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版)《插秧》教学设计1
小学语文《插秧》教案
小学语文《插秧》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插秧的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的敬意,懂得珍惜粮食。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勤劳、朴实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了解插秧的过程,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2.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插秧过程的理解与描述。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展示插秧过程。
(2)图片素材:展示农民插秧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插秧场景。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插秧的场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插秧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加课堂趣味性。
4.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与示范。
(3)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巩固所学。
4.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插秧的过程。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讨论:农民辛勤劳动的意义。
小学语文《插秧》教案
小学语文《插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插秧的过程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插秧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插秧过程的描述。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插秧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插秧的场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插秧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插秧的过程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2)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4. 总结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插秧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2)教育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用水。
5. 拓展活动(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插秧的场景或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插秧的小作文。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和对农民的敬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小测验或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课文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插秧过程的描述能力。
4. 拓展活动:评估学生在拓展活动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并一起讨论插秧的过程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插秧》教学设计
插秧教学设计1. 简介本文档是关于如何进行插秧教学设计的指导。
在农田里,插秧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活动,也是农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了解插秧的意义、插秧的步骤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这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农田劳动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2. 目标•了解插秧的目的和意义;•理解插秧的步骤;•能够正确地进行插秧操作;•掌握插秧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3. 教学内容3.1 插秧的目的和意义•简要介绍农田劳动的重要性;•解释插秧是种植水稻的第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插秧的意义,如:增加粮食产量、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等。
3.2 插秧的步骤1.准备工作:–虎口中的水稻秧苗;–沃土;–插秧工具。
2.插秧的步骤:–将秧苗放在水中,以保持秧苗根系的湿润;–将秧苗均匀地插入沃土中;–插秧后,用手捧住秧苗,将秧苗根系与土壤结合紧密;–注意保持每棵秧苗之间的距离。
3.3 注意事项和技巧•插秧时,切记保持姿势端正,避免姿势不正确造成身体不适;•插秧工具要保持清洁,并适当消毒,以防秧苗被病菌侵染;•插秧要注意每棵秧苗之间的间距,以保证每株作物的正常生长;•插秧后,要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秧苗生长。
4. 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农田劳动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插秧的意义和目的。
4.2 授课•讲解插秧的步骤,以图片或实物演示的方式进行;•强调插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分享一些技巧和经验。
4.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按照一定的间距插秧。
教师在旁指导和纠正操作。
4.4 总结•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插秧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插秧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要点。
5.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操作的正确性、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价。
6. 参考资料•《农田劳动与农业生产》教材;•农业专家的经验分享。
《插秧》教案(精选12篇)
《插秧》教案(精选12篇)《插秧》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创作。
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学问。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4、培育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力量和方法。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思维进展与提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情感,学习的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制造:领悟劳动人民淳朴、勤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杨万里及"诚斋体相关学问,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
重点: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的表达技巧,体会情感。
