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五:路由器协议(RIP)配置与访问控制ACL实验)要点
acl访问控制列表实验报告
acl访问控制列表实验报告ACL访问控制列表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ACL访问控制列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ACL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ACL对网络流量的控制和过滤功能,以及其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引言:在网络安全中,访问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措施,用于保护网络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ACL访问控制列表是一种常用的访问控制技术,它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来控制网络流量的访问权限,从而有效地保护网络安全。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ACL访问控制列表对网络流量的控制和过滤功能,以及其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路由器和多台主机组成的简单局域网环境。
我们将在路由器上配置ACL规则,来控制主机之间的通信权限。
实验步骤:1. 配置ACL规则:在路由器上,我们通过命令行界面配置了多条ACL规则,包括允许和拒绝某些主机之间的通信。
2. 实验验证:通过在主机之间进行ping测试和HTTP访问测试,验证ACL规则对网络流量的控制和过滤功能。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发现ACL访问控制列表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过滤网络流量。
通过配置ACL规则,我们成功地限制了某些主机之间的通信,同时允许了其他主机之间的通信。
这表明ACL在网络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网络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结论:ACL访问控制列表是一种重要的访问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过滤网络流量,保护网络安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ACL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网络流量的控制和过滤功能。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验,增强对ACL技术的理解,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为网络安全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实验
一、实验项目名称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实验二、实验目的对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ACL进行配置。
三、实验设备PC 3台;Router-PT 3台;交叉线;DCE串口线;Server-PT 1台;四、实验步骤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1)路由器之间通过V.35电缆通过串口连接,DCE端连接在R1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主机与路由器通过交叉线连接。
(2)配置路由器接口IP地址。
(3)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让三台PC能够相互Ping通,因为只有在互通的前提下才涉及到方控制列表。
(4)在R1上编号的IP标准访问控制。
(5)将标准IP访问控制应用到接口上。
(6)验证主机之间的互通性。
扩展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1)分公司出口路由器与外路由器之间通过V.35电缆串口连接,DCE 端连接在R2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主机与路由器通过交叉线连接。
(2)配置PC机、服务器及路由器接口IP地址。
(3)在各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让PC间能相互ping通,因为只有在互通的前提下才涉及到访问控制列表。
(4)在R2上配置编号的IP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5)将扩展IP访问列表应用到接口上。
(6)验证主机之间的互通性。
五、实验结果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PC0:PC1:PC2:PC0ping:PC1ping:PC0ping:PC1ping:扩展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PC0:Server0:六、实验心得与体会实验中对ACL的配置有了初步了解,明白了使用ACL可以拒绝、允许特定的数据流通过网络设备,可以防止攻击,实现访问控制,节省带宽。
其对网络安全有很大作用。
另外,制作ACL时如果要限制本地计算机访问外围网络就用OUT,如果是限制外围网络访问本地计算机就用IN。
两者的区别在于他们审核访问的时候优先选择哪些访问权限。
实验五 RIP的配置和应用
实验五RIP的设置实验序号:05 实验项目名称:RIP的设置(3)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查看三层交换机Switch-L3的路由配置信息。
Switch-L3#sh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72.16.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Vlan10R 10.0.0.0/8 [120/2] via 192.168.1.2, 00:00:03, FastEthernet0/1 (表示已学习到的到10.10.1.0网段的RIP路由,其中系统按默认的子网划分来显示)R 192.168.0.0/24 [120/1] via 192.168.1.2, 00:00:03, FastEthernet0/1 (表示已学习到的到192.168.0.0网段的RIP路由,其中系统按默认的子网划分来显示)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1(4)使用show ip route rip命令显示路由器Router-A的路由配置信息。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实验指导书:RIP 路由协议的配置
