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几何导学案

合集下载

王几何导学案(教师用)

王几何导学案(教师用)
翘以恒:
鸦雀无声:
b.任选三个以上的词连缀一段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思考以下问题:
a.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王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几何课时令人难忘的情形。
b.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王几何
四笑; 幽默 风趣 和蔼
一绝: 业务水平高
深受学生喜欢




(1)王老师哑笑。 (2)王老师公布自己的绰号。 (3)王老师让同学们到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 (4)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圆和三角形,却画成了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角架。
c.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反手画圆和三角形。 他这样做的用意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能够磨成针! 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b.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极高,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和严肃集于一身,受学生尊敬和喜爱的好老师。
c.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和蔼——“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仅仅站在讲台上哑笑。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能够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通过对王老师的外貌描写来表现。幽默——“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教学有方——“我反手画圆,仅仅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能够磨成针!我要大家牢记的是一种热爱知识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通过对王老师的语言描写来表现。

《王几何》导学案

《王几何》导学案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2.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3.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指导学生总结
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基础部分
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1.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2.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2..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3.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4.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
指导学生总结
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阅读部分
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一位老师,不少于500字。
评价与反思:
兰河一中导学案编号:yuwen7025---26
年级
学科
设计者
时间
课时
课型
教学平台使用
七年
语文
于海秋
9.11
1——2
综合课
多媒体
课题
王几何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从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感知王几何老师的
形象特点。
环节
学习过程
自主
学习
8
合作探究
20
总结2
达标测试
13
布置
作业
2
自主

《王几何》导学案--

《王几何》导学案--

9、《王几何》导学案1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2.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难点】学习本文从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知识链接】了解作者:马及时,四川都江堰人。

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一、自主学习(注:读课文3遍,用红笔标出生字词,做简单的旁批。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须臾.()哄.堂大笑()绰.号()轮番.()屏.息()洗耳恭.听()弥.勒佛()铁杵.()铭.记()嘈.杂()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忘乎所以。

:长久坚持下去。

:形容非常静。

:指专心地听。

二、自主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3. 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二)再读课文,细心品味1、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不同方面刻画了一位老师的形象。

先在课文中圈点出相关描写,然后任选一个方面写一段评价文字。

与同学交流。

三、合作探究1. “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2. 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四、练习巩固(课堂反馈)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那个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吗?()(2)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3)笑的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脚架。

王几何 导学案.doc

王几何 导学案.doc

课题:9.王几何课时: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词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人物“王几何”的形象特点。

3.学习课文写人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典型特点,从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等方面加以刻画。

(重点、难点)【知识链接】马及时:笔名小非。

四川都江堰人,著有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散文集《割肉》《童年旧事》《美女滥市》《当代青年散文诗人15家》(合集),主编《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廖永德纪念文集》等。

儿童散文《山野里的故事》获四川省第三届儿童文学奖,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获成都市第二届金芙蓉文学奖,散文诗《海老人》获江苏省《少年文艺》优秀作品奖。

【自主预习】自主阅读课文,试着用以下词语,概括发生在第一节几何课上的事情。

徒手惊讶呆板洗耳恭听得意洋洋铭记【合作研讨】1.假如你就是王几何班里的一名同学,回到家后向你的父母介绍第一堂几何课,你最想介绍什么?提示:请结合文章中的相关情节或描写来叙述、表演或是绘画。

原文:评析:2.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能够感受到大家对这一堂几何课的喜欢。

请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孩子们感受的句子。

3.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王几何老师,作者在文中用这么多笔墨描写同学们的感受,有何用意?【小练笔】在你的求学经历中,你遇到过几何老师这样的老师吗?请抓住他 (她)最鲜明的特点,借鉴这篇文章描写的方法,用一段文字描写出他(她)的风采。

【达标测评】1.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家都睁圆了眼睛,认真而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B.全班同学大吃一惊,教室里更安静了,静得只听见周围深沉的呼吸。

C.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樽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

D.矮胖老师站在讲台上,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扬扬的表情。

2.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o(1)矮胖老师依然不说一句话,但却渐渐收起了笑容,用黑板刷轻轻着讲台上的讲桌。

《王几何》导学案

《王几何》导学案

9、《王几何》导学案课题:《王几何》课型:讲读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积累词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学习运用圈点批注法自读课文,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培养阅读与写作写人记事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掌握概括信息的最基本方法2、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懂得感恩。

2、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王几何)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从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感知王老师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的典型特点写人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资料链接:马及时,四川都江堰人。

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和《小精灵拼音童话故事》丛书(4册),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歌词《茶山谣》等。

课前自习:(见上课时安排)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到了两位老师:蔡芸芝先生和莎莉文老师。

她们一个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一个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与智慧为盲聋哑的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

她们都让人喜爱、难忘。

有时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也会遇到一些个信鲜明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的青睐,今天我们就要看到这样一位老师——王几何。

二、自学检测: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聋.()翘.()琳.()徒.手()屏.息()承蒙.()呆.板()叛逆.()轮.番()喉咙.()须臾.()哄.堂大笑()绰.号()屏.息()洗耳恭.听()弥.勒佛()铁杵.()铭.记()嘈.杂()2、解释下列词语。

得意洋洋持之以恒鸦雀无声洗耳恭听绰号哄堂大笑承蒙幽默叛逆铭记离谱优雅须臾3、听写词语。

刘香梅《王几何》导学案

刘香梅《王几何》导学案

《王几何》导学案班级:小组: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字词;2.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反复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王老师高超独特、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敬佩、赞美老师的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导学重、难点:1、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2、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二、自纠:1、作者简介。

