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主考》原文及译文
【文言传全文】文言传记阅读《韩信》附答案及翻译
【文言传全文】文言传记阅读《韩信》附答案及翻译文言传记阅读《韩信》附答案及翻译韩信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①、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②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后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
愿君留意臣之计。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蔽山而望赵军。
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今日破赵会食。
”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
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旗鼓,走水上军③。
水上军开入之。
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禽赵王歇。
……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赵王,名歇,系项羽所封的诸侯王。
②樵苏:苏,取草。
③水上军:汉军在水边的营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爨:灶台B.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罢:疲惫C.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详:佯,假意D.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陈:列阵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文言文
蝜蝂原文: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昂(ang二声)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yì),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译文:蝜蝂是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
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
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
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
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注释:1.蝜蝂:一种黑颜色的小虫。
2.困剧:非常劳累。
3.踬朴: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4.负:作名词,指背的东西。
5.上高:往高处爬。
6. 嗜取者:这里指贪得无厌的人。
7.累:负担。
8.病:疲惫。
9.艾:停止,悔改。
10.辄:就。
11.涩:不光滑12.怠:通“殆”,危险。
13.迁徙:这里指贬诉、放逐。
14.昂:抬头向上。
15.黜弃:罢官。
多多益善原文: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各有差,高低。
《汉书·韩信传》原文·注释及译文
《汉书·韩信传》原文·注释及译文《汉书·韩信传》【原文】韩信,淮阴人也①。
家贫无行②,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③,常从人寄食④。
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
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⑤,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⑥。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自绝去。
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⑦,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⑧,岂望报乎!'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
'众辱信曰⑨:'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
'于是信孰视。
俯出跨下。
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注释】①淮阴:县名。
