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从此红卫兵组织风靡全国
二、探索的失误——文化大革命
(一)原因:①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②“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
(二)时间: 1966——1976年 (三)表现:①红卫兵运动
表现:① “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政治思想超越客观,脱离
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
盲动和冒险的倾向
2
八大二次会议调整了“二五”计划指标,钢产 量由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粮食从5000亿 斤上升到7000亿斤。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 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 过英国、十五年内赶美国(所谓“超英赶美”)。
1969年11月12日
1976年4月
1976年9月
1976年10月6日
三、拼搏的收获
问题4:这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建设?
行业
成就
钢铁 武汉、包头钢铁基地
武汉钢铁基地
石油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现代 工业
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交通 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包头钢铁基地
科技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清华红卫兵宣传破四旧 毁文物
拆寺庙 斗和尚
大字报
二、探索的失误——文化大革命
(三)表现:②批斗“走资派”
在火葬单上,刘少奇的名字被改为“刘卫黄”, 共和国主席成了“无业”游民,刘少奇案成为 文革期间最大冤案
二、探索的失误——文化大革命
(三)表现:②批斗“走资派”
老舍(1966年8月24日,作家,在北京投湖自尽) 傅雷(1966年9月3日,翻译家,在家自缢) 周小舟 (1966年12月25日,湖南省委书记) 阎红彦 (1967年1月8日,云南省委书记) 陈昌浩 (1967年7月30日 原红四方面军总政委) 刘少奇 (1969年11月12日,共和国主席) 彭德怀 (1974年11月29日,元帅) 贺龙 (1969年6月9日,元帅) 杨朔 (1968年8月3日,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作家) 李广田(1968年11月2日,云南大学副校长,作家) 刘绶松夫妇(1969年3月16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授) 吴晗 (1969年10月11日,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 ……
高中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 第六讲 中国的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二全册地理教案
第6讲中国的农业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及主要农产晶;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初步学会用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分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初步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找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大致位置。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
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
对学生进行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优良品质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耕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三.教学难点:四大农业区一.农业的地位稻谷、大豆、谷子、茶、桑、柑橘等都起源于我国。
1.农业的重要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提供生活必需品、原料、市场、劳动力、资金把农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面临的问题:(1)人均耕地少。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抗灾能力较差。
水旱灾害最严重。
(3)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一半以上,林业不足4%,牧业3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牧业比重较低。
近年的变化:种植业比重逐年降低,牧业、渔业的比重逐年提高,林业的比重仍然偏低。
(4)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且垦殖指数较高;草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林地多集中在东北、西南边远山区。
土地生产力的地区差异很大。
东部地区的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耕地质量存在一定差异。
土地后备资源不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云南等边远省区,开发比较困难。
(5)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受污染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
土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6)不少地区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二.种植业(耕种业)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1.粮食作物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全国3/4的耕地和农业劳动力都投入粮食生产。
稻谷:我国的粮食作物中,稻谷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居首位。
第6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六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罗平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1952年秋,党的领导人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和党预定的社会主义目标,开始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秋,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提出,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当时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其序言中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在其总纲中,又作了这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就对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作了明确的表述。
《共同纲领》中并没有任何“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样的文字,但它在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实际上用另外一种方式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组成的中央人民政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联合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共7人,其中非中共人士3人,分别是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其中非中共人士27人。
在随后组建的政务院及其所属机关的负责人中,政务院副总理共4人,其中非中共人士两人,即郭沫若和黄炎培;各部、委、署主官中,非中共人士超过三分之一。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亦由非中共人士沈钧儒担任。
