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电工学实验报告
[电子电工实习报告]车辆1104班吴昊宇2019年7月11日目录1.0实验目的 (3)1.1实验原理 (4)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 (4)1.1.2电路装配图 (7)1.1.3连线图 (7)1.2实验内容 (8)1.2.1实训过程 (8)1.2.2元件清单 (8)1.2.3作品展示 (22)1.2.4实验数据分析 (23)1.3总结 (23)1.0实验目的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化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到家用电器,大到军事设备,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种类繁多的设备中都用到了电工电子技术。
很多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的未处理系统都是以电子元件为基本单元,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工科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设计、制作、检查和维修知识。
本实验的目的如下:●强化安全用电意识,掌握基本安全用电操作方式。
●基本掌握公共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和焊接、拆卸过程,能掌握基本的电路维修维修方法。
●基本掌握电路原理图、装配图的绘制,能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能够正确识别常用电子元件,并通过查阅相关手册了解其相关参数。
●熟练的掌握万用表等仪表,并能够独立的检测电路的各种参数,且能检测出简单的电路问题。
1.1实验原理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图18 彩灯音乐盒电原理图本电路以555芯片、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与瓷介电容、音乐芯片、喇叭为其核心元件,LED交替发光产生明暗变化,伴随着喇叭发出事先录制的音乐。
工作原理综述:电源开关K1闭合,发光二极管LED3亮,开始由于电容C1短路,所以555芯片的2和6脚为低电平0,又4脚恒为高电位1,由555芯片的输出特性知输出端3为高电平1,LED1亮,三极管VT2截止,LED2灭,7C1通过电阻R1,R3充电,2和6脚电位升高,最终达到高电平1、3脚输出低电平0,LED1灭,三极管VT2导通,LED2亮,7为低阻态,通过电源负开始放电致使2和6脚电位降低至0,3脚又输出高电位1,LED1亮LED2灭,循环往复。
组成原理第五次实验报告
成绩: 计算机原理实验室实验报告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姓名:专业:软件工程学号:日期:2015年12月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实验五:微程序设计实验一•实验内容1. 在指导教师演示并讲解的模型机原理图基础上,写出运行原理的过程,清楚指明所 分析的数据的代表意义。
2. 会使用文档查阅相关信息,进一步理解、掌握此次实验。
3. 理解微程序执行过程4. 设计并实现指令的微程序执行过程。
5. 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地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 算机。
6. 为其定义5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上机调试掌握整机概念。
.理论分析或算法分析部件实验过程中,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是以人为模拟产生为主,而本次实验将 能在微程序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的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
这里,计算机 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 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本实验采用五条机器指令: IN (输入)、ADD (二进制加法)、STA (存数)、OUT (输出)、ADD R0, [addr] STA [addr], R0 OUT [addr],LEDJMP addr 1010 0000 XXXXXXXX其中IN 为单字节(8位),其余为双字节指令,XXXXXXXX^ addr 对应的二进制地 址码。
根据以上要求设计数据通路框图,如实验电路图所示。
系统涉及到的微程序流程 见程序流程图,当拟定“取指”微指令时,该微指令的判别测试字段为 P (1)测试。
由于“取指”微指令是所有微程序都使用的公用微指令,因此P (1)的测试结果出现多路分支。
本机用指令寄存器的前 3位(IR7~IR5)作为测试条件,出现 8路分支,占用8个固定微地址单 丿元。
当全部微程序设计完毕后,应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二进制微代码表”为微程序流 程图按微指令格式转化而成。
武汉理工大学电工实习报告1
武汉理工大学电工实习报告11 实习目的电工实习是为了一门实践课,既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这堂课上,学生们将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检验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掌握一些生活中必备的用电知识,以及基本的电子电工技艺。
2 实习预备2.1 安全用电人体安全电压是36V,而我国的家庭用电电压为220V,工业用电电压为380V,远远超过安全值,在这样高的电压下,发生触电事故是很危险的事情。
每年我国因触电事故发生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人类能够挣脱的电流是1mA,超过了这个值就很少有人能够挣脱。
因此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高压电源。
