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3-5专项限时特训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2专项限时特训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1章第2节1.太阳辐射能力最强的部分主要集中的波长范围是()A.0.15~4微米B.0.4~0.76微米C.≥0.76微米D.≤0.4微米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
太阳辐射出的电磁波波长集中在0.15~4微米的范围内,其中辐射能力最强的部分位于波长在0.4~0.76微米的可见光部分。
答案:B2.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源泉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解析:太阳内部核反应是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太阳活动产生“磁暴”现象。
答案:D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下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
据此回答3~4题。
3. 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对流层4. 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A.黑子B.耀斑C.太阳风D.极光解析:本题组以时事材料为背景考查太阳大气层的构成和太阳活动的类型。
日食时光球层被挡住,因此图中发黑的部分为光球层;图中闪亮部分主要为色球层,其主要对应的太阳活动为耀斑。
答案:3. A 4. B5.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日珥B.太阳活动的周期是极大年到极小年所用时间C.太阳表层经常有巨大的“火焰”喷射物向外伸展,叫做耀斑D.一般黑子愈大、愈多,太阳活动愈强解析: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是从极大年到下一次极大年的时间间隔。
太阳表层经常有巨大的“火焰”喷射物向外伸展叫日珥。
答案:D2010年3月20日,美国宇航局举办了每年一度的“太阳地球日”活动,活动主题是太阳磁暴现象。
2012年9月,地球可能将面临一场“超级太阳风暴”的袭击,届时太阳风暴将袭击地球,太阳日冕层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将产生强磁暴,不少地方将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2-2专项限时特训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2章第2节第2课时沙丘是沙漠地区常见的地貌形态。
读某沙丘不同年份沙尘堆积层分布图(注:从2000年到2010年),完成1~2题。
1. 该沙丘的成长速度()A. 由慢到快B. 由快到慢C. 由慢到快再到慢D. 保持匀速解析:根据示意图发现,不同沉积层厚度相同,但沉积时间不同,从2000年开始,分别为1、2、3、4年,故该沙丘的成长速度越来越慢。
答案:B2. 在沙丘的发展变化过程中,A、B两处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为()A.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B. 侵蚀作用、堆积作用C. 堆积作用、侵蚀作用D. 堆积作用、堆积作用解析:根据沙丘坡度的陡缓可判断,A坡为迎风坡,B坡为背风坡。
迎风坡多风力侵蚀作用,背风坡多风力堆积作用。
答案:B3.形成下图所示地貌的直接原因是()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D.搬运作用解析:海岸地貌(海蚀柱、海蚀崖等)是由海浪侵蚀作用导致的。
答案:B4.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水的溶蚀解析:长城西段破坏严重是风力风化和侵蚀作用导致的。
答案:B5.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解析:从题目的选项来看,“大西洋逐渐加宽”反映的是地壳运动中的水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
由于夏威夷群岛主要属于火山岛,它的形成是内力作用。
石灰岩溶洞的形成主要是流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因而属于外力作用。
东非裂谷带是板块张裂形成的著名大地堑,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
答案:C读图,完成6~8题。
6.M处地貌是由下列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解析:M处地貌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B7.①②③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应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解析: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3-2-1专项限时特训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3章第2节第1课时1.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③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④地理环境的稳定性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答案:C2.在人类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有()①黑垆土②黑钙土③水稻土④紫色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黑钙土是在温带草原条件下形成的典型土壤,紫色土是在红色的砂岩、页岩基础上形成的,它们都是自然形成的肥沃土壤。
答案:C3.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就是土地B.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C.土壤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互相独立,占有独立空间D.土壤是由颗粒状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壤概念的理解。
土地是陆地的表层,由岩石、成土母质及土壤共同组成。
很显然,土壤只是土地的一个组成部分,两个概念存在较大差别。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分四种物质组成,因此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
土壤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故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密切,处在这几大圈层紧密接触地带,不占有独立空间。
答案:B4. 有关地形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区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不同B.陡坡土层深厚C.平坦的地形区土壤发育较薄D.地形直接作用于土壤的形成解析:山区由于温度、降水、湿度随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故A项正确。
陡坡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平坦地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慢,可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3-3-2专项限时特训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3章第3节第2课时1.有关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自然带之间都有明显的界线②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③每个自然带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④每个自然带都有自己典型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自然带之间并不一定都有明显的界线。
每个自然带并不都有自己典型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地质环境在不同的自然带可能相同。
