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名词解释92917

合集下载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1.内环境: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

3.负反馈:反馈信息能使受控部分向他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称负反馈。

4.正反馈:反馈信息若能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原来方向增强,称正反馈。

5.静息电位:指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6.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可逆并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7.阈电位:能触发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为阈电位。

8.去极化: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内负电位迅速减小,甚至消失的过程。

9.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耗能过程实现的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点位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

10.兴奋性:组织细胞具有的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1.阈强度:当刺激持续时间及刺激的强度-时间变化率都固定时,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12.终板电位:在ACh作用下,终板膜产生的局部兴奋。

13.心动周期:心脏每次收缩和舒张所完成的机械活动周期。

14.搏出量:指心脏每搏动一次,由一侧心室收缩所射出的血液量。

15.心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没分心输出量。

等于搏出量乘以心率。

16.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比值。

17.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18.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9.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内的血压。

20.肺通气: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1.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

正常成年男性的肺活量平均约为3500ml,女性平均约为2500ml。

肺活量仅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

22.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出肺泡和呼吸性支气管的气体量。

其计算公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呼吸频率。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180个)1、稳态:指内环境得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

2ﻫ、旁分泌:激素等化学物质经组织液扩散,改变临近细胞得活动,这种调节称为旁分泌或局部性体液分泌。

3、自身调节: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4ﻫ、负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得活动向与它原先活动相反得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ﻫ5、正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息使受控部分得活动向与它原先活动相同得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6、前馈:在干扰信号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反馈信息之前,通过监视装置发出得前馈信息直接作用于受控部分,及时纠正受控部分可能出现得偏差,这种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7、经载体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依靠膜上载体蛋白得介导,顺浓度梯度得跨膜转运称为经载体易化扩散。

8、经通道易化扩散:离子或水依靠膜上通道蛋白得介导,顺电化学驱动力或依靠渗透压差得跨膜转运称为经通道易化扩散。

9、电压门控通道:由膜内外电位差控制开闭得通道称为电压门控通道。

(如神经纤维上得钠通道)10、化学门控通道:由化学物质(激素、递质等)控制开闭得通道称为化学门控通道。

如钟板膜上得N2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

11、原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得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或(与)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得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12ﻫ、继发性主动转运:顺着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得离子(Na+或H+)浓度梯度而进行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与)电位梯度得跨膜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ﻫ13、同向转运:被转运得物质分子与Na+或H+扩散方向相同得继发性主动转运称为同向转运。

14ﻫ、反向转运:被转运得物质分子与Na+或H+扩散方向相反得继发性主动转运称为同向转运。

15、兴奋性: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得能力称为兴奋性。

16ﻫ、阈强度:固定刺激得持续时间与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产生兴奋得最小强度称为阈强度、17、极化:细胞未受刺激时,膜两侧存在得内负外正得状态称为极化、18、去极化:静息电位得数值向膜内电位升高得方向变化得过程称为去极化。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稳态homeostasis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离子泵直接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静息时(未受刺激),存在于细胞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能引起大量Na+通道开放和Na+内流并形成Na+通道激活与膜去极化之间的正反馈过程进而诱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具有局部电位的特征由一个ACh量子→终板膜电位变化(微终板电位)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可逆并可传播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型blood group: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即指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过程。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房或心室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一次心搏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简称搏出量。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心指数cardiac index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1、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是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的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密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4、主动转运:细胞在特殊的蛋白质介导下消耗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原发性主动转运即由ATP直接供能,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继发性主动转运这是由ATP间接供能的逆浓度差转运方式。

5、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6、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传播的电位变化过程。

7、局部电位: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较小的膜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

或者说是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

8、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它反映红细胞和血浆的比例。

9、血浆渗透压:指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是渗透现象发生的动力。

10、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

11、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即为血液凝固。

:12、心率储备:又称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包括搏出量贮存和息率贮存。

13、搏出量: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14、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15、跨膜电位:16、血压: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17、减压反射:即压力感受性反射,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引起的。

18、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9、肺泡遇气量:进入肺泡能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

即细胞外液。

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亲水性分子借助于细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

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

阈强度: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须的最小刺激强度。

绝对不应期:在组织接受一次刺激而兴奋的一个较短时间内,它无论再接受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外来的适当刺激时,膜电位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而可逆的扩布性电位变化。

阈电位:能是Na+通道大量开放从而诱发动作电位产生的临界膜电位。

血细胞比容: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沉:将血液加抗凝剂混匀,静置于一分血计中,血细胞在1小时内下沉的距离,称血细胞的沉降率,简称血沉。