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
②无行:放荡。
③治生:谋生。
④寄食:投靠人家吃闲饭。
⑤下乡:乡名。
属淮阴县。
南昌:下乡的一个亭名。
⑥晨炊:一大早做饭。
蓐食:在床上吃饭。
⑦漂母:漂洗丝棉的老妇。
⑧王孙:犹言'公子',对青年人的尊称。
⑨众辱:言当众辱之。
【译文】韩信是淮阴县人。
从小家庭贫困,自己也没有好的德行,既不能被推选去当官,又不会做生意以谋生,经常依靠他人生活。
他母亲死了,穷得没钱安葬,就寻找了一块又高又干燥的宽敞地方做坟地,使日后在坟旁能安置下千万户人家。
韩信曾投奔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饭,亭长的妻子厌恶他,就很早起来做好饭,端到床上吃掉。
到了吃早饭的时候,韩信去了,没有给他准备早餐。
韩信明白她的用意,从此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曾经到城下钓鱼,有一位老妈妈在旁边漂洗衣物,很可怜他,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直至漂洗完毕。
韩信感激地对老妈妈讲:'我将来一定要好好地报答你。
'老人听后很生气,说:'你一个大男人不能养活自己,我是怜悯你这位年轻人,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图你的报答吗!'淮阴城里有个青年欺侮韩信说:'你虽个子长得高大,还喜欢佩带刀剑,可实际上胆小得很!'并当众羞辱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你若是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文言文韩信的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韩信的原文和翻译韩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军事、政治智慧都留存至今;他最著名的文章就是《左传》,其中有关于韩信的话语非常多,也有一篇关于韩信自己写的文章,也就是《韩信篇》,但是它是以文言文形式写成的,所以给读者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韩信篇》原文及翻译《韩信篇》整篇文章有十一句,以下是全文:“咸阳穆王曰:参参贤臣!受恩吾志,而致贤臣,定分校办,其业可以尽。
今有和平相属,咎具于责,唱于班章。
赐六良,而复补五军。
首六旗,循六部,督六军,全六方,抚六夷,以及广大之边,关应之和,保护之安,殊乎寻弥,以致万乘之众。
”翻译:“咸阳穆王道:尊敬的贤臣,履行我的意愿,召见贤臣,制定计划,实现我的目标。
今日,我召集了相互和谐的人,明确任务责任,各就其位,赐诸六良,恢复五军的勃兴。
首先是六旗,随后是六部,督导六军,全面统帅六方,抚养六夷,同时维护整个广大的边疆,与大家相互沟通、交流,保障生活安定,妙处连绵,以维护万乘之众。
”《韩信篇》主要记述了韩信为实现政治愿望而发明的军政制度,他有许多极具伟大创意的政策,尤其是他用来抚恤六夷(六个边疆地区),使他们摆脱苦难、获得救援,从而与大家和谐相处的计划,更令人印象深刻。
韩信的英明军事和智慧政治,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
《韩信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具启迪意义,给今天的读者以深深的启发,让人佩服韩信的智慧和胆识,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极其有益,可以帮助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所指导。
时,从文学角度来看,《韩信篇》也足以让人惊叹,文中措辞简洁而有力,抒发出智慧斗志,让读者深刻感悟其中的伟大思想。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韩信篇》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政治,更是一部有着重要历史价值、文学价值的文章。
它把古代经典的智慧沉淀下来,为现代人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和参考,这也使得它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韩信传文言文翻译
韩信传文言文翻译1. 《汉书韩信传》翻译白话释义:韩信、张耳率兵数万,准备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与成安君陈余听到汉军来袭,就聚兵井迳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游说成安君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西河,俘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在又得到张耳的辅助,企图攻下赵国,这是乘胜出国远征,其势锐不可挡。
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
