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前提及其比

合集下载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及其比较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及其比较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及其比较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规定。

这些准则和规定是制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公正的基本保障。

下面将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比较。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经济实体:会计核算必须围绕经济实体进行。

所谓经济实体,是指能独立开展经济活动,有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组织或个人。

例如公司、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都是经济实体,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这些经济实体。

2.会计主体:会计核算必须由会计主体进行。

会计主体是指能够进行会计核算并对会计报表负责的经济实体,一般而言,会计主体应当具备法人资格或者长期稳定存在的组织。

3.会计期间:会计核算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框架进行,即会计期间。

一般以年度为一个会计周期,也可以按照季度、月度等划分会计期间。

会计期间的确定有助于会计核算的连续性、比较性和可靠性。

4.会计货币:会计核算必须以一定的货币单位计量经济业务。

所谓会计货币,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用作计量和记录经济活动的单位货币。

通常采用的是国家的货币,如人民币、美元等。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实体性原则:实体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经济实体的独立性、连续性和完整性进行。

即会计核算和报告应当与经济实体的法律地位、业务范围和经营成果相适应,不受会计主体的法人形式或产权结构的影响。

2.业务交易原则:业务交易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依据实际发生的业务交易进行。

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经济事务的本质和经济业绩的实质,不能随意扭曲或虚构。

3.全面切实原则:全面切实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尽可能全面地反映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核算不仅包括核算主体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和利润,还应当包括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4.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假定会计主体将继续存在和经营下去。

即会计核算不应该考虑会计主体可能解散或破产的情况,而是基于会计主体保持持续经营的前提进行。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会计核算,可以更好的对会计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呢?下面是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资料,欢迎阅读。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是对会计领域里某些无法正确加以证论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的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事理的前提推断。

会计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等都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

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均为会计主体。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

以会计主体作为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对会计核算范围从空间上进行了有效的界定。

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的基矗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假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是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假设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这样才能够认为资产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固定资产的价值才能够按照使用年限的长短以折旧的方式分期转为费用。

如果说会计主体作为基本前提是一种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

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从持续经营假设引申出来的,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

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连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定期确定损益和编制财务报表,及时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

会计期间一般按照日历时间划分为年度、季度、月份。

实际的经济活动周期可能与这个期间不一致,但如果等待全部经营过程完结之后再考察企业经营成果,是不能满足经济管理要求的。

所以,划分会计期间是持续经营和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的客观要求。

四、货币计量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

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货币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货币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能进行会计反映。

