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教学资料范本【新版】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有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有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班级姓名完成情况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特点归纳】1、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写作技巧(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实战演练】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案: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逐东风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答案:“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案: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咏物言志【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语文)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咏物言志【含答案及解析】

高频主题4咏物言志一、(2021·甘肃天水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孤雁①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孤雁“不饮啄”“声念群”写出孤雁情感热烈而执着,非常想念它的同伴。

B.颔联境界忽然开阔。

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

C.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诗人对孤雁无比怜悯,对野鸦也是羡慕,野鸦们全然不懂,它们无忧无虑,热闹非常,自得其乐。

D.“谁怜”二字直抒胸隐,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

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

2.这首诗中“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021·河南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3~4题。

春寒①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海棠美人图唐寅②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明朝著名画家、文学家。

曾为府试、乡试第一名,会试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被贬为浙藩小吏,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

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度日。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它在料峭春寒中默默开放。

B.第一首诗在描写海棠时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海棠不吝惜红艳娇美的花朵。

C.第二首诗描写了海棠花在春风中绽放的画面,蝴蝶、蜜蜂萦绕在花间。

D.第二首诗在写海棠美人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美人的孤独忧愁。

4.两首诗中的海棠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2020·天津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5~6题。

绮罗香·红叶张炎①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202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问题:1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详解)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详解)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③蕙,欲采商崖④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咏物言志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咏物言志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杜荀鹤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写雪,主要描写了下雪之前的情景,条理清晰。

B.颔联通过飞禽无影、竹枝折断从侧面烘托了雪之大、雪之厚。

C.颈联写景由高到低,写出了雪后大地白茫茫一片的情景。

D.本诗没有一个雪字,但雪又无处不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功力。

2.诗歌尾联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思想?请结合所学的三篇课文《<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见孤松成咏张宣明孤松郁山椒①,肃爽凌清霄。

既挺千丈干,亦生百尺条。

青青恒一色,落落②非一朝。

大厦今已构,惜哉无人招。

寒霜十二月,枝叶独不凋。

【注】①山椒:山顶。

①落落:高超、卓异的样子。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郁”字意为茂盛,总领对松的描写,二到六句都是对它的具体描述。

B.“千丈”百尺”以夸张手法写孤松的高大,与其他松之弱小形成鲜明对比。

C.“青青”句写松生命力强,“落落”句写松不同凡响,字里行间寓赞颂之意。

D.末四句写这棵孤松虽然“无人招”,却依然凌冬不凋,保持着昂扬的气概。

4.七、八两句是理解本诗的关键,请对其做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蝉唐·赵嘏①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

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

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

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②生。

【注】①作者一说“贾岛”。

①甑,炊具。

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句用白描手法写出秋夜、秋风中寒蝉带来的特有秋声,表现其夏生秋死、朝不保夕的凄惨境地。

B.刘勰《文心雕龙》有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虫声有足引心。

”客居之人对物候变化很敏感,几声蝉鸣便可引发思乡之情。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综合解答题附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综合解答题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京口闲居寄两都友人【晚唐】许浑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宫阙楚江楼①。

【注释】①凤城,指都城。

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1)标题中的“京口”在今天的()A. 无锡B. 镇江C. 南京D. 苏州(2)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北去”“东流”暗切友人和自己的所在地点。

B. “聚散”偏重“散”,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

C. “浮沉”偏重“沉”,大江东流暗示岁月流逝。

D. 此联融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于一体,公正精炼。

(3)赏析颈尾两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答案】(1)B(2)B(3)颈联实写诗人京口闲居的生活景象:诗人独酌浇愁,然樽空酒尽,却只见青山隐隐,暮霭沉沉;友人千里回信,欣慰之际,抬头又见树逢秋时、叶落枝疏,时光飞逝、美景不再。

尾联想象自己和友人分别登上都城宫阙和江边高楼、远隔千里彼此相望的场景,登高望远却只见云天杳杳,只能遥寄相思。

两者由实入虚、以虚衬实,渲染出离群索居的孤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两地分离、不得相见的感伤惆怅,含蓄隽永,深化意境,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解析】【分析】(1)唐时润州治所在京口,“京口”即今镇江市。

京口汉称京口里,至东吴孙权筑铁瓮城,置京口镇。

晋时置晋陵郡,南朝宋置南徐州,隋置润州,宋升润州为镇江府,并一直沿用至今。

故答案应为B项。

(2)“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上句就仰视所见设喻,说白云飘然北去,正如人生不定,离台有期。