RIP 路由协议的配置1、实验目的(1)练习RIP 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配置;(2)掌握了解RIP 路由协议原理2、实验内容(1)RIP 动态路由协议配置;(2)掌握了解RIP 路由协议原理3、网络结构拓扑图如下所示:4:实验步骤:(1)配置Router1: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outer#conf ter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 f0/0 //配置Fa0/0 接口Router(config-if)#ip add 1.1.1.2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f)#%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 s0/0/0 //配置串口Router(config-if)#ip add 1.1.6.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0/0/0, changed state to down 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 s0/0/1 //配置串口Router(config-if)#ip add 1.1.2.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0/0/1, changed state to down 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router rip //进入RIP 视图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0.0.0 //发布直连网络Router(config-router)#exitRouter(config)#exitRouter#%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Router#show ip route //查看路由表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 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Router#(2)配置Router2:Router>enableRouter#conf ter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 f0/0Router(config-if)#ip add 1.1.5.2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 s0/0/1Router(config-if)#ip add 1.1.2.2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0/0/1,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 s0/0/0Router(config-if)#ip add 1.1.3.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clo rate 640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0/0/0, changed state to down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0.0.0Router(config-router)#exitRouter(config)#exitRouter#%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Router#Router#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0.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R 1.1.1.0 [120/1] via 1.1.2.1, 00:00:11, Serial0/0/1C 1.1.2.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1C 1.1.5.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Router#(3)Router3:Router>enRouter#conf ter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 f0/0Router(config-if)#ip add 1.1.4.2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 s0/0/0Router(config-if)#ip add 1.1.6.2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clo rate 640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0/0/0,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int s0/0/1Router(config-if)#ip add 1.1.3.2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0/0/1,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config-if)#exit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0/0/1,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0.0.0Router(config-router)#exitRouter(config)#exitRouter#%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Router#show ip rouRouter#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I - IGRP,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 E - EGPi - IS-IS,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 ia - IS-IS inter area*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 o - ODR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0.0.0/24 is subnetted, 6 subnetsR 1.1.1.0 [120/1] via 1.1.6.1, 00:00:02, Serial0/0/0R 1.1.2.0 [120/1] via 1.1.6.1, 00:00:02, Serial0/0/0[120/1] via 1.1.3.1, 00:00:10, Serial0/0/1C 1.1.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1C 1.1.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FastEthernet0/0R 1.1.5.0 [120/1] via 1.1.3.1, 00:00:10, Serial0/0/1C 1.1.6.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0/0/0(4)按照图示配置好主机的IP 地址(5)使用ping 命令测试相互之间的连通性,主机之间可以相互ping 通的,如下所示:。
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实验
实验四: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实验一、实验原理1、ACL的定义和作用路由器为了过滤数据包,需要配置一系列的规则,以决定什么样的数据包能够通过,这些规则就是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定义的。
访问控制列表是偶permit/deny语句组成的一系列有顺序的规则,这些规则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来描述。