难点:感受蕴含在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杨万里是南宋闻名的爱国诗人,他立朝刚正,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
在水生火热的南宋,杨万里携着那立在小荷之上的蜻蜓,从阴阴树木中走了出来,在他的诗中,有“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的春的活泼明妍,有“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的夏的闲适;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也有“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的田园情趣。
二、写作背景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家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苦,作该诗。
三、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制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爽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有《诚斋集》传世。
四、题目解说《插秧歌》是南宋诗人、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该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急劳碌而秩序井然。
《插秧》教案(优秀9篇)
《插秧》教案(优秀9篇)《插秧》教案篇一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略)二、学习课文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学习课文《插秧》。
(学生在小组内互助读课文,认生字。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老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生字。
)师:读得不错,评的也很好。
你们能很快背诵吗?生:(异口同声)能!(学生读课文,练习背诵。
)[评析: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找一两名学生读书,然后大家共同评价,指出易错的读音,集中指导巩固。
为学生的读书实践扫除了障碍,再让学生自由读书背诵,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师:谁想背给大家听?(生背课文。
有的学生背错了顺序。
)师:这篇课文很简短,可是很容易背错了,怎样才能背不错呢?读一读,想一想,看哪个小组能想出好办法。
(学生读课文,讨论、交流、汇报。
)生: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顺序正好反着。
白云是在蓝天上的,绿树是长在青山上的。
为了不背错顺序,我看了看,蓝天在白云上面,白云在青山上面,青山比绿树高,是从高到低的顺序,下一段是从低到高的顺序,这样就背不错了。
师:你们总结的真好,一边想一边再背一背。
师:背熟了吗?下面咱们来看一段电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背一边想,你就能看到精彩的电视节目了。
(学生背诵想象。
)师:在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节目?(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象。
)生:我想到了:一天,我来到了南方,看到了很多水田,水田平静得像一面大镜子,蓝天、白云、大山和绿树都照在水田里。
农民在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蓝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绿树上。
我觉得很好玩,也去插秧,把秧苗插在了蓝天上,白云上,大山上,绿树上,还插到了我的笑脸上。
生:[评析:形象性和情感性是语文的基本特点,通过自读、互助读、练习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诗情画意和文字的优美,对课文形成初步的领悟和整体感知。
在学生背诵出现困难时,结合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发现诗歌的描写顺序,得到充分的心理满足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插秧》教案
《插秧》教案《插秧》教案篇一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一首古诗,名叫《锄禾》,你们还记得吗?生:记得!师:让我们一起来背一次,行吗?生:行!(齐背《锄禾》)师:背得真熟练!老师知道,小朋友背了这首诗以后,就一定知道要爱惜农民种出来的粮食。
老师现在考你们一个问题。
你们可知道农民在一年之中的哪个季节开始种粮食的?(学生纷纷举手)师:举手的同学肯定都知道,一起说。
生:春天。
师:现在就是春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天的景色吧!(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师根据情境补白:春天来了,桃花红了,柳树也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农民开始了一年辛勤的劳动。
孩子们,画面上的农民在干什么呀?生:插秧!师:你知道得这么清楚。
我们看看,这就是插秧两个字(出示生字卡插秧)大家一起读!生:齐读。
师:你来读读!(指向一学生)生:插秧。
师:翘舌音读得多准呀!你也来读读(指向另一个学生)师:(面向全班)大家一起读一次!我们看看,《插秧》呀,就是我们第三单元《春天》的第二篇课文,农民辛勤地劳动,不仅为我们创造了粮食,还为我们创造了一首优美的小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插秧》这首诗。
大伙声音响亮地把课文读一次!(师指课题,生读) [评析]:教师联系一年级上册学过的古诗《锄禾》让学生温故知新,再利用课件美丽的春景和课文插图引入新课,既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打开书第16页,我们来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这篇课文呀,反复地读,一直读熟,然后呢,用一支笔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第三,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用手点着字。
(生自由读书)师: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吗?生:没有。
师:这么棒呀。
真的没有?生:没有。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是读书的小能手,下面哪位小朋友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一读这首小诗,让全场的老师都听一听你一个字都没有读错。
一年级语文《插秧》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插秧》。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插秧的过程。
(3)能够认读生字词,并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插秧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插秧》。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插秧的过程。
3. 认读生字词,并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
2. 对插秧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插秧》的文本。
2. 与插秧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插秧的场景。
(2)引导学生观察插秧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讲述插秧的过程。
(2)讨论插秧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劳动,珍惜粮食,感恩农民。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回家后观察父母的劳动,讲述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意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插秧的场景。