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出血时间:用小针扎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段时间称出血时间。

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激活因子X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称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逐步使因子X激活而发生的凝血称为内源性凝血途径。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

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的血量。

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

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区细胞的传导速度很慢使兴奋又心房传至心室需要经过一个时间延搁。

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最大舒张电位:自律细胞动作电位3期复极末达到的最大膜电位值,也称最大复极电位。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呼吸运动:呼吸肌舒缩引起胸廓的节律性运动肺活量:在进行了一次最深吸气之后,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有效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即肺泡通气量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过程吸收: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蠕动:一种由平滑肌的顺序收缩所形成的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胃肠激素:由胃肠黏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排泄:机体将无用的,过剩的,有害的物质,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过程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肾小球滤过:只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经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的过程肾糖阈:尿中刚刚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上升使水钠重吸收减少引起的利尿水利尿:因一次性饮用大量清水,反射性地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而引起尿量明显增多的现象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部位,是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突触传递:突触前神经元的信息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的过程递质: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并产生突触后电位的信使物质脊休克:党脊髓与高位中枢突然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会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的状态第一信号系统:能对第一信号(具体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第二信号系统:能对第二信号(抽象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体液传递信息的生物活性物质应激反应: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排卵:卵泡成熟后破裂,次级卵母细胞连同透明带,放射冠和卵泡液脱离卵巢进入腹腔的过程黄体:残余的卵泡壁塌陷,转变为内分泌细胞团,外呈黄色。

生理名词解释 中医药类

生理名词解释   中医药类

生理名解1、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和特性。

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进行的调节。

它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3、体液调节-----机体某些细胞能生成和分泌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作用于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其活动进行调节。

4、内环境-------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5、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最常见。

意义:维持稳态.如减压反射.6、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意义:加速生理过程.如分娩、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血液凝固。

7、被动转运------物质顺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

8、单纯扩散-------在生物体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脂溶性溶质分子顺浓度差跨膜转运。

9、易化扩散------ 一些不溶于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中某些特殊蛋白质协助下,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10、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11、阈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12、阈电位-------能够引起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并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13、静息电位(RP-------细胞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14、动作电位(AP)-------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

15、兴奋-收缩耦联------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16、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40% - 50%(平均45%)女:37% - 48%17、血浆渗透压-------由溶解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80%来自NaCl)形成的渗透压18、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是清蛋白)形成的渗透压19、血沉(ESR)-------通常以第一小时末血沉管中出现的血浆柱的高度(mm)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生理名词解释(修订版)

生理名词解释(修订版)

生理常用名词解释1.稳态(homeostasis):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的状态。

2.反馈(feedback):指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3.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4.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5.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是一种简单的穿越质膜的物理扩散,没有生物学的转运机制参与,转运的主要物质都是脂溶性的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扩散的方向决定于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扩散的速度决定于物质的脂溶性和分子大小。

6.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7.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 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8.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 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或(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9.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第二信使是指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10.极化(polarization):把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11.超射(over shoot):细胞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

12.锋电位(spike potential):由动作电位的升支、降支共同形成的尖峰状的电位变化,它是动作电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2.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02. CO2等)透过脂质双分子层,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自由扩散,称为单纯扩散。

3.主动转运通过细胞膜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作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4.原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作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

5.继发性主动转运:物质转运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6.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即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表现为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

7.极化: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8.超极化:静息电位戳人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超极化。

9.去极化:静息电位迪纱勺10.复极化:膜电位去极化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又称除极化。

(或超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

11.动作电位:细细胞受到适当的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12。

阈电位:能引起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形成正反馈性Na+内流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为阈电位。

13.阈强度:使刺激的持续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

14.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15.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6.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只有张力的增加,称为等长收缩。

17.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发生肌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

18.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

19.初长度:在前负荷的作用下,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称为肌肉的初长度。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生理是研究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变化的学科,是对生物体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上进行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理学名词的解释:1.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能够自行进行代谢和繁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和基本单位。

2. 组织:多个相同或相似细胞按照特定方式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

人体主要的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3. 器官:由多个组织构成的结构,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例如心脏、肺、胃等。

4. 系统: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的结构,协同工作以完成特定生理功能。

例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

5. 代谢: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的分解和合成,能量的转化和利用等。

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6. 激素:由内分泌腺体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递到目标细胞或器官,调节和控制生理功能。

例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

7.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例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起到传递信号、调节和控制生理活动的作用。

8. 酶:促进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加速特定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本身不参与反应,对反应物没有永久影响。

