早提出应用放大镜装置的是谁?最早制造出眼镜的是谁?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的。

最早提出应用放大镜装置的是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的是培根。

11、回答下列问题①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镜片中央凸得越厉害,放大倍数越大)。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封面页- - 学校名称- 编写日期目录1. 生物学- 细胞结构与功能- 遗传与进化-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2. 物理学- 力与运动- 能量转换- 简单机械3. 化学- 物质的分类- 化学反应基础- 元素周期表简介4. 地球科学- 地壳的结构- 水文循环- 气候与天气5. 空间科学- 太阳系- 恒星与星系- 天文观测工具第一章生物学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器及其功能- 细胞的生命周期2.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原理- 物种的进化- 自然选择与适应性3.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与食物网-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第二章物理学1. 力与运动- 力的定义与测量- 运动的描述- 牛顿运动定律2. 能量转换-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的不同形式- 能量转换的例子3.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 滑轮与斜面- 机械效率第三章化学1.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状态- 元素与化合物2. 化学反应基础- 化学反应的类型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 反应速率与催化剂3. 元素周期表简介- 周期表的结构- 主要元素的特性 - 元素周期律第四章地球科学1. 地壳的结构- 地壳的组成- 板块构造理论- 地震与火山2. 水文循环- 水的循环过程- 淡水资源的重要性 - 水资源的保护3. 气候与天气- 气候类型- 天气系统- 气候变化的影响第五章空间科学1. 太阳系- 太阳与行星- 太阳系的形成- 太阳系探索2. 恒星与星系- 恒星的生命周期- 宇宙的尺度3. 天文观测工具-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天文观测方法- 空间探测器附录- 科学实验列表- 重要科学词汇表- 参考文献结束页- 版权声明- 审核人签名- 编写者签名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您所在地区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填充和调整。

您可以将上述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进行编辑和格式化。

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最全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放大镜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可以看到一些细节,例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是由许多红、绿、蓝三色小点组成的。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4.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首先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到图像变得大而清晰;其次,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且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例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而与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随着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信息也会更多,但视野会变小。

8.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例如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例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够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包括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晶体包括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雪花、水晶等。

非晶体包括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沥青等,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它把人类带入了微观世界,并成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精心归纳

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点精心归纳
6.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的形成,功能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和动物,身体各个器官的细胞形成,功能也不相同.
7.用显微镜观察叶的表皮,可以看到表皮上椭圆形的气孔,气孔是植物气体和水蒸气进出的通道.叶绿体呈颗粒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叶绿体里含有叶绿素,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血液中的红细胞又叫红血球,专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口腔上皮细胞具有保护和分泌作用.
8.你知道哪些昆虫?
答:蚂蚁、蝗虫、蚕蛾、蚜虫、蟋蟀、蝉、蝴蝶、蜜蜂、七星瓢虫等.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玻璃不是晶体.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组成.
9.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反之,放大倍数小.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10.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的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的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在放大镜大下观察员昆虫的眼睛,可以看到: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大多数昆虫的眼睛都是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不同是昆虫小眼的个数不同.每只小眼只能看见物体的一部分,整个眼睛看物体就像拼凑.昆虫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非常敏感.
7.草蛉和它的幼虫是蚜虫的天敌,吸食蚜虫的体液,幼虫还能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身上伪装自己.源自16.怎样自制“放大镜”?
答:自制“放大镜”的三种方法:(1)用透明玻璃杯装上水.(2)透明的塑料瓶装满水后,再盖上瓶盖.(3)用保鲜袋装满水,然后扎紧袋口.制作放大镜的材料:玻璃、透明塑料、透明水晶、水滴等.

六年级科学下带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带复习资料

1.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图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中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3.在使用放大镜时,我们既可以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也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4.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借助放大镜来〔看书〕、〔观察地图〕等。

6.像食盐、白糖、碱、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7.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组合而成的。

花岗岩中矿物晶体有〔长石〕、〔云母〕、〔石英〕三种。

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制作晶体常有的方法有〔水分蒸发〕法、〔降低温度〕法。

9.〔显微镜〕的创造,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10.〔列文虎克〕是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构造的显微镜。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的人。

12.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13.生命体大多是由〔细胞〕组成的,它是生物最根本的单位。

14.〔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创造,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16.〔伤寒〕、〔鼠疫〕、〔霍乱〕等可怕的传染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7.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18.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大小〕、〔形状〕等,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9.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0.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蓝〕,这种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汇聚光)、(成像)、并且(透明)中间(厚)等特点。

2、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凡是具有放大镜片特点的器物也有(放大)的功能;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5、放大镜片中央凸得(越厉害),放大倍数(越大)6、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

