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二则自相矛盾 2教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自相矛盾》教案

《自相矛盾》教案

教案:《自相矛盾》

教案标题:《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案目标:

1. 使学生了解自相矛盾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自相矛盾的问题。

教学内容:

1. 自相矛盾的定义和特点;

2. 自相矛盾在生活中的例子;

3. 自相矛盾的分析与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PPT或板书;

2. 学生准备笔记及课堂参与。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教师通过一个情景引入话题,例如:“在生活中,我们是否遇到过自相矛盾的情况呢?请大家回想一下。”

2. 学生回答,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相矛盾的含义。

二、概念解释(1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解释自相矛盾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导学生理解。

2. 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相矛盾的概念。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1. 教师提供一些具体的自相矛盾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

案例中的矛盾之处。

2. 学生展示各自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补充。

四、解决方法(2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自相矛盾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自相矛盾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3. 学生展示各自的解决方法,并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归纳总结(10分钟)

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自相矛盾的概念、特点和解决方法。

2. 学生记录归纳的内容,并与课前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1.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深度思考,总结自相矛盾的相关问题和

应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教案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自相矛盾故事阅读与理解

•第二课时:自相矛盾故事分析与讨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自相矛盾现象。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逻辑思维和说理能力。

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15自相矛盾》。

2.精心准备故事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

3.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和素材。

第一课时:自相矛盾故事阅读与理解

教学内容

1.引入:介绍自相矛盾的概念,并引入《15自相矛盾》的故事背景。

2.阅读:让学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自相矛盾的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关问题。

活动安排

1.朗读:请学生自愿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自相矛盾现象。

3.课堂展示:随机选择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自相矛盾故事分析与讨论

教学内容

1.回顾: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重点是自相矛盾现象。

2.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自相矛盾,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讨论:组织全班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疑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安排

1.小组活动:让学生按小组讨论故事中的逻辑矛盾点,并提出解决方

法。

2.全班讨论: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促进思维碰撞。

3.总结回顾:老师总结当天讨论内容,强调自相矛盾的智慧意义。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自相矛盾的概念并掌握其表现形式。同时,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他们逻辑思维和言辞表达能力。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做到理性思辨,不被表面现象迷惑。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六单元22 寓言二则自相矛盾 教案2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第六单元22 寓言二则自相矛盾 教案2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明白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学习。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提起成语,我想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吧?能说几个吗?我们来个成语填字大比拼,看看谁掌握的成语最多?(师出示)自()()()

小组派代表展示后,大屏幕投影展示:有关自的成语。

自给自足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我陶醉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不量力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相矛盾

师: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的文化之中,成语又是其中的璀璨瑰宝,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并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增加语言的艺术性。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自相矛盾。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师: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经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同学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学问。我们应当怎么写教学设计呢?这次美丽的我为您带来了五班级下册语文《自相冲突》教案精品优秀5篇,倘若能帮忙到您,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S版六班级上《自相冲突》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读童话故事,培育读书习惯。

2、积累与童话故事有关的成语,提高语文素养。

3、培育孩子的阅读本领。

教学重难点:

喜爱读童话故事,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

一、故设冲突,导入新课

1、用“自相冲突”的导入语导入新课,引起同学的思索。

师:同学们,今日我校的语文老师全部大部分来听课了。(生笑)生:“全部”和“大部分”两个词冲突。

师:噢!说错了。我重新说一句,(看看外面)今日天气真好,是个布满阴云的晴天。(生笑)师:又出问题了?生:晴天是有太阳的,布满阴云的天气怎么可以说是晴天?师:(板书“矛”和“盾”并进行书写引导)“矛”是什么东西?生:是古代的一种武器。

师:“盾”是什么呢?生:是防身用的盾牌。

2、理解“自相冲突”的意思。

师:(指着“矛”和“盾”)把“矛”和“盾”合在一起,就不再是两件东西了,它产生了新的意思,那意思就是老师刚才说的那种句子。

3、让同学交流课前准备“自相冲突”的例子。

师:其实,自相冲突的事例还有许多,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这方面的例子,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有个广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就是前后冲突。既然不收礼了,为什么还收脑白金呢?生:有个人看到墙上有人乱涂乱画,他就在墙上写了一行字——“不准乱涂