’现在井陉的道路,车不得并行,骑兵不能成队列,行军数百里,其粮食势必落在后面。
希望您借给臣下三万兵士,从小道切断汉军粮食武器供应,您在这里挖深沟筑高垒,不与汉军作战,使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以率军断绝汉军后路,使他们在野外抢不到任何吃的东西,不出十天,韩信和张耳二将的脑袋就能献到您的麾下。
希望您能重视臣下的计谋,一定不会被这两个小子擒获。
”成安君是个信奉儒学的人,经常声称正义之师不用奇诈计谋,因而说:“我听兵法说,‘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它交战。
’ 现在韩信的兵力号称数万,其实不可能有那么多,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也就精疲力尽了。
像现在如此的兵力我们也要避而不击,以后如有更大的敌人,我们将有什么办法去对付他们呢?诸侯们都会说我们胆怯,今后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
”于是就不听广武君的计策。
原文:信、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
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
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以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野无所掠卤,不至十日,两将之头可致戏下。
愿君留意臣之计,必不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儒者,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谓曰:“吾闻兵法‘什则围之,倍则战。
典史文言文翻译
原文:淮阴侯韩信者,齐人也。
始为布衣,贫无立锥之地。
然其心志高远,有雄才大略。
尝从军于楚,以勇猛闻。
汉王刘邦闻其名,召而用之,遂为汉将。
韩信初见汉王,汉王以其貌不扬,心轻之。
后韩信献策,汉王大悦,遂委以重任。
韩信为将,能知人善任,广招贤士,天下豪杰皆归附。
汉王既定三秦,乃令韩信将兵击魏,韩信遂北击赵,赵王歇走燕。
韩信乃东击齐,齐王田荣败走楚。
韩信遂南击楚,楚王项羽败走吴。
汉王遂令韩信为齐王,封地七百里,以镇抚齐地。
韩信为齐王,政事修明,百姓安居乐业。
然韩信心有野心,欲谋反汉。
汉王闻之,令吕后诛之。
吕后使萧何诈称韩信病重,召韩信入宫。
韩信入宫,吕后使人斩之。
韩信死,天下震动,诸侯皆反。
汉王乃令萧何、曹参等平定之。
译文:淮阴侯韩信,是齐国人。
起初只是一个平民,贫穷到连一块立足之地都没有。
然而他的志向高远,有着卓越的才华和谋略。
曾经加入楚军,因勇猛而出名。
汉王刘邦听闻他的名字,便召见他并任用他,于是成为汉军的将领。
韩信初次见到汉王时,汉王因为他外貌不扬,心里轻视他。
后来韩信献上计策,汉王非常高兴,于是委托他重任。
韩信担任将领,能够识别人才,善于任用,广泛招纳贤士,天下的豪杰都归附于他。
汉王平定了三秦地区后,便派遣韩信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韩信于是北上攻打赵国,赵王赵歇逃往燕国。
韩信又向东攻打齐国,齐王田荣战败逃往楚国。
韩信于是南下攻打楚国,楚王项羽败逃至吴国。
汉王于是任命韩信为齐王,封地七百里,用以镇守安抚齐国。
韩信担任齐王时,政事处理得非常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韩信心中怀有野心,想要谋反汉王。
汉王得知此事后,命令吕后诛杀韩信。
吕后派萧何假装韩信病重,邀请韩信入宫。
韩信入宫后,吕后派人将他斩杀。
韩信死后,天下震动,各路诸侯纷纷反叛。
汉王于是命令萧何、曹参等人平定叛乱。
韩信,齐人也,始为布衣,贫无立锥之地。
志高远,雄才大略,尝从军于楚,以勇猛闻。
汉王刘邦闻其名,召而用之,遂为汉将。
韩信初见汉王,貌不扬,心轻之。
【初中文言文阅读】《韩信主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韩信主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韩信主考原文宋壬戌科,秦桧之子熹,侄昌时、昌龄,一榜登第。
时人怨恨,质问今岁御史中丞推为谁。
一士请问曰:“就是韩信。
”人争论其非。
士笑曰:“若非韩信主考官,如何乃为三秦?”阅读训练1.加点字词表述1)登第______________2)时___________3)岁___________4)知________5)为__________6)非_____________7)若_____________2.文中“戌”读作___________3.译者文中划线句子。
1)时人愤恨,追问今岁知贡举为谁。
2)人争论其非。
4.韩信是___________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_________________,关于他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个)。