7、请简要回答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答:放大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用于老年人看一些书上的小字;用于一些考古学者研究文物时的观察;放映机的应用;望远镜;老花眼镜等地方。

8、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答:第一种方法: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二种方法: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对象大而清楚。

9、为什么印刷物上的照片是由点组成的?答:因为印刷上采用的是网点技术。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2、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蚜虫的天敌是(草蛉);我们可以利用(10)倍放大镜看到蚜虫的肢体。

4、使用(放大镜)观察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5、蜻蜓的腿的作用是(捕食),它能在空中捕食的昆虫有(蚊子)、(蝇)、(蜜蜂)和(蝴蝶)。

6、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为什么说苍蝇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很大?答:苍蝇身上常带有很多病菌和寄生虫卵,在进食、排便和吐唾液时都会污染食物。

(完整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完整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完整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弱小世界1.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是人们常用的观看工具之一。

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别清的细微之处。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

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水滴、加满水的烧杯与烧瓶等器具也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

3.经过放大镜能观看到许多肉眼看别清的躯体构造,如:苍蝇的双眼是复眼,蝴蝶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脚的内侧。

4.放大镜正确使用办法有:挪移放大镜或挪移被观看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镜片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如: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基本上晶体。

6.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基本上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非常有规则。

7.13世纪的培根设计并创造出了能增进眼力的眼镜。

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觉了微生物。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觉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8.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具微观世界。

光学显微镜上有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

9.假如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X,物镜上标有16X,这么观看到的物体图像将被放大160倍。

10.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命体基本上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学讲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觉之一。

1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办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看。

12.在水中日子着非常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鼓澡等。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生殖等。

13.我们能够利用干草培养弱小生物。

14.观看工具进展: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15.人类探究弱小世界的成果有:(1)利用显微镜发觉细菌、病毒,反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六年级《科学》下册整理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整理复习资料

六年级《科学》下册整理复习资料六年级<科学>下册整理复习资料第⼀单元《微⼩世界》⼀、填空。

1、放⼤镜也叫(凸透镜),是我们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常⽤的(观察⼯具)之⼀;它具有(放⼤)、(汇聚光线)、(成像)的作⽤;放⼤镜是由(镜⽚)、(镜框)、(镜柄)三部分组成,它具有(透明)、(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

2、在放⼤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电视机及计算机屏幕的图像是由许多的⼩点组成,并且是由(红)、(黄)、(蓝)三种颜⾊组成;通过透镜看到的⾯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透镜的放⼤倍数(越⼤),它的视野就(越⼩);透过放⼤镜我们可以看到叶⽚上常见的叶脉有:(树状形)、(⽹状形)和(不规则形)。

3、当光线从空⽓进⼊凸透镜是会产⽣(折射)现象;放⼤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显现⼈的⾁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放⼤镜具有(放⼤)的作⽤,放⼤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凸透镜的放⼤倍数与它的(厚度)有关,凸度越⼤,放⼤倍数(越⼤),凸度越⼩,放⼤倍数(越⼩);(球形)透镜的放⼤倍数最⼤。

4、⼈类最早使⽤的透镜是⽤(透明⽔晶)琢磨⽽成的;在放⼤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蝴蝶的翅膀上有许多的(⼩鳞⽚),其实上这些⼩鳞⽚是许多(扁平的细⽑);在放⼤镜下,能看见蝇的复眼是由许多个(六⾓形)的⼩眼睛组成的,每个⼩眼睛只能看到物体的(⼀部分);(昆⾍)在⾃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体构造)和(本领);昆⾍的眼睛有(单眼)和(复眼)之分;我们常见的⼀类蝇是(家蝇),它的眼睛属于是(复眼);(草蛉和它的幼⾍)是蚜⾍的天敌;昆⾍头上的(触⾓)就是它的⿐⼦。

5、⾷盐、⽩糖、碱⾯、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何外形)的固体,⼈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晶体的形状有的(像⽴⽅体)、有的(像⾦字塔)、有的像(⼀簇簇的针);晶体是物质存在的⼀种形式,它的形状是(有规则的⼏何外形);制作晶体的⽅法有结晶法和蒸发法;将海⽔蒸发后可以得到(海盐)的晶体;在⾃然界中,许多的岩⽯都是由(矿物晶体)组成的;将海⽔蒸发后我们可以得到(海盐)的晶体。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详细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详细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4、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5、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6、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凸透镜)。

