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第四节 体温调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_2019版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第四节体温调节课件中图版必修3
思维导图
解析答案
返回
随堂达标检测
1 2 3 4
1.下列关于人体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体温的调节也是人体稳态调节的一部分 B.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在狭小范围内波动 C.发烧时厌食是因为体温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 D.甲状腺激素是唯一能促进机体产热并升温的激素
解析
内环境中稳态的调节包括pH、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
特别提醒
巩固1 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人的体温就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解析 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临床上常用口腔、腋窝、直肠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 h内都处于39.5 ℃,若A、B、C、D都表示热量, 则此人的A+B________C+D;后经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则 在恢复过程中A+B________C+D。(在“>”、“<”或“=”中选择)。 (4) 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体液调节。在处于寒 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加 速体温上升。
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 用腋下和口腔测量。
2.体温平衡的原因
特别提醒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 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可以这 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 产的热少,散的热少。 ①寒冷环境中的寒颤可为机体 提供一个快速的产热源。 ②高温环境中出汗是唯一的散 热方式。
答案
4.人体的产热 主要器官是内脏、 骨骼肌 和 脑 等。 (1)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 产热量最大。 (2)劳动或运动时, 肌肉 成为主要的产热组织。 5.人体的散热 主要部位是 皮肤 。 (1)散热的方式包括直接散热 和间接散热 。 (2)当人体处于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 出汗 是唯一的散热方式。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1.2.2 血糖调节(第3课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1.2.2 血糖调节(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1.2.2 血糖调节(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1.2.2 血糖调节(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血糖调节【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血糖的调节:血糖平衡及其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及其防治。
2.体温的调节:人的体温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体温的调节。
二、命题落点1.血糖平衡(来源与去路)。
2.胰岛、肾上腺及肾小管对血糖平衡的调节(包括相关激素间的关系)。
3.糖尿病的症状及原因、糖尿的测定、糖尿病的药物及饮食治疗.4.人体的体温正常范围与低温麻醉。
5.寒冷、炎热刺激下的体温的调节(包括寒冷刺激时的甲状腺激素调节)。
【典例精析】例1: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B.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D.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解析: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
故胰岛A细胞与胰岛B细胞在调节血糖时起拮抗作用.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时,血糖的去路受阻,来路不变,血糖浓度将持续升高。
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胰岛B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而不是因为经常摄入过量的糖引起的.答案:C。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复习课件
习题(09·深圳模拟)某人因感染而引起发烧,一般情
况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发烧是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机制
B.在持续高烧期,病人丧失了体温调节能力
C.因机体体温升高,不利于病毒和细菌生存
D.由于体温升高,可能抑制了某些酶的活性
2、(08·海南生物)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
第一单元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 其意义 复习课件
调节
神
体
免
经
液
疫
调
调
调
节
节
节
激 体液
素 中其
调
他物 质的
节 调节
内环境
稳态
(相对稳定动态平 衡)
血酸 糖碱 浓度 度
体 温
渗 透 压
等
0.8 7.35 ~~ 1.2 7.45 g/L
37℃ 约 左右 770
kPa
1 Step One 主干知识回扣
一、内环境的稳态 1.内环境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关系
(1)
(2)人和动物大量饮水时导致 血浆浓度降低 抑制 抗利尿激素分泌 减少 肾吸收水分 排出稀释的尿
2.钾、钠离子的调节
血钾升高或 促进 肾上腺皮质 分泌 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 血钠降低
促进 肾吸钠排钾
习题
4.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 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在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体液
2.内环境的作用 (1)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必须通 过内环境 才能进行。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 要条件。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1.2.2 血糖调节学案中图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1.2.2 血糖调节学案中图版必修3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第二节血糖调节[课标要求]描述血糖调节①氧化分解①肠道吸收[知识梳理]②合成血糖(80-120mg/dL)②肝糖元分解来源与去向③③非糖类物质转化肝糖元分解(1)体液调节(直接调节)+促进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平衡++促进调节胰岛A细胞血糖降低肝糖元分解非糖类物质转化抑制血糖含量升高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2)神经调节(间接调节)血糖含量降低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下丘脑某区域血糖降低胰岛素胰岛B 细胞下丘脑某区域血糖升高(3)肾脏对血糖的调节(肾小管的重吸收)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不足症状:三多一少糖尿病治疗:调节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复习指要]本节课复习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图解、转化知识、描述血糖体液调节过程的能力,运用图示、实例、列表比较等方法。
明确血糖平衡的两种调节机制及血糖平衡的意义。
1、血糖平衡的调节2、结合教材插图,总结血糖升高或降低时的激素调节过程。
3、准确记忆正常血糖浓度、高血糖、肾糖阈,以便于坐标图线的分析。
4、结合水盐代谢、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分析糖尿病人“三多一少”现象产生的原因[典型题解]1、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
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解析】题干中给予的症状,是糖尿症状,由于原尿中葡萄糖的浓度比正常人高,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回血液的水就比正常人少,排出的尿液量就会比正常人多。