下句从俯视所见设喻,说青水悠悠东流,恰似世事浮沉,难以自料。

诗人把俯仰所见之自然景象,信手拈来,化为形象,以“北去”“东流”暗切亲友和自己的所在,并以慨叹语气出之。

抽象的意念与具体形象和谐统一,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分离而兴起的人生感慨,情也随之深沉起来。

由此可知,B项,“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不正确。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复习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其四)①白居易自从委顺任浮沉,渐觉年多功用深。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妻儿不问唯耽酒,冠盖皆慵只抱琴。

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

【注释】①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交待诗人仕途失意的处境,表达他在宦海中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

B. 颔联紧承“功用深”三字,表明诗人修养加深带来了从外到内的改变。

C. 诗人妻儿不过问他,他只管喝酒,勾勒出他在江州时闲适的生活状态。

D. 本诗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即便是运用典故,也浅显易懂不生僻。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②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以及诗人自己消除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

(或者: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如同屈原般的高洁情怀。

)【解析】【分析】(1)C项,“闲适的生活状态”错误。

从首句“自从委顺任浮沉”可知作者宦海沉浮,仕途失意;从颈联“不问”“皆慵”可知无聊和孤寂的生活状态。

“闲适”理解错误。

故选C。

(2)“长笑灵均不知命,江蓠丛畔苦悲吟”表层意思是,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

结合注释“元和十二年作于江州”可知这首诗作于作者被贬江州之时;再联系颔联“灭除忧喜色”“消尽是非心”、颈联“唯耽酒”“只抱琴”都是表面上不问世事、故作旷达之语。

据此,本句表面上否定屈原行吟泽畔,不知天命,实则流露出自己被贬的苦闷和仕途的失意。

故答案为:⑴C;⑵①意为诗人大笑屈原不知天命,只在江畔丛草间苦苦悲吟;②表达了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以及诗人自己消除忧喜是非之心,乐天知命的旷达。

(或者:诗人大笑表面上看是对屈原被贬后行吟泽畔、抱恨沉江做法的否定,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作者贬谪江州的愤懑,以及如同屈原般的高洁情怀。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咏梅(其一)高启①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②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前人称其《梅花九首》“飘逸绝群,句锻字炼”。

②何郎:指南朝的诗人何逊,留下过描写梅花的佳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琼姿”,谓瑰丽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措辞虽平常,不过首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使得表达平中见奇。

B.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痴的意境C.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本该是“萧萧寒竹依疏影,漠漠春苔掩残香”,诗人却把“寒”与“春”提炼到醒目的句首,突显梅之魂魄。

次序一变,诗的境界顿异。

D. “何郎”一句,诗人先高度赞赏何逊咏梅之作,接着告诉世人,后世只有自己才是梅花真正的知音,作者的自负可见一斑。

(2)诗人是如何展示梅的形象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作简要分析。

【答案】(1)A(2)颔联: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与清秀典雅的品格与风度(或:梅的风骨与气节)。

颈联:诗人进一步用萧萧竹来烘托梅的固守清贫;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

【解析】【分析】(1)A项,“不过首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使得表达平中见奇”错误。

首句是以疑问的方式起句,但又不见回答,寓答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

故选A。

(2)“雪满山中高士卧”,梅花到底还是来到了人间,不过,它们既然是夙具仙骨,当然也不屑在尘埃之中生长;远离人迹的烦嚣,栖住到大雪铺满的深山,这,才是这位孤高拔俗的隐士的愿望。

“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到底是花的一种,是世人愿意亲近的美人。

你须得摒弃一切俗念,退身到清风明月的林泉之下,那时,你才能见到她款款而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精品】最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咏物诗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知识梳理★、知识积累:★、高考方向略.。

见学案★规律探寻一、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1、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__字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2)二、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指______,后者指______ .。

(3)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_______1、诗人简介杜荀鹤(846-904),晚唐诗人.。

出身微贱,早年连败文场.。

因适逢黄巢起义,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隐居庐山十年.。

后以诗取悦朱温,使朱温为其通关节于礼部,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后又经朱温荐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他的诗歌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多以诗歌来反映民生疾苦.。

2、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

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

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3、主旨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

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穷困潦倒.。

而世俗之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

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的遭遇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2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山东模拟)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

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高考真题感知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咏物诗)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参考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

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小结】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二、咏物诗特点: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一特征着力描摹。

