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的再认识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反思语文课是每个小学生上学期间必修的一门课程,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等等。
因此,对小学语文课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应该以多样性和趣味性为核心。
目前的语文教材普遍以文言文为主,简单的语文知识点大量堆砌,而且学生很难在这些乏味的内容中找到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多样性,增加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和诗歌,引导学生参与到文学世界中去。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故事、趣味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其次,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更别说是能够进行深入的阅读分析了。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多读书。
可以通过设立阅读角、组织阅读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老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亲自示范阅读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价值的书籍。
再次,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多组织写作训练、批阅学生的写作作品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要提倡多样化的写作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和条理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多组织演讲比赛、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
语文课改整体分析报告
语文课改整体分析报告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语文课程的改革也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语文课程的改革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文对语文课改进行整体分析,探讨其改革内容和实施效果。
首先,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传统的语文课程注重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解析,而现代语文课程更注重对当代文学的介绍与解读。
通过引入更多的当代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现代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此外,语文课改还强调对学生们独立思考、品味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其次,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程偏重对文言文和现代文言文的学习,较少关注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
而现在的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书写、口头表达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通过丰富的写作训练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交流。
再次,语文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传统的语文课程注重学习知识,重视记忆和模仿能力,鲜有涉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而现在的语文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探究式、讨论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虽然语文课改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较大,因此教师在实施语文课改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而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由于课程改革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推广,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开发和评价评估等方面仍需加强。
最后,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也是当前语文课改的一个难题。
因此,在未来的语文课改中,应继续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素质提高,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教材、教学内容的研发和更新,引入更多符合时代背景的文学作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谈对语文学科的再认识
一
要提 高课 堂 效率 ,提 高学 生 的语 文素 养 ,如果 不懂 得语 文学科 的性 质 。那 么我 们 的语 文 教学 就成 了无 本之
木 ,无 源 之 水 。 新 课 程 改 革 ,实 际 上 就 是 对 语 文 学 科 的 重新认识 。 语 文 这 个 用 来 思 维 和 交 流 思 想 的工 具 同 生 产 物 质 资
就而 自豪 ,为语 文教育界 百花 齐放的局 面而欣 喜 。同时 ,
也 启 发 笔 者 对 语 文 学 科 进 行 更 深 入 的 思 考 ,对 语 文 学 科 有 了更 进 一 步 的认 识 :
一
、
在 新 课 程 改 革 背 景 下 。对 语 文 性 质 观 的 思 考
“ 沙龙式教学 ”逐渐 进入我 们 的视 野 。这些 现象 ,说明 了 我们 的语 文教 学是 有科 学 的方 法的 。 当然 ,形 成 自己 的 教 学模式 ,肯 定与 个人 的专 业 素质 和理论 素养 有 着密不
模式 的教 师却 寥寥 无几 。实 际上 很多 学校 都有 自己一整 套 的教学模 式 ,但 这种 模式 .是 一种 由上 而下 推行 的教
学 模 式 . 在 缺 乏 理 论 学 习 、 指 导 和 积 极 探 索 精 神 的 情 况