统计显示触电超过10分钟,很少有人能过存活下来,因此当发现有人触电时,首要的工作是隔离电源。
人体对电击承受能力最差的地方是心脏和脊髓。
心脏本生带有一定的生物电流,强大的电击会导致心率失常,心跳衰弱,乃至停跳,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因此在电工电焊操作时尽量单手操作,避免触电时双手和心脏形成回路。
脊髓由于是分布有重要的神经系统,贯穿人体,因此电流容易经脊髓由人体流向大地,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雷击时。
我国是雷电灾害多发国家,每年雷电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了解一些基本的防雷避雷知识是很重要的。
雷电发生时,绝大部分都会击中地面较高的物体,因此在空旷的野外发生雷电时,特别要蹲下生来,身体尽量下压。
此外为避免两脚之间的跨步电压双脚要尽量靠拢。
野外躲避雷电时,千万不要躲在大树下面,树高大容易被雷击中,躲在树下很有可能被波及。
用电不当也会造成火灾,因电导致的火灾千万不要用水来灭,首要的事情是切断电源。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防火意识的增强,很多建筑(一些做的更好的城市比如济南,在公共汽车上也放置了灭火器材)都准备消防灭火器材。
我们初次进入一栋建筑时,要留心观察这些消防器材的安放位置,以及安全出口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消防器材都放在进出口,电梯等比较显眼的地方。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二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了解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监控命令的用法;2.学习和了解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的指令系统;3.学习简单的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汇编程序设计;二.实验内容1.学习联机使用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2.学习使用WINDOWS界面的串口通讯软件三.实验步骤一.实验具体操作步骤:1.准备一台串口工作良好的PC机;2.将TEC-XP16放在实验台上,打开实验箱的盖子,确定电源处于断开状态;3.将黑色的电源线一端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端插在TEC-XP16实验箱的电源插座里4.取出通讯线,将通讯线的一端的9芯插头接在TEC-XP16实验箱上的串口“COM1”上,另一端接到PC机的串口上;5.将TEC-XP16实验系统左下方的五个黑色的控制机器运行状态的开关置于正确的位置,在找个实验中开关应置为00110(连续、内存读指令、组合逻辑、联机、16位),控制开关的功能在开关上、下方有标识;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其它实验相同;6.打开电源,船形开关和5V电源指示灯亮。
7.在PC机上运行数据光盘中配套的PCEC16.EXE文件,根据连接的PC机的串口设置所用PC机的串口为“1”或“2”, 其它的设置一般不用改动,直接回车即可。
(具体步骤附后)8.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主机上显示:TEC-2000 CRT MONITORVersion 1.0 April 2001Computer Architectur Lab.,Tsinghua UniversityProgrammed by He Jia>二.软件操作注意事项:1.用户在选择串口时,选定的是PC机的串口1或串口2,而不是TEC-XP16实验系统上的串口。
即选定的是用户实验时通讯线连接的PC机的端口;2.如果在运行到第五步时没有出现应该出现的界面,用户需要检查是不是打开了两个软件界面,若是,关掉其中一个再试;3.有时若TEC-XP16实验系统不通讯,也可以重新启动软件或是重新启动PC再试;4.在打开该应用软件时,其它的同样会用到该串口的应用软件要先关掉。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算数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组成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组成原理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组成原理是研究电路中元件组合及其性能的原理。
在电路中,元件可以串联、并联或混联,从而实现电路的功能。
组成原理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电路元件在不同组合方式下的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路实验箱2. 电阻器3. 电容器4. 滑动变阻器5. 电源6. 电压表7. 电流表8.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1)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和连接线。
(2)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线的正负极。
(3)连接电源,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2. 测量元件参数(1)测量电阻器的阻值。
(2)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
(3)测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3. 串联电路实验(1)将电阻器、电容器、滑动变阻器按照串联方式连接。
(2)闭合开关,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4. 并联电路实验(1)将电阻器、电容器、滑动变阻器按照并联方式连接。
(2)闭合开关,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5. 混联电路实验(1)将电阻器、电容器、滑动变阻器按照混联方式连接。
