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纲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
6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历史的发展开始发生重大转折,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地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南京条约中国清政府在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的中英鸦片战争中完全失败。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其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给英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通商口岸,英国可派领事;协定关税;取消公行制度,允许两国商人自由贸易。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是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开端。
3、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指19世纪60—90年代,部分清朝统治者,为了拯救清王朝、御侮自强,以引进枪炮、科技,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西方的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但由于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企业管理的腐朽性,因而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4、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提出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遭到慈禧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并于9月21日发动政变,致使光绪皇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害。
至此,103天的维新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史纲的知识点总结
史纲的知识点总结一、史纲的概念和作用1.史纲是研究历史发生发展规律和历史时期特点的学科,是历史学的一项重要分支。
2.史纲具有总揽全局、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概括历史时期特点等作用。
3.史纲的撰写需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变迁,概括历史发展的主要规律。
二、写作史纲的基本原则1.客观真实。
撰写史纲要尽量避免主观色彩,要以客观的态度看待历史事件。
2.全面系统。
史纲要对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3.精炼简明。
史纲要言简意赅,凝练表达历史发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
三、史纲的主要内容1.史纲的基本结构(1)历史时期的划分(2)历史时期的特点(3)历史发展的主要规律2.史纲的主要内容(1)古代史纲(2)中世纪史纲(3)现代史纲四、史纲的撰写方法和技巧1.研究历史资料。
史纲的撰写需要充分研究历史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2.归纳总结。
史纲要对历史发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突出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
3.理论联系实际。
史纲的撰写要结合国内外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解决历史问题的建议。
五、史纲的应用1.指导历史研究。
史纲可以指导历史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探索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发展规律。
2.教学参考。
史纲可以作为教学参考,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3.政策制定。
史纲可以为政府制定历史文化政策提供参考,保护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六、史纲的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
史纲将和其他学科进行深度交叉,形成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趋势。
2.数字化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史纲的研究方法将更加数字化,利用大数据等手段进行历史研究。
3.国际化视野。
史纲的研究将更加开放和国际化,借鉴国外历史研究经验,形成更加广泛的视野。
以上就是史纲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大家对史纲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史纲复习资料
史纲复习资料史纲复习资料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过去,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而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史纲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史纲复习资料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
一、史纲概述史纲是历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分类和总结的一种方法。
史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整体把握。
史纲通常分为不同的时期或者主题,比如中国历史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世界历史可以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等。
每个时期或者主题下又会有相应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事件和人物来了解历史的发展。
二、史纲复习方法1.时间线复习法时间线复习法是一种常用的史纲复习方法。
通过制作时间线,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
在制作时间线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关键事件和人物的简要介绍,以帮助记忆和理解。
2.重点事件复习法重点事件复习法是针对某个特定的时期或者主题进行的复习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事件,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历史的发展。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关的书籍、文献和资料,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3.人物传记复习法人物传记复习法是通过研究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来复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选择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对历史的影响。
三、史纲复习资料推荐1.相关书籍《中国通史》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历史的著作,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
《世界通史》是一本介绍世界历史的著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各个时期的历史。
2.历史纪录片历史纪录片是一种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料,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鲜活性。
比如《大秦帝国》、《走向共和》等纪录片都是非常好的史纲复习资料。
大学近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第一章1.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按照正当的准则和惯例,居留国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理外侨。
2.片面最惠国待遇:国际条约中,缔约国甲方给予乙方享受甲方给予任何第三国现行或将来的条约权力的同等待遇,叫“最惠国待遇”。
若果缔约国双方处于对等地位,相互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切权益,这属双方互享的最惠国待遇。
如果是仅缔约国一方得以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切条约权益,但并不给予对方对等利益,那么这就是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3.边疆危机: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列强争夺殖民地的狂潮。