【答案】A2、下列四组中,对血糖的稳定起作用的一组是()A、胰岛、肝、消化腺B、胰岛、唾液腺、垂体、肝C、胰岛、门静脉、肝D、胰岛、肝、肾小管【解析】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最新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章末整合提升学案 中图版必修3(考试必备)
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
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管成为血浆。
2.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举例(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及意义下丘脑的地位和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下丘脑又是调节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
(1)下丘脑部分调节作用(如图所示):(2)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促使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具有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等。
组织水肿的原因及类型1.成因: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分渗透到组织液中引起的。
2.类型如图为按照组织液中物质来源进行分类的示意图。
对图中的类型对应解释如下:(1)为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造成水肿;(2)为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不能渗入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3)为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4)为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5)为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知识研究
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知识研究
调查血液中的pH
调查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状和历史状况材料,通过对实际状况和对现象之间联系的了解分析,来认识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施调查法的一般步骤主要有:一、确定调查内容;二、选择调查对象;三、选择调查的方法;
四、准备调查用品;五、进行实际调查;六、整理调查材料;七、分析调查结果;八、撰写
知识总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稳态的生理意义。
教材首先从单细胞动物入手到多细胞,接着通过图像让学生理解血浆、淋巴、组织液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然后导入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现象加深对稳态的理解。
此外,生物体的外界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到内环境的变化,这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稳态,是一定范围内的稳定。
不过,动物体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各种因素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变化。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二章 动物
第4节体温调节学习目标1、了解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及意义;2、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一、预习及课堂展示内容: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的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和过程保持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散热器官:4、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感受器(皮肤中)→传入神经→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血流量,汗液分泌(散热)、立毛肌产生、骨骼肌、和分泌增加(产热)(2)炎热环境→感受器(皮肤中)→传入神经→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汗液分泌(散热)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二、分析讨论(合作交流,共同提高)1.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体温有什么差别?同一个人体温是恒定不变的吗?什么时候体温最高,什么时候最低?2.人体热量来源是通过什么过程获得的?哪些器官是人体产生热量的主要器官?人在安静时主要是哪个器官产热?运动时主要是哪个器官产热?3. 人体散热的途径有哪些?高温时如何散热?三、巩固练习1、一位病人测出的腋下温度为37.3°C,其体温属于()A、正常B、偏高C、偏底D、高热2、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A、皮肤B、黏膜C、内脏D、以上都是3、人体在运动时,产热的结构主要是()A、骨骼肌B、皮肤C、内脏D、以上都是4、在38°C环境下,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A、辐射B、对流C、蒸发D、以上都是5、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下丘脑C、垂体D、脊髓6、关于体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的体温就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7、关于产热和散热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和产热有关的激素只有甲状腺激素一种B.和产热有关的激素使有机物氧化速率加快C.产热和激素有关,而与神经无关 D.产热和散热都与激素无关8、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和热觉的部位B.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温觉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C.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或战栗)”是立毛肌收缩的结果D.在炎热环境中血流量增加并未带走热量,只有汗液蒸发才使热量散失9、设人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0℃环境20min后的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为b2。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1.2.1内环境与稳态学案无答案中图版必修3
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一、课标: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二、知识梳理三、[复习指要]本节课复习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运用实例、图解等各种手段,明确内环境稳态在机体各项生命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有关细胞外液的各种成分以及pH 、温度、渗透压的正常值。
1.细胞外液的成分:①水,含量最多。
②气体例O 2和CO 2③各种无机盐离子,其中以Na +、Cl -、 K +、Ca 2+、和的量较多。
④有机化合物如脂类、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⑤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⑥细胞代谢废物 2.pH :正常人血浆pH 在7.35~7.45之间 温度:人的体液温度在37.5℃左右。
渗透压:人和血浆渗透压在37℃时,约为770KPa ,,相当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
(二)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以及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既是处于变动之中的,但是这种变动又不能超出一定范围,否则就会引起代谢的障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三)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典题解析]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内环境与稳态 体液(60%)稳态 细胞内液 (2/3)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 概念稳态的意义调节机制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思路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生物体整体表现出的生理特性,包括神经和体液调节下的协调活动。