答案:B2.与两种气候类型相对应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热带荒漠带解析: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C3.下列大陆自然带,我国缺失的有()①热带草原带、苔原带②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冰原带④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我国没有寒带范围,因而缺失苔原带和冰原带;大陆西部地处内陆,没有地中海气候区,因而缺失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我国热带范围狭小,加上受季风的影响,因而缺失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C4.关于森林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高寒地区B.有众多的营养级和非常复杂的食物网C.生产量仅次于草原带D.从赤道到极地可划分为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解析: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众多的营养级和非常复杂的食物网,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
根据纬度地带分异所决定的这些特征,地球自赤道到极地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
答案:B5. 在不适合垦殖的土地上开垦耕作,退耕后的土地应如何安排()A.在森林自然带主要是退耕还湖B.在草原自然带主要是退耕还林C.在湿润地区宜退耕还湖D.发展生态农业解析:在不适合垦殖的土地上耕作,势必引起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因此需要退耕。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农业技术附答案解析
地膜具有较好的保水、保墒、增温、增肥和除杂草等作用,合理使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反季节生产以及增加农产品品质等,如果使用不合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具体原理如下。
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可以大部分穿过透明的塑料和玻璃材质进入。
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
这样,温室就可以使得外界的太阳能量源源不断的进入室内,而室内的热量却很少散失出
碱、病虫和杂草危害。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4专项限时特训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1章第4节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C.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D.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解析: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答案:A2.地球内部各圈层中,地幔层的特点是()A.平均厚度60~70千米B.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C.平均每深100米,地温增高3°C D.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解析: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下界面在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
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起来叫做岩石圈,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答案:D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分别是()A.氮和铝B.氧和硅C.硅和铝D.氧和铝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答案:D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面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D.内外地核之间解析:根据波的传播图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C5.有关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由大陆和海洋组成B.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5千米C.地壳的厚度是不均的D.地壳的物质结构与上地幔很相似解析:地壳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是地表至莫霍面之间厚度极不一致的部分,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壳的物质结构与上地幔顶部很相似,因此A、B、D三项均为错误答案。
答案:C6.按照存在的位置和状态,水圈内的各种水体中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海洋水B.陆地水C.液态水D.生物水解析: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形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陆地水主要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答案:B7.生物圈是指()A.被生命强烈改造了的地球表面B.在太阳系中,有别于其他行星的唯一特殊圈层C.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指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这一薄层解析: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这一薄层是其核心部分。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2-1专项限时特训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2章第2节第1课时1. 关于地质作用的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B.地壳始终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D.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占优势解析: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地壳自形成以来,一直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造成这种运动变化的原因是地质作用。
内、外力作用的对立统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推动着地壳不断发展。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但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答案:A2.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各大洲之间的距离今后将逐步扩大的是()A. 非洲、欧洲B. 亚洲、北美洲C. 非洲、南美洲D. 北美洲、南美洲解析:根据全球六大板块构造分布图,生长边界是板块张裂地带,消亡边界是板块碰撞挤压带。
答案:C3. 喜马拉雅山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产生的()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解析: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中印度板块相碰撞、挤压、隆起、抬升而产生的。
答案:C4.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红海是由两大板块张裂形成的,这两个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解析:红海是由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两大板块相互张裂形成的。
