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第3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第3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比 较 成 本 理 论
偏 好 相 似 理 论
产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国 家 竞 争 力 理 论
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绝 对 成 本 理 论
2.1绝对优势理论 2.1绝对优势理论
理论背景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于1776年写出了一部奠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理 论体系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 究》(简称《国富论》)。 在这部著作中,斯密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 有主要领域的一切经济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 和完整的体系,而贯穿这一体系的基本思想 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
例如,由于气候条件,加拿大种小麦效率 高而种香蕉效率低 (因为必须用温室);另一方 面,尼加拉瓜种香蕉效率高而种小麦效率低。 这样,加拿大在小麦耕种方面比尼加拉瓜 具有绝对优势,而在香蕉生产方面处绝对劣势; 尼加拉瓜则相反。
二、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同时生产呢绒和酒, 由于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的不同,两国生 产同量呢绒和酒的生产成本不同: 生产一个单位呢绒和一个单位的酒,英国 各需100人劳动一年和120人劳动一年,而葡萄 牙各需110人劳动一年,80人劳动一年。
各国生产相同产品 的相对成本不同
比 较 优 势 理 论
H-O H
贸易
(四)主要结论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商品生产成本的比例不同 决定的 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结论: 结论:一个国家出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该国 比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比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的是它在生产上 大量使用该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大量使用该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29
数量
出口
消费 进口 生产 创新国
出口
生产 消费 一般发达国
出口消生费产发展中国家
进口
进口
t1
t2 t3
t4
t5
时间
30
新发展(续)
新要素论
*技术要素说 *人力资本说 *R&D要素说 *信息要素说
31
新发展(续)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论
*两国以上在某些相当具体的产业部门内差异 产品的交换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流 。即两国互相 进口与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制成品。
能流动 没有运输费用、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
22
基本论点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差异是产生
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基础。(H—O理论)
*论证逻辑:商品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
础;而价格差异是由于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 商品生产成本比率不同,是因为各种生产要素禀 赋不同,从而要素相对价格不同。所以……
代表作: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核心思想:严禁金银输出,少买(不买)
多卖,追求贸易顺差
* 我们必须时刻注意,从别人那里买进的不 超过我们出售给他们的。否则,我们将陷入穷 困;而他们则日趋富足
41
贸易差额论
代表人物:Thomas Mun(1571--1641) 代表作:England’s Treasure by Foreign Trade 核心思想:多卖少买,追求贸易顺差
2
3.1.1 绝对利益论
(Absolute Advantage Doctrine)
代表人物: Adam Smith,1723--1790
代表作: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过程。

这个领域涉及许多理论和政策,旨在促进贸易和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它们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 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专门生产他们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商品。

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并促进经济增长。

(2)绝对优势理论:大卫·里卡多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优于其他国家,那么他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这些商品。

通过专业化和贸易,每个国家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商品。

(3)增长模型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增长模型理论,这一理论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转让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 国际贸易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鼓励开放和自由的贸易环境。

这种政策通常包括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以及避免使用出口补贴和歧视性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2)保护主义政策:保护主义政策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保护主义政策的做法包括提高关税、限制外国投资、实施贸易配额和补贴本国生产等。

这种政策可能会对本国经济带来短期利益,但可能会导致贸易战和经济衰退。

(3)区域贸易协定:区域贸易协定是一种贸易安排,旨在促进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典型的例子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这些协定通常包括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减少,以及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的规定。

3. 国际贸易的影响(1)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有效配置资源和劳动力,增加劳动生产率,并促进技术转让和创新。