供选答案A 是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pH ;B 供选答案是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除pH 以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C 供选答案中的激素调节小于体液调节的范围,漏掉了系统的协调活动,多出了组织的协调活动。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1.2.2血糖调节第3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3wor
血糖调节【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血糖的调节:血糖平衡及其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及其防治。
2.体温的调节:人的体温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体温的调节。
二、命题落点1.血糖平衡(来源与去路)。
2.胰岛、肾上腺及肾小管对血糖平衡的调节(包括相关激素间的关系)。
3.糖尿病的症状及原因、糖尿的测定、糖尿病的药物及饮食治疗。
4.人体的体温正常范围与低温麻醉。
5.寒冷、炎热刺激下的体温的调节(包括寒冷刺激时的甲状腺激素调节)。
【典例精析】例1: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B.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D.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解析: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
故胰岛A细胞与胰岛B细胞在调节血糖时起拮抗作用。
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时,血糖的去路受阻,来路不变,血糖浓度将持续升高。
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而不是因为经常摄入过量的糖引起的。
答案:C。
例2:一个健康人若进食较多的糖类和食盐后,其体内不会出现的生理变化是()A.尿中盐增多,糖未增多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C.糖大量地进入组织细胞并被利用D.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解析:本题考查糖和盐代谢的特点。
对健康人来说,若进食较多的糖类,血糖含量将上升,则胰岛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分泌下降,促进糖类将进入组织细胞,合成糖元或转变为脂肪贮存在体内,而不会随尿液排出体外,除非一次性摄糖过多。
若进食较多的盐,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故尿中盐增多,糖不增多。
答案:D。
例3: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颤(或战栗)。
”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产生的生理效应是()A.皮肤的血管;血管急剧收缩,减少散热量B.皮肤的立毛肌;立毛肌急剧收缩,增加产热量C.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量D.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减少散热量解析:在寒冷刺激下,会引起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
高中生物 第一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1.2.4 体温调节教案 中图版必修3
体温调节教学目标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作业,完成下表。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腋窝温度)1、引言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低至零下89.2 ℃。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2、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这是从我儿子身上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到底哪个是我儿子的体温呢?【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
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
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第一次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可指导学生进行方法的训练: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3.选择同一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个体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比男子略高。
4.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等等。
【教师活动】(设疑)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明确: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教师活动】(设疑)人类为什么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呢?显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情况下的产热量百分比统计表,要求学生用数学中已学过的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地进行表示。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1.2.4体温调节测试中图版必修精编版
第4节体温调节学习目标1、了解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及意义;2、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一、预习及课堂展示内容: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的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和过程保持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散热器官:4、体温调节过程:(1)寒冷环境→感受器(皮肤中)→传入神经→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血流量,汗液分泌(散热)、立毛肌产生、骨骼肌、和分泌增加(产热)(2)炎热环境→感受器(皮肤中)→传入神经→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汗液分泌(散热)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二、分析讨论(合作交流,共同提高)1.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体温有什么差别?同一个人体温是恒定不变的吗?什么时候体温最高,什么时候最低?2.人体热量来源是通过什么过程获得的?哪些器官是人体产生热量的主要器官?人在安静时主要是哪个器官产热?运动时主要是哪个器官产热?3. 人体散热的途径有哪些?高温时如何散热?三、巩固练习1、一位病人测出的腋下温度为37.3°C,其体温属于()A、正常B、偏高C、偏底D、高热2、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A、皮肤B、黏膜C、内脏D、以上都是3、人体在运动时,产热的结构主要是()A、骨骼肌B、皮肤C、内脏D、以上都是4、在38°C环境下,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A、辐射B、对流C、蒸发D、以上都是5、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下丘脑C、垂体D、脊髓6、关于体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的体温就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7、关于产热和散热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和产热有关的激素只有甲状腺激素一种B.和产热有关的激素使有机物氧化速率加快C.产热和激素有关,而与神经无关 D.产热和散热都与激素无关8、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和热觉的部位B.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温觉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C.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或战栗)”是立毛肌收缩的结果D.在炎热环境中血流量增加并未带走热量,只有汗液蒸发才使热量散失9、设人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0℃环境20min后的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为b2。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第二节血糖调节学案中图版必修3(20