下 ,这 种模 式 不 免在 某 些 时候 流 于形 式 ,形 成 模式 化 . 常常会 对教学产 生负面影 响 。要 想避 免这种现 象 的产 生 。 应鼓励 在这种大模 式 的框 架下 ,积极探 索适合 不 同学科 、
刍 谭 旌两 屯
EW j t{1 麓 RES CI靛熬l 7 EAlC} { {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新)
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学生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语文组的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升高二进高三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准备好必备的能力。
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教学设想面对学生薄弱的语文基础,强化训练,夯实基础,落实日常教学是关键。
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抓好以下的环节:(一)阅读方面,充分利用“经典”与“名著”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养成学生每周阅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二)在写作方面,坚持每周几篇课外练笔,每两周一次大作文的训练。
小作文,从写景、记人、叙事等方面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措辞、造句等能力。
大作文从观察与感受、想象与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
(三)口语训练方面,结合诗歌教学开展诗歌朗诵训练,扫除学生练习口语的心理障碍,训练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
在具体操作方面,结合单元教学,穿插“说服别人”、“拒绝别人”、“劝慰、鼓励别人”等不同目的的语文口语训练,使学生能自由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养成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
(四)日常语文教学还贯穿写字、背诵等基础训练。
写字训练一方面是为了正字,另一方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坐功”,这对于16、17岁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转折的高一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不无裨益的;背诵一定数量名诗名篇名句,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口头表述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这个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以此为基础,做到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在这次的课改中,也有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一是创新教学,注重实践传统教育模式以考试为中心,而课改强调“创新教学,注重实践”,这意味着教不能只是注重课堂上的讲解,应该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学习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发现汉字和语法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是注重运用多元化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多化的教育资源。
现如今,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网络等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通过运用这些资源,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是重视学科交叉为了提升学习效果,学科交叉也是如今课改的一个新特色。
课改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结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科素养。
比如,在语文课上讲解名著中的历史背景,通过了解历史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的含义和蕴意。
四是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学生的角色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更要拥有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室要成为一个互动、开放、平等和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从我的教育实践来看,适当的课堂创新和多元化教育资源的引入,注重学科交叉和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语文的理解和掌握,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会有更多的尝试和探索,使得语文课程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为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理解到追求,是标准还是境界——对“语文味”教学理念和实践的再认识
对“ 语 文味 ” 教学理念和 实践 的再认识
⑩ 徐 万 田
“ 语文 ” 矛 盾 和 问题 的争 论从 输 入 “ 语文味 ” , 按 全 文 搜 索 共 找 述 , “ 所谓 ‘ 语文昧儿 ’ , 就 是 指 在 来 就 没 有 消 停 过 。首 先 是 课 程 名 到 6 8 4 8条 结 果 共 3 4 3页 , 按 篇 名 语 文 教 学 中 体 现 出 语 文 学 科 作 为 称 的 争 论 ,其 次 是 学 科 性 质 的 辨 搜 索 找 到 7 3 3条 结 果 共 3 7页 ; 在
有 的供血 系 统 。 所以, 无 论是政 治 现 的情 况 一样 , 开 始源 于感 觉 , 而
化 的语 文 、 道德 化 的语 文 、 知 识 化 后 逐 步 形 成 认 识 和 理 解 ,最 后 在 报 》 上对 “ 语文昧” 概 念 的 内涵 和