答案:D5. 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A.岩层的弯曲形态B.地形的起伏状况C.岩层的坚硬程度D.岩层的新老关系答案:D6. 下列地貌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是()A.喜马拉雅山B.阿尔卑斯山C.富士山D.泰山解析:从成因上来讲,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属于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的褶皱山;泰山为断块山;富士山为火山作用形成,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实验地理随堂检测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7.该大棚在当地主要适用于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墒、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结合图完成8~9题。
8.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郊区出现了大规模草莓种植园地,草莓地垄多用黑色地膜覆盖,其优势在于A.减少水分蒸发B.减轻病虫危害 C.增加土壤肥力 D.抑制杂草生长9. 山东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最主要的作用是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C. 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D. 保持土壤养分,减少侵蚀流失右图为某同学拍摄的县府广场从广东引进的当地紫薇树景观图,园林工人为保障紫薇树安全越冬,为其搭建塑料棚,并在树根底部铺设树皮。
据此完成10~11题。
10.园林工人为紫薇树搭建塑料棚,原理是A. 减少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B. 减少大气逆辐射散失的热量C. 增加了棚内太阳辐射总量D. 增加了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11.紫薇树底部用树皮覆盖的主要目的是①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提高土壤的肥力④减少根部土壤侵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美加实验高三地理随堂检测答案1-5:AADAA 6-11:CBDBAD美加实验高三地理随堂检测答案1-5:AADAA 6-11:CBDBAD美加实验高三地理随堂检测答案1-5:AADAA 6-11:CBDBAD美加实验高三地理随堂检测答案1-5:AADAA 6-11:CBDBAD美加实验高三地理随堂检测答案1-5:AADAA 6-11:CBDBAD美加实验高三地理随堂检测答案1-5:AADAA 6-11:CBDBAD。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3-1 (2)专项限时特训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2章第3节第1课时1.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被削弱的原因是()A.云层和尘埃散射了一部分太阳辐射B.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了红外线C.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反射了可见光D.臭氧吸收了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解析:A项中“散射”为“反射”;C项中的“反射”应为“散射”;电离层中的大气物质(主要是氧原予),吸收了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由于臭氧的吸收作用,小于0.29微米的绝大多数紫外线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答案:B2. 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度愈大B.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解析: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相对于地平面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的路程就愈长,被大气削弱的也就愈多。
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大气透明度愈大,杂质愈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愈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强。
答案:B3. 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半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该()A. 迅速着陆B. 降低飞行速度C. 保持原高度D. 升到12000米以上的高空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不仅涉及到飞机飞行与天气状况的关系,还涉及到对流层厚度与纬度高低的关系。
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多发生于对流层,对高空飞行造成不利影响,而平流层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北京、纽约位于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0~12千米。
答案:D4.图中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解析: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白天有云,温度偏低,夜晚有云,温度偏高,温差小。
答案:D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大气逆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长波辐射B.属于短波辐射C.对地面起减温作用D.是针对太阳辐射而言的解析:大气逆辐射属于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式,属于长波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3-3专项限时特训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2章第3节第3课时1. 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是()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地球自转偏向力③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由于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形成了单圈环流;再加上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三圈环流。
答案:B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其中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B.气压带具有高低相间分布的规律C.热的地方一定形成低压,冷的地方一定形成高压D.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阴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解析:全球七个气压带中,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
答案:C3.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极地低气压带③极地高气压带④副热带高气压带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因来自低纬高空的气流聚集,气流被迫下沉而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是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气流辐合上升而形成的,它们都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