中央人民政府的这种格局,一直维持到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
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共同纲领》作了这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初中地理工业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工业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和农业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我国工业和农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3. 能够分析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农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3. 我国工业和农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4. 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工业和农业吗?它们在国民经济中有什么地位和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和农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讲解农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3. 讲解我国工业和农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4. 讲解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四、课堂讨论1.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工业和农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案例分析1. 分析我国某地区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析,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1. 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七、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我国工业和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工业和农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了解了我国工业和农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了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但部分学生对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第6讲 亚洲、东亚和日本 第2课时
三、东亚的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三、东亚的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三、东亚的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 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 成因: 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 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 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 海陆热力差异大。 海陆热力差异大。 特点: 夏季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 特点: 夏季盛行东南风, 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 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 2、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世界地理分区
世界的分区
⑧ ④ ⑥ ⑦ ② ⑾ ⑿ ⑤ ③ ① ⑨ ⑽
⒀ 1 东亚 , 2 东南亚 , 3 南亚 , 4 中亚 , 5 西亚 , 6 北非 , 7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8 欧洲西部 , 9 欧洲东部和北亚 , 10 北美 , 11 拉丁美洲, 12 大洋洲 , 13 南极洲 。
东 亚
七、发达的经济
3、农业、渔业 农业、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 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平原地区产 稻米 ,并 能自给, 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 果树和蔬菜 ,但仍大量 进口。 进口。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鱼是日本 发达 第一 渔场, 人的重要食品有世界著名的 北海道 渔场,函馆和 下关为主要渔港。 下关为主要渔港。
五、居民和文化 人口1.27亿 人种, 人口1.27亿,黄色 人种,居民多为 大和 族, 1.27 首都东京。 通用日语 ,信奉 神道 教和 佛 教,首都东京。
六、自然资源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70%, 被誉为“绿色王国”。
六、自然资源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8单元 第6讲 中国的产业活动 教案
第六讲中国的产业活动考点1中国的农业夯实基础1.概述(1)农业五部门:农、林、牧、副、渔(“五业”)。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__国民经济__的基础。
2.种植业(1)概念:在耕地上种植__农作物__的农业生产部门。
(2)主要分布地区:我国东部__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__。
(3)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和农作物差异①产生原因:南北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②表现(4)主要商品性农产品基地①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汉江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②商品棉基地:黄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江汉平原、南疆。
③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3.畜牧业(1)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北的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共划分为四大牧区,分别是__内蒙古__牧区、新疆牧区、__青海__牧区和西藏牧区。
(2)农耕区畜牧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__四川__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_舍饲和秸秆__饲料为主,是我国畜产品的主要来源。
4.林业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__天然林区__,西南的__横断山区__是我国的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的台湾、福建、江西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人工林区。
5.渔业(水产业)其农产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居首位,优势区域为东南沿海养殖带、黄渤海养殖带和长江中下游养殖带。
核心考点突破一、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和影响条件三、我国粮食安全状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是处于低水平、偏紧张的供求阶段。
1.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1)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巨大。
(2)资源环境问题。
①农业缺水;②耕地减少(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耕地锐减),质量下降(优减劣增);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④灾害频繁(洪涝、干旱、蝗灾等)。