2、访问控制列表的分类:1. 基本的访问控制列表(basic acl)2.高级的访问控制列表(advanced acl)3.基于接口的访问控制列表(interface-based acl)4. 基于MAC的访问控制列表(mac-basedacl)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按照拓扑图连线2、没有配如ACL访问控制列表的操作3、在AR28-1上配置高级访问控制列表四、实验结果测试一:试从AR18-1端的PC机向对端使用”飞鸽传书“传输数据,和使用PING与对方通信。
实验效果:可以飞鸽传书,可以PING通对方IP实验结果截图如下测试二:试从AR18-1端的PC机向对端使用”飞鸽传书“传输数据,和使用PING与对方通信。
实验效果:Router A/B这一组是通过配置AR28-1的ACL,使用与Router C/D这一组的PC机的飞鸽传书不能传输数据,可以发送聊天信息,可以PING通对方IP.实验结果截图如下五.思考题试分析交换机中ACL 配置信息的内容和作用答:ACL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访问输入和输出控制,确保网络设备不被非法访问或被用作攻击跳板。
ACL是一张规则表,交换机按照顺序执行这些规则,并且处理每一个进入端口的数据包。
每条规则根据数据包的属性(如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协议)要么允许、要么拒绝数据包通过。
由于规则是按照一定顺序处理的,因此每条规则的相对位置对于确定允许和不允许什么样的数据包通过网络至关重要。
实验五、静态路由的配置和RIP协议的配置
路由表中的每一个路由条目都是动态产生的,称为动态路由。
要么是静态存在的,如果网络管理员人工指定的,称为静态路由。
【实验条件】
Cisco路由器三台
PC机三台
Console线三根
串口线两根
实验拓扑
图6-1
为各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使得计算机B能收到计算机A所送的数据包;
注:通过显示路由表的统计情况来了解当前路由器的路由条目。
检验网络是否通畅 ping命令
Router1(config)# ping 192.168.1.1
实验
【实验目的】
解RIP协议的工作原理
握配置RIP的方法和操作过程
掌握调试RIP的常用命令
实验设备
Cisco路由器二台
PC机二台
若干双绞线
串口线一根
注:查找具体的路由条目,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查找路由条目的原则是最长匹配,如果没有显示出172.25.200.15,表明没有这条特定的路由,但显示的结果给出最长匹配的172.15.100.0/24 。
router>show ip route static
注:查找特定类型的路由条目。
router>show ip route summary
/* 路由器Ma的配置过程*/
Ma#enable
Ma(config)#enable password class/*设置全局口令*/
Ma(config)#interface serial 0/*配置串口*/
M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5.2 255.255.255.0 /*串口IP*/
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实验报告
课设5:访问控制列表ACL的配置
【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网络的基本配置连接
2.对网络的访问性进行配置
【实验说明】:
路由器为了过滤数据包,需要配置一系列的规则,以决定什么样的数据包能够通过,这些规则就是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定义的。
访问控制列表是偶permit/deny语句组成的一系列有顺序的规则,这些规则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等来描述。
【实验设备】:
【实验过程记录】:
步骤1:搭建拓扑结构,进行配置
(1)搭建网络拓扑图:
(2
虚拟机名IP地址Gateway PC0
其配置对应数据见上表。
(3)设置路由信息并测试rip是否连通
三个路由器均做route操作。
对rip结果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为连通。
(4)连通后对访问控制列表ACL进行配置
代码如下:
Route(config)#route rip
Route(config-route)#net 1 deny 1 permit any
Route(config)#int s3/0
Route(config-if)#ip access-group 1 in
Route(config-if)#end
步骤2:检验线路是否通畅
将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完成后点开PC0进行ping操作,ping 。
检验结果:结果显示目的主机不可达,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成功。
访问控制列表acl实验报告
访问控制列表acl实验报告访问控制列表(ACL)实验报告引言:访问控制列表(ACL)是一种用于网络设备和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机制,用于限制用户或进程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通过ACL,管理员可以精确地控制谁可以访问特定的资源,以及访问的方式和权限。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ACL的基本概念、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一、ACL的基本概念ACL是一种由许多规则组成的表格,每个规则都包含一个或多个条件和一个动作。
条件可以基于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目标端口、协议类型等进行匹配。
动作可以是允许或拒绝访问。
ACL通常应用于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或操作系统的防火墙功能,用于过滤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流量。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配置和测试ACL,了解ACL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和配置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ACL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ACL来保护网络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三、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了一台配置了Cisco IOS操作系统的路由器作为实验设备。
路由器上有多个接口,分别连接到不同的网络。
我们将通过配置ACL来控制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流量。
四、实验步骤1. 配置ACL规则: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要保护的资源和规定访问权限。
根据实验需求,我们可以创建多个ACL规则,每个规则对应一个特定的访问需求。
例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规则,允许内部网络的用户访问外部网络的HTTP服务,但禁止访问其他协议。