(2)闭合开关,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根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串联电路实验数据(1)电阻器阻值:R1 = 10Ω(2)电容器电容值:C1 = 100μF(3)滑动变阻器阻值:R2 = 20Ω(4)电流:I = 1.5A(5)电压:U = 15V2. 并联电路实验数据(1)电阻器阻值:R1 = 10Ω(2)电容器电容值:C1 = 100μF(3)滑动变阻器阻值:R2 = 20Ω(4)电流:I1 = 1A,I2 = 0.5A(5)电压:U = 15V3. 混联电路实验数据(1)电阻器阻值:R1 = 10Ω,R2 = 20Ω(2)电容器电容值:C1 = 100μF(3)滑动变阻器阻值:R2 = 20Ω(4)电流:I1 = 1A,I2 = 0.5A(5)电压:U = 15V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总电流等于各分支电流之和。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
2. 使学生了解并理解计算机硬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性能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和实现简单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团队合作等方式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及组成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硬件系统概述- 中央处理器(CPU)组成与工作原理- 存储器层次结构与工作原理- 输入输出系统2. 计算机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总线与接口技术3. 计算机性能评价与优化- 性能指标及评价方法- 性能优化策略- 典型计算机系统性能分析4. 实践环节- 计算机硬件组成与组装-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简单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实现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第1-4周: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2. 第5-8周:计算机体系结构3. 第9-12周:计算机性能评价与优化4. 第13-16周:实践环节教材章节及内容对应如下:1. 第1章 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2. 第2章 中央处理器3. 第3章 存储器层次结构4. 第4章 输入输出系统5. 第5章 计算机体系结构6. 第6章 总线与接口技术7. 第7章 计算机性能评价与优化8. 第8章 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机构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机构的构造方法和工作原理,提高分析、设计和实验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基本机构的认识与实验- 认识和研究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等基本机构。
- 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机构的工作特性。
2. 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实验- 利用机构分析软件,对实验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 分析机构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运动参数。
3. 机构设计与应用- 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种新型机构。
-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构设计。
- 分析并优化机构性能。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设备和仪器,了解其操作方法。
- 复习相关理论知识,为实验做好准备。
2. 基本机构的认识与实验- 观察并记录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等基本机构的外观和结构。
- 分析不同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机构的工作过程和性能。
3. 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实验- 利用机构分析软件,对实验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 设置分析参数,如时间、速度、加速度等。
- 分析并记录机构的运动参数。
4. 机构设计与应用- 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一种新型机构。
- 利用CAD软件进行机构设计,绘制机构图。
- 分析并优化机构性能,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 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确保机构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本机构的认识与实验-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了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等基本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发现了不同机构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差异。