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经济 科 苑 lI j
论 企业 会 计核 算 的基 本原则
初 军
( 吉林水工机械厂, 吉林 吉林 12 0 ) 3 0 0
摘 要: 企业会计工作 ,_ 4 以货 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 映和监督一 个单位经济 活动 的一 种经济管理 工作 , #- 反 会计 资料是企 业管理决策的重要 依据 。本 文对企业会计核 算的基本原则予 以探析 , 旨在企业会计核算水平。 关键词 : 企业会计; 核算; 原则
1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 币计量 4货 当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 , 提 主要解决会计反应和 《 企业会制度》第八条规定: ‘ ‘ 企业的会计核算 以满足 会计信息 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 人民币为记账 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 人民币以外的 2 一 贤 0 . 4 。要求 企 嗽 的会计核算方法前 监督的范围多大? 各项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及收 以 入、 费用、 利润应采用什么计价基础?何时结算损 货币为主的企业, 选定其中 可以 一种货币作为记账 后各期应当保持—致, 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 益、 算账、 报账? 等等。 这就是芷 进行会计核算时必 本位币, 但是编报的财 务会 计 报告应当 这算为人民 更 , 应当将变 更的内容和理由、 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须明确的前提条件 , 即会计核算 的基本前提 ( 或称 币。 在境夕 没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 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 在会计报 应 这算为人民币” 这是对货币计量作出的 表附注中 予以说明。 “ 基本假 ’ 从 业 会制度》 ) 。 的规定中可以看出, 报告, 当 主体、 持续经营、 会 规定。企业的经济活动千差万别, 财产物资种类繁 2 可E 5 0 。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 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 计- 分期和货币讨 四 。 量 项 多, 这些实物的 计量单位千差万别, 有重量 、 、 长度 1 会计主体 . 】 容积、 件等, 台、 无法在量 进行比较 , 不便于实物 致、 相互可比。 企业会制度》 第五条规定 : “ 会计核算应当以 管理和 寸 因此, 量。 选择合理、 实用又简化的计 2 及时挂 则。 6 - 源 要求企业的会{ 核算应当及 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 时进行, 不得提前或延后。 二 二 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 , 一 记录和反映企 量单位, 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这就规定了 会计核 用。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 以货币作为统一 2 - 7明晰 0 。要 确认了 的财务会计 报告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理解和利用。 算必须以会计主体为前提, 会计 主 又 体 称会计实 计量单位。这—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 2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 - 8 核算应 体、 会计个体, 它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 以货币为主要的、 统—计量单位, 同其他三项基本 定单位。 会计主 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 前提・起 , 为各项 P 原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当以 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凡是当初已经实现的收入 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 这—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在我国境内具有 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 不论款项是否收 《 就 付, 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 是不属于当 凡 在于: — 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 有者 广泛的流通性,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晰 及职工个 人 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二是将该主体的 规定了我国境内各单位的 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 期 的收入费用, 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 也不应当 活动区别开来。 从而界 账本位币,企业会计制度》 《 的规定是与《 中华人 民 期的收入和费用。 定了 从事会计 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 同 致的。 同时, 考虑到随着 2 配E原则。 9 要求企业在会} 1 荡算时, 收入与 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 十 主体的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 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增 其成本、 费用应当相互配 比, 同在会计期 问内的各 赞用 应 整体活动和成果有关。应当注意的是 , 会计主体与 多 , 对外贸易和合作发展迅速, 人民币以外的其他 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 , 当在该会计期 常会计 核算中明显增多 , 有的 间内确认。 法律主体( 法人) 并非是对等的概念 , 法人可作为会 币种在—些单位的日 计主体, 但会计主 体不—定是法 ^ 、 。 占 据了支付的主导地位, 如果要求这些单位平时的 ZO I 历史成本原则。 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 1 2持续经 营 每笔外币核算业务都折算为人民币计算, 不仅影响 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 。 — 其后, 侉 各项财产如果 会制度》 第六条规定 : ‘ ‘ A计核算应当以 其经济业务往来, 也会加大其工作量。因此,企业 发生减值 , 当 《 应 按照制度规定计提相应 的减值准 企业持续、 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持 会计制度》 规定,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 备。除法律、 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 另有 峻 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 规定 者 , 外 企业—律不得 自 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续经营做出的规定。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 主的企业 , 见的未来, 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 目 币。 但是。 为了便于会i詹息使用者阅读和使用 , 十 也 21 l 划分收益发生支出 和资本 睦 支出 原则。 要 税务等部门的工作 , 企业编报的财务会 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 标持续经营下去。即 在可预 见 的未来, 该 十 主体 便于工商、 不会破产清算 , 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 , 所负有 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外设立的中国企业 本性支出的界限。 在境 月皮出的效益仅 及于本年度( 或 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 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个营业周期) 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的, 上述会计核算的四 项基本前提 , 具有相互依 22 . 谨慎陛 1 原则。 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时, 应 1 会计分期 3 《 会制度》 企业 第七条规定: “ 会计核算应当划 存、 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 当遵循港赜隘 0 要求, 的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 分会计期间, 分期结算账 目 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 r 负债或费用, 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会计期问分为年度、 半年度、 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 时间长度, 迩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 23 . 重要性原则。 1 要求企业的会} 1 应当遵 学簿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 起讫 日 期确定。 半年度、 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 段。 没有会计主体, 就不会有持续经营 ; 没有持续经 循重要陛原则的要求, 期。 本制度所称的期末和定期 , 是指月末 、 季末、 半 营 , 就不会有会计分期; 没有货币计量, 就不会有现 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 采用不同的 核算方法。 对资产、 负债、 损益等有较大影响, 并进而影响财务 年末和 隶。『 ’ 这 十 湖 所作出的规定。 会i 根据 代会计。 会 f报告使用眷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 会f 十 { 事 持续经营 , 题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持续不断地 2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经营下去。为了 及时获得会i 占 , 十 息 充分发挥会计 f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必须 项 ,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 , 并 的反映和监督职能 , 应当合理地划分会 计 期间, 即 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要求。俭 业会计制度》第十一 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 准确的披露; 对于次 辱项 , 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 进i 1 予 分期 。 所谓会计分期, ^ 就是将企业的经营 条, 对企业在会汁陔算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作出 要的会计 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 可适 活动人为划分或 若于个 相等的时间间断, 以便确认 了规定。 某个会计 期间的收入、 费用、 利润, 确认某个会计期 2 客观陛 . 1 原则。 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 当简化处理。 参考文献 末的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和编制会计报 这一 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 表。 进行会计核算 , 如实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贾青霞. 1 】 浅析企业会计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时代 基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 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 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 0 7 1 范围, 为权责发生制 、 可比性原则 、 一赞陛原则 、 相 2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 商 ̄2 0 (n 关注原则、 E性 配 原则、 及时陛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 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i 会}核算, 亍 . f 而不应当仅仅 】 张淑艳. } 重要 生 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拥 J } 商 业经济, 1. 2 0. 0 5 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及谨慎 陡 原则等奠定了理论 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汁核算的 依据。 2 3相关 则 要求 扛 啪 会 、1 应 原 十言窟 与实 务 的基础