通过配置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和协议类型等条件,我们可以精确地定义ACL规则。
2. 应用ACL规则:一旦我们创建了ACL规则,就需要将其应用到适当的接口或设备上。
在路由器上,我们可以将ACL规则应用到特定的接口,以控制从该接口进出的流量。
通过配置入站和出站的ACL规则,我们可以限制流量的方向和访问权限。
3. 测试ACL效果:配置完成后,我们需要测试ACL的效果,确保ACL规则能够正确地过滤和控制流量。
基于Packet Tracer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设计
基于Packet Tracer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软件,设计并实现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网络模拟和调试的能力,培养网络设计和故障排除的技能。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局域网设计与配置通过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设计并配置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包括交换机、路由器、PC等设备,学习基本的网络设备配置和交换机端口的配置方法,理解VLAN和子网的概念,了解数据包的转发和交换过程。
2. 实验二:跨网段通信与路由配置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多个局域网连接起来,通过路由器实现跨网段通信。
学习路由器的配置和路由表的设置方法,掌握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原理,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3. 实验三:网络安全与ACL配置学习如何使用ACL(访问控制列表)来保护网络安全,了解ACL的基本概念和配置方法,通过实验模拟网络攻击和防御的过程,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解。
4. 实验四:静态路由配置学习如何配置和管理静态路由,了解静态路由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由通信,加深对路由表和路由选择算法的理解。
5. 实验五: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学习不同的动态路由协议(如RIP、OSPF、EIGRP)的配置和工作原理,了解动态路由协议之间的区别和选择原则,实现动态路由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调整。
6. 实验六:网络虚拟化与VLAN配置学习如何使用VLAN技术实现网络虚拟化,在一个物理网络中实现多个逻辑网络的隔离和划分,了解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和隔离原理,实现VLAN的配置和管理。
7. 实验七:无线网络配置学习如何配置和管理无线网络,包括无线AP(接入点)、无线客户端、无线安全和加密等技术,了解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实现无线网络的配置和调试。
8. 实验八:故障排除与网络监控通过模拟网络中常见的故障场景,学习如何进行故障排除和网络监控,掌握网络故障排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网络维护和调试的能力。
实验五 RIP路由的配置
实验五 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目的】1.掌握RIP协议的工作原理。
2. 掌握RIP协议的配置方法。
【实验原理】1.路由信息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内部网关协议中最先得到广泛应用的协议。
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其最大优点就是简单,开销小。
(1)距离RIP协议要求网络中每一个路由器都维护从它自己到每一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这个距离作为衡量路由优劣的度量值。
RIP中的“距离”也称为“跳数”,路由器到直连网络的距离定义为“0”,到非直连网络的距离定义为所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
RIP规定,当距离等于16时,表示该目的网络不可达,所以RIP仅适用于小型网络。
(2)工作原理每个运行RIP协议的路由器都周期性地向其直接相连的邻居路由器发送自己完全的路由表的信息(路由信息是封装在RIP报文中发送的,主要包括目的网络,下一跳路由器,距离等信息),同时也从邻居路由器接收路由更新信息,并按照距离向量算法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路由器刚开始工作时,仅知道自己的直连网络及其距离,接着路由器向邻居路由器交换并更新路由信息,经过若干次的更新后,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会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中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3)距离向量算法邻居发来的路由更新报文中包括了很重要的信息:目的网络,其距离(即最短距离),下一跳地址。
RIP路由器必须根据更新报文和自己当前路由表的内容找出到每一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和正确的下一跳。
这种更新算法称为距离向量算法。
对每一个相邻路由器发来的更新报文,进行以下步骤处理:○1对地址为X的相邻路由器发来的更新报文,先修改报文中的项目:“下一跳”均修改为X,“距离”均加1。
○2对修改后的报文的每一项(这里为了叙述清楚,用项目A来表示)进行以下处理:若本路由器路由表中没有项目A的目的网络,则把项目A添加到路由表中。
若本路由器中某个路由的目的网络和下一跳地址均与项目A相同,则用项目A的距离更新本路由。
计算机网络-RIP路由协议基本配置
实验报告2.进入PC0/PC1主机进行IP配置3.进入S3560交换机配置3.1划分VLAN10 和VLAN203.2Fa0/10端口绑定VLAN10, Fa0/20端口绑定VLAN20 3.3分别为Vlan10/20配置步骤规划好的ip3.4配置RIP路由协议(router rip 前先执行开启路由: ip routing)输入:router rip(进入路由进程)输入:network 192.168.1.0(宣告直连网段)输入:network 192.168.2.0(宣告直连网段)输入:version 2(启用版本2)输入:no auto-summary(关闭路由汇总)输入:ex(退出)4.进入路由器1配置4.1 配置ip及时钟频率4.2 配置RIP路由协议输入:router rip(进入路由进程)输入:network 192.168.2.0(宣告直连网段)输入:network 192.168.3.0(宣告直连网段)输入:version 2(启用版本2)输入:no auto-summary(关闭路由汇总)输入:ex(退出)5.路由器0同理6.查看路由器0/1, S3560 路由表do show ip route结合实验拓扑图可知它们通过RIP协议相互学习到了地址并存储在路由表内.7.全部配置结束之后,测试PC0中与PC1的互通七、实验结果八、实验总结RIP 特性包括:1.有类, 距离矢量2.跳数为度量值3.不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或不连续子网4.每30秒更新一次5.Rip被封装在UDP分段中,源目的端口号520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路由器RIP协议的配置方法,以及如何查看通过动态路由协议RIP 学习产生的路由,并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