参考答案1.1)考中2)当时3)年4)主持5)是6)不对7)如果2.xu一声3.1)当时的人们很气愤,追问今年是谁主持考试的2)人们争相批评他说道得不对4.西汉,军事家,萧何,张良,汉初三杰,萧何月下追韩信,多多益善,兔死狗烹译者南宋壬戌年的科举考试,秦桧的儿子秦熹,侄子秦昌时秦昌龄,同榜考中。
当时人们愤恨交加,追问那时的主持考试的是谁。
一个读书人说:“是韩信。
”人们争相辩论他说的不对。
他笑着说:“如果不是韩信,怎么会只取三秦呢?”注解(1)科:科举考试(2)登第:托福中(3)知贡举:主持考试的人(4)韩信: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入汉初三杰。
(5)时:当时(6)岁:那个时候(7)为:是(8)若:如果(9)非:胡说【译文】南宋壬戌年会试,奸相秦桧的儿子秦僖、侄儿秦昌时、秦昌龄,都考中了进士,上了红榜。
韩信的文言文及翻译
韩信者,淮阴人也。
少时家贫,无立锥之地,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乞食,人多厌之。
尝从下乡亭长乞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怒,竟绝去。
及壮,信始游说于吴、楚之间,时值楚汉相争,信欲求一明主以展其才。
然天下英雄,莫能识信之奇才。
信尝从一长者游,长者曰:“吾闻韩信,天下之奇才也。
吾观其貌,有王侯之相;察其心,有谋略之才。
”信闻言,心中大悦,遂拜长者为师。
长者教信兵法,信尽得兵法之精髓。
长者谓信曰:“子今欲求明主,吾助子一臂之力。
”长者遂将信荐于项羽,项羽封信为郎中。
信虽得封,然心中不满,以其所谋非项羽所知,故未能施展其才。
信遂离开项羽,投奔刘邦。
刘邦见信,大喜,封信为护军都尉。
信知刘邦有雄才大略,遂竭尽所能,助刘邦平定天下。
刘邦称帝后,封信为齐王,后改封楚王,信遂得以大展鸿图。
信为楚王时,功勋卓著,天下莫不敬仰。
然信性刚烈,不喜与人交往,独好读书,尤好兵法。
信曰:“吾尝为布衣时,受尽屈辱,今得志,愿与众共享富贵。
”于是,信广施恩德,惠及百姓。
一日,信召见下乡亭长,赐以千金,曰:“公,吾昔日之仇人也。
然吾知公非小人,今日赐公千金,望公能自重,勿以吾昔日之不快,而忘吾今日之恩。
”亭长感其恩,从此事信如事君。
信在楚地,威震四方,然其心始终不忘国事。
刘邦驾崩,吕后临朝,信恐吕后专权,不利于汉室,遂起兵反吕后。
吕后闻信反,大惊,急召武士围捕信。
信知事败,叹曰:“吾悔不听长者之言,今日至此,岂非命也!”遂被吕后所杀。
信虽死,其事迹传颂千古,后人称其为“兵仙”。
信之智谋,信之勇猛,信之忠诚,皆成为后世楷模。
【翻译】韩信,淮阴地区的人。
他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一寸立锥之地,不能被推选为官吏;又不能从事商业谋生,常常向人乞讨食物,很多人对他都感到厌烦。
曾经他向下乡的亭长乞食,几个月下来,亭长的妻子对此感到忧虑,于是每天早晨就煮好饭,躲在房间里吃。
等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她却不为他准备食物。
韩信文言文逐句翻译
原文:淮阴侯韩信者,齐人也。
始为布衣,贫无立锥之地。
然信常有大志,欲求辅佐明主,以安天下。
信虽贫,然志不可夺,乃访求天下奇才,欲与之共谋大业。
韩信虽为布衣,然其才智过人,人莫能知。
信尝从人寄食,屡遭轻视,然信不屈。
人或劝信归乡,信笑曰:“吾所以去乡者,非吾志不遂,盖时运未至也。
”及项梁举义,信从之,遂为项羽部将。
项梁败,信归项羽。
项羽虽知信之才,然不重用。
信知项羽不能成大业,遂亡去。
信亡至楚,楚怀王闻其名,召见,拜为郎中。
信虽为郎中,而楚怀王不甚礼遇。
信曰:“王虽拜我为郎中,然吾之志未遂,岂肯久居人下?”遂辞去。
信至齐,齐王田荣闻其名,召见,以为齐国之师。
信为齐师,齐地大定。
齐王田荣见信之才,欲以为相,信辞不受。
信遂至赵,赵王张耳闻其名,召见,拜为赵国之将。
信为赵将,赵地大定。
赵王张耳欲以为相,信又不肯受。
信之才,天下莫能及。
然信非但才高,其心亦坚。
信虽屡遭轻视,然其志未改,终成大业。
信既为赵将,遂东伐燕。
燕王哙闻之,乃降。
信遂西攻代,代王赵武灵王闻之,亦降。
信乃还赵,赵王张耳封信为齐王。
信为王,齐地大治。
信善用兵,多奇计,出奇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信既得齐,乃西向攻楚,与楚霸王项羽决战于垓下。
楚霸王项羽,天下雄杰,勇猛无比。
然项羽虽勇,而智不及信。
信与项羽决战,项羽大败。
信遂乘胜追击,项羽遂败走乌江,自刎而死。
信既灭楚,遂北定燕、代之地。
信之威名,震于海内。
汉王刘邦闻信之才,遂封信为楚王,封地楚地。
信为王,尽忠汉室,辅佐刘邦,平定天下。
汉王刘邦封信为淮阴侯,赐以万户之封。
信虽贵为侯,然其心仍如故,不忘天下百姓。
信居楚地,常有忧天下之心。
信知天下虽定,然百姓未安。
信曰:“吾虽为侯,然天下未定,吾心不安。
”遂上书汉王,请以千金之赏,招募勇士,平定天下。
汉王刘邦闻信之请,大喜,遂许之。
信乃募得勇士,分兵三路,北击匈奴,南定巴蜀,西伐秦地。
信之军,所向披靡,天下大定。
信之才,非但用兵如神,其谋略亦过人。
史记韩信的文言文翻译
淮阴侯韩信者,楚之壮士也。
少孤贫,不得志于时。
虽家贫,好读书,喜骑射。
及壮,乃聚徒数百,自称壮士,以豪杰自居。
初,韩信从项羽,项羽以韩信材器过人,任为郎中。
韩信虽为郎中,常心疑项羽,谓其人不足以共成大事。
及项羽败,韩信遂亡去,北走燕、赵之地。
燕、赵二国闻韩信之名,皆欲迎而用之。