答案:D4.能够形成盛行信风带的一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解析:信风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
答案:A5.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A.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B. 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 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D.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解析: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答案:A6.能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关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以及风向的确定。
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南半球”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两则信息。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章末测试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章末测试(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20×3=60分)某学生到山区旅游发现当地人开凿山上的石头办了个大理岩厂,据此回答1~2题。
1.大理石(岩)被广泛用于家庭装潢,其主要原因是()A.大理石(岩)价格昂贵,用它装潢,显示富有B.大理石(岩)质地坚固,美观耐用C.大理石(岩)能放射出对人体有益的稀有元素D.大理石(岩)能够较好地调节室内气温,使室内冬暖夏凉解析: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来,质地坚固,美观耐用,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质量差的大理岩具有放射性,对人的身体有害。
答案:B2.大理岩具有的特点是()A.是一种带有气孔的岩石B.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C.该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镁解析:带有气孔是喷出岩的特点;大理岩的矿物成分是方解石,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是沉积岩的重要特点;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来,而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也含有碳酸镁。
答案:D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解析: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由新到老,故为向斜。
答案:C4.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解析: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破坏而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固,不容易被侵蚀破坏而保留下来,形成山岭。
答案:D2010年11月24日,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
读图,回答5~6题。
5. 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综合测试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综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20×3=60分)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呈顺时针,公转呈逆时针B.地球自转呈逆时针,公转呈顺时针C.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公转均呈逆时针D.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公转均呈顺时针解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时,都呈逆时针。
答案:C2.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长江三角洲地区()A.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B.日落时间将逐渐推迟C.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增大D.正值冬至日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判断图中各点所代表的日期,由图可知从a至d依次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和秋分日。
其中c点代表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该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A3.在地球由a点公转到b点的过程中()A.公转速度逐渐增大B.公转速度逐渐变小C.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D.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解析:由a到b,即表示由12月22日到次年3月21日之间。
这期间地球公转的速度先由慢变快,1月初以后,再由快变慢。
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逐渐减小。
答案:D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测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解析:地球内部的岩浆存在于地幔的上部,而不是地幔的下部。
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是介质,纵波能够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案:D5.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解析:科学家和地质工作者通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地下的矿藏。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答案 (2),①为该岛主峰,要拍摄以该岛主峰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D2、C解析1、解析:由图可知,①为该岛主峰,要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中间不能有遮挡物,②和③与主峰之间有山岭、山脊阻隔,④地与主峰之间视线良好,因此选择④地。
2、图中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应为日出或日落景观。
在4地受地形影响,无法向偏东方位观看太阳位于地平线的景观,故图片为日落景观。
由于夏季太阳日落方位为西北方位,冬季日落方位为西南方位,结合图中地形分布可判断,此景观为冬季的日落图片,故C正确。
3、A4、D解析3.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风。
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说明东南部地区气压高,同时根据材料可知2014 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高压控制区降水量少。
故A 正确。
4.观察图中信息,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海区,经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性质湿热;该气流两种路径均位于低纬地区,对热带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路径影响亚马孙河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
D 正确。
5、A6、C5.从温度因素来说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
从.降水因素来说降水越大,雪线越低;降水越小,雪线越高。
