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洪泽杂病治验拾萃
疑难杂病治验四则
木火刑金 , 肝郁化火犯肺 , 其二阴虚肺燥 , 前者用龙胆泻肝 汤
加味。
【 关键词】 疑难病
1 湿 温
中医药
验案
4 龙 胆 泻肝 汤 合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消 毒 饮治 急性 肾 盂 肾炎
周 某 , 性 ,5岁 ,0 6年 9月 1 女 6 20 5日就诊 。 者 因反 复 发热 患
患 者 刘某 , 性 , 1 。因 “ 热 、 女 4岁 发 尿频 、 痛 、 痛 3 于 尿 腰 20 年 4月 71就 诊 。 06 3 自服 诺 氟 沙星 2 , 情 无 缓 解 。 见 恶 寒 d病 症 发热, 尿频 , 尿灼 热 疼 痛 , 酸 痛 , 腰 舌红 、 苔黄 腻 , 脉滑 数 。 查体 : 体
・
3 6・ 0
中国中医急症 2 0 0 9年 2月第 1 第 2期 J T M. e. 0 9 V 11 , o2 8卷 E C Fb 2 0 , o 8 N . .
治标 , 应止 血 活 血 同治 , 以 龙 胆 泻 肝 汤 清肝 胆 湿 热 、 养 肝 血 , 补 白木 通 改 用 白茅 根 凉血 止 血 , 三七 活血 散 瘀 。三 七 , 载 于 加 始
同治。
3 龙 胆 泻肝 汤 加 止血 药 治 支 气 管 扩张 大 咯血 何 某 , 性 ,7岁 ,0 5年 6月 1 日就 诊 。 复 咳 嗽 、 女 2 20 4 反 咯血 2年余 , 重 1 。 娠 4月 。 加 d妊 在某 医 院 经 c T检查 诊 断 为 支 气 管 扩 张 症 , 院 当 日大咯 血 2次 , 约 1O m , 必 须 要 小 孩 求 人 量 lO l 因 治 于 中 医 。症 见 咳嗽 , 咯 血 , 色 鲜 红 , 便 干 , 便 短 赤 , 大 血 大 小 舌 红 苔 黄 , 弦 。证 属 肝 火 犯 肺 , 伤肺 络 。治 以清 肝 泻 肺 , 血 脉 热 凉 止 血 。方 以龙 胆 泻 肝 汤 加 昧 : 胆 草 1 g 焦 栀 1g 黄 芩 1g 龙 5, 5, 5, 车 前 草 3 g 泽 泻 1 g 生 地 黄 3 g 当 归 1 g 白茅 根 3 g 仙 鹤 0, 5, 0, 5, 0,
《经验良方》
《经验良方》
三卷。
清·陆画村著。
成书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
全书三卷又分为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等八册。
卷上载有保养、补益、急治、伤寒感冒、瘟疫瘴气、咳嗽、吐血、痰症、心气痛等五十五门,辑录内伤杂症治疗方九百五十一首,后附痰症、疳疾等病证的病源汇考;卷中载外科枢要等九门,分述外科十种治法:内消、艾灸、火照、针砭、围药、开口、收口、服药、救缓、将息等,并载有各种动物疾患的治法,后附有保命种子戒期,辑录方剂四百零六首;卷下载录《达生编》、《增广达生编》、《调经至言》、《慈幼编》、《遂生编》、《福幼编》,并载有治验医案十三则,辑录有五绝良方、杂症良方、海上方等一百八十六首。
全书以内、外、妇、儿临床各科为主,辑录一千五百余首临证验方,又收录辑编各家医论医案。
曾在嘉庆年间刊行,当时刊本已佚。
现存清咸丰三年(1853)北平恭寿堂刻本为清邵缓名所整理增补后之板本。
中医实战篇:杂病赋(实战经典)
中医实战篇:杂病赋(实战经典)【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病机玄蕴,卖力幽深。
虽圣经之备载,匪师授而罔明。
处百病而决死生,须探阴阳脉候。
订七方而施药石,当推苦乐志行。
邪之所客,标本莫逃乎六气。
病之所起,枢机不越乎四因。
一辨色,二辨音,乃医家圣神妙用。
三折肱,九折臂原病者感受舆情。
能穷浮、沉、迟、数、滑、涩、大、缓八脉之奥,便知表、里、虚、实、寒、热、邪、正八要之名。
八脉为诸脉之纲领,八要是众病权衡。
涩为血少伤精,责责然往来涩滞,如刀刮竹之状。
滑为痰多气盛,替替然应指圆滑,似珠流动之形。
迟寒数热,纪至数多少。
浮表沉里,在举按轻重。
缓则正复,和若春风柳舞;大则病进,势如秋水潮生。
六脉同等着,喜其勿药;六脉偏盛者,忧其采薪。
表宜汗解,里宜下平。
救表则桂枝芪芍,救里则姜附参苓。
病有虚实之殊,虚者补而实者泻,邪有寒热之异,寒者温而热者清。
外邪是风寒暑湿燥之所客,内邪则虚实贼微正之相乘。
正乃胃之真气,良由国之鲠臣。
驱邪如逐寇盗,必亟攻而尽剿。
养正如待小人,在修己而正心。
地土厚薄,就有余不足禀赋,运气胜复,推太过不及之流行。
脉病既得乎心法,用药奚患乎弗灵?原夫中风,当分真伪。
真者见六经形证,有中脏府、血脉之分;伪者遵三子发挥,有属火、湿、气虚之谓。
中脏命危,中府肢废。
在经络则口眼歪斜,中血脉则半身不遂。
僵仆卒倒,必用补汤;痰气拥塞,可行吐利。
手足瘈縱曰搐,背项反张曰痉。
或为风痱偏枯,或变风痹、风懿。
瘫痪痿易,四肢缓而不仁,风湿寒并,三气合而为痹。
虽善行数便之莫测,皆木胜风淫之所致。
雪霜凛冽总是寒邪,酷日炎蒸皆为暑类。
伤寒则脉紧身寒,中暑则脉虚热炽。
暑当敛补而清,寒可温散而去。
诸痉强直,体重跗肿,由山泽风雨湿蒸。
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天地肃清燥气。