2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PPT课件

2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守株待兔PPT课件
句意:疲惫不堪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日病 矣(yǐ)!予助苗长矣。”
病:疲劳。 矣(yǐ):文言助词,用 于句末,与“了”相同。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句意:?
此时农夫的心情怎么样?
得意洋洋;高兴
句意:“今天累坏了,我帮禾苗长高了。”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
趋:快步走。
此时孩子的心情怎么样?
《韩非子》由后人收集整理韩非所 著的文章而得。其中记载了大量的脍炙 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 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 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启迪了人们的 智慧,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dùn máo yù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
互动课堂
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词句表达的含义及用法。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
楚人:楚国人。 鬻(yù):出售。 与:和。 者:……的人。 句意:?
句意:有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楚国人。
之:代词,指他的矛和盾。
誉之曰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 的意思。
句意:?
句意:夸耀他的盾说
之:虚词,起连接作用 吾盾之 坚,物莫能陷也。
讨论:快来用自己的话讲讲《自相矛盾》的故事吧。 (课后1题)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 己的盾,说:“我的盾牌坚固的什么东西都不 进。”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 长矛锋利的什么都能刺进去。”有的人问他: “用你的长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呢?” 那个人答不出来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说课稿【第1篇】

《自相矛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自相矛盾》选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册第二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在夸赞自己的矛和盾时话语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否则就会闹出笑话,自得其反。因为本课是文言文,所以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的注释等来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及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注释开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注释弄懂古文的意思,引导学生能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读和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紧紧抓住读这个重点,采取: 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四读法”进行展示交流,以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味美,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第2课

时教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相矛盾》的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自相

矛盾”、“导火线”、“一点红”等的字音、字形及词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逻辑思维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的字音、字形及词义,理解故事情节,培养逻辑思维。

•教学难点: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课件:《自相矛盾》故事PPT。

2.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3.学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了解《自相矛盾》故事的大致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课(15分钟)

1.学生跟读教师朗读故事,重点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师生共同讨论故事内容,探讨主要情节和人物内心活动。

3. 拓展(15分钟)

1.分成小组,让学生组内讨论故事中的矛盾之处,结合生活实例加深理

解。

2.组内学生互相交流,提高逻辑思维,解决疑惑。

4. 操练(15分钟)

1.老师出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回答,提升团队合作精神。

2.学生逐一展示答案,进行讨论,梳理逻辑思维,加深理解故事。

5. 总结(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要点,强调逻辑推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练习。

2.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矛盾。

六、板书设计

•生字词:自相矛盾、导火线、一点红。

•故事情节要点。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相矛盾》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相矛盾》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相矛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自相矛盾》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到人物语言和行为的一致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故事情节,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同理心,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学会理解和分析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理解人物语言和行为的一致性。

三、教学准备

1.教材: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

2.课文:《自相矛盾》

3.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教师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分享一个有关自相矛盾的故事或现象。

阅读理解(15分钟)

1.分段阅读:将课文《自相矛盾》分为若干段落,让学生小组阅读每一段,并讨论其主要内容和人物行为。

2.问题导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

–人物张三和李四在故事中的语言和行为是否一致?

–为什么张三说的话与他的行为相矛盾?

–李四的反应是否符合他的行为?

3.学生回答问题,并对答案进行讨论和解释。

分析文本(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相矛盾》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进行分析,提醒

学生关注主要人物的言行是否一致,思考人物背后的动机和原因。

2.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主人公的言行作出评价,并解释自己的

看法。

写作训练(25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李四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语,为什么?

2.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陈述,陈述完毕后,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

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

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

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猜成语,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 师范读

4、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5.师生接读

6.学习生字词:

读词:矛、盾、鬻、誉、坚、陷、利、弗、应。

7、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大意理解原文。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买矛和盾的人错在哪里?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劝告他?

2、生活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事情?

(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

2.有层次的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练习。

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说课稿(精选10篇)

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说课稿(精选10篇)

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说课稿(精选10篇)

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自相矛盾》选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册第二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在夸赞自己的矛和盾时话语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否则就会闹出笑话,自得其反。因为本课是文言文,所以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的注释等来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及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注释开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注释弄懂古文的意思,引导学生能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读和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紧紧抓住读这个重点,采取: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四读法”进行展示交流,以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

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味美,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2)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教案1语文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寓言二则自相矛盾教案1语文版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介绍韩非子。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今天的课堂,快乐的学习,开心的表现自己,好吗?