思想: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思想感情。

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喻、象征、衬托、对比、拟人。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物:动植物、物品景:自然风景志: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一情:热爱、憎恨、赞美、快乐、悲伤等三、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特点、品行)(2)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了哪些特征?【例】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2)孤芳自赏、率性自然、超凡脱俗(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题材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题材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言志题材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微雨【唐】李商隐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春雨【宋】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选择了“雨”作为抒写对象,诗歌题材相同,意境却不相同。

B.“初随林霭动”,写雨丝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突出雨的清冷和缥缈。

C.“耕人扶耒语林丘”,着一“语”字,表达农人在春耕之时得春雨之喜悦。

D.李商隐对纤细如雾的微雨,体物工切;周邦彦描摹雨后春景,清新生动。

2.赏析写“雨”的艺术手法。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晓至湖上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水。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在表达技巧上,“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有共同之处,请简要说明。

(限45个字以内)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左掖梨花①唐邱为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左掖:官城正门左边的小门,也是唐时门下省的代称。

《唐诗训解》评此诗:“此咏梨花而起近君子之想。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邱诗与苏诗都以梨花为直接描写对象,题材大体相似,体裁上同属于绝句B.邱诗所写的梨花冰肌玉骨、艳丽清香,苏诗着重写梨花之白,未涉及香气。

C.邱诗用村托的手法写出梨花的特点,神形兼备,苏诗则使用了烘托的手法D.邱诗的“春风”“玉阶”具有象征性,苏诗的“东栏”“一株雪”用法类似。

5.诗人同咏梨花,展现的情感态度并不相同,结合两首诗歌后两句谈谈你的看法。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古诗文阅读之咏物诗复习设计

古诗文阅读之咏物诗复习设计

古诗文阅读之咏物诗复习设计一、复习目标1、复习读懂咏物诗的步骤。

2、按步骤解读咏物诗,推求诗人所言之“志”,并能识别出咏物诗常用的手法。

二、复习基础建构1、何谓咏物诗?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导入,古人观万物态,得感慨情,这个“得”就是咏物诗。

2、通过《红楼梦》元春的判词引领学生回顾咏物诗的鉴赏步骤。

出示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通过学生对判词的推测建立“榴花”和元春的联系,并通过榴花的图片以及元代张弘范、唐代韩愈的两首咏榴花诗,引导学生从榴花的外部形象特征深入挖掘其精神品质、个性特征,并进而推求三首涉及榴花诗歌的作品意蕴及作者情感。

附:榴花(元)张弘范猩血谁教染绛囊,绿云堆里润生香。

游蜂错认枝头火,忙驾薰风过短墙。

题榴花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3、回顾咏物诗鉴赏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抓“物”的形象特征;第二步,挖掘内在精神品质;第三步,推求诗歌所言之“志”。

三、复习巩固训练运用咏物诗鉴赏三步走,解读咏物诗。

1、2011年山东卷真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形象特征:无名、有为、恬淡、自清。

精神品质:恬淡自然,清高自守。

诗所言“志”: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真题题目: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2、罗隐《春风》——表讽喻的咏物诗春风(唐)罗隐也知有意吹嘘切,争奈人间善恶分。

但是秕糠微细物,等闲抬举到青云。

形象特征:善吹拂,不善辨别精神品质:不辨善恶,盲目抬举。

诗所言“志”:诗人托春风象征言志,含蓄地对当权者随意抬举小人提出批评,委婉表达对世风的不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案《咏物类诗歌鉴赏题】学习目标: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一、高考真题感知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咏物诗)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漸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参考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

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小结】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二、咏物诗特点: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一特征着力描摹。

思想: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或思想感情。

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喻、象征、衬托、对比、拟人。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物:动植物、物品景:自然风景志: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一情:热爱、憎恨、赞美、快乐、悲伤等三、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特点、品行)(2)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了哪些特征?【例】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2)孤芳自赏、率性自然、超凡脱俗(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四、方法:(1)抓住描写事物的关键词语,(2)对象特征(3)形神【小结】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练一练】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下面的题。

白梅王冕(元)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二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答案】耐寒、坚韧(冰雪林中著此身)自甘寂寞、清高脱俗(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兼善天下(散作乾坤万里春)五、拓展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海棠 (宋)苏轼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小孤山[宋]谢枋得三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问: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5、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四(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6分)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分)答:(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4分)答: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n(1085-1 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

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

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

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

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

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

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

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4分)答:(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答: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五阮籍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商风:秋风。

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答:(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9、(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六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答:(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12、(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黄庭坚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

惠崇:北宋僧人,画家。

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

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6分)答:(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

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5分)答:13、(2012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七【参考答案】1、【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2) 【答案】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2、(1)【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3、(1)【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