湿则害其皮肉,燥则涸其肠胃。
西北风高土燥,尝苦渴闭痈疡。
东南地卑水湿,多染瘅肿泻痢。
其邪有伤有中,盖伤之浅而中之深,在人有壮有怯,故壮者行而怯者剧。
小儿杂病治验
说理 ,逐一明晰要义 ,旨在温故知新 ,以激发 中医思维 ,提高临床疗效 。
[ 键 词 ]儿 科 ;杂 病 ;治疗 关 中 图 分 类 号 :1 7 12 2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2 2 (0 0 O — 05 — 0 00 73 21)6 08 3
笔 者从事 儿 科 临 床 2 0余 年 ,遇 有 典 型 病 例 , 每穷思 揣 摩 ,究 其 所 以 然 ,以 积 累 心 得 ,启 发 新
第 3 第 6期 3卷
21 0 0年 l 2月
云 南 中 医学 院 学 报
Ju n lo n a iest fTrdt n lChn s dcn o r a fYu n n Unvri o a io a ie eMe iie y i
Vo _ 3 . 6 l 3 No l 2. 2 1 00
治 以清 心 消 积 ,用 导 赤 散 加 味。处 方 :桑 叶 、菊 花 、连翘 、淡 竹 叶 、鸡 内金 各 5 ,芦 根 、麦 冬 、 g
患 儿体 型瘦 高 ,面 白,神倦 ,纳 可 ,口干 ,便 调 ,
舌 质红 苔薄 黄 ,脉 细 数 ,尿 中潜 血 ++ +。证 属 气
虚 血热 ,治 以益气 凉血 ,方 用补 中益气 汤合 二至丸
发。
炒 麦芽各 1 g 0 ,灯 芯 1 ,白豆蔻 ,甘草各 3 。每两 g g 日 1剂 ,服 2剂后 告愈 。
按 :小 儿脏 腑娇嫩 ,形气未 充 。心属火 ,旺 于
夏 。为壮火 之气 ,与肝关 系密切 ,木 易生火 ,小儿 肝 常有余 ,则心 火易亢 。心 主火 属 阳 , 日属 阳 ,夜
加 味 。处 方 :太 子 参 、黄 芪 各 2 g 0 ,芡 实 、莲 子 、 覆 盆子各 1 g,柴 胡 、炙 升麻 、 白茅 根 、仙 鹤 草 、 5 女 贞子 、旱莲 草 、大蓟 、小 蓟 各 1 g 0 ,白豆 蔻 、甘 草 各 5 。每 d1 ,服 3剂后告 知尿 中潜血减 至 + g 剂 +。守方 再服 6剂后镜 下血 尿消失 ,随访 至今 未复
杂病治验五则
杂病治验五则一女,在银行工作,可谓贵妇人也,平素保养良好,皮肤细腻白皙,背后看二十来岁,侧面看三十来岁,正面看四十来岁,一问方知年已五十,刚刚内退。
患者在2019年2月中旬,即刚过春节时来找我初诊,盖因患者正逢更年期,夜间烦恼难眠。
予观其乃半夏人也,处以连枣温胆汤加味七剂,此后患者不复再来。
半年多之后的某天(20190911)上午患者来诊,自述仅服一剂药,即酣然入眠,随之自行停药,此后每逢眠差则服一剂,失眠即愈,故七剂药断断续续用了半年才吃完。
此次因失眠复发,且药已服完,所以前来复诊。
予笑曰,切不可再自行停药,此方不仅除烦助眠,连续服用还可改善体质、防止复发,彼诺诺而去。
患者的失眠迄今未复发。
一女,四十来岁,体瘦语急,反复发作风疹十余年,甚则淋雨亦能诱发皮肤剧痒、肿胀。
2019年刚放暑假的七月初来诊,患者自述多年来中西药物备尝,久治无效,不得已长期依靠服用抗过敏药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
初诊时患者面部黄肿明亮如万圣节南瓜,热痒如被火灼,搔抓则皮肤更加红肿,双上肢因剧烈瘙痒而抓痕血痂累累。
此阳证也,火毒为患,吾处以黄连解毒汤合自拟驱风四物汤(荆芥防风浮萍薄荷)加味七剂。
患者一周后复诊,面部肿消,前后判若两人,且周身瘙痒大减。
此后或一星期一复诊,或两星期一复诊,主方不变,仅稍作加减,患者连续服药一个半月,诸症皆愈,抓痕亦平,皮肤恢复正常。
遂让患者停药,停药一月亦未复发,遂继续停药观察。
患者在一个来月的看诊期间,有一次来复诊时,正逢南昌连续暴雨,路上积水及膝,患者淌水而来,笑对我说:“要不是效果好,下这么大的雨,路上这么深的水,我是不会来的。
”一男,21岁,大三学生,2019年夏某夜突因剧烈腰痛赴南昌市第四医院急诊求治,彩超检查双侧多发性肾结石,右侧输尿管结石,结石最大者为一长条形,卡在右侧输尿管第二狭窄处,长有一厘米,直径一毫米。
急诊科给予解痉止痛对症治疗三天,但结石无法排出,劝其转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患者为省事省钱,来我门诊看诊。
沈奉江--《医验随笔》
沈奉江--《医验随笔》《医验随笔》提要方书所载之因症脉治有定,而临床诊治则变幻无定。
是故医生于精研方书之外,尤当熟玩医案,庶几神明变化,活法在人,不为疾病所困矣。
本书系无锡中医友谊会理事沈奉江先生口述,门人周逢儒君笔记。
案虽不多,而诊断之精确,用药之工稳,直可上追古人,下启来学。
盖沈君为孟河马培之征君高足,学有根柢,识超侪辈,曾著《全球医通》一书,日久遗失,知者惜之。
《医验随笔》序自古奉功伟节,奇才异能,非托之文字则阅世不足以传。
汉司马迁修史,凡属艺文不论钜细,一字不肯割爱,千有余岁,吾人犹得取而读之者亦云幸矣。
英儒密纳约翰向称为辩雄泰斗,著作等身,尝谓智者干虑必有寻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合者和之,否者正之,有寸长则不宜抹煞,闭塞民智,阻天下之言论自由,信斯言也。
