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4酸的化学性质(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4酸的化学性质一、单选题A.A B.B C.C D.D 4.(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鉴别Na2CO3B.除去H2中的HCl气体C.干燥二氧化碳D.探究质量守恒定律5.(2020·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黄泥水B.稀释浓硫酸C.蒸发食盐水D.验满氧气6.(2020·山东青岛·统考二模)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点燃酒精灯C.铁丝燃烧D.测溶液的pHA.A B.B C.C D.D 9.(2022·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A.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C.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10.(2021·山东青岛·统考二模)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的通性,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A.Fe2O3B.Cu C.Na2CO3D.NaOH 11.(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A.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固体(水)B.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稀硫酸)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D.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钠三种溶液(酚酞)12.(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一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一金刚石硬度大B.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碱能与酸反应C.稀盐酸用于除铁锈——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D.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化学性质稳定13.(2021·山东青岛·统考一模)实验室制取CO2的残余液中含有少量盐酸,为了获得CaCl2溶液,向其中加入石灰石。
初中化学用微观解释宏观现象体现的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用微观解释宏观现象体现的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课程旨在通过微观解释宏观现象,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以下是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点:
知识与技能要求
•理解物质由分子或离子构成,不同物质之间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理解元素的分类和特性。
•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酸碱性、氧化还原等基本性质。
•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及相关影响因素。
思维方法培养
•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发现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解释。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化学思维,建立化学概念间的联系和框架。
实践与应用能力
•进行简单化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技术应用。
•培养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遵守实验室规则。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大题例题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分子间有间隔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答案:BA、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不同,A正确。
B、水银温度计的汞柱升高或降低,汞原子间有间隔,B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更快,C正确。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的分子,D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C.原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为原子D.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答案:DA、原子的原子核不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质子数为1,无中子,说法错误;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离开化学变化,原子是可以再分的,说法错误;C 、原子得失电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得失电子也能转化为原子,说法错误;D 、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核电荷数不变,核外电子数少1,说法正确。
故选D 。
3、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 ;②2NH 3;③SO 2;④Cu +2O ;⑤Mg 2+;⑥2OH -;⑦H 2OA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答案:CA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即⑤中Mg 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选项错误;B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即④中Cu +2O 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选项错误;C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即③中SO 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⑦中H 2O 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选项正确;D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即①中2H 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选项错误,故选C 。
初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强化初中生化学成绩是提高初中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带来的初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初一化学知识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初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初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初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023年辽宁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3年辽宁省九年级化学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单选题1.(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写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词人能闻到菊花清香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是可分的2.(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下列客观事实可以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的是A.1cm3水中大约有3×1022个水分子B.气体容易被压缩C.湿衣服晾干D.氧气和液氧都有助燃性3.(2023·辽宁沈阳·统考二模)用“”代表氢原子,下列微粒棋型图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B.C.D.4.(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下列事实从微观角度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氧气压缩为液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C.湿衣服在太阳下容易晒干——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D.过氧化氢与水的元素组成相同而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5.(2023·辽宁抚顺·统考一模)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D.氧气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6.(2023·辽宁葫芦岛·统考二模)从微粒的角度分析,下列对生活中的事实解释正确的是A.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一一分子的体积变小B.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一一分子的数量增多C.CO有毒而CO2无毒一一分子的构成不同D.水在0℃时结冰不能流动一一分子不再运动7.(2023·辽宁锦州·统考一模)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8.(2023·辽宁锦州·统考二模)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日照市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C.铜丝用于作导线D.用氢气填充气球2.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间有空隙B.原子不显电性——原子中没有带电微粒C.物质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改变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制汽水D.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作烟花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液体微粒之间的空隙比气体微粒之间的空隙小B.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C.探究微粒在不停的运动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A B.B C.C D.D 5.右图是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CO2的含量差异。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滴入的澄清石灰水的滴数要相同B.该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 CO2体积含量比空气大C.该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是 CO2D.滴入石灰水震荡集气瓶有利气液充分接触短时产生更明显现象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有氧气C.将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液体变红,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集气瓶中不一定是纯氧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甲烷用作燃料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C.用活性炭吸附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干冰用作致冷剂8.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②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用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原因——教案
对宏观现象进行微观分析专题复习劬劳中学苏巧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构成的;2、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成存在,能写出离子符号。