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第二节血糖调节学案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第二节血糖调节学案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第二节血糖调节学案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血糖调节情景导入课标导航课程标准1。
理解血糖平衡。
2。
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
3.学会糖尿病的检测方法。
关键术语血糖(正常值80~120mg/dL)胰岛A细胞与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与胰岛素下丘脑(交感、副交感神经)糖尿病(病因、症状、检测)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基础梳理1.血糖平衡(1)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80~120mg/dL。
(2)血糖的来源与去向2.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体液调节①参与调节的激素②调节过程a.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错误!胰岛素错误!血糖含量降低。
b.血糖含量降低错误!胰岛A细胞错误!胰高血糖素错误!血糖含量升高.(2)血糖的神经调节①神经调节过程②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思维激活1]血糖平衡与肝糖元、肌糖元的关系如何?提示血糖含量增加时,通过合成肝糖元、肌糖元来降低血糖含量;但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只有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来使血糖含量升高,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
合作探究1.主要调节激素的比较名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肾上腺主要作用部位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肝脏肝脏生理作用①促进糖元的合成②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血糖转变为脂肪①促进肝糖元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肝糖元的分解(还能增强心脏活动,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与机体的应④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激反应有关)作用方向及结果①增加血糖去路②减少血糖来源增加血糖来源增加血糖来源降低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2特别提醒①调节血糖平衡的途径主要是激素调节。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第二节 血糖调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第二节血糖调节情景导入课标导航课程标准1.理解血糖平衡。
2.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
3.学会糖尿病的检测方法。
关键术语血糖(正常值80~120mg/dL) 胰岛A细胞与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与胰岛素下丘脑(交感、副交感神经)糖尿病(病因、症状、检测)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基础梳理1.血糖平衡(1)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80~120mg/dL。
(2)血糖的来源与去向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体液调节 ①参与调节的激素②调节过程a .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含量降低。
b .血糖含量降低――→刺激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含量升高。
(2)血糖的神经调节 ①神经调节过程②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思维激活1]血糖平衡与肝糖元、肌糖元的关系如何?提示 血糖含量增加时,通过合成肝糖元、肌糖元来降低血糖含量;但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只有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来使血糖含量升高,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
合作探究1.主要调节激素的比较名称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分泌部位 胰岛B 细胞 胰岛A 细胞 肾上腺 主要作 用部位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肝脏肝脏 生理作用①促进糖元的合成 ②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血糖转变为脂肪 ④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①促进肝糖元分解 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肝糖元的分解(还能增强心脏活动,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与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作用方向及结果①增加血糖去路②减少血糖来源增加血糖来源增加血糖来源降低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特别提醒①调节血糖平衡的途径主要是激素调节。
②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而升高血糖水平的激素却有多种。
③肾脏对血糖的重吸收和排出也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途径。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1)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课时反射与体温调节学案浙科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课时反射与体温调节学案浙科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课时反射与体温调节学案浙科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课时反射与体温调节学案浙科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4课时反射与体温调节学考要求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b b基础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a a课时要求(1)概述反射弧的组成与功能.(2)概述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
一、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思考变形虫、眼虫等原生动物对强光所做出的反应,能称为反射吗?为什么?答案不能。
因为变形虫、眼虫等原生动物无神经系统.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思考若刺激人的坐骨神经会引起肌肉的收缩,此现象属于反射吗?为什么?答案不属于.因为反射弧不完整.3.反射弧的两种类型(1)依据:根据参与的神经元数目。
(2)类型错误!助学巧记与反射、反射弧有关的5点提示(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元或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2)反射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3)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此为二元反射弧)。
(4)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高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1.2.2血糖调节教案中图版必修3word版本
提问:低血糖早期症状和晚期症状分别有哪些?