的语 文 、文 学 化 的 语 文 还 是 挂 着 实 践 中 验 证 并 不 断 完 善 并 作 出 合 外 延 作 了 比 较 细 致 的 阐述 。后 来 各 种 名 目 的 语 文 名 词 ,最 终 又 都 理 的 解 释 , 最 终 进 入 大 众 视 野 融 他 根 据 自 己 的 实 践 探 索 ,吸 收 了 归 于2 1 2 具 与 人 文 的 争 论 。 这 个 争 入 社 会 理 解 。从 学 界 名 词 术 语 概 学 术 界 的 建 议 , 把“ 文化 昧 ” 直 接 “ 语文味 ” 的 加 入 定 义 内 ,形 成 了 他 认 为 比 较 论 不 休 的过 程 充斥 了很 多语 文 教 念 发 展 的 角 度来 看 ,
2 0 0 1年 3月 , 程 少 堂 先 生 在 师 的 生 命 体 验 为 前 提 , 以 提 高 学 “ 有 的教 学 环 节 智 慧 、提 升 学 生 的人 生 境 界 和 激
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实践与研究摘要: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被评价者往往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其意见和想法没有得到必要的尊重。
而且这种评价的结果,往往忽视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评价。
新课标提出,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开放性的评价方法。
不仅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要合理解释和利用考试的结果,减轻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这一精神,我们在语文教学评价实践中作了积极探索。
关键字:语文教学评价过程多边化语文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一把双刃剑,实施评价过程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果。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
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评价等。
”由此看来,评价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平衡地把握好评价的这根“杠杆”,使评价一直倾斜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上,而忽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重视终结性、定性评价,轻视形成性、定量的评价;过分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而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样的机械式的语文评价使语文走向了死胡同。
怎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为了更加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
一、建立成长记录袋,重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全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过程评价方式。
这种评价方式的操作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起一个个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资料档案。
它可以是成长记录与分析,包括:成果日记积累簿、最好的作业、最满意的作品等。
让学生在整理资料档案的过程中记录并反思成长过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可以是实践活动调查报告,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可以是记录学生的系列成长作品,如:优美语句袋档案、阅读记录档案、课文朗读录音档案等等。
学习语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语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之后,我对语文新课改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语文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对学生记忆诗文和文言文,但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运用的培养。
而语文新课改通过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使得学生真正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新课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理解内容,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
其次,语文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育更多地偏向于灌输知识,而新课改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通过解读文本、分析问题、展开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再次,语文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因此,语文新课改提出了更加贴近时代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引入当代优秀作品、科学文化知识等元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到多种文化的表达方式和精神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新课改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不仅能够应对学业上的挑战,而且能够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语文新课改,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对《大学语文》的课程功能和教学方法的再认识
本质 上的跨 越 , 要培 养个 人 的审 美情 怀 , 使学 它 要
生成 为对祖 国灿烂 文化 自觉 学 习 、 自觉 鉴赏 、 自觉
体验 、 自觉 奉行 的有 修养 的中 国人 。事实 上 , 是 正 通 过语文 课 、文 学课 使我们 获 得 了安 身立命 的基
础 , 富了我们 的人 生世界 。 丰
节 。如何整 合语 言 、 文学 、 文化 , 怎么 引导学 习方 法, 提高 品位 , 学生 有兴趣 , 是所有 从事 《 让 这 大学
二、 传播中华人文精神 , 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