(3)粮食生产投入不足,种粮效益低,产粮区经济条件差,粮农缺乏积极性。
专题26 中国的产业-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课件
太原 焦作
柳州
京哈线
北京 沈阳 长春 哈尔滨
京沪线
北京 济南 南京 上海
京九线
北京 南昌 香港九龙
京广线
北京 石家庄 郑州 武汉 长沙 广州
2、东西方向
京包-包兰线
北京 包头 兰州
滨洲-滨绥线
满洲里 哈尔滨 绥芬河
陇海-兰新线
连云港 郑州 西安 兰州 乌鲁木齐
沪昆线
上海 杭州 南昌 长沙 贵阳 昆明
方式
主要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等。
3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
铁路为主
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
运输工具具—汽车
水路运输
运输工具—船舶
运输工具—飞机
内河运输 海洋运输
1、南北方向
宝成-成昆线
宝鸡 成都 昆明
①
太焦--焦柳线
适宜运输的货物:石油、天然气等液体、气体货物
4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知识小结
运输方式 水路运输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运输工具
船舶 汽车 火车 飞机
运价
最低 较高
较低 最高
运速
较快 较快
运量
较小 较大
灵活性
最差 最好 较好 较差
4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有各的运载工具和运 输线路,因而各有特点。
饮料作物
茶
一般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的气候为宜;年降雨量1500毫米 至2500毫米均适合。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
树
主要产茶区。
1 中国的农业
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空间分布
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据统计,从1957年到1960年农业产值下降22.7%, 轻工业产值比重由55%下降到33.4%,只有重工业比重 上升。由于生产下降导致商品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则出 现严重困难。
—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思考: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2)评价 (3)结果
探 索 与 建
(4)调整国民经济 ①时间 1961年 ②措施 ③结果
(1)原因 (2)时间 (3)指挥部 (4)动乱表现 (5)抵制抗争
设 3.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 (6)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成
(1966年-1976年) (7)江青反革命集团形成
就
(8)结束 (9)影响 (10)教训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逝世——
那年 十里长街人群悲恸,
只为送您!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行悼念活动。清明节前后,上百万 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篮、送花圈、贴传单、作诗词, 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4月5日,活动遭到四人帮镇压,这就是四五运动。这 场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武汉钢铁基地
包头钢铁基地
包兰铁路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2、模范人物:
王进喜(铁人) 邓稼先(两弹元勋)焦裕禄(党的好干部)雷锋(解放军好战士)
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3、“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科技成就
时间
成就
科技成就不是“文 化大革命”的成果
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被批斗时,曾拿着宪法悲愤的说:
第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
返回
2.社会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城乡差距明显, 特别是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差距。
城 乡 教 育 设 施 差 距 之 大
(2)发展观念不科学,传统发展观影响大。传统发展理念在 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往往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 设,使社会建设相对滞后。
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
制改革。
返回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1)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构建和谐社会的28字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十八大: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 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返回
2.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措施
(1)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 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主动 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2)注重维护群众权益 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注重维护 社会公平正义,依法保护群众权益。 (3)注重做好群众工作 深人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 务群众工作,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求。
上次课回顾
3.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 实力也是硬道理。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你的观点是什么? 二、支持你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三、你的结论是什么?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永友教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二、统筹协调解决我国社会利益问题 三、着力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
初中地理《.农业与工业》学历案
年级上册第学历案课堂检测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面不合适的行为是A.在西藏建立水产品加工基地B.在内蒙古建立皮毛、乳制品加工厂C.在黑龙江省建立豆制品加工基地D.在山东大力开展海洋水产养殖2.图中甲乙丙三地,甲为城市中心、乙为城市郊区、丙为远离城市的地区。