会计核算的前提

会计核算的前提

会计核算的前提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是会计人员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规范。

它包括会计假设、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准则以及财务会计报告准则四个层次。

会计假设是现代会计的基石。

会计工作所遵循的会计准则是建立在会计假设基础之上的,而日常会计工作中的具体程序和方法又是建立在会计准则之上的。

所以说,会计假设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

会计假设的基本内容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在组织会计核算之前,首先应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特定的企业,可以是企业的某部分(如分厂、分部、分公司等),也可以是几个企业联合起来的企业集团,还可以是非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等。

会计主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核算单位,一般来说,必须具有实体、统一体和独立体这三个特点。

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它有独立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等;作为一个统一体,它是一个由若干个内部核算单位或分厂、分公司等组成的一个经济整体;作为一个独立体,它在经济上是独立的,即与别的会计主体相区别,也与所有者相分离,在法律上依法成立,能独立地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需进一步指出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即法人)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如独资和合伙企业通常不具备法人资格,它们所拥有的财产和承担的债务在法律上应视为所有者(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和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中则通常将它们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来处理,在账务上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业主或合伙人的经济活动严格区分开。

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会计工作的处理空间和范围界限,即会计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实体范围内进行。

《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计量企业所有的财产和对外所承担的债务,才能正确地计量它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收益或损失,从而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2.持续经营。

《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应聘笔试题及答案

会计应聘笔试题及答案

会计应聘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 记账、算账、报账B. 监督、核算、分析C. 监督、管理、服务D. 计划、组织、指挥2. 会计要素中,属于资产的是()。

A. 应收账款B. 应付账款C. 所有者权益D. 利润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要求企业应当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这体现了()原则。

A. 谨慎性B. 重要性C. 可靠性D. 及时性4. 下列哪项不是会计政策变更的范畴?()A. 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B.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C. 收入确认时点的变更D. 会计年度的变更5. 会计报表中,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是()。

A. 利润表B. 现金流量表C. 资产负债表D.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答案:1-5 B A A D 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包括历史成本原则和公允价值原则。

()2. 会计分期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之一。

()3.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投资者。

()4. 会计估计变更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5.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不属于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

()答案:1-5 对对错错错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简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

2. 描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

答案:1.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内部管理人员、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等。

他们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例如,投资者需要可靠的会计信息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以便做出投资决策。