(2)就业机会:国际贸易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出口行业。

较低的关税和贸易壁垒可以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进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3)消费者福利:通过国际贸易,消费者可以获得来自全球的更广泛和更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小麦(吨) 玉米(吨)
美国 380 220
英国 220 280
四、生产和贸易模式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
Qj L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 量来衡量 :
L aLj = Q j
例:表3-1法国和英国的生产可能性
小麦
一种商品的成本是指再生产1单位此种产品时所 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生产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 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⑵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
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 机会成本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应该专门 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该产品来换取本国机会成本 高的产品,通过分工和交换,为各国带来利益。
现假设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人数100人,如果两国都 只生产小麦和玉米,设美国为小麦6吨/年人、玉米4吨/年人, 英国为小麦1吨/年人、玉米5吨/年人。
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
美国
英国
小麦(吨/年人)
6
1
玉米(吨/年人)
4
5
美国和英国每年拥有的产品状况
小麦(吨) 玉米(吨)
美国 600 400
英国 100 500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放量(aLA)
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放量(bLB)
3、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产品A的机会成本=
减少的B产量(△QB) 减少的A产量(△QA)
例:现假设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只生产葡萄酒和毛昵两种产品,在英国 生产一单位葡萄酒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 要100人一年的劳动;在葡萄牙的情况则是生产一单位葡萄酒只需 要80人一年的劳动,而生产一单位毛昵则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

自由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

谢谢观看
自由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目录
01 自由贸易概述
03 核心与前提
02 简介 04 理论要点
05 发展阶段
07 有利影响
目录
06 演变与发展 08 不利影响
自由贸易理论(Free Trade Theory),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 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 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个国际贸易理论发展 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理论要点
自由贸易பைடு நூலகம்论的要点有:
(1)自由贸易可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 专门生产其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这种国际分工可带来很多利益,如专业化的好处、要素的最优配置、社 会资源的节约以及技术创新等等。
进出口总额示意图(2)扩大真实国民收入。各国根据自己的禀赋条件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要素就会得 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和运用,再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加国民财富。
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进行了最初的系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英国经 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成本学说,是研究国际贸易原因的第一座里程碑。它们是此后许多国际贸易 理论得以补充、引申和发展的根源,尤其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至今仍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在假定生产 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转移的前提下,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或比较差异成为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不利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自由贸易理论
2、理论内容
1848年,穆勒提出从需求和交换比率方面论述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他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说明实际贸易 条件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两种商品交换比例所确定的上下限之 问,超出上限或下限,国际贸易不会发生。其次他得出结论, 实际的贸易条件取决于贸易国各自对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 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 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 例,这个实际的贸易条件对本国就有利。反之,如本国对外 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实际 贸易条件就接近于本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这个实 际的贸易条件对外国就有利。
3、理论评价 亚当·斯密提出的以绝对成本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理论,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成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残余, 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他指出 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 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到利益,这也 是十分正确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自由贸易理论
二、比较成本理论
1、代表人物及理论背景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 比较成本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在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
和发展起来的。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引起粮价 上涨,地租猛增,这对地主贵族有利,却严重损害了工业资 产阶级的利益。围绕《谷物法》的存与废,双方展开论争。 李嘉图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发表了《论谷物低价对资本利润的 影响》一文,主张实行谷物自由贸易,从而提出了比较成本 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1 自由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消费量
英国 220 2.2 1.1
0
0 1.1
葡萄牙 0
0 1.1
170 2.125 1.025
4、比较成本说简评
进步性: 较圆满地解释了开展国际贸易的一般
原理:国际贸易的产生在于比较成本的差 异。“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萨缪 尔森)
重要的现实意义:指出不管一国处于 什么发展阶段,不论它的经济实力是强是弱, 都能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
2.1.3 相互需求学说
1、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John Stuart Mill,1806-1873 代表著作:1848年《政治经济学原理》
1、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两国生产两种产品的数量
棉布/米
化纤布/米
甲国
1
1.5
乙国
1
2
1、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甲国国内交换比率为1米棉布:1.5米化纤布 乙国国内交换比率为2米化纤布:1米棉布
1772-1823) 代表著作: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
原理》 背景 (1)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障碍 (2)解决绝对利益学说中存在的矛盾
2.1.2 比较成本学说
2、比较成本说的主要观点 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
地位,但优势程度不同,而另一国在这两种产品 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但不利程度也不同, 则前者选择他有利程度大的那种产品从事专门化 生产,而后者选择他不利程度小的产品进行生产, 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 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 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果对手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 于对手的需求强度,则交换比率越接近于外国 国内的交换比率。