(3)当空腹时血糖浓度>130mg/dl高血糖
(4)血糖浓度>160-180mg/dl糖尿病
引导学生阅读P9-P10小字段落使学生了解肾脏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和肾糖阈的概念,并回答下面问题。
提问:160-180mg/dl血糖含量在生理学上称为什么?
(3)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有升血糖的作用。
(4)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肾皮质分泌,有升血糖的作用。
血糖含量的调节是由上述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根据这几种相关激素的功能,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总结:(1)和(2)(3)(4)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2)(3)(4)表现为协同作用。
二、引入课题:你做过常规体检吗?你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
三、讲授新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教材相关知识引入新课:
问题: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有哪些?其中主要的来源和主要的去路又是什么?
过渡:人体的血糖含量正是依靠上述来源和去路而保持一种动态平衡,那么什么是血糖的平衡,为什么总能保持动态平衡?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胰岛细胞、肾上腺细胞均可分泌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这些激素可以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还可以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间接发挥作用。
用课件分层次展示调节过程的图解,先出现血糖含量升高时的调节情况,再显示血糖含量降低时的调节情况。
(1)血糖浓度<50-60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血糖的平衡、血糖平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调节及其血糖平衡的意义。
2、过程与方
法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四节《 体温调节》word教案
体温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知道);(2)体温的调节(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应辩证对待。
通过阿蒙森(Roald Amundsen l872—1928)征服南极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勇气。
3.能力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绘制直观图;培养化繁为简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难点:体温的调节。
教学模式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实物投影仪(将所用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放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体温测量开始,以不断地设疑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将问题与学生的答案写在纸上,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视觉刺激。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记录,一方面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语言中枢以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设疑,由学生经讨论后解疑。
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索的过程,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一、引言1910年英国斯科特(Scott Robert Falcon l868~1912)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
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万苦于1911年12月14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
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
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82天,于1912年1月16日终于到达南极点。
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 km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
攀登南极点的角逐是南极考察热中光辉的一页。
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 ℃,低至零下70 ℃。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二、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投射在大屏幕上)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上述的三种方法测出的都是体表温度,用于代替体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专题第四节体温调节情景导入课标导航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基础梳理1.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
2.体温的恒定: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人体热量的来源(1)人体内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在进行新陈代谢时可产生热量。
(2)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的特殊反应——寒颤,为机体提供一个快速产热源。
4.人体的产热主要器官是内脏、骨骼肌和脑等。
(1)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量最大。
(2)劳动或运动时,肌肉成为主要的产热组织。
5.人体的散热 主要部位是皮肤。
(1)散热的方式包括直接散热和间接散热。
(2)当人体处于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出汗是唯一的散热方式。
[思维激活1]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否有变化?提示 人的体温差异:①正常情况下,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②同一人的体温,一昼夜也存在差别,但变化不超过1℃。
合作探究 1.体温的含义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正常值为⎩⎪⎨⎪⎧口腔温度:平均37.2℃腋窝温度:平均36.8℃直肠温度:平均37.5℃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
2.体温平衡的原因特别提醒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
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
①寒冷环境中的寒颤可为机体提供一个快速的产热源。
②高温环境中出汗是唯一的散热方式。
[巩固1]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B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 .人的体温就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D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解析 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临床上常用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答案 C体温的调节及体温恒定的意义基础梳理 1.体温的调节 (1)体温调节的结构基础(2)体温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3)调节过程①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a.增加产热:骨骼肌收缩,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分泌增加,立毛肌收缩b.减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②炎热―→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
2.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思维激活2]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不爱吃高热量的食物,为什么? 提示 因为在炎热的夏天,散热过程受抑制。
合作探究 1.调节方式2.调节过程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炎热条件下兴奋)和冷觉感受器(寒冷条件下接受刺激)。
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效应器:皮肤内毛细血管、平滑肌、立毛肌、肾上腺、甲状腺、汗腺等。
体液调节:参与体温调节的产热激素主要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协同作用。