2.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生字词卡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对农村劳动的认识和珍惜粮食的意识。
《插秧》教学设计(精选20篇)
《插秧》教学设计(精选20篇)《插秧》篇1之一一、导入。
1、表演唱《春天在哪里》2、师: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花也开了,草也绿了,这时候农民也要忙着播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插秧》。
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1、请同学们看书上插图,说说什么叫插秧。
(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
)2、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等我们学了课文大家就知道。
三、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1、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请同学说说学过的识字方法,(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学词,读通课文。
3、指名读课文。
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评选朗读高手。
(相机出示词卡,穿插识词,识字)4、读词语,再读课文。
四、熟读成诵,引导想像。
1、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比比,谁能最快把课文背下来。
会背的就举手,第一个举手并能出来的同学可以评为背诵大王。
2、这篇课文很简短,可容易背错,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背下来的,介绍背诵方法。
A、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从上到下:蓝天、白云、青山、绿树)B、游戏:送词语宝宝回课文家,板书,利用字卡演示。
为什么说农民在秧插在绿树、青山、白云、蓝天上。
C、其他。
3、同学们自由选择上述其中方法背诵。
4、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背一边想像。
5、说说看到了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五、发挥想像,拓展延伸。
1、水田是镜子,除了可以映照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之外,还能映照出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编儿歌。
2、出示小黑板:水田是地毯,农民在地毯上;水田是棋盘,农民在棋盘上,水田是,。
编儿歌。
板书插秧水田是,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着,插在。
插秧镜子映照农民映照着,插在。
映照着,插在。
映照着,插在。
>《插秧》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⒈渗透性识字9个,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⒉背诵《插秧》,理解“秧插在倒影中”的意思。
一年级语文《插秧》教案
一年级语文《插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插秧》。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插秧的过程和农事活动的辛苦。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插秧的过程。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插秧》。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插秧的过程和农事活动的辛苦。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插秧过程的描述。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插秧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插秧的过程。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插秧的认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插秧》。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插秧的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农事活动的辛苦,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5. 拓展活动(1)开展小组讨论:如何珍惜粮食?(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插秧》。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农事活动的短文。
2. 延伸作业:(1)观察身边的农民劳动者,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
(2)向家人分享所学知识,培养家庭氛围中的感恩情怀。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课文和短文写作。
插秧【《插秧》教学设计】
《插秧【《插秧》教学设计】》摘要:教学目标⒈渗透性识9培养学生识能力,谁插秧)(评学起思思疑鼓励学生质疑及了学情适调整教学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看画面以上问题)⒊老师适机引导学生理带斗笠农民把秧苗插水田里劳动就叫插秧教学目标⒈渗透性识9培养学生识能力⒉背诵《插秧》理秧插倒影思⒊培养学生有感悟地朗课能力⒋让学生感受春天美然美和劳动美继续学习想象情景方法教学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⒈朋友们你们平喜欢劳动吗?你们都干什么活?看是热爱劳动孩子这节课老师要带进行项特殊劳动你们准备了吗?⒉板课题齐课题二、围绕课题质疑并题⒈看到插秧两都很奇你们现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会问;插秧是干什么?哪插秧?谁插秧)(评学起思思疑鼓励学生质疑及了学情适调整教学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⒉(出示彩图)现我们已到了目地看到这幅画面你疑问了吗?(学生看画面以上问题)⒊老师适机引导学生理带斗笠农民把秧苗插水田里劳动就叫插秧(评析结合图画系课外知识和生活验引导学生理插秧词形象直观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三、理课;⒈今天我们就要农民伯伯水田里插秧你看这片水田像什么?(引导学生想象人水田里可以看见己倒影体会水田像面镜子)随即出示诗句水田像镜子⒉引导观察水田上边有蓝天白云水田旁有青山绿树那水然就会有()?(师边叙述边黑板上话水田蓝天白云青山绿树及各景物倒影)出示诗句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青山映照着绿树⒊看到这么美景色我们可别闲着赶快农民伯伯插秧吧(指名上台贴秧苗)⒋插完了秧苗可别忙着回你们不但农民伯伯插了秧苗细心观察朋友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秧苗插水田里也仿佛插了绿树青山白云蓝天上)随机出示二节诗句⒌朋友们我们不但农民伯伯完成了插秧任还愉快劳动创造了首诗可真棒(评析教师改变以往教学常见串讲方式抓住了水田像镜子带动了整课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进行语言训练我然生成了诗句使学生不对课进行了理与感悟真可谓水到渠成)四、熟课主识⒈谁能把这首诗完整地给听?(由练指名齐)⒉把这首诗得既正确又流利生宝宝真顽皮条出想和你们教朋友看看谁先叫出他们名?(出示生卡片采用开火车猜两种游戏进行识组词检测)⒊让我们把生宝宝送回课再这首诗(指导学生体验劳动愉悦有感悟地练诗)(评析学生课采用多种游戏形式与宝宝交朋友并送宝宝回使学生主认识并学会了生及组词)五、背诵课扩展延伸⒈这首诗你能背吗?有什么窍门?(启发学生寻我二节规律)⒉指名背诵闭眼想像画面⒊水田是镜子还能映照出什么呢?(组仿照课编编)⒋组汇报师生评议(评熟成涌想象续编不但加深对课理更能促进学生语言积累从生活再回到生活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融合起学生树立生活就是语思想观念)六、作业建议把创作诗写下给父母听请他们评价。
《插秧》教案
《插秧》教案《插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照、蓝、农、民”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然后进行续写。