中国这个还保存着名义上独立的半殖民地国家,成为了尚未被瓜分的“仅有的富源”中的最重要的部分。
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领国发展到蚕食中国的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各国列强纷纷侵犯西藏,云南,新疆等边疆地区,而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在进一步瓜分中国的争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章♥1.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主要内容:废除土地私有制,绝对平分土地;建立农民政权基层组织;实行一切产品归“国库”的平均分配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但是这种理想社会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而且因为种种原因,许多措施都未能实施。
♥2.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轩来到天京,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政治上,主张集中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提倡兴办学校,主张设四疾院和四民院;外交上,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禁止迷信,禁止鸦片。
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施。
3.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指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中国史纲名词解释(全)
第一章1、殷墟殷墟是我国商朝后半期文化遗址,位于我国河南省安阳市的北郊。
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总面积约有42平方公里。
商朝第二十个王盘庚于公元前14世纪把国都迁到殷以后,直到商朝灭亡的二百七十三年时间里,一直以此为都城。
商朝灭亡后,殷都逐渐成为废墟,后人称为“殷墟”。
2、国人暴动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是公元前841年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
西周后期,周厉王贪财好色,霸占山林川泽,不准平民上山砍柴狩猎,下河捕鱼。
他还派人监视平民的言论、行动,杀死不满他的人。
人民只能“道路以目”。
公元前841年,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
镐京的平民和奴隶攻入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跑,政权暂时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史称“周召共和”。
“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3、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
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
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4、盘庚迁殷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
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
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
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
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
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
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
史纲知识点总结大学
史纲知识点总结大学一、史纲概述1.1 定义:史纲是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主要人物和重要思想进行概括、总结和概述,以便读者能够了解某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内容和要点。
1.2 编写目的:史纲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历史的脉络和要点,理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有助于增进历史知识和历史意识,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历史提供基础和框架。
二、史前史纲2.1 史前时期:人类起源及文明的初期阶段,大约始于公元前250万年至公元前3500年左右。
2.2 重要事件: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石器工具的发展、农业的兴起、城市的出现、最早的文字的产生等。
2.3 重要人物:直布罗陀人和北京人的出现,苏美尔人的文明起源,法老王的统治等。
三、古代史纲3.1 古代时期:大约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3.2 重要事件: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中东地区各种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古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帝国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3.3 重要人物:古埃及的法老王,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罗马的凯撒大帝等。
四、中世纪史纲4.1 中世纪时期:大约公元476年至公元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
4.2 重要事件:西方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兴衰和沦亡,欧洲封建制度的兴盛和崩溃,西方宗教改革,十字军东侵等。
4.3 重要人物:查理曼,威廉征服者,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等。
五、近代史纲5.1 近代时期:大致为1453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5.2 重要事件:文艺复兴运动,大航海时代,宗教改革,工业革命,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法国大革命及其影响等。
5.3 重要人物: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伏尔泰,卢梭等。
六、现代史纲6.1 现代时期:大约为1914年至20世纪末。
6.2 重要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及相关战争,冷战,世界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崩溃,全球化进程及其影响,科技革命等。
史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黄祸论:是起源于19世纪主要针对中国的理论,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
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2、《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
3、《劝学篇》: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在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政治改革。
4、孙中山上书李鸿章:1894年5月,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冷遇,遂赴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5、维经斯基:在华期间化名吴廷康,俄国人。
是共产国际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
6、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7、西南联大: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1937-19468、《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9、1959庐山会议:七月二日到八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在庐山上举行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八次会议,又简称“八届八中全会”。
10、二月逆流:1967年1、2月间的中央军委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碰头会议上,老同志人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同四人帮一伙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整理