2. 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实验- 利用机构分析软件,分析了机构的运动参数,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 发现了机构运动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3. 机构设计与应用- 设计了一种新型机构,并利用CAD软件进行了绘制和分析。
- 优化了机构性能,提高了机构的实用性。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机构组成原理的理解,掌握了基本机构的构造方法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 原理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原理图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软件0602指导教师: 田小华工作单位: 计算机学院题目: 静态存储器(6116)电路设计与实现初始条件:1.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与实验, 2.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掌握存储器的设计目标和功能特点,熟悉SRAM6116的结构特点2.利用SRAM6116和相关的基本电路设计8位地址的存储器电路+3.在TDN-CM实验系统中,用SRAM6116和门电路实现8位地址的存储器电路4.以表格记录在学号加班号为起点的16个地址单元中,分别写入相应的反码5(绘制带开关输入功能的存储器电路连接图,撰写相应的设计报告时间安排:1.第17周周二(08年1223日):全体集中讲解课程设计方法与要求(鉴3-302)2.第18~19周(元月1~7日):分班设计与调试,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指导教师签名: 2008 年元月 7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月日- 1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课程设计目的................................................(3) 2.课程设计设备 (3)3.课程设计要求…………………………………………(3)4.课程设计内容…………………………………………(3) 4.1课程设计原理...................................................(3) 4.2课程设计相关芯片简介 (5)4.3 38K×16位SRAM的逻辑框图……………………………(7)5.课程设计总结心得体会 (8)- 2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静态存储器(6116)电路设计与实现1 课程设计目的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中学到了很多与硬件相关的知识。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正式版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报告名称: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年级专业08级计算机科学2班学生姓名胡龙飞学号080104010099指导教师邹晓红日期 2011 年 1 月目录一、概述一)设计主要完成的任务二)解决的主要问题1、确定设计目标2、确定指令系统3、总体结构与数据通路4、设计指令执行流程5、确定微程序地址6、写指机器指令7、组装、调试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一)设计的基本概念二)设计的原理1、数据格式2、指令格式3、指令系统三、总体设计1、微程序流程图2、微地址四、详细设计一)指令的基本流程五、完成的情况设计的程序六、总结模型计算机及其设计一、概述一)设计主要完成的任务利用实验室的TDN-CM++教学实验箱,组建一个较为复杂的模型计算机。
并验证其能够正常运行。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1、确定设计目标确定所设计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2、确定指令系统确定数据的表示格式、位数、指令的编码、类型、需要设计哪些指令及使用的寻址方式。
3、总体结构与数据通路总体结构设计包含确定各部件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数据通路结构。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拟出各种信息传送路径,以及实现这些传送所需要的微命令。
对于部件设置,比如要确定运算器部件采用什么结构,控制器采用微程序控制还是硬布线控制等。
综合考虑计算机的速率、性能价格比、可靠性等要求,设计合理的数据通路结构,采用何种方案的内总线及外总线。
数据通路不同,执行指令所需要的操作就不同,计算机的结构也就不一样。
4、设计指令执行流程数据通路确定后,就可以设计指令系统中每条指令的执行流程。
根据指令的复杂程度,每条指令所需要的机器周期数。
对于微程序控制的计算机,根据总线结构,需考虑哪些微操作可以安排在同一个微指令中,哪些微操作不能安排在同一条微指令中。
5、确定微程序地址根据后续微地址的形成方法,确定每条微程序地址及分支转移地址。
6、写指机器指令根据微指令格式,将微程序流程中的所有微指令代码化,转化成相应的二进制代码,写入到控制存储器中的相应单元中。
组成原理课设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目录1.1设计内容 (3)1.2 具体要求 (3)1.3 设计环境 (3)2、总体设计方案 (5)2.1 设计思路 (5)2.2 微指令格式 (5)2.3 设计的指令系统 (5)2.4 24个微指令的意义: (6)3、详细设计方案 (8)3.1 指令流程图及其微程序清单 (8)4、调试过程 (12)4.1 实验步骤 (12)4.2 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25)5、小结 (26)6、参考资料 (26)1、设计任务与要求1.1设计内容实验一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主要内容如下:⑴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方式。