课前准备:预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读读课文; 教具: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班德瑞《田园风光曲》。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
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学生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写成了镜子?(板书课题:插秧)[上课伊始,教师用一则谜语引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东西,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的孩子我们会忘记他吗?让我们永远记住珊迪用生命换来的诚实,用鲜血染红的信用,相信,我们拥有诚信,大家拥有诚信,世界将会更加美好!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可能会问:“插秧”是什么意思?谁插秧?在哪儿插秧?(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
)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插秧”这一名词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如果学生对“插秧”一词都不理解的话,根本就无法进行课文的学习;如果单纯由老师向学生灌输“插秧”一词的定义,学生也会一头雾水。
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课文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插秧”的含义,并通过学生的质疑引发其学文的欲望。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出示学过的识字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学词,读通课文。
(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
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和“摘字”(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3遍。
一年级语文《插秧》教案
一年级语文《插秧》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认读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感,培养尊敬劳动的意识。
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插秧》是一首描述农民辛勤插秧的诗歌。
诗歌通过描绘插秧的过程,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认读的生字词包括:插、秧、田、水、阳光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
教师可以出示插秧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3.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3 学习生字词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词。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填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例如:农民在_____里插秧,阳光照在_____上等。
4.2 连线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连线题,让学生将生字词与对应的图片或意思连线。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农民为什么要辛勤劳动?插秧的过程是怎样的?5.2 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建议和行动计划。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6.2 生字词测试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语文教案 插秧
《插秧》(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南方景色的课文《水乡歌》,谁来说说我国南方的春天是什么样的?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南方春景图。
(出示课件) 板书课题:插秧问:你知道什么是插秧吗?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读文。
(出示字卡)2、老师范读课文。
3、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
4、正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翘舌音。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意境,获得情感体验1、自读质疑,互相解疑,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后有什么问题吗?(2)、交流解疑,生生互学生活动:一、观看课件1、描绘春天的景色。
2、结合图片理解插秧。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读课文,自主识字。
2、边听边看图,感受大自然的美。
3、认读生字,正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背诵1、质疑问难。
2、边想象水田想像什 么,边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4、展开想象。
动。
2、读中感悟,情感朗读 (1)、边读边想,看能想到什么?(2)、引导,补充。
指导朗读3、指导背诵。
展示反馈内容:填一填:水田是镜子,映照着____ ,映照着______当堂检测内容:1.完成写字书。
2.老师听写。
拓展提高:1、说说:水田是镜子,还可以映照着什么?农民把秧插在哪里?水田还可以是什么?2、指名说,小组交流。
板书设计:插 秧插、秧、镜、映、农、民教学反思。
《插秧》教学设计 (2)
《插秧》教学设计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插秧》教学设计》,您浏览的《《插秧》教学设计》正文如下:《插秧》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首儿歌,通过比方和想像,以“水田是镜子”一句领起,诗化了插秧的耕作过程,廛化了艰苦的农业劳动,诗化了农夫们辛苦劳作的场面。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奇怪,那么和谐,那么富于诗情画意!要引导同学思考水田还能映照什么?1.通过学习课文,使同学了解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基本学问,培育同学宠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生疏生字6个,学写生字4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识字教学。
2.通过学习课文,对同学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水田、插秧。
教学用具:自制课件、老师用生字卡片、同学用生字卡片、音乐(小白船)。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都宠爱猜谜语,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
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同学猜。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写成了镜子?(板书课题:插秧)看到这个题目,你有问题要问吗?解释:把水稻的秧苗插到水田里的活动就叫插秧。
(课件)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生疏的字。
同学们找出了自己不生疏的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集体的力气大无比”的玩耍好不好?2.这个玩耍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两件事:第一件: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不生疏的字,组内同学想方法解决这些字的读音。