2.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公允价值原则。

例如,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企业在收入和费用发生时进行确认,而不是在收到或支付现金时确认,这有助于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四、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某企业2023年1月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300万元,销售费用为20万元,管理费用为10万元,财务费用为5万元,营业外收入为5万元,营业外支出为3万元。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概述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概述

I l l朋
立 匕J
-LI J - : = = = = = = = = = = = = = = = = _ l 一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团建筑工程总承 包有限公 司 广西 南宁 5 3 0 0 2 2
【 摘 要】 会计核算作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开展 的重要理论基础 ,对国家税务的征收也有 着重要 的指导 意义。因此,在工作 中一旦会计核算工 作 出现 问题 ,必然会导致会计信 息的失真 , 严 重影 响了投 资者 、债权人以及社会公 众利益 。为此 ,在 目前的会计 工作 中做好会计核算 的基础原 则分 析尤为关键 , 是整个会计核 算工作得以快速开展的关键 。本文从会计核算的概念 、 发展构 成入手分析 ,着重探讨 了 会 计核算工作 中的基 本原 则, 旨 在为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提 升提供 参考和借鉴 。 【 关键词 】企业会计 核 算工作 基本原 则 财 务 中图分类号 :F 2 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1 8 . 1 7 2 . O 1 会计核算工作是会计工作 的基本职能之一 ,也是会计工作得以顺利
核算 ,如实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指 的是对会计 主体 、已经发生完成 的经济活动以及事后核算 中注重的关键话题 , 是会计工作中记账、 算账 、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要求企业应 当按照交易或事项 的经济实质进 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 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 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5 .权责发生制原则 要求企业的会计 核算应 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 当初 已经实现 的收入和 已经发生或应 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当作 为 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人费用 ,即使款项 已在 当期收

和4会计的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和4会计的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要达到 会计信息 决策有用性目的,就必须保证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符合一定的质量标 准。
客观性原则
又称为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实际发 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 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货币计量的定义 ◆指会计核算工作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主要计量尺度,从价 值角度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记录、反映和评价。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量等计量单位)。 ◆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
2)确立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 也便于综合。
• 谨慎性原则
又称稳健原则,是指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 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损 失。“不多计资产和收益,不少计负债和费用” 举例:① 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金 ② 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要讲求时效,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 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狭义的会计方法仅指会计核算方法。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在会计核算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会计核算
的一般原则,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 反应的一系列专门方法。 ◆就会计核算工作过程来说,主要体现为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 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为完成这三个环节的工作,就必 须要借助于其他的会计核算方法。具体由7种专门方法:
• 收付实现制

会计实务: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会计实务: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有哪些?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既: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即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明确这个前提,即明确了会计为谁(哪一主体)记账和编制报表。

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会计主体(除本企业单位以外任何企业单位)相独立,而且也独立于其本身的业主之外。

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亦即企业将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无限期地经营下去,而不会终止清算。

在组织会计工作时,是以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为前提。

有了这个前提,企业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按预定目的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将按预定日期偿还。

这个假设为各项费用分配方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建立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

3、会计分期,指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隔相等的期间,叫做会计期间。

确定会计期间有利于分期确定费用、收入和利润。

分期确定各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据以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分期规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是适时总结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的前提条件之一。

只有规定固定的会计期间才能把各期的工作成果进行比较。

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叫做会计年度。

年内还可再细分为季度和月份。

我国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必须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

尽管计量标准有实物、劳动和货币三种,但财务会计只能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实体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将企业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独立于所有者的个人利益。

企业与企业所有者之间具有明确的界限,企业应当独立核算。

2.持续经营假设:假设企业将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停业、解散或破产。

基于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核算应当依据这一前提进行,资产计价和利润计算等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

3.货币计量假设:假设企业的经济活动以货币的形式进行,只有货币可以作为会计计量的尺度。

所有的交易和财务信息都以货币表达。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际情况。

会计报表的内容应当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变动情况。

2.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和费用应当按照发生的时间记录和确认。

即在权益有明确流动或权益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3.会计持续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该遵循连续性原则,即为了更好地展示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核算的持续应当以一贯的会计政策进行,不要随意变动。