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分析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分析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则是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国家应专注于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国家的产品。

2.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不同国家的机会成本差异,国家根据机会成本低的产品具备比较优势,通过贸易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3.平衡贸易理论:由伦纳德·斯蒂尔提出,认为国际贸易是由于不同国家的产品需求和供给结构不同,国际贸易是市场对比较优势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结果。

4.规模经济理论:由保罗·罗默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由于规模经济,特别是技术进步的规模经济,使得大规模生产的成本较低,贸易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5.垄断竞争和产品差异化理论:由波尔·克鲁格曼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由于产品差异化和市场垄断,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产品差异化和获得市场垄断利润。

1.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允许国际贸易自由流动,取消贸易壁垒,减少相关的政府管制。

自由贸易政策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等,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

2.关税政策:关税政策是通过征收关税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以达到保护国内产业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的目的。

然而,过高的关税可能导致贸易不平衡,降低消费者福利,增加生产成本等,产生负面影响。

3.非关税壁垒政策:非关税壁垒政策是指除关税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贸易限制。

例如,进口配额、出口补贴、技术壁垒等。

非关税壁垒政策旨在限制进口商品,保护国内产业。

然而,这些政策可能导致贸易歧视,使国际贸易更加复杂,不利于国家整体利益。

4.贸易自卫政策:当国家面临国际贸易的不公平竞争时,有可能采取贸易自卫政策,采取反倾销措施、关税提高、出口禁令等手段,以保护国家利益。

国际贸易主要理论有哪些2024

国际贸易主要理论有哪些2024

引言: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国际贸易的研究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

这些理论旨在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模式和效果。

本文将讨论国际贸易的几个主要理论,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概述:国际贸易主要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国际产品周期理论、Heckscher-Ohlin模型和新贸易理论。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模式,并帮助我们理解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影响。

正文内容: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他认为国际贸易取决于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相对的成本优势。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较低的成本,那么它应该专注于生产该商品并进行贸易。

这样,两个国家可以通过贸易实现互利互惠。

小点1:比较优势的概念和原理小点2: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小点3: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和扩展2.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国际贸易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特定商品的生产效率差异。

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都比其他国家更高效,那么它将在所有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并可以通过贸易实现收益。

小点1:绝对优势概念和原理小点2:绝对优势理论的实证研究小点3:绝对优势理论的限制和争议3. 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国际产品周期理论是由雷蒙德·费恩斯提出的,他认为国际贸易受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一种新产品在投放市场时,来自本国的需求会迅速增长,这将导致本国的出口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国家也会开始生产该产品,并且本国的出口将逐渐减少。

小点1:国际产品周期理论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小点2: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国际贸易模式小点3:国际产品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4. Heckscher-Ohlin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是由埃利·海克斯彻和贝塞尔·奥林提出的,他们认为国际贸易取决于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

国际经济学之国际贸易理理论

国际经济学之国际贸易理理论
动态效应
动态效应是指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 响,包括对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和市场规模的 影响。
政策评估方法
政策评估方法包括成本-收益分析、一般均衡分 析、局部均衡分析和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等。
05
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全球化的进程和影响
全球化概述
全球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和推动力量。
全球化对贸易的影响
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来源
自然因素
某些国家可能拥有特殊的自然资源,如矿产、土地等,这些资源使得该国在生产某些产品 时具有较低的成本。例如,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使得其在钢铁制造业具有比 较优势。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可以使得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获得比较优势。例如,日本的汽车制造业由于技术先进,使得其在汽车出口方面具有比较 优势。
推动产业升级
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等方式推 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适应国 际贸易市场需求的变化。
促进出口多元化
发展中国家应努力促进出口的多元化,增加高附 加值产品的出口,以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
加强国际合作
发展中国家应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 同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挑战,分享经验和资源。
贸易政策
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为贸易政策提供指导。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能够促进其在某一产品上的比较优势,那么该 国就可以通过出口这种产品获得经济收益。例如,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使得中国在 制造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从而促进了中国的出口增长。
03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的基本概念
要素禀赋
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的综合,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都有其特点,决 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理》,继 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提 出比较成本理论。
“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
精选ppt
10
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
国家
酒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 (人/年)
毛呢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 (人/年)
分 英国
1
120
1
100