品 的熏陶下 ,促成 思想境 界 的升华 和健 全人格 的
塑造 。《 学语文 》 程 教育 的重 心 , 大 课 必须仍 放在
维普资讯
第 2 第 3期 2卷
20 0 6年 6月
雁 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 1 2N . o. 0 3 2
Jn 2 0 u. 0 6
对《 大学语文》 的课程功能和教 学方法 的再 认识
赵 晓 洁
( 同职业 技术学 院文史 系 山西 大 同 0 7 0 ) 大 3 0 8
收 稿 日期 : 0 6—0 20 5—1 0
深刻感悟与宝贵体验 , 表达了他们 的思想感情、 人 格 品德 、 审美 情趣 , 积淀 为深厚 的 民族精 神 , 深深
地 影 响着 后世 的炎 黄子孙 ,是 前贤 留给 我们取 之 不 竭 、 之不 尽 的精神 宝库 。《 学语 文》课应 特 用 大
为 人 们 所 密 切 关 注 的 问 题 ,表 现 真 挚 的思 想 感 情 、智 慧理性 、审美 价值 的作 品 ,使学 生通过 阅
堂 自足性 ,缺 少应 有 的 自由伸 缩 ,很 难支持 教 师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改革再认识
当今 。经 济 与 社会 发 展 日新月 异 ,
在上世纪 9 年代 。应试教 育与标准 0
五 、要确立 民主的师 生关 系
学生生活在多元经济并存、多元文化碰撞 化考试 导致 了语 文教学 中人 文性 的丧 失 .
在传 统 的代化社会 ,他们的思想道德 、情操和 而且 由于 客观 试题 限制 了学 生 的主观 表 更 多的是知识 的传授者 .学生学 习的监督 价值观 ,他 的兴趣 、爱好 、追求 ,他们 的 述 。难 以考查 学生 对文 章思 想 内容 的理 者和评判者 。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 师应 行为举止无不渗透着时代 的气息 。陶行知 解 ,因而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驱使下 ,语 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组织者和平等 先生 的 “ 育要 解放 人 ”的著名 教育 理 文教学越来越多地弱化 了思想内容 。越来 对话 的参与者 。教师的主要职责不仅在于 教 论 。仍然是我们 今天课改要坚持的教育思 越多地 舍弃 了语 文课 程丰 富 的人文 性 内 传授知识 .更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课 想,知识对于学习的人来说 ,其本质意义 涵 。语文新 《 课标》针对 时弊痛下 针砭 , 程 的学习活 动 ,让学生 自己动脑 、动 口、 应是为 了完善人 、提升人 。当我们 翻开人 大力强调语文教学的人 文性 ,这一点也得 动手 ,自求理解 ,自获结论 。教师在课堂
新 课标 下 初 中 语 文 改革 再 认识
◆ 山东省郓城县黄集 乡初级 中学 耿进建
新 课程 标 准 主 张 教材 资 源 多样 化 。 和情感态度 .语文教学更能直接影响学生 能 ,提高学生 的能力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
鼓励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建设 ,以增强学生 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 。这是语文教学的 创新 精神 和实 践 能力 。合 作——包 括学 在各种场 合学习语文 、使 用语文 的意识 , 特有优势 .也是语文课程理应承担的重要 生个体与个 体的合作 、学生个体与学生群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 任务。而且 。 语文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能力 体的合作 、学生和老师的合作 以及学生 和 才 背景 下的课堂 。是课堂人际关系与课堂结 但又不单纯是语言文字能力。阅读文 章要 媒体 的合作等 。学生只有合作 。 能实现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再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再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总结了现代语文教育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广泛吸收了外国母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课程理念。
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广大语文教师和研究工作者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整体上来看,这些探讨一方面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实质,另一方面,也在许多方面深化了我们对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目标的认识。
当前,语文教育改革正在走向深入,在这个时候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走过的这一段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作一次反省和再认识,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一、语文素养是指人的语文生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和修养,它第一次立足于语文与人的关系,阐释了语文教育的核心概念“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的重要意义,要从语文教育核心概念的发展历史来认识。
在语文教育历史上,曾出现过“思想教育”、“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概念,用以指导语文教育实践。
“思想教育”主要是从教育的政治性、立场性着眼的,人们认为,语文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要承担思想教育的任务。
作者:李海林来源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5年第7-8期。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再认识