实验过程中我由于不细心造成几次配置失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会更加仔细,避免出现类似的低级错误。
这次实验也是收获满满的。
九、教师评阅意见。
访问控制列表实验报告
访问控制列表实验报告《访问控制列表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访问控制列表(ACL)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通过对ACL的配置和管理,实现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分析。
1. 实验目的访问控制列表(ACL)是一种用于控制网络资源访问权限的重要机制,通过ACL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控制,保护网络安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ACL的基本概念和配置方法,实现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2.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路由器和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进行网络流量的控制和管理。
实验中使用了Cisco路由器,并配置了基本的网络环境和访问控制列表。
3. 实验步骤(1)配置路由器基本网络环境,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等;(2)创建访问控制列表,并定义访问控制规则;(3)将访问控制列表应用到路由器的接口上,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控制和管理;(4)测试ACL的效果,验证ACL对网络流量的过滤和控制。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成功创建了访问控制列表,并将其应用到路由器的接口上。
在测试过程中,发现ACL可以有效地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控制,实现了对特定IP地址或端口的访问限制。
5. 问题与解决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配置和测试中的问题,如ACL规则的定义和应用不当导致网络流量无法正常通过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实验指导老师讨论,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并成功完成了实验目标。
6. 总结与展望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访问控制列表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了ACL的配置和管理技术。
ACL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网络资源和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可以进一步学习和探索ACL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应用,提高网络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通过本次实验,对访问控制列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基本配置和应用方法,为今后的网络管理和安全工作奠定了基础。
访问控制列表(acl)实验报告
访问控制列表(acl)实验报告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s,简称ACL)是一种用于控制网络资源访问权限的技术。
通过ACL,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限制或允许特定用户或用户组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本文将介绍ACL的基本概念、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一、ACL的基本概念ACL是一种应用于路由器或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上的访问控制机制。
它通过在设备上设置规则,控制网络流量的进出。
ACL的规则由访问控制表(Access Control Table)组成,每个规则由一个或多个条件和一个动作组成。
条件可以是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动作可以是允许通过、阻止或丢弃数据包。
二、实验过程1. 实验环境准备为了进行ACL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一台路由器或交换机,并连接一些主机和服务器。
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确保所有设备的网络连接正常,并且已经了解每个设备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2. 创建ACL规则在路由器或交换机上,我们可以通过命令行界面(CL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来创建ACL规则。
这里以CLI为例,假设我们要限制某个子网内的主机访问外部网络。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ACL,并定义允许或阻止的动作。
例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允许外部网络访问的ACL规则,命名为“ACL-OUT”。
然后,我们可以添加条件,比如源IP地址为内部子网的地址范围,目的IP地址为任意外部地址,协议类型为TCP或UDP,端口号为80(HTTP)或443(HTTPS)。
3. 应用ACL规则创建ACL规则后,我们需要将其应用到适当的接口或端口上。
这样,所有经过该接口或端口的数据包都会受到ACL规则的限制。
在路由器或交换机上,我们可以使用“应用ACL”命令将ACL规则应用到指定的接口或端口上。
例如,我们可以将“ACL-OUT”规则应用到连接外部网络的接口上,从而限制内部子网的主机访问外部网络。
4. 测试ACL规则在应用ACL规则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测试来验证ACL的有效性。
计算机网络 (实验五:路由器协议(RIP)配置与访问控制ACL实验 )要点
2.设置路由器路由路径,配置路由器运行RIP协议。
a)修改ROUTER0路由器的物理配置、两个端口和rip项配置,具体如下所示:
图2ROUTER0物理接口配置
图3ROUTER0FastEthernet0/0配置
图4ROUTER0FastEthernet1/0配置
图5ROUTER0RIP配置
3.了解和掌握ACL的基本配置方法和用途;
4.对RIP和ACL配置检验和查看以及简单排错;
实验内容:
1.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 5.3软件搭建基本网络环境,运行RIP路由协议,网络联通性测试;
2.对网络资源按照需求进行访问控制(RIP拓扑图中添加一Serve连接到Switch1上);
ACL可以对数据报报头的ip地址、端口号等进行过滤,实现数据发送的权限设置,达到安全的目的。
思考题:(20分)
思考题1:(10分)
得分:
问题1:如何查看RIP协议是否正常运行?