二、出示课题、析题、解题

师:出示“寓言”,同学们认识这两个字吗?认读“寓”

师:你们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

师: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是?(师出示课题)

三、多种方法读文,读通读顺文言文

师:出示课文,学生读,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发现?

师:教师介绍文言文,同学们,初读这样的文章,你有什么感觉?

师:先让慢慢读文,都认识里面的生字词吗?(教师出示标识了生字词记号的课文,学生认读)

师:教师范读文言文。

生:学生听读划节奏。

师:带领学生对照所画节奏,读文言文。

师: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读。

生:小组读、个读、自由读、全班齐读。

四、赏析重点语句、合作理解故事大意

师:同学们真棒,整篇文言文读得真好,接下来的学习中希望你们进一步读通、读顺文言文,并且借助译文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生:小组合作了解文言文大意

《自相矛盾》案例分析(精选17篇)

《自相矛盾》案例分析(精选17篇)

《自相矛盾》案例分析(精选17篇)

《自相矛盾》案例分析篇1

一、关于积累的反思

1.第一部分是成语导入和积累训练:自2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这部分由于学生参与积极,思维活跃,效果很好,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成语。但由于电脑故障,与下文的过渡不够自然。

二、精读《自相矛盾》。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2、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指名朗读,学生评议。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4、楚人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这部分,学生对于练说文中的人物活动表现得很好,参与面广,回答也较准确,联系课文思考成语的意思水到渠成,应该说教学活动设计得比较巧妙,学生的思维训练得到了发展。只是在提示自相矛盾的意思时过程的设计还不够清晰,对于楚人说的二句话,应该进一步让学生推断,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以对矛盾论这一逻辑有一个相当清晰的认识,这里处理得不太精细,看来于细微处见真功夫这句话还要好好琢磨。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跟预计比较吻合,学生对古文很有兴趣,让学生读读,讲讲,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古文,同时也产生了学生古文的兴趣,由于前面的学习活动比较充分和深入,学生也消除了学习古文的畏难情绪,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拓展活动。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考: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

2.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3句由于以往学生对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时很难找出合适的例子,这次采用病句分析判断的方法,学生表现踊跃,分析得都很到位,并且掌握了修改病句的一般方法,在实践中巩固了认识,提高了思辨能力。

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案优秀范文模板

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案优秀范文模板

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案优秀范文模板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生活着一个才华横溢的哲学家,他主张“依法治国”,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就是韩非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寓言《自相矛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3、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个别字的意思并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教学方法:

学导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生活着一个才华横溢的哲学家,他主张“依法治国”,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就是韩非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寓言《自相矛盾》。

2、教师模拟文中情境,自夸手中的笔锋利无比,什么纸都能刺穿;手中的纸非常坚固,什么笔都刺不穿。看学生反映,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学:

1、学生自读课文,并及时处理文中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3、教师指导古文的读法(速度慢,节奏缓)并范读。

4、学生结合课_释解释文中重点字词。

5、全班交流对文中其他词句的理解。

誉:称赞。吾:我。子:你。莫:没有什么。

陷:刺穿。或:有人。曰:说。

6、教师引导学生翻译全文。

7、设问: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因为他的话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8、设问:你怎么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三、开导活学: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教师指导背诵方法)。

3、小组表演这则寓言。

自相矛盾教案

自相矛盾教案

自相矛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相矛盾的内涵。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相矛盾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自相矛盾相关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初步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3.深入理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自相矛盾的含义,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4.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造句、情境表演等形式,进一步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图片、

动画等形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境表演:通过情境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相矛盾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课堂练习:通过造句、情境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当堂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布置与自相矛盾相关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口头表达、书面测试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自相矛盾的教学反思(4篇)

自相矛盾的教学反思(4篇)

自相矛盾的教学反思(4篇)《自相冲突》大家已经对那个卖矛的人进展了“深入的批判”,并伸出友情之手,对他“热忱地帮忙”我想让他们的熟悉从书中跳出来。

“今日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自相冲突的事情呢?”教师要擅长顺手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我偏爱此招,哪料想,跨越太大,学生一时缄默了。

好在,这些年,我老练多了,突然想起近日办公室发生的一件事,便娓娓道来:“我的办公室――教育处,有一台饮水机。其他三位主任,他们常常喝热水,只有我爱凉水。有一天,朱主任问我,‘你怎么不喝热水呀?’我说,‘我从来不喝热水。’可这几天,我感冒了,就偷偷地喝了几杯热水,你们说,假如这时候朱主任进来,她会怎么说?”