乙地农民面临以下几种选择,请你帮他们出出主意,你认为他们应选择哪一项农业生产类型A .种植水稻、小麦、玉米B .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蛋、禽生产C .全面发展畜牧业D .全部退耕还林3.我国西南部的山区,农作物种类及耕作制度存在差异的原因是A. 海拔高度B. 土壤C.水源D. 降水4..我国四种经济作物分布如下图,判断正确的是A.①油菜②甘蔗⑧花生④甜菜B.①棉花②甜菜⑧甘蔗④油菜C.①花生②油莱⑧茶叶④棉花D.①油菜②甘蔗⑧棉花④咖啡5.某采购员采购的商品与其产地对应正确的是:A.大米—丙 甘蔗—甲 甜菜—乙 花生—丁B.大米—甲 甘蔗—乙 甜菜—丙 花生—丁C.大米—乙 甘蔗—甲 甜菜—丙 花生—丁D.大米—甲 甘蔗—丙 甜菜—乙 花生—丁课后作业1. 下列工业部门属于轻工业的是A .化学工业B .服装工业C . 电力工业D .核工业2. 我国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是A. 哈大铁路线B. 黄河流域C. 长江沿线D. 沿海地区3.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带的工业城市自西向东依次是A.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B 武汉、重庆、上海、南京C. 上海、武汉、南京、重庆D. 重庆、南京、武汉、重庆2008年下半年,世界爆发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据此回答4—6题4.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和房产业销售量大幅下降,对下列哪个部门影响最大A. 化学工业B. 煤炭工业C. 钢铁工业D. 食品工业5.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采取了拉动内需的一些措施,下列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轻工业产品的是A.化肥、农药B. 彩电C. 农业机械D. 汽车6.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工业基地是A. 辽中南工业基地B. 京津塘工业基地C. 沪宁杭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7.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条件是甲 乙 丙甲 乙 丙 丁A.自然资源B.科技力量C. 交通条件D. 劳动力数量8.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靠近香港和东南亚,多侨乡,便于引进外资B.多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和沿海开放城市C.以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D.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十分发达五、拓展延伸,能力提高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图,完成下列各题(图形见课本110页)(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最早,位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工业基地是,图中的代号为(2)近年来,许多外资企业纷纷游向②,该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是①②③但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不利条件是(3)首都钢铁公司位于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在图中的数码代号是(4)③工业基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9.读下列有关我国工业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基地是工业生产比较发达和相对集中的城市或地区.我国有许多工业基地,但重要的有四个,它们是沪宁杭,珠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是我国工业的支柱,是中国工业的希望.材料2:中国工业基地分布图:(如图)(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工业基地名称A.B.C.D.(2)图中所示的工业基地都分布在地区.学后反思1.我国农业、工业的特点,分布地区如何?2.如何对农业、工业进行比较记忆。
第六讲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白板内容详实:案例值得运用)
④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在位)
1967年11月,在庆祝十月革命50周 年的大会上,勃列日 涅夫在报告中 正式宣称,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 会主义社会”。 1977年通过的苏联宪法载明:“苏 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通往共产主 义道路上的一个合乎规律的 阶段。”
案例引入:跑马乡的故事
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宣布 (1958年)11月8日是共 产主义开始之日………(摘 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 事件的回顾》 )
思考:如何评价这一件事?其产生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
1.案例与讨论:一道世纪性的难题 2. 理论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形成和发展
(2)前苏联的探索
①列宁时期
明确地把未来社会划分为三个单元:过 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将经历不 同的历史阶段,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根 据成熟程度的不同分为:“初级形式的 社会主义”; “发达的社会主义”; “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
列宁:共产主义是很遥远的事 情
1981.6《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 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 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 点都是错误的。”
十二大报告
―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 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上, 赫鲁晓夫断 言:苏联的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 极重要的发展时期——全面展开共 产主 义社会建设的时期”。
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正 式提出了“在20年 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 社会”的规划。他将这20年分为两个阶 段:1961-1970年的第一个 十年里,实 现苏联的人均工农业产量超过美国; 1970-1980年的第二个十年里,把美国 远远抛在后面。
第六讲农业民俗民俗学教案
第六讲农业民俗1、农业民俗概述2 、中国汉族农业民俗3 、中国少数民族农业民俗4 、中国港澳台农业民俗5 、外国农业民俗口典型案例口本章小结口关键概念口复习思考题口实训题口自测题教学目的农业民俗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是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相沿成习。
农业民俗构成了乡村田园风情的基础部分,以其特有的生态性和质朴性深受都市旅游者的宠爱,因而了解中外农业民俗为旅游工作者所必须。
在学习农业民俗的流变、类型、特征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我国汉族、主要少数民族,以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农业民俗,以便在旅游开发策划、服务管理中灵活运用。
一、农业民俗概述农业民俗属于农业文明范畴,构成了物质生产民俗的基础和特色部分,以它特有的生态性与质朴性,为现代都市旅游者所喜爱。
1、农业民俗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生产活动相沿成习农业民俗。
农业民俗是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产物,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与经验诸内容的模式化行为。
就世界范围而言,农业生产大体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的演变,农业民俗也相应地经历了三个阶段的传袭与变化。
由于历史、地理条件不同,不同民族、地区与时代的农业民俗存在差异。
(l)原始农业民俗开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是以磨制石器、木器工具为主,采用“刀耕火种”的游耕与锄耕方法,通过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
西亚、北非、中国、印度、中美洲等地古老文明的出现,最初便同原始农业的发生有关。
人类早期使用的工具为木棒,同时把石斧、石锄等经过磨制了的石器缚在木棍上,用来开荒掘地、种植作物。
单个劳力不足,就靠许多人集合劳动,由此而形成了互助共耕的习俗。
人们砍倒并放火烧掉地面的植物,将种子播到地面,依靠草木灰和土壤的固有肥力而使作物生长发育,坐享其成。
这里的地力耗尽了,就易地而种。
这便是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游耕习俗,在今天的一些落后民族和地区仍然稀疏可见。
由采集发展而来的原始种植业,最初主要由妇女承担,男子在后来才占主导地位。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6讲 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及社会生活
考点梳理
考点三