其巍然有济世之功者,宜何如宝重乎?余辑《无锡医学书目考》,深叹其有目无书,比校刊王旭高退思集类方歌注,益叹文献之易湮。
访诸名医后裔,或以无暇著述,仅存方薄,或则秘为手泽,无意付刊,久而佚散。
是以书目所有,百仅一二可见传布流通,吾侪之责。
梁溪沈奉江先生,文学世家,赋性颖悟,伉爽不群,超逸如神仙中人。
医学师事马徵君培之,生平治验,名公钜室,咸相信服。
而先生飘然物外,如幽兰自芳,不以自炫,其心志之所存者大,形迹之所寄者小,而矫矫固足以名世也,先生医学湛深,尝慕逊清徐大椿,泰西裴乃德龙蒲束之为人,现为吾邑中医友谊会理事。
向所著《全球医通》藏稿未刊,日久屡索不得,此则不即付诸手民之弊,殊为可惜。
小儿逢儒读岐黄书,从先生游而诏医验甚伙,钦迟无己,属操笔札,随闻记录,积久成册,惟年湮岁远者,四诊或有阙略,录寄《三三医书》刊入专著,庶启悟学者之性灵,裨益医林,实非浅鲜也。
因识其缘起如此。
民国第一甲子夏月无锡周小农别署伯华谨序《医验随笔》序昔韩昌黎见北平马公叹曰:犹高山深林,钜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自余始识。
沈丈奉江先生,瞻其岸然道貌,窃有味乎韩子之言。
杂病穴法歌
杂病穴法歌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艾御享堂作者/(明)李梃载于《医学入门》杂病随症选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原会别论详,脏腑俞募当谨始,根结标本理玄微,四关三部识其处,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
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
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疼发热外关起;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偏正头疼左右针,列缺太渊不用补;(左痛针右)头风目眩项捩强,申脉金门手三里。
赤眼迎香出血奇,临泣太冲合谷侣。
(眼肿血烂,泻足临泣)耳聋临泣与金门,合谷针后听人语。
(临注指足临注.,临注金门合谷俱泻)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
(合谷、太冲俱泻)口噤歪斜流涎多,地仓颊车仍可举。
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粗卤。
(舌下两边紫筋)舌裂出血寻内关,太冲阴交走上部。
舌上生胎合谷当,手三里治舌风舞;牙风面肿颊车神,合谷临泣泻不数。
二陵二跷与二交,头项手足互相与。
两井两商二三间,手上诸风得其所;手指连肩相引疼,合谷太冲能救苦。
手三里治肩连脐,脊间心后称中渚。
冷嗽只宜补合谷,三阴交泻即时住。
霍乱中脘可入深,三里内庭泻几许;心痛翻胃刺劳宫,寒者少泽细手指。
心痛手战少海求,若要除根阴市睹。
太渊列缺穴相连,能祛气痛刺两乳。
胁痛只须阴陵泉,腹痛公孙内关尔。
疟疾素问分各经,危氏刺指舌红紫。
痢疾合谷三里宜,甚者必须兼中膂。
(白痢合谷、赤痢小肠俞,赤白足三里、中膂)心胸痞满阴陵泉,针到承山饮食美;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
水肿水分与复溜,胀满中脘三里揣。
腰痛环跳委中神,若连背痛昆仑武。
腰连腿疼腕骨升,三里降下随拜跪。
(补腕骨,泻足三里)腰连脚痛怎生医? 环跳行间与风市。
(环跳泻)脚膝诸痛羡行间,三里申脉金门侈,脚若转筋眼发花,然谷承山法自古;两足难移先悬钟,条口后针能步履;两足酸麻补太溪,仆参内庭盘跟楚。
(脚盘痛泻内庭,脚跟痛泻仆参)脚连胁腋痛难当,环跳阳陵泉内杵;冷风湿痹针环跳,阳陵三里烧针尾。
(烧三五壮,知痛即止)七疝大敦与太冲,五淋血海通男妇。
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研究
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研究张志良;安洪泽;崔建杰;杜澍金;常奕;边哲;王晓松【摘要】目的:研究化湿解毒通络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90例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加用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仅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疗效。