3.能用微观粒观点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学生要掌握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准确表达等方法。
2.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加深对类推法、类比法、归纳法等科学方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利用学生在头脑中已有的微观经验,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形成物质微观构成的认识,认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物质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后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微观粒子的教学如果出现障碍,都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影响概念间的迁移。
只有正确建立起微观粒子的模型,才能扫除初中化学学习上的障碍。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初中生对微观认识能力比较弱,对宏观(现象)表征、微观(结构)表征、符号表征不能有效地统一、迁移和深化,如看不懂微观变化示意图,不能解决一些有关微观粒的题目,这说明很有必要进行物质微观粒培养和解题思维方法培养。
三、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微粒观的建立。
(2)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一些化学反应的实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四、教法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别在初中化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是建立在非常抽象的微观层次上。
只靠讲解进行知识的传授,这对初中生来说难以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从微观角度科学地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化学变化,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学习方式。
学生能够感知到得宏观的实验现象和变化的事实,而这些客观事实的实质却是肉眼和显微镜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的变化。
初中化学微观事实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微观事实讲解教案
主题:化学微观事实的讲解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微观事实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一、引入
老师通过呈现实验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引起学生对化学微观事实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背后的微观构造。
二、讲解与示范
1. 原子的基本结构: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组成部分,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的微观组成。
2. 化学键的形成:讲解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示范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
3. 化学反应的机理:通过示意图或动画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变化过程。
三、练习与讨论
1.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化学反应的微观图示或描述,加深对化学微观事实的理解。
2. 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消除疑惑,加深对化学微观事实的认识。
四、总结与拓展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微观事实的记忆。
2. 提出拓展性问题或实验,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化学微观事实的应用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
1. 布置相关作业,如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或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微观事实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自主拓展学习,可以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撰写小结或实验报告。
2024初中化学中考高频考点真题模拟测试卷 (3263)
一、实验题二、选择题1.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A 和______(填字母)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管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用装置C 相对B 的优点是______。
(4)已知CaCl 2的水溶液呈中性。
用图1装置探究制取CO 2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图2表示实验过程中装置G 和Ⅰ中的溶液pH变化曲线。
①装置H 的作用为______。
②t 1时,锥形瓶中石灰石有剩余,无气泡产生。
请判断t 2时,锥形瓶中______(填“有”或“无”)盐酸剩余。
③t 1后,显示器B 中曲线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______。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 .石墨作铅笔芯C .用铜丝作导线D .用稀盐酸除去铁锈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连接仪器B. 干燥氨气C. 蒸发食盐水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4. 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沉淀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的反应为B.b点处溶液中有两种溶质C.c点处溶液中有较多的Mg2+和Cl-D.d点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5.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滴有石蕊溶液的稀盐酸长时间放置,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B.铁粉加入少量的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固体C.将一氧化碳通入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无色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6. 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B.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自制汽水C.用碎鸡蛋壳和食盐水制二氧化碳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膨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7. 近年来我县陆续建立了许多生态农庄,为广大市民假日游玩提供了新的去处,赏花、观景、摘葡萄等极大丰富了市民的假日生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增加葡萄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就地焚烧农庄中的秸秆可以增加田地肥效C.方便生活,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D.绿色出行,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8. 小明同学进行复习时在笔记本上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干冰不是冰,烧碱不是碱D.空气是一种混合物9.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金刚石、熟石灰、石油B.氢气、硫酸钠、水C.甲烷、食盐、冰水D.氧气、碳酸钙、空气10. 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人的五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解析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1.(2023·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冰雪融化——分子体积变大D.酒精挥发——分子本身改变【答案】A【解析】A、分子之间有间隔,热胀是由于在受热的条件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导致体积膨胀,而冷缩是在温度下降的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导致体积缩小,故A解释正确;B、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水结成冰后分子还在运动,故B解释错误;C、冰雪融化,固态变成液体,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水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故C解释错误;D、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D解释错误;故选A。
2.(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航天点亮梦想”。
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C.原子大小D.分子间隔【答案】D【解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气液化是氢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但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D。
3.(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
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错误的是()A.水分子的质量变小了B.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D.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答案】A【解析】A、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质量不变,分子的观点解释错误;B、水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C、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D、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答案:A。
4.(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叙述能体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B.墙内开花墙外香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答案】A【解析】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
2023年九年级化学下半年附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熔化B.盐酸挥发C.白磷燃烧D.石油分馏【答案】C【解析】A、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盐酸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白磷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石油分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选择题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2018年地球日活动主要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
下列做法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A.为节约水资源,改大水浸灌为滴灌B.为方便人们生活,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C.为了节约资源,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D.为节约能源,改进汽车发动机燃油方式【答案】B【解析】A、为节约水资源,改大水浸灌为滴灌,符合主题;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污染环境,不符合主题;C、为了节约资源,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符合主题;D、为节约能源,改进汽车发动机燃油方式,符合主题。