⑵指令系统至少要包括六条指令,具有上述功能和寻址方式⑶根据微操作流程及给定的微指令格式写出相应的微程序⑷将所设计的微程序在虚拟环境中运行调试程序,并给出测试思路和具体程序段。
实验二定点原码一位乘的设计与实现。
主要内容如下:⑴利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和仿真软件,实现定点原码一位乘⑵写出总体设计方案(包括设计原理和设计思路等)和详细设计方案⑶编写实现乘法的程序进行设计的验证1.2 具体要求1. 巩固和深刻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所讲解的原理,加深对计算机各模块协同工作的认识。
2. 通过设计实现机器指令及对应的微指令(微程序)并验证,从而掌握微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具体流程、操作方法。
3. 通过控制器的微程序设计,综合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核心知识,并进一步建立整机系统的概念。
4. 将所设计的微程序在虚拟环境中运行调试程序,并给出测试思路和具体程序段5.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取得设计与调试的实践经验。
6.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1.3 设计环境本实现采用伟福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微机,相关虚拟软件。
在COP2000试验仪上实现编程,所应用的编程语言为汇编语言。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关于实验报告的说明(一)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要求1、加实验的学生需提交实验报告, 一次实验写一个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字迹工整,文字简练,数据齐全,图表规范,计算正确,分析充分、具体、定量。
2、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实验中和在实验报告书写中反映出来的认真程度、实验效果、理解深度、独立工作能力、科学态度等给予出恰当的评语,并指出实验报告中的不妥之处,然后依照评分细则,采用100分制评出成绩并签名和评定日期。
如学生抄袭或缺交实验报告达该课程全学期实验报告总次数三分之一以上,不得同意其参加本课程的考核。
3、学期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及时收交学生实验报告,并按要求给出学生实验报告成绩册和学生实验报告上交到系办公室。
(二)内容填写要求1、实验项目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2、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3、实验内容及步骤: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
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
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4、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5、实验总结: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和总结。
也可以写一些本次实验的心得以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
实验报告(一)实验报告(二)实验报告(三)实验报告(四)实验报告(五)输入完2的代码后,通过汇编下载,,调试窗口会显示出程序地址、机器码、反汇编指令,如下图所示五、实验总结(对本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本节实验主要练习的是数据传输,数据输入输出和数据的运算,习,我了解了每个程序的一开始的第一条一定是取指,微指令的值为每条指令都分为若干个状态周期,周期数为一到四个不等,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EM单元中,通过地址信息,找到需要的数据,并送到相应的寄存器中,由指令的操作码确定需要完成的具体操作。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报告实验六 模型机与机器指令执行实验一 实验目的 1 实验目的(1) 掌握控制器的工作原理(2) 掌握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组成的模型机的工作原理 (3) 通过运行各种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和微指令的关系 2 实验要求(1) 做好实验预习和准备工作,掌握本次实验所用指令系统功能 (2) 将实验用汇编语言源文件编译成机器语言的目标文件 (3) 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 (4) 故障分析与排除(5) 实验结束时完成实验报告,并将报告提交服务器。
二 实验原理模型机的逻辑框图如图所示。
其指令系统和微指令系统可参看资料。
在本实验中,模型机作为一个整体工作。
所有微程序的控制信号由微程序存储器uM 输出。
而各寄存器,运算器的控制端口与uM 联接。
三 实验内容 在实验前,先用8芯电缆连接J1和J2,控制方式开关拨到“微程序控制”方向。
将计算机串口与实验仪串口相连,启动COP2000软件,并用快捷图标“设置”功能打开设置窗口,选择实验仪连接的串行口,然后再按“连接COP2000实验仪”按钮接通到实验仪。
实验1 数据传送/输入输出实验1. 在COP2000软件中的源程序窗口输入下列程序:MOV A ,#12H计算机组成原理机A W T D L RST R3R2R1R0MAR keyinportout PC mem_a mem_dIR Control24ALU DBUS ABUSIA IBUS INT_CODE Display Input SRAM。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评分:2011年6月17日实验一验证74LS181运算及逻辑功能1、实验目的(1)掌握运算逻辑单元(ALU)的工作原理;(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3)验证4位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组合功能。