结果: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上,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降低TG、TC和LDL上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在降低LDL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结论: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显著。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6(031)001【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风;中经络;化湿解毒通络汤;湿;热;郁;湿热郁阻【作者】张志良;安洪泽;崔建杰;杜澍金;常奕;边哲;王晓松【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252医院保定071000;河北省容城县中医院容城071700;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中医医院徐水 072558;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200;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 050200;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 050200;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 05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提要目的:研究化湿解毒通络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90例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加用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仅予常规西医治疗,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疗效。
结果: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上,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降低TG、 TC和LDL上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在降低LDL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显著。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动脉管腔在短时间内出现狭窄或闭塞,血流受阻,发生血流供应障碍,从而导致其所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发生变性、坏死,进一步出现相关病变部位的神经缺损症状,又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杂病治验4则
按
本 例 患 者 所 现 证 候 当 系脾 肾 阳虚 、 湿 内 水
聚 、 溢肌 肤所 致 ; 阳虚 衰是 本 , 阳虚 、 湿 内停 外 肾 脾 水 是 标 。先 前于 某 医 院被 误 认 为湿 热 之证 , 以苦 寒 燥 湿 清热 之 品治 之无 效 , 反致 脾 肾之 阳愈 受 损伤 , 阳气 既损 , 化 失 司 , 谷 不 运 , 饮 内停 而 泛 溢 于 四 肢 气 水 水 肌 肤 , 为 浮 肿 。真 武 汤 乃 扶 阳利 水 、 肾健 脾 之 发 温
主 以手 揉擦 眼周 , 眼圈发 黑 , 眼周皮 肤粗 糙 , 红 , 舌 苔 少, 脉沉 而弱 。西 医诊 断 : 眼轮 匝肌痉挛 症 。 中医诊 断: 目割 , 属 劳 神 过度 、 证 耗伤 精 血 、 肾不 足 、 肝 阴虚 风动 。治 宜 滋补肝 肾 , 养血 祛风 。给予 针 刺疗法 , 方
关键 词 : 肿/ 医药 疗法 ; 渴/ 医药疗 法 ; 水 中 消 中 目剖/中 医 药
疗法; 胃脘 痛 /中 医 药疗 法
剂, 可消 阴 翳 , 阳化 气 , 温 利水 渗 湿 ; 生 黄 芪 、 加 车前
子益气 行水 , 尿消 肿 ; 利 合益 母草 、 赤小 豆 、 白茅 根通
经 活 络 , 血 消 肿 ; 炒 麦 芽 濡 养 脾 土 , 护 胃气 。 行 用 顾 诸 药配伍 , 肾阳复 而 内寒 散 , 使 胃气 和而 脾 气 运 , 水
滞 血瘀 。治 宜补 气养 阴 , 肾健 脾 , 益 活血 化瘀 。给予
小 便 不利 , 于某 医 院诊 断 为 急性 肾炎 , 予苦 寒 清热 给 之 药 物 ( 体 不详 ) 疗 无 效 , 延 不 愈 。现 症 : 具 治 绵 颜
杂病治验4则
医 案 医 话
润”“ 、 一补 一泻 ” 为一 体 , 、 不伤 其 正 , 、 不 留 散 泻 补 敛 其 邪 . 降相 因 . 润 相 宜 , 阳各 得 , 氲 调 和 , 升 清 阴 氤 正 如《 问 . 法 方 宜 论 》 言 : 杂 合 以 治 , 得 其 所 素 异 之 “ 各 宜 . 治所 以异 , 故 而病 皆愈 者 , 病 之 情 , 得 知治 之 大体
关键 词 杂病 中 医 药 疗 法 验 案 中 图分 类 号 文章 编 号 R2 97 4 .6 文 献标 识码 A 1 7 — 9 X( 0 0 0 — 0 7 2 6 2 3 7 2 1 ) 8 0 4 -0