9. 核糖核酸(DNA和RNA):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

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介导作用。

10. 免疫系统:机体的防御系统,负责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免疫系统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形式。

以上仅是一些生理学名词的简要解释,生理学涉及的内容广泛且深奥,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名词,如心肺循环、肾脏功能等等。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移的过程。

2.内环境:细胞外液生存的环境。

3.稳态: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成为稳态4.兴奋-收缩耦联:把以肌细胞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5.等张收缩: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缩短后即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

6.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外界的阻力与肌肉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力量始终相等的肌肉收缩7.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8.运动单位动员: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与兴奋频率的结合。

也成为运动单位募集。

9.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10.心动周期: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这一机械活动周期。

11.每搏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入动脉的血量。

12.氧热价: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每消耗一升O2所产生的热量。

13.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CO2和所消耗的O2的容积之比。

14.激素: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能分泌各种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特定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15.视野: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16.状态反射:是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性地引起四肢肌张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17.翻正反射: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

18.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9.需氧量:是指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

20.摄氧量:通常将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够摄取并利用的氧量。

21.氧亏:在运动过程中,当机体能够摄取的氧量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氧量时,造成体内氧的亏欠。

22.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人体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也称最大耗氧量。

生理名解整理

生理名解整理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

体液调节:当机体环境发生改变时,引起某些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释放激素并通过组织液或血液循环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某些器官的功能活动,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为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或器官不依赖神经、体液调节,而自身对环境的改变也可作出一些适应性的反应。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前馈: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直接作用。

刺激:能被机体、组织、细胞所感受的生存环境条件的改变,称之为刺激。

反应:由刺激引起机体内部代谢过程及外部活动的改变称为反应。

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近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称为生殖。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将细胞外液称为。

稳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控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单纯扩散:在生物体中,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脂溶性溶质分子顺浓度差跨膜转运,称为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不溶于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在细胞膜中的某些特殊蛋白质协助下,也能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顺浓度差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协同转运:在主动转运中由于钠泵的作用形成的势能储备也为某些非离子物质进行跨膜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因而把这种类型的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或称为协同转运。

胞吐:是指物质由细胞排出的过程。

胞纳:是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某些物质团块(如细菌、病毒、异物、血浆中的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较长的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48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
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49有效率过压:指在毛细血管外,促进液体滤出的的
压力与组织液体滤出的压力的代数和。
50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
的百分比。
51心音:指由心肌收缩、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心
梯度,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22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着细胞膜内外侧浓度差通
过细胞膜脂质双层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23载体转运:一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是指膜
上运载蛋白,它是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能与被转运的
物质相结合,然后可能通过其本身构型的变化将该物
质运至膜得另一侧。
液从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40血沉: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
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
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
41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
白质组分。
42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
43动脉血压:指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运动加深加快。
69最大通气量:最深最快的呼吸时,每分钟吸入或呼出
的气体量。
70肺泡通气量:进入肺泡能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
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71胸式呼吸:由肋间肌舒缩使肋骨和胸骨运动所产生的
呼吸运动。
72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为主引起的呼吸运动,主要表
现为腹壁明显起伏。
直接路径。主要是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121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外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路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围绕在多细胞机体中细胞周围的细胞外液。

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现已扩展到泛指体内细胞到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多细胞生物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内分泌激素、生物活性物质或某些代谢产物等)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体内的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体内的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前馈(feed-forward):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

阈电位:细胞去极化达到刚刚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跨膜电位数值,称阈电位。

出胞(ecocytosis):出胞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入胞(endocytosis):入胞是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细菌、死亡细胞和细胞碎片等被细胞膜包裹后以囊泡的形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第二信使(secondary messenger):激素、递质和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它们可以把细胞外信号分子的信号转入细胞内。

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组织受到阈上刺激能够产生兴奋的能力。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神经调节: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调节功能的最主要形式体液调节:体内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自身调节: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加强/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来活动相同方向改变前馈:控制部分的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单纯扩散:小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自行跨膜转运,属于最简单的一种物质运输方式,不需要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也不需要专一的载体。

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不消耗ATP的跨膜转运。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阈刺激:在刺激延续时间和对时间变化率保持中等数值下,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阈强度:当一个刺激的其他参数不变时,能引起组织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可逆的倒转,并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分收缩期和舒张期局部电位:可兴奋细胞在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或无反应、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反应很微弱、反应仅局限于受刺激的局部范围而不能传向远处的反应收缩效能:肌肉收缩时表现的张力大小、肌肉收缩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肌肉收缩的速度强直收缩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新的收缩过程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等于搏出量*心率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心指数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叫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而引起的心肌收缩力的改变的调节方式等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而引起心脏泵血功能改变的调节方式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前负荷和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生理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名词解释大全1. 细胞: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膜:细胞外部的一层薄膜,负责维持细胞的形状和物质的交换。