故选B。
选择题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称量固体B. 滴加液体C. 点燃酒精灯D. 稀释浓硫酸【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在空气中易潮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浓硫酸正确的稀释方法是: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选择题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 为防止骨质疏松,饮食中多吃含铁元素的食品B. 为防止海鲜变质,使用甲醛浸泡进行长期贮存C. 为保持腊肠味鲜,腌制时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D. 为使蛋糕更松软,烘焙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粉【答案】D【解析】A、骨质疏松是缺钙引起的,故错误;B、甲醛是有毒的物质,不能用于浸泡食物,故错误;C、亚硝酸钠是有毒的物质,不能食用,故错误;D、为使蛋糕更松软,烘焙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粉,小苏打粉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酥软,故正确;故选D。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考点21 分子和原子
考点21 分子和原子一、选择题6.(2021·山东威海)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红色消失﹣﹣﹣﹣﹣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原子体积受热变大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D.硝酸银溶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产生沉淀﹣﹣﹣﹣﹣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难溶性氯化银【答案】B【解析】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的原因是: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8. (2021·内蒙古赤峰)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元素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B.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D.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答案】C【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A项错误;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B项错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C项正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原子或分子的质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微粒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故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D项错误。
故选C。
7.(2021·辽宁本溪)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NaCl B.C60C.Ne D.H2O2【答案】A【解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 Ne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 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
故选:A。
7.(2021·北京)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Ca(OH)2B.H2CO3C.H2O2D.H2【答案】【解析】H2由大量的氢气分子构成。
10.(2021·哈尔滨)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B 丁香花开,香满冰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C 氧气加压液化可以装入钢瓶中加压后,分子变小D 蔗糖溶液不导电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答案】C【解析】氧气加压液化可以装入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安徽芜湖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氧气和液态氧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解析:BA、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故解释正确;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起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造成的,故解释不正确;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解释正确;D、氧气和液态氧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故解释正确;故选B。
2.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水比冰更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不同B解析:B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含有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等不同种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液体分子的间隔比固体分子的间隔较大,所以液体比固体更容易压缩,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3.从下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D解析:D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分别为8、10,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均为2层,电子层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均为2+8=10,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分别为8、10,分别为氧元素、氖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初三化学必考知识点
初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初三化学必考知识点考点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1、黑色固体有:氧化铜、炭粉、铁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2、浅黄色粉末是:硫,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是金属铜3、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红色固体是红磷或氧化铁4、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6、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木炭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红褐色沉淀肯定是:Fe(OH)39、蓝色沉淀可能是Cu(OH)210、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411、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或活泼金属+酸12、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①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②还原剂和金属氧化物反应13、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两种①高锰酸钾加热分解②碳酸盐和酸反应14、燃烧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主要是甲烷燃烧15、碱和盐中,除三价铁(黄色)、二价铁(浅绿色)、二价铜(蓝色)外,其余物质:固体是白色,溶液是无色化学初三下册期中重要知识点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操样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某一种元素.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6)化学反应类型(7)质量守恒定律5. 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一般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5)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6.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7.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8.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9.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10.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1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1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 + Cl-HNO3==H+ + NO3-H2SO4==2H+ + SO4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NaOH==Na+ + OH-Ba(OH)2==Ba2+ + 2OH-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1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14.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FeSO4·7H2O 27.潮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1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二、基本知识、理论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他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根)、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一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说明:(1)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碱性.(2)pH越接近0,酸性越强;pH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三、物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4. 化学用语(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元素符号的意义①某一种元素.②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S、P等. (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6)化学反应类型(7)质量守恒定律5. 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在溶液中,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3)特征:溶液是均一性、稳定性.(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一般规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5)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6.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7.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8.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9.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10.