2、实验原理工作原理分析:实验由74LS181芯片作为验证实验的核心元器件。
其中,A0-A3,B0-B3作为输入端,开关作为输入信号,直接和输入端相连接。
S0-S3作为运算方式控制端,通过开关来输入控制信号,从而实现,不同运算间的转换。
CN及M端口作为元算类型控制端。
实验中,通过设置CN、M、S0-S3的值,来控制运算类型,通过A0-A3、B0-B3来输入运算数,当运算设置完成后,74LS181芯片将自动根据设置,将两个运算数,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将运算结果输入显示器,进行显示。
ALU能进行多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4位ALU—74 LS181能进行16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功能如下:(上表中的“/”表示求反)3、实验内容3.1、实验电路图:(图1.1)图1.13.2.实验操作1)根据实验要求及实验原理图,在模拟系统平台上构建实验电路图。
2)仔细阅读实验说明,了解各个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及功能。
3)根据实验要求,对电路进行参数设置,进行实验数据的验证,并将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数据统计如下)3.3.实验数据4、总结及心得体会通过实验,我对组成原理的课程设计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基本能熟练的运用虚拟实验平台,并能运用虚拟实验平台来进行相关的实验验证。
同时,我也了解并掌握了如何利用实验平台来设计电路,进行元器件的连接,此外还掌握了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道,了解了四位运算功能器的组合功能,基本掌握了算术运算逻辑的工作原理。
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加深了对组成原理及理论知识的了解。
5、操作举例截图:0000(S0-S3)-0(M)-0(CN)0100(S0-S3)-1(M)1000(S0-S3)-0(M)-1(CN)实验二运算器1、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算术逻辑但愿(ALU)的应用方法;2) 进一步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原理;3) 熟练掌握有关数字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武汉理工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报告
目录前言 (2)第一章预备篇 (3)第一部分实习目的 (3)第二部分实验室安全用电知识 (3)第三部分焊接练习 (4)(一)工具介绍 (4)(二) 焊接方法 (6)(三)焊接中常见的错误 (6)(四)不同类型杂件的焊接 (6)(五)焊接后的检查 (7)(六)常见焊接点 (7)(七)拆除焊点的方法 (7)(八)电子元件焊接装配 (8)第四部分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和检测 (9)(一)常用仪器仪表 (9)(二)常用元器件的使用 (9)(三)电阻器的标志方法 (11)第二章实践篇 (13)第一部分555声光报警器的制作 (13)(一)实习目的 (13)(二)实习内容 (13)(三)电路原理图 (13)(四)特有原件 (14)(五)元件参数与检测 (15)(六)作品展示 (16)第二部分流水彩灯音乐盒的制作 (17)(一)、实习目的 (17)(二)、实习内容 (17)(三)、流水灯原理 (17)(四)音乐播放原理 (18)(五)所需器材 (18)(六)制作过程 (19)1、木质音乐盒的制作 (19)2、电路焊接 (19)(七)作品展示 (21)第三部分居家电路设计与安装 (23)(一)元器件 (23)(二)原理图与作品展示 (24)第三章实习总结体会 (26)前言电工电子实习结束了,却让我们受益匪浅。
实习通过知识讲解和动手操作相结合,让我对课堂知识的认识加深了一层,以往不懂的地方也变得清晰明了。
我深深感觉到了实习对我帮助的巨大。
本次实习共分为基础知识、动手实践、设计三部分。
其中基础知识部分有安全用电知识、常用仪表的使用、常用电子元件的原理和检测、焊接技术指导四部分;动手实践则分为555声光报警器、流水灯音乐盒以及居家电路的设计安装两部分。
第一章预备篇第一部分实习目的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2、掌握电工电子常用的工具的作用,使用方法。
3、掌握各种相关的元件的作用以及其焊接,学会制作555声光报警器,音乐盒,及设计家居电路。
武汉理工电工实验报告
目录安全常识 (2)常用仪器与工具 (4)手工焊接与电子产品装配 (7)元器件特性与主要用途 (10)产品原理图及方框图 (16)各级图与工作原理 (18)居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20)(附表)元器件测量 (23)产品电路参数测量 (26)安全常识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电压从安全角度看,确定对人的安全条件,不用安全电流而用安全电压,因为影响电流变化的因素,而电力系统的电压通常是恒定的。
我国确定的安全电压的范围是36、24、12V。
一般36V以下的电压不会造成人员伤亡,故称36V以下为安全电压。
安全电流1)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根据科学实验和事故分析得出不同数值的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特征,确定额外50—60Hz的交流电10mA和直流50mA为人体的安全电流。
也就是说,人体通过电流小于安全电流时安全的。
2)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在心脏搏动周期中,有约0.1s的特定相位对电流最敏感,通过时间越长,与该相位重合的可能性就越大,引起心脏颤动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大。
3)电流经过的途径电流经过的途径有从手到心脏到脚,这是最危险的,其次是从手到手,最后是从脚到脚。
实验室操作注意事项一.使用电子仪器设备时,应先了解其特性,按操作规程操作。