时赵王赵胜,勇猛有智略,闻韩信至,大喜,立以为将。
韩信至赵,尽散家财,以结交士卒,士卒皆愿为韩信死。
韩信乃设奇计,诱敌深入,一战而破赵军,遂取赵地。
其后,韩信又破齐,齐王田广降之。
齐人闻韩信将至,皆惧,相与谋曰:“吾闻韩信善用兵,今来必破吾国。
吾等当束手就擒,不如杀之,以绝后患。
”于是,齐人遂共杀田广,而立田横为齐王。
韩信闻齐王田横杀田广,乃引兵东下,欲取齐地。
齐人闻之,大惊,乃共立田横为齐王,以拒韩信。
韩信至齐,与田横战于城下,韩信兵少,不能取胜。
田横乘胜,追至韩信军中,韩信惧,欲逃去。
田横谓韩信曰:“吾闻将军有勇有智,今何惧我?将军若能从我,吾当以国相让。
”韩信犹豫未决。
时,汉王刘邦闻韩信之败,大怒,欲发兵击齐。
张良、陈平谏曰:“齐地广大,韩信久居其地,齐人已服。
今若击之,必生内乱。
不如暂且罢兵,待其自解。
”刘邦从之。
韩信闻汉王罢兵,乃与田横讲和,约共守齐地。
田横许之,遂罢兵。
未几,汉王刘邦起兵击楚,韩信亦率齐兵从之。
刘邦既定三秦,遂东击楚。
韩信为前锋,所向披靡,楚兵望风而逃。
刘邦大喜,封韩信为齐王,以镇齐地。
韩信既封,益骄,多所犯。
汉王刘邦闻之,欲废韩信,以吕后为齐王。
吕后谏曰:“韩信虽有罪,然其功亦大,不宜轻废。
”刘邦不听,遂废韩信为淮阴侯。
淮阴侯既废,居长安,日夜思报汉王之仇。
一日,汉王刘邦召韩信议事,韩信入见,刘邦曰:“卿何故废我为淮阴侯?”韩信顿首谢罪。
刘邦曰:“卿既知罪,宜速去,勿留长安。
”韩信谢恩而出。
韩信归家,密谋反汉。
一日,韩信召壮士十人,共谋大事。
壮士皆应,曰:“愿随将军。
”韩信遂起兵反汉。
汉王刘邦闻韩信反,大惊,遂发兵讨之。
韩信故事文言文翻译
一日,韩信于市井中见一卖刀者,刀法非凡,便上前询问。
卖刀者见其仪表非凡,便有意与其结交。
二人谈得投机,卖刀者便将刀赠与韩信,并言:“吾闻君有千里马之志,此刀锋利无比,愿君持之,以展宏图。
”韩信感其恩,拜谢而去。
自此,韩信始有信心,立誓要成就一番大业。
时,齐王田荣起兵反汉,韩信因曾为齐人所辱,便投身于田荣麾下,欲报一箭之仇。
田荣见韩信有勇有谋,便委以重任,命其率兵攻占临淄。
临淄城内守将李左车,英勇善战,使得韩信久攻不下。
韩信遂采纳谋士张良之计,设计诱敌深入,大败李左车,攻占临淄。
田荣闻讯,大喜,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得封后,不忘昔日之辱,便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他深知,欲成大事,必先得民心。
于是,韩信实行仁政,减免赋税,抚恤百姓,使得齐地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韩信之志不止于此。
他深知,天下未定,群雄逐鹿,若想成就霸业,必先统一天下。
于是,韩信开始积极扩张势力,攻城掠地,一时间,天下震动。
汉王刘邦闻讯,便派使者前来招安。
使者言:“吾王刘邦,愿与齐王韩信结为兄弟,共同抗敌,共创大业。
”韩信闻言,犹豫不决,心中矛盾不已。
此时,谋士蒯通进言:“君若接受汉王之招,则可保齐地百姓安宁,同时,可借助汉王之力,成就霸业。
若拒绝,恐招致灭顶之灾。
”韩信听罢,深以为然,遂同意与刘邦结为兄弟。
刘邦闻讯,大喜,封韩信为齐王,赐予大量金银财宝。
自此,韩信成为刘邦麾下的一员猛将,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
韩信在刘邦统一天下后,被封为楚王。
他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全靠汉王刘邦的提拔与支持。
因此,他竭尽全力,为汉室江山效力。
然而,韩信的命运却并不顺利。
汉王刘邦疑心韩信有二心,便派使者赐予韩信毒酒,企图将他除去。
韩信无奈,只得饮下毒酒,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韩信,一生坎坷,历经磨难,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他心怀壮志,勇往直前,不畏强敌,敢于挑战。
他的事迹,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无数有志之士。
韩信汉书文言文翻译
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其少孤贫,不得自振,乃常从人寄食。
人皆笑之,曰:“信有母,家贫,客不得留食。
”信闻之,益自怨,欲以一饭之德报母。
于是乃行佣作,以赡其母。
母卒,信乃行,从军。
初,信为亭长,尝有亭长与信同舍,夜半,信起解衣,自持其刀,曰:“吾闻君子不羞贫,不忧无位,而忧天下之不治。
今吾欲以刀刺君,观君之勇。
”亭长惊起,曰:“吾非敢当也,子欲何为?”信曰:“吾欲刺君,以观君之勇。
若君有勇,当不惧;若君无勇,当惧而止。
”亭长曰:“吾固无勇,然子亦何为?”信曰:“吾闻勇者不畏死,今吾欲以死观君,君能死乎?”亭长曰:“吾不能。
”信乃释刀,曰:“吾亦不能,吾以刀试君,君亦不能,吾是以知君之勇也。
”及陈涉起,天下响应,诸侯并起,信亦聚众数千,自立为齐王。
汉王知信勇,故使张良往说信,信遂降汉。
汉王以信为将,信以兵数万,东击楚,大破之垓下。
楚王项羽闻之,大惧,乃使使者至汉,请和。
汉王许之,乃与信盟,约分天下。
项羽既和,信乃还军,至齐,齐王田荣闻之,怒曰:“吾闻汉王使人来,欲以信为齐相,吾必杀之。
”信闻之,大惊,遂逃齐,至赵。