从地貌因素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北半球北坡光照比南坡弱。
A正确。
6.两个湖泊通过狭长的水道沟通,玛旁雍错注入河流较多,且水体又是流向另一个湖泊,就等于它是另外一个湖泊的水体来源,拉昂错湖泊相对封闭,加上蒸发量大的原因,就造成这种现象。
与湖面的风力关系较小,选C。
7、B 8、D7.非洲日前劳动力丰富,对自然资源等需求量大,环境压力较大;劳动人口多,有利于创造较多的社会财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非洲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出生率较高;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就业压力较大。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3-2-2专项限时特训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3章第2节第2课时“黑风暴”是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
下图为美国发生的“黑风暴”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此种灾害基本上是一种()A.土壤侵蚀B.土壤盐碱化C.水土流失D.土壤污染解析:“黑风暴”带走的是地表肥沃的黑土,属风力造成的土壤侵蚀。
答案:A2.引发该灾害的根本原因是()A.砍伐森林B.过度农垦C.温室效应D.灌溉不合理解析:从图中可看出,“黑风暴”主要发生在美国中西部大草原,因过度农垦导致草原植被破坏而形成。
答案:B3.对于此种灾害主要发生地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形——安第斯山区B.土壤——红壤C.植被——干草原D.土地利用——混合农业区解析: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距大西洋较远,西侧山脉又阻挡了太平洋水汽的深入,导致该地区降水稀少。
而本地区的植被为草原。
答案:C4. 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有增大的趋势,其人为原因是()A.防护林工程进度缓慢B.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增大,风力强劲D.过度引水灌溉,气候变干解析:沙尘暴的产生需要有下列条件:一是物质基础,即大量沙源,广大的荒漠地区,气候干旱,沙源较多;二是大风,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
而人类活动在沙尘暴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加剧的作用,破坏地表植被,产生荒漠化,提供沙源。
答案:B5. 下列人类活动不属于趋利避害的是()A. 在内蒙古草原上大量开荒种植粮食B. 在黄土高原上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C. 在浙江沿海修建海塘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D. 在澳门有计划地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解析:对土地的利用方式有利与否,要看这种利用方式是否会导致生态的退化和生产能力的降低。
内蒙古草原是温带草原,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过度开垦会导致土地退化、沙化,导致不良的生态后果;黄土高原地区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发展;海塘可以有效防止海浪侵蚀,保护陆地;有计划地填海造陆可以扩大陆地面积。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1专项限时特训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2章第1节1.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合理的一组是()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D.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解析:按四种物质组成与被组成的关系由小到大排列。
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岩石是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因此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答案:C2.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是()A.矿产B.矿石C.矿体D.矿床解析: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有用矿物在自然界中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矿产的富集地段称为矿床。
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岩石。
答案:A3. 下列物质中,属于地壳中矿物的是()A. 从月球表面取回的标本B. 各种水泥制品C. 金刚石、石英D. 由赤铁矿、黄铁矿组成的混合物解析: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存在于地壳中。
从月球表面取回的标本不存在于地壳中,各种水泥制品和由赤铁矿、黄铁矿组成的混合物都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或化合物。
答案:C4. 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是()A. 方解石B. 云母C. 金刚石D. 石英解析: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它和石墨都是由碳组成的,但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答案:C5.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解析: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形成,但各类岩石均可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而成为新的岩浆。
各类岩石都可能受外力作用最后固结成为沉积岩。
已生成的各类岩石都可能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为变质岩。
答案:A6.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A.太阳能B.风能C.放射性物质的衰变D.地球运动产生的机械能解析: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检测三 - 副本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段测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福建省某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
左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回答1~2题。
1.若要拍摄以该岛主峰为背景的照片,最合适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2.右图是某同学在④处拍摄的太阳照片,拍摄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A.5:30 B.6: 30C.17:30 D.18:30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
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
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A.高压系统B.低压系统C.冷锋D.暖锋4.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该气流为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②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③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大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冈底斯山脉的次高峰冈仁波齐峰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海拔6638米),形似金字塔,被多种宗教信徒奉为“神山”。