修 1 中这 个 时期 中 国正 处在 一 个什 么阶段 ? 当时 的政 治体制 是什 么? 政治的基础是什么? 教师要把知识点都 串联起 来, 要学生将知 识整体性的学习与掌握 , 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 第二 , 利 用“ 中 美教 学结合 式 ” 的教 学方 法进 行课 堂教 学 。在 “ 美式 ” 教学中, 是 让 学生在课 堂上 多发表 看 法 , 提 出意见 和 建议 , 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与教学的讨论 中, 在新课标改革的 目标也很 强调 让 老 师 与 学生 转 变 以前 所“ 扮 演的 角色 ” , 但作 为老 师 , 我们 不能 简单地将 “ 美式 ” 教 学模 式 带到 高 中教 学 中 , 也不 能 再如 以前 的“ 填鸭 式” 的教 学方 式 。我们 需要 更好 地 融合 两者 , 鼓励 更 多的 发 言和 讨论 . 尽 量对 内容进 行 讲授 和 分析 , 但 老 师在 准备 教 学前 . 要 充分认识将要讲授的课堂 内容在 高考中的“ 地位” , 认真考虑那 一 节适 合讨 论 的形式 进行 教 学 , 那一 节更适 合 老师利 用多媒 体和 其他 教 学辅 助 工具讲 述 的方 式进 行 , 每 一 节课都 帮 助 学生 总结课 堂 内容 的重 点 、 难点 , 使 得 学 生既 能学得 轻松 有 效 , 又 能取 得 好成 绩 。让每 个 学生 明 白知识 学 . - j 的 方式 的 多元 化 , 知识 学 . - j 的 重要 性, 从 而 实现 新 课 程 教 学 总 目标 : 知识 与技 能 、 过程 与方 法 、 情感
课程 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阅读教学变革的新认识及践行分析
的理论, 即小学阅读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很不成熟, 但总 有成熟的那一天 , 我们需要的是足够充分的时间 , 以及实
育留 下一点理想”在新时期, 。 有了小学阅读教学的课改之
路必须走下去的共识 , 思索变革 中的控摆问题 , 确定践行 价值取向,追问阅读教学提升质量的有效理念及策略, 可 言是当下的燃眉之急。
一
说: “ 那我摘一个最小的西瓜给你。小女孩却不同意。不, ” “
我想要一个大的。 我就挑那个小西瓜 , 不过, 我要过一个月
维普资讯
学 科 教 学 探 索
E uain l rciea dI e rh d ct a at n ac o P c s
2
7
新 课 程 帚 下 小 学 阅 读 教 学
文 革 的 新 认 识 反 践 析 亍
钟 发 全
( 重庆市石柱县河嘴小学 ,重庆 4 9 2 ) 0 1 3
践者的智慧与耐心。 目前变革走新路的关键是 , 小学阅读改革需要 的不仅 仅是理性 , 必须在实践中去继承与再发展。梳理当前的小
学阅读教学中的“ 课程改进”即“ , 课程决策” 课程改进 和“ 过程”发现绝对不是一些人“ , 超越课 程与教学分离” 后的
论述 , 耸人听闻已到了削足适履 、 缘木求鱼的边缘。 课改已
、
小学阅读教学需要结合新课程去再认识
简单的 课程即学校教学的 目 说, 科 和过程。小学阅读
教学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发生 了多方面的变革 , 特 别是观念上的变化 日新月异 , 而广大教师的 实践滞后, 实是横在当前的最大障碍 和矛盾。结合新课程改革中已 有的成绩去不断完善, 才是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1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的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从教以来,对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还确实没有比较系统深刻地做过思考。
趁这次机会,静下心来,做一个梳理,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坐标,以供参考。
竹每生长一节,都要做一次总结。
我想教学也应是如此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中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
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
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
一节课仅有40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
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性质及地位的再认识
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性质及地位的再认识新课改已经进入深水期,但有些初中生及其家长对语文课程学习的认识仍存偏颇,对语文学习总是不如对英数理化等课的学习那么积极有效。
他们认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起来容易,掌握简单,只要会认、会读、会写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学得那么深奥。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最起码是不全面的,是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不了解所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它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大厦的基础之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
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
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或者说语言本来就是因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语言运用最主要的特点就应是交际性。
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也是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
人类借助于语文实现了文化沟通和互动,从而推动着文化发展和创造文化;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通过语文反映和传播。
通过使用语文从事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语言、文字是工具,那么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工具课。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还表现在人们凭借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说话作文、直抒胸臆。
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段,语文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并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陶冶性情,因此语文是以思维为核心的表情达意的工具。
语文课程要重视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要重视在交际中学语文、用语文,要充分体现以文入情、作文达意的学科特点。