用show ip rip database命令行查看。
思考题2:(5分)
得分:
问题2:配置ACL时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服务器的global setting,dns不能出错,pc和路由的ip不能错。
b)ROUTEROUTER1的配置与ROUTER0类似,差别为:
将图3ROUTER0FastEthernetFra bibliotek/0配置修改为
图4ROUTER0FastEthernet1/0配置修改为
图5ROUTER0RIP配置修改为
c)修改ROUTEROUTER1路由器的物理配置、3个端口和rip项配置,具体如下所示:
图6acl拓扑图
2.配置FTP服务器选项,设置用户名和密码并勾选权限,并ADD。
访问控制列表acl实验报告
访问控制列表acl实验报告访问控制列表(ACL)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访问控制列表(ACL)是一种用于控制网络资源访问权限的重要技术。
通过ACL,网络管理员可以限制特定用户或设备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为了深入了解ACL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ACL实验,并撰写了本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网络环境和配置ACL规则,探究ACL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
实验环境我们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环境,包括一台路由器和多台主机。
路由器上运行着一个基于ACL的访问控制系统,可以对主机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
实验步骤1. 配置ACL规则:我们首先在路由器上配置了一系列ACL规则,包括允许或拒绝特定主机的访问请求,以及限制特定协议或端口的通信。
2. 实施ACL控制:接下来,我们模拟了不同的网络访问场景,例如试图访问被ACL规则拒绝的资源、尝试使用被ACL规则限制的协议进行通信等,以验证ACL规则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 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网络通信情况和ACL规则的生效情况,我们对ACL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ACL可以有效地限制不同主机之间的通信,保护网络资源的安全。
通过合理配置ACL规则,我们可以实现对特定用户或设备的访问控制,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结论ACL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在实验中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功能和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ACL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为今后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ACL将继续在网络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也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ACL技术,为网络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acl访问控制列表实验报告
acl访问控制列表实验报告ACL访问控制列表实验报告引言:ACL(Access Control List)是一种用于控制网络设备上数据流的访问权限的技术。
通过配置ACL,可以限制特定IP地址、端口或协议的数据流进入或离开网络设备。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深入了解ACL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ACL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 掌握使用ACL配置网络设备的方法;3. 验证ACL的有效性和应用场景。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Cisco路由器和两台主机。
路由器上配置了多个接口,分别连接到两台主机所在的局域网。
实验步骤:1. 配置ACL规则:在路由器上使用命令行界面,通过访问特定的配置模式,添加ACL规则。
例如,我们可以配置一个允许192.168.1.0/24网段的数据流进入路由器的规则。
同时,我们也可以配置一个拒绝来自特定IP地址的数据流的规则。
2. 应用ACL规则:将配置的ACL规则应用到路由器的接口上。
这样,数据流在进入或离开接口时,会被ACL规则所检查和过滤。
3. 测试ACL的有效性:在两台主机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测试,观察ACL规则是否生效。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从一个被拒绝的IP地址向另一台主机发送数据包,看是否被ACL规则所阻止。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试,ACL成功地实现了对数据流的访问控制。
我们发现,配置ACL规则后,只有符合规则的数据包才能通过路由器。
对于不符合规则的数据包,路由器会根据配置的操作(允许或拒绝)进行处理。
ACL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例如,在企业网络中,可以使用ACL限制特定IP地址或IP地址范围的访问,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
此外,ACL还可以用于流量控制和负载均衡等方面。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ACL的原理和应用。
ACL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网络数据流的访问权限。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网络环境,合理配置ACL规则,以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性能。
实验五 RIP路由配置
实验十四RIP路由配置动态路由协议是指各路由器间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动态地交互学习的路由信息,动态地生成、维护相应的路由表。
动态路由协议按照算法的不同有很多种,能适应的网络规模也不尽相同。
在中小规模的网络中,最常见的是使用距离矢量算法的RIP协议。
RIP的全称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属IGP(内部网关协议),采用Bellman-Ford 算法。
RIP version 1标准文件是RFC1058,RIP Version 2的标准文档是RFC2453。
一、实验目的1. 了解RIP协议的工作原理2. 掌握RIP协议的配置方法二、原理概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的中文名称是路由信息协议,采用距离矢量算法,是一个比较早期的路由协议,最大的特点是配置和管理非常简单,在中小规模的网络中比较常见。
它只根据经过路由器的跳数(HOP)来计算机路由的花费,而不考虑链路的带宽、时延、流量等复杂的因素。