前 法国
1
80
1
90
分 英国
2.2
精选ppt
7
(二)对绝对成本论的评价
优点:
1、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命题推广到国际领 域,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同样提高劳动生产率, 结果使各国生产产品都增加,福利水平提高, 一个国家的财富只有在不断扩大的国际贸易中 才会增加。
2、证明简单、直观,现实生活中各国都有一 些产品成本绝对等于或低于其他国家,易于接 受
精选ppt
13
缺点:
简化了复杂的经济情况,是以一系列的假 定为前提的。从而大大削弱了比较成本理 论的适用性。
精选ppt
返回
14
(一)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比例说”
又叫“要素禀赋说”,简称H-O理论,瑞典 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
1933年,俄林 《域际和国际贸易》
每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应生产和出口 较密集的使用其富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进口较密集的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 品
返回
精选ppt
1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
1.7
交换 法国 1.375
1
精选ppt
6
4.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 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在某种商品 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 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具 有绝对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增长。

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一系列理论来解释贸易的原因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国际贸易理论,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向导国家选择产业和产品的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8世纪末提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应当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相对优势所在的产品,而依赖其他国家进口其相对劣势的产品。

这样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各国资源的特点,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例如,中国拥有廉价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能力,因此在制造业方面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中国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扩大制造业的出口,从而获得更多的贸易收入。

二、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

根据这一理论,国家应当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其在所有产品中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从其他国家进口其无法进行有效生产的产品。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专业化生产和合理分工,国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例如,中东地区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可以通过出口石油来获取大量外汇收入。

这样的专业化生产可以使这些国家在全球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三、相对成本理论相对成本理论是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的。

相对成本理论认为,国家应该根据自身生产某种商品相对于生产其他商品的机会成本来选择专业化方向,以此来实现贸易的最大效益。

例如,假设国家A和国家B都可以生产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但是国家A的机会成本更低。

根据相对成本理论,国家A应该专业化生产农产品,国家B则应该专业化生产工业产品,两国通过贸易可以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四、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贸易理论。

该理论提出,在全球贸易中,各国之间存在着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的效应,因此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结构不仅仅由比较优势所决定。

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

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

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了人类的经济行为、资源配置和市场运作等方面。

其中,贸易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旨在探讨国际贸易的原因、影响和效果。

本文将从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关税政策等方面,深入分析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于1817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不同商品时,存在着相对的比较优势。

基于比较优势,国家可以通过专业化和贸易,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比较优势理论中,存在着绝对成本差异和相对成本差异。

绝对成本差异是指在不同国家生产同一商品时,所面临的直接成本差异。

而相对成本差异则是指在不同国家按照一定生产要素比例,生产不同商品时的机会成本差异。

基于这种理论,国家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交换获得其他商品。

比较优势理论虽然简单,但它强调了国家之间互利的贸易关系,促进了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新贸易理论相对于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从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它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贸易可能不仅仅是基于比较优势,而是基于规模经济、垄断力量和产品差异等因素。

新贸易理论中的重要观点是“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通过扩大自身产量,实现成本的下降和效益的提高。

而外部规模经济则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在这种理论视角下,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充分利用内外部规模经济,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新贸易理论的提出,丰富了贸易理论的内涵,更好地解释了国家和企业之间复杂的贸易行为。