语文学科的每一篇课文,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
听说读写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广泛的思想性。
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形式共生共存、相辅相成,语文课程除了重视思想教育,也具有审美教育、开拓视野和发展智力的教育功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综合性,由此决定了语文课程文道统一的特点。
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双基”教学的再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双基”教学的再认识
《语文"双基"教学的再认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启,语文“双基”教学也被认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深入挖掘并用于实践中,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赋予学生更大的潜力。
语文“双基”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标志着对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视,既拓宽了学习范围,又提升了实际水平,不但让学生赢在素质上,更能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同时,“双基”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学生以
品读、点读、忆读为主,深刻领略文学艺术;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感知语言本身与使用书写文字等能力。
学生对语文素养的建构,可以由此不离其身地认知融合,具体运用到语文课堂、习作、考试之中,这一整体学习体系在引领学生学习时,也能帮助其真正深入体悟与探索教学话语,得到更加强烈的共鸣。
可以这么说,“双基”教学的本意是以学生视角出发,将现代优秀的文化资源
聚焦于古今之间,以此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学习乐趣,激发勤劳学习热情,由而真正意义上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其社会语文素养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我对课程标准修订内容的理解与运用
我对课程标准修订内容的理解与运用新一轮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立足点,是重中之重。
参与课改的教师在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时空,让学生自己向前走;创造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答;创造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创造一个未来,让学生自己去把握。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主要从课堂中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设计和教后反思三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夯实新课程改革。
一、新课堂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励我国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又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两位先哲对教师职责的阐述各有侧重,却都不无道理。
如果我们将这两种说法合而为一,就更全面地表述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活动,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鼓舞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自信心。
我们往往把学生不认真学习的原因归之于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基础太差等等,而很少去关心学生的心理因素。
其实,任何一名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有求知的欲望,一些学生成绩着,绝大多数不是智力差,而是由于某种原因,如贪玩、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工作的失误等使他们成绩落后,以致于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再认识
传 播越来 越多 , 学 习外语 自然是有 必要 的 , 但是语 文作 为 中国 的时间里讲 出最有价值 的知识 。 教 学方法虽 各有 千秋 , 但都是
人 的母语 课 , 是一 门最 重要的工具 课 , 是 一 门最具 人文性质 和 为 了提高学生 的积极性 。 感 染力 的人文学科 ,但 是有很 大一部分 学生一 直以一种 无所 2 、 教 学平 台的 建设 , 一个 良好 的环 境能促 进一 个学 生发
对 语 文教 学 改革 的再 认识
刘晓腾 ( 河北省武安市西寺庄乡中学, 武安 0 5 6 3 0 0 )
【 摘 要 】 中华的文 化博 大精 深 , 语文课 程也 有悠久 的历 史 , 由于语 文教学 的现状 还不是 很完美 , 依 旧有很 多 问题 需要解
决, 所 以教 师要 千方百计 想办法 , 把语文教 学做得精 益求精。
课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都还存在 问题 。
一
自然越 来越低下 。
二、 对 教 学 现 状 的 认 识
、
当 前 教 学 现 状
语文 的发展 不尽如 人 意 , 相 比以前 而言 , 有 改观 的地方 , 但依 旧存在 问题 :
语文教 学仍然 存在很多 问题 ,要想让 其发展 更适合新 课
改 的要求 , 则还需 要持之 以恒 , 从多个 方面着 手 , 才 能让语 文
【 关键词 】 语 文教 学 课 程 改革 更新认识
他们 对阅读 的解 答仍不 着边 际 , 绞尽脑 汁 、 粗 制 泱泱 中华至今 已经有着 几千年 的历史 ,各种文化 的积淀 生 自由发挥 , 始终是 以一种敷 衍的态度在 面对 这 门课程 。 对 可谓博 大精深 , 各个 方面也是 异彩纷呈 。然而 , 近年来 新课改 滥造地 写文章 。
高中语文教学课改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课改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课改是一个必要的举措,但也需要进行反思。