3. 细胞核:细胞内的一个结构体,负责细胞的遗传信息的存储和调控。

4. 基因: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一段DNA序列。

5.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6. RNA:核糖核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调控。

7. 基因表达: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使其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得以实现。

8. 细胞分裂:细胞繁殖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将一细胞分裂为两个新细胞。

9. 有丝分裂: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的复制与分离。

10. 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进行分裂的方式,通过两次分裂产生四个细胞,染色体数量减半。

11. 基因突变: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改变。

12. 遗传:父母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13. 染色体:细胞内包含遗传信息的结构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14. 遗传多样性:群体内个体在遗传性状上的差异。

15. 基因型:个体在某一位点上所拥有的两个等位基因。

16. 血液循环:心脏通过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和器官,完成氧气和养分的供应和代谢废物的去除。

17. 心脏:实现血液循环的器官,负责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18. 动脉:心脏泵送出去的血液流向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管道。

19. 静脉: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输送回心脏的管道。

20. 毛细血管: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完成氧气和养分的交换。

21. 呼吸:从外部环境中获取氧气,将其输送到细胞中,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22.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和气管等,负责将空气引入和排出体外。

23.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用于气体交换。

24.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体液,负责运输氧气、养分和排除废物。

25. 消化: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供细胞吸收利用的过程。

26. 消化道:食物从口腔进入,然后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最终排出体外的管道。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等于余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正常值:0.84.比顺应性:即平静呼吸时的肺顺应性与功能余气量的比值。

用以比较不同肺总量个体的肺弹性阻力。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也称黑-伯反射。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55%—65%。

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泵出的血量称每分输出量,也称心输出量。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动脉血压:动脉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管壁的侧压力。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移动的过程。

被动转运:指物质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肾糖阈: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

渗透性利尿:因为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使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尿量增加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局部电流:由于膜两侧的细胞外液都是导电的,于是在神经纤维的兴奋段与未兴奋段之间出现了电位差而导致电荷的移动,这称为局部电流。

阈值:能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的阈值。

极化:通常把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间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向膜内电压升高的方向变化电紧张性扩布:局部电位只能沿着膜向临近做短距离的扩布,并随着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乃至消失,这种方式称为电紧张性扩布。

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

生理名词解释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血压: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呼吸: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是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肾小球滤过率(GFR,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125ml/min左右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针对细胞质膜提出的一种膜的结构模型,描述膜为结构和功能上不对称的脂双层所组成,蛋白质以镶嵌样模式分布在膜的表面与内部,并能在膜内运动。

此模型也可适用于亚细胞结构的膜。

心指数(Cardiac index):是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ous-HCO3-barrier )①由胃粘膜上皮表面覆盖的富含HCO3-的不可溶性粘液凝胶构成,它可以保护胃粘膜,使其免受胃腔内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

减压反射:(depressure reflex)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发放神经冲动,分别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至延髓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紧张加强,而交感紧张和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是心率减慢,血管舒张,外周阻力减小,从而使血压降低稳态: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控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射血分数,即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第二信使: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称为第二信使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下丘脑调节性多肽:(hypothalamic regulatory peptide):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能合成并分泌一些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钠钾泵(也称钠钾转运体),为蛋白质分子,进行钠离子和钾离子之间的交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生理学名词解释整理
Made By: 09预防Pisces丶依旧1.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到刺激时的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再发生一次快速,短暂可逆转且可扩布的膜电位变化过程。

3.“全或无”现象:主要指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波幅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

4.阈电位:指细胞受到刺激后膜去极化达到爆发动作电位时的临界膜电位值。

5.阈强度: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强度简称阀值。

6.兴奋和兴奋性:兴奋性是指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是指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7.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8.血量:指全身血液的容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EPO):是一种分子量为34000的糖蛋白,主要由肾皮质管周细胞产肝也产生少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它能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增值并向形态可识别的前体细胞分化,也能加速前体细胞的增值、分化并释放网织红细胞。

11.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纤溶系统:由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纤溶抑制物组成的促进或14.心动周期:指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

15.心输出量:指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16.血分数:指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17.心指数: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又称静息心指数。