实验前先检查用电设备,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后,先关仪器设备,再关闭电源。
二.若电器设备发生过热现象或出现焦糊味时,应立即关闭电源。
三.如离开实验室或遇突然断电,应关闭电源,尤其要关闭加热电器的电源开关。
四.电源或电器设备的保险丝烧断后,应先检查保险丝被烧断的原因。
排除故障后再按原负荷更换合适的保险丝,不得随意加大或用其他金属丝代替。
五.实验室内不能有裸露的电线头:如有裸露,应设置安全罩;需接地线的设备要按照规定接地,以防发生漏电、触电事故。
六.禁止在别人工作时惊吓别人,在工作室内不可疯狂打闹。
七.使用电烙铁要小心,不可用手触摸烙铁头,烙铁头上的锡不可乱甩,拆焊有弹性的元件时,不可离焊点太近,插拔电源线手要拿插头,不可拿电源线。
武汉理工大学电工学实验报告分解
[电子电工实习报告]车辆1104班吴昊宇2020年10月8日目录1.0实验目的 (3)1.1实验原理 (4)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 (4)1.1.2电路装配图 (7)1.1.3连线图 (7)1.2实验内容 (8)1.2.1实训过程 (8)1.2.2元件清单 (8)1.2.3作品展示 (22)1.2.4实验数据分析 (23)1.3总结 (23)1.0实验目的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化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到家用电器,大到军事设备,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种类繁多的设备中都用到了电工电子技术。
很多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的未处理系统都是以电子元件为基本单元,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工科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设计、制作、检查和维修知识。
本实验的目的如下:●强化安全用电意识,掌握基本安全用电操作方式。
●基本掌握公共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和焊接、拆卸过程,能掌握基本的电路维修维修方法。
●基本掌握电路原理图、装配图的绘制,能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能够正确识别常用电子元件,并通过查阅相关手册了解其相关参数。
●熟练的掌握万用表等仪表,并能够独立的检测电路的各种参数,且能检测出简单的电路问题。
1.1实验原理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图18 彩灯音乐盒电原理图本电路以555芯片、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与瓷介电容、音乐芯片、喇叭为其核心元件,LED交替发光产生明暗变化,伴随着喇叭发出事先录制的音乐。
工作原理综述:电源开关K1闭合,发光二极管LED3亮,开始由于电容C1短路,所以555芯片的2和6脚为低电平0,又4脚恒为高电位1,由555芯片的输出特性知输出端3为高电平1,LED1亮,三极管VT2截止,LED2灭,7脚为高阻态,不放电。
随着时间增长电容C1通过电阻R1,R3充电,2和6脚电位升高,最终达到高电平1、3脚输出低电平0,LED1灭,三极管VT2导通,LED2亮,7为低阻态,通过电源负开始放电致使2和6脚电位降低至0,3脚又输出高电位1,LED1亮LED2灭,循环往复。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题目: 基本模型机及利用2116设计32K×8位存储器的逻辑原理图班级软件工程1202班学号0121210680000姓名指导教师日期2014年6月27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202班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题目: 基本模型机及利用2116设计32K×8位存储器的逻辑原理图初始条件1.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与实验2.TD-CMA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掌握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的微控制器功能与结构特点2.熟悉TD-CMA教学实验系统的微指令格式3.设计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对应的微程序4.在TDN-CMA教学实验系统中调试机器指令程序,确认运行结果5.建立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的整机概念模型时间安排:1.第19周周1(6月23日):全体集中讲解课程设计原理与方法2.第19周周1~5(6月23~27日):分班实验,调试机器指令程序指导教师签名: 2014年 6 月 18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14 年月日1课程设计目的掌握计算机功能模块的原理和关系,建立计算机整机概念2课程设计设备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排线若干3课程设计内容3.1课程设计原理本次课程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CPU,由此构建一个简单模型计算机。
CPU由ALU、微控制器(MC)、通用寄存器(R0),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组成,如图5-1-1所示。
该CPU在写入相应的微指令后,就具备执行机器指令的功能。
在CPU基础上,增加一个主存和基本的输入输出部件,构成一个简单的模型计算机。
3.1.1课程设计采用五条机器指令IN,ADD,OUT,JMP,HLT,对应的源程序内容如下:地址内容助记符说明0000000000100000;START:IN R0学号→R0000000100000000;ADD R0,RR+R→R0000001000110000;OUT R0R→LED0000001111100000;JMP START跳转至00地址0000010000000000;0000010101010000;HLT停机指令码中高4位位操作码,JMP为双字节指令,其余为单字节指令。