其次件:组长带领组员用你们宠爱的方式读课文。
老师小结合作状况。
3.小组汇报读课文。
要求:听的同学边听边想:你要向他们学什么?你能给他提一些好的建议吗?4.老师配乐朗读,同学评议。
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由于我有一个小窍门。
就是我一边读课文一边用脑子想象秀丽的图画。
比如:我读到映照着蓝天,我的脑海里就会毁灭蓝天的图画,这样就能读得有语气了。
不信,你们也试试。
5.齐读课文。
6.背诵课文。
(1)指名背。
(2)会背的站起来背。
向同学们介绍,你是怎么背会这篇课文的?7.发散思维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看来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看这句话,你会填吗?课件: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农夫在插秧,插在()上。
《插秧》的教案设计
《插秧》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插秧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技巧。
(2)培养学生对农田劳作的尊重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掌握插秧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插秧的定义和意义2. 插秧的流程和技巧3. 插秧注意事项4. 农田劳作的安全教育5. 插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插秧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2)农田劳作的安全教育。
2. 教学难点:(1)插秧技巧的掌握。
(2)农田劳作的安全意识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插秧技巧。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农田劳作的艰辛与乐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插秧》相关教材或图片、视频等资源。
2. 教具:插秧工具(如秧苗、插秧针等)。
3. 场地:农田或模拟农田场地。
4. 安全设施:安全帽、手套等。
教学进程安排:1. 导入:简要介绍插秧的定义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插秧的流程和技巧。
3.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插秧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环节:学生讨论插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农田劳作的安全教育。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插秧过程的思维导图,加深对插秧知识的理解。
7. 课后跟进:教师对学生的插秧实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插秧技巧、团队合作等。
(2)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插秧成果的质量,如秧苗间距、倾斜度等。
(3)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插秧》语文教案
《插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插秧》的背景知识。
(2)理解诗歌《插秧》的意境和主题。
(3)学会欣赏和背诵诗歌《插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懂《插秧》这首诗,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浓郁的乡土情怀。
(2)通过对《插秧》这首诗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尊重劳动的态度。
(3)通过课堂的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视劳动、尊重他人的态度。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奋发向前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写作意图。
2.学会背诵诗歌。
三、教学难点:1.理解描写乡村劳动景象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的劳动情景穿越时空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劳动情景,让学生了解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引发学生对插秧这一特定劳动的思考。
二、课文导读:了解《插秧》的背景知识教师简要介绍《插秧》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诗歌,描写了农村插秧劳动的情景,并通过诗歌传达诗人对劳动的赞美和对乡土生活的热爱。
三、诗歌欣赏:读懂诗歌的情感和意境1.朗读诗歌《插秧》。
2.理解诗歌意境。
(1)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有哪些字句描写了田野、水田和秧苗?(2)诗歌中描绘的田野景象给你什么感受?是愉悦、轻松还是辛苦、繁忙?(3)为什么诗人会用“漠漠”、“远近”、“凄凄”等词语来描绘情景?四、诗句分析:理解描写劳动的修辞手法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取诗歌中自己觉得重要或有趣的诗句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词句运用的效果。
2.小组分享与讨论。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组内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观点。
3.教师点评与解读。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是为了表达对劳动的赞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农村乡土生活的追忆。
《插秧》教案(精选13篇)
《插秧》教案(精选13篇)《插秧》教案篇1学情分析:本班同学已经具备初步的识字力量,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但识字力量仍需加强。
另外朗读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同学的朗读水平需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
我班同学的发散思维力量,创新力量较强,老师应在此方面进一步加强引导,使其更上一个台阶。
教学目的:1、识字6个,写字2个,培育独立识字力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学习课文,通过想象感受那些如诗如画的农业劳动场面,激发同学对劳动及劳动者的喜爱;4、培育阅读中想象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1、熟悉6个生字;2、学习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那些如诗如画的耕作过程。
教具预备:识字卡片、课文朗读配音教学过程:一、看图,谈话导入。
1、(老师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好插秧图景。
)师:同学们,现在春天来到了我们身边。
你们看,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山青了,树绿了,花开了。
在这大好的春光里,我们的农夫伯伯们正忙着干什么呢?(师指图。
)生:插秧。
师:对。
(板书:插秧)谁熟悉这两个生字娃娃?来教教大家。
同学用拼音法教读生字"插、秧'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两个字娃娃?生:"插'(用手做"插'的动作)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秧'是禾苗,所以有个"禾'字旁。
师: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插秧'是一首很美的诗歌,让我们来读一读。
读的时候我有两个小要求:1、边读边用笔圈出自己不熟悉的字,用学过的方法熟悉它。
2、标出小节序号。
生:自由读文,圈字,标出小节序号。
师:请听课文录音,留意听清你圈的字的读音。
生:听录音,并用手指好字。
三、学习课文,有感情的朗读。
师:谁情愿给大家读一小节?其他孩子听,听他读对了吗?生1:朗读一小节。