名老中医康素真治疗杂病验案选析
按 :齿 龈出血称 为齿衄 ,又称为牙衄、牙宣 。肾主骨,齿
为 骨 之 余 , 胃脉 络 上 龈 ,大 肠 脉 络 下 龈 , 皆属 阳 明 ,故 胃火 上 炎 或 肾虚 火 旺 皆可 引起 本 证 。《 问》 日:“ 火 食 气 。 马莳 素 壮 ” 认 为 :“ ”为 当 直 气 味 。“ 味 太 厚 者 ,火 之 壮 也 。则 吾人 之 火 气
验案精选 。 【 关键词 】 名 老中医;康素真; 临床经验 ;医案
[ s at F mo s l d coso C K Abt c] a u d otr f M ANG S . e et gmi el eu i ae f l da ten s er ae(e o o r o T uz nt an s l n o s s ss e th oeg a s Pf d h r i c a de o be c i
所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如用乌附之类 ,用壮火之 品,则吾人 之气不能胜之 ,故发热。 ”本例年轻人往往过食 辛甘 厚味 ,久 而化火 ,胃火实证则见 口臭,牙龈出血肿胀 ,脉洪数,舌红苔 黄 ,治宜清 胃泻火 ,选用清 胃散加味。方 中生地 、丹皮、水牛 角 、仙鹤草、茜草、藕节 、小蓟、白茅根止血 ;知母、黄芩、 黄连清泻阳 明之火;加沙参 、生地防热病津伤 。一般上齿龈 出 血常选升麻为引经药 ,下齿龈 出血选牛膝、大黄为 引经药 ,故 本例齿衄 当在下齿龈。 2 燥 痹 ( 干燥综合症 )
—
nis dy idysn rme css f ai aa s ( c l aa s )h a ah ae (eerl aop s . ti ,r (r do ) ae c l rl i f i rl i , ed ce sscrba v ssa t) B y o f ap y s a ap y s c m)
《杂病治例》
《杂病治例》腰痛气虚、血虚、肾虚、风、湿、热、瘀血、寒、气滞。
疏风小续命汤加桃仁。
治寒济生术附汤。
行湿湿热用苍术、杜仲、炒黄柏、川芎之类。
风湿东垣独活汤。
痰者用南星。
理气小七香丸,或简易枳壳汤。
行血黑神散,空心酒调服。
脉涩者瘀血,用补血调气药中加桃仁、红花。
散错杂之邪风寒暑湿气,五积散主之。
补气血虚,补中益气中加地黄、杜仲。
脉大者肾虚,用杜仲、败龟板、黄柏、知母、枸杞、五味之类,猪脊髓丸。
针血滞于下,委中出血。
灸肾俞、昆仓。
补荣卫固真饮子下后药,真气虚青娥丸方∶杜仲(四两) 补骨脂(二两)。
下闪肭实痛,猪肾散等药下之。
摩腰膏∶附子尖乌头尖南星(各二钱半) 炒姜(一钱) 雄黄獐脑丁香(各一钱半) 麝香(五通关节济生庵闾丸腹痛有实、有虚、寒、气滞、死血、积、热、风、湿痰、清痰、惊痰。
脉滑者痰,弦者食痹、疮、痧、疝。
发汗大抵风寒与湿痰在表之里作痛,宜汗之。
温寒入中脘痛,理中。
少腹小腹,四逆,厥阴,当归四逆汤、吴茱。
熨寒在内急痛,宜灰包熨之。
逐热有湿热作痢者,宜导气汤下之。
湿热怫郁,痛随利减。
针大抵实痛宜刺泻之,太冲、三阴交、太白、太渊、太陵。
消积脾积丸。
见泻例中。
下食食积停滞,与内消脾积,看冷热物下之。
通利坠肭疮疝之类。
皆宜下之。
有悬饮为痛,当下之,见痰例中。
软诸痛未可用参术,盖补气则气痛转甚。
虚者须咸以之。
灸邪客经络,药不能及者,宜灸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
外接法治阴毒。
牡蛎(烧) 不灰木(烧) 良姜(炒) 川乌(炮) 白芍(各一钱) 麝(少许)上为细末,每服一钱。
男病用女唾津调,涂外肾。
女病用男唾调,涂两乳。
摩按风寒湿宜按摩之,或用油线绞括夺命、委中等处。
俗谓之括痧。
逐血有积血奔豚,皆以活血通经药逐之。
补伤寒腹痛,脐下筑动者,理中丸加人参主之。
消郁导痰清痰多作腹痛,用茗、芎、仙术、香附、白芷、姜汁入汤调服。
托疮有疮在肺或肠痈,脉来数而实。
头痛有风、风热,多主于痰、湿、寒、破伤风、下实内闭之作痛。
痛甚者火多。
刘学勤教授运用和法辨治杂病经验
3 组方宜 精 。 主药 宜重
J 黄 连 、 木香 , 虚人 痢 疾 ; 醋青 皮 、 山 , 疟 l I 广 治 加 常 治 疾; 加生 百 部 、 苈 子 , 渗 出性 胸膜 炎 ; 葶 治 加嫩 茵 陈 、
血 瘀 阻 的基 本 病 机 。气 血 亏 虚 , 不 行 血 , 不 载 气 血
气 , 为瘀 阻 , 气 痹 阻 , 胸痛 胸 闷 ; 伤 心脾 , 停 胸 故 劳 气
血乏 源 , 血 无 力 , 帅 心脉 失 养 , 气 短 乏 力 、 慌 ; 故 心 面 色 觥 白, 质 暗淡 , 舌 舌苔 薄 白 , 脉沉 细无 力结 , 皆为 气 血虚 弱 、 心血瘀 阻 、 脉行 不续 之 征 。袁老依 据气 血 虚 弱、 心血瘀 阻的基 本病 机 , 以保元 养 心汤 加减组 方 治 之 。方 中党参 、 黄芪 补 益 心 脾肺 之 气 , 气 血有 源 , 使 输布 有 序 , 血 有 力 , 进 血 活 瘀 化 , 为 君 药 ; 帅 促 共 麦 冬 、 味 子 滋 养 心 阴 、 敛 心 气 , 参 、 香 活 血 化 五 收 丹 檀 瘀、 理气 通络 , 为 臣药 ; 共 茯苓 、 白术 、 实 、 葶苈 子 枳 炒 益气 健脾 、 理肺 宽胸 , 金 、 郁 延胡 索疏 肝解 郁 、 活血 止
