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出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与出书
曹政
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韩国人7本,日本人40本,俄罗斯人55本,以色列人64本。

中国人在干啥?外国旅客看到:中国乘客大部分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穿梭购物。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中老年人打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

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

再看看各部门领导,常是忙於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

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

一些外国学者论述: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虽短,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环境恶劣,大部分是沙漠,却把它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吃不完,源源不断地出口。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没有希望的民族。

尼克松说了这么一句话:“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他们的所见所议,我看比较客观;其中揭示的问题,我觉得触目惊心。

上规矩的纸质书,是作者思考和经验的有机汇集,值得人们细读获益,从而提升自己,发展社会。

这是一般的网络文字不能比拟和替代的。

网络文字,作为信息,可以浏览,可供参考;但其文字的规范和内涵的深广,一般较逊。

何况,上文中那些人还不是在这个意义上阅读网络文字,而在聊天、玩游戏等等啊。

坏书也是有的,它是教唆犯,因而读书须有选择。

读书人中也有书呆子、书橱子,食而不化,那是要注意预防的,做到读书联系实际,读以致用。

一般来说,读书给人启迪,长人能力。

那些国人为什么不爱读书?现在60多岁以下的人,有些经历过10年“文革”。

“文革”对读书的冲击是不言而喻,无须赘说的,“读书无用论”、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的流毒影响了不少人,“50后”、“60后”们本身就被耽误了不少读书岁月,知识根底不足,影响对读书认识的到位。

1978年开始计划生育,独生子女们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生活优裕,但有些教育、引导不当,不少成了家中的“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要做家务,没有体力劳动,只管读书就行了。

读书怎么样?从小学到中学,多是应试教育,想读课外书也没时间;课内的呢,或许是长时间地处理大量的事倍功半的作业产生了逆反心理,对读书感到厌倦、怕惧,有机会就玩,不想读书了。

进了大学,有过“60分万岁”的流行口号,又有“不要成绩有多好,只要有个好爸爸(关系人)”的说法。

加上“一切向钱看”的腐蚀影响,师德建设受损,老师缺少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教育,一些学生就好玩而厌读。

这些人工作以后,也就习惯于能玩则玩,懒得读书。

当然,上面说了,这些人是“不少”,不是全部;我国社会的正面力量是主要方面,居主导地位,因而,认真读书以至出类拔萃的也有相当部分。

而这个“不少”,加上前面受“文革”负面影响,被“文革”耽误了的,就足以让
外国旅客留下“中国人大部分不读书”的并不准确的印象了。

懒得读书的实质是“懒”,他们心气浮躁,急功近利,不爱读书只是他们的一种表现形式。

他们也做一份工作,那多属不得不做,能不做就贪玩,这就是上文中的那些表现了。

一个国家能指望这些人来发展强大吗?不进则退,上述外国学者的议论是有深长道理的。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症下药,从小到老,鼓励勤奋为众(自己在内),鞭策懒惰自私,方式方法包括教育、制度、政策等。

比如教育,只要孩子获得高分而不劳作的糊涂家教必须改变;又如政策,企业退休人员中有中专学历的,一般没有拿过职称工资,增发养老金时有工龄一项,他们少时读了十来年书,工龄短:因此种种,不少人的养老金低于没上学的,这都合理吗?政策需要考虑周到吧。

要提高全民读书率,就要有适合人们需要的书。

而现在有种说法:写书的人卖不了书,要书的人买不到书,说的是有些书销售渠道不畅,这与出版体制有关。

下面说说我这方面的身历和了解,以见一般。

1984年8月,拙著《句群初探》出版,是赶上了公费出版末班车,只要出版社看上书稿,不要作者付费而给稿酬,由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当时印了13000册,如今孔夫子旧书网上寥寥无几,几成孤本。

随即投给的《文章结构》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已经责编认可终遭总编砍除,是在初审到终审期间出版体制变了,要自费出版。

穷书生囊中羞涩,耽搁下来近30年,直到2013年1月才得自费出版且要自销。

印了2000册,多年来送给朋友、销给单位1000多册。

2016年3月,我在孔夫子旧书网开设曹璧城书摊,《文章结构》上摊,至今两年多时间内,售出20多本,买家分布14省市20地区,有的因购《文章结构》而觅其前驱《句群初探》,有的则由《文章结构》而买其后续《文章读写》。

这些情况表明,如果《文章结构》、《文章读写》等书能早点出版,由书店销售,一定会有较多读者早点读到吧,读书人数与出版销售体制相关吧。

现行的出版体制,是有一些单位以公费组织、资助著作出版的,但对整个作者队伍来说,获得这种机遇的太少了,绝大部分是要自费出版自行销售,而费用不菲销售艰难,致作者困窘读者稀少。

在这种情况下,自行著作、出版的实际可能和意义大成问题,一些颇有价值的构想以至成稿自生自灭就在所难免,这于国于民于世于后,弊害显然。

我花大半生研究的汉语篇章结构学,其总结性成果是开拓出一门分支学科——《汉语篇章五级结构学》,去年3月已竟稿了,有出版社看过认可,仍因费用问题搁着,还搁近30年吗?到那时我110岁了,还在吗?这里我无意责怪出版社、书店等,他们也有难处。

但要解决人们读书少的问题,这个出书销书问题也须有人牵头各方协商妥善解决。

国人读书少的问题还有其他多种情况,比如开头提到的领导、学者的读书问题,这里不一一展开了。

总之,这个问题绝对不能忽视,而是非解决不可。

怎么切实具体解决呢?方方面面的同志啊,让我们群策群力,尽力而为,从己做起吧!(2018.7.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