赵王张耳闻之,亦欲杀信,信乃走燕。
燕王广阳侯敞闻之,乃召信,欲以为将。
信知敞无勇,欲以计陷之,乃曰:“敞,吾知其无勇,然吾欲使其为我所制,故试之。
”敞曰:“子试我,吾敢不从命?”信乃使敞守燕,自往击齐。
信知敞无勇,故使其守燕,欲以齐兵击敞,敞不能当,遂走。
信遂平齐。
信既定齐,乃东击楚。
楚王项羽闻之,大怒,亲将精兵以击信。
信知楚兵之精,不敢与之争锋,乃避其锋,走至垓下。
楚兵追之,信知楚兵必败,乃还兵击之。
信以少击众,大破楚兵,项羽乃败走,信遂追之,至乌江。
项羽知大势已去,乃自刎而死。
信以兵数万,平定楚汉之间,功勋卓著。
汉王封信为楚王,封地淮阴。
信既封,益骄,数犯汉王之令。
汉王患之,乃使人赐信以金帛,信不受。
使者曰:“大王赐之,宜受之。
”信曰:“吾受大王之赐,不敢辞;然吾闻君子不取非其有,故不受。
天才将领韩信文言文翻译
夫韩信,楚人也,生于乱世,长于烽火。
天生神智,才识过人,素有“兵仙”之称。
其才略之广,谋略之深,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今试论韩信之才,以飨后世。
韩信少年时,家贫如洗,不得志于诸侯。
然其志向远大,心怀壮志,遂投笔从戎,投身于军旅生涯。
初入军旅,韩信并未引起众人注意,因其貌不扬,且言语粗俗。
然其智慧过人,屡次在战斗中提出奇计,使敌人闻风丧胆。
一日,韩信随军征战,与敌军对峙于楚汉交界之地。
时值寒冬,敌军严阵以待,而我军粮草不济,士气低落。
韩信见状,心生一计,遂对主将曰:“吾观敌军阵势,军心不稳,士气低落。
今夜,吾将率精锐之师,偷袭敌营,必能大败敌军。
”主将闻言,犹豫不决。
韩信曰:“将军不必担忧,此计必胜无疑。
”主将无奈,只得应允。
当夜,韩信率军悄无声息地接近敌营,突然发起攻击。
敌军措手不及,溃不成军。
我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自此,韩信名声大噪,成为诸侯争相拉拢的对象。
楚汉争霸之际,韩信归附汉王刘邦,被封为齐王。
韩信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为汉王出谋划策,屡建奇功。
其中,最为世人称道者,莫过于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汉军与赵军对峙于井陉关。
赵王赵佗,勇猛异常,统帅精兵数十万,气势汹汹。
刘邦闻讯,忧心忡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韩信曰:“赵王赵佗,虽有勇猛之名,实则无谋。
吾有一计,可一举击败赵军。
”刘邦问:“愿闻其详。
”韩信曰:“吾将率轻骑五千,绕道敌后,断其粮草。
同时,吾将主力布置于井陉关,诱敌深入。
待敌军疲惫,吾再率军出击,必能大败赵军。
”刘邦听后,大喜过望,遂依计而行。
韩信如约行事,赵军果然中计。
汉军主力在井陉关设下伏兵,赵军陷入重围。
韩信率轻骑断其后路,赵军粮草尽绝,士气大挫。
汉军乘胜追击,赵军全军覆没。
井陉之战,汉军大获全胜,韩信一战成名。
韩信之才,不仅体现在战场之上,更在于其治国之道。
韩信被封为齐王后,治国有方,使齐国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韩信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在治国之余,继续研究兵法,以充实自己的军事才能。
新数与萧何语文言文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史记·淮阴侯列传》)答案解析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
(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
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
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除虚词外,翻译时注意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
(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
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
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关于韩信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尝从人乞食,人多厌之。
尝从下乡亭长乞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怒,竟绝去。
数年后,信封淮阴侯,见下乡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翻译:韩信,淮阴地区的人。
最初他是个平民,生活贫困,品行不端,因此无法被推举为官吏;又因不擅长经营商业,不能通过买卖谋生,常常向他人乞讨食物,因此人们都很厌恶他。
他曾多次向下乡地方的亭长乞食,几个月下来,亭长的妻子对此感到十分烦恼,于是每天早上就提前做好饭,躲在房间里独自享用。
等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她却不为他准备食物。