T M R sSpe br 0 1V 12 o9 C e. etm e 1 o.4N . 2
介 绍 如下 。 1 辨 疑 析 证 。 守 法 度 谨
白细胞 、 中性 粒 细胞 均 高 , 用 消 炎 抗 菌 、 热镇 痛 使 解 之 剂 罔效 , 用加 味柴 胡桂 枝汤 ( 胡 、 则 柴 黄芩 各 1 , 5 g 忍 冬花 3 , 冬藤 3 ) 和清并 用 , 0g 忍 0g , 常获 佳效 。 刘 老治 疗肝 郁脾 虚型 之胁 肋胀痛 , 疲乏 力 , 神 腹
出自《安士全书》的神验方剂
出自《安士全书》的神验方剂一、解一切饮食毒生甘草,荸荠(bí,qí)(一名地力,不必去皮)。
煎汤饮,入口即活。
二、治肺病二良方1、莼菜佐膳,久之自愈(此菜多产江浙湖泽中,叶椭圆,茎及叶背皆有黏液,作羹甚美。
若治病勿同荤菜煮)。
2、枇杷叶去毛,煎茶日日饮之,一月后大便中见小虫即愈。
三、备荒(见《潜斋丛书》)糯米煮饭,晒至干透,永远不坏。
饥者嚼一撮,得米气便可不死。
每年各家留饭一斗,晒饭入瓮,置干燥处,甚不费力。
若得家家如此,远胜积谷备荒多矣。
或以糯米一斗淘净,屡蒸屡晒,捣细入瓮封口,放干燥处,经久不坏,至用时日服三勺,渴则饮之。
四、救饥方(见《周氏集验方》)核桃仁去皮,茯苓去皮,薄荷各四两,杏仁去皮尖一两,煮甘草去皮一两,嫩桔梗一两,小茴、炒贯众各四两,共研细末,或晒或烘干,候冷,瓶收。
每用一匙含口中,再食草木枝叶,细嚼至饱为度,依旧气力不减。
若食树皮,必与稻草节同食,否则胀死,不可不知。
久饿后大忌骤饱,缘饥则食肠细薄,骤饱则伤及围肠矣。
宜先少食稀粥,并忌过热之物,渐渐由稀加稠,细心调理。
五、解砒毒方(见《劝戒录类编》)歙医蒋紫垣有秘方,解砒毒立验,然必索取重资,不满所欲,坐视其死。
一日行医邻县,中夜暴卒,见梦于主人曰:「吾以耽利之故,误人九命,死者诉于冥司,冥司判世世服砒死,今将赴转轮,我赂鬼卒,来以解砒毒方相授,君为我活一人,则我少受一业报。
弱得遍传利世,君更获福无量。
吾悔晚矣。
其方如下:防风一两研末。
药仅一味,用水调服,并无他药。
言讫,涕泣而去。
南城邓葵卿《异谈可信录》又载:冷水调石青,解砒毒如神,幸善知识心存普济也。
六、治疟疾1、凡患虐者,忌饮冷水、冷茶,并一切生冷之物。
唯以姜汤乘热饮之最良。
热未全退不宜进食。
服截虐之药,必俟发虐过后。
2、又截虐神方乌梅两个,红枣两个,胡豆(*即蚕豆)一岁一粒,按岁数多少定之。
此三种书之于纸,于未发之前一小时,男左女右系于手腕,勿令人知,即不复发,灵验之极,不可轻视。
?唐?吴秘验(1)
唐吴秘验(1)1《养胃枇杷饮》主治:各种口腔溃疡2《加味鸡鸣散》:主治:舒张期心衰,流出道梗阻,肥厚性心肌病,瓣膜狭窄,慢性肾衰竭”…。
2.1*吴门秘方加味鸡鸣散治心包积液引起的舒张期心衰验案;3《加味硝石矾石散》主治:胆、胰癌等疾病;4三制《八味回阳饮》主治:少阴病,疲乏。
少阴病寒化证。
此中医兴奋剂;5《开宣通痹汤》主治:胃食管反流病,寒中(上焦乱气,病在太阴)6《宣清降浊汤》主治: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热中;7《栀豉升降饮》主治:乱气。
凡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干,名曰乱气;8《加味四妙勇安汤》主治:斑疹,丹毒,血管炎,抗凝抗血栓等8.1血管保护剂《四味健步汤》9*《五酸缓肝汤》主治:胆道疾病10*《通经汤》主治:月经后期,量少,闭经,痛经。
11.0《解疏通散汤》主治:乳腺增生及乳腺癌病;11《化血煎》主治:良性增生、结节、囊肿。
附:唐三制《乳癖汤》12《下血汤》子宫内膜增生,热中下血者;13三制《变通血府逐瘀汤》主治:血瘀胸痹13.1黄煌八味逐瘀汤(又名八味活血汤)14《银柴消毒丹》主治:外感初气,少阳夹湿证,消散湿毒15《小柴胡汤新汤》主治:过敏及自身免疫病病在少阳者。
如慢性咽炎;附:15.1小柴胡汤临床新用:(2)心绞痛:(1)呼吸系统疾病:(3)胃炎:(4)胆汁返流性胃炎(5)过敏性皮肤病:(6)急性腮腺炎后并睾丸炎。
1《养胃枇杷饮》主治:各种口腔溃疡:枇杷叶12,生甘草3,生麦芽30,生谷芽30,竹茹9,芦根30,白茅根30,通草30,淡竹叶30,茵陈30。
加减法:心火加黄连3,热毒加蜈蚣3,多放疗可见;肝火加黄芩9,郁金30,多复发性口疮;湿重加薏苡仁60,藿香叶6,佩兰叶6,偏热加薄荷叶3;微寒加苏叶9。
煎服法:三沸即止,不可久煎。
如烂不可进食者,代茶饮。
2《加味鸡鸣散》:主治:舒张期心衰,流出道梗阻,肥厚性心肌病,瓣膜狭窄。
上述病症不可用洋地黄或真武汤辈强心,中西无策,其效如神吴萸9 木瓜9 苏叶30 桔梗6 生姜6 槟榔9 玉竹30 桃仁62.1*加味鸡鸣散治心包积液引起的舒张期心衰验案(程保智)一、無门秘方加味鸡鸣散方解原方:吴萸9g 木瓜9g 苏叶30g 桔梗6g 生姜6g 槟榔9g 玉竹30g 桃仁6g主治:舒张期心衰,流出道梗阻,肥厚性心肌病,瓣膜狭窄。
杂病源流犀烛-清-沈金鳌
杂病源流犀烛-清-沈金鳌清沈金鳌撰沈氏尊生书之杂病源流犀烛《杂病源流犀烛》序余弟芊绿,博古明经,一生笃学,大约四十以前专志儒书,四十以后专攻医学,故著作甚富,于儒则有芊绿草堂稿若干种,于医则有《沈氏尊生书》若干种,余于所著儒书能读之,以余所知也,于所著医书,虽读之,实不能知也,然不知者医之理,犹能知者医之文,兹读《杂病源流犀烛》,共计长短一百七十余篇,篇各一法,法各宗诸左史,无一散乱,无一重复,于所著儒书,知其能独发心裁,成一家言也,则于所著医书,即文法之变妙,亦可知其能独发心裁成一家言也,此余不知其医书,而犹能即所知者以知之也,特书此以弁《杂病源流犀烛》云,愚兄岵瞻书。