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11.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1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 + Cl-HNO3==H+ + NO3-H2SO4==2H+ + SO4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NaOH==Na+ + OH-Ba(OH)2==Ba2+ + 2OH-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1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14.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 FeSO4·7H2O 27.潮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15.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二、基本知识、理论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他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根)、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一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说明:(1)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碱性.(2)pH越接近0,酸性越强;pH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 (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7)氢硫酸:H2S(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15)酒精、乙醇:C2H5OH(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17)氨气:NH3 (碱性气体)(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微观解释——精选推荐
中考冲刺专题突破山西大同初中化学教师——韩宏一、微观解释:从微观角度(分子、原子、离子)解释宏观现象物质构成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1)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CO和CO2,H2O和H2O2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3)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结构不同(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2、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微粒生成即分子、原子、离子间的相互转化1)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组:氢气的燃烧、电解水2)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3)离子→分子:金属与酸反应4)离子重组: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3、化学变化的理由和实质二、山西中考实例荟萃2015中考9.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过氧化氢与水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B.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含有H+C.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含有OH+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24.下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察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变化的本质区别是(3)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
(4)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25.右图中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E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图中“--”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2)物质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写出图中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与B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2014中考7、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 分子很小B 分子不停地运动C 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D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8、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实
解释
A
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稀硫酸中含有氢原子
B
0℃时水结成冰,而海水在-1.9℃才结冰。
海水是溶液,其凝固点比水低。
C
有机物的种类繁多
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可以有多种变化
D
金刚石、石墨都属于碳单质
它们都只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11、下列用微观概念解释生活中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选项
事实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6、下列用微观概念解释生活中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温度计测温利用的的原理
原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苯分子
分子虽小,但真实存在
C
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
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
蔗糖放在水中后消失
蔗糖分子被分解了
7、下列用微观概念解释生活中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没有离子
B
0℃时水结成冰,而海水在-1.9℃才结冰。
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电离出来的离子,妨碍了冰晶体的形成。
C
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比固体之间的化学反应快。
参加反应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的机会比固体中多。
D
KMnO4溶液和K2SO4溶液的颜色不同。
两种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易晾干
受热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大
4、下列用微观概念解释生活中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有空隙
B
水银温度计能测试环境的温度
说明原子之间有间隔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空气中氧气、氮气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是均匀的混合在一起
B
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降温
溶解时,水合过程吸热大于扩散过程放热
C
烧碱和纯碱的水溶液显碱性
溶液中都含有OH—
D
食盐水倒出的部分和剩余的部分一样浓
溶液具有均一性,温度和压强不变时,Na+和Cl—的浓度是相同的。
C
二氧化碳和氮气均可以做食品的保护气
说明他们的构成相同
D
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但肉眼看不见
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5、下列用微观概念解释生活中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乙醇(酒精)燃烧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分子发生了改变
B
水结成冰
水分子变成了冰分子
C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
水分子间空隙变大
D
解释
A
浓硫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降低。
空气中的水分子运动到浓硫酸中了。
B
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
分子间间隔热胀冷缩
C
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发生变化。
D
酸、碱、盐溶液导电
酸、碱、盐溶液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2、下列用微观概念解释生活中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
1、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地震时,用搜救犬搜救生存人员
分子不断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B
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
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D
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
分子的间隔变大
2.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观点不正确的是( ) B源自选项事实解释A
敞口放置的酒精溶液逐渐变稀
酒精分子不断地运动到空气中去
B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C
温度计中水银受热膨胀
原子的间隔受热增大
D
食盐能溶于水不溶于汽油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
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C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加热的铁丝在空气与在纯氧中现象不同
两者中的氧分子性质不相同
B
加压25m3的石油气可装入容积为0.024m3钢瓶中
分子在加压下可以变小
C
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KNO3溶液是无色的
两种溶液中的阴离子不同
D
浓硫酸有吸水性,稀硫酸没有。
分子发生了改变
8、下列用微观概念解释生活中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9、下列用微观概念解释生活中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矿石粉碎
分子可以再分
B
乙醇可以制造饮料,甲醇(CH3OH)却有毒。
物质的组成元素不同,分子结构也不同。
C
宝石绚丽多彩
宝石中含有某些金属离子
D
氧气降温加压变成淡蓝色的液氧
分子间间隔变小,液氧分子是淡蓝色的。
10、下列用微观概念解释生活中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
都由碳原子构成,原子直接参加化学反应。
B
硝酸钾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
温度越高,硝酸钾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加快。
C
碘—127和碘—131质量不同
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D
氯化钠放入水中会“消失”
氯离子、钠离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中
14、下列用微观概念解释生活中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酸、碱、盐溶液不显电性
溶液中的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相等
B
将糖加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每一口都有甜味
分子式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
C
浓硫酸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吸水性
浓硫酸中的硫酸分子遇水分子能表现出明显的水合作用,而稀硫酸几乎没有。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
13、下列用微观概念解释生活中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