18.有效不应期:指心肌细胞从去极化开始至复极化—
60mV这段时间内,给予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19.前期收缩:在心室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一个额外刺激或窦房结之外的异位激动,心室产生一次节律之外的收缩,称为期外收缩,又叫期前或提早波动(简称早搏)。

20.平均动脉压:指一个心动周期中的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约为舒张压+1/3脉压。

21.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22.心室功能曲线:为了分析前负荷或初初长度对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在实验中可逐步改变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并将相对应的搏出量或每搏功的数据绘制成的曲线。

23.阶梯现象:心率增快或刺激频率增高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现象。

24.心室肌细胞:窦房结细胞的AP的特点雨产生机制:
25.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6.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7.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

28.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L,女性约为2.5L。

29.用力肺活量:指一次最大吸气都,再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时略小于肺活量。

30.用力呼气量: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呼气开始后第1、2、3秒末呼出的气体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其中第1秒木用力呼气量最有意义,正常时约为80%。

31.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或由呼出的气体总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32.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正常成人安静时为0.84 33.氧解离曲线:反应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结合量或血红蛋白饱和度关系的S形曲线。

34.血氧容量:指100ml血液中Hb能结合O2的最大量。

35.血氧含量:指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的O2量。

36.血氧饱和度:指Hb氧含量占Hb氧容量的百分数。

37.慢波: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膜电位基础上,可自发地周期性产生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节律性电位波动,由于其频率缓慢,因而称为慢波。

38.胃肠激素:指胃肠黏膜层、胰腺中的内分泌细胞和旁分泌细胞分泌,以及胃肠壁神经末梢释放的多肽类激素的总称。

39.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黏膜表面的黏液与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一起形成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侵蚀的凝胶层
40.胃黏膜屏障:胃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和相邻细胞之间存在的紧密连接形成胃黏膜屏障。

41.容受性舒张:指食物对口腔、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舒张,使胃腔容积增大的现象。

42.胃排空:指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43.胆盐的肠-肝循环:指排入十二指肠内的胆盐由回肠黏膜吸收入血,通过门静脉又回到肝脏,再组成胆汁分秘入场的过程。

44.分节运动:是一种以消化道平滑肌中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形式。

多发生在小肠平滑肌。

45.呼吸商:指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CO2/O2)
46.食物的热价:1克某种食物氧化(或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47.食物的氧热价:指某种食物氧化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48.基础代谢率:指机体在基础状态(即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运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条件下的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指机体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热量“额外”增加的现象。

体温调定点:是指恒温动物体温的规定数值,它存在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可以调整51.肾小球率过滤: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原尿)量,体表面积为1.73m2的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约为152ml/min。

52.滤过分数:GFR与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正常值为19%左右。

5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54.肾糖阀:开始出现尿糖时的最低血糖值,通常为180mg/100ml。

55.葡萄糖重吸收极限量: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阀后,血糖浓度再继续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也将随之不断增高,当增高到肾小球的葡萄糖滤过量与尿中的排出量之差值保持不变时,则表示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均已达到极限,此时的葡萄糖滤过量就是葡萄糖重吸收极限量。

此量在成年男性为375mg/min,女性为300mg/min。

56.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或减少,近端小管对滤液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57.渗透性利尿:指小官液溶质浓度增高时,其渗透压亦随之增高从而减少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指大量饮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正常眼看6m之内的物体时,随着物体的移近,经过眼的折光系统后,物象但经过眼的神经反射性调节,使折光率增大,光线可经过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象,眼的这一反射性活动过程为眼的调节
60.视力:眼睛对物体的精细结构的分辨能力。

61.暗适应:指从亮处进入暗处时视力逐渐恢复,即视觉敏感度逐渐提高的现象。

指单眼固定地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前庭自主神经功能性障碍:当半规管感受器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时,课通过前庭神
导致心率加速,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增加,出汗以及皮肤苍白,恶心,呕吐,唾液分泌增多等现象。

64.微音器电位: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可以记录到一种频率与幅度同作用于耳蜗的声波振动完全一致,具有交流性质的电变化,称为微音器电位。

6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指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提高的一种局部去极化膜电位。

6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指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的一种局部超级化膜电位。

67.牵张反射: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被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出现收缩的反射活动。

68.去大脑僵直:指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呈伸肌紧张性亢进的状态。

69.脊休克:指脊髓在高位中枢离断后,在断面以下的躯体暂时丧失一切反射活动,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70.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引起远离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71.胆碱能纤维: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72.肾上腺素能纤维:以去甲肾上腺素(NE)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73.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即具体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即抽象的语言图文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