4.谨慎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保持谨慎态度,即在利润和资产确认时应当对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并对可能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计提和准备。

5.合理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即会计处理应当符合会计规则和会计原理,合理反映和解释企业的经济实际情况,不能为了达到其中一种目的进行人为捏造和虚构。

6.一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保持一贯性和连续性,即一旦确定了会计处理方法,就应当一贯地遵循下去,不得随意改变。

综上所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实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而一般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持续性原则、谨慎原则、合理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

遵循这些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能够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靠性。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发生的 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 会计核算首先要明确核算的空间范围,也就是要明确会计
主体。 ➢ 简单地说:为“谁”服务,“谁”就是会计主体。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2.以企业作为会计核算的主体,即会计主体只核算自身发生 的各项交易或事项,记录和反映本企业自身的各项生产 经营活动,它要求区分
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 由于有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四)货币计量(Monetary Measure)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 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现金流量。
定的秘密准备。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8 .及时性(Timeliness)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 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从 而可以把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 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
一、会计准则的涵义
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
亦称会计原则。会计工作的规范,评价会计工作质量
的准绳。
它是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财
务报告所作出的原则规定,或者说是这一过程中应该遵循
的公认原则。
二、会计准则的作用
1 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6.重要性(Materiality)
具体来说,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 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 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 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 准确地披露;

会计简答2

会计简答2

10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标准和质量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28.会计主体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答:会计主体也称会计个体或会计实行,是指会计工作为这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

进行会计核算,首先要明确其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

会计主体的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

从企业来说,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涉及的只是会计主体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而不核算反映企业投资者或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也不核算反映其他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29.持续经营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答:持续经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

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

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持续经营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使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即取得的资产可以按原定的用途使用,固定资产的价值要在其使用年限内通过折旧转为费用;负债可以到期才予以清偿;对于跨期的收入和支出,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其归属期,以便正确计算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持续以经营假设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使会计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解决了资产的分类,计价以及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

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

30.会计分期的含义及其作用是什么?答:会计分期假设是要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在于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一、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

”这实质上就是说,凡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是会计主体,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2、持续经营《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3、会计期间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决定了会计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如何将企业连续的经济活动以阶段成果形式反映出来,及时地为企业、政府及所有者提供企业经济和经营状况的信息,这就涉及到会计期间划分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4、货币计量在会计核算中,可能涉及到多种货币,由于各种货币单位之间的汇兑率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必须确立一种货币单位为记账用的货币单位,其他所有的货币、实物、债权债务等,都可以通过它来度量、比较和稽核。

这一货币单位称之为“记账本位币”。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同时还规定:“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亦称会计假设。

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业务中面对变化不定的经济环境和复杂多变的经营活动,只有明确会计核算的前提,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正确地记录和反映,以掌握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情况,并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因此,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既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亦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在组织会计核算之前,首先要明确会计为谁核算的问题。

否则,资产和负债就难以界定,收入和支出便无法衡量,以划清经济责任为准绳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便无从谈起,所以会计核算必须首先明确核算的主体。

会计处理的业务都是与某一特定的经济实体,即会计主体相联系的,会计主体假设为会计工作规定了会计核算的范围,会计人员只为特定的会计主体记账、算账并编制会计报表,每一会计主体不仅与其他会计主体相区别,而且独立于其业主之外。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是同一概念。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任何企业,无论其组织形式如何,都可视为一个会计主体,但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独资和合伙企业都不具备法人资格,但二者都是经济实体,可视为会计主体,可以单独进行会计核算。

通常在企业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为了便于掌握其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收支情况,可以将分支机构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要求其定期编制财务报告。

由此可见,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总之,从会计角度看,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特别是需要单独反映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编制独立的会计报表。

根据这一前提,会计可以正确地反映会计主体所有的资产和对外所负的债务,准确地计算经营成果,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停业或破产、清算。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原则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公司实体性原则:会计核算应以公司为独立个体,将公司与其所有者分开看待,并按照独立实体的观点进行核算。