RIP通过广播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信息更新。
RIP协议的路由范围有限,只能支持直径为15个路由器的网络内进行路由。
RIP协议有两个版本RIP v1和RIP v2。
RIP v1属于有类路由协议,不支持VLSM (变长子网掩码),RIP V1是以广播的形式进行路由信息的更新的;RIP v2属于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 (变长子网掩码);RIP v2是以组播的形式进行路由信息的更新的,组播地址是224.0.0.9。
RIPv2还支持基于端口的认证,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RIP的基本配置命令:ip classless//让路由器支持无类编址,RIPv1是不支持无类IP编址的。
show ip route //显示路由表信息show ip protocol//查看路由器中所启用的路由计算协议no network// 从RIP协议中移除某个网络router rip//启动RIP路由协议network x.x.x.x//广播与路由器相连的网络地址三、实验内容配置RIP协议,实现两台主机之间的相互通信。
实验5 RIP 路由协议配置
实验5 RIP 路由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RIP 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诊断方法。
二.实验要点:
1.配置RIP 动态路由协议,使得三台Cisco路由器模拟远程网络互联。
2.对运行中的RIP 动态路由协议进行诊断。
三.实验设备:
路由器Cisco 三台,带有网卡的工作站PC 两台,控制台电缆一条,交叉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环境
五. 实验步骤
1.按图连接路由器和各工作站。
2.按图配置路由器和各工作站IP 地址等参数。
3.配置路由器RouterA 、RouterB和RouterC上的RIPv1 协议。
4.测试各工作站之间的连通性。
5.检查路由器RouterA、RouterB、RouterC 的路由表。
6.检查路由器RouterA、RouterB、RouterC的运行配置文件内容。
7.打开对RIP 的诊断,使用shutdown 和no shutdown 命令关闭、开启串行接口Serial、快速以太网接口Fastethernet 0/0。
观察RIP 诊断的输出。
RouterA#show ip protocols 显示路由器上配置的动态路由协议信息 RouterA#show ip rip 显示RIP 当前运行状态及配置信息
RouterA#debug ip rip 可以显示RIP 的所有活动,显示接收和发送的接口,更新信息的RIP 版本及每条路由的度量
六. 实验总结
1.路由表的作用
2.从RIP 的诊断信息中分析RIP 的特性,如RIP 的路由更新周期等。
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
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RIP路由协议配置实验。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用于在小型网络中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和更新。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配置RIP路由协议,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加深对RIP协议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RIP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
RIP协议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路由选择的度量标准,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加1。
RIP协议通过交换路由更新报文来实现路由信息的更新,它使用定时器来触发路由更新,并且具有最大跳数限制,通常为15跳。
在实际网络中,RIP协议通常用于小型网络,因为它的算法相对简单,但是在大型网络中不太适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RIP路由协议的配置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在路由器上进入配置模式,然后使用以下命令开启RIP协议:```。
Router(config)# 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 network <network-address>。
```。
在上述命令中,`<network-address>`是指本地网络的地址,我们需要将所有的本地网络地址都加入到RIP协议中。
这样,路由器就会开始向相邻路由器发送RIP路由更新报文,并接收相邻路由器发送的路由更新报文。
接着,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RIP路由表:```。
Router# show ip route。
```。
通过查看RIP路由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路由器学习到的所有路由信息,包括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和跳数等信息。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RIP协议的路由选择过程。
除了查看RIP路由表,我们还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RIP协议的运行状态:```。
Router# show ip protocols。
```。
通过查看RIP协议的运行状态,我们可以了解到RIP协议的版本、发送/接收的路由更新报文数量、定时器的设置等信息,这有助于我们监控RIP协议的运行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五:路由器协议(RIP)配置与访问控制实验姓名院系学号
任课教师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计706 实验时间2014 年10 月10 日
实验课表现出勤、表现得分(10) 实验报告
得分(40)
实验总分操作结果得分(50)
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CISCO路由器RIP路由协议配置;
2.了解RIP协议原理和机制;
3.了解和掌握ACL的基本配置方法和用途;
4.对RIP和ACL配置检验和查看以及简单排错;
实验内容:
1.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 5.3软件搭建基本网络环境,运行RIP路由协议,网络联通性测试;
2.对网络资源按照需求进行访问控制(RIP拓扑图中添加一Serve连接到Switch1上);
3.检验和测试最终结果;
拓扑图见packet tracer实验指导书
实验要求:(学生对预习要求的回答)(10分)得分:
1.RIP协议基本配置和查看,练习连接Console口进行路由器的配置
①.实验环境:在packet中绘制如图 1 实验拓扑图所示虚拟环境,路由器*3,交换机*3,pc机*6,
型号、连线见图。
图 1 实验拓扑图
②.设置路由器路由路径,配置路由器运行RIP协议。
a)修改ROUTER0路由器的物理配置、两个端口和rip项配置,具体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