生2:你把"镜'和"映'读错了。
它们是后鼻音。
《插秧》的教学设计
《插秧》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插秧的有关知识,领会文中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劳动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尊重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插秧的有关知识。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整齐”、“忙碌”等关键词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有关插秧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2.学生准备观察工具和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教师出示一张插秧的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插秧。
”然后教师介绍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插秧的文章,《插秧》。
”2.学习新课o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展示一幅插秧的画面,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之后,教师再播放一段有关插秧的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插秧的过程和情景。
o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插秧是什么?▪为什么说“忙碌的田野里,到处是插秧的人们”?▪课文中描述了哪些插秧的情景?▪你觉得插秧有什么意义?o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o教师再次播放教学课件,展示一幅插秧的动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插秧的过程和情景。
同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插秧情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在参与插秧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o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整齐”、“忙碌”等,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体验来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些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o教师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插秧》教学设计
《插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映、云、树、农、民”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再进行续写。
4.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课前准备:预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读读课文;教具: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所以今天老师要送一个小礼物给大家,这是一则小谜语:“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
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学生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比作了镜子。
(板书课题:插秧)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插秧”是什么意思?谁插秧?在哪儿插秧?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
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吧。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已知预习过,预习过生字吗?请生说说学过的识字方法,(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2.自读课文和生字。
3.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老师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请到生字卡片上,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游戏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先齐读,再开火车生字组词。
4.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家中,请生读文,其他学生听,诗里面把谁比作了镜子?为什么把水田比作镜子?生回答,引读一小节。
(相机板书)齐读。
全班齐读课文,解决先前质疑的两个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从哪知道的,读出来。
生回答。
读第二小节。
(板书)连起来读一读。
四、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小组读课文,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五、范读引路,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照、蓝、农、民”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然后进行续写。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春姑娘回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你画的春天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好吗?
春天是播种插秧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看看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二、新授
1、(放音乐,老师朗诵儿歌)
要求:边听边看,标出你还不认识的字。
2、分组读课文,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4、找一个你记得最牢的生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5、谁想当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6、游戏:我说你对。
7、小组合作进一步学习生字。
8、谁能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的。
(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字分析生字)
9、开火车读课文,小组比赛。
想一想,城市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10、朗读挑战赛: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可以边读边表演。
三、板书设计
插秧
水田是镜子,
映照着蓝天,
映照着白云,
映照着青山,
映照着绿树。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生字卡片。
2、背诵课文。
二、学写生字
1、读生字,纠正字音,
出示“农、民”,学生自己交流谈区别及书写规则。
2、结合语文天地中,描一描、写一写。
出示“田、照、蓝”。
你能说出这些字的笔顺吗?
小组同学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你能把这些字写的漂亮吗?
学生自己独立写,然后小组评议。
说说这些字的笔顺,先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
学生可就难写的字书空或描一描后再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三、板书设计
田、照、蓝、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