2.持续经营原则:会计核算应基于公司具有持续经营的前提,即公司会在合理的预期内继续经营下去。

如果公司出现了持续亏损、资不抵债等情况,需要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披露。

3.货币计量原则:会计核算应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所有的财务交易和经济事件都应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并使用货币进行记录和报告。

4.会计主体稳定性原则:会计核算应保持会计主体在核算期间内的相对一致性和稳定性,不可以频繁更改会计政策,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济状况和业绩,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真实情况。

同时,应确保财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不得遗漏重要信息。

2.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即在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应采取较为保守的假设和估计,以避免虚增利润或财务风险。

3.会计核算的收入确认原则:会计核算应按照经济利益实现或具有实质控制的原则确认收入。

通常情况下,收入应在商品或服务转移给客户时确认。

4.会计核算的费用配比原则:会计核算应将费用按照其所产生的经济利益配比到相应的会计期间中,以反映费用的实际消耗情况。

5.会计核算的资产计量原则:会计核算应按照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状可变现净值进行资产计量,以确保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一致。

6.会计核算的负债计量原则:会计核算应按照现行将来支付现金或提供其它资产的现值进行负债计量,以客观反映公司的负债状况。

7.会计核算的披露原则:会计核算应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对财务信息进行披露,以提供给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有关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

8.会计核算的一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在会计期间内保持一致性,确保在经营连续性和信息可比性上均一致。

以上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原则的详细介绍,这些原则和前提条件是会计核算的基石,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原则比较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原则比较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原则比较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原则是指在会计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基本规定和准则。

这些准则和规定旨在确保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以便提供给利益相关方正确和全面的经济信息。

下面将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原则进行比较分析。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经济实体性原则:会计核算应以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进行,与其所有者及其他相关实体相分离。

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应当与企业所有者的个人财务状况、个人经营成果分开。

2.持续经营性原则:会计核算假设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除非有证据表明企业将会解散或破产。

这是因为持续经营可以为企业提供更长远、更稳定的经济效益。

3.会计期间性原则:会计核算将会计年度划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在每个会计期间内确定和反映企业的经济业绩。

4.货币计量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用货币表达。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侧重于经济事物的实质,而不是其法律形式。

即应根据经济事物的实质性质和经济结果进行核算,而不是单纯依靠其法律形式。

2.对称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遵循对称记录的原则,即每笔交易都应当同时记录两个方向的借贷。

3.独立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独立于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4.一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在会计期间内保持一致性,即在同样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下进行核算,以便利于会计信息的比较和分析。

5.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保守地估计和核算,以防止企业利润和资产被过高估计,从而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

6.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绩和财务状况,不得歪曲事实,误导利益相关方。

通过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原则的比较,可以看出基本前提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会计核算进行的前提条件。

而基本原则则是在基本前提的基础上,对具体的会计核算活动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和准则。

基本前提主要涉及到经济实体性、持续经营性、会计期间性和货币计量性,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独立、连续和可比性。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它是人们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事理的推断。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对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会计主体这一基本前提包含着如下四个方面的意思:(1)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企业)只能是一个,而不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这是因为会计计量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以这个特定企业的权力和义务为界限的,收入和费用也是以该特定企业为界限,按实现和配比原则来确认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那就必须将某一特定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其他企业的经营活动区分开来,独立地、完整地反映某一特定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明确经营管理责任,并根据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决策。

(2)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在经济上是独立的,所以不仅要把各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划分清楚,而且还应把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企业所有者及企业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例如,当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为同一个人时,由于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是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这就需要把所有者的个人的消费与企业的开支分开,由此确定由企业会计入账的内容,并及时清算企业与企业主(所有者)之间的往来,否则就无法计量企业的支出和利润,也无法进行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