1、洋务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御侮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起点,以《马关条约》签订为终结,历时30余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洪秀全颁布了一个以土地和财产分配制度为核心,扩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它是太平天国建设新世界的蓝图,是农民向封建统治全面宣战的总纲领是革命的农民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结晶。
首先,从根本上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统治的基础,具有巨大的反封建的革命性。
其次,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施。
3、百日维新: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终于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宣布变法。
诏书明确表示了变法的决心。
这一年是中国干支纪年的戊戌年,历史上被称为戊戌变法;从正式宣布变法开始,到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止,光绪帝发出了100多件维新谕旨,推行新政共计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这是维新运动的高潮和集中表现。
在此期间,根据维新派的建议,光绪颁发了数十道推行新政的诏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文教等各个方面。
4、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黄花岗起义失败不久,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
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全国有十四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2月29日南京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成立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史纲知识点总结
史纲知识点总结1. 史纲的定义和作用史纲是历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指的是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或骨架,是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的产物。
史纲具有概括历史脉络、辨析历史事实、把握历史规律等作用,对于研究和理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2. 史纲的分类根据史纲所侧重的内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可以将史纲分为以下几类:2.1 时间史纲时间史纲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归纳总结历史事件的史纲。
它主要注重时间轴上的事件顺序,将历史事件按照相应的时间段进行划分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
2.2 史实史纲史实史纲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考证性来归纳总结的史纲。
它着重于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考察和分析,以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2.3 人物史纲人物史纲是以重要历史人物为线索来归纳总结历史事件的史纲。
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揭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2.4 社会史纲社会史纲是以社会发展演变为线索来归纳总结历史事件的史纲。
它注重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以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3. 史纲的编写方法和要求编写一部完整的史纲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和要求:3.1 确定研究范围和主题首先需要明确要研究的历史时期、历史地域和研究的主题内容。
通过明确研究范围和主题,可以更好地进行史纲的编写和总结工作。
3.2 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史纲的编写离不开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要从各种史书、文献、考古资料等方面收集所需的历史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归纳。
3.3 分析和归纳历史事件在收集到足够的历史资料后,需要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归纳。
通过对相关事件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形成完整的史纲。
3.4 突出重点和主线在编写史纲过程中,要根据研究的主题和重点,合理选择和安排历史事件,突出史纲的主线和重点内容。
同时,要注意确保史纲的逻辑严密性和连贯性。
史纲知识点总结思
史纲知识点总结思史纲是历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历史事件的主要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
通过学习史纲,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总结史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史纲的定义及作用史纲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基本思维工具,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和抽象,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史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炼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
通过史纲可以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主要规律和特点。
2. 指导历史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史纲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指明研究问题的重点和方向,引导研究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3. 丰富历史知识,提升历史素养。
通过学习史纲,可以系统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二、史纲的分类根据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和性质不同,史纲可以分为世界史纲、中国史纲和专题史纲等多种类型。
1. 世界史纲。
世界史纲主要以世界历史为研究对象,包括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脉络和重要节点,着重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2. 中国史纲。
中国史纲主要以中国历史为研究对象,包括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脉络和重要节点,着重强调中国历史的特点和规律。
3. 专题史纲。
专题史纲主要以某一特定历史事件或历史阶段为研究对象,包括了该事件或阶段的发展脉络和规律,着重强调该事件或阶段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史纲的基本内容史纲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了历史事件的主要脉络和重要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包括了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2. 历史事件的重要节点。
包括了历史事件的关键节点和转折点,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 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包括了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对后续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
四、史纲的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史纲知识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 多角度比较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4、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
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
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5、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
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1、八七会议:会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