三、关税政策关税是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调整国际贸易关系而征收的一种税收。

关税政策对贸易流动和产业结构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关税政策可以保护国内产业,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通过征收关税,国家可以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降低国内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的意愿,从而促进本国企业的发展和就业。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国内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结果: WX =WY (1/R X ) PX =(1/R Y ) PY PX / PY =R X / R Y
即,产品相对价格等于它们的相对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 同理,外国的相对价格可表示为:
P* / P* =R* / R*
X
Y
X
Y
开放条件下国际均衡价格的确定
机会成本递增指一国每多生产1单位X产品,必须放弃更多 Y产品的产量,机会成本递增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
机会成本递增原因主要来源于生产中涉及多种生产要素;不 同产品的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不同;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等。
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拥有的资 源、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存在差异。 Y D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的贸易思想
国际贸易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 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 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 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
绝对优势也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 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种产品所需 的单位劳动要少,则该国具有生产该产品的绝对优势。
Dm
Pfe
Ef Df
Q
O
Qcf Qef Qfp
Q
外国市场
自由贸易的福利效应
本国的福利:消费者剩余增加a+b+d,生产者剩余减少a, 净福利增加b+d。
外国的福利:消费者剩余减少f+h,生产者增加f+h+m, 净福利增加m。
世界的福利:世界福利净增加b+d+m。
P Pe

国际贸易理论大全

国际贸易理论大全

国际贸易理论目录• 1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2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o 2.1 (一)重商主义o 2.2 (二)重农学派o 2.3 (三)绝对优势理论o 2.4 (四)比较优势理论o 2.5 (五)保护贸易理论o 2.6 (六)相互需求理论• 3 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o 3.1 (一)要素禀赋理论o 3.2 (二)里昂惕夫悖论• 4 三、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新贸易理论o 4.1 (一)新生产要素理论o 4.2 (二)偏好相似理论o 4.3 (三)动态贸易理论o 4.4 (四)产业内贸易理论o 4.5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5 四、新兴古典贸易理论贸易理论概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一)重商主义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

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二)重农学派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其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Quesnay)。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五)保护贸易理论(费里德里希· 李斯特)
理论简评:
1、充分论证了落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必要性、阶 段性、动态性,并提出具体建议,确立了贸易保护 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牢固地位。 2、作为一种庸俗国际贸易理论中所含有的非科学成 分——过分强调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忽视了经济生产客观规律的普遍意义;对经济发展 阶段的划分撇开了生产关系因此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形态变化的真实性;对生产力的定义模糊。
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 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向 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具体地说,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 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 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 商主义两种。
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安排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原理 保护贸易理论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理论 1、产生的背景 2、主要经济思想 早期的主张—重金主义 晚期的主张—重商主义 3、局限性
1、重商主义理论产生的时期及背景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内容安排 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5个) 2-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3个) 2-3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6个)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来展开: 国际贸易格局,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及决 定贸易流向的因素; 国际贸易条件,在国际贸易中决定交换比 例或相对价格的因素; 国际贸易收益,国际贸易对交易各方的福 利及整体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
亚当· 斯密主要论点:
国际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自由贸易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 贸易之所以发生,基础在于各国成本上存 在绝对差异;

第2章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第2章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一个别针工厂的例子
亚当·斯密在工业革命的高潮中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天下,一些国家却一贫如洗?他用强调劳动分工与自由市场的作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在《国富论》中举了一个别针工厂的例子,用18世纪70年代的手工工具,1个工人1天能造20个别针。而如果通过劳动分工,把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工人专门从事的工序,第一个人负责拉铁丝,第二个人负责弄直,第三个人负责切断,第四个人负责削尖,第五个人负责磨光,然后有三个人做针帽,再有一个人负责固定,最后再将别针擦亮并包装。这样,即使同样的手工工具,10个工人一天可以惊人地完成48000个别针!思考:如果没有很大的市场,这种劳动分工能否得到支撑?
4. 产品的比较优势的衡量
(1) 相对劳动生产率:
(2) 相对成本:
(3)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1936哈伯勒):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选择一单位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表2.5 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
大米/小麦
小麦/大米
中国
2.0
0.5
观点:金银贵金属或货币是财富的惟一象征;贸易顺差可以带来金银的流入,国家富强的方法是使出口大于进口;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演变:早期重商主义——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政策: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进 口替代贸易性质:零和博弈(zero-sum game):贸易使一方得益另一方受损。WHY?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说明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从而阐明了发展程度不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益。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和交易活动。