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 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 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1.衣:改革开放前,色彩、样式单调(如中 山装、解放装);改革开放后,衣着丰富 多彩,时尚化、个性化。 2.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少,营养严重不足; 改革开放后,不但要“吃饱”,还要“吃
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考点一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 水稻”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1.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原子弹、导弹
和人造地球卫星) (1)原子弹:① 1964 年,我国第一颗 ②原子弹 爆炸成功。 (2)人造地球卫星:③1970 年,我国第 一颗④ 人造地球卫星 功。 “东方红1号”发射成
2. “籼型杂交水稻”
备考演练
1.(2014· 德州)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 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到2000 年我国基本普及了( D A.学前教育 C.高等教育 )
B.六年义务教育 D.九年义务教育
2.(2014· 揭阳)在党和政府实施的教育发展 战略中,成为科教兴国奠基工程的是( B ) A.素质教育 C.职业教育 B.九年义务教育 D.高等教育
C.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D.在火箭方面的突出贡献
3.(2014· 龙东)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 炸了( A ) A.第一颗原子弹 C.第一颗近程导弹 B.第一颗氢弹 D.第一颗洲际导弹
考点梳理
考点二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科教兴国战略 ”
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科技和促进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我国实施了“①科教兴国 战略”,
)
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
样化,时装流行 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 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 ③笔记本电脑、手 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 来越普遍 ④自谋职业,下海经商 A. ①②③④ C. ③④ B. ②③④ D. ①②③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二 第6讲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含解析)
第6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一主要行业发展概况1.冶金业的发展。
(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繁荣;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2)汉朝: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3)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2.制瓷业的发展。
时期成就商周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秦汉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魏晋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隋唐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瓷器开始畅销海外宋元宋代出现了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瓷都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技术成熟3.时期成就商周商朝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秦汉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开始销往海外唐宋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二主要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
(1)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生产。
(2)产品质量:不计生产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产品流向:提供给政府和军队。
(4)社会地位:直至明朝中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家庭手工业。
(1)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自主经营。
(2)生产目的:自用和交纳赋税户调为主,流向市场的比重日益增加。
(3)地位:农户的副业。
3.民营手工业。
(1)经营方式:民间私人经营。
(2)产品特点: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明清变化。
①明朝中叶以后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②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易错修正]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投放市场。
答案: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绝大多数产品不投放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
盐铁等民生产品部分由官商或民间商人特许经营。
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
三资本主义萌芽1.出现条件。
商品经济的发展。
2.基本状况。
________中后期在江南部分地区的民营________业出现,之后缓慢发展。
3.基本特征。
生产面向市场;雇佣关系。
4.阻碍因素。
专制制度;自然经济形态;抑商政策等。
[识记导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1.田庄手工业。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 知识讲解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编稿:翟秀红审稿:陈敏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知识经纬知识清单发达的古代农业1、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时间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原始社会石刀、石斧(石器)____①____ 水稻、粟商、西周耒耜、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排水、锄草、培土、沤肥、治虫粟、稻、黍、稷、麦、桑、麻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垄作法___②___两汉a西汉赵过推广二牛三人的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b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朝同一方向翻土c汉朝以后,____③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翻车江东地区出现___④___,安装犁评,可调节犁耕深浅。
能适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土地所有制:私有。
(2)基本生产单位:家庭。
(3)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生活需要。
(4)特点:____⑤____。
(5)优点:具有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精耕细作。
(6)缺点:规模小,脆弱,孤立。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概况发展历程:夏、商、周时期:官府垄断;春秋战国: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
经营特点:政府____①____;集中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