出席会议的有部分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中央机关、共青团中央、地方代表共22人。
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纳兹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由于当时环境极其险恶,会议只开了一天。
2、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新文化运动: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4、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会议。
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5、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
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6、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
(2)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3)对“半”的正确理解是“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
考研政治史纲
考研政治史纲是指考研政治科目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
它主要涵盖了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现代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社会变革等内容。
考研政治史纲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3.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4.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5.中国现代史上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在备考考研政治史纲时,建议考生系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相关内容。
同时,要注重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思想、观点和贡献。
此外,还需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独家整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综述:1、四行二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国民党政府通过控制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不仅完全主宰了全国的金融业,而且直接操纵着全国的经济。
2、买办:亦称“康白度”。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用的当地管家。
在中国,指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设立的商行、公司、银行等所雇用的中国经理。
“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
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
其性质既是外商的雇员,也是独立商人。
嗣后,外商为了减少买办的中间佣金,逐渐采取与中国人直接交易的方法,买办遂转化为单纯的外商雇员,称“华经理”或“中国经理”第一章1、三国干涉还辽:中日甲午战后俄、法、德三国迫使日本退出中国辽东半岛的事件。
1895年4月23日俄、法、德三国驻日公使各遵本国政府训令,分别照会日本政府放弃领有辽东半岛。
继而日本提出“变相占领”对策,于4月30日向俄国提出占领旅顺、大连,要求补偿金,暂行占据辽东半岛等要求。
5月3日俄国回复日本,表示“仍维持最初之劝告”毫不让步。
德、法亦随声附和。
最后,日本政府决定对俄、法、德三国虽全然让步,但提出中国须交“补偿金”。
10月19日三国与日本商定中国补偿“赎辽”费3000万两;中国付清该款项之日起3个月内,日军撤出辽东半岛。
此事后,三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乘机敲诈清政府,索取了大量政治、经济、军事利益,扩大了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而起。
2、三元里抗英: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与英俊展开激烈战斗。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10-史纲名词解释-查书用
N 南京临时政府 P65-66、68 尼科尔斯基 P113 南昌起义 P127 宁都会议 P135 南满铁路株式会社 P143 P 片面抗战 P150 平型关大捷 P152 Q 《劝学篇》P51 七一五政变 P121 秋收起义 P127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P146 R 人民战争路线 P151 S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P31 孙文上书李鸿章 P59 三民主义 P60-61 宋教仁被刺 P69 三座大山 P82 四行二局 P87 赛先生 P98《庶民的胜利》P102 上海机器工会 P112 社会主义青年团 P113 陕甘支队 P137 三光 P143 陕甘宁边区 P148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P156 三三制 P156 T 《天演论》P39 太平天国 P42《天朝田亩制度》P42-43 天京事变?P44 《通令尊崇孔圣文》P70《谈政治》P106 土地革命 P130-131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P146 台儿庄战役 P149 W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P52 戊戌六君子 P53 戊戌政变 P53 武昌起义 P64-65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P102、108 维经斯基 P109 无政府主义 P111 围剿 P130 伪满洲国 P142 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P142《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P147 瓦窑堡会议 P146 皖南事变 P155 X 学堂(洋务运动:翻译、工艺、军事)P48 新政 P58 兴中会 P59《新民丛报》P62 新军 P73 新民主主义革命 P93 、105 新文化运动 P97、109 《新青年》(《青年杂志》)P97、98 香港海员罢工 P116《训政纲领》P12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129 西安事变 P146《新民主主义论》P156、160 宪政座谈会 P158 Y 洋务派 P46 预备仿行宪政 P58 右倾机会主义 P121 一二九运动 P146 豫湘桂战役 P150 延安自然科学院 P157 Z 中国的近现代史 开篇的话种族优等论 P30《资政新篇》P43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P60 中国同盟会 P6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P66 《暂行新刑律》P69《中华民国约法》P69 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P70 中华革命党 P71 资源委员会 P88《再论问题与主义》P108、110-111 《中国共产党宣言》P112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P113 中央局 P114 中国青年共产党 P114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P116、117、121 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 P117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P118 中山舰事件 P120 中统 P124 中央临时政治局 P126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P128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P129《井冈山的斗争》P129
史纲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史纲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历史纲要1. 定义:历史纲要是历史事件发展的核心,指导历史研究的框架和基本脉络。
2. 研究对象:历史纲要的研究对象是历史的主要事实和事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发展。
二、世界历史纲要1.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早阶段,人类在这个时期使用石头工具生产和生活。
2.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人类开始使用新型石器工具的时期,包括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3.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河文明等。