再如,企业按规定提取一笔职工福利费,这表明企业增加了一笔债务,而企业在发生职工福利支出时,就不再看作是企业的费用,而应视为企业债务的偿付。

(3)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与作为法人的企业是有区别的。

法人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法律关系。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不会产生破产、清算行为, 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按预定的目的在正常经营中被耗 用、出售或转让,主体所承担的债务也将按期偿还。
– ②作用—— 无持续经营,就无会计存在必要性。
会计准则与制度建立、会计程序与方法选择的前提
会计分期、权责发生制的理论依据
第二页,共15页。
3、会计(kuài jì)分期
客观准确地反映各期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遵循权
责发生制是公认国际惯例。与之相反的现金收付制则
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各期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
例:
第十页,共15页。
2、配比(pèi bǐ)原则
? ①概念(—gà—in同ià一n()tóngyī)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应当与
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配合,以正确地比
较计算利润。其中,既含“内容上的配 比”,又含“时间上的配比”。
第三页,共15页。
4、货币(huòbì)计量
– ①概念(—gà—in以ià货n)币作为(zuòwéi)记录、报告会计主体经济
务的主要计量单位。在我国则具体化为以人民币为 本位币统一计量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业务收支以
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
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按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在境
? ①概念(—gà—in将i会àn计) 主体经营活动等距离(jùlí)划分的期 间。即定期编制会计报告的期间。国际惯例,以 12个月为一个完整会计期间。我国会计期间与公
历年度相同,并按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进 行核算。也有部分国家会计期间与公历年度不一
致。 ? ②作用
定期及时提供财务信息 为处理“跨期事务”,正确核算跨期收入、费用 制造条件(落实权责、配比原则)
第十三页,共15页。

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有哪些原则

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有哪些原则

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有哪些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包括,货币计量原则、持续经营原则、会计实体原则、会计期间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收入确认原则、匹配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

货币计量原则是指所有会计事项必须以货币单位计量和表达,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持续经营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持续经营的前提对资产和负债进行核算。

会计实体原则要求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当反映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而不包括其所有者或其他相关方的个人财务状况。

会计期间原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一定的会计期间编制财务报表,通常是按年度。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资产取得时的成本进行核算和报告。

收入确认原则规定企业应当在收入实现时确认相关收入。

匹配原则要求企业应当将相关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匹配,以便正确反映企业的经济业绩。

最后,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企业应当在权利和义务发生时确认相关的收入和费用。

这些基本原则构成了会计核算的基础,确保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比性和可靠性。

同时,这些原则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基础。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前提及其比隔”,以便于核算和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分期作为一项假设,它实际上是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持续经营把主体的经营活动看成是延续不断的“长河”,会计分期则把这连续的“长河”,人为地“隔断”,以测定其流量。

新制度第七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货币计量假设是会计核算计量尺度的假设,它有两层涵义:一是在诸多计量单位中假设货币是计量经济活动中的最好单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经济活动是价值运动。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综合性最强。

二是假设币值是稳定不变的。

但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通常应采用通货膨胀会计进行处理。

新制度第八条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的一种货币作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比较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等十三条。

新旧制度在基本原则方面主要是相同的,除新制度解释更为具体详细外,主要差别体现在以下四个基本原则上:(l)新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改变了相关性原则的提法;(3)对历史成本原则作了修正;(4)加强了谨慎性原则的贯彻实施;(5)强调了重要性原则。

其余部分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动。

一、新旧制度相同的会计核算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新制度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企业不得虚构、歪曲和隐瞒经济业务事项,它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前提。

如虚构经济业务并进行会计处理,即“假账真算”;隐瞒已实现的收入,不纳入企业对外会计中进行核算,而是另立账册进行反映,即所谓的“小金库”、“账外账”等,均违反了客观性原则的要求。

2.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又叫一致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前后各期会计资料纵向比较。

会计核算中恪守一贯性原则,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同时可以防止和制约会计主体通过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弄虚作假,粉饰会计报表。

新制度中,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3.可比性原则新制度中,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如果说一贯性原则是对同一个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纵向)保持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资料口径一致的话,那么可比性原则针对的是不同企业之间(横向)保持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资料口径的一致。