(2)重要成就Ⅰ冶金业铜、青铜: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治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钢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西汉时期采用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___②___。
中国的冶铁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Ⅱ制瓷业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商朝时已有原始瓷器。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至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___③___、珐琅瓷等争奇斗艳。
第6讲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
司(后)母戊鼎
• 4、尊神重巫的神本文化
•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礼记· 表记》) • 地位最高的神是主宰人间事物的“帝”或“上帝”。商汤伐夏桀时 说,“有夏多罪,天命殛(jí ,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 敢不正”。 • 以尊神重巫为特色的殷商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的
他们排除了人类神秘的“原始思维”对宇宙的神话解释,
开始用理性思维对自然、社会和人进行审视和沉思。
• 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 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坏”、充满战乱的动荡时 代,但中国文化却奏响了辉煌的乐章。
西周制礼作乐,东周礼崩乐坏。春秋300年,“弑君 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战国250年,大小战争220余次。
第三节
春秋战国文化
• “轴心时代”(Axial Age)的说法是德国哲学家卡 尔·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在《智慧 之路》中提出一个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的观点。他
认为,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的600年中,出现
了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德莫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老子、孔子等一大批哲人,
“焚书坑”及“坑儒谷”遗址
二、汉代的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汉朝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后,继而提出思想统一。
• 主要措施:
•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
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汉书· 董仲舒传》有
“天人三策”记载了董仲舒关于“大一统”问 题的阐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 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 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
中国农业知识点
中国农业知识点
中国农业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许多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农业的知识点:
1.主要农产品: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玉
米、棉花、油菜籽、茶叶、糖、水果(如苹果、橙子、柚子)、蔬菜等。
2.农业区划:中国的农业分布呈现出东南多、西北少、
东北次之、西南最少的特点。
东南部分地区因气候和土地条件
适宜,农业发展较为集中。
3.农业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农业逐渐引入现代
农业技术,包括精准农业、无人机农业、农业物联网等,提高
了农业的效益和产量。
4.农业政策:中国政府实施的农业政策涉及农业补贴、
价格支持、农业保险、土地制度改革等,旨在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5.粮食安全: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国,中国一直关注粮
食安全问题。
政府通过粮食储备、农业投入、农业技术创新等
手段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6.农村经济改革:农村经济改革是中国农业改革的一部
分,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村民经济组织发展、农村金融改革等,
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7.农业环境问题: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张,中国也面
临一些农业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水资源过度利用、农药残
留等。
8.农村社会发展:中国农业发展还关系到农村社会发展,
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知识点展示了中国农业领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农业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基石,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版:第6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步步高)
第6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及文化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发展①耕作制度:宋朝时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②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③棉纺织业: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④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2)手工业发展制瓷业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②元朝:出现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2.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发展商品市场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边境贸易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货币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多,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推动了商业的发展海外贸易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2)城市繁荣①宋: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②元:临安改称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3)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3.经济重心南移(1)南移过程唐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南宋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及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等的分布。
2、掌握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以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掌握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自主学习】(请在课前参考八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和地理图册,将下列知识点补充完整并背诵。
)一、农业
(一)种植业:
1、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对比填写我国
2
1、功能:
(1)环境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经济效益:提供木材、橡胶、水果、茶叶等
2、森林的分布:
(1)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西南林区: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分布在西南横断山区
(3)东南林区: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分布在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三)牧业
我国四大牧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大牧区的降水量较少,有广阔的天然草场,适宜放牧,内蒙古、新疆两大牧区处于半干旱、干旱地区,青海和西藏两大牧区处于高寒地区。
(四)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旱灾害频繁是共性)与优势:
(1)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
(2)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
(3)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4) 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
二、工业
(一)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1、沪宁杭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上海、南京、杭州
地位: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大型工业基地。
发展方向:今后将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2、京津唐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地位: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方向:今后重点可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等方面。
3、辽中南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沈阳和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等工业城市。
地位: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发展方向:今后仍应发挥其作为重工业基地的优势,要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适当限制某些耗能大、当地又缺乏原料资源工业的发展。
(二)高新技术产业
①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增长速度____,产品更新周期____,风险____,利润____。
②布局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附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
③主要工业部门:电子和信息类、生物技术类、新材料、新能源等。
④高新技术开发区:依附____________,呈点状分布(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型人才集聚、交通便利等)。
⑤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
【合作探究】
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是:
①____、②____、③____、
④____、⑤____、⑥____、
⑦____、⑧____、⑨____。
2、将下列农业类型填入图中空格内,并简要分析原因
A、旱地农业
B、绿洲农业
C、河谷农业
D、水田农业
E、灌溉农业
3、讨论以下集中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小麦(冬小麦、春小麦)、水稻(单季、双季、三季)、玉米、棉花、油菜、甘蔗、甜菜
【强化重点】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主要工业部门和特点,理解记忆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反馈提高】
一、选择题
1、以下地区不属于出口农产基地的是: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山东半岛2、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A.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 B青海、西藏、甘肃、新疆C.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 D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3、未来10年内,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龙头”的是:
A.黑龙江 B新疆 C山西 D山东
4、下列地区,没有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分布的是:
A.东部沿海 B黄河流域 C长江沿岸 D南部沿海5、下列城市中,毛纺织工业发达的是:
A.青岛 B郑州 C呼和浩特 D天津
读图7-1-10,完成6-8题:
6、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7、判断该地可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B.棉花 C.茶
叶 D.甜菜
8.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C.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9.既临河又临海的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开放口岸是:
A.天津 B上海 C北京 D大连
10.图7-1-1是我国的小麦、油莱、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11、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玉米
B、谷子
C、冬小麦
D、春小麦
12、山东是我国哪几种经济作物的产区:
A、甜菜、花生
B、棉花、花生
C、油菜、甜菜
D、咖啡、甘蔗
13、中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在:
A、黄河中下游流域
B、长江中下游流域
C、华南地区
D、新疆地区
14、以下哪个省的天然橡胶产量最大:
A、台
B、粤
C、桂
D、琼
15、以下哪个省甘蔗产量最大:
A、台
B、粤
C、桂
D、琼
16、下列钢铁工业基地,不是分布在长江沿岸的是:
A.上海 B攀枝花 C太原 D马鞍山
17、下列不属于高技术产品的是:
A.计算机软件 B航天飞机 C移动电话 D高级轿车
18.位于陇海铁路上,是省会又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的城市是
A.济南、石家庄 B.郑州、西安
C.兰州、徐州 D.洛阳、开封
19.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塔里木盆地等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石油开采成本低 B.距消费市场近
C.石油开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D.我国油气供需矛盾突出
20.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21.与东部地区相比较,下列资源在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是
A.土地资源、矿产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
C.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 D.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资源
二、综合题
1、连线题
(1)500吨钢材从鞍山到十堰公路运输
一吨鱼从上海郊县到市区航空运输
一万吨石油从胜利油田到南京管道运输
从北京到旧金山旅游海洋运输
秦皇岛的煤运往广州铁路运输
(2)棉花新疆
油菜籽吉林
甘蔗广西
茶叶福建
花生山东
甜菜湖南
(3)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上海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深圳东南沿海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北京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西安2、填表题:(1×4=4)
在下表中,将各产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