特别提醒①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靠神经调节,在寒冷环境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②热觉或冷觉的产生不是在下丘脑中,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③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机制,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巩固2]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B.寒冷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代谢降低C.寒冷时,人体产热多,散热少,以维持人体体温恒定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解析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多种激素共同参与,此时产热仍等于散热,故体温恒定,酶活性不变。
答案 D体温调节及其动物类型【例1】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如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变化③肾上腺素分泌量④汗腺的分泌量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思维导图解析审题关键:解答本题需理解在寒冷环境下机体的调节是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答案 A反思总结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在温度降低时其代谢速率的变化不同,曲线如图所示:体温调节的过程分析【例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
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________调节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
(2)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由________产生热量。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若A、B、C、D都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________C+D;后经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则在恢复过程中A+B________C+D。
(在“>”、“<”或“=”中选择)。
(4)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体液调节。
在处于寒冷环境中的人体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含量会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思维导图解析(1)图中T→E→N→F→A表示体内温度神经调节过程,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2)人体在安静状态下主要由内脏(主要是肝脏)产生热量。
(3)体温的平衡是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结果;体温24h都处于39.5℃时,产热量=散热量;体温恢复过程中,产热量<散热量。
(4)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除上述神经调节外,血液中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升高,从而促进产热使体温上升。
答案(1)神经下丘脑(2)内脏器官(主要是肝脏)(3)=< (4)肾上腺素甲状腺1.下列关于人体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的调节也是人体稳态调节的一部分B.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在狭小范围内波动C.发烧时厌食是因为体温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D.甲状腺激素是唯一能促进机体产热并升温的激素解析内环境中稳态的调节包括pH、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
体温会因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具有个体差异。
体温相对恒定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温变化会影响酶的活性。
机体中促进产热并升温的激素除甲状腺激素外还有肾上腺素等。
答案 D2.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位于( )。
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它接受皮肤中温度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从而做出反应,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而体温感觉中枢则位于大脑皮层,因为只有大脑皮层才能产生感觉,我们的所有感觉(冷、热、触、痛等)都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
答案 B3.下图①~④的体温调节中,哪一条途径表示人体持续生活在过冷环境中并可能导致死亡( )。
A.①B.②C.③D.④解析持续低温使组织细胞的代谢不能正常进行,细胞会逐渐丧失生命力。
答案 B4.试填空完成如图所示的炎热环境、寒冷环境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图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产热与散热的相对平衡,炎热环境中则主要通过神经调节。
答案①皮肤内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出②皮肤血管舒张③汗腺分泌加强④皮肤内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出⑤皮肤血管收缩⑥骨骼肌收缩⑦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一、选择题(共1.下表表示人体的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不能推导出的结论是( )。
A.B.安静状态下,脑易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C.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D.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解析分析表格发现人在安静状态下内脏产热量占机体产热量50%以上,因此能得出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占90%,占绝对优势,因此也可以得出D项结论。
比较安静状态和劳动状态下脑产热量,安静状态多于运动状态,安静状态下产热量多,供应ATP充足,因此脑易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
而A项结论由表中数据不能得出。
答案 A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B.体温的恒定依赖于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C.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小部分变成热能散失,造成能量的浪费D.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解析体温恒定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部分,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使产热和散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产热过程是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变成热量散失,一小部分形成ATP。
产热的器官主要是骨骼肌、脑和肝脏,散热主要通过皮肤、汗腺分泌汗液的方式进行。
答案 C3.“面红耳赤”是剧烈运动后常见的现象,与之无关的是( )。
A.温觉感受器兴奋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C.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D.“中暑”的主要表现解析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大量的热量,此时,温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神经冲动并沿传入神经到达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分析、综合后,产生神经冲动,沿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增加散热量,“面红耳赤”是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所致,并非“中暑”的表现。
答案 D4.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B→C→E途径来调节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细胞呼吸完成C.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D.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主要为F和G解析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答案 C5.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①为25℃条件,则②可能为0℃环境B.在时间②内人体耗氧量增加C.在时间②内酶的活性比时间①、③低D.在时间②内体温的恒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的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人体的耗氧量增加,从而增加产热;人体内的温度是恒定的,酶活性不变;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受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共同维持。
答案 C6.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在寒冷环境中,有关神经兴奋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恒定C.体温恒定是机体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D.在任何条件下体温调节均可保证体温恒定解析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长时间处于低温或高温条件下都可能造成体温变化、机体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