7、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1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第二单元物质变化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对)
五.简答题
1.细胞对生命体来说意义重大.你知道它有哪些意义?
答:生长.呼吸.繁殖.运动.排泄.发育.遗传.消化。
2.制作微生物的标本过程是怎样的?
答:1.采集标本 2.放在载玻片 3.盖上盖玻片 4.观察
3.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5 / 22
答:医学领域: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使人们免于受细菌的侵染而死。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以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 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 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既有化学 变化也有物理变化)。
2 / 22
A 列文虎克 B 巴斯德 C 罗伯特.胡克 6.下列仪器中.( A )适合观察细菌。 A 显微镜 B 放大镜 C 望远镜 7.我们用( B )的方法.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 A 眼睛看 B 显微镜观察 C 手摸 8.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B ) A 放大的正像 B 放大的倒像 C 缩小的倒像 9.有关细胞的说法( )是错误的。 A 不同生物细胞是不同的 B 细胞的结构千差万别 C 同一生物细胞是相同的 10.在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 AB )
(错)
10.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对 )
11.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精细结构
(错)
12.洋葱细胞中间的小黑点就是细胞核.细胞中还有大液泡
( 对)
1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 对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1、人们把放大镜叫作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2、昆虫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3、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出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5、草蛉是蚜虫的天敌,七星瓢虫吃蚜虫,蜻蜓吃蚊子。

6、蚜虫是黄色的,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7、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9、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10、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他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有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1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

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15、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叶细胞中的叶绿体,还看到了叶表皮上的气孔。

1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10万个。

17、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

如草履虫、变形虫、细菌等。

19、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20、在水中生活着许我微生物,常见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

21、血液中的细胞好像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22、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它们好像是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二、问答题:1、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P3)答:放大镜的中间厚,边缘薄,光线在透过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因此会把物图像放大。

2、你知道哪些昆虫?答:如蚂蚁、蝗虫、蚕蛾、蚜虫、蟋蟀、蝉、蝴蝶、蜜蜂、七星瓢虫等。

3、我们在水中发现了什么微生物呢?(P18)答:我们在水中可发现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等。

4、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是什么?答:①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酒、醋、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

②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③在工业生产和医药卫生中也都离不开微生物。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一、填空: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身边的书、橡皮、电灯、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3、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变成蓝色,这种蓝色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5、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水分和氧气是使铁生锈的原因。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7、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发现铁钉变红了。

8、我们把铁钉一半浸在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过几天我们发现铁钉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在水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9、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10、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11、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古代的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一些辅料等粉末状物质的均匀混合物。

迄今为止,可以考证的最早的火药配方是“伏火矾法”。

二、问答:1、说说你身边物质变化的例子。

答:烧饭时米变成了饭;写字时纸上留下了字迹;下雨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岩石风化变成沙子等。

2、在加热的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P29)答:燃烧的蜡烛变得越来越短,发光发热并伴有气体生成。

3、你知道哪些化学变化的事例呢?举出几个例子。

答: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白糖加热等。

4、咀嚼馒头的外皮也可以感觉到甜味吗?为什么?答:可以,馒头中也含有淀粉,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5、在咀嚼米饭过程中,米饭出现了甜味,说明了什么?答:说明米饭不是甜的,但米饭含有淀粉,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6、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特点?答: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7、将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什么现象?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P36)答:硫酸铜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取出铁钉后,发现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那部分变红了。

8、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怎样防止铁生锈?答:水分和氧气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

在铁制品表面涂上油漆或菜油,用完铁制品后擦干放在干燥的地方等。

第三单元宇宙一、填空: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3、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4、“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这句话是阿姆斯特朗说的。

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而发生的。

它其实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7、月球的明亮部分,上半月朝西,下半月朝东。

8、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农历一个月。

9、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

关于环形山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10、日食: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边开始的。

11、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太阳、地球、月球大致排成一条直线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在地球上的人就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月食。

12、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直径是1400000千米。

13、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14、在太阳周围的八颗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5、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

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

16、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可以借助大熊座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

黑夜可以用北极星辨认方向。

17、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18、北斗七星构成勺形,属于大熊座,北极星属于小熊座。

19、夏季是观察星座的好季节,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的是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

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20、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我们生活的地球在银河系。

21、人们发现银河系以外还有类似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目前人类已发现了超过100亿个河外星系。

22、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23、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24、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也已经发射成功,“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

25、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天文学家的“第三只眼”是天文望远镜,可以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两种。

二、问答:1、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P49)答:月相从新月开始,然后是峨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峨眉月。

2、你知道日食的形成过程吗?答: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如果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便发生日食。

3、你知道月食的形成过程吗?答:当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如果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便发生月食。

4、如何借助大熊座找到北极星?(P58)答:连接北斗七星勺形前端的两颗星,并将连线向勺口方延长约5倍远,处于此位置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填空: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2、人们通常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或焚烧。

3、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垃圾外,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

4、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