韩信感到非常愤怒,最终选择了断绝关系,离开此地。
数年之后,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在见到那位下乡亭长时,他赐予亭长一百钱,并对他说:“你啊,真是个见识短浅的人,行善积德的事情未能坚持到底。
”这段文言文通过描述韩信早期的贫困与困境,以及他在逆境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展现了一个胸怀大志、不屈服于命运的人物形象。
韩信虽然出身低微,但他的才华和胆识最终使他脱颖而出,成为汉初三杰之一。
这段故事也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终有一天会收获成功。
在翻译这段文言文时,我们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注意传达出原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一些具体翻译说明:1. “布衣”:指平民,没有官职的人。
2. “推择”:推举挑选,指被推荐为官。
3. “治生商贾”:经营商业,指通过买卖谋生。
4. “下乡亭长”:下乡地方的亭长,亭长是古代十里一亭的官员,负责地方治安等事务。
5. “竟绝去”:最终断绝关系,离开。
6. “为德不卒”:积德行善的事情未能坚持到底。
通过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我们不仅了解了韩信的生平事迹,还领略到了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汉《韩信》楷书全文,汉初杰出的军事家。
汉《韩信》楷书全文,汉初杰出的军事家。
前汉韩信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食,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因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终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剌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尔。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信终亡耳。
2021秋八年级语文上册:参考译文 (4)
【参考译文】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
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以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
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
”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
”皇上曾经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
太史公说:假使韩信学会谦恭退让之道,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的话,那就差不多了。
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
1。
帝王学-第24章
第24章【经文】汉王如荥阳,使韩信击魏王豹,虏之。
[汉王问郦生曰:”魏王大将谁也?“曰:”柏直。
“王曰:”此其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骑将冯敬。
“王曰:”不能当灌婴部将项他。
“王曰:”不能当曹参。
在,吾无患矣。
“王乃以信为左丞相击魏。
信进兵,为陈船欲渡临晋,魏聚兵拒之。
信乃伏兵,从夏阳以木罂度军,袭安邑,虏魏王豹,便进兵伐赵也。
]汉遂于楚相距于荥阳,楚围汉王,用陈平计,间得出。
[汉王急问陈平:”策安出?“陈平曰:”彼项王骨鳊之臣亚父、钟离末之属,不过数人。
大王能出捐数万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乃以四万斤金与平,恣其所为,不问出入。
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末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终不能裂地而封:”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分王其地。
“项王果疑。
使使至汉。
汉为太牢之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也。
“复持去,以恶具进楚使。
使归,具报项王。
项王大疑亚父。
亚父欲争击汉王,项王不信亚父。
亚父闻项王疑,乃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愿赐骸骨。
“项王从之。
]入关收兵,欲复东。
辕生说汉王:”出军宛、叶,引项王南渡,使韩信等得集河北。
“羽军引兵南渡,如其策。