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合作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有一些基本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解释贸易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各国的生产成本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其自身的相对优势领域的商品和服务。

通过比较优势理论,各国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实现互利共赢,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二、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某个国家如果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拥有绝对优势,即在该领域比其他国家更具竞争力,那么该国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这种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或服务。

通过绝对优势理论,各国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三、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在1815年提出的。

该理论将贸易的决定因素从生产成本转变为相对成本差异。

根据比较成本理论,各国之间的相对成本差异是进行贸易的基础。

通过比较成本理论,各国能够根据相对成本的差异来确定贸易的方向和规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贸易的互利共赢。

四、收益递减理论收益递减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5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随着生产要素的增加,产出的增长率会逐渐减少。

换句话说,当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时,所得到的增量将会越来越小。

通过收益递减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种商品时,产出量会有差异,并帮助决策者优化资源配置。

五、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相比传统的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更加注重企业间的竞争和产品差异化。

新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资源禀赋和生产成本,还包括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新贸易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企业会选择进口中间产品或零部件,并且预测和分析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未来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
传统贸易理论主要研究产业间贸易,即传统贸易理论只考虑了不同产业间产品的交换。

也就是说,根据传统贸易理论,一国不可能同时出口和进口相同的商品。

因而,传统理论不能解释当今世界普通存在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新贸易理论主要是研究在规模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
而新新贸易理论则是从企业的异质性层面来解释国际贸易和投资现象。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更多的是对跨国公司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做出解释,究竟是选择出口还是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全球扩张战略。

企业异质性有两种形式,由于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组织形式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这两种异质性紧密相连。

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区别在于无论是“传统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将“产业”(industry)作为研究单位,而“新新贸易理论”,则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层面,研究企业层面变量(firm-level variations),从而开拓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新的前沿。

新新贸易理论更关注企业的异质性与出口和FDI决策的关系,关注企业在国际生产中对每种组织形式的选择。

新新贸易理论有两个分支,一是Melitz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另一个是Antras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主要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会从事出口贸易而有的企业则不从事出口贸易;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主要解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会选择公司内贸易、市场交易还是外包形式进行资源配置。

二者同时都研究了什么决定了企业会选择以出口方式还是FDI方式进入到海外市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没有对单独企业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产业间贸易。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大多数研究都假定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一般均衡模型只是限定了企业所在产业部门的规模,企业的规模则是模糊的。

新贸易理论主要研究的是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不考虑企业间差异)。

新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在以日本为主的世界各国,出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例。

但是,近年来发现,从事出口的企业只有极少数。

根据伯纳德(Bernardetal.2007)的研究,2000年在美国开工的550万家企业中,出口企业只占4%,而且在这些出口企业中,排名前10%的少数企业却占有美国出口总额的96%。

进而又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

[1] 但是,新旧贸易理论都没有能够对“出口企业是少数高生产率的企业”这一事实做出解释。

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没有设想,在某个产业,当企业A从事出口的时候,同一产业的企业B不从事出口这一情况。

这是因为,李嘉图(Ricardo)的传统贸易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Heckscher-Ohlin)的新贸易理论都假定(至少在各个产业内)的是生产率相等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即企业的同质性)。

对此,梅里兹(Melitz 2003)根据存在不同生产率的企业这一实际情况,设计了只有少数高生产率企业从事出口的模型。

梅里兹(2003)理论的基本构思是,只有高生产率的企业能够得到足够利润,用来负担出口所需要的高额固定成本。

进而赫尔普曼(Helpmanetal.2004)扩展了梅里兹模型,提出了生产率依出口企业、海外现地生产(FDI)企业的顺序逐级升高这一模型。

赫尔普曼的理论也是基于这一构思,即能够担负在海外现地生产所需要的高额固定成本(现地的工厂建设等)的,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

这些“梅里兹式模型”已成为根据企业层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