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位于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推山纳木那尼峰之间,两湖相距不远且有地下水道连接,前者是淡水的“圣湖”,后者却是咸水的“鬼湖”。
读图完成5~6题。
5.冈仁波齐峰南坡白雪皑皑而北坡积雪较少,这主要因为南坡①坡度较缓②光照更强③降雪更多④风力更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与拉昂错相比,玛旁雍错盐度较低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C.湖面风力较大D.蒸发量较小2017年1月30日,第28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亚式拉开帷幕,其主题是“通过投资青年利用人口红利”。
会议指出:非洲有2亿多15~ 24岁的青少年,到2025年,非洲青年人口将占世界青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规范答题3-5
(1)西三河所在地区降水丰沛,冰雪融水量大,水量大; 印度截断了东三河向下游的供水;印度河平原处于热 标 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小;印度河平原灌溉农业发达, 准 需水量大。(6 分,三点即可) 答 (2)印度河上游大部分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大; 案 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质条件不稳定。(4 分) (3)缓解了东部地区供水紧张状况,促进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4 分,其他回答合理可酌情给分)
材料三 下图为巴基斯坦引水工程图和巴基斯坦年降 水量分布图。
(1)分析巴基斯坦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原因。(6 分) (2)简述西水东调工程修建时可能遇到的困难。(4 分) (3)试述西水东调工程的效益。(4 分)
得分:12 分
样 卷 展 示
本题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工程修建可 样 能遇到的困难及工程建设的意义。(1)从降水量、蒸 卷 发量、河水补给来源、用水量等方面分析即可。(2) 剖 印度河的上游为山区,地势起伏大,处于板块的交 析 界处,地质条件不稳定。(3)应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施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
工难度 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 对环境影响
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 开源
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 节流
高考一轮总复习 ·地理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 精品课件
市实验中学 地理组
1
高考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重在综合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规范答题·学科培优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区域地理 第2章 第2讲 达标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区域地理第二章第二讲(2017·北京海淀高三期末)茶树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耐酸怯碱。
我国茶树种植面积广大,下图为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导学号702924351.我国四大茶区自然环境的共同特征是(B)A.1月均温在0℃以上B.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地形类型为丘陵D.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山东茶区1月均温低于0℃,故A项错误;都位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B项正确;茶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等,故C项错误;南方丘陵地区土壤贫瘠,故D项错误。
2.我国自古以来就通过“茶马古道”将西南茶区的茶叶运往高寒的青藏地区,“茶马古道”兴盛的主导因素是(A)A.市场B.交通C.政策D.劳动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茶马古道”主要是将西南地区的茶叶运往青藏地区,导致其兴盛的主要因素是茶叶的销售市场,故A项正确;与交通、政策、劳动力无关,故B,C,D项错误。
3.江南茶区中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D)A.科技投入大,机械化水平高B.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多发C.家庭大农场经营,商品率高D.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稻种植业的特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故A项错误;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多发不属于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故B项错误;属于家庭经营,规模小,故C项错误;人均占有耕地少,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故D项正确。
(2017·兴义模拟)读“我国台湾地区图”,回答4~5题。
4.图中表示钓鱼岛的是(B)A.a B.bC.c D.d[解析]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部,故b表示钓鱼岛。
5.台湾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下列因素中与之关系最大的一组是(A)①山地海拔高②纬度低③沿岸有暖流④光照充足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台湾岛位于低纬度地区,热量比较高,台湾山脉海拔比较高,故气候垂直差异比较明显,自然带比较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2章第3节第5课时1.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①暖空气均在锋面以下②锋面均向暖气团一侧移动③过境后天气均转好④过境时均可能伴有云、雨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冷、暖锋的比较。
当冷、暖气流相遇时,冷空气密度大,往往在锋面下面。
冷气团主动时为冷锋,暖气团主动时为暖锋。
冷锋、暖锋过境后,都在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
锋面过境时,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答案:A2.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是由()A.暖锋造成的B.准静止锋造成的C.快行冷锋造成的D.慢行冷锋造成的解析: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是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形成的。
答案:B3. 我国由于冷锋活动而出现的天气有()①北方夏季的暴雨②冬季爆发的寒潮③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④江淮地区的梅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和寒潮是由于快行冷锋而形成的;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江淮地区的梅雨是由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
答案:A4. 下列有关反气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心盛行上升气流B.多梅雨季节C.多阴雨天气D.多晴朗天气解析:反气旋(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答案:D5. 在下列各地的天气中,主要与气旋活动有关的是()A. 北大西洋沿岸的冬雨B.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C. 我国冬季的寒潮D. 热带雨林地区的雷阵雨解析:北大西洋沿岸的冬雨是由温带气旋引起,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是由副高引起,我国冬季寒潮由冷锋引起,热带雨林地区的雷阵雨是由空气对流运动形成的。