首先,课改应该注重提高
学生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在课改过程中,应该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实际运用能力。
其次,课改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
往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和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课改中,需要引导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另外,课改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包括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运用、语言
文化的理解和欣赏、社会实践的参与等。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可以提高学
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素质。
最后,课改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师应该具备深厚的学科知
识和教育培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
需求。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教学课改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
养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
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具有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课 内与 课 外
新课 程强调 以人为 本 ,倡 导 自主 学 习 ,反对教 师一 言
堂 、包办到底 的讲 解 。但 是 ,现 在有 些老师 惜言如 金 ,在
公开课 上 ,这 种现 象更为 突出 ,教师精 彩的 讲解越 来越 少 见 了。你读懂 了什 么?你 还有什 么不懂 的吗 ?成 了课堂 教 学 中向人展 示的标签 。作 为教师是该遵守 几条 “ 律” 戒 :学 生能 说的 ,免开尊 口;学 生能看 懂的不 讲 ;学生能 学会 的 不教 。但是学 生表达 不 出来的 ,弄不清 楚的 ,理解 不到位
阅读教 学除 了指导 学生学 会精读 ,还要 指导 逐步学 会略 读 和 浏 览。在信 息社 会 ,阅读是 搜集 、处 理信 息最重 要的 手 段 ,略 读和浏 览能 快速 了解和 筛选信 息 ,培 养这两 方面 读 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
正确处 理学生 地主体 性和 教师主 导作 用 的关 系。以 人
这 就相 当于改 革人 们习惯 多年 的生活 方式 。特 别对 于众 多 从 教 多年 、具 有丰富 教学经 验 的语文教 师来说 ,更是一个 严 峻 的挑战 。这场改 革 的难 度还在 于新 的教学 方式仅 仅停
优秀的教师善于 从学生的错 误中找到 “ 口” 豁 ,或 因势
利导,在错误中发现合理的因素 ,把学生从错误引向正确; 或将错 就错 ,让错误 暴露无 遗 , 学生 自己发现错误 , 自 使
对 语 文课 程 改 革 实 践 l 再 认 识 2 『
李叶青
( 吉林省 长春 市二道 区新 太小学, 吉林 长春 100 ) 3 0 0
众所周 知 ,课程 改革 从开始 启动 ,学 校开展 了形 式 多
样 、卓有 成效 的新课程 理论学 习活动 。语文课 程改 革向 前
是 它赋 予了学 生选择 学 习内容 的权利 ,尊重 了学生 的学 习 兴 趣 ,但 有些 课文 并不复 杂 ,也 要求喜 欢读哪 一段就 读哪
的教师一定 要讲解 。课堂教学 要点拨 、要 启发 ,也要讲 解 。 好的讲解 ,对学生也是一种启 发。
二 、主 体 与 主 导
课程标 准 明确提 出 ,努 力建设开 放 而有 活力 的语文 课
程 ,拓 宽语 文学 习和运 用经验 。我们首 先要 在教室 里上 出 开放 的语文课 ,其 次要探 索在 自然 、 会 、生活 中学 习语 社 文的新路子 。特 别是高年级 要加强课 外阅读和练 笔的指导 。
一
所 未有 的深度 与广度 推进 ,广大语 文教 9 正在 尝试把 课程 币 标 准倡 导的课程 理念转 化为 自己的教学 行为 。结合实 际教 学 中遇到 的问 题 ,我们 很有必 要对 语文课 程改 革实践 进行
一
段 ;一 首诗 一共就 那么 四句 、八 句 ,几十个 字 ,也要 求
喜 欢读哪 句就 读哪 句?那 么不喜 欢的部 分怎么 办 ?都 可 以
不 读吗 ? 况且 学生 刚接 触课 文 ,无 法判 定 ,即使 判 定了 , 也 常会 把 一篇 思路 清晰 的 文章 弄得 颠三 倒 四 ,如此 这般 , 还美其 名目以学定教 。
三 、教 科 书 与 课 程 资
课 程改革不 能割断 历 史 ,要在 继承 基础 上创新 。改 革 是 渐进的 ,改革 与革命 不同 ,革命还 要保 留传统精 华 的东 西 ,而 不是要推 倒一切重来 。2 世纪的教 育是 东西方交汇 、 1 融 合 、互相 取长补 短 ,办 出 自己特 色和质 量的教 育 。从 孔 夫 子到 陶行 知 、叶 圣陶 ,有 我们 引 以为 自豪 的教 育思 想 , 教 育理 念 。要继 承优 秀传 统 ,改 革现 行语 文课 程 的孤 立 、 封 闭 、凝 固 、僵化 的弊端 ,既 自信又 清醒地 投入语 文课 程
改革之 中。
要 否定课 本主 义 ,教科 书不 是唯一 的课 程 资源 ,主 张 用课 本教 ,反对 教课本 ,指 导学生 创造性 的使用 教材 。教 学 中要适 当引进 相关课 程资源 ,要 有长远 规划 , 免与 教 避
材相 关内 容的一 次性扩 展 。要 凭借 教材培 养学 生识 字 、写 字 、阅读 、习作 、口语 交际及 综合性 学 习的能 力。警惕 出 现 忽略 教材 内容 要求 ,课文还 没怎 么研读 ,过早过 多地 补 充其他 内容 、安排 与课文学习关 系不大的 活动 的做 法。
己改正 错误 ,或将错误 引向正确 ,让学 生 自行判断 ,得 出
结论 。 ( 中师 大杨再 隋语) 华
个别学 生偏离 主题 ,海阔 天空 的东拉 西扯 ,占据其他 学生读书 、思考 、发言的时 间 ,教师要及时喊停 。 喜欢哪 段就 读哪段 ,喜 欢哪句就 读哪 句 。这是 我们 在
小学生 学 习语 文主 要是打 基础 ,不能 急功 近利 。课改 中 出现 的矫枉 过正 的现 象是很 正常 的。总结 实践 中出现 的 问题 ,是提升 对语 文课程 改革 的认识 、顺利 推进课 程进 行 改 革 的保障 。语文 界老 前辈丁培 忠饱 含深情 的话至 今仍 常 常 响彻 耳畔 。他说 :课程改 革成 也教师 ,败 也教师 ,因 为 教师 是课程改 革的 实施 者。教师 因素跟 素质 有关 ,跟观 念 也有关 。广大语 文教师要敢 于改革 、敢于 尝试 、敢于创 新 、 敢 于探 索 ,要敢 于作 基础 教育 的先行 者 。当后人踏 着我们 的道路前进时 ,他们无法想 像我们现在所 付出的辛苦劳 动 。 新 课程改革 很重要的一个方 面是改革学 习方式与教 育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