4.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求时效。

会计处理要及时,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任何会计信息都具有时效性,其使用价值往往会随时间流逝而降低。

新制度中,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会计核算如果不及时,就很难准确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个别企业甚至通过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费用来人为地调节利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应该严厉禁止的。

5.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又叫可理解性)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应用。

会计报告要尽量少用难懂的专业术语,数字准确,文字规范,报表间勾稽清晰,一览无余。

明晰性不但可以扩大信息适用范围,而且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有效决策。

新制度中,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6.权责发生制原则新制度中,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的是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它是以现金是否实际收付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记账基础。

凡是收到现金,确认为收入;凡是支付现金,确认为费用。

收入和费用均不存在跨期问题,既无应收收入,也无应付费用。

7.配比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同样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之上的,它是确认收入、成本和费用以及利润的重要原则。

通常,费用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收入。

因此,配比性原则要求采用受益原则,所有费用应当与收入联系起来确认,即:费用应该在与它直接和间接产生的收入和确认的期间内确认。

如果收入推迟确认,其费用也应推迟确认。

新制度中,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8.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原则新制度中,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二、新旧会计制度有差异的会计核算基本原则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本条原则是新制度新增加的会计核算基本原则。

在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本条原则实际为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应当而且必须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留给了会计人员专业判断的空间。

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越来越复杂,经济现象的表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会计必须反映经济事实,而不是简单地反映其经济形式,权益法、合并会计报表就是明显的例证。

从现有的会计准则看,不论是资产减值的确认,还是收入确认的方法,也都证明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已经在财务会计中广为应用,但是,以往的会计准则并未对此明确说明。

新制度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具有广泛的运用。

如在《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要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具体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即有关各方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应当按照其关系的实质进行判断,而不能仅依据其法律形式加以确定。

在具体会计实务中,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往往存在着与其法律形式明显不一致的情形,例如,企业将某项固定资产出售给其他单位,出售方已经收到了价款,并且已经办理了有关资产划转手续;同时,交易双方又签订了补充协议,规定出售方待日后某个时间内必须将其出售的该项固定资产以原出售价格购回。

在这项交易中,如果仅仅从固定资产出售这个事项看,似乎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购买方,出售方可以确认出售固定资产的收益,但是,由于补充协议又规定了出售方在未来某个时间内必须购回所出售的固定资产,即该项固定资产的风险和报酬并未真正转移给购买方,因此,从交易的整体上看这实质是一项融资行为,而不是一项销售行为。

又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期未满以前,从法律形式上讲,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承租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讲,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实质上也能行使对该项固定资产的控制。

因此,承租人应该将其视同自有的固定资产,一并计提折旧和大修理费用。

再如,当企业将商品销售给A客户后,货款未收,第二天A客户发生了严重火灾,确知该客户遭受巨额损失并未参加财产保险,本企业销售给它的商品也被全部烧毁,从而导致其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财务陷入困境,很可能要破产,本企业货款能收回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此时,尽管从法律形式上来说,商品销售已经实现,但实质上在可预见的将来,收回货款已近乎不可能,因此,在会计核算上,就不能将此业务作为销售业务核算,不能确认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一一收入》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可见,上述四个条件中,前3个收入确认原则就贯彻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收人确认的条件不是所有权凭证或实物(如现金)形式上的交付,而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发生转移等实质性条件。

2.相关性原则在旧制度中,即《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中规定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客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在新制度中规定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方面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职工、其它利益主体乃至社会公众,而且,各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是相互平等的。

从而会计信息不仅仅满足国家的需要,而是要提供多方利益相关者决策相关的信息。

这种提法上的差异更体现了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标是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信息,即“决策有用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最广泛的要求,而不仅仅满足或重点满足某方面的要求。

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要求在提供会计信息目标方面的变化。

根据相关性原则,会计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应当考虑各方面的信息需求,要能够满足各方有共性的信息需求。

3.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而新制度中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谨慎性原则在新制度中得到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运用。

突出表现在:(1)计提各种财产减值准备。

主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2)关注和反映或有负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