“你真是自相冲突!”学生齐声答复。

“我的话里哪个词用得不好?”要让他们知道错在哪儿。

“从来!”

“对了,从来不喝——太肯定了。同学们,我不会说话,谁来帮帮我,这话应当怎样说?”一竿子不究竟,我绝不罢休。

“你应当说,我一般不喝热水,感冒了才喝!”

“你可以说,我平常不喝热水,但有时候喝!”

“这样讲真好!感谢!说说你们生活中这样的大事吧!”

学生的争论空前地热闹、深入。

反思:

“对话”是新课程背景下常用的词语,我经常引导学生直面语言,直言书中的人和事来进展对话。然而,钻入文中,易;跳出文外,难。将书中熟悉再引向生活,学生总有些一下子转不过弯来。于是,教师例举颇为重要。例从何来?我建议举身边熟识的例子。

这个案例中,便是举学校发生的人和事(当时在我校上课,朱主任亦是学生熟识的教师,当时正在后面听课)。于是学生便油然而生一种亲近感。由此激发他们去发觉身边的人和事,让他们感觉到书中的人、书中的事、书中的理其实就在身边,一切就简单多了。教师要擅长观看生活中大事,然后和教材有意识地相联系,课堂上“顺手拈来”,会起到翻开僵局的效果。

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说课稿(精选10篇)

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说课稿(精选10篇)

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说课稿(精选10篇)

六年级上册《自相矛盾》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自相矛盾》选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册第二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在夸赞自己的矛和盾时话语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否则就会闹出笑话,自得其反。因为本课是文言文,所以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的注释等来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及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注释开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注释弄懂古文的意思,引导学生能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读和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紧紧抓住读这个重点,采取: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四读法”进行展示交流,以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

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味美,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2)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了解寓言内容。

3.了解寓言包含的寓意。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关键性话语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1.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

2.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3.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响起古典音乐)中国被誉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寓言更是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把“寓言比作理性的诗歌”,一个个短小的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这一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寓言故事之中。

2.板书课题:14寓言二则——自相矛盾

3.在课前,老师布置预习,请同学们查找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汇报。

(韩非、矛、盾、寓言)

4.同学们能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同时也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开拓我们的视野。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矛与盾是古代作战的武器,课文围绕着矛与盾会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同欣赏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先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文中字的读音以及句子的停顿和读音。

(投影出示读法)

2.下面请同学们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句中的停顿,要把句子读通顺,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巡视,表扬读的好的同学)

3.谁愿意读课文。

(找两人读,一个差一点,一个好一点)(自发鼓掌)

4.看得出大家的掌声是对他的表扬,就让我们像他一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后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翻译古文

同学们通过朗读,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1.第一句:

(1)理解“鬻”和“誉”含义。

(2)请翻译第一句

(3)读的语气

(4)读(评议)(生自发站起来范读)

教师:让我们用炫耀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生提问:“鬻”字能推荐好的识记方法?)

2.第二句:

(1)解释“利”

(2)请翻译第二句

(教师:你们能用不同方法翻译这一句么?)

(3)能用吹嘘的语气读出这句话。

3.第三句:

(1)翻译第三句

(2)找出文中古今意思差别较大字?

(3)读时注意什么(“如何”读时应用什么语气?声调怎样?)

(4)设想一下,问话人的年龄、性格,读时语气怎样?试这读一读。

4.第四句:

师:第四句内容很少,我们改变下形式,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担任小老师,带领大家一同理解这一句。

(1)“其人弗能应也”中“应”什么意思?

(2)翻译第四句

(3)看图想象一下楚人此时什么表情?这句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4)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

四、理解巩固文章内容

1.看得出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寓言故事。(板书)

2.谁能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什么?

(自由谈)

(说寓意、生活中的类似现象、造句)

3.你们都非常善于思考,理解的很深刻,希望你能把自己的理解溶入到朗读中。

五、全文总结

本文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幽默的语言,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这样的寓言故事有许多,它们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凝聚着宝贵的经验。希望同学们课下都来阅读,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本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