《杂病源流犀烛》自叙极天下能烛幽者,犀之角而已。
角何能烛,以犀性之通灵也。
犀之神力,全注于角,其通灵之性,亦全聚于角,是以燃之而幽无弗烛也。
夫人得天地最秀最灵之气,失其灵者,私汩之耳,私汩其灵,必是非莫辨,矧能烛幽,若是者,吾于医有感焉。
人之有病,或感七情,或染六淫,皮毛肌肉,经络脏腑,受其邪即成病,而病即发于皮毛肥肉经络脏腑之间,故曰杂也。
杂者,表里易蒙,寒热易混,虚实易淆,阴阳易蔽,纷形错出,似是实非,欲于易蒙易混易淆易蔽中,确定为勿蒙勿混勿淆勿蔽之症,非本通灵之性,洞彻精微,安能如犀之无幽弗烛。
秦越人视病,洞见人脏腑癖结,能烛幽也,能本通灵之性,以烛乎至幽也。
夫医何能尽如秦越人,然切脉辨症,就症合脉,反复推究,从流溯源,纵不能洞见癖结,当必求昭悉于皮毛肌肉经络脏腑之间,或为七情所伤,或为六淫所犯,知其由来,审其变迁,夫而后表里不相蒙,寒热不相混,虚实不相淆,阴阳不相蔽,皆通灵之为用也。
悉皆通灵之用,原本于性生者也,虽不燃犀,奚翅幽之能烛乎,亦何忧病之纷形错出于皮毛肌肉经络脏腑间乎。
书既成,因名之曰《杂病源流犀烛》。
乾隆癸巳清明前一日锡山沈金鳌芊绿氏自书卷首上脉象统类(直看横推)提纲要脉,不越浮、沉、迟、数、滑、涩六字,以足该表里阴阳、冷热虚实、风寒燥湿、脏腑气血也。
杂病源流犀烛
杂病源流犀烛《杂病源流犀烛》,内科著作。
三十卷。
清.沈金鳌撰。
刊于1773年。
本书为《沈氏尊生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
全书内容以介绍杂病为主,包括脏腑门、奇经入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等。
每门分若干病证,每病各着源流一篇,并详述病证原委,悉其形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立方,按方遣药。
理法方药比较契合。
每病在介绍方治外,并附导引等治法。
沈氏博采前人著述,结合个人见解予以整理编写,论述较为完备,在杂病著作中有相当影响。
直到今天,此书仍不失为内科名着而受到极大重视。
现存乾隆、同治刻本。
1949年后有排印本。
阐释杂病方面是为专著,按脏腑经络、风寒暑湿燥、内伤外感、面部身形各门统括诸种杂病,包括脏腑门、奇经入脉门、六淫门、内伤外感门、面部门、身形门等。
每门分若干病证,每病各着源流一篇,并详述病证原委,悉其形证,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立方,按方遣药。
理法方药比较契合。
每病在介绍方治外,并附导引等治法。
沈氏博采前人著述,结合个人见解予以整理编写,论述较为完备,在杂病著作中有相当影响。
沈金鳌,清代医家(1717-1776年)。
字芊绿,号汲门、再平,晚年自号尊生老人,江苏无锡人,乾隆年间中举,候选训导。
早年习儒,博闻强识,涉猎广博,经史诗文、医卜星算,皆有涉猎。
著《尚书随笔》等。
至中年,犹屡试不中,遂矢志攻医,于临证各科,均甚精通。
又研习《灵》、《素》、仲景之学及仲景以下历代名家,互相参订。
后来又勤于著述,先后撰成《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妇科玉尺》、《幼科释迷》、《要药分剂》,总其名曰《沈氏尊生书》,内容赅博,论述亦精辟,颇有精辟,颇有影响。
现有多种刊本行世。
杨光福教授临证验案举隅
杨光福教授临证验案举隅
安洪泽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16(038)004
【摘要】杨光福教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对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对临床疑难杂症有独特的诊疗经验,文章摘录了杨教授验案5则.
【总页数】3页(P490-492)
【作者】安洪泽
【作者单位】河北省容城县中医医院内科,河北容城07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M43.340.531;R693.405.31
【相关文献】
1.杨光福教授临证验案举隅
2.顾宁教授"双心疾病"辨治思路与临证验案举隅
3.朱进忠教授十四味温胆汤临证验案举隅
4.李应东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临证经验及验案举隅
5.于志强教授妇科临证验案举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 洪 泽 杂 病 治 验 拾 萃
于 君 平
( 容城 县 中 医医院 , 河北容 城 0 7 1 7 0 0 )
安 洪 泽 副 主 任 医 师 是 保 定 市 名 中 医 ,河北 省 官 , 藏 津液 而 气化 出焉 ” , 代 肾主水 , 气化津液 , 使 清 第 三 批 名 老 中 医 药 专 家学 术 继 承人 ,河 北 省第 三 中之清 者 沿 三焦 而 出 , 补充 卫 气 , 熏蒸 于 肓膜 , 温 分