2、生字词语注音并解释。

绰号()弥勒佛()铁杵()铭记()呆板()须臾()离谱()屏息()洗耳恭听:哄堂大笑():得意忘形:持之以恒:鸦雀无声:3、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2)、本文主人公是谁?他本来叫什么名字?他的绰号是怎么来的?他对绰号的态度如何?三、自做: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5分钟时间默读课文,思考:第一次几何课上,王老师有哪些表现,学生又有哪些反应?请在阅读原文后,填写下面表格2、这位王几何老师确实是一位特别的老师,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的这个特点的?可以用这样的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的描写方法(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王老师的——特点或品质(心理)举例:那矮胖老师一句话不说,像一尊笑面佛一样,只是站在讲台上哑笑。

眉梢、眼角、鼻孔、嘴巴、耳朵,可以说,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明确:这句话运用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王老师爱笑,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

3、这是一篇写老师的文章,为什么要详细地写学生的反应呢?试举一例来说说。

4、学以致用。

学习了一篇精彩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你觉得你可以借鉴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5、小结课文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我手写我师看了王老师,是否也勾起了你对某位老师的思念?从幼儿园到初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位老师?请动笔把他(她)的特点或他(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最常做的一个动作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幕写出来。

王几何导学案

王几何导学案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9课《王几何》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识记字词,理解词义。

2. 默读课文,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

3. 体会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分组品读课文,捕捉语言信息,了解人物个性。

2.揣摩语言以及描写手法,学习多角度刻画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情感,学习老师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用不同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教法:激趣法、点拨法、示范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歌曲《老师老师》、表格。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 同桌之间互查读音和释义。

绰.号()屏.息()铁杵.()嘈.杂()铭.记()须臾.()哄.堂大笑():得意忘形:洗耳恭听:持之以恒:鸦雀无声:2. 介绍作者。

马及时(1946--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制作信息卡片。

姓名:绰号:职业:绝活:初步印象:三. 合作互动1. 再读课文,分组活动。

分别找出描写老师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在课本上勾画出来,并以“我认为王老师是一位____的老师,我是从____一句(一词)看出”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感受。

2.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是一位________的老师,这是一篇写老师的文章,为什么要详细地写学生的反应呢?3.一句话总结:学生吃惊,欢笑,笑后是思考,这是一堂__________的几何课。

4. 学生总结:这篇课文描写了新学期第一堂___课的情形,通过运用______和神态描写等多种方法,塑造了一位________的几何教师形象,同时对学生的动作神态进行了描写,烘托王老师的与众不同,表达了“我”对王几何老师的____之情。

四.迁移拓展读了《王几何》,我们不由得想起我们的老师,从幼儿园到初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位老师?请说说他的特点或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最常做的一个动作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幕,然后,用一两个事例,写写这位老师。

9.王几何导学案

9.王几何导学案

9.王几何主备:彭丽梅一、温故而知新1、丘吉尔是_____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1953年获_________文学奖,获奖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遗憾、尴尬、辉煌、威慑、停滞不前、独具慧眼、蛛丝马迹二、明确目标:1.准确掌握本文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2.默读课文,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

3.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继续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

默读,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1、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理解王老师画圆和三角形的用意。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第6课《我的老师》中,我们认识了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的蔡老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另类”老师,他的风格迥然于蔡老师,却同样赢得了学生的青睐和赞誉。

他是谁?(板书“王几何”)绰号“王几何”的王老师。

三、自主学习1.查资料,了解作者其人。

马及时(1946-- ),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

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2.字词学习:(1)注音:须臾斜翘屏息绰号叛逆持之以恒嘈杂铭记(2)释义:须臾:形容时间很短。

屏息:指屏气。

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惧。

承蒙: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

洗耳恭听:洗净耳朵恭恭敬敬停别人讲话。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指专心听。

嘈杂:声音杂乱扰人;喧闹。

轮番:即不断重复,一次又一次。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形容非常静。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3.初读课文后回答: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本来叫什么名字?他的“王几何”的绰号是怎么来的?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什么?四.合作探究1.文章共写了老师的几件事,同学们又有什么反应?(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师表现同学们的反映进门怪速度快------------ 大呼一惊长时间哑笑------------- 哄堂大笑反手作图- ----------- 震惊发呆介绍自己---------- -- 屏息静听交代绰号-------------- 哄堂大笑请同学们徒手作图--------- 笑的满脸泪水教育大家-------- 鸦雀无声2、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交流王老师的几大“特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综合全文看,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中的王老师很独特,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4.文中除了写了王老师外,还多处写了“我们”的反应,有何作用?
四、片段练习,试运用一到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一位人物形象。
学习
目标
1.勾画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了解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后
反思
第页
绰号()弥勒佛()铁杵()铭记()
2、解释词语
哄堂大笑:
得意忘形:
持之以恒:
鸦雀无声:
洗耳恭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2.王几何本来叫什么名字?“王几何”这个绰号是怎么来的?
3.本文主要写了王几何的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回答。
4.本文描写的是一节充满笑声的数学课,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这节课上令人发笑的源头有哪些?
2.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
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习难点
学习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把握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
一练:
(5)
创设
情境:
(2)
自主
探究:
(10)
学生组织课前一练
一、积累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抚顺市第二十七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时间:
单元

课题
《王几何》1
主备人
展示
交流:(13)
反馈
验收:
(10)
5.王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绝活是什么?他这样做的用意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文章中的这段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三、再读课文,细心品味
1.“同学们对王老师第一堂课的评价只有两个字:痛快!”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痛快”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