答案:A下图是某兴趣小组绘制的反映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与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 正确表示气旋与反气旋的是()A.③①B.②④C.③②D.①②解析:根据气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反气旋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补充,可知①和④错误,故选C。
答案:C7. 容易形成阴雨天气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中心气流上升,温度降低,才有可能形成阴雨天气。
答案:C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8~10题。
8.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9.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的天气为()A.伏旱天气B.梅雨天气C.出现台风D.寒冷天气10.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市吹()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解析:气流由中心向外顺时针旋转故为北半球高气压。
伏旱天气出现在长江流域而不是我国大部分地区。
北半球反气旋的西侧吹偏南风。
答案:8.A9.D10.C11. 天气变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分析天气现象并能简单地预报天气,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
阅读下列描写天气的诗词、谚语,探究影响它们的天气系统,并在右边的横线上写出天气系统的名称。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________(2)“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________(3)(长江下游地区)“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是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和很多学科密切联系的。
同时,通过该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一夜之间“梨花开”,是冷锋过境带来的降雪。
(2)春天来临,气温回升,暖气团势力逐渐增强北移,因此“一场春雨一场暖”是暖锋过程的写照;秋天来临时,冷气团势力逐渐增强南移,冷锋过程造成“一场秋雨一场寒”。
(3)长江下游地区的夏季东风多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吹送的(台风除外),在它影响下天气晴朗,往往形成伏旱天气。
(4)指暖锋带来的连续性降水。
(5)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黄梅时节,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形成长达一个多月的“梅雨”天气。
答案:(1)冷锋(2)暖锋、冷锋(3)反气旋(高压)(4)暖锋(5)准静止锋下图为“某月3~7日四种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后完成1~3题。
1.四种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气压变化过程曲线①表示是暖锋过境,②表示是高压过境,③表示是冷锋过境,④表示是低压或台风过境。
暖锋、冷锋或低压、台风过境都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
答案:D2.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展前提的是近地面低压。
答案:D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解析:①表示是暖锋过境,不会带来雨雪天气。
②表示是高压过境,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下沉为主。
③表示是冷锋过境,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④表示是低压或台风过境,多形成阴雨天气。
答案:C4.赤道附近地区一般没有气旋活动,原因是()A.终年高温,气流稳定B.赤道附近地区地转偏向力很小C.赤道地区海洋面积广大D.赤道低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解析: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很小,不能使空气形成漩涡状的气旋。
答案:B5.下图中有助于缓解我国北方春季旱情的天气系统的可能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我国北方春季突然增强的北方冷空气,可以形成冷锋降水;局地短促的强对流也可以形成降水。
北方春季时暖空气过弱,不可能形成暖锋降水;④图的下沉气流不可能形成降水、缓解春旱,它的出现只会加剧干旱程度。
答案:A6.读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据图分析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主要是()A.暖气团势力强B.冷气团势力强C.地形影响D.海陆位置影响解析:南下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的阻挡与南部暖空气相峙形成昆明准静止锋。
答案:C7.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图表示南半球的气旋②该图表示北半球的气旋③图中甲为暖锋,乙为冷锋④图中甲为冷锋,乙为暖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该图为一锋面气旋示意图。
①根据气流的偏向能很快判断出此气旋是南半球的(气流顺时针流动)。
②南半球气旋的东侧吹偏北风(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暖气团),西侧吹偏南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冷气团)。
③西侧的甲锋是冷气团主动,为冷锋;东侧的乙锋是暖气团主动,为暖锋。
答案:D下图为夏秋之交杭州三天气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 影响7~9日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准静止锋9. 8日前后的天气现象最有可能是()A.伏旱B.阴雨连绵C.狂风暴雨D.风高物燥解析:第8题,从前后几天气压变化可以看出:气压先降低后升高,因此该天气系统为气旋。
第9题,从图中可看出气压值8日前后达最低值,可能是台风过境前后,因此天气最有可能是狂风暴雨。
答案:8. A9. C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幅天气系统示意图,与2007年夏季川渝大旱天气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为________________(锋面),它活动最为频繁时,会使我国北方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灾害天气);此时地球位于丁图中________________点(字母)附近,开普敦所处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受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控制,印度盛行________________风,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
(3)甲图表示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若将乙图锋面移到甲图中,则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锋面线(AB或AC),该锋面系统中代表云系范围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
(4)简述乙图中D未来天气变化过程(锋面过境时和过境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丙(2)冷锋寒潮F夏季副热带高东北(季)昼短夜长(3)AB①(4)由晴朗转为阴雨天气,之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