4. 古典时代:古典时代是指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包括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等。
5. 中世纪:中世纪是指欧洲的中世纪时期,包括基督教文明、东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等。
6. 近代史:近代史是指欧洲的近代时期,包括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等。
7. 现代史:现代史是指19世纪后期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包括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和两次世界大战等。
8. 当代史:当代史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包括冷战、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等。
三、中国历史纲要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最早阶段,包括夏朝、商朝和周朝三个时期的发展。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阶段,包括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秦朝和汉朝两个时期的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段动荡时期,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5.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繁荣时期,包括隋朝、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6. 宋元明时期:宋元明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宋朝、元朝和明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7. 清朝时期:清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最后阶段,包括清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1.鸦片战争:为了改变贸易逆差,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输入到中国,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
英国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海国图志》: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编撰的一部著作。
书中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翻译了并介绍了西洋科技船炮图说,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了海防的战略战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海国图志》开阔了当时知识界的眼界,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3.洪秀全:太平天国革命领袖。
他创立了拜上帝教,于1851年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后与杨秀清争权导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4.《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根据“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这一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的理想和农民起义的特色,成为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
5、天京事变: 1856年8月,杨秀清自恃功高,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洪秀全召集韦昌辉率军进入天京并杀害杨秀清,引起变乱,太平军将士二万余人被杀,石达开出走败亡。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而爆发的一场内乱,它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分水岭”。
6、《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到天京主持政务,他向洪秀全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它的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来改革中国社会:在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事业;在改良社会方面发展近代文化卫生福利事业;在法律方面提出善待轻犯、改革刑罚制度等。
史纲的知识点梳理总结
史纲的知识点梳理总结一、史纲的定义和作用1. 史纲是指按时间顺序将历史事件、人物和事物进行概括、核心化和体系化的史学著作,以便于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某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2. 史纲具有概括历史发展规律、评价历史变革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
二、史纲的撰写方法和要求1. 史纲的撰写要符合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不违背历史事实,不歪曲历史真相。
2. 史纲的编写应遵循时间、空间、因果和联系的基本规律,采取归纳、概括、分类和体系化的方式进行呈现。
3. 史纲的书写需注重逻辑性、语言规范和文字流畅,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中国史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 中国史纲从夏、商、周三代开始,涵盖了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包括先秦时期、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2. 中国史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
3. 中国史纲的特点在于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和璀璨历史。
四、世界史纲的主要世界的特点和内容1. 世界史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世界历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波斯、古美索不达米亚等历史时期。
2. 世界史纲的内容涉及了世界各大洲的历史文明,以及人类社会的重大事件、变革和发展。
五、史纲的意义和启示1. 史纲是人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和总结历史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和提升修养。
2. 史纲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指导现实生活和推动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六、史纲的撰写对于学生的启发和引导1. 通过学习史纲,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大事件,增强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 史纲的撰写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七、史纲的撰写对于学者的贡献和影响1. 众多历史学者通过撰写史纲,为人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和总结历史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全)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来的这些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揭开了近代中国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2、《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近代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第一个重要标志。
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废除“公行”制度。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又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3、《北京条约》:《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给俄国,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准许外国人招募华工出国;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
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
4、总理衙门: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
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