[辕生说曰:”汉与楚相拒于荥阳、成臬数月,汉尝困。
愿王出武关,项王必引兵南走,王深壁,令荥阳、成臬间且得休息。
使韩信等集于河北赵地,君王乃复走荥阳。
如此,则楚备者多,力分,汉得休息,复与之战,破楚必矣。
“汉王从此计,出军宛、叶间。
项王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渡,如辕生之策。
]韩信与张耳,以兵数万,东下井陉击赵,破之。
乃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抚其国。
汉王从之。
[初,赵王与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聚兵井陉口。
广武君李左车说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擒夏悦,新喋血阏与。
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挡。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信主考》原文及译文赏析
韩信主考
原文
宋壬戌科,秦桧之子熹,侄昌时、昌龄,一榜登第。
时人愤恨,追问今岁知贡举为谁。
一士答曰:“是韩信。
”人争辩其非。
士笑曰:“若非韩信主考,如何乃取三秦?”
阅读训练
1.加点字词解释
1)登第______________2)时___________3)岁___________4)知
________
5)为__________6)非_____________7)若_____________
2.文中“戌”读作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时人愤恨,追问今岁知贡举为谁。
2)人争辩其非。
4.韩信是___________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
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
_________________,关于他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个)。
参考答案
1.1)考中2)当时3)年4)主持5)是6)不对7)如果
2.Xu一声
3.1)当时的人们很气愤,追问今年是谁主持考试的
2)人们争相指责他说得不对
4.西汉,军事家,萧何,张良,汉初三杰,萧何月下追韩信,多多益善,兔死狗烹
翻译
南宋壬戌年的科举考试,秦桧的儿子秦熹,侄子秦昌时秦昌龄,同榜考中。
当时人们愤恨交加,追问那时的主持考试的是谁。
一个读书人说:“是韩信。
”人们争相辩论他说的不对。
他笑着说:“如果不是韩信,怎么会只取三秦呢?”
注释
(1)科:科举考试
(2)登第:考中
(3)知贡举:主持考试的人
(4)韩信: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5)时:当时
(6)岁:那个时候
(7)为:是
(8)若:如果
(9)非:胡说
【译文】
南宋壬戌年会试,奸相秦桧的儿子秦僖、侄儿秦昌时、秦昌龄,都
考中了进士,上了红榜。
读书人非常愤恨,纷纷追究当年的主考官是谁。
一个读书人说:“是韩信。
”大家都斥责他胡说,谁知他却笑道:“如
果主考者不是韩信,怎么就取了三秦(暗含韩信为刘邦夺取三秦统一天
下的历史故事)
文学常识】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
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
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
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
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
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
以夺取。
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平定了魏国,又背水
一战击败代、赵。
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
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
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
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
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信是中国军
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
将相”韩信一人全任。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
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作为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