武汉理工大学实验报告书电子版
实验课绩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0
--
200
学年
第
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成绩
实验者
专业班级
组别
同组者
实验日期
年月日
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记录(可加页)(包括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教师签字__________
第三部分结果与讨论(可加页)
一、实验结果分析(包括数据处理、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
二、小结、建议及体会
三、思考题
组成原理设计报告
组成原理设计报告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复杂的系统和设备都是由各种组成部件组成的。
这些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合原理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组成原理的设计,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二、组成原理的概念组成原理是指系统或设备中各个部件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则。
在设计任何系统或设备时,都需要考虑到组成原理,以确保各个部件能够协同工作,实现系统的预期功能。
三、组成原理的分类1. 结构原理结构原理是指系统或设备各部件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空间排列关系。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小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功能原理功能原理是指系统或设备各部件之间的功能关系。
通过合理的功能设计,可以确保各部件的功能互补,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
四、组成原理的设计方法1. 模块化设计通过将系统分解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完成特定的功能,然后再将这些模块通过接口连接起来,实现系统整体功能。
2. 标准化设计采用标准化的部件和接口,以确保各个部件的兼容性和可替换性,减少设计和生产成本,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3. 可靠性设计考虑到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可靠性,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五、案例分析以某电子产品设计为例,展示了组成原理在实际设计中的运用,通过模块化、标准化和可靠性设计,实现了产品的高性能和稳定性。
六、结论组成原理设计是任何系统或设备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可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希望本报告对读者对组成原理设计有所启发和帮助。
以上是组成原理设计报告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田小华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zy1302
2014-- 2015学年第 2 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_计算机组成原理
图1-1-2 交叉开关桶形移位器原理图
图1-1-3 A0 显示原理图
ALU 和外围电路的连接如图1-1-4 所示,图中的小方框代表排针座。
图1-1-4 ALU 和外围电路连接原理图
表1-1-1 运算器逻辑功能表运算类型S3 S2 S1 S0 CN 功能
0000 X F=A(直通)
0001 X F=B(直通)
图1-1-5 实验接线图
(2) 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2 置为‘单拍’档,开关KK1、KK3 置为‘运行’档。
(3) 打开电源开关,如果听到有‘嘀’报警声,说明有总线竞争现象,应立即关闭电源,重新检查
图1-1-6 数据通路图2.实验结果
运算类型A B S3 S2 S1
S0
CN 理论结果实验结果
逻辑运算65 A7 0000 X F=(65)FC=(0)FZ=
(0)
F=(65)FC=(0)FZ=
(0)
65 A7 0001 X F=(A7)FC=(0)FZ=
(0)
F=(A7)FC=(0)FZ=
(0)
实验课程名称:_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箱中所有单元的时序都连接至时序与操作台单元,CLR 都连接至CON 单元的实验时T3 由时序单元给出,其余信号由CON 单元的二进制开关模拟给出,
为低(即MEM 操作),RD、WR 高有效,MR 和MW 低有效,LDAR 高有效。
图2-1-4实验接线图
(4) 给存储器的00H、01H、02H、03H、04H 地址单元中分别写入数据11H、12H、13H、14H、15H。
由前面的存储器实验原理图(图2-1-3)可以看出,由于数据和地址由同一个数据
如果实验箱和PC 联机操作,则可通过软件中的数据通路图来观测实验结果(软件使用说明请看附录1),方法是:打开软件,选择联机软件的“【实验】—【存储器实验】,打开存储
实验课程名称:_计算机组成原理
2、影响因素讨论:影响因素有接线是否正确、输入是否正确、每次输入是否有按正确的方式拨各种开关。
二、小结、建议及体会
本实验是微程序控制实验,是组成原理这门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以及微程序的编制、写入。
感觉稍微有一点难度,可能是因为自己粗心,在手动输入的过程中,我总是输入错误,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最终成功完成本次实验。
我发现电脑联机运行比手动输入要便捷许多,但我觉得手动输入更能够提高我的能力,我今后会继续努力的!
实验课程名称:_计算机组成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