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5、辛酉政变:1861年11月慈禧勾结奕訢,在外国公使支持下发动政变,处死载垣、端华、肃顺,史称祺祥政变(又称辛酉政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黄祸论:是起源于19世纪主要针对中国的理论,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
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
2、《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
3、《劝学篇》: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是说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
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在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政治改革。
4、孙中山上书李鸿章:1894年5月,上书李鸿章,主张变法自强,遭冷遇,遂赴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5、维经斯基:在华期间化名吴廷康,俄国人。
是共产国际帮助成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
6、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7、西南联大: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1937-1946
8、《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
9、1959庐山会议:七月二日到八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在庐山上举行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八次会议,又简称“八届八中全会”。
10、二月逆流:1967年1、2月间的中央军委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碰头会议上,老同志人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同四人帮一伙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
他们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表示强烈不满,提出了三个重大原则问题:?并怒斥了江青一伙。
11、《万大洪告示》:原天地会都督大元帅万大洪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等发出告示,以及《天平天国诏谕》一书中《万大洪告示》
12、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军事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也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
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
13、天演论:清朝末年,甲午海战的惨败,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14、《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清末章太炎著。
15、“破除迷信”: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要破除迷信。
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
”
16、吴佩孚: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
17、训政纲领:是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件。
其宣布在国民党的领导下实行“训政”。
训政时期统治权归国民党独揽。
确立了国民党一党专制。
18、张自忠: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19、第二次反共高潮
20、三三制: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21、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基本武器,党的建设则是掌握这个武器对敌人斗争的勇士。
22、“三大运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23、“三反、五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三反运动),以及在私营工商业者中进行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五反运动)。
24、“一化三改”:“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25、“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万岁
26、北戴河会议:八届十中全会前会
27、四清运动:小四清:“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物”;大四清: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
简答题
1、结合史实分析晚清后期,开放、变法、新政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2、对蒋介石和毛泽东说出自己的评价。
3、资本主义帝国侵华之我见
4、1921年-1945年的中国共产党
1.中共成立初的三次代表大会:(1921-1923年)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共的第一个党纲,选举了领导机构,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第二次国民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八七”会议:1927年在汉口召开,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召开,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1)洛川会议:1937年秋召开,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2)中共“七大”: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为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现代的基本内涵
♦思想(知识):理性化、科学与逻辑思维
♦经济:机械大生产、工业化与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
♦政治:民族国家与民主政治(宪政、法治、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政党政治、人权保障……)
♦社会:中产阶级兴起与社会各阶层的渐趋平等
塑造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三重动力(考察现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三重角度)
&西方的冲击:
帝国主义与转化性影响的双刃剑
&中国建制内(政府官僚)的回应:
政府政策与制度,改良与建设
&中国建制外(民间社会)的回应:
顺应统治、沉默抵制、暴力革命
清代农村基层组织与控制
*保甲制:1644年设,户、牌、甲、保;治安控制
*里甲制:1648年设,110户1里;编订黄册;
1712年后,催科纳赋
“朝贡体系”
其构成之基本原则是:第一,以中国为中心;第二,国家间的差序、不平等。
*君主专制制度的痼疾之一:“人治”的不确定性
*君主专制的痼疾之二:思想受钳制,个性与创造力不张
●条约体制(“不平等条约”)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控制中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西
方冲击”的转化性影响的重要媒介。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1895年以后开始空前的加剧、提升,由此前以经济剥削和
间歇性的军事入侵为主的“慢性帝国主义”提升为以领土掠夺、瓜分和持续性的军事侵占为主的“急性帝国主义”,
●“文化取向危机”是复杂、错综的,它具有价值取向危机、文化认同危机、精神取向危
机三重面相
●新文化运动从正反两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破:激烈的反传统主义(“打倒孔家店”)
立:“民主”与“科学” (“德先生”与“赛先生”)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民主的理解和宣传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民主观念自晚清传入中国
以来,大体上有两种涵义,一是当时所谓的“人民参政”;二是个人解放。
●论战的深远影响:
#科学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在知识青年和一般民众中大受尊崇,科学主义心态盛行国中。
#在学院范围内,中国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展开拉锯与论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派”)正式登上中国思想论争的舞台,并实际上成为这次论争最大赢家!
#原本就势单力薄、先天不足的中国自由主义力量进一步分裂为二,从此几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