血糖 7 . 5 mm o l / L 。诊 断 : 不寐 。辨证 为 水湿 内盛 。治 予 五苓 散 通 因通 用 , 利 水 渗湿 , 使 水 饮 去而 阴 阳 和 , 不寐 自愈 。 法: 温l l j 僧 、 渗湿利水 , 缩泉安神 。方 以五苓散合 不 安神 而神 自安 , 缩 泉丸加 味 。燎 方 :
0 g , 乌药 l O g , 丹参 1 0 g 。常 法煎 服 。共 7剂 。 方继服 1 4剂 。其 后经 回访 诉 诸 症 均好 转 ,故 未来 2
诊。 例, 患 者兼 症 尿频 尿 急 , 1 3干渴 不 欲饮 , 且病 久 耗 气 二诊 : 诸症 减轻 。 夜寐 差 。予原 方加茯 神 2 0 g 、 夏 按: 本 病例 以心下 痞 满 为主 症 . 虽 时 有 心 下
“ 太 阳病 , 发汗后 , 大汗 出, 胃中 干 , 烦躁不得眠 , 欲
得 饮水 者 , 少 少 与饮 之 , 令 胃气 和 则 愈 。若 脉 浮 , 小
微热 , 消渴 者 , 五苓 散 主 之 ” ; “ 渴欲饮水 , 水 主诉 : 失眠 3 年 。入 睡难 , 伴有 多 梦 、 早醒, 每晚 便 不利 , 睡 眠 不 足 3小 时 。时有 烘 热 , 口干 渴 欲 饮 , 尿 频 尿 入 则吐者 , 名 日水 逆 , 五苓散 主 之 ” ( 7 4条 ) 。 其中, 不 急, 苔 白水 滑 , 脉 沉 细 。测 血 压 1 7 0 / 1 0 0 mm H g , 空 腹 得 眠 、 小便 不 利 、 渴 欲饮 水 均属 于 水湿 内停 之 证 , 故
批 优 秀 中医 临 床人 才 。他 从 医 2 5年 , 熟读 经 典 , 博 肉 , 充皮肤 , 清 中之 浊 由膀胱 化溺 排 出。卫气通 过 膀
采众家之长 , 临证 经 验于表 , 亦 通 过 膀胱 经 而循 行 于诸 阳经 。膀
2 0 g 。常法 煎服 。共 7剂 。
主诉 : 心 下 痞 满 6月 余 , 得嗳则舒 , 隐隐作痛 , 时有 嘈杂 , 善太息 , 口不 渴 , 喜暖恶凉 , 易 患感 冒 ,
二 诊 :睡 眠 明 显 改 善 ,每 晚 能 较 好 睡 眠 5小 小 便 调 , 大便 时干时溏 , 舌 苔 白腻 , 脉 弦 。 行 胃镜 时, 尿频 、 口干均较 前减 轻 , 诉 仍 时有烘 热 , 舌 苔 检 查 示 : 浅 表 性 胃炎 。 查 幽 门螺 杆 菌 试 验 阳性 。 诊
治 疗 疑难 杂 症 , 多 起 沉疴 。笔者 作 为 保定 市 中医 药 胱 气 化 不 利 , 卫气布散 异常 , 故尿频 尿急 ; 津 液 不
“ 薪火传承 ” 继 承人 , 有 幸 随 安 师 临证 , 聆 听讲 授 , 布, 水饮停于 内, 则 见 口干渴 不 欲饮 ; 水饮阻隔 , 卫
受益匪浅 , 兹将其诊治杂病验案数则介绍如下 , 供 阳活跃 于外 , 不能人 于 营 阴 , 故见 夜不 能寐 。治疗 当
同 道参 考 。
1 温阳化 饮 、 渗湿 利水 治失 眠案 谢某 , 女, 6 0岁 。2 0 1 3年 1 1月 1 0 1 3 初诊。
从化 气利 水 , 引 阳人 阴而论 。 仲 景《 伤 寒论 》 7 1 条云 :
按: 不寐 一 症其 病 机 在 于 阳不 入 阴 。针 对 本病 枯 草 1 5 g 。守方 继 服 2 l 剂, 诸 症痊 愈 。
伤阴 , 可考虑膀胱气化功能失司 , “ 膀胱者 , 州 都 之 疼 痛 , 但疼 痛不 明显 , 按 之亦 不痛 , 《 伤 寒论 》 日:
中 医 药 皇 竺 璺 苎 三 堂 苎 团
2 舒 畅气机 、 平 调寒 热治心 下痞 案 杨某 , 女, 6 3岁 。2 0 1 4年 2月 1 7日初 诊 。
茯苓 3 0 g , 猪苓 1 0 g , 桂枝 1 0 g , 炒 白术 1 5 g , 泽 泻
2 0 g , 乌药 l O g , 山药 3 0 g , 益智 仁 1 0 g , 丹参 1 5 g , 百 合
三诊 : 睡眠质量 明显提高 , 入睡较易 , 梦 境 减 方 : 少, 每 晚可较 好 睡 眠 6小 时 , 尿频 、 V I 干渴 及烘 热症
0 g , 柴胡 1 0 g , 苍术 1 0 g , J I I 朴 1 0 g , 苏梗 2 0 g , 百 合 状 缓解 。 舌 苔薄 白, 脉 沉 涩 。测血 压 1 5 0 / 8 0 m mH g , 守 1
痞证 。 辨证为寒热错杂证 。 治法 : 消痞散结 , 和 白, 脉 沉 细 。测 血 压 1 6 0 / 9 0 mm H g 。效 不 更 方 , 继 服 断 :
7剂 。
胃降逆 。方 以半 夏泻 心 汤 合 百 合 柴 平 汤 加 减 。处
党参 1 5 g , 清半 夏 l O g , 干姜 1 0 g , 川 I 连 1 0 g , 黄芩
糖尿 病 ” 病史 1 0年 。 以“ 糖 尿病 酮症 酸 中毒 ” 住 “ 若 心 下 满 而 粳 痛 者 ,此 为 结 胸 也 ,大 陷 胸 汤 主 有 “ 血 糖 控 制较 好 , 但 恶 呕 仍 之, 但 满 而不痛 者 , 此 为痞 , 柴胡 不 中与之 也 , 宜 院治 疗 3天 后 酮 体 消 失 , 半夏泻心汤 ” 。 故 以半 夏 泻 心 汤 为 主 方 。 结 合 患 者 不能 缓 解 , 口干不 欲 饮 水 , 汗 出质 黏 , 头 部 昏蒙 , 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